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国际化和可用性_第1页
文化国际化和可用性_第2页
文化国际化和可用性_第3页
文化国际化和可用性_第4页
文化国际化和可用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化、国际化和可用性AndySmith,KerstinRose等翻译:鲁颖,刘芳芳校对:李鱼发布于2008年2月24日1摘要

虽然可用性工程作为一个专业在西方国家已经发展了20多年,但是它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情况还不明确,例如中国。在本文描述的这个研究,比较了可用性职业在英国、德国和中国的发展情况。它主要关注交互性产品在当地市场和其他市场的发展。这个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深刻理解可用性在各个国家实际应用的情况。

在研究中组织了焦点小组,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可用性在各个国家的实际应用情况。结果表明,可用性知识在每个国家都得到了良好的分享和使用。研究结果还表明,在过程和方法上,存在这两个明显的层次:第一个层次存在于不同国家间,中国、德国和英国在过程和方法上有着不同;第二个层次存在于同一国家的不同领域间,在可用性工程(UE)和跨文化的可用性工程(XUE)上也不相同。

主要发现可以概括为:在中国、德国和英国的国家间,过程和方法应用的不同更多些,比可用性工程和跨文化的可用性工程的领域间的不同要多。可用性工程的过程在英国和德国比在中国似乎更成熟,更灵活,并且更集成化;似乎不存在专门针对跨文化产品开发的特殊过程,也没有哪个团队采用了针对跨文化可用性的方法。21、引言

在过去20多年中,可用性工程这个专业在西方世界以一种难以置信的速度发展着。但是,由于语言和文化的障碍,可用性知识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情况还是相对未知的,例如中国就是这样的情况。

这个研究比较了由上述三个国家的三个可用性工程师组成的团队的过程和方法,它关注交互性产品在当地市场和其他不同文化的市场的发展。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要初步了解可用性在每个国家的实践,发掘各国可以相互收益的机会,并推动各国可用性知识的前进。

研究中组织了三个焦点小组,分别对各个国家的可用性推行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尽管收集到的数据并没有涉及每个国家全部的可用性业者,但是研究的结果为可用性知识在每个被研究的国家的市场普及和应用提供了良好的证据。下一小节将详细介绍研究这三个国家时应用的方法。之后,我们将介绍在2007年3月到7月间,焦点小组在中国、德国和英国得出的关键发现和讨论的报告。

在本文的最后,我们通过比较在本国和国外市场中研发交互产品时的可用性知识的应用过程,来总结在这三个国家的关键发现和学术观点。32、方法

为了展现可用性工程和跨文化可用性工程流程的状况,并找出中国、英国和德国可用性方法在这些流程中的所共用的可用性方法,我们成立了三个焦点小组。每个参与的机构的职责包括工作的准备、工作的进行和分析。

为了确保可比较性,我们制作了一个通用的执行指导书:

每个机构自己招募参加者。对这些参加者唯一的要求就是,他们必须来自本领域,并且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可用性从业者,最好是涉及可用性工程和跨文化可用性工程两个领域。焦点小组最好有6~8名组成,最好有2/3的可用性工程师和1/3的跨文化可用性工程师。

在同意参加之后,这些相关的专业人士被要求准备一份大纲,说明他们自己对于可用性工程流程的理解,如果可能的话,最好也说一下对跨文化可用性工程的理解,这些理解可以是他们自己认为的最佳实践,或者他们公司在这个方面是如何执行的。他们还被要求准备一份列表,列出他们采用过的喜好的方法。接下来,每个人要把准备好的大纲展示给其他人,而且通过这个展示,向其他人介绍自己,并描述自己的工作职责。稍后才会用到那个喜好方法列表,我们会把所有人的方法喜好列表整理在一起,从而确定出一个广泛使用的工具箱。4

这些焦点小组的活动进行一整天,分为上午和下午两个讨论会。在上午和下午的小组成员的组成是不变的。一个讨论会是针对可用性工程的,另一个讨论会针对跨文化可用性工程。讨论的目的是要列出目前采用的这些流程和工具,并从中总结出关于可用性工程和跨文化可用性工程技术流程目前的技术发展水平,也希望从中找出最适用的、最有前途的方法和工具。

