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3年上海16区近3年语文高考二模汇编:诗歌鉴赏含详解_第1页
2021-2023年上海16区近3年语文高考二模汇编:诗歌鉴赏含详解_第2页
2021-2023年上海16区近3年语文高考二模汇编:诗歌鉴赏含详解_第3页
2021-2023年上海16区近3年语文高考二模汇编:诗歌鉴赏含详解_第4页
2021-2023年上海16区近3年语文高考二模汇编:诗歌鉴赏含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市十六区近三年(2021-2023)高考语文一模、二模试卷分类汇编

诗歌鉴赏

2023届高三语文二模试卷

2023届上海市崇明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

(宋)黄庭坚©

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

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别滁

(宋)欧阳修

花开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注释】①黄庭坚: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主张“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说。其称:“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

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

金也。”

12.下列关于两首诗歌的分析不思顿的一项是()

A.黄诗前两句渲染伤感离别之氛围。B.欧诗前两句以乐景衬托悲凉之情。

C.二诗在题材与体裁上均相同。D.二诗皆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

13.黄庭坚《夜发分宁寄杜涧叟》诗画线句脱胎于欧阳修《别滁》诗画线句,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其化用之妙。

【答案】12.B13.欧诗画线句传达出作者暂且希望像平日一样开怀畅饮,但一“且”字透露出作者故作旷达之

意,不愿弦管演奏离别的曲调,曲折地透露出一丝离愁,情感具有一定的层次。

黄诗画线句第一句亦为故作轻松之词,内心实则充满离愁。第二句却又不言己愁,让满川替己愁,赋予无情之物以

人情,实则蕴含自己一腔之离愁。如此,诗意跌宕,情感深沉含蓄。可谓巧妙化用,点“铁”成金。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以乐景衬托悲凉之情”错误。诗的前二句以绚丽的春光衬托热烈的送别场面。

故选Bo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欧诗“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意为“我只不过是像平日一样和大家一同相聚畅饮,请不要让管弦奏出

令人感伤的离别哀音”。这里“我亦且如常日醉”的“且”字,用得极好,写出了诗人与众宾客一起开怀畅饮时的

神情意态和他的内心活动。结句用的是反衬手法,在这种饯别宴上作为助兴而奏的音乐,是欧阳修平时爱听的曲调。

但因离忧扰心,所以越是悦耳的曲调,内心就越感到难受,曲折地透露出一丝离愁,情感具有一定的层次。

黄诗“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意为“我呢,把离别看得很淡很淡,和平常一样,喝醉了酒;那多情的

风、多情的月,吹着小船,照着江水,仿佛替人深深地发愁”。三、四句因而转到言情上,赋予无情之物以人情,

实则蕴含自己一腔之离愁。这两句很别致,说自己不愁是假的,诗人离家次数多了,是不是“如今识尽愁滋味”,

不想做出愁态来呢?“我自只如常日醉”,多多品味,不难发现其中含有许多苦涩味。末句让满川风月替己愁,这

愁就无限扩大,漫延到整个自然界,比写人的愁怨范围和深度增展许多;把多情的风月与浑然沉醉的自身作对比,

更为曲折地反映了自己复杂的心理。可谓巧妙化用,点“铁”成金。

2023届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三)(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

(南宋)姜夔

余客武陵,湖北宪治在焉。古城野水,乔木参天。余与二三友,日荡舟其间。薄荷花而饮,意象幽闲,不类人

境。秋水且涸,荷叶出地寻丈,因列坐其下,上不见日,清风徐来,绿云自动,间于疏处,窥见游人画船,亦一乐

也。弱①来吴兴,数得相羊②荷花中。又夜泛西湖,光景奇绝。故以此句写之。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驾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凉,玉销酒,更洒菰蒲③雨。嫣

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

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注:①揭:来,来到。②相羊:“相徉”,徘徊。③菰蒲:水草。

12.对本词艺术手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以乐衬哀B,叙议结合C.一语双关D.烘托拟人

13.有词评家认为,“白石小序甚可观,苦与词复”,那么本词的序与正文是否有重复之嫌?请从内容和形式的角

度加以分析。

【答案】12.D13.不重复:内容:①序,叙述观荷原因、时间、地点等观荷的内容,而词则细描工笔描写荷花

之风神,如写荷花以水为佩,以风为裳,将荷花在风中水中摇曳的风姿写活了。②序的手法白描,词的主要手法拟

人、比喻。序是词的造境之语。序还是词的造境之语,词中荷花化身为女神,在水中情态嫣然,但荷塘之境,却由

序言创造,一片荷塘在古城野水古木参天之间,清风白云之下,在序言中不似入境的环境塑造,更让人有一窥词作

中荷花风姿的愿望。③序的散文形式和词的韵文形式的表达不同,序侧重对游览事件、荷塘环境的客观叙述,而词

则更聚焦于荷花用生动荷花意象创造意境。序更客观,词的想象力更强。

重复:词评家认为姜夔词作“序与词复”,一是序中也写到荷花出地寻丈,高高挺立,二也写到自己徘徊在荷花之

中,不忍离去。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D.“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拟人的手法,把绿荷拟人化,时间在悄悄过去,已是日暮时分,只见

