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为人民服务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1页
12 为人民服务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2页
12 为人民服务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3页
12 为人民服务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4页
12 为人民服务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为人民服务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12为人民服务

教学目标

1.会写“彻、迁"等9个字,会写“革命、解放”等1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3自然段。

3.理解课题对全文的统领作用,把握各自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4.结合“阅读链接",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内涵,进行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3自然段。

2.理解课题对全文的统领作用,把握各自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

结合“阅读链接",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内涵,进行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要求会写9个字,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来进行教学:如“葬"字可通过汉字的演变过程帮助记忆,要注意书写笔画和笔顺;“牺”字可以通过形声字的识记规律加强记忆;“泰"字要注意下面部分的书写,不要写成“水”。本课有许多难懂的词语,可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2.阅读理解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可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品悟“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含义。披文入情,既学习了阅读理解的方法,又品味了文字的魅力,还能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深刻含义。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可以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3.文体了解

了解议论文的写法。本文论点鲜明,论述缜密,层层深入。通过品读通俗、自然、朴实的语言,引导学生理解每一个分论点的含义,让学生体会到每一个分论点均揭示了“为人民服务”的深意,从而使学生初步了解议论文这种文体,以及议论文的表达方式,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前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彻、迁"等9个字,正确读写“革命、解放”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叙述的。

教学过程

板块一响亮口号现“服务",未成曲调情先染

1.视频导入

师:同学们好,上课之前,请大家看一段天安门前阅兵式的录像。(播放阅兵式片段)

2.说说观后感

师:同学们听到那一遍又一遍的口号了吗?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听到士兵们喊的口号是“为人民服务”,而且喊得有力、整齐、响亮。

师:同学们,“为人民服务",这口号响彻云霄、惊天动地。这口号,经历了七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仍然经久不衰、深入人心啊!而这口号,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第12课《为人民服务》,让我们一起响亮地读出题目。(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板块二生字新词触“服务”,思德形象立眼前

【语文要素】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检查生字词

师:为了让同学们更好更快地走进文本,我们先来检查同学们生字词的自学情况。下面的这些词语,你们都会读吗?请同学们读一读。(学生自读生字词,小组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齐读词语)

课件出示:

我会读

剥削革命解救压迫牺牲

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死得其所五湖四海

(1)读准字音

师:同学们读音准确,字正腔圆,真不错!我们要特别注意“剥削"“鸿毛”的读音。

课件出示:

多音字

剥bō(剥夺)削xuē(瘦削)

bāo(剥花生)xiāo(削苹果)

生1:老师,我知道“剥"是一个多音字,“剥”用于合成词或成语时,读bō,如,“剥夺"“生吞活剥”;表示去掉外面的皮、壳或其他东西的意思时,读bāo,如,“剥皮"“剥花生”。

生2:“剥削"的“削”也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读xuē,还可以组词“瘦削";另一个读音是xiāo,组词“削铅笔”。

生3:“鸿毛"的“鸿”是后鼻音,读hónɡ。

师:同学们的基础知识真扎实。

(2)看清字形

师: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会九个生字,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下列生字的字形,说说哪些生字比较难写。

课件出示:

我会写

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上中下结构

课件出示:

泰tài

结构:上下

部首:

书写指导:撇、捺长而舒展,“"两边对称,相互呼应。

炊chuī

结构:左右

部首:火炊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欠”上部宜偏右,下部“人"撇捺舒展。

牺牲:指为坚持信仰而死、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

生1:本课要求会写的字中,“葬”字比较难写,是上中下结构,中间的“死"要写得扁一些,下方的“廾”第二笔是撇,不能写成竖。

生2:注意“泰"字的书写,“泰”字是上下结构,撇、捺长而舒展,特别注意下面部分的书写,像“水"不是“水”。两边对称,相互呼应。

生3:“炊"字是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欠”上部宜偏右,下部“人"撇、捺舒展。

生4:“牺”字书写时,偏旁“牛"的笔顺发生了改变,右半部分是“西”,容易多写一横。

师:同学们观察真仔细,自主写字的能力很不错哟!

(3)理解词语

师:本课有许多难懂的词语,我们可以联系上下文、结合时代背景加以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选一选,看看大家词语的掌握情况如何。

课件出示:

鸿毛追悼精兵简政死得其所

①鸿雁的毛,比喻轻微或不足道的事物。(鸿毛)

②缩小机构,精简人员。(精兵简政)

③死得有意义,有价值。(死得其所)

④沉痛地怀念(死者)。(追悼)

生1:“鸿毛"指鸿雁的毛,比喻轻微或不足道的事物。

生2:“精兵简政”是缩小机构,精简人员的意思。

生3:“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生4:“追悼”指沉痛地怀念(死者)。

师:恭喜大家,顺利通过字词检查。老师补充一下关于“精兵简政"的时代背景。

课件出示:

资料拓展:

精兵简政最初是由陕甘宁边区的开明绅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党中央采取这一政策,对于加强当时部队的战斗力,减轻人民的负担,增加生产,克服当时的物质困难起了很大作用。

2.介绍写作背景,了解张思德

(1)介绍写作背景

师:通过预习,你知道这篇文章是毛主席写给谁的?

