第5章 20年代散文、戏剧_第1页
第5章 20年代散文、戏剧_第2页
第5章 20年代散文、戏剧_第3页
第5章 20年代散文、戏剧_第4页
第5章 20年代散文、戏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第五章20年代散文、戏剧第一节20年代

散文概述概述1924年11月创办的《语丝》周刊刊载的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文笔幽默、泼辣,时称“语丝文体”,在现代散文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与影响。周作人提倡“美文”,促进了艺术性散文的发展。俞平伯、朱自清、冰心等散文均可以“美文”相称。20年代在浙江上虞白马湖地区,夏丏尊、丰子恺等,由于人生追求与艺术旨趣相近,在散文创作中已形成了一个“白马湖作家群”。.许地山的《空山灵雨》,瞿秋白的《饿乡纪程》、《赤都心史》,郁达夫《还乡记》、《还乡后记》、《立秋之夜》,郭沫若“小品六章”,梁遇春《春醪集》与《泪与笑》,徐志摩的《落叶》、《自剖》、《巴黎的鳞爪》陈西滢的《西滢闲话》等都是20年代散文的名篇佳作。五四散文的特点突出表现了作家个性,革新了散文的内容;扩大了表现生活的范围;文体多样,表现自由,不拘一格;受世界文学广泛影响;表现了作者们深厚的学养第二节周作人

朱自清.

周作人周作人周作人(1885一1967),浙江绍兴人,初名柑寿,号星构,1901年去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学习,改名作人,自号起孟,1909年又改号启明;常用的笔名有岂明、开明、独应、仲密、遐寿等。1901到1905年在南京求学期间接触了西方科学和民主思想,开始了最初的文学活动。1906年赴日求学。此期间更多地接受了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与鲁迅一起筹办《新生》杂志,提倡文艺运动。1924年与孙伏园等创办《语丝》周刊。.五四落潮后,特别到20年代中期思想矛盾也逐渐加深,1928年以后趋于消沉。抗日战争爆发后变节附逆,出任伪职。1945年因汉奸罪被捕,后判刑,1男9年1月全国解放前夕交保释放。晚年定居北京,翻译希腊文学与日本文学,出版《鲁迅的故家》、《鲁迅小说里的人物》、《鲁迅的青年时代》等著作。.五四时期及20年代是周作人散文创作的鼎盛期。周作人在20年代结集出版的散文集有:《自己的园地》(1923年)、《雨天的书》(1925年)、《泽泻集》(1927年)、(谈虎集》(1927年)、《谈龙集》(1927年)、《永日集》(1929年),另有诗和散文诗合集《过去的生命》(1929年)。总观周作人自编的散文集及近年编辑出版的《集外文》,可大致看出周作人五四时期及20年代散文创作的两种倾向及其演变的轨迹。.周作人散文集书影周作人散文的两种风格周作人的散文历来就有浮躁凌厉和平和冲淡两种风格:1,五四前后及20年代谈时事的战斗的杂文属于浮躁凌厉的一类。《思想革命》、《前门遇马队记》是集中的名篇。这些杂文讽刺锐利,闪耀着匕首的寒光。2,五四时期的杂感、读书随笔及2O年代他称之为“美文”的艺术性散文,则属于平和冲淡的一类。散文小品最能表现周作人散文个性的却是他称之为“美文”的艺术性散文。1921年6月周作人发表了《美文》。文章将“美文”界定为论文的一种“有许多思想,既不能作为小说,又不适于做诗……便可用论文式去表他。”周作人说这种“美文”是“真实简明”的。“简明”是对文字的要求;“真实”便是说真话、说自己的话,而不是说假话、说别人的话。风格冲淡平和。将知识、哲理与趣味融于一体。《吃茶》、《谈酒》、《乌篷船》、《故乡的野菜》.朱自清朱自清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实秋。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县,童年随父定居扬州,自称扬州人。文学研究会成员。2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先写诗,后写散文,是著名的诗人、散文家。曾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大教授。抗战胜利后积极支持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的学生运动。1948年抗议美国扶持日本,拒绝接受“美援”面粉,8月病逝于北京。一生著作20余种,近200万字。.朱自清于1924年出版诗文合集《踪迹》,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1936年出版的散文集《你我》也有朱自清20年代的散文。..朱自清的散文是面向人生的,用文学写人生,便成了他写作的当然的宗旨。《执政府大屠杀记》:揭露军阀屠戮爱国人民的血腥暴行,为批判三一八惨案的散文中的名篇。《白种人上帝的骄子》:被压迫者的阶级意识升华为半殖民地的中国人民的反帝的民族意识。《生命的价格——七毛钱》、《阿河》:写了农村底层儿童和妇女的普遍的非人的“人生”。《儿女》、《背影》:写的虽是家庭及亲人的琐事,但同时也展示了一种相当普遍的人生。.《儿女》插图作者女儿阿菜四岁时,丰子恺作画,夏丐尊题字。.朱自清的一些描写山水的名文,也都寄寓着他的人生态度,反映了某种人生。《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是写景的名文,更是抒情的名文。《荷塘月色》在对荷塘月色的欣赏中,又同时透露着对美的生活的追求。这种对美的生活的追求.

