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情练习卷高二生物学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人教版必修1、2,选择性必修1、2。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选择合理实验材料和科学方法是科学家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下列选项正确的是()选项科学家主要成就实验材料科学方法A孟德尔孟德尔遗传规律豌豆假说—演绎法B摩尔根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果蝇完全归纳法C卡尔文光合作用暗反应(卡尔文循环)大肠杆菌同位素标记法D梅塞尔森DNA半保留复制小球藻离心法A.A B.B C.C D.D【答案】A【解析】【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2、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4、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5、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详解】A、孟德尔用豌豆做为实验材料,发现遗传定律,运用了假说-演绎法,A正确;B、摩尔根运用了假说—演绎法,B错误;C、卡尔文的实验材料是小球藻,C错误;D、梅塞尔森等人运用离心法和同位素标记法,利用大肠杆菌发现了DNA半保留复制,D错误。故选A。2.陈旧性胃炎主要因感染寄生于人胃内的幽门螺杆菌(简称Hp)所致。Hp能够合成脲酶并分泌到细胞外。体检时,受试者口服尿素[化学式为14CO(NH2)2]胶囊,医生收集受试者吹出的气体即可初步判定受试者的Hp感染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DNA是Hp的主要遗传物质,主要分布于拟核B.Hp产生的脲酶由位于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C.若受试者呼出的气体中含14CO2,则初步判断受试者感染了HpD.该检测Hp感染方法与用γ射线处理萌发种子的原理类似【答案】C【解析】【分析】幽门螺旋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和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遗传物质为DNA,幽门螺旋杆菌能产生脲酶,可将受试者口服的14C标记的尿素分解为NH3和14CO2。【详解】A、DNA是Hp的遗传物质,A错误;B、幽门螺旋杆菌为原核生物,原核细胞无内质网,B错误;C、根据幽门螺旋杆菌能产生脲酶,可将受试者口服的14C标记的尿素分解为NH3和14CO2,若受试者呼出的气体中含14CO2,则初步判断受试者感染了Hp,C正确;D、该检测Hp感染方法属于同位素标记法,用γ射线处理萌发种子属于人工诱变,D错误。故选C。3.细胞周期中各个时相的有序更迭和整个细胞周期的正常运行依赖于蛋白激酶(CDK)。不同细胞周期时相合成不同的CDK,使靶蛋白磷酸化而调控细胞周期的运转。蛋白磷酸水解酶能促进已磷酸化的靶蛋白去磷酸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CDK基因不是具有连续增殖能力细胞所特有的B.CDK及CDK基因可作为研究抗肿瘤药物的靶点C.基因组程序性表达使不同时相细胞周期性合成并降解不同的CDKD.分裂期染色体高度螺旋化,基因不能转录,核糖体处于“休眠”状态【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周期蛋白依赖蛋白激酶CDK有多种,通过调节靶蛋白磷酸化而调控细胞周期的运转,即是CDK的作用是调节周期蛋白。【详解】A、连续分裂的细胞具有CDK,CDK是周期蛋白依赖蛋白激酶,但是CDK基因不是具有连续增殖能力细胞所特有的,A正确;B、CDK通过调节靶蛋白磷酸化而调控细胞周期的运转因此CDK及CDK基因可作为研究抗肿瘤药物的靶点,B正确;C、不同细胞周期时相合成不同的CDK,使靶蛋白磷酸化而调控细胞周期的运转,C正确;D、分裂期染色体高度螺旋化,但是细胞质基因可以转录,核糖体不处于“休眠”状态,D错误。故选D。4.某种具有囊膜(含有抗原蛋白)的+RNA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以病毒+RNA为模板直接翻译出蛋白质。药物P是一种尿嘧啶类似物,能够抑制RNA聚合酶合成病毒+RNA,可用于治疗该病毒的感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病毒复制所需模板、原料、酶和能量均来自宿主细胞B.宿主细胞中含有能识别病毒的受体蛋白基因并能在细胞中表达C.病毒能在宿主细胞内合成自身蛋白质依赖于密码子的简并性D.RNA聚合酶能够区分参与病毒RNA合成的尿嘧啶与药物P【答案】B【解析】【分析】1、密码子是指在mRNA上每3个相邻的核苷酸排列成的三联体,决定一种氨基酸,也称为密码子。密码子的特点:通用性、简并性和连续性。2、RNA病毒由RNA和蛋白质组成,RNA可以自我复制,寄生在活细胞内进行繁殖。3、RNA聚合酶是转录过程需要的酶,具有识别启动子、打开氢键和形成磷酸二酯键的作用。【详解】A、病毒复制所需模板来自病毒,A错误;B、病毒可以侵染宿主细胞,说明宿主细胞中含有能识别病毒的受体蛋白基因并在靶细胞中表达,B正确;C、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病毒能在宿主细胞内合成自身的蛋白质依赖于密码子的通用性,C错误;D、药物P是一种尿嘧啶类似物,RNA聚合酶不能区分参与病毒RNA合成的尿嘧啶与药物P而导致合成异常RNA(无功能),D错误。故选B。5.给奶牛挤奶时其乳头上的感受器会受到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传到脊髓能反射性地引起乳腺排乳;同时该神经冲动还能上传至下丘脑,促使其合成催产素,进而促进乳腺排乳。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下丘脑能参与神经调节,也能分泌激素B.奶牛产奶的过程中可存在一定的反馈调节C.上述两种排乳,前者为非条件反射,后者为条件反射D.上述排乳调节过程中,除神经调节外,还存在其他调节【答案】C【解析】【分析】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通成,但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两种调节方式的特点:神经调节的特点是以反射的形式来实现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体液调节的特点主要是激素随着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处而发挥调节作用的。