那车盖般的绿荷,亭亭玉立,就像那等候情人的凌波仙子,情人未见,欲去还留。“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凉,玉

销酒,更洒菰蒲雨”,无数映水的荷花衬着荷叶在微风中摇曳,就像系着佩带和裙裳的美女。翠碧的荷叶间吹过凉

风,花容粉艳仿佛带着残余的酒意,更有水草丛中洒下一阵密雨。烘托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不重复:

内容:

①“余客武陵,湖北宪治在焉。古城野水,乔木参天。余与二三友,日荡舟其间”“又夜泛西湖,光景奇绝”“秋

水且涸,荷叶出地寻丈”“清风徐来,绿云自动,间于疏处,窥见游人画船,亦一乐也”交代了观荷时间地点,荷

花的亭亭玉立,出地寻丈。可概括为:序,叙述观荷原因、时间、地点等观荷的内容。“水佩风裳无数”无数映水

的荷花衬着荷叶在微风中摇曳,就像系着佩带和裙裳的美女。荷花摇曳,风姿绰然。可概括为:词细描工笔描写荷

花之风神,如写荷花以水为佩,以风为裳,将荷花在风中水中摇曳的风姿写活了。

②“古城野水,乔木参天”“清风徐来,绿云自动,间于疏处,窥见游人画船,亦一乐也”运用了白描的手法,一

片荷塘在古城野水古木参天之间,清风白云之下,密波之间,可窥游乐之境。可概括为:序是词的造境之语。序还

是词的造境之语,词中荷花化身为女神,在水中情态嫣然,但荷塘之境,却由序言创造,一片荷塘在古城野水古木

参天之间,清风白云之下,在序言中不似人境的环境塑造,更让人有一窥词作中荷花风姿的愿望.“日暮,青盖亭

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拟人的手法,把绿荷拟人化,时间在悄悄过去,己是日暮时分,只见那车盖般的绿荷,

亭亭玉立,就像那等候情人的凌波仙子,情人未见,欲去还留。“水佩风裳”比喻,本指美人妆饰,代指荷叶荷花,

可概括为:词的主要手法拟人、比喻。

③“余客武陵,湖北宪治在焉。古城野水,乔木参天。余与二三友,日荡舟其间”“又夜泛西湖,光景奇绝”“秋

水且涸,荷叶出地寻丈”“清风徐来,绿云自动,间于疏处,窥见游人画船,亦一乐也”交代了观荷时间地点,和

观荷的环境更加客观,写景散文。“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荷花对词人深情如此,词人对荷花

呢,“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也是无限依恋。想象力丰富。可概括为:序的散文形式和词的韵文形式

的表达不同,序侧重对游览事件、荷塘环境的客观叙述,而词则更聚焦于荷花用生动荷花意象创造意境。序更客

观,词的想象力更强。

重复:“秋水且涸,荷叶出地寻丈”“揭来吴兴,数得相羊荷花中。”荷花的亭亭玉立出地寻丈。也写到自己徘徊

在荷花之中,恋恋不舍,不忍离开。“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只恐怕寒秋时季,舞

衣般的荷瓣容易凋落,西风吹得南浦一片狼藉,使我愁恨悲凄。写出对荷花的一片怜惜爱护之情。那高高的柳树垂

下绿荫,肥大的老鱼将浪花吹起,仿佛拘留我在荷花间留居。多少圆圆的荷叶啊,曾知我多少回在沙岸边的归路上

徘徊,不舍离去。表达了作者留连忘返之意,情深意切,使人感到作者胸襟之旷荡,心情之依恋。可概括为:词评

家认为姜夔词作“序与词复”,一是序与词中写到荷花出地寻丈,高高挺立,二序与词中也写到自己徘徊在荷花之

中,不忍离去。

2023届上海市嘉定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三)(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行香子•过七里瀚①

苏轼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咒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注释:①这首词系苏轼任杭州通判,途经富春江七里漱时所作。②严陵:曾力助刘秀起兵。刘秀称帝后,他拒

官隐居,终日垂钓富春江上。

12.“行香子”是这首词的()

A.词题B.词调C.词牌D.词韵

1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片''一叶舟轻”既实写经历,又体现心境,借小舟轻行水上写内心轻松愉悦。

B,上片“鱼翻”画出鱼儿翕忽腾跃,“鹭点”写出鹭儿体态轻盈,一字一个境界。

C.下片开头“重重”“曲曲”运用叠词,音韵和谐,写出了群山连绵曲折之美。

D.下片“算当年、虚老严陵”借典抒情,表达对超然世外、功成身退的严陵的推崇。

14.这首词意象的组合和转换颇有特色,结合画线句对此加以赏析。

【答案】12.C13.D

14.①上片结句以“过”字领起“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一组江溪之景,意象空间转换也是时间推移;急、

