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东方市感恩河感城大桥至G98高速公路桥段河道疏浚工程环评报告_第1页
海南省东方市感恩河感城大桥至G98高速公路桥段河道疏浚工程环评报告_第2页
海南省东方市感恩河感城大桥至G98高速公路桥段河道疏浚工程环评报告_第3页
海南省东方市感恩河感城大桥至G98高速公路桥段河道疏浚工程环评报告_第4页
海南省东方市感恩河感城大桥至G98高速公路桥段河道疏浚工程环评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③绿化景观林本次调查区域内绿化景观林主要分布在道路两侧及调查区域已建的小区内,主要为移栽的绿化景观树种,以小叶榄仁、榄仁树、龙船花、幸福树、小叶榕、朱槿、非洲楝、印度紫檀、椰子树、叶子花等海南常见的园林绿化用的植物种类构成。④农田(水稻、菜地)农田作物主要分布在感恩河两侧大部分地区,以种植各类瓜果蔬菜为主,主要种植玉米、水稻、芋头、甘蔗、苦瓜、番薯、甜瓜等农作物,是评价范围内各村主要的经济作物。农田边上常见分布的物种还有:粟米草、牛筋草、地锦草、台湾虎尾草、龙爪茅、牛膝等。⑤果园(槟榔园、椰子园等)果园在调查区域有少量分布,主要种植少量的槟榔、椰子等,群落总盖度约为60%,槟榔树高约8~15米。槟榔园林下植物主要有牛筋草、狗牙根、白茅、飞机草等,生物量约为6kg/m2。(4)陆域生物项目区域属于海南岛西南部平原地带,动物的种类和分布具有明显的平原丘陵性。通过实地调查,由于人为活动剧烈,调查该区域没有发现大型陆生动物,只有小型动物如麻雀、鼠类、蛙类等,未发现国家或地方保护的动物。P79:项目与三场一通道、地表水省国控断面的关系分析本项目位于感恩河中游,经水生生态的调查,项目内重要的水生生物,因此本项目感恩河河段内无重要水生生物的三场一通,地表水省国控断面位于入海口上游约1.5千米处,根据之前对疏浚时的水质的预测结果,本工程疏施工导致SS增幅大于10mg/L的范围仅出现在作业点上下游长130m、宽50m的一个很小的水域范围内,地表水省国控断面距离疏浚区约有1000m,疏浚工程施工在空间上来看对当地水环境的影响是局部的,不会影响到下游的重要敏感点,从影响时间上来看其持续时间是短暂的,会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逐渐减弱最后消失。因此,对地表水省国控断面影响较小。明确施工时间,补充项目对洄游鱼类等的影响分析,完善施工及完成后对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及针对性的提出保护措施,并根据影响结果进一步优化施工方案。修改报告详见报告:P5、P81、P76、P71-72、P83P5:(9)施工总进度结合本工程施工条件和工程特性,制定具体施工进度如下:疏浚准备期为15天,11~44+451.20~8+779,24.8m³,5~1011~44+451.20~0+729,18.06m³,总工期为2年。总疏浚工程量为42.86m³。疏浚是整个工程的工程内容,安排在枯水期。工程将按照三期分别进行施工,按照从下游到上游顺序开展疏浚工作,分疏浚区及分年度进行。P81:十八、项目疏浚对洄游鱼类的影响经水生生物调查,本项目疏浚工程内不存在鱼类保护物种,本项目河床性质的改变也会造成鱼类产卵条件的变化,不利于鱼类繁殖,对河道鱼类产生一定影响。由于鱼类具有较强的迁移能力,可在周边河道寻觅到合适的生境,且工程所影响的鱼类均为当地常见鱼类,无珍稀保护鱼类。因此,工程施工对鱼类的不利影响较小,且是暂时的。P76:十九、施工工艺、施工时间的合理性分析、优化施工方案疏浚采用水陆两用挖掘机施工,自卸汽车运输。施工布置三条进入河道内的施工便道,施工时先在河道中间填筑一条交通主道与三条下坡便道连通,运土车辆在此路网上进行作业,然后在交通主道两侧合适位置修筑其他次要便道,所有便道采用河道内自身开挖土方,边填筑便道边开挖的施工工艺;便道顶宽5m,填筑边坡1:1,挖机及汽车等都通过此便道同时进入河道进行施工。施工时疏浚量集中堆积至河中指定点,疏浚物至一定量后,自卸汽车一并运走。疏浚准备期为15天,11~44+451.20~8+779,24.8m³,5~1011~44+451.20~0+729,18.06m³,总工期为2年。总疏浚工程量为42.86m³。疏浚是整个工程的工程内容,安排在枯水期。工程将按照三期分别进行施工,按照从下游到上游顺序开展疏浚工作,分疏浚区及分年度进行。数据作业会严重破坏河床地质及岸边栖息地,同时,会造成河水中悬浮物增加,影响下游的生态环境及渔业资源。为减少疏浚作业造成的破坏,建议在疏浚作业时,疏浚区域距离岸边始终要大于80米,做好泥沙防扩散措施,采用帷幕施工方案,减小悬浮物的扩散,减少疏浚对周围水环境的污染。P71—72:1、疏浚期对水生生态的影响河道疏浚工程开展后,由自然演替而来的河床环境将会改变,原本深浅交替的地势会变得平坦。