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2023年中考语文试题(附真题答案)_第1页
江苏省无锡市2023年中考语文试题(附真题答案)_第2页
江苏省无锡市2023年中考语文试题(附真题答案)_第3页
江苏省无锡市2023年中考语文试题(附真题答案)_第4页
江苏省无锡市2023年中考语文试题(附真题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无锡市2023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7分)1.根据课文默写。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论语)十二章》)②采菊东篱下,。(陶渊明《饮酒》)③,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④但愿人长久,。(苏轼《水调歌头》)⑤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包含“旧事物中孕育新事物”哲理的名句是:“,。”⑥小吴向朋友介绍无锡黄埠墩时说道:据说文天祥曾被关押于此,他在这里思考生死与忠义,日后在《过零丁洋》中写下了千古名句“?。”【解析】【分析】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出自《〈论语)十二章》,后半句为“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采菊东篱下”出自陶渊明的《饮酒》,后半句为“悠然见南山”,注意“悠”字的写法;

③“谁家新燕啄春泥”出自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前半句为“几处早莺争暖树”,注意“莺”字的写法;

④“但愿人长久”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后半句为“千里共婵娟”,注意“婵娟”二字的写法;

⑤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包含“旧事物中孕育新事物”这一哲理的一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注意“残”“春”“入”三字的写法;

⑥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关于生死与忠义的千古名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注意“汗青”二字的写法;

故答案为: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悠然见南山;几处早莺争暖树;千里共婵娟;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人生自古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多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悠、莺、婵娟、残、春、入、汗青”等字要正确书写。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清水穿城过,人家尽枕河。江南是地域文化和诗意乡愁的代名词。地处江南的无锡,受江南文化濡.()养至深。旖旎的运河、奔腾的长江、浩hàn()的太湖,孕育了延续千年的江南文脉。____的历史文化、诚信创新的工商文化、筚路蓝缕的创业文化,共同铸就了无锡人kè()守不渝的精神信念。(1)给加点字注音。濡()养(2)根据拼音写汉字。浩hàn()kè()守(3)下列词语填入语段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A.崇文重教 B.墨守成规 C.丰功伟绩 D.前仆后继【解析】【分析】(1)“濡养”的“濡”应读rú。

故答案为:rú。

(2)“浩hàn”的“hàn”应写为瀚,“kè()守”的“kè”应写为恪。

故答案为:瀚;恪。

(3)A、“崇文重教”指一种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强调教育和文化的重要性,以培养人才为首要任务。根据"历史文化、诚信创新的工商文化、筚路蓝缕的创业文化”可知,“崇文重教”和“历史文化”搭配最恰当;

B、“墨守成规”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不符合语境;

C、“丰功伟绩”指对社会作出突出贡献,创造过巨大业绩,不符合语境;

D、“前仆后继”的意思是指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不符合语境;

故答案为:A。

【点评】(1)本题考查常用字的字音。濡,只有一个读音rú,表示沾湿、沾染,常组词为濡湿、濡染、濡养、濡须、濡化等。“濡养”的意思是滋养。

(2)本题考查常用字的字形。浩瀚(hàohàn),文章中指水盛大的样子。恪守(kèshǒu),指谨慎而恭顺地遵守、严格遵守。“浩瀚”和“恪守”这两个词语的字形要牢记。

(3)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首先需要解释成语的意思,包括原意和引申义。然后结合具体语境,从成语的感情色彩、成语运用的对象两个方面来分析成语的使用是否正确。成语的感情色彩有三种:褒义词(表示夸奖/赞赏),贬义词(表示批评/谴责)和中性词(客观陈述)。成语运用的对象要分清楚上(上级/长辈)下(下级/小辈),有的成语是上对下,有的成语是下对上,需要具体分析。3.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现如今,《太湖美》的歌词也逐渐成为“太湖美”的现实。②岸线变化比水质改善更明显。③未来,无锡还将打造出一条环太湖生态绿色走廊。④沿岸处处皆景,到处是生机盎然的绿色。⑤经开区的清水河经过综合整治后,水质稳定在Ⅲ类以上。⑥一曲《太湖美》,唱不尽三万六千顷波涛、七十二峰苍翠的优美风光。A.⑥①②⑤④③ B.③①②⑤④⑥C.⑥①⑤②④③ D.③⑥⑤②④①【解析】【分析】A、通读这六句话可知,语段是说明文,介绍的是太湖的美。根据第⑥句“一曲《太湖美》”可知,语段用一首歌引出说明对象——太湖,所以⑥是首句;①句中“《太湖美》的歌词也逐渐成为太湖美的现实”紧承《太湖美》这首歌,所以第二句是①句;②句先叙述了“水质改善"的情况,再转说“岸线变化”,而⑤句“水质稳定在Ⅲ类以上”说的正是“水质改善”,所以⑤句应该在②句之前,而且⑤句还承接着对太湖的具体方面——太湖水的介绍,所以第三句是⑤,第四句是②,则是对“岸线”的介绍,该项排序错误;

B、⑥句引出说明对象,是首句,③句“未来”是对太湖的展望,放在最后一句,该项排序错误;

C、⑥句引出说明对象,是首句;①句中紧承《太湖美》这首歌,是第二句;⑤句介绍太湖水的水质,②句紧承⑤句,叙述“水质改善”的情况,再转说“岸线变化”,所以⑤②分别是第三、四句;④句紧承②句,是第五句;③句“未来”是对太湖的展望,放在最后一句;排序为⑥①⑤②④③,该项排序正确;

