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的哲学思考西方哲学家爱情观述评_第1页
爱情的哲学思考西方哲学家爱情观述评_第2页
爱情的哲学思考西方哲学家爱情观述评_第3页
爱情的哲学思考西方哲学家爱情观述评_第4页
爱情的哲学思考西方哲学家爱情观述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爱情的哲学思考西方哲学家爱情观述评一、本文概述爱情,这个古老而永恒的主题,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流淌着无尽的智慧和思考。作为人类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爱情不仅在文学作品、艺术作品中得到了广泛的描绘和赞美,也在哲学家的深思中找到了其深刻的哲学内涵。本文旨在通过对西方哲学家关于爱情观的主要观点进行梳理和述评,以期揭示爱情的哲学思考对于人类理解和体验爱情的深远影响。我们将首先回顾西方哲学史上关于爱情的经典论述,如柏拉图的理性之爱、亚里士多德的友谊之爱、奥古斯丁的神秘之爱等,这些观点代表了不同哲学家对于爱情的不同理解和追求。接着,我们将分析这些爱情观在西方哲学中的影响和意义,以及它们如何与现代社会的爱情观念产生共鸣或冲突。本文还将探讨西方哲学家对于爱情与道德、爱情与自由、爱情与责任等议题的思考,以揭示爱情在哲学思考中的多维度性质。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希望能够深化对于爱情本质的理解,同时也为现代社会中的爱情关系提供一些哲学上的启示和指导。在本文的论述中,我们将力求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尊重并呈现各位哲学家的观点,同时也将结合现代社会的实际情况,对爱情观进行深入的哲学思考和分析。我们相信,通过这样的努力,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爱情的哲学内涵,同时也为人类的情感生活提供更为丰富的哲学资源。二、古希腊哲学家的爱情观古希腊哲学家对于爱情有着深入且多元的思考,他们的观点既体现了对情感的热爱,也反映出对理性与道德的尊重。其中,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爱情观尤为引人注目。柏拉图在他的哲学对话《会饮篇》中,通过神话的形式描绘了爱神厄洛斯(Eros)的角色。他认为,爱情是对美的追求,这种美不仅仅是外在的,更是内在的、精神的。柏拉图将爱情视为一种精神活动,是对完美的追求,而不仅仅是肉体的欲望。他将爱情分为两个层次:低级的爱情是肉体的,短暂的,而高级的爱情则是精神的,永恒的。柏拉图认为,真正的爱情应该超越肉体的束缚,追求精神的和谐与完美。亚里士多德则对爱情持有更为实际的态度。他认为,爱情是自然的一部分,是人类天生就有的情感。他将爱情视为一种自然的冲动,是生命本能的体现。亚里士多德认为,爱情既包含了对异性的身体吸引,也包含了对对方品质、性格的欣赏。他强调,爱情应该是理性的,应该基于双方的共同利益和幸福。亚里士多德还提出了“友爱”(philia)的概念,认为这是一种更为持久和稳定的情感,是建立在互相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的。这两位哲学家的观点虽然有所不同,但都强调了爱情中理性与情感的平衡。柏拉图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而亚里士多德则更注重实际生活中的情感表达。他们的观点共同构成了古希腊哲学家对爱情的深刻思考,对后世的爱情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中世纪至文艺复兴时期的爱情观在中世纪至文艺复兴时期,爱情观念经历了一次重大的转变。这一时期的爱情观受到了宗教、社会结构和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反映出了人性的觉醒和个体价值的提升。在中世纪,爱情往往被宗教教义所束缚,被视为一种神圣而不可侵犯的情感。基督教教义强调贞洁和禁欲,认为爱情应该只存在于上帝与信徒之间,而世俗的爱情则被视为罪恶的源泉。这种观念在当时的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接受,爱情被视为一种高尚而不可及的情感,普通人往往难以触及。然而,随着文艺复兴的到来,人性开始得到重新的认识和尊重,爱情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家和文学家开始重新审视爱情的本质和价值,他们认为爱情是人类自然情感的体现,是追求幸福和美好生活的重要手段。在这一时期,人文主义者强调个体的自由和平等,认为爱情应该是一种自由的选择,而不是被宗教或社会所束缚。他们提倡以理性和情感相结合的方式来追求爱情,强调爱情中的互相尊重和平等。他们也认为爱情是一种创造性的力量,能够激发人类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世纪至文艺复兴时期的爱情观经历了从神圣到世俗、从禁欲到自由的转变。这一转变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也为我们今天理解爱情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背景和思想资源。四、近现代哲学家的爱情观近现代哲学家们对爱情的理解与探讨,相较于古代和中世纪的哲学家们,更具有深度和广度。他们不再仅仅将爱情视为一种自然情感,而是将其置于社会、历史、文化等多重背景下进行考察,从而揭示出爱情的多重维度和复杂性质。尼采的爱情观独树一帜。他认为,爱情是人类自我超越的一种方式,通过爱情,人们能够超越自身的局限,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尼采强调爱情的自主性,认为爱情不是一种被动的情感,而是一种积极的行动。