【详解】A、下丘脑是体温调节、血糖平衡调节、水盐平衡调节等的主要中枢,参与神经调节,下丘脑可以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和抗利尿激素等,参与体液调节,A正确;B、奶牛产奶的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B正确;C、题干所述两种排乳均为非条件反射,C错误;D、排乳调节过程中,存在神经调节以及催产素的调节,D正确。故选C。6.女子单人雪车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新增小项之一。运动员单人驾驶雪车在赛道中行进,最高时速可达160km/h。下列对该项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生理功能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肾上腺素分泌减少,心跳加快B.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以维持血糖平衡C.通过下丘脑—垂体—靶腺轴抑制甲状腺激素等的分泌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同时兴奋,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答案】B【解析】【分析】1、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脑包括大脑、小脑、间脑(主要由丘脑和下丘脑构成)、中脑、脑桥、延髓。(2)神经中枢:中枢神经系统内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包括: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2、体温的平衡: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的动态平衡;热量来源:有机物氧化分解放能;体温调节的中枢:下丘脑;感受器为温度感受器,分冷觉和温觉感受器;体温调节的方式: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详解】A、运动员运动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心跳加快,A错误;B、比赛过程中,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升高血糖,以维持血糖平衡,B正确;C、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是通过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完成的,运动能够促进甲状腺激素等的分泌,C错误;D、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此时副交感神经受抑制,D错误。故选B。7.人体内的T细胞可分为细胞毒性T细胞(Tc)和辅助性T细胞(Th),前者能直接攻击和杀伤其他细胞,后者能刺激已经结合了抗原的B细胞增殖;Tc能发挥作用依赖于细胞膜表面所具有的糖蛋白CD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Th能识别并诱导靶细胞凋亡B.Tc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Tc需要细胞因子的参与C.Th在体液免疫过程中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会发生变化D.Tc直接攻击和杀伤其他细胞的过程可体现细胞膜传递信息的功能【答案】A【解析】【分析】T细胞和B细胞都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T细胞成熟于胸腺,B细胞成熟于骨髓。体液免疫: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的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细胞免疫:被病原体(如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细胞因子能加速这一过程(细胞因子由辅助性T细胞分泌)。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它们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详解】A、细胞毒性T细胞(Tc)能识别并诱导细胞凋亡,A错误;B、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细胞因子能加速这一过程(细胞因子由辅助性T细胞分泌),B正确;C、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C正确;D、根据题意,Tc能发挥作用依赖于细胞膜表面所具有的糖蛋白CD8识别,可体现细胞膜传递信息的功能,D正确。故选A。8.下列关于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赤霉素由植物的特定部位或赤霉菌产生B.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脱落C.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D.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香蕉,可促使其成熟【答案】D【解析】【分析】不同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1、生长素: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主要生理功能:生长素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2、赤霉素:合成部位: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等幼嫩部分。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的伸长;解除种子、块茎的休眠并促进萌发的作用。3、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幼嫩根尖。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分化;防止植物衰老。4、脱落酸:合成部位:根冠、萎蔫的叶片等。