D、⑥句引出说明对象,是首句,③句“未来”是对太湖的展望,放在最后一句,该项排序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和排序。给句子排序的方法是“一判三抓两中间”:①根据文段内容判断文本类型(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说明/议论);②抓开头:中心句、总起句,背景(在....../随着......),下定义(......是什么)的词句;②抓结尾:总结句,说方法、谈启示的句子,标志词有“因此”“所以”“从此以后”;③抓顺序:通过时间词判定时间顺序(从前、现在、未来/从古到今),通过方位词判定空间顺序(上下左右/整体局部/远近),通过事情判定事情发展顺序(起因、经过、结果),通过内在逻辑判定逻辑顺序(首先,其次,最后);④放中间:代词(你他她它)、关联词(但是/然后/以后/却)、补充说明(另外)都放中间;⑤打包挨着放中间:意思上有联系的打包挨一起,放中间。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师在教授《岳阳楼记》时,推荐同学们去参观惠山古镇的范文正公。B.父亲节将至,有同学在给父亲的贺卡上写道:令尊大人,祝您康健顺意!C.在“民族魂”主题阅读活动中,小锡推荐阅读鲁迅小说集《呐喊》《彷徨》。D.一位无锡籍企业家说道:“我这次回无锡投资建厂,是为了报效桑梓。”【解析】【分析】A、《岳阳楼记》的作者是范仲淹,世称“范文正公”,惠山古镇有范文正公祠,该项表述正确;

B、“令尊”是敬辞,是对他人父亲的尊称,不能用来称呼自己的父亲,该项“令尊大人”的表述不正确;

C、作为民族灵魂的鲁迅先生一生文学作品繁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三部作品是《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该项表述正确;

D、“桑梓”比喻故乡、家乡,“报效桑梓”意思是报效家乡,该项表述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范仲淹,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今属江苏苏州),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令尊”是敬辞,是对他人父亲的尊称,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用“家父”,自己对父亲的称呼用“父亲”。鲁迅的小说《呐喊》《彷徨》是“民族魂”的典型代表。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种桑树和梓树,又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要对它表示敬意。后人用“桑梓”比喻故乡、家乡。5.综合性学习。青年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青春是怎样的呢?锡城中学开展“青春模样”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1)〖现状分析〗同学们在网络上搜集了一些数据,发现“青春模样”具有很多特质。请阅读下图,归纳出两点。在青年眼中,青春是什么模样近几年出现的青春身影,哪些让你印象最深刻?我的结论:“青春模样”的特质是热爱祖国、、。(2)〖讨论交流〗同学们就网络主播能否作为“青春模样”展开讨论。(3)〖活动感言〗在现当代中国青春模”还有很多:《太空一日》中的杨利伟、《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志感军战士们、大学生村官黄文秀……他们是否也是你的榜样?同学们在“青春模样”留言板上纷纷留言,请你仿照画波浪线的语句,完成这首小诗。“青春模样”留言板教诲是条漫长的道路,榜样则是条捷径。吕伟是我的榜样,她“飞天”凌空。一举夺魁,如一盏明灯指引我前行的方向。……我们将以青春之我,铸就祖国明日之辉煌。【解析】【分析】(1)“守卫边疆领土,保卫人民安全的戍边战士”和“在危急关头冲锋在前的消防官兵、武警战士”的共同特点是迎难而上、有责任担当;“在公共卫生领域奋战的医务工作者”和“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奔走在乡村的青年干部”的共同特点是乐于奉献、爱岗敬业。故答案为:乐于奉献;爱岗敬业(奋勇争先,迎难而上,有理想抱负,有责任担当等)。(2)①根据前面的“但是”可知,此处说的是与上文“采用庸俗的形式博人眼球”相反的形式,即积极向上的,传递正能量的,因此句子可以补充为:积极传播正能量。

②根据前面的“所以”可知,横线处所填写的内容是对前面对话内容的总结,“不在于职业”,而在于从业者的精神品质或对社会作出贡献等,因此句子可以补充为:从业者的精神品质。

故答案为:①积极传播正能量;②从业者的精神品质(或对社会的贡献)。

(3)先根据题干提示,选择一个能体现青年风采的榜样人物,杨利伟、志愿军战士们、黄文秀都可;然后根据画波浪线的语句总结出仿写的句式:_______(人物)是我们的榜样,她/他________(事例),像_______一样_________(比喻),最后将人物、人物的事例、比喻句补充完整即可。故答案为:黄文秀是我的榜样,她立足“三农”,无怨无悔,像一颗闪亮的星指明我奋斗的目标。【点评】(1)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提炼。要求提取“青春模样”的特质,结合图中的“青春身影”,概括出其共同特点,填写在结论处的横线上即可。

