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蚕干茧贮藏技术规程_第1页
桑蚕干茧贮藏技术规程_第2页
桑蚕干茧贮藏技术规程_第3页
桑蚕干茧贮藏技术规程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桑蚕干茧贮藏技术规程本文件规定了桑蚕干茧贮藏对茧库的建设要求、干茧进库前准备、干茧进库、贮藏温湿度管理、除虫防鼠管理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桑蚕干茧贮藏。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桑蚕干茧mulberrysilkwormdriedcocoons经干燥处理后的桑蚕茧。3.2茧库CocoonStorehouse用于贮藏干茧的库房。4茧库建设要求4.1选择交通便利、地势较高、空旷的地方建库。4.2茧库门应便于运送干桑蚕茧的货车进出,门窗具备较强的密封性。4.3茧库窗距离上层楼板或房梁30cm处开设100cm×50cm,窗设3层,内层纱窗,中层玻璃窗,外层铁皮窗。4.4宜依据桑蚕干茧库容量安装相应功率的电梯,配备电力和消防设施,茧库的楼层高约6.0米。4.5茧库房顶设防水层和隔热层,茧库底层(第一层)地面做防潮处理。5干蚕茧进库前准备5.1检查与准备5.1.1对茧库及其周围进行清洁处理,保持茧库周围环境干燥。5.1.2检查茧库有无漏雨情况,检查门窗是否密封,关闭是否灵活。5.1.3检查设备、工具是否齐全完好,检查电路及电器运转是否正常。5.1.4准备梯凳、吸湿器、照明设备、干湿温度计、各类衡器、验收工具、麻袋(或布袋)及捆扎绳。5.2茧库消毒5.2.1按每500m2的茧库,准备清水约40kg,硫磺约3.0kg,干湿温度计(或电子温湿度计)4支,2挂在1.5m高的茧库内墙壁上。5.2.2加热清水,利用水蒸汽使茧库内的湿度达到60%左右,用盘子盛约5kg河沙,再加入0.5kg的硫磺,并点燃熏蒸2.0小时左右。5.2.3熏蒸结束后,待库内湿度恢复到自然状态,取走加热设备及其相关用具后,继续密闭茧库,于干茧进库前3天方可打开茧库门窗。5.2.4也可用消毒药剂兑水,如海椒、皂角等配水1:800~1:1000,利用喷雾器喷撒茧库地面及墙面进行消毒。5.2.5或在硫磺熏蒸后再用消毒药剂喷洒消毒。6干蚕茧进库要求6.1干茧适干率≥85%,含水率≤12%。6.2蛹体未断浆的茧,应低温复烘后再进库。6.3蛹体已断浆,用手指捻蛹体成饼并含有蛹油或受潮的干茧,采用‘井字’通风垛堆码。6.4适干茧或过干茧采用紧密大垛堆码。6.5依据季节、蚕品种、产地、重量、等级、生产单位分区域堆码,并做好标记、标识和记录。6.6距离墙壁约50㎝堆码,并预留约180㎝宽的运茧通道,码与码之间留置空隙,且堆码地面宜隔潮。7干蚕茧贮藏温湿度贮藏温度15℃~25℃,相对湿度60%~70%,最大相对湿度不超过70%,并作如下管理:a)春季温度逐渐转暧时勤检底层茧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并适时进行翻包、翻仓;b)夏季以排湿为主,白天不开窗,密闭保管,早晨夜间开启门窗;c)若遇库内湿度>70%,又遇雨季,宜用生石灰、木炭、酸性白等吸湿,或利用除湿机去湿;d)秋冬季库内湿度过低时应加湿,必要时使用脱水湿布袋覆盖蚕茧;e)冬季宜在中午开窗3.0h左右;f)适干偏嫩或受潮的干茧,复烘处理。g)适干偏嫩或受潮的干茧,不复烘处理时,每半月翻包一次,若遇阴雨天或湿度较大时,应每周翻包一次;h)适干蚕茧每隔二至三个月翻包一次,若遇阴雨天或湿度较大时,每月翻包一次。8除虫、防鼠管理8.1适时门窗关闭,防鼠防虫。8.2下茧袋应清洗干净,晒干后进行杀虫消毒处理后再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