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技术常识》_第1页
《广播电视技术常识》_第2页
《广播电视技术常识》_第3页
《广播电视技术常识》_第4页
《广播电视技术常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播送电视根底知识第三讲播送电视技术常识主讲人

孙苏川播送电视技术系统主要由节目采编、制播、远程传输、本地发射/分配接入、用户接收等几个局部组成。一般来说,播送电台、电视台负责采集、编辑、制作和播出节目,播出的节目信号通过卫星、光缆干线、微波等技术手段传输到各地,在当地由无线发射台或有线电视分配网将节目信号送入千家万户。播送电视系统技术架构现场信号源电台、电视台节目

采编、制播远距离传输本地发射/分配接入本地用户

接收光缆干线网卫星微波有线广播电视分配网无线发射台播送电视技术系统根本构成示意图有线用户无线用户播送节目采集、制作、播出流程图

播送电台现场采访、录音编辑、配音主控、播出前期后期播出目前播送节目制作与播出的主要设备是音频工作站。音频工作站根据其功能可分为节目录音制作工作站、节目编排工作站和自动播出工作站等。目前各播送电台正在努力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其技术概要如下:结构模型、典型功能网、全台网分层实施对播送电台数字化网络化的根本要求播送节目的制作与播出●播送节目的传输与发射

传统方式:调幅播送〔AM〕和调频播送〔FM〕

中波播送中波播送主要通过地面波传送,频率在526.5-1606.5kHz的范围。中波播送晚上还可通过空中电离层反射传播。中波播送可以传播覆盖几十到一百多公里的范围,通过空中电离层反射可传播覆盖到几百公里。中波播送主要用于覆盖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中波广播传播示意图短波播送

短波播送主要通过天空电离层反射传播,频率在3.2-26.1MHz的范围。短波播送可以传播覆盖几百到几千公里的距离。在我国,短波播送主要用于国际播送和向遥远地区传送播送节目。短波播送传播示意图调频播送〔FM〕

调频播送的频率在87.5-108MHz的范围。它主要通过地波传播。调频播送传播覆盖范围可达几十公里,传播距离比较短,主要用于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的覆盖。调频播送传播示意图60公里数字播送可以消除模拟播送中经常出现的干扰和信号衰落,用户可以接收到与信号源一样质量的播送节目信号。数字播送系统还可提供多媒体业务。目前数字播送传输主要有两种技术:一是数字音频播送,二是数字中短波调幅播送。数字播送电视技术系统

电视的根本概念三基色原理在彩色电视系统中选用的三基色是:红、绿、蓝彩色电视系统彩色电视制式三大制式白平衡、黑平衡电视节目采集、制作、播出流程图电视台现场采访、拍摄、录音编辑、配音、加字幕主控、播出前期后期播出·电视节目的采集

电子新闻采访、卫星新闻采集系统、电子现场节目制作

·电视节目的制作

·非线性编辑系统

·

虚拟演播室

·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

·硬盘播出系统

目前各电视电台正在努力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其技术概要如下:遵循的根本原那么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平安可靠、互联互通、持续开展网络分层的模型板块要素层、板块层、台网层网络的典型板块采集交换、新闻制播、播出分发、综合制作、数字内容管理对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的根本要求模拟电视传输的概念

模拟技术由连续的电信号表示声音和图像变化。

模拟电视的亮度、彩色、声音信号的参数变化,完全由实际物理参数的变化来模拟。

模拟信号传输示意图

传输中的干扰和失真,都将叠加到传输信号上,致使图像质量下降。

模拟地面电视是通过米波〔VHF〕和分米波〔UHF〕频段来播送的。一般可以覆盖几十公里。我国总共有68个地面电视频道的频率资源,为了不发生干扰,在同一个地区能够规划使用的频道一般缺乏10个。无线电视发射系统示意图模拟地面电视传输无线发射台转播台差转台发射各省、地市发射台播送电视发射台用户接收

有线电视是通过光缆干线传输、接入网分配信号方式把节目传送到各家各户。

目前接入网一般采用光缆+电缆混合传输的方式,简称HFC。接入网可以单向,也可以非对称的双向。网络带宽有550MHz、750MHz、860MHz、1000MHz等多种。

有线电视由于使用光缆和电缆,传输环境相对封闭,具有干扰信号少、大容量宽带的优点,在一个有线电视系统中一般可以传送几十套模拟电视节目。模拟有线电视传输我国有线电视传输与分配系统示意图有线电视前端系统传输市地有线电视分配网各地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光缆干线各省市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分配用户卫星电视播送