他倡导“爱的自由”,即人们应该自主选择自己的爱情对象,而不是被社会习俗或道德规范所束缚。弗洛伊德从心理学的角度对爱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认为,爱情是人类性欲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人们在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后追求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弗洛伊德提出了“爱情三角理论”,即爱情由亲密、激情和承诺三个要素构成。这一理论为我们理解爱情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工具。萨特作为存在主义哲学家的代表,对爱情的理解具有深刻的人文关怀。他认为,爱情是人们对自由选择的追求和确认,是人们在相互承认和尊重的基础上建立起的亲密关系。萨特强调爱情的道德责任,认为人们在享受爱情带来的快乐的也应该承担起对爱情对象的责任和义务。近现代哲学家们对爱情的理解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爱情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思考,为我们理解爱情的本质和价值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在今天这个充满变革和挑战的时代,我们更应该深入思考爱情的意义和价值,以实现个人的自我超越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五、当代哲学家的爱情观在当代哲学界,对于爱情的理解与诠释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特点。尽管传统哲学家的爱情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当代哲学家们并不满足于简单的承袭,而是试图在更广阔的视野下,结合现代社会背景,对爱情进行深入的哲学思考。当代哲学家们对爱情的自主性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他们认为,爱情是个体自由选择的结果,而非外界强加的义务或责任。在爱情关系中,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独立的思考和决策能力,而不是被传统的道德观念或社会期望所束缚。这种自主性的强调,使得爱情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由选择,而不是一种被迫的顺从。当代哲学家们也对爱情的平等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们认为,爱情关系中的双方应该是平等的,无论是在权力、责任还是机会上。这种平等性的追求,旨在打破传统的性别角色和社会等级制度,让每个人都能够在爱情中获得尊重和尊严。当代哲学家们还强调了爱情与伦理道德之间的紧密联系。他们认为,爱情不仅仅是一种情感表达,更是一种道德实践。在爱情关系中,双方应该遵循诚实、尊重、忠诚等基本的伦理原则,以维护关系的稳定和和谐。这种对爱情伦理道德的关注,使得爱情成为了一种具有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约束力的行为。当代哲学家们还对爱情的多元性和包容性进行了积极的倡导。他们认为,爱情是多样化的,可以存在于不同的文化、性别、年龄和身份之间。这种多元性和包容性的强调,旨在打破传统的爱情观念和偏见,让每个人都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爱情方式。当代哲学家们对爱情的理解与诠释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特点。他们强调爱情的自主性、平等性、伦理道德以及多元性和包容性,使得爱情成为了一种更加自由、平等、有责任感和包容性的行为。这些观点不仅对当代社会的爱情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未来的爱情哲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六、结论在深入探讨了西方哲学家对爱情观念的多元解读后,我们不禁对爱情的本质和意义产生了更深层次的思考。爱情,作为人类情感中最为复杂且深沉的一种,历来被哲学家们以不同的视角和理论进行剖析。从柏拉图的理想主义到尼采的超越自我,再到萨特的责任与自由,每一种观点都为我们揭示了爱情的不同面貌。柏拉图将爱情视为对美的追求和对真理的认知,这种超越肉体的精神之恋,强调了爱情的理想性和纯洁性。而尼采则提出了爱情作为生命意志的展现,是对自我超越的渴望,凸显了爱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萨特的存在主义视角则强调了爱情中的自由选择与责任承担,认为爱情是两个人在自由的基础上共同创造的一种关系。这些哲学家们的爱情观,虽然各有侧重,但都共同指向了爱情的核心——自由、责任与超越。真正的爱情不仅仅是情感的冲动和欲望的满足,更是一种精神的契合和生命的共同成长。它要求我们在追求理想爱情的同时,也要勇于承担由此带来的责任与自由。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对爱情的追求也愈发多样和复杂。然而,无论爱情的形式如何变化,其本质仍然是不变的——它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对自我超越的渴望,是对责任与自由的担当。