冷、明,高度简练概括舟行溪上的湍急清冷明净的主观感受、情绪波动。②下片结句“但”字领“远山长,云山乱,

晓山青”一组山的意象组合,有远近高低视线变化,色彩明暗变化;自然之山与历史人物幻灭形成对比,暗含人事

虚空、江山永存的感慨。③上下片分别以山、水意象组合结句,遥相呼应,以景结情,异曲同工;水光山色转换之

中寄寓人生历史沉思,隽永含蓄,韵味无穷。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本词标题“行香子•过七里瀚”中,“行香子”为词牌,规定了这首词曲调决定着词的节奏与音律。“过七里激”

为题目,交代词的主要内容。

故选Co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D.“表达对超然世外、功成身退的严陵的推崇”错,“算当年,虚老严陵”两句写东汉初年的严陵,隐居不仕,垂

钓富春江上.昔人多说严陵垂钓实是“钓名”,东坡在此,也笑严光当年白白在此终老,不曾真正领略到山水佳处,

并非“推崇”o

故选D。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①上片结句以“过”字领起“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一组江溪之景,意象空间转换也是时间推移;沙溪,

是白天之溪,清澈而见沙底;霜溪,是清晓之溪,清冷而有霜意;月溪,乃是月下之溪,是明亮的水晶世界。词人

用蒙太奇手法,剪接了三个不同时辰的舟行之景。既写出了船之行程,也创造出清寒凄美的意境,由此引出一股人

生的况味,为下片抒写人生感慨作了铺垫。急、冷、明,高度简练概括舟行溪上的湍急清冷明净的主观感受、情绪

波动。

②下片结句“但”字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一组山的意象组合,与上阕“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遥相

呼应。前面写水,后面写山,异曲同工,以景结情。人生的感慨,历史的沉思,都融化在一片流动闪烁、如诗如画

的水光山色之中,隽永含蓄,韵味无穷。有远近高低视线变化,色彩明暗变化;自然之山与历史人物幻灭形成对比,

暗含人事虚空、江山永存的感慨。

③上下片分别以山、水意象组合结句,遥相呼应,以景结情,异曲同工;词中那生意盎然、活泼清灵的景色中,融

注着词人深沉的人生感慨和哲理思考。水光山色转换之中寄寓人生历史沉思,隽永含蓄,韵味无穷。

2023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三)(8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甲】邮亭

【唐】张继

云淡山横日欲斜,邮亭下马对残花。

自从身逐征西府,每到开时不在家。

【乙】过含山邮亭和子厚弟壁间韵三首(之三)

【北宋】王之道

开窗如见碧油幢,新竹春来过屋长。

渐近柴桑旧家路,清风来报稻花香。

12.《过》诗所写的季节是()

A.初春B.初夏C.初秋D.深秋

13.下面对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欲斜”三个字点出了时间。B.“每到”写出了离家时间之久。

C.“碧油幢”指成片竹子如营帐。D.“柴桑”在诗中指的是桑树林。

14.两首诗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试作分析。

【答案】12.B13.D

14.甲诗借傍晚在邮亭所见残花,联想到家中每年花开却不在家,表达了对家思念(漂泊之感);

乙诗通过开窗见新竹,踏上回家的路途,仿佛闻到稻花香,表达渐近家乡的喜悦。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由“稻花香”可知,《过》诗所写的季节是初夏。

故选Bo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D.“桑树林”错误。“柴桑”指故里。

故选D。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甲诗:

“云淡山横日欲斜,邮亭下马对残花。自从身逐征西府,每到开时不在家”意思是:阴云暗淡山岭横躺太阳将要沉

落,在驿馆路边下马看着未落尽的花。自从只身追随征西将军南征北战,每次到了鲜花盛开之时都不在家。诗人借

傍晚在邮亭所见残花,联想到家中每年花开却不在家,表达了对家的思念(漂泊之感)。

乙诗:

春后,青翠的竹子比房屋还高,打开窗户,竹林似一片青绿色的油布车帷。踏上回家的路途,仿佛风中传来稻花的

清香。诗人开窗见新竹,踏上回家的路途,仿佛闻到稻花香,心情愉悦,表达渐近家乡的喜悦。

2023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三)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

赠吴均

(南北朝)柳辉

寒云()沧州,奔潮溢南浦。

相思白露亭,永望秋风渚。

心知别路长,谁谓若燕楚?

关候日辽绝,如何附行旅?

愿作野飞鸟,飘然自轻举。

【乙】

答柳辉

(南北朝)吴均

清晨发陇西,日暮飞狐谷。

秋月照层岭,寒风()高木。

雾露夜侵衣,关山晓催轴。

君去欲何之?参差间原陆。

一见终无缘,怀悲空满目。

12.请选择你认为最恰当、最精彩的一组词语填入诗歌的括号白处()

A.卷、呼B.笼、落C.晦、扫D.浮、摧

13.以下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惜总的一项是()

A.甲诗风格飞扬健举。B.乙诗格调深沉悲凉。

C.甲诗寓情于景物之中。D.乙诗起兴与比喻兼用。

14.两首诗均借助想象抒发情感,请结合两诗的画线部分加以赏析。

【答案】12.C13.D

14.甲诗由路途遥远,难以相伴的现实,想象自己变为天上自由翱翔的飞鸟,无拘无束地与友人相伴相随的情景。

借以抒发挚友间相怀相望的深情。乙诗则由“君去欲何之”的发问,想象对方行路艰难,担忧今后会面恐不容易。

直接抒发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悲哀与欲留不得的无奈。两首诗均借想象拓展意境,情感表达更加形象,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