为了确定出最适合、最广泛应用的工具箱,在参加者经历的基础上,我们采用了一种Delphi方法。

首先,整个小组在新闻纸(newsprint)上写下所有的重要技术。然后每个参加者依次把他们自己列表上有的,但是总表中没有的最重要的技术给补充进来。由于他们自己列表上的是自己认为最重要的技术,他们在补充的时候必须要说明为什么。条目的数量不能多于这个组中参与的专家的数量。小组中的其他人也要说明他们对于这个技术支持和反对的原因。

然后大家选举,从最重要到最不重要打分(很简单,1分最高,5分最低,然后把所有分数加起来排序)。之后,每个专家有机会根据整个组的列表,调整自己的列表。专家们有两个选择:要么同意生成的列表,要么用证据说明在第一轮中没有采用的技术。最终开始第二轮投票选举得出最终列表。

用这个方法,我们总结出三个国家中每个国家目前在可用性工程方面的6种方法和跨文化可用性工程的现状的6种方法。53、数据分析-中国

中国的焦点小组由5位可用性从业者组成,他们分别来自硬件制造业、互联网商务和服务提供商。每个参与者都给与一定酬劳。

大多数参与者从事可用性工程两年多了。根据他们的经验,把他们分到了两个会议中,第一个是可用性工程会议,第二个是跨文化可用性工程会议。跨文化可用性工程会议的参加者部分同时具有两者的经验。

在第一个会议上,收集了关于UE状况的现有实践和最佳实践的丰富而详细的信息,并进行了深入讨论;紧接着的第二个会议是关于跨文化可用性工程的,这个会议相对较短,发现了很多值得关注的不同结果。63.1可用性工程过程7

第一个阶段是产品定义,是整个过程中最开始的部分。这个阶段主要完成产品的定义,包括特性列表、目标用户定义、商业目标、市场定位、将采用的技术和项目计划。通常在这个阶段使用的技术有焦点小组、访谈、问卷和竞争分析。营销和产品部门是主要的利益关系人。

在用户研究/需求分析阶段中,收集所有的关于用户和场景的数据,包括用户特征、任务、环境因素、设备、文化因素、可用性目标、角色和场景。这个阶段的主要利益关系人是可用性工程师、交互设计师、营销人员、产品部门和技术人员。有的公司在此阶段没有营销人员的参与;用户研究的工作主要由可用性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来领导展开。此阶段中,使用的技术有焦点小组、情境调查、访谈、问卷、可用性测试、竞争分析、卡片分类法、任务分析、角色和场景。

在前面两个阶段的基础上,交互/视觉设计和评估阶段开始了。这项工作包括交互流设计、视觉设计、指南应用、信息架构设计和原型制作。主要的利益关系人包括交互设计师、可用性工程师、内容编辑和技术人员。技术人员参与这个阶段是为了确保技术的可行性。像原型制作、头脑风暴、用户参与设计,专家评估和可用性测试等技术通常在这个阶段使用。

之后是开发阶段,技术人员、交互设计师和可用性工程师一起工作,使用可用性测试和专家评估的方法确保开发出来的东西符合设计目标。

最后,在发布阶段,人们通常收集用户的反馈,包括任务流、信息架构、视觉细节、措辞和翻译、以及改进建议。可用性工程师把这项工作作为新版本的早期研究阶段。这里使用的方法有满意度测量、可用性测试、问卷、访谈和定性数据分析。主要的参与者是支持人员、产品部门和可用性工程师。8焦点小组的这次会议的最后一步,是让参与者通过Delphi演练,我们确定出可用性工程中最合适和使用最广泛的可用性方法,如上表1。9

在可用性工程的会议之后,我们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了跨文化可用性工程会议。一些早先参加可用性工程会议的人也参与进来。最后,我们得到中国IT业的跨文化可用性工程的流程。

虽然跨文化可用性工程和可用性工程流程基本一样,通过分析这些结果,我们仍然发现两个流程之间的区别。首先,在产品定义阶段,中国的团队一般不参与,产品概念通常由西方市场制定,然后延伸到其他市场;第二,在用户研究和需求分析阶段,这个工作通常由目标市场和当地团队完成,或者雇用一些当地顾问;在设计阶段,设计由中国完成,然后在目标市场收集反馈进行验证,并放入新的改进版本中;同样,中国团队在开发阶段很少涉及可用性工作,这些工作通常在海外完成;在发布阶段,中国团队跟踪一下,但参与很少的工作。3.2跨文化可用性工程过程10通过参与者的Delphi演练,我们定义出跨文化可用性工程中最合适和使用最广泛的可用性方法,如上表2。11