因此,我们需要在借鉴哲学家们对爱情观念的深刻洞察的基础上,更加理性地看待和处理自己的爱情关系,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西方哲学家们对爱情观念的多元解读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思考资源和启示。在未来的探索中,我们将继续以这些深刻的哲学思考为指引,不断深化对爱情本质和意义的理解,以期在爱情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更真。参考资料: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Freud)是奥地利的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理论不仅对心理学有重大影响,也对美学和爱情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弗洛伊德的美学和爱情观中,他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包括艺术创作和爱情,都源于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动。弗洛伊德的美学观主要基于他的心理学理论,特别是关于潜意识的观点。他认为艺术创作是对潜意识中欲望和冲动的表达和升华。艺术家通过创作过程,将内心的欲望和冲动转化为可见的形式,如绘画、雕塑、文学等。这种转化过程对于艺术家来说是一种自我疗愈和自我实现的方式。对于观众来说,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可以理解和洞察人类内心深处的欲望和冲动,从而获得审美的满足。在爱情观方面,弗洛伊德认为爱情是人类最基本的本能之一,它源于潜意识中的性欲望和情感需要。他把爱情分为现实型、浪漫型、自我中心型和享乐型四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特点和动因。在弗洛伊德看来,健康的爱情应该是现实型和浪漫型的结合,既要有性欲望的满足,也要有情感上的共鸣和认同。弗洛伊德还提出了“恋母情结”(OedipusComplex)和“恋父情结”(ElectraComplex)的概念,这两个概念揭示了人类在童年时期对异性父母的情感依恋和性欲望。他认为这些情结是人类心理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成年后在爱情关系中的问题和冲突。弗洛伊德的美学观和爱情观都是基于他的心理学理论。他强调潜意识在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为艺术创作和爱情都是潜意识欲望的表达和实现。他也指出了人类在爱情关系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为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独特的视角。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被誉为“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他在其短暂的生涯中,给我们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他的作品大多数都是关于人性、爱情、道德以及社会的探讨和反思。其中,爱情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莎士比亚笔下的爱情故事丰富多彩,各具特色。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的多种爱情观和道德观。在他的笔下,爱情不仅仅是简单的欲望和情感冲动,而是一种复杂的人类情感和行为。莎士比亚强调爱情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两个家族之间的仇恨并没有阻止年轻的恋人相爱。他们超越了家族的矛盾,追求真爱,愿意为对方付出一切。这种精神上的追求和牺牲是莎士比亚笔下爱情的一个重要特征。莎士比亚认为爱情是一种无法用理性控制的情感。在《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对奥菲莉亚的爱情并不是一种理智的选择,而是出于内心的情感冲动。这种情感冲动使得哈姆雷特愿意为奥菲莉亚付出一切,甚至冒着生命危险。这种情感的力量和不可控性也是莎士比亚笔下爱情的一个重要特征。再次,莎士比亚强调了爱情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在《威尼斯商人》中,安东尼对贝特西的挚爱并不是简单的爱情,而是一种复杂的情感。这种情感包括了对美的欣赏、对财富的追求以及对社会地位的渴望。这种复杂的情感使得安东尼愿意为贝特西付出一切,包括失去自己的生命。这种爱情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也是莎士比亚笔下爱情的一个重要特征。莎士比亚认为爱情是一种需要付出和牺牲的行为。在《麦克白》中,麦克白对妻子的爱情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欲望满足,而是一种需要付出和牺牲的行为。这种行为包括了对妻子生命的保护、对家庭的责任以及对社会的道德义务。这种付出的行为使得麦克白愿意为妻子做出一切努力,包括冒着生命危险去实现她的愿望。这种爱情的付出和牺牲也是莎士比亚笔下爱情的一个重要特征。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看到莎士比亚的爱情观:爱情是一种复杂的人类情感和行为,需要精神上的追求、情感的冲动、复杂性和矛盾性以及付出和牺牲。