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阿长与山海经》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1页
【初中语文】《阿长与山海经》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2页
【初中语文】《阿长与山海经》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3页
【初中语文】《阿长与山海经》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4页
【初中语文】《阿长与山海经》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课文的题目来看,你觉得这篇文章会写些什么呢?一、回忆旧知,猜度标题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姓名不详。浙江绍兴东浦人夫家姓徐,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做裁缝;她只生了一个女儿,后招进了一个女婿。在鲁迅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一个有影响力的人物。《山海经》是我国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俗、民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奇书。全书共十八篇,分为《山经》和《海经》两个部分。它以描述各地山川为纲,记述了许多当地的神话传说。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走进鲁迅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续编》等专集。《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父亲的病》《琐记》《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十四孝图》《五猖会》《狗·猫·鼠》启示平凡的小人物普通的小事件朴实的小题目原名《旧事重提》,后改为《朝花夕拾》回忆:《朝花夕拾》这篇文章围绕阿长与《山海经》具体写了什么内容呢?快速阅读课文,并说说本文写了关于阿长的哪些事?二、快速阅读,梳理事件技巧点拨:有的事件可以直接勾画关键词句,有的事件需要自己进行概括。主要事件:(1)介绍阿长的身份和称呼(2)阿长喜欢切切察察(3)阿长对“我”过分看管(4)阿长睡觉会摆成个“大”字(5)阿长元旦让“我”说吉利话,并给“我”吃福橘(6)阿长给“我”灌输各种礼仪禁忌(7)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8)阿长谋害“我”的隐鼠(9)阿长给“我”买《山海经》思考:文章主要分为那几部分?三、熟读课文,理清线索1.作者写作散文的目的是为了抒发总结独特情感,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那么本文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呢?请勾画出反映作者对阿长情感变化的关键词,并用示意图表达情感变化。2.本文叙写了关于阿长的九件事,作者是如何将这写事件组织起来的呢?三、熟读课文,理清线索新的敬意敬意淡薄完全消失不耐烦不大佩服本文是以“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的。憎恶怀恋先抑后扬空前的敬意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

这种写法,可使文章有层次,情节多变,收到波澜起伏的艺术效果,也可使描写的人物形象给人意外的惊喜和惊叹,起到出乎意料之外的效果。还可以造成鲜明对比,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鲜明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四、结构布局,理清详略普通平凡地位低下,不被重视理解第一部分简介阿长的身份和名字的由来。(1-2)第一层(3~5段):写阿长种种不好的习惯1、喜欢“切切察察”2、过分看管“告我的状”3、睡觉时成“大”字饶舌多事不拘小节第二层(6~12段):写阿长懂得许多繁琐的规矩和教“我”的许多道理。1、元旦吃福橘;2、人死了要说“老掉了”;3、死人、生了孩子的屋子不该走进去;4、饭粒掉在地上,必须捡起来,最好吃下去;5、晒裤字的竹竿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迷信、关心、爱护第三层(13~18段):写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无知却也淳朴第四层(19~29段):写阿长给“我”买《山海经》及对“我”的影响。结果:“我”深受感动,从而不由得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起因:“我”曾在远房的叔祖那里听到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可远房叔祖那儿已无法可寻,买,没有好机会。“我”对《山海经》一直念念不忘。经过:阿长向“我”问《山海经》的事,她告假回家以后,将《山海经》给“我”买来了。热爱关心孩子理解第三部分补写阿长其他情况,抒发自己悼念之情。(30-31)1.文章围绕阿长写的这些事。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记叙文的详略安排,是根据中心来确定的。

作用:更全面完整地刻画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增强文章的真实性。

详略配合得当,才能更好地突出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更好地表达中心意思。1、阿长的身份和名字的由来2、喜欢“切切察察”3、喜欢“告状”,过分看管4、睡觉爱摆“大”字5、懂得许多规矩,吃福橘6、教“我”许多道理7、给“我”讲“长毛”的故事8、谋害了“我”的隐鼠9、为“我”买来《山海经》略写身份,详写称呼详写略写略写略写略写略写,吃福橘详写较详较详总结:从本文的详略安排,你有没有发现详略安排应该遵循哪些原则?(1)与中心关系密切的详写,有一定关系的略写。(2)能凸显人物形象的详写,有一定关系的略写。(3)略写是对详写的补充,可使内容更丰富,使人物更丰满。(4)一般来说,详写旨在凸显事件的深度,略写旨在突出事件的广度。2.文章围绕阿长写的这些事。从这些事件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一个怎么的人?结合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人?阿长是一个

的人?她是一个连真正名字也没有相貌平平甚至有些丑,饶舌多事、有许多麻烦的规矩、愚昧无知而又迷信的农村劳动妇女,但又有着淳朴、善良、和关心爱护孩子的美德。去掉阿长的缺点,不仅不能使阿长的形象更加完美,反倒大大削弱了形象原有的生命力。阿长不识字、没有文化,不免粗俗,性格上有很多愚昧、迷信、落后的东西,这确实是她的缺点,究其原因,她享受不到教育的权利,不正是封建社会造成的吗?与其说是她的过错,不如说是她的不幸。历史时代的原因,她不可能完美。但她性格的内核却是淳朴、真诚、热心、善良的,表明她身上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只有真实,形象才有生命气息,才能打动读者。小贴士:本题可结合人物的时代背景去思考。

本文写了阿长很多的缺点,如果去掉这些缺点,好吗?五、合作探究,理解叙述视角回忆性的散文一般采用两种写作视角:一是回忆中的视角;二是写作时的视角。有时这两种视角会交织在一起。《阿长与<山海经>》中也有两种叙述视角:一是写作时成年鲁迅的视角,二是回忆中童年鲁迅的感受。这样的叙述方式有什么妙处呢?1.在回忆阿长的这篇散文中,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在熟读全文的基础上,分别找出代表“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的一些词语,体会文中“成年的我”与“童年的我”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品味视角之妙:(1)“童年的感受”:幼年鲁迅的童真表达例如:第3段、5段、11段、14段、15段、17段、22段、25段、26段、27段。

从童年的“我”的视角叙述事件,充满了童真童趣,符合儿童心理,情感表达真实真诚、直白外露。(2)“写作时的回忆”:成年鲁迅的温馨回忆例如:第1段、2段、12段、28段、29段、30段、31段当时外界的黑暗让鲁迅先生感到压抑和悲哀,所以,从成年鲁迅的角度叙述事件,充满一种温情,这中温情有对阿长的怀恋和感激,愧疚与同情,也让鲁迅先生得以从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从温暖的回忆中汲取继续战斗的力量。1925年,鲁迅在北京大学担任讲师期间,因支持学生运动,而受到当时所谓的“正人君子”的攻击和排挤。1926年,北洋军阀枪杀进步学生,制造了“三.一八”惨案,鲁迅则写下了《记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控诉北洋军阀的残暴,因而遭到当局的通缉,不得不远走厦门避难。《朝花夕拾》是作者在1926年—1927年期间陆续写成的,目的是想通过对往事的追忆,从自我生命的底蕴里,寻找到光明的力量,抵御由外到内的慢慢黑暗。背景资料2.在文中,“童年的感受”和“写作时的回忆”有时又交织在一起,请找出来品一品。品味视角之妙:作者在文本中,常常用“大词小用”,既展现了童年的“我”的真实感觉,又包含着成年鲁迅对儿时的自己、对阿长的调侃。两种叙述视角的交织或交织使用,形成一种对比,产生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