可用性工程和跨文化可用性工程在主要流程和方法上没有本质区别。唯一不同的是在各个阶段参与UCD活动的两个团队(中国的或者目标市场的)。

至于可用性工程的起源,我们发现中国的一些国际化企业采用西方建立的国际化流程。一些企业采用被可用性业界接受的标准流程,并把他们本地化以适用于产品的开发流程,另一些中国企业只是把一些可用性流程加进他们现有的产品生产流程中形成所谓的以用户为中心。3.3总结124、数据分析-德国

德国的焦点小组由可用性专业人士构成,他们的背景有所不同,有的人来自于汽车工业、网页设计、手机产业,也有些人来自于可用性咨询公司。这些参与者都是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来参加这个研究活动,没有任何报酬。

尽管其中的大多数人在可用性工程领域工作了很多年,但是他们还是在跨文化可用性工程方面还是缺乏足够的经验。这对讨论会的结果有着不小的影响。

在第一场会议中,关于UE的现状和最佳实践,获得了很多详细而丰富的信息,大家也深入的进行了探讨。然而,XUE的会议则相对有些肤浅,仅仅是在表面做了一些简短的探讨,没有产生出具有深刻见解的结果。13

在焦点小组会议之后,研究者绘制了由参与者总结出来的UE过程图,之后参与者又给与了不断的反馈。整个的过程包含8个阶段,其中有3个关键的反复评估阶段和3个关键的决策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产品定义(productdefinition)或者产品概念(productidea),这是整个过程的初始阶段。因此,本阶段是整个开发过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产品概念可以产生于某人的灵感火花,但通常还是从仔细观察市场后获得的。在此阶段,未来的目标市场、目标用户、以及目标价格也被定义好。同时,产品独特的销售主张(uniquesellingproposition–UPS)也被固定下来。该阶段的主要利益关系人是市场营销和管理层人员。

接下来是需求分析阶段,在此阶段中,将收集好所有的关于用户和使用情境的数据。这些数据是未来产品开发的基础,同时也为将来的评估提供决策基础。此阶段的利益关系人主要是可用性分析师。

以上一阶段为基础,开发出第一个设计主张,也就是概念草案(conceptualdrafts)。这里我们要指出的是,这时会同时开发出几个草案。概念草案包含产品的基本功能、交互模式、采用的隐喻等。这个阶段中的主要参与者是设计师和可用性分析师。4.1可用性工程过程14

接着将要评估开发出来的草案。因此,这个阶段被称为草案评估(draftevaluation),其目标是,按照第二个阶段中收集来的需求,确定下来最好的草案。除了收集来的需求,草案的预期可用性方面的好坏也是主要的决策标准。此阶段常用的方法有可用性测试、专家评估、简单的原型(比如纸质原型)、场景剧本等,这些过程中尽可能的要有真实使用者参加。此外,技术约束、剩余产能、可利用的技术和材料等,也都是评估草案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开发过程中的第二个里程碑是草案选择(choiceofdrafts),其结果是产生出开发过程中的第二个主要决策。以第四阶段中进行的评估为基础,将选择出几个最佳的草案,进行下一步的开发,我们在下文中把这些草案也称为优选草案(favorites)。为了实际起见,也因为资源有限,通常优选草案的数量少于4个。

在第六个阶段中为选择出来的优选草案定义实施需求细节。这些实施需求应该包括实现草案所有必需的需求。这包括生产能力、供应计划、法律、标准规范以及其他的法规标准等。

根据这些需求细节的描述,每一种优选草案都将在第七阶段被再次评估,这个阶段叫做优选草案的评估(favoritesevaluation)。在此阶段中,被优选出来的草案将被进一步的仔细筛选。接下来的决策阶段中,将决定在后面会采用并实施哪个优选方案。15