第一处,本处是说寒云让沧州城变得昏暗,所以选用“晦”字。“晦”,昏暗的意思。

第二处,本处是说寒风吹过高大树木,所以选用“扫”字。“扫”,扫过的意思。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风格的赏析能力。

D.乙诗运用了想象、夸张、虚实结合的手法,但没有运用起兴与比喻的手法。

故选D。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的能力o

两首诗均借想象拓展意境,情感表达更加形象。

甲诗:

画线句的意思是关候重叠行旅困苦,如何才能相伴相随?但愿变成飞鸟,能飘然轻举。本处想象自己变成天上自由

翱翔的飞鸟,只有这样才能无拘无束地与友人相伴相随的情景,借以抒发挚友间相怀相望的深情。

乙诗:

画线句的意思是您这次远去他乡,是要到哪里扎根?高原平地参差错落,相距遥远颠簸难行。从今以后各一方,无

缘用范太伤心;我胸怀离愁别恨,满目凄然暗昏昏。本处首先对对方要去的地方发问,然后通过想象进行回答,“参

差间原陆”想象对方行路艰难,担忧今后会面恐不容易。本处直接抒发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悲哀与欲留不得的无奈。

2023届上海市青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三)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唐)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宋)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12.以下适合收录两首作品的一项是()

A.《唐宋古风长调选》B.《唐宋律诗中调选》

C.《唐宋律诗小令选》D.《唐宋古风乐府选》

13.以下对两首作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都以回忆往昔欢愉的宴饮往事作为开篇。B.都以筒练的笔法交代自己多年来的经历

C.都以今昔不同处境的对比直抒悲慨之情。D.都以令人回味之景来代替叙事抒情作结

14.两首作品都表现了“由喜而悲”的复杂情感,请结合内容分析“悲”情内涵的异同。

【答案】12.B13.C

14.同:两首作品都借回想曾经欢聚痛饮的乐事,引发感慨时光流逝、岁月蹉昵之悲。

异:韦诗还借写久别重逢之喜,想到自己因十年漂泊而两鬟萧疏,引发了感慨身世漂泊、衰老之悲。陈词则由自己

的经历联想到古今往事,盛衰兴亡,古今同慨,表达了怀古伤今之悲。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诗歌体裁特征的能力。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为五言律诗,韵脚为“an”;《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共60个字,属于“中调”。

故选B0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能力。

C.“都……直抒悲慨之情”错误。《淮上喜会梁州故人》写作者在淮水边重逢阔别十年的梁州老朋友相遇,除了对

十年漂泊、年华逝去的感慨,作者还抒发了与老友相遇的喜悦之情。

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人情感的能力。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写作者在淮水边重逢阔别十年的梁州老朋友的喜悦之情,颇有感慨。首联概括了以前的交谊;

颔联统包了分别十年繁复的世事人情;颈联和末联写重逢情景。写相聚、痛饮和欢笑,写环境、形貌和心思,是诗

的主体。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上片写对已经沦落敌国之手的家乡以及早年自在快乐生活的回顾。下片宕开笔

墨回到现实,概括词人从踏上仕途所经历的颠沛流离和国破家亡的痛苦生活,结句将古今悲慨、国恨家愁,都融入

“渔唱”之中,将沉挚的悲感化为旷达的襟怀。此词直抒胸臆,表情达意真切感人,通过上下两片的今昔对比,萌

生对家国和人生的惊叹与感慨,韵味深远绵长。

可见两首作品都借回想曾经欢聚痛饮的乐事,引发感慨时光流逝、岁月蹉蛇之悲。而不同的是,韦诗还借写久别重

逢之喜,想到自己因十年漂泊而两鬓萧疏,引发了感慨身世漂泊、衰老之悲。陈词则由自己的经历联想到古今往事,

盛衰兴亡,古今同慨,表达了怀古伤今之悲。

2023届上海市宝山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三)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咏水仙花五韵

(宋)陈与义

仙人细色裘,缩衣以祸之。

青悦纷委地,独立东风时。

吹香洞庭暖,弄影清昼迟。

寂寂篱落阴,亭亭与予期。

谁知园中客,能赋《会真诗》。

【注】①细色:浅黄色。②褐(Xl):敞开。③悦:女子的佩巾。④园中客:作者的自称,时诗人客居岳州郡守

的后国。⑤《会真诗》:《会真记》中有张生赠给崔莺莺《会真诗》的故事。

12.下列拟编纂的诗歌选集中,适宜收录本诗的一项是()

A.《唐宋格律诗选》B.《唐宋近体诗选》

C.《唐宋古体诗选》D.《唐宋长短句选》

13.下列对于水仙花形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黄裘、红衣、青巾,色彩描写表现水仙华丽浓艳。

