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岛版(六三制)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精编)_第1页
新青岛版(六三制)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精编)_第2页
新青岛版(六三制)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精编)_第3页
新青岛版(六三制)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精编)_第4页
新青岛版(六三制)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精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知识点原创:蒙蒙精品知识点原创:蒙蒙de雨科学课堂全册六三制新青岛版四下科学知识梳理目录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第1课运动与力4第2课小球的运动4第3课运动的形式5第4课车来了5第二单元声音的秘密第5课声音的产生6第6课声音的传播6第7课声音的变化7第8课噪声的危害与防治8常考简答背记9第三单元太阳·地球•月球第9课探索地球10第10课认识太阳10第11课登上月球11第12课月相的变化11常考简答背记12第四单元植物的生长第13课种辣椒12第14课不同环境中的植物13第15课调查家乡植物13常考简答背记14第五单元生物的特征第16课养蚕16第17课动物的“家”16第18课生物和非生物17常考简答背记18第六单元设计制作小台灯第19课灯泡亮了18第20课导体和绝缘体19第21课安全用电20第22课生活中的静电20常考简答背记21第七单元 设计制作小台灯第23课设计小台灯22第24课制作小台灯22第25课太阳能小台灯23新青岛版(六三制)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第1课运动与力1.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由运动变为静止,或者运动快慢发生改变等现象,都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编辑:蒙蒙de雨科学课堂2.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使物体启动或停止,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等,需要给物体施加力。3.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依据运动的球能把瓶子击倒、运动的锤子能把核桃砸开等事实,推出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的结论,就是在推理。第2课小球的运动1.小球的运动路线情境路线情境路线2.按照运动路线,物体的运动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3.运动路线是直线的叫直线运动。如电梯的运动,被拍打到地上的小球的运动,从树上落下的苹果的运动,在地上滚动的足球的运动。4.运动路线是曲线的叫曲线运动。如被抛出的小球的运动,被踢到空中的足球的运动。编辑:蒙蒙de雨科学课堂5.一个复杂的运动往往既包含直线运动,又包含曲线运动。第3课运动的形式1.物体的运动形式有平动、振动、转动、滚动、摆动等。2.平动是指一个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物体的朝向没有变化。如推动木块时木块的运动。编辑:蒙蒙de雨科学课堂3.振动是指物体在一个中心位置附近不断地做往复运动。如拨动钢尺时钢尺的运动。4.转动是指物体以一点为中心或以一条直线为轴,做圆周运动。如旋转的风车的运动。5.滚动=平动+转动。例如,我们骑自行车时,车轮的运动形式就是滚动。6.摆动是物体在一定角度范围内做往复运动。如钟摆、秋千的运动形式就是摆动。7.同一个物体可能包含多种运动形式。如沿直线推动购物车时,车身平动,车轮滚动;钟表工作时,表针转动,钟摆摆动。第4课车来了1.车辆快速通过时,路边的行人会感觉被“吸过去”,大货车快速经过时,路上的树叶会被卷入车底。2.做“车来了”模拟实验时,纸相当于站台上的乘客,吹风相当于快速经过的车辆。吹风时,两张纸向中间靠拢。3.“安全岛”是在车辆来往频繁的路口或道路中间划出的供行人穿越时躲避车辆的小块地方。常考简答背记1.观察生活中运动的物体,说一说它们的运动状态是怎样发生改变的?(举出两例)答:骑自行车时,握紧手刹自行车会停下;静止的篮球,可以用手用力投向篮圈。