主要生理功能:抑制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促进植物进入休眠;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5、乙烯:合成部位: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产生。主要生理功能: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器官的脱落;促进多开雌花。【详解】A、赤霉素可由多个部位产生,A错误;B、脱落酸的作用是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B错误;C、赤霉素可促进种子萌发,C错误;D、乙烯利可以促进果实成熟,D正确。故选D。9.如图所示为2组生物(甲:农作物与杂草;乙:狐与兔)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乙组生物的种间关系是①,其中a是狐B.甲组生物的种间关系是②,农作物和杂草的竞争力相当C.图中表示的两种种间关系不可能同时存在于同一群落中D.群落中的种间关系除了图中的两种外,还有寄生等【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①是“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代表捕食关系;图②代表种间竞争关系。【详解】A、狐与兔是捕食关系,可用曲线①表示,其中后增加后减少的a表示狐,A正确;B、农作物与杂草是种间竞争关系,可用②表示,图②曲线展示的结果是“势均力敌”,说明农作物和杂草的竞争力相当,B正确;C、捕食和种间竞争可以存同一群落,C错误;D、群落中的种间关系除了图中外,还有原始合作(如海葵和寄居蟹在一起,互惠互利)和寄生(如蛔虫寄生在人体内),D正确。故选C。10.下列关于生命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真核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都是通过体液运输实现的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只能发生于生物与生物之间C.同种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以及种群的繁衍D.如果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的信息传递中断,则二者的数量均会减少【答案】C【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经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详解】A、植物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可以通过胞间连丝实现,A错误;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不仅可以发生于生物与生物之间,也可以发生于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B错误;C、同种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以及种群的繁衍,C正确;D、如果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信息中断,被捕食者的数量在一段时间内会增加,D错误。故选C。11.下图为典型生态农业循环生产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生态工程遵循了循环原理B.该生态工程中的能量可以周而复始、循环流动C.输入农田的都是无机物,输出农田的是有机物D.该生态工程中只有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没有信息传递【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意,该生态工程中促进系统的物质迁移与转化,既保证各个环节的物质迁移顺畅,也保证主要物质或元素的转化率较高,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同时也要遵循协调原理、整体原理等。【详解】A、该生态工程有物质的循环利用,所以遵循了循环原理,A正确;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能循环进行,B错误;C、输入农田中的有机肥中也含有机物,C错误;D、该生态工程中既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还有信息传递,D错误。故选A。12.某生态系统部分营养成分之间的关系及营养级的部分能量值(单位:J·m-2·a-1)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草食性动物粪便中的能量有0.3×109B.X表示的是呼吸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C.草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①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D.正常情况下,肉食性动物②同化量最大为4.5×106【答案】C【解析】【分析】1、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2、能量在相邻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上一营养级同化量/下一营养级同化量×100%,大约为10%~20%。【详解】A、草食性动物粪便中含有的能量=摄入量-同化量=1.05×109-7.50×108=0.3×109,A正确;B、X表示的是呼吸散失的能量即呼吸量,这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B正确;C、草食性动物的同化量为7.50×108,肉食性动物①的同化量为2.25×107,所以草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①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25×107/(7.50×108)]×100%=3%,C错误;D、正常情况下,能量传递效率最大为20%,所以肉食性动物②同化量最大为2.25×107×20%=4.5×106,D正确。故选C。13.白化病分为甲、乙两种不同类型,两类白化病基因分别位于11号和15号染色体。两类患者的白化表型不易区分。如图是某白化病家系图(阴影表示患者)。