课件出示:

写作背景

1944年,毛泽东同志参加了一名普通战士的追悼会,并发表了著名的演讲《为人民服务》。这位普通的战士就是张思德。

生:这篇文章是毛主席写给战士张思德的。

(2)了解张思德

师:张思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毛主席竟然为他写悼念词?请同学们观看关于张思德的电影片段,再结合你们课前查阅的资料,说说你们对张思德的了解。(播放电影《张思德》的片段)

课件出示:

张思德是四川仪陇县人,生前为毛主席警卫班战士。1944年9月5日,他带领战士们在陕北安塞县执行烧炭任务时,即将挖成的窑洞突然塌方,他奋力把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却被埋在窑洞,牺牲时年仅29岁。

生1:我觉得张思德同志是一个喜欢帮助他人的人。

生2:张思德同志的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令我敬佩。

师:相信同学们对张思德有了一些了解,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板块三初读课文探“服务”,三大方面绕中心

【语文要素】初步感受议论文论点鲜明,论述缜密,层层深入的特点。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认识文体

师:请同学们跟着视频一起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播放朗读视频,生自由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了课文,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很特别?它到底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呢?

生: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既不是写人,也不是记事,它在给我们讲道理。

师:是的,像这样提出观点,围绕一个观点讲道理的文章,叫作“议论文"。《为人民服务》就是一篇议论文。它没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没有细致的描写,没有华丽的词藻,它在跟你讲道理,分析问题,传达深刻的思想。

2.抓住观点,初步感受语言的严谨

师:在文中毛主席提出了一个观点,哪一句话是全文的观点呢?

课件出示: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生:全文是围绕“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这句话写的。

师:这句话在表达上很特别,比较下面的两句话,哪一句说得更严密。

课件出示:

对比体会:

A.我们这个队伍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B.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生:第二句话说得更严密,第二句加上了“完全、彻底地"这两个表示事物达到极致的词语,意思是全部,没有一点儿遗留,再次强调我们的共产党和军队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师:你说得真好,有理有据,老师为你点赞。

3.整体感知,提纲挈领,将文本读薄

(1)提示议论文的学习方法

师:既然提出了观点,毛主席就得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请大家

默读课文,想一想:毛主席围绕这个观点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呢?边读边画出相关的语句,并提炼出关键词。

师:老师这里特别跟大家介绍一个规律:这议论文、演讲词,每一段话都有要说的重点。这些重点,大多含在每一段话的开头或者结尾。只要你掌握了这个规律,再难的议论文也会迎刃而解。

(2)关注思维过程,提炼关键词

生1:老师,我按照您说的规律,找到了第2~4自然段的中心句,如下:

课件出示: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生2:我提取的关键词是“死的意义”“不怕批评"“团结互助”,毛主席围绕“为人民服务"谈了三个方面的问题。

师:对于毛主席来说,他今天要讲“为人民服务”,他的心里是非常清楚、非常明确的,他要先讲“死的意义",再讲“不怕批评”,最后讲“团结互助"。所以,在演讲中,毛主席没有看稿,却字字珠玑,慷慨激昂,一气呵成。而且毛主席丰富的肢体语言更增添了演讲的感染力。同学们,抓关键词、抓重点句的学习方法很重要,像这样读着读着,书就读薄了。

4.联系时代背景,理解作者意图

师:同学们,毛主席在张思德的追悼会上的演讲,哪些地方提到了张思德?

生1:只有两句话提到了张思德,“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生2:老师,我有一个疑问,既然是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为什么只有两句话提到了张思德,为什么不多讲讲张思德?