(2)本题考查语言运用之口语交际。这是一段对话,要求补充句子。在补充句子时,要根据语境进行衔接,还要体现出上下文提及的重点内容,表达符合对话特点即可。

(3)本题考查仿写句子。仿写时应做到以下几点:①句式一致。要分析例句的结构特点,把例句中每一句话分制成几部分确定保留与变化部分。②修辞相同。如果所给例句运用了某种修辞,仿写的句子一定要与例句所使用的修辞相同。③字数大体相等。仿写时字数要尽可能与所给例句一样多。④语意连贯。所写句子要符合整段文字的内容,感情色彩、语体风格应保持一致。二、阅读与鉴赏(63分)阅读宋江起身,出得阁儿,分付茶博士道:“那官人要再用茶,一发我还茶钱。”离了茶坊,飞也似跑到下处。先分付伴当去叫直司在茶坊门前伺候,“若知县坐堂时,便可去茶坊里安抚那公人道:‘押司便来。’叫他略待一待”。却自槽上鞍了马,牵出后门外去,袖了鞭子,慌忙的跳上马,慢慢地离了县治。【金圣叹评点:慌忙上马,慢慢行马,妙。】出得东门,打上两鞭,那马拨喇喇的望东溪村撺将去。没半个时辰,早到晁盖庄上。庄客见了,入去庄里报知。且说晁盖正和吴用、公孙胜、刘唐在后园葡萄树下吃酒。此时三阮已得了钱财,自回石碣村去了。晁盖见庄客报说宋押司在门前,晁盖问道:“有多少人随后着?”庄客道:“只独自一个,飞马而来,说快要见保正。”晁盖道:“必然有事。”慌忙出来迎接。6.【前后贯通】请写出选段勾连的前后两个重要情节。7.【字斟句酌】金圣叹用“妙"字评点宋江离开时的细节,请分析"妙”在何处。8.【思考探究】宋江的性格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小语认为正是因为主人公性格的复杂多变,小说的主题才更加深刻。请你从下列选项中任选一位主人公,证明这一观点。A.孙悟空(《西游记》)B.祥子(《骆驼祥子》)C.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名著情节的梳理概括。先通读选段,了解选段的内容;然后,根据原著,回忆该选段前后的两个情节的具体内容;最后,按照“起因+经过+结果”或“谁干什么”的格式,将情节进行概括总结。

(2)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从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从描写、作用、情感三个方面来回答。答题格式为:运用了......的描写方法,通过写......烘托了......(人物的状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物的状态或性格特点),突出了....../表达了......(情感)。

(3)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形象的分析。分析人物形象,可从描写、事件、描述等方面入手,通过对人物的正侧面描写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具体事件来分析人物的品质,通过关键语句分析人物的情感态度,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品质。本题主要通过情节、事件来分析人物形象。6.之前的情节是:杨志带队护送生辰纲,在黄泥岗树林里休息,晁盖等人扮作商人,白胜带着酒上山岗,军汉们想买酒,杨志怀疑酒里有蒙汗药不买,吴用、晁盖等人便喝了起来,舀酒时向酒里下药,杨志便想买酒,但白胜不卖,使杨志等人彻底放松警惕,买到酒后,全被麻倒,生辰纲被劫走。这一情节按照“谁干什么”概括为:吴用智取生辰纲;

之后的情节是:阎婆惜随父母流落到济州郓城县时,后其父得病身亡,无钱安葬,宋江施舍棺木又给了十两银子,其母感恩图报,将她送与宋江为外室。由于宋江不重女色,为阎婆惜所讨厌,结果阎婆惜喜欢上同为押司的张文远,并勾搭成奸。其后,晁盖写给宋江的信件及酬谢黄金碰巧为阎婆惜所获,阎婆惜以官司相逼,宋江当晚向她多次索要未果后便将她杀死。此后,宋江为避官司,遂至小旋风柴进处暂避。这一情节按照“谁干什么”概括为:宋江怒杀阎婆惜(或晁盖梁山小夺泊);

故答案为:吴用智取生辰纲;晁盖梁山小夺泊(或宋江怒杀阎婆惜)。7.“慌忙上马”是对宋江的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从中可以看出宋江急于去给晁盖报信的心情,他想赶快把黄泥岗事发的消息告诉晁盖,好让晁盖能及时逃脱。

“慢慢行马”是对宋江的动作描写,从中可以看出宋江的谨慎与心机,他不想让别人看出自己慌张的样子而生疑。于是用“慢慢行马”这一细节来蒙蔽他人。

故答案为:“慌忙上马”可见宋江去给晁盖报信的急切心情,“慢慢行马”表明宋江怕引人猜疑(或想蒙蔽他人),这些细节刻画了一个心思缜密(或机智)的宋江形象。8.小语的观点是“正是因为主人公性格的复杂多变,小说的主题才更加深刻”,可选择的主人公有孙悟空、祥子和保尔三个,任选一个人物,结合情节证明小语的观点即可。如:选择保尔,保尔是一个刚毅坚强的革命战士,他在人生各个方面都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在敌人的严刑拷打面前,他坚贞不屈;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他勇往直前;在与吞噬生命的病魔的搏斗中,他多次令死神望而却步,创造了“起死回生”的奇迹。但同时,他也有软弱幼稚的一面。面对疾病的沉重打击,他也曾产生过自杀的念头,而且就是在他与病魔抗争的英雄主义激情中,他包含有“左派”幼稚病的危险。