卫星电视传输系统

我国卫星电视播送传输系统示意图

卫星

传输市地有线电视分配网无线局、卫星公司卫星地球站卫星接收站通信卫星数字电视的亮度、彩色、声音信号的参数变化,是用二进制数字0或1来表示的,数字处理的本质是信息再生。数字技术在信息再生中,只要在接收端能判断发送端发出的信息是0还是1,就能复原出高质量的图像和声音。

数字电视传输

111011111011111011虽然在传输过程中,会出现干扰和失真,但是只要在接收端恢复的0、1信息没有错,就能复原出与发送端一样质量的图像。数字信号传输示意图●数字电视的优势

●数字电视传输的任务

将地面电视、有线电视、卫星电视这三种传输方式全部转换为数字化传输。

我国目前播送电视数字化现状示意图无线接收用户有线电视用户

传输

接收卫星光缆干线无线发射台有线电视网数字信号数字信号发射、分配模拟信号电台电视台

制作、播出模拟接收环节成为开展瓶颈

地面电视数字传输不仅可以克服模拟无线电视易受干扰、图像质量差、有重影的缺点,还可以在移动状态下,稳定接收高质量电视节目信号,使得车载电视、便携手持电视成为可能。

地面电视数字化地面数字电视播送示意图

固定接收标准清晰度高清晰度电视移动接收车载电视便携接收机等有线电视数字化不仅可以为群众提供各种个性化的交互效劳,如视频点播、音频点播、交互信息效劳、电子政务在线交易等,还可以将有线电视网络改造成一个公共信息传输平台,使之真正成为一个适应信息社会开展的宽带综合业务信息网络。有线电视数字化有线数字电视播送示意图电视短信

视频点播

在线游戏

信息服务

网上冲浪

有线播送电视分配网电视机成为家庭多媒体信息终端数字电视内容

目前中央电视台和各省电视台的卫视节目均采用数字卫星方式传输到全国各地。卫星数字电视除用于传输外,还可以直接向个体用户传送播送电视信号,即直播卫星。目前我国主要用于遥远地区、牧场、林场、船舶、火车等。直播卫星具有技术环节少,建网本钱低,网络维护简便,投资效益高等优势。卫星电视数字化卫星直播播送电视示意图上行站电台、电视台地面光缆、微波特点:覆盖范围广

接收天线小

个体、集体接收数字播送电视覆盖和效劳布局

□城市□农村

播送电视提供的效劳

□义务性的根本效劳□公益性的有偿效劳

□个性化的市场效劳

数字技术带来的变化

节目质量的变化高清晰度电视环绕立体声1920X108016:9标准清晰度电视双声道720X5764:3

模拟电视单声道

□播出形式的变化

□节目形态的变化

□效劳方式的变化

□接收方式的变化

□盈利模式的变化

●目前数字播送电视新业务

高清晰度电视是一种新的电视业务,国际电联给高清晰度电视下的定义是:高清晰度电视应是一个透明系统,一个正常视力的观众在距显示屏高度的3倍距离上,所看到的图像质量,应具有观看原始景物或表演时所得到的印象。

目前的高清晰度电视系统的水平和垂直清晰度是常规电视的2倍左右。并配有多路环绕立体声。

去年我国庆祝建国60周年,中央和地方省市有9个卫视频道实现了高清与标清频道的同播。加上近年来开办的4套高清频道,我国现有13套高清频道。这些频道主要通过各地有线数字电视网络传输到老百姓家供收看。高清晰度电视交互电视交互电视可以分为推送存储式和直接交互式两种。前者用单向网络不断向用户机顶盒的存储器推送大量节目和数据信息,收看者通过点播机顶盒存储器已有的节目,实现交互点播收看。后者有回传通道,用户可以根据发送端提供的业务清单,通过机顶盒选择相应的效劳,发送端在接收到相应的选择信息后,再向该用户提供相应的效劳,如视频点播、网络游戏业务等。网上播送电视网上播送电视是互联网上播送电视的简称。

网络电视网络电视是集各种视听影像标准、流媒体技术、IP技术于一体的视听业务系统。任何支持IP数据传输的网络都可以开展网络电视业务。电视/移动多媒体播送电视/移动多媒体播送是电视播送的一种新业务。由于依托的传输网络、技术方式不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依托通信网络的电视。这种方式的电视信号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传送给用户的。我国目前在3G通信网上实现的电视,还存在图像断续、费用高的问题。一类是依托地面播送电视网络的移动多媒体播送。这种方式的电视信号是通过地面电视播送网提供给用户的。需要在中增加一个接收电视播送信号的模块。目前我国已经在300多个城市实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