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莎士比亚笔下丰富多彩的爱情世界,也为我们提供了对于人性、爱情、道德以及社会的深刻探讨和反思。爱情观是人们对爱情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的内容主要包括:什么是爱情,爱情的本质,及爱情在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中的位置,择偶标准,如何对待失恋等。爱情观是人生观的反映。爱情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受不同的经济条件,社会制度,及思想文化状态的影响和制约,有着不同的内容,并且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变化。一.爱情观是一个人面对爱情应有的态度、观点和方法论。爱情观的内容主要包括:什么是爱情,爱情的本质,及爱情在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中的位置,择偶标准,如何对待失恋等。爱情观是人生观的反映。爱情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受不同的经济条件,社会制度,及思想文化状态的影响和制约,有着不同的内容,并且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变化。现代的爱情观是以恋爱双方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为前提,以自由恋爱为基础,以共同承担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为己任的,因此,它具有如下四大特征:其一,自愿互爱,爱情是不可强求的,恋爱双方首先要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相互尊重,相互爱慕,从而促使爱情关系建立和发展;其二,忠贞专一,爱情具有排他性,恋爱方应相互信任和保持依恋感,决不能三心二意,朝三暮四,见异思迁;其三,相容互补,无论爱情双方存在什么样的个性差异,只要不是原则问题,都应该心理相容,并在实际生活中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满足需要,共同发展;其四,强烈持久,恋爱双方应保持强烈深厚的感情,从而保证爱情关系的稳定性和持久性.爱情伦理关系与婚姻伦理关系的区别摘自曹菁《爱情信仰论》爱情伦理关系,自主产生,全世界总体是两人与爱情有必然关系,以双方自愿爱情信念(信仰)产生,以自愿爱情信仰(爱情伦理关系)产生算起。属于自愿型伦理,无管控方存在。自愿型伦理是产生于情感又超越情感的东西。婚姻伦理关系,中国目前是民政局婚姻是登记产生,第三方管控介入,(婚姻制度各国各时代情况都不同),以婚姻管控产生,以婚姻管控算起。属于管控型伦理。婚姻本质属于管控的范畴。或在限定条件下选择忠诚对象。摘自曹菁《爱情信仰论》婚姻的真正本质是管控恋爱双方关系的机制,婚姻与爱情,生活,家庭,生育都没有必然的关系。婚姻指向的是管控型伦理,爱情指向的是自愿型伦理。在古代几乎全世界都在搞包办婚姻,这是在强调婚姻伦理(管控型伦理)主导男女关系的一切。长期以来受古代伦理的影响,爱情伦理被去掉,变成“恋爱为婚姻做准备”,其逻辑就是爱情只是一种选择准备的过程,一定要等到结婚才能有神圣性。其实只要你们愿意,爱情本身就能产生神圣性。当你去看古代经典以及基督教《圣经》,发现里面基本上都是包办婚姻的描写,没有恋爱的描写。古代基督教基本上是包办婚姻,后来基督教的变通“恋爱为婚姻做准备”,这个思想影响了全世界,但在这个思想里不承认爱情能产生神圣性,只是一种选择过程。今天所谓的婚姻宣誓其实是一种爱情宣誓,这种爱情宣誓在婚姻没有产生之前也可以宣誓,一样可以产生神圣性。如果婚姻真正的本质是管控,那么包办婚姻可能就是婚姻本来的真实面目。包办婚姻结束以后,婚姻的管控力就削弱了大部分。而“包办婚姻”这一词,是后来的人发明出来的,古代人可能认为婚姻本来就是包办的。1.恋爱要严肃认真、感情专一。爱情是两个人之间的爱慕关系。这种关系包括自己特有的感情和义务,它只能存在于恋爱者两人之间,不容许第三者介入。而且,恋爱不是儿戏,双方要真诚相待、实事求是地对待自己,也实事求是地对待对方。无数事实证明,用欺骗手段骗取爱情,是不会幸福的。另外,双方一旦建立了恋爱关系,就要忠贞专一,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见异思迁。任何一个人搞三角恋爱、多角恋爱的行为都是不道德的。2.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事业之间的关系。爱情是美好的,它是人生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人生的全部,它应该服从于事业,促进事业的发展。一个人只有学业、事业取得成功,其爱情之花才会开得更加鲜艳芬芳。所以,把学业、事业放在首位,摆正爱情与学业、事业的关系,不要把宝贵的时间全部用于谈情说爱上而放松了学习和事业。没有学业、事业的爱情如同在沙漠中播种,缺乏坚实的根基和土壤,迟早会枯萎。只有爱情同学业、事业的结合,爱情才有旺盛和持久的生命力。3.爱情观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提倡志同道合的爱情。恋爱应把具有一致的思想、共同的信仰和追求放在首要地位,把心灵美好、情操高尚、心理相融作为择偶的第一标准。莎士比亚曾说:爱情不是树荫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而是建立正在共同基础上的心灵沟通。因此,在恋人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志同道合,思想品德、事业理想和生活情趣等大体一致。