2.写字时,笔尖的运动路线是怎样的?答:既有直线又有曲线。编辑:蒙蒙de雨科学课堂3.说一说运动的自行车包含哪些运动形式?答:运动的自行车,车身平动,车轮滚动(平动+转动),车蹬转动。第二单元声音的秘密第5课声音的产生1.我们生活在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会听到不同的声音。如鸟叫声、雷声、乐器声、设备运转声、汽车鸣笛声等。2.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水面会溅起水花,说明音叉发声时在振动。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固体、液体、气体都能振动发出声音。4.振动停止,物体就停止发声。按住锣面,可以使其停止振动按住锣面,可以使其停止振动,即停止发声。5.根据音叉、水、空气等发声时都在振动的现象,得出物体发声时会振动的结论,就是在归纳。6.敲击鼓面,旁边蜡烛的火焰会晃动;音箱声音过大,会震得人耳朵疼。这都说明声音具有能量。第6课声音的传播1.物体振动发声时,会引起周围的空气也跟着振动,形成声音的“波浪”。像水波可以向远处传播一样,声波也可以向远处传播。2.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空气传声 水和空气传声 桌面传声3.一般,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4.真空不能传声。宇航员在太空中相互交流要通过无线电。5.利用“土电话”比较不同材料传播声音的效果时,线的长短、粗细要一样。6.不同材料传播声音的效果不同。铜丝或铁丝的传声效果比棉线好,棉线绷紧时比放松时的传声效果好。编辑:蒙蒙de雨科学课堂7.回声是声音被障碍物反射回来而形成的。第7课声音的变化1.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2.声音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快慢)有关。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3.钢尺伸出桌面较短,振动较快,声音较高;钢尺伸出桌面较长,振动较慢,声音较低。4.声音的高低又叫音调。5.声音强弱与振幅(振动幅度)有关。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6.用较小的力敲击鼓面,振幅较小,声音较弱;用较大的力敲击鼓面,振幅较大,声音较强。 7.声音的强弱可以用响度来描述。8.制作水杯琴:用木棒敲击水杯,水越多的杯子,发出的声音越低。8.五弦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弹拨乐器,靠琴弦振动发声。第8课噪声的危害与防治1.人们通常把那些好听的使人心情舒畅的声音称为乐声;把那些难听的使人烦躁的声音称为噪声。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都属于噪声。3.噪声的来源(1)交通噪声:汽车、火车、飞机等的轰鸣声。(2)工业噪声:工厂车间的机械声等。(3)建筑噪声:建筑工地上的噪声等。(4)生活噪声:菜市场的吵闹声等。4.噪声的危害(1)妨碍人们休息、工作和学习。(2)使人烦躁不安。(3)可能会损伤神经系统,引起耳鸣、耳聋和某些疾病。5.防治噪声的方法(1)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汽车消音器)(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道路两旁的隔音屏障)(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防噪声耳罩)6.噪声与污水、废气、垃圾被称为污染环境的四大公害。常考简答背记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怎样让物体停止发声?答:(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按住物体,让物体停止振动,可以使物体停止发声。编辑:蒙蒙de雨科学课堂2.声音可以在哪些物体中传播?答: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但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3.声音的高低、强弱分别与什么因素有关?答:(1)声音的高低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越快,声音越高;振动越慢,声音越低。