故答案为:示例一:我选择孙悟空。在取经途中孙悟空既有凶狠残暴、性情急躁的一面,也有敢作敢当、嫉恶如仇的一面,深化了惩恶扬善的主题。示例二:我选择祥子。祥子从一开始的吃苦耐劳、积极向上,到后来的自私懒惰、麻木堕落,深化了当时社会城市贫民悲剧命运的主题。示例三:我选择保尔。保尔既有顽强坚定的一面,也有软弱动摇的一面,深化了革命者在斗争中百炼成钢的主题。阅读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世力农。父和,能节食以济饥者。有耕侵其地,割而与之;贯其财者不责偿。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拾薪为烛,调习达旦,不寐。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飞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家。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四年,兀术攻常州,宜兴令迎飞移屯焉。盗郭吉闻飞来,遁入湖,飞遣王贵、傅庆追破之,又遣辩士马皋、林聚尽降其众。有张威武者不从,飞单骑入其营,斩之。避地者赖以免,图飞像祠之。金人再攻常州,飞四战皆捷;尾袭于镇江东,又捷;战于清水亭,又大捷。兀术趋建康,飞设伏牛头山待之。夜,令百人黑衣混全营中扰之,金兵惊,自相攻击。兀术次龙湾,飞以骑三百、步兵二千驰至新城,大破之。兀术奔淮西、遂复建康。飞奏:“建康为要害之地,宜选兵静守,仍益兵守淮,拱护腹心。”帝嘉纳。兀术归,飞邀击于静安,败之。(选自《宋史·岳飞传》,有删改)9.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尤好《左氏春秋》(喜爱) B.父义之(认为……合乎正义)C.宜兴令迎飞移屯焉(驻扎) D.仍益兵守淮(更加)10.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能节食以济饥者”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B.不以物喜C.策之不以其道 D.徐以杓酌油沥之11.翻译下列句子。①飞学射于周同,尽其术。②元术奔淮西,遂复建康。12.有学者称,无锡宜兴是岳飞的“第二故乡”,是“岳家军”的发祥地。宜兴还有岳飞的衣冠冢,有关部门拟在衣冠冢旁设立四个彰显岳飞形象的宣传栏,第一栏取名为“出生神奇”。请依据选段,拟写另外三个栏目的名称。栏目一出生神奇栏目二:栏目三:栏目四:【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应联系语境,要注意词语是否存在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的现象。“好”“义”“屯”“益”在文言文中的意思要牢记。

(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虚词“以”的意义和用法有:作介词时,①介绍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或方法,译作“用/把/拿”“凭借”;②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处所,译作“在/从”;③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译作“和/跟”;④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译作“由于/因为”。作连词时,①表示承接关系,译作“接着,就”;②表示修饰关系,不译;③表示目的关系,译作“来”;④表示结果关系,译作“以致”;⑤表示时间、方位的界限,不译。

(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果遇到倒装句,翻译时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果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分析人物形象,可从描写、事件、描述等方面入手,通过对人物的正侧面描写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具体事件来分析人物的品质,通过关键语句分析人物的情感态度,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品质。

【参考译文】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世代务农。父亲岳和,能节省粮金来救济饥民。有人耕种时侵占了他家土地,他便割地让给人家,向他借钱的人,他从不强迫人家还债。岳飞出生时,有天鹅一样的大鸟,在屋顶上飞鸣,因此把“飞”字作为他的名。

岳飞家里虽穷但勤奋好学。特别喜爱读《左氏春秋》、孙子和吴起的《兵法》,他捡拾柴草作为烛火,通宵达旦背诵学习,不睡觉。不到二十岁,岳飞就能拉开三百斤的大弓,八石重的硬弩,岳飞向周同学习射箭,完全学会了他的射箭技艺,可以左右开弓。周同死后,岳飞每月初一和十五都在家里摆上供品祭奠。岳飞的父亲认为儿子的行为合乎正义,说:“如果你将来能够为国家效力,应该会为国家正义而献身吧。”

建炎四年,金兀术进攻常州,宜兴县令迎接岳飞部移兵,驻扎境内。盗贼郭吉听说岳飞前来,逃入太湖之中,岳飞派遣王贵、傅庆追击打败他们,又派能言善辩的马皋、林聚前去劝说他们全部投降。有一位名叫张威武的不肯降服,岳飞单人独骑冲入他的营寨,将他斩首。避乱到此地的百姓得以免于盗贼侵扰,画出岳飞象供奉起来。

金军再次进攻常州,岳飞四战皆胜;尾随追击金军到镇江东,又获得胜利;在清水亭作战,又获得大胜。金兀术军趋近建康,岳飞在牛头山下预设埋伏等待金兀术一众。夜里,命令一百名士兵穿着黑色衣服流入金营袭扰。金兵惊慌失措,自相攻击残杀。金兀术军驻扎在龙湾,岳飞率三百骑兵、两千步兵赶至新城,大破金军。金兀术逃跑到淮西,(宋军)于是收复建康。岳飞上奏说:“建康是要害之地,应选派军队固守,还要增兵守卫淮河,以保护心腹地区。”皇帝嘉许,并采纳他的建议。金兀术率军北归,岳飞在静安半路阻击,将其打败。9.A、句意为:尤其喜爱《左氏春秋》,“好”解释为喜爱,该项加点字的解释正确;

B、句意为:岳飞的父亲认为儿子的行为合乎正义,“义”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义,认为......合乎正义,该项加点字的解释正确;

C、句意为:宜兴县令迎接岳飞部移兵,驻扎境内,“屯”解释为驻扎,该项加点字的解释正确;

D、句意为:还要增兵守卫淮河,“益”解释为增加,是动词,而不是副词“更加”,该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

故答案为:D。10.题干信息中“能节食以济饥者“中的“以”是连词,表示“节食”的目的“济饥者”,译为”来”。

A、“以”是连词,表示“是”的目的“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译为“来”,与题干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