B.“独立”一词赞颂水仙自强自立、坚贞不屈品格。

C“暖”“迟”写出水仙香气与倩影给人的独特感觉。

D.全诗以仙人作比喻,刻画水仙飘飘欲仙的美好形象。

14.这首诗另一版本画线部分的诗句为:“万里北渚云,亭亭竟何思。”请评价两个版本的优劣。

【答案】12.C13.C

14.示例1:原诗这个版本较好。“寂寂”与“独立”照应,表现了水仙的孤独寂寞,“篱落阴”进一步写它生长

在篱落的幽暗之处,不为人知,借此表现怀才不遇之感。“与予期”则是以拟人化(移情)笔法,写出诗人对水仙

的惺惺相惜,一往情深,从而自然地引出结尾以《会真诗》倾诉眷恋之情。而“万里北渚云”只能表现诗人飘零思

念之情,水仙与仙女不可能具有这种情感,且“竟何思”说明诗人还不能理解水仙的内心情感,这样双方就很难产

生共鸣,造成与上文内容的脱节。

示例2:另一版本更好。诗人宕开一笔,设想将来离开岳州回家后的情形,那亭亭玉立的水仙遥望万里之外北方水

边上空的云,会有怎样的思念呢?以想象将来别后之景,又以水仙对诗人的思念之情,与原诗比较,进一步表达诗

人对水仙的难忘不舍之情,大大拓展了诗歌的意境,更加委婉含蓄地表达诗人深挚的情感。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诗歌体裁的能力,

本诗的格律比较自由,“青悦纷委地,独立东风时”颔联没有采用对仗,格律上不符合近体诗的要求,本诗属于古

体诗。

C.本诗属于古体诗,可录入《唐宋古体诗选》。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艺术形象的能力。

A.“表现水仙华丽浓艳”错误。“仙人细色裘,缩衣以褐之。青悦纷委地,独立东风时。”“仙人细色裘,缩衣以

褐之。”写仙子的衣着:她穿着细色的衣裘(细色,是淡黄色。裘,这里指内袄),披着洁白的丝质褐衣(缩衣,素丝

制成的衣服。褐,袒而有衣叫褐,这里指罩在裘上的外衣),细裘以比花蕊,缩衣以比花瓣,比喻非常恰切。“青

悦纷委地”写仙子的佩巾和她的仪态。三句主要表现了水仙花的高洁。

B.“赞颂水仙自强自立、坚贞不屈品格”错误。本句意思是美丽的仙子,正含情伫立在东风初拂的春光之中。“独

立”一词写出了水仙花的亭亭玉立的姿态。

D.“刻画水仙飘飘欲仙的美好形象”错误。本诗主要表现了水仙花的美丽、芳香、高洁。寄托了作者对美好高洁的

事物的追求。

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据史料记载,当时诗人正值避居岳阳,偶在住所边发现了这株水仙,孤寂者遇见清高者,算是找到一知己,这种一

丝慰藉,使作者对水仙的赞美之词描写得极为真挚而自然。两个版本的各有千秋,考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自行选择,

注意分析要结合全诗的内容,注意前后的情感表达的需要。

1.“寂寂篱落阴,亭亭与予期”更好。在情感的表达上,“寂寂”与“独立”照应,表现了水仙的孤独寂寞,同时

和作者“园中客”的身份想契合;“篱落阴”进一步写水仙生长在篱落的幽暗之处,不为人知,如同避居岳阳的作

者,借此表现了诗人的怀才不遇之感。“与予期”则是用了拟人化(移情)笔法,写出诗人对水仙的惺惺相惜,一

往情深,从而自然而然地引出结尾以《会真诗》的故事来倾诉诗人的眷恋之情。而“万里北渚云”只能表现诗人飘

零思念之情,水仙与仙女不可能具有这种情感,且“竟何思”说明诗人还不能理解水仙的内心情感,这样双方就很

难产生共鸣,造成与上文内容的脱节。

2.“万里北渚云,亭亭竟何思”更好。“万里”指岳州与自己的家乡的距离,“亭亭”指亭亭玉立的水仙花。诗人

宕开一笔,设想将来离开岳州回家后的情形,那亭亭玉立的水仙遥望万里之外北方水边上空的云,“竟何思”亭亭

玉立的水仙会有怎样的思念呢?作者运用了以想象的手法,从对方落笔,想象将来别后之景,水仙对诗人的思念之

情,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水仙的难忘不舍之情,大大拓展了诗歌的意境,更加委婉含蓄地表达诗人深挚的情感。

2023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⑦

唐•柳宗元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②。

直以慵疏③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再投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

唐•刘禹锡

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岐。

重临事异黄丞相,三黜名惭柳士师,

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

桂江东过连山下,相望长吟有所思。

【注】①元和十年,柳宗元、刘禹锡奉诏结束贬谪生活返回长安,因写诗讽刺权贵,再次被贬至更加偏僻的柳

州与连州;②伏波故道,指“伏波将军”马援率领军队攻打越南曾走过的路;翁仲,秦时巨人,始皇依照其形铸金

人,后称石像或墓道石为翁仲;③慵疏:懒散粗疏;④黄丞相,西汉时贤相黄霸;柳士师,即柳下惠,曾因正直不

阿著称。

12.以下人物称呼方式和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刘梦得(刘禹锡)B.柳柳州(柳宗元)