(2)声音的强弱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声音越强;振幅越小,声音越弱。4.生活中,我们可以为减少噪声做些什么?答:在教室里不大声喧哗;在楼道里放轻脚步,不追逐打闹;在公共场所不大声说话。第三单元太阳·地球·月球第9课探索地球1.古代有人认为“天似穹庐,地似棋盘”。2.人们根据大量的观测现象推测地球可能是球体:观察月食时,发现地球投在月球上的影子是圆弧形的;在海边远望归航的船队,发现总是最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3.1519年,麦哲伦率领船队从起点出发,朝着一个方向航行,历经多年最终回到了起点。人们这才慢慢接受了“地球是个球体”的观点。4.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5.地球的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极地半径约为6357千米,最大周长约为4万千米,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第10课认识太阳光球层1.太阳是一个巨大而炽热的气体星球,表面温度约为6000℃,内部温度高达1500万℃。光球层辐射区对流区核心区日冕层色球层辐射区对流区核心区日冕层色球层2.像太阳这样能自己发光发热的天体属于恒星。3.像地球这样围绕恒星运行、本身不能发光的天体属于行星。4.太阳的直径约为139.2万千米,太阳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因此,虽然太阳很大,但在地球上看起来太阳并不大。第11课登上月球1.像月球这样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属于卫星。月球是地球的卫星。2.月球表面高低不平,看上去明亮的部分是高山,看上去阴暗的部分是平原,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3.目前,公认的观点是,月球上的环形山是由陨石撞击形成的。4.月球上没有水,没有空气,昼夜温差很大,气压小,辐射强,所以月球不适合人类居住。第12课月相的变化1.月相实际上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2.一天中,月相的形状几乎没有变化,位置会随时间推移逐渐西移。3.一个月内,每天同一时刻观察,月相的形状和位置都会发生改变。4.不同月的同一天同一时刻观察,月相的形状和位置基本一致。5.月相的变化规律(农历):一个月内,上半月,月相由缺到圆,亮面在右侧;下半月,月相由圆到缺,亮面在左侧。6.农历初七、八的月相叫上弦月,十五、十六的月相叫满月,二十二、二十三的月相叫下弦月。常考简答背记1.假如要登上月球,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答:我们需要准备水、食物、氧气、衣物等2.在模拟月球环形山形成的实验中,大小不同的石块和盘子里的沙子分别模拟的是什么?答:石块模拟的是陨石,沙子模拟的是月球表面。3.把你知道的月相名称写下来。(至少5个)答:新月、蛾眉月、满月、上弦月、下弦月、凸月。4.太阳和地球有什么不一样?答:太阳是恒星,可以自己发光发热;地球是行星,不可以自己发光发热;太阳上不适合人类居住,地球上适合;太阳比地球大得多。第四单元植物的生长第13课种辣椒1.谷雨前后,种瓜点豆。2.在观察辣椒的生长前,预先确定观察内容、观察时间、记录方法等,就是在制订观察计划。3.种辣椒:选种、点种、浇水、观察、记录。4.可以运用文字、图表、照片等方式记录辣椒的生长过程。种子 种子萌发幼苗 开花 结果 死亡5.植物从生到死,通常会经历种子萌发成幼苗、开花、结出果实和种子等阶段。6.辣椒的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养分和适宜的温度。第14课不同环境中的植物1.莲的地下茎(藕)和叶柄都有孔,可以储存空气,有利于莲在水中呼吸。2.莲的叶柄长,可以使叶子伸出水面。3.莲的叶子表面有一层蜡质结构,能使雨水聚成水珠,使叶子实现自我清洁功能。大大的叶片有利于吸收更多的阳光。编辑:蒙蒙de雨科学课堂4.沙漠中干旱少雨、气候炎热、沙土居多。5.仙人掌有发达的根系,便于吸收水分,牢牢扎根于沙漠中。6.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状,可以减少水分蒸发。7.仙人掌的茎是肥厚的肉质茎,表面是蜡质皮,便于储存水分。8.榕树因受南方温暖湿润气候影响,以及常靠河边生长,多生长较快,侧枝和侧根发达,会形成“一树成林”的景象。9.松树一般生长在北方寒冷地带的高山上,它们的叶一般为针状,细且长,尖端很尖、比较硬,并且松树根系发达,主要作用是防止水分蒸发、耐寒、稳固。