河道疏浚工程引起的环境变化会直接影响到水生生物的生存、行为、繁殖和分布,造成一部分水生生物死亡,生物量和净生产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好氧浮游生物、鱼类、底栖动物会因环境的恶化而死亡,从而造成整个水生生态系统一系列变化。项目疏浚对感恩河的生态影响时间较短,疏浚工程完成一段时间后,因工程造成的水生生态系统的破坏将会得到恢复。且通过河道疏浚等水环境治理措施,可以充分发挥河道工程的灌溉排水、观光休闲、生态保护等多种综合作用,实现人水和谐相处,水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增加水资源的可利用量,进一步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和水环境容量。(1)水生植物河道疏浚整治将改变现状两岸土坡,改变挺水植物的生存环境,在工程疏浚期间,两岸挺水植物将消失。感恩河河道整治包括河道疏浚工程,河道底质环境将改变,沉水植物将消失。根据类似河道的疏浚后调查情况,河道疏浚后挺水植物及浮水植物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而沉水植物的恢复时间较长。另外,沉水植物的恢复跟水体的透明度有关,经疏浚工程后,感恩河水质将比现状水质条件好,透明度较高,有利于沉水植物较快的恢复。(2)底栖动物多数底栖动物长期生活在底泥中,具有区域性强,迁移能力弱等特点,其对环境突然改变,通常没有或者很少有回避能力,而大面积底泥的挖除,会使各类底栖生物的生境受到严重影响,大部分将死亡。然而根据类似河流疏浚后底栖动物调查数据分析,河道疏浚后底栖动物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只是恢复进程缓慢。另外,恢复时间越长,底栖动物就恢复得越好。河道疏浚后,底质环境及水质的改善、污染底泥的去除,将有利于河道水生生态环境的重建,将加快底栖动物的恢复,提高底栖动物的多样性。(3)鱼类经水生生物调查,本项目疏浚工程内不存在鱼类保护物种,本项目河床性质的改变也会造成鱼类产卵条件的变化,不利于鱼类繁殖,对河道鱼类产生一定影响。由于鱼类具有较强的迁移能力,可在周边河道寻觅到合适的生境,且工程所影响的鱼类均为当地常见鱼类,无珍稀保护鱼类。因此,工程施工对鱼类的不利影响较小,且是暂时的。总而言之,由于感恩河原有的水生生物都是河流水生环境中常见的物种,疏浚期水生群落生物量和净生产量的将会受到一定损失,随工程结束后都会缓慢恢复。P83:二、生态环境影响分析1)对陆生生态的影响分析通过该段河道疏浚工程的实施,可改善农田灌排条件,有效改善水质。河道疏浚工程实施后,在河堤上适当种植草、花、灌木,不仅可达到水土保持的目的,还可创造优美的亲水环境,重现水清、岸绿、景美的自然风光,提高河道的景观和生态功能,形成良好的河流景观和滨水环境。2)对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疏浚工程,水中各种污染物的含量大幅降低,水流速度将会加快,水中溶解氧含量提高,这将使河水水质改善,有利于各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同时河道整治主要仍利用天然河道断面,为水下动物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栖息地。生存环境的优化将有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工程完毕后,底栖生物生长和繁殖速度将可能提高。同时也会有利于鱼卵的孵化和鱼苗的生长。而水中污染物浓度降低,含氧量增加,则有利于各种水生生物的生长。水质变清,透光深度变大,将有利于光合浮游生物的生长,从而带动整个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的提高。而各种浮游生物的增加,将使以这些生物为食物的鱼虾、以及以小鱼虾为食物的大型鱼类得到更充足的食物供应。因而,工程完成后感恩河内水生群落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将会有较大提高。随着水质变好,各种生物的生境都将改善,一些不适宜在原来环境生活的浮游生物可以在河道中生长繁殖,一些非耐污性的鱼类也可以迁移到此定居,底泥质量的改善也使一些耐污能力较低的底栖生物如螺类、蚌类等得以繁殖。各种生物的迁入,使感恩河的物种多样性得以增加。随着生物多样性的提高,河道内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将更完善,食物链的断链环节重新恢复,食物网复杂化。而生境异质性的恢复也使生态系统的水平和垂直结构更完整。从而使整个水生生态系统发育更成熟,其质量、稳定性和服务功能将得到提高,有利阻止或减缓生态环境的恶化。