B、“以”是介词,介绍“喜”的原因“物”,译为“因为”,与题干中的“以”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C、“以”是介词,介绍“策之”的方法“其道”,译为“按照”,与题干中的“以”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D、“以”是介词,介绍“酌油沥之”的工具“杓”,译为“拿,用”,与题干中的“以”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故答案为:A。11.①飞学射于周同,尽其术。

解释实词意思:尽:完全;术:技艺;

分析虚词意义和用法:于:介词,介绍“学射”的对象“周同”,译为“向”;其:代词,代指周同,译为“他的”;

特殊句式之倒装句:“于周同”是介宾短语作状语,修饰谓语“学射”,属于状语后置,正确语序为“于周同学射”;

用现代汉语语序翻译为:岳飞向周同学习射箭,完全学会了他的射箭技艺。

②兀术奔淮西,遂复建康。

解释实词意思:奔:跑;复:收复;

分析虚词意义和用法:遂:副词,表承接,译为“于是,就”;

特殊句式之省略句:“遂复建康”省略了主语,应该是“(岳飞/宋军)遂复建康”;

用现代汉语语序翻译为:兀术逃跑到淮西,(岳飞或宋军)于是收复建康。

故答案为:①岳飞向周同学习射箭,完全学会了他的射箭技艺。②兀术逃跑到淮西,(岳飞或宋军)于是收复建康。12.根据题干要求通读全文,抓住文中描述来概括岳飞的形象特点,任选其中三个特点,拟写为栏目名称即可。

根据“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可概括出岳飞家贫力学(或:勤奋好学)的特点;

根据“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可概括出岳飞力大无比的特点;

根据“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家”可概括出岳飞有情有义的特点;

根据“有张威武者不从,飞单骑入其营,斩之”和第4自然段的内容可概括出岳飞骁勇善战、智慧善谏、忠君爱国的品质特点;

根据“避地者赖以免”可概括出岳飞除暴安良、造福百姓的特点。

故答案为:示例:家贫力学;力大无比;有情有义(骁勇善战,除暴安良,智慧善谏,忠君爱国)。阅读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注]①腐儒:迂腐不明事理的读书人。②“古来”二句意为古人存养老马,不是取它的力,而是用它的智。13.诗歌常常借助富有特征的景物表达情感。本诗颔联与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均借“云”“月”抒怀。请依据诗句,完成下表。14.杜甫为什么自称“腐儒”,又言“心犹壮”?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诗歌意象与情感主旨。诗歌常常借助富有特征的景物表达情感,这些富有特征的景物就是意象。本题中分析出的诗歌意象有云和月两种,杜甫诗中的意象“片云”“孤月”表达了诗人的羁旅之悲和孤月般皎洁的忠心。李白诗中的意象“层云”“明月”表达了诗人外出远游的喜悦与思乡之情。

(2)本题考查对诗人情感变化的分析。理解诗人的情感态度变化“三注意”:①在整体把握诗歌内容的前提下细读文字,理清其中的层次,抓住关键词语。②瞻前顾后,联系全诗,对诗歌每一联的内容进行分析,从而揣摩出人物的内心活动。③充分分析人物内心活动的复杂性和情感的丰富性。如某人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说,这样想,是在什么情态下做的。13.根据颔联“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可知,在夜晚,看着天上的云朵和明月,自己想要和云朵一起飘浮着,与月亮一同悬挂在天边。杜甫诗中的意象应该是“片云”“孤月”,字面上写的是诗人所看到的“片云”“孤月”,实际上是用它们暗喻诗人自己,感慨自己的孤寂,诗人通过对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把内在的感情融入外在的最物当中,感慨自己虽然四处飘零,但对国家的忠心依然像孤月般皎洁。

结合李白《渡荆门送别》“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可知,波中月影宛如天上飞来的明镜,空中彩云结成绮丽的海市蜃楼;诗人通过“层云”“明月”的意象,表达的是自己外出远游的喜悦与思乡的心情。

故答案为:片云;孤月;孤寂(或羁旅之悲);喜悦(或思乡)。14.结合首联可知,“思归客”是说诗人想回乡而不能回,饱含着无限辛酸,“一腐儒”用自嘲的方式写出诗人滞留江汉的困境;

结合颔联可知,诗人通过对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把内在的感情融入外在的景物当中,感慨自己虽然四处飘零,但对国家的忠心依然像孤月般皎洁;

结合颈联可知,“心犹壮”写出了诗人虽然身处逆境但依然壮心不已的精神状态,面对瑟瑟秋风,诗人不仅没有了往日的感伤情怀,反倒产生了“病欲苏”的感觉。这种变化是诗人壮心不已的心态和积极用世的精神的反映;

结合尾联可知,“老马”是诗人自比,“长途”代指驱驰之力,再一次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的情怀:结合全诗可知,杜甫此时漂泊在外,壮志难酬,因此“腐儒”是诗人对自己怀才不遇的自嘲,写出诗人的困顿心境。但是他对此并不甘心,所以又说“心犹壮”,诗人忧国忧民,还是渴望能够有施展抱负的机会。