松树耐干旱。10.寒冷地带高山环境:缺水、低温、风大、土壤贫瘠。11.猴面包树的茎粗大,木质疏松,多孔。雨季时,猴面包树利用松软的木质吸收并贮存水分;旱季来临时,猴面包树叶子脱落,自身水分蒸发减少,利用雨季贮存的水分度过漫长的旱季。编辑:蒙蒙de雨科学课堂12.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外部形态具有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有利于维持植物生存。第15课调查家乡植物1.我国南方地区盛产荔枝、橘子,北方地区盛产苹果、梨。2.植物按照其与人们关系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观赏植物和经济作物。3.像玉兰、桂花这样经过专门培植,用来供人们观赏的植物,称为观赏植物。4.像棉花、大豆这样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植物,称为经济作物。 5.通过实地观察、走访等方式,了解当地经济作物的名称、经济作物与人们的关系等,就是在调查。家乡经济作物调查计划家乡经济作物调查计划调查人调查人调查时间调查地点调查方法调查内容:(1)近几年新增的经济作物名称;(2)经济作物和人们生活的关系。6.那些稀少而又珍贵的植物叫珍稀植物,如水杉、银杏等。7.自然保护区是指人为划定的一片需要保护的自然区域。8.围海造田会使海域和沿海湿地的面积减少,对海洋植物和湿地植物的生存造成影响,导致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下降。9.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等是对植物生存有利的人类活动;乱砍滥伐、肆意占用土地、排放污水等是对植物生存不利的人类活动。10.人类活动对植物生存的影响是巨大的。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方式保护植物,促进植物更好地生长,同时减少人类活动对植物生存环境的破坏。常考简答背记1.人们在种辣椒前,为什么要先浸泡种子?答:浸泡种子是为了催芽,让种子吸收水分。2.从与人们的关系来看,玉兰和棉花有何不同?答:玉兰是观赏植物,美化了我们的环境;棉花是经济作物,能给人们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3.植物的一生一般会经历哪几个阶段?答:植物通常会经历种子萌发成幼苗、开花、结出果实和种子等阶段。4.仙人掌的叶与莲的叶在结构和功能上主要有什么不同?答:仙人掌的叶为刺状,能减少水分蒸发,有利于适应沙漠干旱的环境;莲的叶片宽大,蒸腾作用强,有利于适应水中的环境。5.为什么人类生活离不开植物?答:植物给我们提供食物、药材、衣物等,供人类欣赏,净化空气等。人类和植物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第五单元生物的特征第16课养蚕1.蚕丝可以织成丝绸,做成丝制品。早在3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养蚕了。2.我们来养蚕(1)在合适的温度(26℃左右)和湿度下孵化蚕卵,并及时收集蚁蚕。(2)将桑叶洗净晾干,剪碎后给蚕喂食。(3)及时清理残叶、蚕粪和病蚕。3.春天,蚕卵孵化成幼虫,经历4次蜕皮后,身体逐渐变得透明,开始吐丝、结茧。结茧后4天左右,幼虫变成蚕蛹。再经过2周左右,蚕蛹变成蚕蛾,破茧而出。成熟后,雌、雄蚕蛾交尾,雌蚕蛾产卵,新一轮生命开始。4.蚕的幼虫身体呈圆筒形,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上有体节,胸部有3个体节,腹部有10个体节。身体两侧的小黑点叫气门。5.蚕蜕皮前不吃也不动,好像睡着了一样,称为“休眠”。6.蚕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第17课动物的“家”1.喜鹊将窝搭在树杈上,是因为树杈的结构比较稳固,而且有茂密的树叶遮挡,比较隐蔽,可以躲避天敌的攻击。2.织叶蚁用幼虫吐的丝把叶子粘在一起做窝。3.水鸟捡拾树枝和水草做窝。这样,它安在水域附近的“家”就不容易被发现,而且方便捕食。4.啄木鸟是“森林医生”,它的“家”在树洞里,在树上方便取食,而且安全。5.植物为一些动物提供庇护所。一些动物依赖植物筑巢。第18课生物和非生物1.小草是有生命的,属于生物;石头是没有生命的,属于非生物。2.生物和非生物具有不同的特点。像植物、动物这样的生物一般有需要营养,能生长、繁殖、呼吸,对刺激有反应等特征。3.细菌和病毒也属于生物。4.智能机器人不具备生命特征,不是生物。生石花是一种多肉植物,具备生命特征,是生物。钟乳石能够“生长”是矿物质积累的结果,它不具备生命特征,不是生物。