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个体6的致病基因来自个体3和4B.个体1可能携带两种白化病致病基因C.个体7和8产生不含白化病基因配子概率不同D.个体7与正常女性婚配生育时,建议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答案】C【解析】【分析】由系谱图“无中生有”可知,两类白化病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解】A、由系谱图“无中生有”可知,两类白化病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故个体6的致病基因分别来自亲本3和4,A正确;B、设11、15号染色体上的白化致病基因分别是a、b,因患者5和6的子女7和8均正常,表明5和6所含致病基因不同(否则应均为aa或bb,其子代为aa或bb而患病),故7和8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由此确定5和6的基因型为aaB_和A_bb(或A_bb和aaB_),并进一步确定1和2的基因型为AaB_(或A_Bb),3和4基因型为A_Bb(或AaB_),即1~4基因型均可能为AaBb(可能含两种致病基因),B正确;C、7、8的基因型均为AaBb,产生不含白化病基因的配子概率均为1/4,C错误;D、正常女性可能携带致病基因,其子代存在aa或bb的可能,故需对胎儿进行白化病基因检测,D正确。故选C。14.某雄果蝇的一个精原细胞甲经过连续两次正常分裂依次得到细胞乙、细胞丙:甲乙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1过程中细胞核DNA数是甲细胞的2倍,2过程中无四分体B.1过程中一定有同源染色体,1和2过程中一定都出现纺锤体C.若1和2过程中着丝粒只分裂1次,则2过程中细胞可含2个染色体组D.若1过程中染色体组数与中心体数之比不变,则丙细胞中不存在Y染色体【答案】D【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前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④前期:联会;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未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染色体散乱分布;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1过程中细胞核DNA数是甲细胞的2倍,说明2进行的是有丝分裂,2过程中无四分体,A正确;B、不管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1过程中一定有同源染色体,1和2过程中一定都出现纺锤体,B正确;C、若1和2过程中着丝粒只分裂1次,则说明进行的是减数分裂,则2过程中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可含2个染色体组,C正确;D、两次分裂可能是精原细胞的连续两次有丝分裂,也可能是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若1过程中染色体组数与中心体数之比不变,表明进行减数分裂,则丙细胞中存在Y染色体的可能性为50%,D错误。故选D。15.下列有关糖代谢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糖的主要来源是①B.胰岛素能促进⑤⑥⑦过程,抑制①②③过程C.通过过程⑦合成的某些氨基酸属于必需氨基酸D.糖尿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糖摄入量大于消耗量【答案】A【解析】【分析】1、血糖的来源: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原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去向:血糖的氧化分解为CO2、H2O和能量、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肌糖原只能合成不能水解)、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2、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分布在胰岛外围)提高血糖浓度,促进血糖来源;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分布在胰岛内)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血糖去路,减少血糖来源,两者激素间是拮抗关系。【详解】A、血糖的主要来源是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和吸收,A正确;B、胰岛素可以促进血糖的三个去路,同时抑制②③过程,B错误;C、体内能合成的氨基酸属于非必需氨基酸,C错误;D、糖尿病发生的直接原因与胰岛素分泌异常或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有关,D错误。故选A。16.某农田弃耕后,研究人员对该地双子叶草本植物甲的种群密度、植被优势物种高度、物种丰富度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曲线Ⅰ和曲线Ⅱ分别代表植被优势物种高度和物种丰富度B.ab段调查植物甲的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可适当扩大样方面积C.ef段植被的优势物种可能是灌木,此阶段与bc段可存在相同的物种D.g时群落可能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之后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再发生改变【答案】D【解析】【分析】随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演替的种类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详解】A、弃耕的农田群落演替过程中植被优势物种逐渐增高,且每种优势物种在演替相应阶段会保持一段时间,这与曲线Ⅰ的变化趋势相符,所以曲线Ⅰ代表植被优势物种高度,在此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大,所以曲线Ⅱ代表物种丰富度,A正确;B、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关键是做到随机取样,ab段植物甲的种群密度相对较小,若种群个体数量过少,可适当增加样方面积,以减小误差,B正确;C、与bc段相比,ef段草本植物甲的种群密度显著降低,这可能是相对高大的灌木成为优势物种导致的,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可能存在相同物种,如ef段与bc段都存在植物甲,C正确;D、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状态,物种组成也可能发生改变,D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共60分。