马克思和燕妮的崇高爱情就是建立在志同道合的基础上的,正是因为如此,他们的爱情才经受住了艰难困苦的考验、传为佳话。爱情观应该是理想、道德、义务、事业和性爱的有机结合。4.要懂得爱情是一种责任和奉献。爱不仅是得到,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和奉献。在社会生活中,人具有两方面的责任:一是个人对社会应尽的责任;二是个人对家庭、父母、孩子、朋友和爱侣的责任。第二方面的责任属于私人生活的性质,是社会干预最为微弱的生活领域,主要依靠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自觉的责任感来维持。正因为如此,它体现了一个人的人格魅力。一旦进入爱的王国,就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才能获得崇高的爱情。5.在恋爱过程中,应多一些理解、信任和宽容,互相尊重,共同进步。爱情是互爱的统一,相爱的双方,都有着自己独立的人格和精神世界,既不能完全依附对方,也不能要求完全占据对方。爱情与做人一样,理解、信任、诚实和宽容都是十分可贵的品质。爱很多时候意味着是一种付出,要相知、相敬、相让。“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两个人在一起并不是简单的组合,必须互相迁就;爱,就必须接受他的一切,包括缺点。“柏拉图式的爱情”又称为“精神恋爱”。这种爱认为肉体的结合是不纯洁的、是肮脏的,认为爱情和性.欲是相互对立的两种状态。柏拉图恋爱重视精神的交流,而不是肉体的欲望,是一种真爱。柏拉图推崇的精神恋爱,原上指的是同性之间的一种真爱,古希腊人认为,同性恋的过程更多的是灵交、神交,而非形交。柏拉图坚信真正的爱情是一种持之以恒的情感,而惟有时间才是爱情的试金石。惟有超凡脱俗的爱,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西方学者对此也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柏拉图认为爱情能够让人得到升华。柏拉图式的爱情,不是所谓纯粹的精神恋爱――没有任何肉体接触的纯浪漫情怀,而是指“身体爱欲与灵魂爱欲”的统一,或“身心合一者”。柏拉图式的爱情也暗示着性与爱情(像“属民的爱若斯”)、爱情与婚姻(像“凭灵魂生育”;“身体方面的生育欲”)、性与婚姻(像“同性恋爱与异性婚姻的区别与结合”)的可分离性(或功能独立性)。柏拉图式的爱情,又不过是通过爱慕一个又一个美的身体而追求“美本身”(“美的理念”)的一种永无止境的“理想”。换句强势的语气(口吻)说,柏拉图式的爱情是指,爱情说到底是属于理想世界(“理念世界”)的东西,在现实(世俗)世界中实际上是不可能的。琼瑶阿姨绝对是排名第一的影响人物。她的爱情小说塑造了整整一代人的爱情观。在琼瑶笔下,爱情是无往而不胜的,可以依靠,可以寄托,可以创造,甚至惊天地泣鬼神。“只要有了爱,一切困难都是能够战胜的,一切梦想都是可以实现的。”这个观念在她的读者中缓慢却坚固地深入人心,使他们对爱情有了过高的评价和期望,在她们心中,仿佛整个世界都是为了那些美丽的爱情而设置的道具与背景,可实际上,一个人的整个爱情不过是世界上微不足道的一粒尘土,虽然它也曾经像一块剔透的钻石,然而用不了多久,就会被外界或自己污染——这才是它真实的命运!当一个少女从琼瑶的故事里走出来,经历了一场或几场恋爱后嫁为人妇,相夫教子,她会感到,她是被琼瑶骗了。可是想到自己疯狂读她的书的那段时光,想到因为受了她的影响而在恋爱中所做的种种蠢事,她还是会付之一笑,她只是不再相信了——仅仅不相信而已。“在茫茫人海中,时间的荒野里,遇到该遇到的人,不早一步也不晚一步,那么也没有什么别的可说唯有轻轻的问一声‘哦,原来你也在这’。”记得小时候是极爱读张爱玲的小说的,虽然当时不懂爱情,但也许是喜欢那份苍凉吧!张爱玲绝对是个聪明女子,在她笔下,人物的爱情是没有青春、幻想、热情和希望的,有的只是虚妄和苍凉。大多是不可避免却又看来极其自然的悲剧。她不敢向往未来无边的荒凉和恐怖,于是只能在眼前的一点欢乐中寻找避难所。张爱玲的小说是极其精彩的,她小说里的爱情也是极其精彩的。可是这种精彩不是可以拿来玩味的。在她这里,你不能逃避人生的苍凉和爱本身的虚幻、悲苦,那些喜欢读张爱玲小说的女子,读多了她的小说,想必也不会对爱情抱有过高的幻想,不会不对其中女主人翁的盲目引以为戒了。徐志摩的情诗,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美好而不实际。记得读徐诗,是在上初中的时候,90年代初,还很流行写情书,而我也总是引用几句徐诗,送给倾心的女孩,现在回想起来也颇有些惬意!在徐志摩生活的那个时期,徐的诗更能突出作者对婚姻自由、纯洁的爱情的追求。所以往往带有很多美妙的遐思。三毛笔下更多的是写婚后的爱情,写她和荷西的故事,两个人心心相印,朝朝暮暮,几乎每个细节都浪漫而温馨。比如他们各自有自己的屋子,给对方留足够的空间,既可以相亲相爱,又可以相敬如宾。在一般人眼里和实际生活中,婚后的爱情基本上是种幻想,早晚被琐碎的事相摩擦得支离破碎,维系而已,哪还敢奢望激情,然而身处撒哈拉大沙漠的三毛与大胡子荷西却过着童话一般美丽的婚后生活,仿佛他们一直在热恋……三毛自杀了,她和荷西的爱情至今无人见证。也许,在许多喜欢三毛的人心里,他们始终愿意相信三毛的爱情就是那么美丽的。为什么不呢?为什么要在本已如此平庸无趣的生活中消磨掉对爱情的幻想?其实和琼瑶一样,金庸笔下的爱情都是不现实的,而金庸的爱情故事都是抚慰成年人疲惫灵魂的童话。不论讲武侠,还是讲爱情,金庸都是个童话作家。所以当万念俱灰的杨过在十六年后跳下碧水寒潭,走进别梦依稀的茅屋,对镜感叹时光易逝,华发易生的时候,一只纤纤玉手搭上他的肩头:“不是你老了,是我的过儿长大了。”读到这里,小龙女的那只手搭在了多少读者的心头,在一瞬间,我们都会相信“爱情永恒”的谎言。谁都知道王朔的爱情话本里,爱从来都不是生命的唯一,知识情感休闲的主打消费。