第九阶段中将描述出详细的产品开发的方式和方法,这个阶段中将定义出产品的规格(specification)。规格体现了详细的用户需求的描述,也体现了产品制造商的需求的描述。在某些情况下,有的时候人们会发现某个草案描述的产品需求根本无法实现。尽管在前面的阶段中这种风险应该被降低到最小,但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还是应该回到原来的草案中,再次检查,分析并解决遇到的障碍。

第十阶段中,根据规格将开发出较为复杂的原型,这个阶段被称为原型开发(prototypedevelopment)。对于用户中心的产品开发过程,原型是极为重要的,因为通过原型可以进行复杂的可用性测试,并使得真实用户进行一些实际的操作,这些是前面几个阶段的理论的用户参与所无法比拟的。而且,设计者和制造专家也非常需要原型,从而对不同的实现可能进行测试。

因此,原型的制作和评估中,多个反复(iterate)的子过程高度交织在一起,这也可能对产品的规格产生影响。一旦达到了能够让所有利益关系人都满意的程度,规格将被发布出来。对于产品开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产品的规格也是极其重要的,因为接下来的产品开发阶段中,每个单元都将必须指定的时间内提交符合规定的质量水平的功能。很自然的,这必须被认作是UE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基于上面的阶段,产品的实施(implementation)开始了。这时,所有发布产品的准备工作都必须做好,这包括生产工具的开发、分销渠道的准备、市场营销活动的展开等等。

一旦这些都准备好之后,产品便进入生产,之后投放市场。16关于德国可用性业者常用的方法,他们把这些方法分成了“有效的”和“有趣的”,有趣的方法是指那些人们喜欢的、华美的、有趣的方法。有意思的是,多数的业者似乎都认为有效和有趣是相互排斥的,如上表3所示。这个发现让我们感到,与其把这个当作是客观现实来接受,倒不如鼓励可用性专家和研究者开发出一些有效和有趣可以相辅相成的方法来。参与者认为最为有效的方法是专家评估和情境分析,之后是场景剧本和眼跟踪。按照有趣度来排列,参与者最喜欢的是场景剧本,之后是眼跟踪和情境分析,这些都比专家评估有趣。17

在跨文化可用性工程过程方面,参与者们在目前的状况水平上无法达成一致。其中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焦点小组的构成和当前本领域的最佳实践的状况。多数具有国际市场的跨国公司中,多数受雇的参与者,通常在目标市场国家范围内来进行用户、情境和任务的需求分析。因此,因此参与者在开发过程的早期阶段通常没有经验或者仅仅有很少的经验。

不过,他们指出,除了在需求分析阶段,上述的开发过程中的其他阶段的区别很小。跨文化可用性工程中,需求分析通常由目标市场的本地可用性专家进行的。这意味着接下来的阶段中,用户基本上没有参与。4.2跨文化可用性工程过程185、数据分析-英国

英国的焦点小组有可用性业者构成,他们来自多个领域,比如电子商务、移动设备、家用电器、电子政务,等等。参与者用工作时间参加了本研究项目,没有报酬。

所有的参与者中,除了一个人外,都有跨文化可用性工程的经验,他们都说出自己的观点,并对他们的UE标准中的关键不同进行了比较。

这次会议同德国的有些类似:收集了详细而丰富的关于UE现状和最佳实践的信息,并进行了讨论;之后用较短的时间,对XUE和UE的关键不同进行了讨论。195.1可用性工程过程整体过程包含6个阶段,其中3个阶段是反复的过程,之后才进入到下一阶段。20

第一个阶段是产品视野或者概念(productvisionoridea),这是整个过程的初始阶段。它通常发生在市场研究发现了某个产品或者方案机会之后。概念由“视野所有者”(visionowner)发起并驱动,这个人将会在产品的整个开发过程中跟踪这个概念的演进。参与到这个阶段中的角色,一般包括客户和市场人员。后者将运用一些方法来细化这个概念,这些方法包括焦点小组、调查、和竞争分析。

设想验证(assumptionsvalidation)阶段包含了验证文档的制作,验证文档中描述了产品视野中得出的用户需求和需要的验证过程,之后可能会产生出新的需求和去掉一些原有的需求。这些验证方法包括根据人种学方法来和用户直接接触所收集到的需求,用户的直接对话、直接观察用户,以及同用户模型、场景剧本、人物角色的项目组成员的直接讨论。这个阶段的关键角色包括了用户研究人员(userresearchers)和软件工程师。后者尤其重要,因为由他们制定技术约束和开发中的产品目标。