故答案为:“腐儒”是杜甫对怀才不遇的自嘲;“心犹壮”表现杜甫处境艰难,却仍忧国忧民。阅读荣氏梅园①近代无锡园林,以荣氏梅园为发端。②走进梅园,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耕读文化的深刻印记。荣氏梅园种植的果梅是用来加工成蜜饯的。梅园的核心区域有一座重要建筑诵幽堂,名字取自《诗经·豳风》。《豳风》是农耕文明时代的劳动生产和日常生活指南,在年终丰收欢庆宴会上诵唱。荣德生先生的别墅取名为“乐农别墅”,更说明农本思想已深入这位新兴工商巨子的心灵。③传统耕读文化除了耕,还有读。从念劬塔下东行,途经宗敬别墅、秋丹阁,再走几十步,便到了经畬堂,又名“豁然洞读书处”,这是耕读文化的另一个地标性景观。它是一所私塾形式的书院,施行的是传统与新学兼容的教育。④梅园位于无锡西郊的东山和浒山南坡。荣德生先生选择在无锡东山而非工厂所在的市区建造别墅山庄,深受隐逸文化的影响。梅园老大门右侧有一湾泉水,荣德生先生亲自取名为“洗心泉”。唐代司马退之写过一首《洗心》诗,所谓“洗心”,就是洗涤凡心、尘心、俗心、杂心。梅园中设有小罗浮、招鹤亭等景观,也与该译所言相适。⑤荣氏梅园的工商文化特征非常明显。代表农业文明的园林巅峰之作——苏州园林和徽商庄园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讲究雕琢精美,二是强调私密性。在荣氏梅园,找不到犹如苏州园林和徽商庄园那般华美精致的传统建筑。梅园里的亭子,如天心亭、招鹤亭虽然是传统亭子形制,却毫无雕梁画栋,竟是一派天然本色。敦厚堂则属于中式为本、兼容西式的跨混结构近代建筑,强调实用性。这些与苏州园林和徽商庄园截然不同。此外,梅园还是开放的,表现出充分的公共取向。⑥正因如此,荣氏梅园成为近代中国第一山林公园。(选自《无锡日报》,有删改)15.第⑤段主要运用哪两种说明方法?突出荣氏梅园工商文化的哪些特征?16.通读全文,你认为以下这副对联挂在梅园哪一处场所最合适?A.乐农别墅 B.经畬堂 C.招鹤亭 D.敦厚堂【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①作比较是说明文中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等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作用的答题格式为:把.......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说明对象的特点。②举例子是通过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作用的答题格式为: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读者更能理解,具体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首先通读对联,把握对联描写的内容;然后,根据选项的提示信息,定位文章相关段落,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场所的性质和特点;最后,将场所的性质和特点与对联的内容进行比较,选出意境相合的一项即可。15.根据第⑤段“在荣氏梅园,找不到犹如苏州园林和徽商庄园那般华美精致的传统建筑”“天心亭、招鹤亭虽然是......敦厚堂则属于中式为本、兼容西式......这些与苏州园林和徽商庄园截然不同”可知,这里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根据“梅园里的亭子,如天心亭、招鹤亭虽然是传统亭子形制,却毫无雕梁画栋,竟是一派天然本色”可知,这里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从第⑤段“梅园里的亭子,如天心亭、招鹤亭虽然是传统亭子形制,却毫无雕梁画栋,竟是一派天然本色。敦厚堂则属于中式为本、兼容西式的跨混结构近代建筑,强调实用性”,可以看出荣氏梅园工商文化天然本色(或:实用性)的特征;从第⑤段“此外,梅园还是开放的,表现出充分的公共取向”,可以看出荣氏梅园工商文化开放性(或:公共取向)的特征。

故答案为:作比较、举例子,天然本色(或:实用性)、开放性(或:公共取向)。16.对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意思是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描写的是自然景物。

A、根据第②段可知,“乐农别墅”是生活起居的场所,代表农本思想的深入,与对联的意境不合;

B、根据第③段可知,“经畬堂”,又名“豁然洞读书处”,代表耕读文化,与对联的意境不合;

C、根据第⑤段可知,“招鹤亭”一派天然本色,与对联的意境合适;

D、根据第⑤段可知,“敦厚堂”属于中式为本、兼容西式的跨混结构近代建筑,强调实用性,与对联的意境不合;