C.白乐天(白居易)D.王摩诘(王维)

13.以下对这两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诗颔联即景抒情,描写故道荒凉,讽刺当朝衰微,再次表达自身“憔悴”之境。

B.柳诗尾联扣住“赠别”主题,以夸张手法表达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哀叹身世之悲。

C.刘诗颔联用典,一方面表达自己为官获得清名的渴望,一方面表达对朋友的赞颂。

D.刘诗颈联以“回雁”“哀猿”等意象衬托别绪,展现两位友人分手时凄厉的诗境。

14.酬和诗,是诗人相互间应答酬谢所作的诗,内容和情感上有所衔接、呼应。请分析刘诗是如何回应柳诗的。

【答案】12.B13.C

14.首联通过回忆去年同赴召,回应柳宗元“十年憔悴”的原唱,“又”呼应了“谁料”,抒发两人共同连遭贬谪

的身世之悲;颔联用“黄丞相”“柳士师”的典故以两位古代贤相呼应了柳诗的名将和石像,表达与友人共同的慕

贤之望,联想自身与友人相同的处境,有着建功立业却不能的无奈;颈联以“回雁”“哀猿”等意象顺承诗歌前两

联点明“赠别”的离愁别绪;尾联以“相望长吟”呼应了柳诗“垂泪千行”,回应了两人相惜相知、不忍离别的悲

伤之情;全诗的身世之叹、情感之悲及赠别不舍的情感表达与友人的诗作一一契合,体现了酬和诗衔接、呼应的特

点。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

“梦得”“乐天”“摩诘”分别是刘禹锡、白居易、王维的字;“柳州”是柳宗元的任职地,他因终于柳州刺史任

上,所以人们又称其为柳柳州。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C“表达自己为官获得清名的渴望”错误。西汉时有个贤相黄霸,两度出任颍川太守,清名满天下;而刘的“重临”,

则是背着不忠不孝的罪名,带着八旬老母流徙南荒。这是积毁销骨的迫害。诗人通过“事异”两字把互相矛盾的情

况扭合到一起,带有自嘲的口气,暗含对当政者的不满和牢骚,并非“表达自己为官获得清名的渴望”。

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刘诗首联的意思是:被贬出京城十年后,我们二人同时接召赴京,却同时再被贬往边荒之地,同行千里渡过湘水后

又不得不彼此分手了。这就回应了柳宗元的“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又”呼应了“谁料”,抒发

两人共同连遭贬谪的身世之悲.

刘诗颔联意思是:我虽是再次充任连州刺史,却与西汉黄霸两任颍川太守截然不同,更是自叹不如三次被贬黜的

柳下惠。柳诗颔联的意思是:踏上汉时故道,追思马援将军;昔日石人何在,空余荒草野径。刘诗用“黄丞相”“柳

士师”的典故以两位古代贤相呼应了柳诗的名将和石像,表达与友人共同的慕贤之望,联想自身与友人相同的处境,

有着建功立业却不能的无奈。

刘诗颈联的意思是:想要归去的目光随着北归的大雁消失在天边,心中愁肠百结之时却又听到了凄厉的猿啼。诗人

以“回雁”“哀猿”衬托别绪,诗境也变得凄厉,以此呼应柳诗“赠别”的愁绪。

刘诗尾联的意思是:柳州和连州有桂江相连,每当桂江向东流经连山之下时.,我将和你相互凝望,低头吟诵《有所

思》。以“相望长吟”呼应了柳诗“垂泪千行”,回应了两人相惜相知、不忍离别的悲伤之情。

刘诗诗情厚重凝练,深切悲怨,动人心魄,感人肺腑,体现了作者的身世之叹、与友人患难与共的真挚情谊以及赠

别不舍的情感,这均与友人的诗作一一契合,体现了酬和诗衔接、呼应的特点。

2023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Ξ)(8分)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山寄卫尉张卿及王征君®

李白

何以折相赠?白花青桂枝。

月华若夜雪,见此令人思。

虽然到溪兴,不异山阴时。

明发怀二子,空吟招隐诗久

[注]①卫尉张卿,即张珀,宰相张说之子,时任卫尉卿。王征君,名字不详。②招隐诗,以招揽天下才士为主题的

诗歌。

12.下列诗歌选集中,可能收录本诗的一项是()

A.《古诗源》B.《乐府诗集》

C.《唐宋近体诗集》D.《万首唐人绝句》

13.下列选项中,不道自用来评价本诗的一项是()

A.感兴之作,盖以经史事理,播之吟咏

B.作诗者借彼之意,写我之情,自然倍觉深厚

C.因意成语,语不使意,偶对则对,偶散则散

D.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14.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本诗。