换一种庄重的表达方式,就是——在俗世物欲的喧嚣中,一滴爱的眼泪滴落尘埃,在被瓦解的“崇高和永恒”的垃圾堆里,还有一朵情爱的野花在摇曳着,不愿被摧折。我们明知这是个圈套,还心甘情愿地钻进去。因为我们知道,其实所有的爱情故事都是圈套,只是王朔明说了而已。《第一次亲密接触》从网上走到网下,出了几个版本,争相购买的都是女人,女人开始都是爱情的宠物,后来又都变成爱情的奴隶,所以说女人在爱情中智商最低一点也不错。这个故事很普通,但痞子蔡给了这个现代爱情很多有意思的嚼头,比如:“……如果把整个太平洋的水倒出来,也浇不灭我对你的爱情的火焰。整个太平洋的水全都倒得出吗?不行。所以我并不爱你。”借了E时代的时髦,《第一次亲密接触》已经成为一种符号、一种象征、一种认同的依据。美眉+爱情+网络语言+煽情,读起来有滋有味,但千万别把这爱当回事,就像你无法知道电脑那边的美眉是不是妹妹一样。最流行的四格漫画形式加上中国人特有的幽默和指挥,朱德庸走在各种各样的媒体上,他在婚前画关于婚姻生活的《双响炮》,却在婚后画单身男女的《醋溜族》。那个身材变形,小头大身,说话酸了巴叽,总被老公冷嘲热讽的女人让无数已婚女人恨恨不平却又乐不可支,他说:“婚姻是我一个所爱的人,为的是以后能全心全意的恨他。”而他在《醋溜族》中画的单身一代却是“最漂亮,但不一定整齐;爱新潮,但不一定时髦;爱赚钱,但更爱花钱;爱真理,但更爱欲望;盼望爱情,但又害怕束缚……”朱德庸不仅影响了新一代的女人,许多男人也为之动心——说的是实话呀。电影对于现在的人们,绝对不亚于我小时候书本对人们的影响,因此电影里面的爱情故事往往会引导人们,尤其是新新人类们的爱情观。王晶的电影,武侠片占大多数。但是他的武侠片中绝对少不了爱情,而且都是那种江湖中的恩爱情仇。崇拜偶像和善于模仿,是我们这代人最大的特点,因此这种影响到底反面多还是正面多,社会上也一直争论不休!他的歌是爱情最高档的品牌。在他的情歌里,我们听到的不是深爱的倾诉,而是至爱的箴言,真爱的经典。从《闪亮的日子》到《滚滚红尘》,从《恋曲1980》到《恋曲2000》,从《爱人同志》到《沉默的表示》,那双“穿过黑发的手”抚摸了整整一代人沧桑的灵魂。那无法伴着卡拉OK演唱的长长的叠句仿佛是为现代人短暂的爱情所作的漫长的注脚。实际上罗大佑所有的情歌都不单单在吟唱爱情,所以他所有的歌都可以当作情歌来唱。论爱情,若想谈深刻,我的资历是不够的。中国人有理智分析问题的习惯,大多有个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过程。谈不了现实的,且谈谈古人的吧!?爱情在中国人的眼里,常常逃不脱忧虑、悲伤和惆怅。长期以来对中国女性的禁闭使得中国的爱情诗歌总带有哀怨的悲伤情调。唐代之后,更多的爱情诗所表达的都是渴望与失望、留恋与离别后的思念。宋朝的女词人李清照前期多以闺情和景物描写为主,一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道出了内心的孤寂和空虚。换个视点,小说应该是描写故事的了,看看最通俗的一种模式即是:在某个集会,或是家中来了某位年龄相仿的客人,由于本来就很少出门见人,所以很容易就产生爱慕。而后是自然的烦恼和伤感。在社会的压制和传统的束缚下,以至于她只能尽最大力量掩饰这种模糊而强烈的愿望,然后私交,接着总会有点什么插曲,要么是战争使得两人身处异地,要么是其中谁被父母强硬的包办了婚姻,要么公子赶考期间发生变故,致使双方等待、翘盼、焦虑。感情真挚热烈的话,会得个相思病,这种模式在中国爱情故事中是惊人的相似。为情所困,面无血色,眼神暗淡,父母担心,再迅速安排个婚姻,正如中国戏曲通常的大团圆结局的最后一句所唱:“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相对这种哀怨的处境,现代的恋人们应该算相当幸福的了。没有上级对下属的所谓“赐婚”;没有在母亲肚子里就开始的指腹为婚;没有一女只侍一夫的社会伦理要求。社会的文明程度能改变爱情的方式,却扼杀不了爱情。无论什么社会属性,统治阶级如何把女性禁闭起来灌输成套的传统道德教育,爱情都是客观存在的,并不会因为社会背景的变迁而发生改变,改变的只是形式上的现象罢了。追溯到远古时代,人类诞生已有300万年左右了,虽然当时还存在着动物的一些本能,但也有些禁忌了,这应该算是人类社会属性的开端吧!当时是不存在爱情的,当然这个只是一家之言,并无根据。爱情产生至少是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专一;第二平等;第三文化素质。爱情是多方面感受的综合体验,关系到个人品位、理想、道德、志趣等观念。“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诗经》中已经很清楚的写了男女双方所倾慕的对象标准了。楚国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离骚》中,也直接抒发了对恋人的思念和苦苦追寻。横向展开世界的画布,时间恰恰与影响甚远的西方柏拉图式的爱情相符合,是西方爱情文明的发展过程中,现存最早的文献了。柏拉图式的爱情作为一种观念,影响了一代代的西方人。中国人称柏拉图式的爱情为“精神恋爱”,这种爱情认为肉体的结合是不纯洁的肮脏的,认为爱情和情欲是相互对立的两种状态,当心灵接受真理的时候,必须屏弃肉体,这时人的肉体被罪恶所污染,人要追求真理就必须放弃肉体。在今天看来这似乎是难以接受的,这是一种升华,可以理解成这种爱情是柏拉图所向往的真正的“爱情”,是一种持之以恒的爱,一种理想的爱情……回到中国,开始有爱情时,人的意识是模糊的。直到夏开始的封建社会,这不仅意味着社会的进步,同时意味着封建的枷锁开始套住了人的颈项,春秋战国以后媒约婚姻已经正式确立了,《诗经·齐风》“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随着制度的发展,禁忌也随之变多。如果说之前还有些“上古遗风”的话,秦朝的中央集权,除了对君对臣的统治,还牵扯到对女子的控制,这种强制和压迫的避开爱情,使得朦胧更加深一层。到了隋唐,特别是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之治”以后,社会物质文化奢靡之风开始蔓延,最具典型的是帝王的“爱情”。