第三节20年代戏剧概述早期

话剧创作春柳社春柳社是一个综合性文艺团体,1906年底成立于日本东京,由一批中国留学生发起。它包括戏剧、音乐、诗歌、美术等部门。其中演艺部成立最早,并且它所从事的话剧演出活动在当时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因此春柳社被公认为中国话剧创始期的奠基者。其主要成员是:李叔问、曾孝谷、陆镜若、欧阳予倩等。.中国现代话剧发端于留日学生组织的春柳社,他们于1906年在日本东京演出了《茶花女》第三幕1907年6月又演出根据林纤的翻译小说改编而成的五幕剧《黑奴吁天录》,这是中国第一次比较完整的近代话剧演出。中国话剧史上第一个自己编写的剧本,是“春柳社”同仁于1912年在上海演出的《家庭恩怨记》......“文明戏”由于中国初期话剧在内容与形式上都有别于旧戏,故被称为“文明戏”。在剧中常常出现所谓“言论小生”,直接代表作者向观众发表长篇讲演,进行政治鼓动。但由于小市民趣味的日益加剧,文明新戏于1916年后便全面衰落。新剧《家庭恩怨记》演出剧照.文明戏的滥觞可追溯至19世纪末上海的学生演剧。1899年上海圣约翰书院学生在圣诞晚会上演了一出自编的时事新戏《官场丑史》,实为话剧萌芽期的雏形。汪仲贤等学生自编自演过戊戌六君子与义和团故事等。1905年他们组织文友会演出《捉拿安德海》、《江西教案》,1907年组织开明新剧会公演《六大改良》为总名的新剧。上海出现王钟声领导的春阳社与通鉴学校,演出《迦茵小传》,学习日本新派剧与西洋话剧形式,并且采用分幕制。任天知领导的进化团,同陆镜若、欧阳予倩领导的春柳派新剧同志会,同为文明新戏重要剧社.任天知1908年通鉴学校在上海演出《迦茵小传》时的传单中国现代话剧的诞生1917年《新青年》陆续发表戏剧改革文章。1918年6月《新青年》出“易卜生专号”。同年,《新青年》出版“戏剧改良专号”。1919年3月胡适发表独幕剧《终身大事》。1921年5月新文化运动中第一个新剧团体民众戏剧社在上海成立。同年,上海戏剧协社成立。早期话剧创作胡适的《终身大事》1,1919年3月发表于《新青年》6卷3号,中国第一部在公开刊物上正式发表的话剧创作。2,它是中国最早的话剧作品之一,描写了一个中产家庭的独生女田亚梅为争取婚姻自主而离家出走的故事