【答案】12.C13.A

14.诗歌实写诗人与张、王二友的秋夜交游,诗人以白花青桂折枝相赠表达情谊。月色皎然,诗人由月色联想到雪

色,诗歌由实入虚,诗人遥思到东晋王羲之雪夜访戴的故事。虽然时空变化,但高雅的情谊却古今相通。诗人通过

对友谊的诉说,进一步表达了期盼张、王两位知己能向朝廷举荐自己的心愿。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

C.律诗通常每首八句,每二句成一联,计四联,中间两联对仗,律诗还要求全首通押一韵,第二、四、六、八句押

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作者李白是唐代诗人,此诗共八句,颔联和颈联对仗,二四六八句押韵,据此可推断可

选入《唐宋近体诗集》。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A.“感兴之作,盖以经史事理,播之吟咏”错。“月华若夜雪,见此令人思”,由月色联想到雪色,想到东晋王羲

之雪夜访戴的典故,表达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由此看出所写为借景抒情,并非写“经史事理”。

故选A,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首联“何以折相赠?白花青桂枝”,意思是一枝什么花赠给你们呢?那白花花香郁郁的青桂花树枝最好。实写诗人

与张、王二友的秋夜交游,诗人以白花青桂折枝相赠表达情谊。

颔联和颈联“月华若夜雪,见此令人思。虽然物溪兴,不异山阴时”,意思是今晚的月华如夜雪,让自己突然想到

一个典故。月色皎然,诗人由月色联想到雪色,诗歌由实入虚,诗人遥思到东晋王羲之雪夜访戴的故事。虽然时空

变化,但高雅的情谊却古今相通。

尾联“明发怀二子,空吟招隐诗”,意思是明天你们出发会想念二位,空吟颂《招隐》诗。

诗人通过对友谊的诉说,进一步表达了期盼张、王两位知己能向朝廷举荐自己的心愿。

2023届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戊辰中秋夕渤海舟中望月有怀(J)

陈寅恪

天风吹月到孤舟,哀乐无端托此游。

影底河山频换世,愁中节物易惊秋。

初升紫塞②云将合,照澈苍波海不流。

解识@阴晴圆缺意,有人雾鬓独登楼。

【注】①本诗作于1928年。②紫塞,指北方边塞。③解识:懂得。

无题

鲁迅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宽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12.校报拟刊登这两首诗做一个鉴赏栏目,下面晕堂自用作栏目标题的一项是()

A.民国风骚B.民国风月C.民国风貌D.民国风骨

13.下面出自《四溟诗话》的句子,不道令评价甲诗的一项是()

A.写景述事,宜实而不泥乎实。

B.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

C.诗以起句为主,顺流之势,兴在一时。

D.诗有天机,待时而发,触物而成。

14.两首诗都作于月夜,但抒发的情志不同,请对此加以分析。

【答案】12.D13.B

14.①甲诗在动荡时局的中秋孤舟上,②表达了思亲怀人、忧时忧国、漂泊孤独等情志;③乙诗在挈妇将雏的颠沛

流离的春夜,将朋友被杀的悲愤诉诸文字,④表达了对统治者的蔑视与愤慨、对烈士母亲的同情、对时局的无奈。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

“风骚”原指《国风》和《离骚》,今指文学作品;

“风月”,指男女情爱;

“风貌”指风景概貌;

“风骨”指一种刚健有力的风度和气质,更贴合两首民国诗作的风格。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甲诗写景述事,从眼前景物写起,又不拘泥于此,故A对;

B讲语言风格,甲诗不属此类,故B错;

甲诗触景生情,所谓“以起句为主”或“待时而发,触物而成”,CD对。

故选B。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甲诗“天风吹月到孤舟”“解识阴晴圆缺意,有人雾鬓独登楼”写诗人中秋之夜独在孤舟,望月想念亲人,想象妻

子此时也独上高楼牵挂着自己,表达出飘零寂寞的伤感;“影底河山频换世”写又时值家国处于风雨飘摇的动荡时

局,更增添了忧世伤时之感。

据此分析出,在动荡时局的中秋孤舟上,表达了思亲怀人、忧时忧国、漂泊孤独等情志;

乙诗是作者横眉立目向敌人的屠刀丛中吟诵正气凛然的诗篇。“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诗人在月

光如水的夜晚,想到自己辗转奔波的艰苦生活,革命者的牺牲,慈母的伤心泪,满怀悲慨愤懑,痛切地意识到军阀

统治的黑暗,由对敌人的愤激回到眼前现实,唯有如水的月光,仿佛善解人意,清冷地照在悲郁徘徊的诗人身上。

据此分析出,在挈妇将雏的颠沛流离的春夜,将朋友被杀的悲愤诉诸文字,表达了对统治者的蔑视与愤慨、对烈士

母亲的同情、对时局的无奈。

2023届上海市金山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三、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五月十九日大雨

刘基

风驱急雨洒高城,

云压轻雷殷地声。

雨过不知龙去处,

一池草色万蛙鸣。

白帝

杜甫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12.下列拟编撰的诗歌选集,适宜收录以上两首作品的一项是()o

A.《古代格律诗选编》B.《唐宋古体诗选编》

C.《古代乐府诗选编》D.《唐宋长短句选编》

13.下列对两首作品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刘诗在震耳欲聋的雷声雨声后,又写蛙鸣声,起到了以乐衬哀的表达效果。