唐玄宗多年贪求美色,造成了国家的悲哀,也造成了自己与杨玉环的个人爱情悲剧。不过试想,一个帝王后宫三千,谈何爱情?中国历史的反反复复、离离合合。到了宋代理学观念的深化人心,男女爱情的禁忌是越发的多了,女子的裹脚也是这个时候开始兴起,男女授受不亲。程朱理学的诸如“饿死是小,失节是大”的种种贞操观念,体现了“存天理,灭人性”。他在人心理、尊严和自由上都造成某种程度的扭曲。可以说在封建社会,这也算是禁欲的一个标准了。古代和现代的爱情观念,最大的不同在于一个重视结果,一个重视过程。古代爱情悲剧,一般都是封建制度造成的,作者抒发感情的同时也顺势批判了一下当时的社会统治阶级,这也算是一种反抗吧;要么就是常见的喜剧,“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一婚终身。所以婚姻在当时应该算是爱情的一个载体,没有婚姻的门面,再伟大的爱情也终归被人唾骂,而为这个爱情所牺牲掉的除了名誉、未来的幸福之外,还有失去性命的可能。统治者聪明的制定了种种酷刑,来对付在没有婚姻的护栏之下陷入爱情的女子们。直至清朝之后,一些有识之士才开始认真思考这种男女不平等的合理性。到封建社会末期的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就当时的婚姻制度也做了相关的规定,提出“凡是婚姻不论财”这才彻底结束了持续了几千年的买办婚姻,还不忘记发个证明,这已经和现在的结婚证有些相似了。女性享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这也就提供了婚姻真正是为爱情而结合的可能性。中国历史悠悠千年之长,封建社会的压抑沉重的枷锁,网住人的躯体,却不能遮住人的眼睛。统治阶级为了深化自己的统治,愚弄压制臣民,制定了条条戒律。爱情是一种在自由交流的条件下才能产生的产物,是精神和情欲相结合的产物。夏商之前的人们,是母系氏族社会,所有人都没有父姓,惟有一个母亲。没有绝人性的制度,也没有吃人的封建思想的侵害。乍看下,封建社会真的好似一颗毒瘤,而原始社会则跟现在一样自由、优裕、快乐……其实不然,原始社会社会生产力低下,对于很多天理生理的常识的缺乏,也一样会有很多禁忌,等到人学会了用制度来要求自己和他人的时候,实则社会是进步了。原始社会没有这么多禁忌,自从进入封建制就多起来了,那是因为社会结构复杂了。跳转到现代,人的自由意识增强了,却也多了些灰色的影子。时间紧凑,现代人生活忙乱,无暇顾及太多的情调、浪漫,社会是个大的转轮,人人都求发展,事事求效率。做任何事情都在时间的预定下,过着规矩但不规范的生活,包括爱情。现代的人怀疑爱情,就像怀疑周围所有的一切一样。人的物质条件和从前相比优越多了,自由多了,但是自身却变的脆弱了,变的好猜忌了。人群居是因为自身能力有限,脱离不了群体;现在单干了,我们该庆幸的是社会发展了。社会结构复杂以后,人的结构也复杂了,谁让人是适应性的动物呢?现在的人受到的外在诱惑和以前相比甚至多出几十倍,时时刻刻都应接不暇,人们学会了自我保护,在无时无刻都在自我保护的状态下,怀疑的心态是不可避免的了。然而,爱情是不分时间和空间的,不是因为社会有了制度才分出不同的爱情,爱情本身就存在,制度只制约了人们的表达方式。纯真的爱情自古就一直在被人们追寻,一种理想的境界一直被世人所向往。诚挚交流,坦诚相对,没有欺瞒,没有势力,没有阶级,没有占有,没有分离,没有悲伤……似乎是一种不可能达到的境界。从财产私有化开始,人就是不可能平等的。爱情是一场战争,战争期间是激烈,战争结束后是平静,能接受平静单调才是爱情最终能长久的最好保障。不同的是战争带来的是利益,而爱情不是。大多数人都会报着一个理想:爱情走向婚姻,婚姻是一种比爱情的罗曼蒂克更朴实、更现实的情感,是对爱情的承诺,虽然明明知道爱情没必要承诺什么,但人的本性总是惧怕失去的。从小孩子刚开始从镜子里认识了什么是“我”以后,就会以最快的速度学会另一个词——“我的”。人类喜欢拥有东西,而不仅仅只停留在欣赏上,古代帝王后宫嫔妃无数,那是占有的心理在作怪,因为他有权利,所以他拥有了;平民百姓不是不想拥有,只是他们没这个能力。恋爱中的人最容易“神志不清”,人是喜欢掩藏自己的缺陷的,而再骄傲的人在情人面前也会坦白自己的一切,放弃一切的伪装,展现最本质的一面。如若不是,那他只是欺骗了自己,然后透过被欺骗的自己来对人真诚。来自灵魂的爱情是美丽的。任何时代、任何国度的人,对爱情的渴望是一致的。爱情来了,要以最诚挚纯净的心灵去接受,去体验爱情。想知道一个人爱不爱你,就看他和你在一起有没有活力,开不开心,有就是爱,没有就是不爱。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因为在异性面前,男人总喜欢表现自己很男人的一面。这样也才像个男人,所以大男子主义有时候是必须有的。情莫更多醒,醉莫更多情。情浓时,忘却天地都可以,不要总是用理性去打断爱情。而当人心浮乱时,最好不要与人共进爱河,否则即是害人害己。红色最典型的女性是玛丽莲梦露,她始终只有一个梦想---颠倒众生,结果死于飞蛾扑火般的政治斗争。红色女人的小说和电影是《卡门》,卡门是最典型的红色角色,游戏爱情却又无休止地追逐爱情,最后她对爱人说“你可以杀死我但卡门永远是自由的”。红色女人是花蝴蝶也是水仙花,当感到自己被欣赏时,她是最幸福的。她像海绵,而赞美是水分,当海绵吸饱水时,她是快乐的膨胀的,而当水被放掉,或长时间处于渴水缺水状态,她是干瘪的海绵,失去了神采,变得丧气且没有自信。红色喜欢跟自己相似的人,因为从对方身上,她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当对方取得成就时,她感到双倍的幸福和自豪。恋爱中的红色,觉得自己找到了全世界最了不起的伴侣,发自内心地感到巨大的兴奋和波荡。但只要对方流露出对她的不欣赏或不信任(你可以骂我但你绝不能误会我),她立刻就跌到了谷底,怀疑自己的眼光,甚至给对方扣上罪大恶极的帽子(你竟然怀疑我?-且看红色如何毁灭自己)。