师:你很善于思考,这个问题提得好,我们需要联系时代背景理解,一起读一读吧。

课件出示:

背景资料

当时很多同志认为种地、挖井、烧炭这些劳动很没出息,张思德同志牺牲后,有人说:“这个老红军,经历过长征,在残酷的战场上都挺过来了,却因为烧炭被砸死,太不值得!”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文集》

不仅如此,军队里面还形成了骄傲自满的风气,将士们不听取老百姓的意见,有的军官不关心下属,极大地影响了军队的团结。

——《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九册)

师: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主席针对这一情况,用张思德之死来解决党和军队存在的思想问题,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板块四课堂总结,铺垫下文

师:我们弄清楚了毛主席的演讲为什么要这样讲,还要弄懂他是怎样讲的?下节课我们再来探讨他是如何将这几方面讲具体的。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节课再见。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3自然段。

2.品悟含义深刻的语句,感受议论文的严谨性。

3.学习借助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1.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为人民服务》。上节课我们把文本读薄了,知道了毛主席围绕“为人民服务"谈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死的意义,不怕批评,团结互助。

2.将文本读厚

师:同学们,提出观点后还要说服别人,证明自己的观点,以理服人。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了解毛主席是怎样围绕观点展开去说、具体地说、深入地说,这就是把书重新读厚。

板块二品词析句悟“服务”,不怕牺牲为人民

【语文要素】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探究第2自然段

(1)明确自读要求

师:请大家默读第2自然段,认真思考毛主席用了哪些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2)探究“引用"

预设一:

课件出示:

生1:毛主席引用司马迁的名言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师:你能结合注释,读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意思吗?

生2:人本来就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却比鸿毛还轻。这句话说明了有的人死得其所,有的人死得毫无意义。

师:为什么要引用司马迁的话呢?

生3:司马迁是两千多年前的名人,流传至今,不是经典,就是古老的智慧、永恒的真理。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已经被人们认可,被人们传诵,毛主席引用司马迁的话,证明人死的意义不同,令人信服!

师:所以,毛主席用的第一招就是引经据典。你来把这句话读一读?(指生读)你读得真好,声情并茂。其实,我们在课内外积累了许多关于生死的名言,同学们还记得吗?

课件出示:

关于生死的名言: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名言效果:表达了一种英雄气概、民族气节,读来可歌可泣、可敬可佩。

生1:我记得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生2:我记得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生3:我记得于谦的“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生4:我记得臧克家的“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师:这些都是关于生死的经典名言,耳熟能详,经久不衰,它们表达了一种英雄气概、民族气节,读来是那样的可歌可泣、可敬可佩。难怪毛主席的第一招就是——引经据典。

(3)探究“作比较"

预设二:

课件出示: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师:这句话其实讲的就是一个字——“死”。那两个“死"字表达的意思相同吗?

生1:我觉得不一样,第一个“死”字的意思应该是舍生取义、英勇就义、慷慨赴死、牺牲就义等,这个“死"字充满作者的称赞,是褒义词。第二个“死”字应该用命丧黄泉、上西天、见阎罗、下地狱来形容,含有贬义。

师:你理解得很透彻,此处运用了什么方法呢?

生2:我觉得此处是将两种死——“比泰山还重"“比鸿毛还轻”进行比较。

师:同学们,你们想到了哪些人的死“比泰山还重",哪些人的死“比鸿毛还轻”?

生3:我想到了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人,例如,雷锋、董存瑞、郝副营长等,他们的牺牲是重于泰山的;而出卖人民的利益的人,比如,那些汉奸,他们死了,就比鸿毛还轻。

师:同样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就会产生不同的感彩,一个是表达对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的崇敬,一个是表达对法西斯的愤恨和蔑视。同学们,把这种感情用你们的朗读表现出来吧。

师小结:同学们,在毛主席的演讲中,在你们有感情的朗读中,我们感受到强烈的对比。这一对比,比出了情感,比出了轻重,比出了是非,让我们记住这个说理的好办法——作比较。

(4)探究“举例子"

预设三:

课件出示: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师:毛主席在这里提到了张思德,这是用了怎样的方法来论证呢?

生:这里列举了张思德同志的事例。

师: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事实就是最好的证据。张思德同志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5)结合资料,加深对张思德的认识

师:请同学们回忆上节课我们看过的片段,说说张思德都做了哪些事。

课件出示:

张思德事迹

长征途中,为了战胜饥饿,走出草地,完成北上抗日的任务,组织发出了“尝百草"的号召。张思德总是抢在他人之前,差一点儿牺牲生命。平时他给乡亲们送水、送信、送轮胎;为老乡追猪、给老乡干活、烧炭……

生:平时张思德会给乡亲们送水、送信、送轮胎;为老乡追猪、干活、烧炭……

师:这一个个精彩的镜头,就是一个个典型生动的事例!从张思德的具体事例中,我们知道了什么才是真正地为人民服务,什么才是实实在在地为人民服务。

师小结:由此可见,平时我们要说明难懂的道理,可以举例子;要说明抽象的事物,可以举例子;要打动人心,还是可以举例子。所以,举例子是证明观点的又一绝招!