通过河道疏浚等水环境治理措施,充分发挥河道工程的灌溉排水、观光休闲、生态保护等多种综合作用,实现人水和谐相处,水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增加水资源的可利用量,进一步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和水环境容量。总体而言,项目的完工将使感恩河的水生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会有所提高,生物多样性和异质性增加,生态系统结构更完整。补充水文水动力模型,需考虑上游来流情况,补充对岸滩稳定及河口等的影响分析。修改报告详见报告:P65-66、P79-80P65-66:3、河道疏浚水体扰动对水质影响分析疏浚工程采用水陆两用挖掘机开挖疏浚,将造成河道水体内悬浮物不同程度的扩散,疏浚过程搅动水体使得水体悬浮物浓度升高,透明度降低,使局部河段SS增加。本评价利用数学模型对悬浮物影响进行定量预测。①水动力数学模型当污染物为离岸边排放时,采用稳态混合衰减累积流量模式对SS进行预测,在单向河段,泥沙运动的二维对流扩散方程为:式中,x,y是沿河流纵向和横向坐标(m);u为河段平均流速(m/s);C为悬浮物浓度(mg/L);My横向混合系数(m2/s),根据交通部《内河航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J227-2001)中的推荐公式取值;SLB为悬移质输入速率(g/s);为悬浮质的沉降速率(m/s);Cb为水流挟沙力,可用下列经验公式估算:式中v为水流动粘滞系数(10-6m2/s)。当污染物为离岸边排放时,扩散方程有如下解析解:式中,B为河流宽度(m);a为排放口离岸边距离(m);H为河流水深(m);Ch为污染物上游来水浓度(mg/L)。其余符号同前。②参数确定污染物排放量SLB:0.3kg/s;河宽B:225m;平均水深H:0.35m;流量条件:采用保证率90%的丰水期平均流量,约为1.3m3/s;平均流速u:采用流量、过水面积计算得到,约为0.014m/s;悬浮物沉降速率:悬浮物的粒径一般小于2mm,平均沉降速率约为0.01m/s;弥散系数My:0.25m2/s;水流挟沙力Cb:取4.2kg/m3。排放点距离岸边距离a:根据施工方案,本工程采用二期围堰施工,计算时悬浮物排放点通过概化选取,具体取在疏浚中间,距离河岸a取为133m。导流工程施工扰动影响预测结果如下表所示,根据《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要求,人为原因引起的悬浮物SS浓度要求不大于10mg/L,而根据预测结果,本工程疏施工导致SS增幅大于10mg/L的范围仅出现在作业点上下游长130m、宽50m的一个很小的水域范围内,本项目下游无取水口和水源保护区。地表水省国控断面距离疏浚区约有1000m,疏浚工程施工在空间上来看对当地水环境的影响是局部的,不会影响到下游的重要敏感点,从影响时间上来看其持续时间是短暂的,会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逐渐减弱最后消失。因此,对地表水省国控断面影响较小。表7-5施工悬浮物影响预测结果(浓度增值)单位:mg/LY(m)X(m)01020304050607080901001034.130.522.00.10.13019.719.017.014.111.05015.214.914.012.53.47012.912.712.211.35.49011.511.411.06.86.711010.510.41308.18.11508.48.41708.89.09.09.09.01908.78.728.78.72308.78.74、水污染环保措施:(1)工作人员生活污水通过依托民房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化粪池)进行处理,定期清掏处理,化粪池出水不排入河道,不会对地表水环境产生污染。(2)本项目加强对砂石运输、建材运输车辆的安全运输管理和机械养护监督,杜绝事故隐患和燃油、机油的跑、冒、滴、漏现象,防止燃油、机油等污染水质;严禁施工机械直接向水体排放含油污水。加强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教育,增强环保意识,严禁乱向感恩河倾倒生活污水、乱扔垃圾。(3)项目临时堆土场设置沉淀池,将施工废水引进池中,进行沉淀处理,上层清液回用于施工工具冲洗、场地冲刷和洒水抑尘用水等,不直接外排,避免施工废水流入感恩河水体造成环境污染。经过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后可防止工作废水对水环境的影响。临时堆土场设置沉淀池,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用于临时堆土场的喷淋降尘,不外排,对水环境的影响较小。