编辑:蒙蒙de雨科学课堂5.阳光、水分、营养和空气等,这些因素是生物生存的主要因素。常考简答背记1.我们可以用什么方式观察、记录蚕的生长情况?答:可以用视频、照片、图画、记录表、观察日记等方式。2.蚕只能吃桑叶吗?答:虽然蚕也可以吃莴苣叶或白菜叶,但吃桑叶的蚕长得好,吐出的丝质量较高。3.水雉等水禽是如何依赖植物安“家”的?答:水雉等水禽是建造水面浮巢的高手,利用羽毛和水草在水面建造出轻巧而富有韧性的巢,这些巢大多附着在莲、芦苇等植物上。4.小狗是狗妈妈生的,说明生物具有什么特征?答:小狗是生物,说明生物能繁殖。5.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生物和非生物?答:绿萝、小狗、蜜蜂和人类等是生物;铅笔、桌椅、手机和汽车等是非生物。第六单元电的本领第19课灯泡亮了1.小灯泡的结构和作用(1)玻璃泡:隔绝空气,避免氧化。(2)灯丝:发光。(3)金属架:固定灯丝。(4)连接点、金属螺纹:与电源相连接。2.干电池的金属铜帽端是正极,另一端(锌壳)是负极。3.不要把干电池的正、负两极直接用导线连在一起(直接连接在一起的情况称为短路)。4.小灯泡的连接点和金属螺纹分别与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连接在一起时,小灯泡会亮起来,这时的电路是通路。5.如果电路断开了,电不能流过一个闭合的回路,小灯泡不会亮起来,这样的电路叫断路。编辑:蒙蒙de雨科学课堂6.一个简单电路包括电源(如干电池)、开关、导线、用电器(如灯泡)4个部分。7.闭合和断开开关是控制电路的方法。8.如图,当闭合开关时,两个灯泡可以同时亮起来;断开开关时,两个灯泡会同时熄灭,这种情况属于串联。第20课导体和绝缘体1.我们可以借助电路检测器来检测物体的导电性。2.检测物体的导电性时,每次只能检测一种材料,组成同一个物体的不同材料的导电性可能不同。3.借助简单电路测试木头、塑料、金属等材料是否容易导电,就是为验证它们是否是导体在搜集证据。4.一般情况下,像铜、铁、铝这样的材料容易导电,属于导体;像干木头、塑料、玻璃这样的材料不容易导电,属于绝缘体。5.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1)螺丝刀:橡胶手柄是绝缘体;金属轴是导体。(2)绝缘胶带:防止漏电,起绝缘作用。(3)插排:内部铜线是导体,塑料外壳是绝缘体。(4)开关:内部金属片是导体,塑料外壳是绝缘体。第21课安全用电1.电给人们带来许多便利。但是,如果使用方法不正确,电就会对人们造成危害。2.常见的发电方式:太阳能发电、水力发电、火力发电、风力发电和核能发电等。3.常见的电源:干电池、锂电池、蓄电池和银锌电池等。4.电可以让电灯亮起来,让风扇转起来,让熨斗热起来,让音箱响起来,这种能力就是电能。电能是一种能量。5.安全用电:擦灯泡前要先断电;不能在高压线下放风筝;有人触电不能碰,要喊大人来处理;在使用家用电器前,要认真阅读说明书等。6.雷电、高压电、交流电会对人体产生伤害。预防雷电和安全用电都很重要。第22课生活中的静电1.静电现象:梳过头发的梳子能吸起纸屑;用塑料尺摩擦头发,头发会飘起来。2.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3.静电的危害:静电对生产、生活影响较大,如面粉厂、加油站和加气站等场所中的易燃、易爆物品容易被静电引燃、引爆。4.静电的应用:静电复印、静电除尘、静电喷涂等。5.生活中一些消除静电的方法:在油罐车上安装接地线,在加油站安装除静电装置,使用防静电面粉袋等。常考简答背记1.让小灯泡亮起来的连接方法有什么共同点?答:干电池的两极分别连接到灯泡的连接点和金属螺纹,形成一个闭合回路。2.木棒一定不导电吗?编辑:蒙蒙de雨科学课堂答:不一定。干燥的木棒不导电,潮湿的木棒导电。3.请你提出三点关于安全用电的建议。答:(1)不用湿手触摸开关或插座。(2)修理用电器之前先断电。(3)电线的绝缘层损坏要及时更换。4.生活中,你有哪些节约用电的好习惯?答:随手关灯、关闭电源,使用节能电器等。第七单元 设计制作小台灯第23课设计小台灯1.小台灯由灯罩、灯泡、支架、底座、开关、电源线6部分组成。(1)灯泡通电后可以照明。(2)灯罩可以保护灯泡,控制灯的照明方向。(3)支架:支撑灯罩和底座灯泡。(4)开关:控制灯泡的亮与灭。(5)底座:底座是平的,且比较重,起支撑和稳定作用。2.设计方案(1)明确功能需求:便于携带,停电时应急使用。(2)准备材料:干电池(电源)、纸杯(灯罩)、铁盒(底座)、LED灯、导线、开关、支架等。(3)画出设计图。第24课制作小台灯1.制作小台灯时,要根据设计图制作,且需要去掉导线两端的绝缘皮。在纸杯底部钻个小孔。把导线连接在LED灯的两端。把导线从灯罩一端穿过支架。按电路图连接电路。 把支架、开关和底座连接。 2.检测与调试小台灯(1)合上开关,如果发现台灯不亮,要查找线路连接是否出现错误。