17.在线粒体中,[H]氧化的同时合成大量ATP,药物X可阻断该过程中ATP的合成。研究人员利用离体的线粒体进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甲:加入药物X;乙;对照;t2时刻加入足量ADP)。回答下列问题:(1)药物X的作用部位最可能是_______。(2)给实验动物小白鼠注射药物X,其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水和氨基酸的速率的变化分别是___、____,其体温变化是_______。(3)限制乙组t1、t3时刻耗氧量的因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4)推测药物X的作用可能是_______(答出两点)。【答案】(1)线粒体内膜(2)①.不变②.降低③.升高后保持稳定(3)①.ADP浓度(含量)②.酶的数量与活性(4)促进[H]与O2的结合;抑制ADP与酶的结合;抑制ATP合成酶的活性【解析】【分析】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小问1详解】在线粒体中[H]氧化的同时合成大量ATP,该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膜。药物X可阻断该过程中ATP的合成,因此药物X的作用部位最可能是线粒体内膜。【小问2详解】给实验动物小白鼠注射药物X,阻断ATP的合成过程,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水的方式为被动运输,不需要能量;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因此给实验动物小白鼠注射药物X,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水的速率不变,吸收氨基酸的速率降低,其体温变化是升高后保持稳定。【小问3详解】根据题图可知,在t2时刻加入足量ADP后,耗氧量升高,由此可知限制乙组t1时刻耗氧量的因素是ADP浓度(含量),限制t3时刻耗氧量的因素是酶的数量与活性。【小问4详解】根据题意结合图示可推测,药物X的作用可能是促进[H]与O2的结合;抑制ADP与酶的结合;抑制ATP合成酶的活性。18.果蝇的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3对是常染色体(Ⅱ、Ⅲ、IV),1对是性染色体。果蝇的灰身(E)和黑身(e)是一对相对性状,基因位于Ⅲ号染色体上。正常翅(B)和截翅(b)是一对相对性状,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红眼(H)和紫眼(h)是一对相对性状。回答下列问题:(1)若已确认H和h不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为确定H和h基因位于哪条染色体,用黑身紫眼___________(填“雌”或“雄”)果蝇与纯合的灰身红眼____________(填“雌”或“雄”)果蝇杂交,若F2中表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不考虑染色体互换),则H和h基因在Ⅲ号染色体上;若F2中表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则H和h基因在___________号染色体上;若F2中表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则H和h基因在X染色体上。(2)用黑身截翅雌果蝇与灰身正常翅雄果蝇进行杂交(正交),得F1,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得F2。请从上述杂交实验子代果蝇中选取材料,设计一代杂交实验验证控制正常翅和截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选择的杂交亲本:_____________;预期结果:____________。【答案】18.①.雌②.雄③.灰身红眼∶黑身紫眼=3∶1④.灰身红眼∶灰身紫眼∶黑身红眼∶黑身紫眼=9∶3∶3∶1⑤.Ⅱ号或Ⅳ⑥.灰身红眼∶灰身紫眼∶黑身红眼∶黑身紫眼=3∶3∶1∶1(或灰身红眼雌性∶灰身紫眼雌性∶灰身红眼雄性∶灰身紫眼雄性∶黑身红眼雌性∶黑身紫眼雌性∶黑身紫眼雄性∶黑身红眼雄性=3∶3∶3∶3∶1∶1∶1∶1)19.①.F2截翅雌果蝇与F2的正常翅雄果蝇②.子代的雌果蝇都为正常翅、雄果蝇都为截翅【解析】【分析】当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时,它们所控制的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当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时,它们所控制的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要验证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需要让子代的表型在雌雄个体间出现差异,可以采用同型性染色体的隐性个体与异型性染色体的显性个体杂交,根据子代的雌雄表型是否一致进行判断。【小问1详解】由题意可知:等位基因E和e位于Ⅲ号染色体上,黑身(e)和紫眼(h)均为隐性性状。若已确认H和h不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为确定H和h基因位于哪条染色体,则可用黑身紫眼雌果蝇与纯合的灰身红眼雄果蝇杂交,再让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观察并统计F2的表型及其比例。若H和h基因在Ⅲ号染色体上,则黑身紫眼雌果蝇与纯合的灰身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eehh、EEHH,F1的基因型为EeHh;不考虑染色体互换,F1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为EH∶eh=1∶1,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所得F2的表型及比例为灰身红眼∶黑身紫眼=3∶1。