B.杜诗用“高江急峡”表现峡内流水湍急,若山水齐奔,比“急江高峡”更具表现力。

C.刘诗写雨后恬静平和的景象,实为烘托大雨的猛烈,表达出对现实的强烈批判。

D.杜诗状雨景之猛烈,以“雷霆斗”暗喻安史之乱,起到借古讽今的作用。

14.有人评价刘基的这首诗摹写风云雷电脱胎于杜甫的《白帝》,但承中也有创新。你是否同意这一说法,请加以分

析。

【答案】12.A13.B

14.赞同。杜诗借助“云出门”“雨翻盆”“雷霆斗”和“日月昏”等意象描绘了白帝城云雨翻腾之景象;刘诗以

“风”“雨”“云”“雷.”“高城”这些意象组合来展现风急雨大的景象,对杜诗有所传承:而刘诗还通过

“驱”“洒”“压”“过”等动词突显出风雨的气势磅礴,他的创新在将雨过天晴后的恬淡惬意来对比下雨时的雷

电交作、气势雄峻,并借景言理,即风雨再猛烈,终会过去,当人遇到困难,要坚持,难关也像风雨般终会过去。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五月十九日大雨》共有四句,1、2、4句押韵,符合绝句特点;《白帝》共有八句,1、2、4、6、8句押韵,中间

两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特点。

B.《五月十九日大雨》作者刘基是明代人,不是“唐宋”时人;且两首诗都不是古体诗;

C.两首诗都不是乐府诗;

D.“长短句”是词,两首都属于“诗”。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以乐衬哀”错,前面的雷声雨声不是“哀”景,谈不上“以乐衬哀”;在震耳欲聋的雷声雨声后写蛙鸣声,两

种声音是一闹一静。

C”表达出对现实的强烈批判”错,诗人通过写大自然的景况,告诉读者大风大雨虽然猛烈,但时间不会长久,当

人遇到困难时,要坚持、要勇敢顽强,与之斗争,难关是会度过的。

D.“起到借古讽今的作用”错,诗以白帝的急风暴雨,喻唐代社会的战乱动荡;以荒村的萧条凄凉,喻“安史乱后”

国家的疮痍满目。诗人通过这样的环境的描写,表现了对国家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沉郁的忧愁与哀思。没有

“借古讽今”。

故选Bo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

扣住“继承中也有创新”来分析鉴赏。

首先回答,赞同。

继承:

杜诗首联写峡江云雨翻腾的奇险景象。登上白帝城楼,只觉云气翻滚,从城门中腾涌而出,此极言山城之高峻。往

下看,“城下”大雨倾盆,使人觉得城还在云雨的上头,再次衬出城高。下一联承“雨翻盆”而来,具体描写雨景。

“高江”对“急峡”,“古木”对“苍藤”,“雷霆”和“日月”各指一物(“日月”为偏义复词,即指日),上

下相对。这样,两句中集中了六个形象,一个接一个奔凑到诗人笔下,真有急管繁弦之势,有声有色地传达了雨势

的急骤。“高江”,指长江此段地势之高,藏“江水顺势而下”意;“急峡”,说两山夹水,致峡中水流至急,加

以翻盆暴雨,江水猛涨,水势益急,竟使人如闻雷霆一般。由此可见,杜诗借助“云出门”“雨翻盆”“雷霆斗”

和“日月昏”等意象描绘了白帝城云雨翻腾之景象。

刘诗前两句已把大雨写得十分畅满,极力描述了大雨的气势。选取“高城”“风”“雨”“云”“雷”等意象描写

黑云压城,风急雨骤,电闪雷鸣,大雨倾盆。由此可见,刘诗以“风”“雨”“云”“雷”“高城”这些意象组合

来展现风急雨大的景象,对杜诗有所传承。

创新:

刘诗还准确选用动词使得诗歌更有表现力。“急”、“驱”、“洒”三字形象地表现出夏雨的骤猛。云是“压”的,

雷是“殷”的,又说明黑云、雷电的迅疾。“过”字则一下子雨过天晴。

他的创新还表现在,前两句风雨雷电,气象磅礴;后两句雨住风停,清新恬静,一前一后对比鲜明。诗人通过对自

然风雨的描写,借景抒情,借景言理,表达了一定的人生哲理:风雨再猛烈,终会过去,当人遇到困难,要坚持,

难关也像风雨般终会过去;风雨过后,景色会格外美丽;遇到挫折,战胜挫折后,会觉得人生更美丽。

2023届上海市静安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三)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赠故人马子乔之六

〔南北朝〕鲍照

双剑®将离别,先在匣中鸣。

烟雨交将夕,从此遂分形。

雌沉吴江里,雄飞入楚城。

吴江深无底,楚阙有崇扃。

一为天地别,岂直限幽明。

神物终不隔,千祀倘②还并。

宝剑双蛟龙

〔唐〕李白

宝剑双蛟龙,雪花照芙蓉久

精光射天地,电腾不可冲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