故答案为:C。阅读____

毕淑敏①“但是”是我们常常用到的一个词,多用在一句话的后半截。表示转折语气。②比方说:你这次的考试成绩不错,但是——不能骄傲自满。③比方说:这地方的风景挺优美的,但是——离城里远了点。④当人们看到这个词的时候,无论在“但是”的前面,堆积了多少美好的说明,人们记住的总是“但是”后面的转折。⑤于是,“但是”就几乎成了贬义的先兆。只要一出现,就让你打了个激灵,立马把“但是”前面的温暖忘了,只有抖擞起精神,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挫折。⑥“但是”使削减了平凡的联结之意,增添了沮丧的灰色意味。⑦其实,所有的光明都有暗影,“但是”的本意不过是强调事情还有另一面。可惜日积月累的负面暗示,使得“但是”这个预报一出现,就抹去了喜色,忽略了成绩,轻慢了进步,贬斥了攀升。⑧一位心理学专家讲学时说,她主张大家从此不用“但是”,而改用“同时”。⑨比如我们形容天气的时候,早先是这样说:今天的太阳很好,但是风很大。⑩今后可以改成:今天的太阳很好,同时风很大。⑪“但是风很大”会把人的情绪向糟糕那一面倾斜。觉着太阳好是件不值得太高兴的事情,风大才是关键。⑫“同时风很大”更中性和客观,不偏不倚,公允而平整。它使我们的心神安定,目光精准,两侧都观察得到,头脑中自有定夺。⑬一词之差,隐伏着思维方式,关联着看待世界和自身的态度。⑭当我们尝试着用“同时”代替“但是”以后,一天两天,似也看不出多大的变化。可时间长了,你会发现多了勇气,因为你的精神得到了补给和呵护。你会发现自己对人友善,因为你发现了他人的长处和优异。你会发现自己多了宽容和慈悲,因为你每当意识到不足时,也同时给了自己鼓励。(选自《毕淑敏散文精选》,有删改)17.请以“但是”为关键词,为本文拟一个合适的标题(不超过10字)。18.通读全文,理解运用。在班级才艺展示活动中,小文感情充沛地唱了一首歌,赢得了大家的掌声,你听出有一两处音准问题,活动结束后你准备与他交流。①你想突出他的不足,你会说:你唱得感情充沛,②你想客观公允地指出他的优点和缺点,你会说:③你想,你会说:“虽然有一两处音准问题,但是你唱得感情充沛。”④由此,你发现:语言的背后是【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标题的拟写。拟写标题的方法如下:①根据主要内容拟写标题。记事文章提炼出中心事件做题目,如《草船借箭》;写人写景的文章以主要人物、景物或他们的特点来命题,如《詹天佑》《索溪峪的“野”》,议论文章以论述对象或中心观点来命题。②根据文章中心拟写标题,文章中心有表现人物、抒发情感、揭示道理、表达观点四种。如《伟大的友谊》《做人要有尊严》等。③根据关键的物或景拟写标题,将贯穿全文,起到线索作用的物或景做题目。如《荔枝》《半截蜡烛》等。④根据代表性的时间、地点拟写标题。这些时间或地点能引出主要人物和事件,或者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如《十六年前的回忆》《景阳冈》等。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语言表达。内容理解,需要通读全文,抓住关键词句来把握文章的重点内容;语言表达,则需要根据每句话的提示信息,明确表述的关键词,然后仔细斟酌用语,将语言准确、得体地表达出来。17.根据题干要求通读文章可知,本文是议论文,论述对象是“但是”,论述内容是“但是”这个词的负面作用,作者的观点是:用“同时”代替“但是”会带来很多好处。据此可将标题拟写为:抵制“但是”,或:“但是”与“同时”。

故答案为:抵制“但是”(或:“但是”与“同时”)。18.由题干可知,小文演唱的优点是“感情充沛”,缺点是“有一两处音准问题”;根据第④段“人们记住的总是‘但是’后面的转折”和第⑦段“‘但是’的本意不过是强调事情还有另一面”可知,使用“但是”往往是强调后面的内容,因此要突出他的不足,则填写“但是有一两处音准问题”;

根据第⑫段“同时风很大更中性和客观,不偏不倚,公允而平整。它使我们的心神安定,目光精准,两侧都观察得到,头脑中自有定夺”可知,使用“同时”,两者都能兼顾,更加平和,因此要公允之处,则填写“你唱得感情充沛,同时有一两处音准问题”;

根据“但是”强调后者,“同时”两者兼顾可知,中国语言的魅力,语言的表达反映人们的思维方式,思考习惯。

故答案为:①但是有一两处音准问题;②你唱得感情充沛,同时有一两处音准问题;③着重赞美鼓励(或:突出他的优点);④思维方式(或:看待世界和自身的态度)。阅读“何不就叫杨绛姐姐”——我眼中的杨绛先生铁凝