以前面阶段为基础,产生出功能范围文档和交互设计需求。这些文档的制作构成了功能范围定义(functionalscopedefinition)阶段。用户研究人员和软件工程师对这些文档的进行修正和反复,最后产生出较为详细定义的版本,成为原型的开发提供建议方案。期间,他们展开工作坊,项目组成员参与进来,进行风险分析,并根据最初的产品视野和最终用户需求来评估可行性和文档的准确度。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功能范围文档不必一定是单个的文档,可以用几个文档来阐述产品的不同方面,包括较为具体的交互设计需求。这里的重点是,该文档或者该系列文档标志着原型阶段的开始。21

在范围文档描述的规格的基础上,原型(prototyping)阶段开始了。这个阶段可以包含单个或者多个原型练习,但是,关键的一点是它们的演进是由用户反馈驱动的。通常来说,设计和可用性人员是这个阶段的主要角色,同时视野所有者也提供重要的建议和信息。原型的开发和评估可以采用多种手段,UE业者们提到过的有:现场观察(situobservation)、卡片分类、用户测试、访谈和讲故事。这一阶段的产物可以是线框(wireframe)、站点地图、信息构架、低保真和高保真原型;每一个产物都是一个特定反复周期的结果。最终,经过用户测试的高保真原型标志着开发阶段的开始。不过,很难界定开发阶段到底是在哪一点上开始的,因为开发阶段通常和原型阶段的后期有些重叠。

产品的开发阶段一般是由软件工程师和图形界面设计师完成的。在此阶段中,让用户参与进来通常比较困难,不过针对产品的某些方面和某些模块进行的快速的可用性测试还是有必要的。这里常用的可用性测试方法包括专家评估和走查、有用户代表或者代理参加的快速测试、或者是其他的一些“游击”方法。“游击”方法一般可以让极少的用户参与进来,进行快速的评估,或者在设计者和开发者之间进行角色扮演的游戏。

在产品开发周期的后期,进行用户测试,来验证用户需求,并找出一些可以在发布前更改的不足之处。不过,这个阶段已经很难再进行什么修改了,有些情况下,那些重要的、但无法实现的需求可以延期到下一个版本中。22

后期部署(post-deployment)阶段中,很多人员都要参与进来。产品一旦发布到最终用户手中,其使用性能(performance)就可以用清晰的可用性测试手段进行测量。网页分析工具是分析网站用户行为的一种非常常用的工具。其他的一些数据自动记录工具也可以被用来在用户的纵向行为上收集信息,这包括移动设备的使用。这些数据可以用来生成使用性能的报告和其他类型的文档,比如定性和定量的用户反馈等。一般来说,在此阶段,由用户研究人员和市场营销人员负责设计收集数据的工具。客户关爱部门和售后服务部门在此阶段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他们直接与客户和最终使用者接触。在产品部署完毕后,业务分析人员将分析并确定出新的需求,形成新版本或新产品。这些新的需求将触发新一轮的UE周期。23表4列出了英国焦点小组成员认为最受欢迎和最常用的方法。其中,现场研究排在了较高的位置。这表明了,在用户亲身使用的情境下得到的用户直接反馈是非常有价值的。多数的UE业者都关注着UE需求的本质。有意思的是,UE业者排名的这些方法中,位居第二的是“客户观察”,这种方法是让客户或者高层研发人员观察它们的产品有多么“差”。他们认为这种方法是过程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具有政治意义和实用主义的步骤,可以获得视野所有者和决策制定者的支持——在开发周期中建立一种更为用户中心的方法。在英国的焦点小组研究中,没有出现“有效”和“有趣”的方法的区别。所有参与者都认为他们考虑的这些方法对开发出用户中心的产品是有用的。24

接下来的讨论会上,参与者讨论了XUE过程及方法,他们同样是参加了UE部分的那些人,因为他们对国际市场的产品设计及开发的不同方面都有相关经验。所有参与者都一致同意XUE过程的大致结构都很相似。然而,在此部分中也提出了对于XUE的关键不同和问题。