若H和h基因在Ⅱ号或Ⅳ号染色体上,则两对等位基因E和e、H和h所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将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EeHh的F1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为EH∶Eh∶eH∶eh=1∶1∶1∶1;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所得F2的表型及比例为灰身红眼∶灰身紫眼∶黑身红眼∶黑身紫眼=9∶3∶3∶1。若H和h基因在X染色体上,则黑身紫眼雌果蝇与纯合的灰身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eeXhXh、EEXHY,F1的基因型为EeXHXh、EeXhY,F2中表型及其比例为灰身红眼∶灰身紫眼∶黑身红眼∶黑身紫眼=3∶3∶1∶1(或灰身红眼雌性∶灰身紫眼雌性∶灰身红眼雄性∶灰身紫眼雄性∶黑身红眼雌性∶黑身紫眼雌性∶黑身紫眼雄性∶黑身红眼雄性=3∶3∶3∶3∶1∶1∶1∶1)。【小问2详解】正常翅(B)和截翅(b)是一对相对性状,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用黑身截翅雌果蝇(eeXbXb)与灰身正常翅雄果蝇(EEXBY)进行杂交,F1的基因型为EeXBXb(灰身正常翅)、EeXbY(灰身截翅)。只考虑正常翅和截翅,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得F2的基因型为XBXb、XbXb、XBY、XbY。若要设计一代杂交实验验证控制正常翅和截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可以从F2中选取基因型为XbXb的截翅雌果蝇与基因型为XBY的正常翅雄果蝇进行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型及其比例。若子代的雌果蝇都为正常翅,雄果蝇都为截翅,即可证明控制正常翅和截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19.作业人员在野外突遇极端降温天气时,机体会迅速启动一系列调节机制,其中部分调节机制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冷觉感受器主要分布于______。下丘脑中除了有体温调节中枢外,还有____________(写出两个调节中枢即可)。(2)人进入极端寒冷环境会有如下变化:一是激素A和激素B分泌增加,这两种激素分泌增加的意义是______;二是兴奋传至______导致冷觉产生;三是在下丘脑的调节下发生一些变化,例如____________(写出两点),这些变化有利于______。(3)激素B分泌增加后会对下丘脑和垂体产生影响,这种调节机制是______。【答案】19.①.皮肤②.水盐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20.①.促进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增加产热量②.大脑皮层③.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④.减少散热21.反馈调节(或负反馈调节)【解析】【分析】当人体遇到寒冷刺激时,位于皮肤的温度感受器会产生兴奋,兴奋会通过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下丘脑是体温的调节中枢,当下丘脑接收到信号以后,会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汗腺、毛细血管等,使汗腺分泌汗液减少,使毛细血管收缩,以减少热量的散失,同时还会促使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能够促进机体代谢,以增加机体产热,此外,下丘脑还会分泌相关激素以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能提高机体的代谢速率,使机体产热增加。【小问1详解】冷觉感受器主要分布在皮肤。下丘脑是具有分泌功能的神经中枢,具有体温调节中枢外、水盐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有关,下丘脑还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等一些激素。【小问2详解】与体温调节有关的激素是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由图:激素A为肾上腺素,激素B为甲状腺激素,这两种激素增多,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加机体产热量。感觉是在大脑皮层产生的,所以大脑皮层产生冷觉。在下丘脑的调节下皮肤发生一些变化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或汗腺分泌汗液减少等,以减少散热。【小问3详解】激素B(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后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TRH和TSH,这属于负反馈调节。20.为探究生长调节剂对棉花植株生长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一系列相关实验。图甲是生长素类似物对棉花幼苗根、芽生长的作用,图乙是生长素和赤霉素对棉花幼苗根生长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表示生长素类似物对棉花幼苗芽生长的作用是______(填“曲线Ⅰ”或“曲线Ⅱ”)。由图示曲线可知,生长素类似物对棉花幼苗根、芽生长的作用特点是______。(2)农业生产中棉农会适时摘除棉花的顶芽,这样做的目的是解除______现象,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______。(3)图乙中生长素溶液的浓度不可能是图甲中的浓度______(填字母)。为验证生长素和赤霉素在促进棉花幼苗根的生长方面具有协同作用,请在此实验基础上完善实验设计并预期实验结果:______。【答案】(1)①.曲线Ⅱ②.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2)①.顶端优势②.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在枝条上部的侧芽附近积累,侧芽生长发育受到抑制(3)①.d②.再设计一组加入相同浓度的生长素和赤霉素溶液的实验组,该实验组棉花幼苗根的伸长率应大于36.2%【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