作为敬且爱她的读者之一,近些年我有机会十余次拜访杨绛先生。②二〇○七年一月二十九日晚,是我第一次和杨绛先生见面。在三里河南沙沟先生家中,保姆开门后,杨绛亲自迎至客厅门口。她身穿圆领黑毛衣,锈红薄羽绒背心,藏盐色西裤,脚上是一尘不染的黑皮鞋,她一头银发整齐地拢在耳后,皮肤是近于透明的细腻、活净,实在不像近百岁的老人。她一身的新鲜气,笑着看着我,我有点拿不准地说:我该怎么称呼您呢?杨绛先生?杨绛奶奶?杨绛妈妈……只听杨绛先生略带顽皮地答道:“何不就叫杨绛姐姐?”我自然不敢,但那份放松的欢悦已在心中,我和杨绛先生一同笑起来。③杨绛先生起居十分规律,无论寒署,清晨起床后必先做一套钱锺书先生所教“八段锦”,直至春天生病前,弯腰双手可轻松触地。我想起杨绛告诉我钱先生教她“八段锦”时的语气,极轻柔,好像钱先生就站在身后,督促她每日清晨的健身。那是一种从未间断的想念,是爱的信仰。④一九七八年六月十五日,杨绛参加了邓小平为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举行的国宴,邓小平将杨绛翻译的《堂吉诃德》中译本作为国礼赠送给贵宾,并把译者杨绛介绍给对方。杨绛先生说,那天她无意中还听到两位西班牙女宾对她的小声议论,她们说“她穿得像个女工”。“她们可能觉得我听不见吧,我呢,听见了。其实那天我是穿了一套整齐的蓝毛料衣服的。”杨绛说。那时的中国知识分子,单从穿着看去,大约都像女工或男工。经历了太多风雨的杨绛,坦然领受这样的评价。她成功地穿着“隐身衣”做大学问,看世相人生,哪怕将自己隐成一位普通女工。⑤二〇一三年春节前,我和先生同去杨绛先生家拜年,我们聊了一些家事,还讲到我们的女儿。杨绛先生嘱咐说:“下次来,送给我一张你们的全家福吧,照片背面要写上字呢。”那慈爱的神情,就像我的娘家人一样。二〇一四年四月,我和先生再次拜访了杨绛,我们遵嘱送给杨绛先生一张全家福照片,她看着照片上的女儿,叫着孩子的名字,好像孩子已经站在她的眼前,杨绛先生比我们的女儿整整大了一百岁,她看着照片上的孩子时,仿佛时光倒流,她的神情刹那间呈现出稚童样的活泼。这些年,越是和杨绛先生见面,就越是感受到她身上的家常气。今年春节前给杨绛先生拜年时(这也是我和杨绛最后一次在三里河家中见面),刚刚坐在她的身边,面容已显出疲意、形态也显出虚弱的杨绛先生,开口便先问起了我们的孩子。她清楚、准确地叫着女儿的名字说:“豆豆好吗?”这让我意外而又感动。事隔一年多之后,她还记得一个未曾见面的孩子。我相信,一百零五岁的杨绛,她爱的是天底下所有的孩子。⑥我珍视和杨绛先生的每一次见面。也许一些人精致的俗相正需要经由这样的先行者,这样的学养、见识、不泯的良知去冲刷和洗涤。一个不断崛起、日益被世界瞩目的民族,她的风骨、情怀与人文生态,仍然需要一代隐于人海的文化大家的长久滋养。我们的下一代,更下一代,当永怀赤子之心,真诚生活,才配得上这些秉持着智慧之烛,光照后辈的先贤们的问候和祝福。2016年7月17日(选自《散文精读·铁凝》,有删改)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②段中的外貌描写充分展现了杨绛先生整齐、洁净的形象。B.第④段画线句意指杨绛先生为安心做学问故意打扮成普通女工。C.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表达了作者对杨绛先生的深切怀念。D.整篇文章的语言质朴、温暖,又能达到一种阔大,理性的境界。20.【读事件】本文围绕杨绛先生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21.【读“姐姐”】第⑤段画线句中加点字“吧”“呢”能否删去?谈谈你的理解。22.【读“先生”】当今时代为什么需要杨绛先生这样的文化大家?请依据文意,归纳出三点理由,并联系生活,各举一例。【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和辨析。根据选项的提示信息,定位文章相关段落,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对比分析和理解。A项考查对外貌描写的分析,外貌描写能充分展现人物形象;B项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C项考查对文章结构的分析和作者情感的体会;D项考查对文章语言的分析。

(2)本题考查对事件的梳理概括。先通读全文,划分层次;然后,根据题干要求,定位相关层次,对每段的内容进行分析,梳理出几件事;最后,按照“起因+经过+结果”或“谁干什么”的格式,将事件进行概括总结。

(3)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和赏析。词语能否删去这类题目,首先回答不能删去,然后从词意、词性、词语是否是描写、词语是否含有修辞这些方面对词语进行赏析,若含有描写或修辞,要写出描写或修辞所起到的作用。最后,指出删去词语后,句子的表达效果大打折扣。

(4)本题考查观点看法。首先根据题干要求,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因为什么,做了什么,结果怎么样”;然后,根据目的、行为和结果来探究文章的主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最后联系生活实际,举出相关的事例来佐证观点和看法。19.A、根据选项信息定位第②段,“她身穿圆领黑毛衣,锈红薄羽绒背心,藏盐色西裤,脚上是一尘不染的黑皮鞋,她一头银发整齐地拢在耳后,皮肤是近于透明的细腻、活净,实在不像近百岁的老人”这段外貌描写,表现了杨绛先生整齐、洁净的形象,该项对文章的理解分析正确;

B、根据选项信息定位第④段的画线句子“那时的中国知识分子,单从穿着看去,大约都像女工或男工。经历了太多风雨的杨绛,坦然领受这样的评价”,杨绛先生并非是故意扮成女工的,而是当时大部分知识分子都是这样的装扮,该项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

C、根据选项信息通读全文,首段“近些年我有机会十余次拜访杨绛先生”与尾段“我珍视和杨绛先生的每一次见面”相互呼应,结构严谨,表达了作者对杨绛先生的深切怀念,该项对文章的理解分析正确;

D、根据选项信息通读全文,整篇文章的语言质朴、温暖,又能达到一种阔大,理性的境界,该项对文章的理解分析正确;

故答案为:B。20.结合第②段“二00七年一月二十九日晚,是我第一次和杨绛先生见面”和“她一身的新鲜气,笑着看着我,我有点拿不准地说:我该怎么称呼您呢?杨绛先生?杨绛奶奶?杨绛妈妈......只听杨绛先生略带顽皮地答道:‘何不就叫杨绛姐姐?’”可概括为:①第一次见面杨绛先生让“我”称呼她“姐姐”;

结合第③段“杨绛先生起居十分规律,无论寒暑,清晨起床后必先做一套钱钟书先生所教八段锦”可概括为:②杨绛先生每天规律地练习“八段锦”;

结合第④段“杨绛参加了邓小平为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举行的国宴”和“她们可能觉得我听不见吧,我呢,听见了。其实那天我是穿了一套整齐的蓝毛料衣服的。'杨绛说。那时的中国知识分子,单从穿着看去,大约都像女工或男工。经历了太多风雨的杨绛,坦然领受这样的评价”可概括为:③杨绛先生参加国宴衣着朴素(或:杨绛先生坦然面对他人的评价);

结合第⑤段“我和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