(4)工程临时占地主要是临时堆土场、临时弃土场等,施工临时堆场位于堤防侧一阶地上,其破坏了原生地貌,疏浚期对区域地貌环境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从而产生水土流失。(5)项目在临时堆土场设置沉淀池,使污水收集沉淀后回用于工作工具冲洗、场地冲刷和洒水抑尘等。此外,还应通过避开雨天施工、缩短疏浚期等方式来减少雨水地表径流废水产生的影响。采取针对性的环保措施后,雨水地表径流产生的废水对周围水环境影响较小。P79-80:十七、对感恩河岸滩稳定及河口的影响分析(1)疏浚作业对河道岸滩的直接影响疏浚作业对南渡江河道的影响是明显的,一方面是对河道横向拓宽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对河道纵向的影响,会从横向、纵向两方面改变现有河道的形状,若不合理控制作业面,将可能对河道岸坡的稳定性,造成威胁,并且此影响在疏浚过后一定时期内是无法弥补消除的。若进行合理的河道拓宽、河岸平整,在水位影响程度不明显的情况下,合理的疏浚作业反而有利于河水流速平稳通畅,有利于行洪。(2)对河道岸滩横向、纵向变化的影响①纵向变化通过参考《河道采砂对河道河势及环境的影响》(王世安,张波,东北水利水电,2006年)的研究,河床的逐年下降与河道砂石流失量有直接关系,并且河床下降程度与流失量直接相关。若原有河道内的砂石被大量取走后,瓦解了原先砂石等沉积物的供应与输送之间的平衡;原有河道内的砂石被大量取走则会使作业区处的梯度变大,增加了河水切割河床的能量。这个效应可能波及到上游数公里处的主流和支流,因为许多河中沉积物在砂石坑洞处被拦截,所以侵蚀也可能发生在下游,贫瘠的水切割了下游的河床及河岸,以补充在上游流失的砂石。②横向变化河道横向变化主要表现为弯道的发展与消亡,从而使弯道在平面上发生位移,在弯道凸岸,可能会引起水流动力轴线及水流对凹岸顶冲点的变化,在河道疏浚作业区上下游有可能产生河道侵蚀或河岸崩塌,导致河道的不稳定,引发河岸的冲刷及河道的迁移。因此,为了减缓由于疏浚作业对河岸稳定性的影响,应严格控制疏浚作业范围及深度和强度,疏浚深度应不得低于河道多年冲淤变化的最低高程,保障河水水流通畅而不发生新的侧向侵蚀、产生新的侵蚀岸。(3)项目疏浚对河口的影响项目疏浚区距感恩河河口2500m,项目河道内疏浚后,河道开拓为宽深,河水从上游流入疏浚区河道,由于流速降低,上游冲涮下来的进入采区河道后会加速沉降,经过长期累积作用,疏浚区上游的漫滩砂粒不断冲涮流蚀,逐渐减缩,沉积在疏浚区划内河道。此情况下的迁移是长期累积影响的结果。总之,疏浚使得感恩河道流水渲泄更加顺畅,有效降低和减缓了原河道汛期洪水的水位和流速,减轻了洪水对整治河道的冲刷力,一些中小颗粒的泥沙仍会被洪水冲刷带走,而上游进入工程区河段的推移质泥沙在洪水冲击作用下,则缓慢向下游移动,以填充被洪水冲刷后形成的凹面,使河床趋于稳定和达到新的冲淤平衡,对感恩河河口的影响较小小。本工程疏施工导致SS增幅大于10mg/L的范围仅出现在作业点上下游长130m、宽50m的一个很小的水域范围内,项目疏浚区距感恩河河口2500m,,疏浚工程施工在空间上来看对河口的水环境的影响是局部的,不会影响到下游的河口,从影响时间上来看其持续时间是短暂的,会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逐渐减弱最后消失。因此,对感恩河口影响较小。4、完善项目与生态保护红线的符合性分析。修改报告详见报告:P85P85:七、与“生态保护红线”的相符性分析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海南省东方市感城镇感城大桥至G98高速公路桥段河道处。根据东方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提供的“《东方市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局部图》”可知(详见附图),项目位于Ⅱ类红线区范围,同时查询海南省省级生态保护红线发布系统中本项目所在地区的生态保护红线图可知,本项目属于海南省防洪调蓄Ⅱ类红线区范围内,根据海南省陆域Ⅱ类生态保护红线区保护与开发建设准入目录清单(琼府办〔2016〕260号),本项目属于准入目录3.防洪调蓄II类红线区中的其他类河道疏浚工程,为准入项目,因此本项目与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区规划是相符的。