2.总结写法

师:张思德同志永远离去了,但他身上最可贵、最朴素、最永恒的精神——为人民服务却永远留在人们心间!通过这一自然段的学习,我们知道毛主席用了引用、作比较、举例子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大家请看下面的思维导图,其实这三个表达方法就是议论文中的论证方法,它们的运用就是为了论证文章的观点。

课件出示:

3.朗读体会

师:请同学们齐读第2自然段,然后试着填一填。

课件出示: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板块三逻辑严密论“服务",授人以渔心中明

【语文要素】初步感受议论文论点鲜明,论述缜密,层层深入的特点。

1.探究第3自然段

(1)学生合作学习

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示,小组合作,自主学习“不怕批评”部分的内容。

课件出示: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自学提示:

①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提炼关键词。

②理清句子之间的联系。

(2)学生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你们提取了哪些关键词呢?

生:我提取的关键词是第一句话的“不怕批评",第二句话的“谁指出都行”,第三句话的“说得对就改正",第四句话的“对人民有好处就照办”。

师:相信其他同学也是这样思考的。我们把这四句话的意思排列出来:

课件出示:

不怕批评

欢迎任何人的批评

接受任何人说得对的批评

接受任何人说得对(对人民有好处)的批评

师:同学们,你们从这四句话中看出了什么?

生:后一句比前一句表达的意思深,句与句之间是递进的关系,每个句子之间就是以这样的逻辑关系连起来的!

(3)关注关联词

师:请同学们齐读这段话,注意句中四组关联词语。

课件出示:

关联词的使用让文段读起来特别有逻辑性,而且层层深入。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议论文注重语言的逻辑性与严谨性

师:上面的句子中有几对关联词?

生1:上面的句子中有四对关联词,“因为……所以……"“如果……就……”“不管……都……"“只要……就……”。

师:这些关联词有什么作用呢?

生2:这些关联词的使用,使得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更紧密,结构更清晰;让文段读起来特别有逻辑性,而且层层深入,递进关系明确,表达更具有条理性。

师:是的,议论文除了要讲清楚、写明白外,还要注重语言的逻辑性与严谨性。

(4)朗读体会

师: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感受作者严密的逻辑,然后试着填一填。

课件出示: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5)合作探究

师:同学们,第3自然段毛主席的演讲中为什么提到了李鼎铭先生?

生:李鼎铭先生是党外人士。在演讲中提到李鼎铭是为了说明“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这个观点。这也是举例子。

2.探究第4自然段

(1)学生合作学习

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示,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团结互助”部分的内容。

课件出示:

自学提示:

默读第4自然段,思考:

(1)毛主席说的“共同的革命目标"是什么?

(2)为实现这一革命目标应该怎样做?

(2)学生汇报交流

师:毛主席说的“共同的革命目标”是什么?

生1:毛主席说的“共同的革命目标"是解放人民,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师:为实现这一革命目标应该怎样做?

生2:为实现这一革命目标,我们要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互相爱护。

师:革命事业充满了各种挑战与困难,课文中提到的困难有哪些呢?

课件出示:

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

生3:课文中提到的困难是当时人口多、根据地小。

师:“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指的是当时的陕甘宁边区和华北、华中、华南等抗日根据地。在这些困难面前,我们应该怎么做?

课件出示:

生4:从句①我知道了:毛主席告诉我们要树立信心,鼓足勇气。

生5:从句②我知道了:在这些困难面前,我们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师:句②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生6:句②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演讲词的气势和感染力。三个“互相"从不同层面阐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团结,什么是真正的革命同志关系。

师:你准确地抓住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的作用,真棒!

3.探究第5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5自然段,说说开追悼会的意义是什么。

生:第5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告诉我们开追悼会的意义是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4.课堂总结

师:请同学们快速回顾全文,思考:毛主席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出“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心的?(生自由表达)

课件出示:

围绕一个中心论述:是以议论为主的文章的主要表达方式。文章围绕某一中心从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好处:中心明确,有据可依,有的放矢。文章有说服力。

板块四拓展延伸品“服务",推荐阅读乐成长

1.浏览网站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张思德网上纪念馆吗?在网络上,人们为张思德建立了许许多多的纪念馆,成千上万的人被他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所感动,写下了自己的感言。我们一起去张思德网上纪念馆看看吧!

2.写写感受

师:学了课文,参观了张思德网上纪念馆后,请你也在网上纪念馆的留言簿上写下你最深切的感受吧。

3.推荐阅读

师:大家还知道哪些有关革命先辈的事迹呢?同学们课后可以读一读“阅读链接”中的《十里长街送总理》,想一想周总理生前是怎样为人民服务的。同学们也可以阅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