(2)确定一切正常后,把所有导线连接处用绝缘胶带密封。(3)试一试小台灯安放是否稳固。编辑:蒙蒙de雨科学课堂(4)观察灯光照射位置是否合适。3.要不断改进与完善小台灯。4.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等。第25课太阳能小台灯1.除了用干电池,还可以用太阳能电池板做小台灯的电源。2.制作太阳能小台灯3.制作完成后要在阳光下进行调试。编辑:蒙蒙de雨科学课堂4.太阳光通过太阳能电池板为小灯泡提供了能量。太阳能小台灯是能源技术产品。【教材简析】本课主要让学生观察和探究“热传导”相关的问题。通过实验“在金属条的一端加热,另一端是否会热起来”,观察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过程和方向。本课教材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教科书再次引用上一节课加热牛奶的例子,引入问题“喝汤时金属勺变热现象中,热是怎样传递的”。第二部分——探索,首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对聚焦问题表达自己的预测;其次是让学生进行“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的实验,直观观察一根金属条上热量的传递;接着让学生进行“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实验,从而对热传导过程和方向产生新的认识。第三部分——研讨,在经历观察与探究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发表关于“金属条上的热是通过什么传递过去的?”“热在金属条和金属片中分别是怎样传递的?”“在金属条和金属片中,热的传递方式有什么相同特点?”等问题的看法,希望学生认识到现热量的传递有一定的方向性,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第四部分——拓展,通过一张综合的图片展示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热传递主要有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学情分析】在前几节课中,学生充分探究了与水有关的温度变化实验。将牛奶浸在热水中,牛奶会慢慢热起来,热水会将热量传给牛奶。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使用金属的汤勺,在接触热汤或者米饭以后,勺柄会慢慢的热起来。这其中的原因就是热汤的能量传递到了勺子的勺口部分,然后又从勺口部分传到了勺柄。这里的热传递方式主要是靠热传导。学生基于这样的生活经验对热传导的概念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学生还不能理解抽象的热传导的传递过程和方向。让学生尝试着自主设计实验,观察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过程和方向。然后综合观察结果,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有助于深化“热量可以在物体内和物体间传递”概念的理解,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还为下一课《热在水中的传递》打下基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热有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传递方式。2.理解热可以在物体内和物体间传递。3.发现热量的传递有一定的方向性,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科学探究目标1.从事物的结构、变化的角度获取可探究的科学问题。2.交流与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设计单一变量的实验方案。3.交流一个研究问题可以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法。4.运用分析、比较、推理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科学态度目标1.形成对热传递的变化及相关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2.分析热传递的原因,养成以事实为依据的意识。3.在小组合作时,积极沟通与交流,综合考虑小组成员意见。4.