总的来说红色女人是不记恨的,她是最容易在分手后和另一半成为朋友的,因为一旦对方不再具有主宰她情绪的能力,她对对方的看法就不那么极端了,而她心态开放,因而也相对容易原谅对方。芒果,在小卷出现前,是我最敬佩的对爱情与性格关系理解最深的姑娘,我有幸与其并肩作战过,她曾经说过《乱世佳人》中的斯佳丽正是这样的角色,她与白瑞德的分歧在小说最后一部分教育小孩上,斯佳丽对女儿的害怕不理解,很多谴责,白瑞德说:“像你这样没有想象力的人,不会明白想象力丰富的孩子会感到多少幻想出来的恐惧”。而黄色的斯佳丽之所以爱上卫希礼,决不会是因为他的绿,小说里已经交代了,黄色女人把征服男人作为一种成就的表现,偏偏碰到了一个无视于她的魅力的男人,于是便无法自拔地爱上了,根本来说还是对于控制的渴求。而一个既美丽又讨人喜欢的情敌——媚兰的出现,更加深她的试图超越对手赢得比赛的意识。虽然后来她一再发现卫希礼的懦弱,但黄色的对于目标的执着让她继续盲目地爱下去。而白瑞德在危境中一再帮助她,反而让她有一种被比下去的感觉,这种好强的心态让她一次次否认对方的优点,否认自己对对方的欣赏。直到白瑞德放弃了她,这种失落感反而让她认清了,自己真正爱的是谁,而白瑞德的离去更挑起了她的征服欲,所以最后她对自己说,我一定要把他追回来。(“黄色性格女性的真正爱情首先基于尊重”)整体上,红色女人要警惕的,是“因为你爱我,所以我爱你”,“因为你用非常激烈的手段来示爱,所以我也强烈地爱你”,在这种自恋的情感中,红色无法真的确认对方的感情,也无法真的确认自己的感情,最后可能发现自己跟一个非常不适合的人呆在一起。有些红色女人会跟自己不爱的人继续走下去,因为他没有了她就要自杀,这种宣告或行为让红觉得,他不能没有我,这里面有一种对她的价值的巨大肯定,所以她无法割舍,事实上她付出了生活相处中的种种不舒适不开心作为代价。而黄色女人则相反,需要警惕的是,“因为你不爱我,所以我爱你”,这是因为对方的不顺从激起了她强烈的征服欲,再没有什么比让一个不爱她的人爱上她更有成就感的了。黄色的麻烦是她本人的意愿和努力很有可能会生效,而当对方爱上她之后,她享受这种成功的感觉不会太久,很快她就觉得需要新的目标,否则就感到空虚和难受。蓝色性格女子的爱情代表作是《天鹅之死》。纯洁的天鹅公主看着心上人被黑天鹅抢走,发出痛苦的哀鸣。中了魔法的天鹅公主,无法口吐人言说出真相,只能痛苦地舞着舞着舞着舞着,旋转着进入死亡。这个故事暗示着蓝色在爱情出现问题时,最容易面临的不幸是------我无法说出我内心的痛苦,希望你能够了解我,如果你不了解,那我只有痛苦地缄默着,痛苦本身也是一种美。“我爱你,所以先把你给别人。”蓝色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做法,是因为蓝色在思考和做事情时,喜欢用排除法,她会一个个验证不可能的答案,最后得出最正确的。对于爱情也是如此,只有当她确定你除了她之外,不可能爱上别人,才会坦然接受你的爱。只要有一点“隐患”存在,她的内心就永远会有不安全存在。当爱人身边有另一个女人出现时,蓝色有时甚至会表示出完全的不经意,鼓励爱人跟“第三者”接近,她们擅长用试探来不断寻求和证明,其实她的本意,是想完全确认爱人对她是一心一意的,而结果呢,反而促成了爱人和“第三者”的交往。当蓝色失去所爱,会长时间沉浸在悲伤的回忆中,夜深人静时,她细数着内心的道道伤口,虽痛,但却有莫名舒展的感觉,她宁愿明明白白的痛苦也不愿糊里糊涂的幸福。然而却如她所说“我睡的时候,我的痛苦都醒着。”在绿色女人眼中,爱没有程度的差别,只有爱或者不爱。绿色女人没有强烈的情感起伏,别人看来她是不会爱的,有时她自己也搞不懂什么是爱情。其实真正打动她的,并非天雷绕地火式的爱而是一种平淡中的惊奇。一个绿色曾告诉我,她记忆中最初的爱情,是跟一个男生一起放学回家,闲聊了许多现在自己也淡忘的寻常事,只记得在她抬眼看他的一瞬,他的眼睛亮了一下。在此之间,这个男生就和其他千千万万从她身边路过的人一样,没什么出奇,但在他眼神闪亮的那个瞬间,她忽然发现他其实是个很好看的男生,而且,仿佛有什么事情正在发生。正因为绿色没有强烈的情感起伏,所以只要你给予她小小的情感,她就能感应,她所需要的,真的只有这么多。绿色的角色首推仪琳(“进入仪琳类型女性博大的内心爱情世界”),其实还有一个情场遭遇和仪琳相反的是《碧血剑》中的温仪。确是因为机遇让金蛇郎君遇到了温仪,而非她自身的性格推动她找到了爱情,可不要忘记,何红药却是一个典型的黄色女人,为了爱情可以奋不顾身地去付出和追求,结果金蛇郎君不但不喜欢她,还跟她反目成仇。所以说,什么样的方式,和什么样的人恋爱,这些是很重要的,感情的事并不是只要努力争取就能成。对我而言,爱一个人就是满心满意要跟他一起“过日子”,天地鸿蒙荒凉,我们不能妄想把自己扩充为六合八方的空间,只希望彼此的火烬把属于两人的一世时间填满。客居岁月,暮色里归来,看见有人当街亲热,竟也视若无睹,但每看到一对人手牵手提着一把青菜一条鱼从菜场走出来,一颗心就忍不住恻恻地痛了起来,一蔬一饭里的天长地久原是如此味永难言啊!相拥的那一对也许今晚就分手,但一鼎一镬里却有其朝朝暮暮的恩情啊!爱一个人就是喜欢两人一起收尽桌上的残肴,并且听他在水槽里刷碗的音乐——事后再偷偷地把他不曾洗干净的地方重洗一遍。爱一个人就有权利霸道地说:“不要穿那件衣服,难看死了。穿这件,这是我新给你买的。”爱一个人就是一本正经地催他去工作,却又忍不住躲在他身后想捣几次小小的蛋爱一个人就是在拨通电话时忽然不知道要说什么,才知道原来只是想听听那熟悉的声音,原来真正想拨通的,只是自己心底的一根弦。爱一个人就是把他的信藏在皮包里,一日拿出来看几回、哭几回、痴想几回。爱一个人就是在他迟归时想上一千种坏可能,在想象中经历万般劫难,发誓等他回来要好好罚他,一旦见面却又什么都忘了。爱一个人就是在众人暗骂:“讨厌!谁在咳嗽!”你却急道:“唉,唉,他这人就是记性坏啊,我该买一瓶川贝批杷膏放在他的背包里的!”爱一个人就是上一刻钟想把美丽的恋情像冬季的松鼠秘藏坚果一般,将之一一放在最隐秘最安妥的树洞里,下一刻钟却又想告诉全世界这骄傲自豪的消息。爱一个人就是在他的头衔、地位、学历、经历、善行、劣迹之外,看出真正的他不过是个孩子—好孩子或坏孩子——所以疼了他。也因此,爱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