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丹东市第七中学2023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辽宁省丹东市第七中学2023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辽宁省丹东市第七中学2023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辽宁省丹东市第七中学2023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辽宁省丹东市第七中学2023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丹东市第七中学2023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热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大量白雾C.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2.用“O"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微观示意图可以表示氧化物的是A. B.C. D.3.2019年10月9日,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名在锂电池领域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如图是锂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有关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子数是 B.元素名称是LiC.属于金属元素 D.相对原子质量是3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5.用水壶烧水,水开时壶盖被顶开。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水沸腾时掀起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水受热时分子间间隔变大,所占体积变大C.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D.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粒子数目增多了6.豆浆被称为“植物奶”,其中含有的异黄酮(C15H10O2)具有防癌功能,下列关于异黄铜的说法正确的A.异黄酮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12B.异黄酮由15个碳原子、5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C.异黄酮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10:2D.异黄酮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5%7.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分子C.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D.吹胀气球--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8.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海水晒盐B.粮食酿酒C.石蜡熔化D.铁水铸锅9.下列粒子中,带正电的是A.原子 B.质子 C.中子 D.电子10.有关蜡烛的燃烧和对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的说法正确的是()①火焰的温度最高的是外焰②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③燃烧时发光、放热④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A.仅①②③ B.仅④ C.仅②③④ D.①②③④11.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大B.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C.分子、原子能构成物质,离子不能D.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12.化学符号“2H”表示A.二个氢原子 B.二个氢元素 C.二个氢分子 D.氢气13.中药砒霜的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砷(As2O3)可用于治疗肿瘤。,其中砷元素的化合价为()A.+1 B.+3C.-5 D.-214.如图所示,在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连接装置后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红磷要足量C.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胶囊 D.红磷熄灭后立刻打开止水夹15.“向污染宣战”是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为让吉安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下列建议不可行的是()A.严禁随意焚烧秸秆B.使用清洁能源C.禁止使用化肥农药D.分类回收垃圾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我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1)小组讨论后同学们认为,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跟空气中的其它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固体。他们应该选择(填编号)________,A蜡烛B红磷C硫粉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___________。(2)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的水,并五等分水面以上的容积,做上记号。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点燃燃烧匙内足量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①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②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最终上升约至1刻度处。由此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_________。③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____,该气体_________(填“支持”或“不支持”)燃烧。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渔民常用高能钙增氧补钙,主要成分是过氧化钙CaO2。试计算:(1)过氧化钙中钙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多少;(2)多少克过氧化钙与40g碳酸钙含钙量相当?(写出计算过程)18.(8分)食盐中加入适量的碘酸钾(KIO3)可以有效地预防碘缺乏病。根据碘酸钾的化学式计算:(1)KI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2)我国规定,食盐中加碘的含量为1kg食盐含碘0.035g,相当于1kg食盐中含碘酸钾多少克?(保留2位小数)(写出计算过程)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蚊香是夏日驱除蚊虫的常用物品.丙烯菊酯(化学式:C19H26O3)是蚊香中常含有的高效低毒杀虫剂.(第5小题要有算式)(1)点燃蚊香能闻到气味,这与构成物质的分子_____有密切的联系.(2)丙烯菊酯由_____种元素组成,一个该分子中共含有_____个原子.(3)丙烯菊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4)求C19H26O3碳氢氧元素质量比是_____.(5)求每60.4克C19H26O3中,碳元素质量为_________克?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A【解析】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选项A正确;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选项B不正确;C、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选项C不正确;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选项D不正确。【点睛】本题考查的实验现象的描述,描述实验现象的一般步骤:一光(或火焰)二热三生成,描述实验现象的两个易错点,①烟与雾分不清,烟描述的是固体小颗粒,雾描述的是液体小液滴;②错把实验结论当作实验现象,例如铁丝燃烧,把生成四氧化三铁作为实验现象。2、B【解析】

A、该图中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是单质,故错误;B、该图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可以表示氧化物,故正确;C、该图中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是单质,故错误;D、该图中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故错误;故选B。【点睛】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3、C【解析】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3,表示原子序数为3;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为3,故选项错误。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元素名称是锂,故选项错误。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锂,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正确。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故选项错误。故选C。4、B【解析】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正确;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选项错误;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选项正确;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选项正确。故选B。【点睛】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5、B【解析】试题分析:A、水沸腾时掀起壶盖,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而不是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选项解释错误。B、水沸腾时掀起壶盖,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所占体积变大,故选项解释正确。C、水沸腾时掀起壶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解释错误。D、水沸腾时掀起壶盖,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而不是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粒子数目增多,故选项解释错误。故选B。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6、D【解析】

A.异黄酮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5+1×10+16×2=222,故选项说法错误。B.异黄酮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C.异黄酮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10):(16×2)≠15:10:2,故选项说法错误。D.异黄酮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4.5%,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7、D【解析】

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所以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故选项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B.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C.液氧和氧气均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所以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故选项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D.吹胀气球,主要是由于分子数目增多,故选项解释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8、B【解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详解】A、海水晒盐只是水分蒸发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粮食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石蜡熔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铁水铸锅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9、B【解析】

A.原子整体对外不显电性,不带电性,选项错误;B.质子带正电荷,选项正确;C.中子不带电,选项错误;D.电子带有负电荷,选项错误,故选B。10、D【解析】

解:①蜡烛燃烧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外焰最明亮,温度最高,火焰的温度最高处是外焰,故选项说法正确;②在火焰上方罩上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生成了水;将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的上方,烧杯内壁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故选项说法正确;③蜡烛燃烧时能发光、放热,故选项说法正确;④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故①②③④都正确。故选D。11、D【解析】

A、分子和原子不能笼统的比较大小,有的原子的质量比有的分子的质量大,有的分子的质量比有的原子的质量大,故A错误;B、原子可以再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故B错误;C、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和离子,离子可以构成物质,故C错误;D、原子得失电子后变为离子,故D正确。故选D。12、A【解析】

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H可表示2个氢原子。故选A。13、B【解析】

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详解】氧元素显−2价,设砷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x=+3,故选B。14、D【解析】试题分析:A、连接装置后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防装置漏气影响实验,该选项做法正确;B、为了保证顺利完成实验,红磷要足量,该选项做法正确;C、为了使实验更准确,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橡皮塞,该选项做法正确;D、如果红磷熄灭后立刻打开止水夹,因为这时温度较高,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的水不到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从而导致实验失败,该选项做法错误.故选D.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15、C【解析】A、严禁随意焚烧秸秆,可以减少PM2.5的排放,故正确;B、使用清洁能源,可以保护空气,保护环境,节约化石燃料,故正确;C、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不能禁止,故错误;D、分类回收垃圾,可以节约资源,防止环境污染,故正确。故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B足量或过量P+O2P2O51/5氮气不支持【解析】

(1)蜡烛、硫粉燃烧产物均为气态,集气瓶内的气压不降低,水不能倒流,不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固体,瓶内的气压降低,打开止水夹后,水在大气压作用下,水倒流到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等于氧气的体积。故选:B;为保证氧气被完全消耗,药品应过量,故填:足量或过量;(2)①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P+O2P2O5;②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约为瓶内氧气的体积,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③剩余气体的主要成分为氮气,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