表7-9海南省防洪调蓄Ⅱ类红线区保护与开发建设准入目录清单(摘录)功能区序号项目类别防洪调蓄Ⅱ类红线区1生态保护与修复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植树种草、防护林建设、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水生态保护和修复、水土保持、森林抚育和更新、森林灾害综合治理、农林作物和渔业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地)建设、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饮用水保护、河湖整治、水生态保护和修复等工程。2基础设施港口、桥梁、水利等国家和省重大基础设施及管网、电网、差转台、电视塔台、无线通讯、雷达等。3民生项目农业灌溉设施、防洪设施、游艇码头、水上餐厅等。4旅游配套设施旅游步道、观光设施、游客服务中心(含小型餐饮、购物等,但不含住宿功能)、宣教设施、旅游标识标牌、旅游厕所、停车场等。5其他水源保护、河道采砂、河道疏浚、防洪治涝等工程;军事等特殊用途设施建设等。建设项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工作内容自查项目影响识别影响类型水污染影响型□;水文要素影响型☑水环境保护目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饮用水取水□;涉水的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重点保护与珍稀水生生物的栖息地□;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等渔业水体□;涉水的风景名胜区□;其他□影响途径水污染影响型水文要素影响型直接排放□;间接排放□;其他□水温□;径流□;水域面积☑影响因子持久性污染物□;有毒有害污染物□;非持久性污染物□;pH值□;热污染□;富营养化□;其他☑水温□;水位(水深)□;流速□;流量□;其他□评价等级水污染影响型水文要素影响型一级□;二级□;三级A□;三级B☑一级□;二级☑;三级□现状调查区域污染源调查项目数据来源已建□;在建□;拟建☑;其他□拟替代的污染源□排污许可□;环评□;环保验收□;既有实测□;现场监测□;入河排放口数据□;其他☑受影响水体水环境质量调查时期数据来源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冰封期□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生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补充监测☑;其他□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未开发□;开发量40%以下□;开发量40%以上□水文情势调查调查时期数据来源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冰封期□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水行政主管部门□;补充监测□;其他☑补充监测监测时期监测因子监测断面或点位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冰封期□春季□;夏季□;秋季□;冬季□(SS、水温、pH、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氨氮、石油类)监测断面或点位个数(3)现状评价评价范围河流:长度()km;湖库、河口及近岸海域:面积()km2评价因子(SS、水温、pH、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氨氮、石油类)评价标准河流、湖库、河口□: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近岸海域: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第四类□规划年评价标准()评价时期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冰封期□春季□;夏季□;秋季□;冬季□评价结论水环境功能区或水功能区、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情况□:达标□;不达标□水环境控制单元或断面水质达标情况□:达标□;不达标□水环境保护目标质量状况□:达标□;不达标□对照断面、控制断面等代表性断面的水质状况□:达标□;不达标□底泥污染评价□水资源与开发利用程度及其水文情势评价□水环境质量回顾评价□流域(区域)水资源(包括水能资源)与开发利用总体情况、生态流量管理要求与现状满足程度、建设项目占用水域空间的水流情况与河流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