所有参与者都一致同意,接触终端用户及使用情境是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它影响了UE中的所有方法。这产生了更加细节方面的讨论,如下:语言障碍及本地促进因素:一个明显但很关键的,需要被提前解决好的问题。成功的方法应用通常取决于在产品的目标市场对促进因素的使用。获得对产品的正确期望:参与者确认了对于在另外一个不同的文化中理解产品期望将会花更多时间。这就是为什么接触用户并不仅仅关于达到在目标使用实境的物理上的存在,而是关于接触用户的解释框架,进而理解他们的假设,知识及技术上的期望。出声思维法作为需求启发技术:这项技术被作为对文化差异十分敏感而提出,但它对那些对于透露自己对被测试产品想法而感觉不舒服的人们并不是很有用。5.2跨文化可用性工程过程25多网站平行测试:当相同产品要同时在不同站点同时发布时,这类测试被认定为在项目的所有阶段都很有用。这样做的价值在于立即能够确定关键的文化不同及可能会导致产品失败的未满足的期望。远程用户体验方法:这些方法用于克服评估者及用户间的地理距离。提及到的流行方法是在手机上使用幻灯片,这样很简单地发送原型到用户,远程监控包括性能及数据日志,尤其是对电子商务网站的应用。在日记研究方法中,用户可记录其对某高保真原形的体验,既经济又容易实现。然而,由于用户没有被监督指导,他们仍存在可靠性及准确性的问题。对设计者的文化资历:UE专家及项目团队中的其它成员如何感知外国文化被认为是对设计者一个重要的偏见因素,因此对领域研究有增长的需求。在项目团队中外国文化的感知应被评估为反省练习来避免不完整的需求及人们之间的误解。为避免此现象,设计者建议如何可能的话,接触外国文化及引入本地专家。

由于上述原因,认知走查法应被避免,除非被来自目标文化的终端用户实施。这项技术需要评估者制定一系列的关于用户对界面的洞察和理解及行为的假设。例如,对图标的解释不同将导致不同的解释及相应的误导性结果。

基于参与者的经验,在客户及UE专家间文化联合的需求被认定为对产品有一个合理期望的基本及必须。有趣的是,关于Hofstede的民族文化模型及在HCI和国际化的相关研究的使用几乎为零,因为这些被认为没有满足实际需要及日常工作的限制。

最后一点,所有的参与者认为在一开始就必须澄清法律事宜和市场不同,因为这对UCD的生命周期和最后产生出来的产品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26表5显示了Delphi排序的结果,对XUE过程中最有用的方法进行了排列。尽管有访问困难,现场研究(fieldstudy)仍为最好的方法。预料之中,本地促进因素的引入进而克服语言障碍被列为第二重要方法,确定了直接接触终端用户及他们的实境是XUE的一个关键目标。对于目标文化的平行测试及桌面研究被列为XUE过程的有用方法。然而桌面研究及观测国外用户的视频剪辑被认为是最有用的远程方法,在诸如日记研究等其它方法之上。276、结论

该项目目标在于展示可用性工程及跨文化可用性工程过程的当前科学状况,连同应用于中国、英国及德国的方法。可用性专家们在其各自国家关于目前UE和XUE过程方案及相关的最佳实践开展了焦点小组会议。最后,参与者收集了关于国内市场发展及国外市场的应用的可用性方法,并将其适用性及有效性进行了分组分级。

对于过程和方法,结果可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不同国家的结果——即在中国、德国和英国过程与方法的不同。另一个是同一国家内不同领域的结果——即对任一国家,在UE和XUE过程中的不同过程和方法。

对于第一方面,结果显示相对于中国,在欧洲有更加成熟的可用性工程过程。简单回顾一下可用性专业的简单历史就会明白,这一点不足为奇。这一更加成熟的过程主要显示在英国和德国过程中对迭代更加突出的强调。对于英国和德国过程更加接近整个“真实生活”的开发过程的实践,也证实了过程成熟程度的不同级别,然而关于中国过程的结果却被描述为标准教科书方案。28

而且,相对于中国,对于欧洲的可用性专家们,第一个生产想法及概念的确认更加重要。因为欧洲团队明确地整合了一套特定过程。也就是说,开发产品概念的早期阶段在德国及英国比在中国显得更加灵活。尤其在英国的焦点小组的发现结果证实了这一点。对于可用性专家们协谈的产品期望的主张,终端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