。3,剧情虽较简单

,但反封建主题

鲜明,公认受到易卜生影响。它的出现,对以后社会问题剧的创作和演出均有推动意义。欧阳予倩:《泼妇》、《潘金莲》《泼妇》1,是欧阳予倩告别文明戏旧风,摆脱幕表戏编剧方法而创作的第一个完整的话剧剧本。2,这个独幕剧在“五四”时期的爱情剧中有自己特殊的视角。它不是一般地表现个性解放和婚姻自主,而是着眼于“五四”风潮刚刚过后复杂的现实,从男子对爱情不专的现象入手,提出了在整个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未经根本改革之前“自由恋爱”、“妇女解放”能否得以实现的问题。.欧阳予倩《潘金莲》1,此剧一九二五年开始构思,一九二七年完成并首演于田汉主持的上海艺术大学的“艺术鱼龙会”(本是话剧,演出时改为京剧)2,并非单纯为《水浒》中的“淫妇”潘金莲翻案,而是结合现实,对这一妇女形象进行了重新塑造。3,剧中突出表现了潘金莲被侮辱、被损害的悲剧命运和她那不屈而又被扭曲了的性格。4,此剧批判的锋芒,是指向以张大户为代表的封建势力和不合理的婚姻制度的。而潘金莲那种对“力与美”的崇拜,对青春爱情和个性解放的追求,则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丁西林丁西林(1893-1974)原名丁燮林,字哭甫,出生在江苏省泰兴县一个开明地主的家庭里。受清末民初“新学”的影响夕他在中学时代就抱定了“科学救国”的志向。1910年起,在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交通部工业专门学校学习了四年。接着赴英国留学,在伯明翰大学攻读物理和数学。.留学期间,他阅读了大量英文小说和剧本,还经常去剧院看戏,受到西方戏剧特别是英法喜剧名作的思想启迪和艺术熏陶。其中以萧伯纳、高尔斯华绥、易卜生和王尔德、巴里等人的剧作在他心灵上打下的格印最深。他应蔡元培的邀请,回国执教于北京大学。他是物理学教授,同时又喜爱文学、戏剧、曲艺、音乐以至语言文字学等。在“五四”时期的北京大学,他热诚响应民主与科学的召唤,一方面致力于自然科学的教学与研究,一方面拿起了戏剧创作之笔。.《压迫》独幕喜剧,作于一九二五年,发表于《现代评论·第一周年增刊》(一九二六年一月)。这本是一部悲剧或正剧的材料,但富有幽默和喜剧才能的丁西林,却在它的触发下写成了一篇深刻动人的喜剧。“如果能和这剧里的主人一样,遇到那样的一个富有同情的人,和你‘联合起来’,去抵抗——不但‘有产阶级的压迫,——社会上一切的压迫与欺负,我相信,你是一定不会死的。”结构之精巧、填密,语言之机智、幽默、俏皮,喜剧性格刻画之真实、生动..

第四节田汉.

田汉田汉田汉(1898-1968),原名田寿昌,1911年改名为田汉,湖南长沙县人,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也是该社最重要的剧作家。1920年完成处女作《梵峨磷与蔷薇),这个剧本的思想与艺术都不够成熟,但它所追求的艺术与爱情的完美结合,则贯穿在田汉生活与创作的全过程中,成了他戏剧创作的“情结”。他创作的2O多个剧本中,《咖啡店之一夜》(1922年)、《获虎之夜》(1924年)、《苏州夜话》(1928年)、《湖上的悲剧)(1928年)、(古潭的声音》(1兜8年)、《名优之卿(1929年)、(南归》(1兜9年)等都是优秀之作。...《梵峨璘与蔷薇》1920年发表,四幕剧。“梵峨磷”(Violin之音译,小提琴)象征艺术,“蔷薇”竹象征爱情。这部剧作借鼓书艺人柳翠和她的琴师的传奇性浪漫史,表现了青年田汉对“真艺术”和“真爱情”的追求,而这追求便表白着他对扼杀艺术和爱情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强烈不满。《获虎之夜》1,写于1921年独幕话剧。2,山村猎户之女莲姑和贫穷的流浪儿黄大傻的爱情悲剧,以现实主义之笔写出了爱情自由和个性解放的要求所面临的严酷现实,以及青年男女为此所进行的生死斗争。3,扣人心弦的戏剧性;人物形象的真实刻画;富有民俗色彩和乡土生活气息。声音《获虎之夜》是本集里最优秀的一个剧本;在题材的选择、在材料的处理、在个性的描写、在对话,在预期的舞台空气与效果,没有一样不是令人满意的。有些人以为田汉善于写感伤的富有诗意的悲剧,而不知道他的写实手法,也是很结实的——像表现在《获虎之夜》这出戏里面的。(洪深:《<中国新文学大系·戏剧集>导言》,《中国新文学大系·戏剧集》,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5年版。).《获虎之夜》剧照(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演出)《名优之死》

1927年冬写成并曾演出,1929年底在南京演出时,补加了中间一幕,于是便定型为一个三幕话剧。最初构思受启发于波德莱尔诗《英勇的死》,田汉执意“写一篇中国名伶之死为题材的剧本”。剧本通过著名京剧艺人刘振声与流氓、恶棍杨大爷的尖锐斗争以及他修死在舞台上的故事,揭露了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