养成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实验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通过生活、自然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了解热传递的一些特点。2.描述各种各样的热传递和生产、生活的关系。【教学重难点】重点:热量的传递有一定的方向性,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难点:从热在金属条和金属片中传递的两个实验中,归纳概括热传递的方向性,掌握热量传递的特点。【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铁架台、铁夹子、金属条、酒精灯、火柴、湿布、护目镜、金属圆片、火柴、蜡烛、感温油墨、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师准备:热的传递方式班级记录表、课件等。【教学过程】一、聚焦1.出示图片:教科书65页图片问题一:汤勺的勺柄为什么会烫手?问题二:你们还发现过类似这样的情况吗?2.聚焦问题:热是怎样传到勺柄的?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金属勺变烫的生活经验,唤起学生的前概念“热可以在温度不同的物体中传递”,启发学生思考在同一个物体内热传递的过程和方向。二、探索1.猜测热是怎样传递到勺柄的(1)出示记录单,学生思考,并用箭头将想法画在记录单上。(2)小组交流,说说热在汤勺中是怎样传递的。2.观察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1)出示实验材料、装置图,学生了解实验的设计。在一根金属条表面均匀涂上蜡,然后将金属条固定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金属条的中部,观察金属条上蜡的变化;或在金属条上涂上感温油墨,加热金属条,观察感温油墨的颜色变化。(2)学生了解实验设计后,引导学生说说实验注意事项。(3)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教师巡回指导。(4)学生记录,师生交流实验中的发现。3.观察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1)教师出示金属片,学生推测热在金属片中是怎么传递的。(2)提出问题:怎样让金属片上的热传递可以“看到”?(3)小组设计实验方案,交流实验方案。(4)小组实验。按照教科书66页,在涂有蜡或感温油墨的金属圆片边缘的一个点上加热,观察变化情况。在涂有蜡或感温油墨的金属圆片的中心加热,观察变化情况。(5)引导学生交流实验中的发现。设计意图:让学生先交流和预测热在勺柄中的传递过程,希望学生能注意到勺柄中的温度变化,对理解热传递的方向性有一定的铺垫。其次,开展“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实验和“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实验,希望学生直观的看到热在物体中的传递过程,对热量的传递过程和方向有一定的启发。三、研讨1.全班进行交流研讨:(1)热在金属条上是通过什么传递过去的?(2)热在金属条中是怎样传递的?热在金属片上又是怎样传递的?(3)热在金属条和金属片中,热的传递方式有什么相同热点?2.整理、概述对热传递的认识。设计意图:通过归纳和梳理,进一步比较热在金属条和金属片中传递的异同点,在比较的基础上,学生认识到热量的传递有一定的方向性,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或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四、拓展出示图片或课件,学生进一步了解三种热传递的方式。设计意图:在知道“热量的传递有一定的方向性,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的基础上,了解热有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传递方式。本课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热在水中的传递方式,进一步根据生活经验推测热在空气中的传递方式,最后让学生了解热对流在生活中的应用。水和空气都是能流动的物质,热对流是流体各部分之间由于冷、热不均匀而产生宏观上相对位移的一种物理现象,是热传递的基本方式之一。探究活动共分两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