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x】《谏太宗十思疏》同步配套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1页
【Syx】《谏太宗十思疏》同步配套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2页
【Syx】《谏太宗十思疏》同步配套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3页
【Syx】《谏太宗十思疏》同步配套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4页
【Syx】《谏太宗十思疏》同步配套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魏征导语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因为忠臣批龙鳞,逆圣听,讽谏帝王确为不易之事。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就是千古名证与教训。然而,唐代谏臣魏征一生上疏言事二百多次,非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相反却得到了唐太宗的称赞,太宗亲手写诏书嘉许魏征,并放置案头,以资警惕。我们在感叹这对贤君良臣时,也会为魏征超人的勇气,高超的讽谏艺术所折服。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体味它流畅的艺术文气和敢于直谏的火热报国心。

壹自主学习(一)作者

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今属河北)人。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隋末参加李密义军,后随李密投唐,任太子洗马。太宗即位,后擢为谏议大夫。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犯颜直谏,史有“诤臣”之称。死后赠司空,谥号“文贞”。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隋书》的序论及《梁书》《陈书》《北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二)背景

唐太宗是历史上著名的开明君主,他常以隋朝的暴政为戒,不敢过分使用民力,能够节私欲、明赏罚、听取劝谏,甚至被誉“从谏如流”。但到了贞观中期,随着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对外战争连年胜利,唐太宗渐渐骄奢,渐渐忘本。他大修庙宇宫殿,四处巡游,劳民伤财,百姓服徭役,长年不能回家。有大臣为此进谏,太宗却说:“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针对这些情况,魏征在贞观十一年,从三月到七月,五个月中,连给太宗上了四疏,《谏太宗十思疏》便是其中的第二疏,也称“论时政第二疏”。(三)解题谏:劝谏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贞观之治”;十思: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疏: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疏,是奏议文体的一种,奏议类文章是古代臣属进呈给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文章辨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上书,奏初改书为奏。汉定礼仪,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按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有名的“疏”类文章有《论贵粟疏》(晁错)、《谏逐客疏》(李斯)、《论积贮疏》(贾谊)等。补充:讽——用委婉的言语暗示或劝告谏——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讥——指责别人的过失。“谤”是公开指责,“诽”是背地里议论,“讥”是微言讽刺。说——用话语劝说别人,使之听从自己的意见(四)字音①木之长(zhǎnɡ)

②浚其泉源(jùn)

③戒奢以俭(shē)

④塞源(sè)⑤殷忧(yīn)

⑥载舟覆舟(zài)

⑦虑壅蔽(yōng)

⑧黜恶(chù)⑨谬赏(miù)

⑩弘兹九德(zī)(五)积累成语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鲜克有终

垂拱而治

纵情傲物

载舟覆舟

长治久安

竭诚待下(六)通假字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振”同“震”,震慑。2.简能而任之“简”同“拣”,选拔。3.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无”同“毋”,不要。(七)古今异义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根本:古义,树木的根;今义,指事物的本质。2.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纵情:古义,放纵情感,即“骄傲”;今义,尽情。3.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虚心:古义,使……谦虚;今义,一种谦虚的美德。4.承天景命景:古义:重大。今义:景色。5.傲物则骨肉为行路骨肉:古义:亲人。今义:自己的身体。6.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以为:古义:以(之)为;把......当作。今义:认为。7.人君当神器之重神器:古义:特指封建社会的国家政权。今义:泛指祭祀用品。8.臣虽下愚下愚,最愚昧无知的人。谦词。今无此意。(八)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状语貌恭而不心服

貌:指表面上。心:指内心里。2.名词作动词江海下百川

下:居于……之下。君人者,诚能见可欲

君:做君主,统治。3.形容词用作名词人君当神器之重

重:形容词作名词,责任、重权。居域中之大

大:形容词作名词,重大的位置。惧谗邪

邪:形容词作名词,邪恶的小人。择善而从之

善:形容词作名词,好的、可行的意见。则思正身以黜恶

恶:形容词作名词,奸恶的小人、不好的行为等。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能:形容词作名词,有才能的人。善:形容词作名词,好的意见。居安思危

安:形容词作名词,安逸的环境。危:形容词作名词,危险的情形。4.形容词用作动词智者尽其谋

尽:穷尽。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远:远长。塞源而欲流长者

长:长远。克终者盖寡

终:坚持到底。5.形容词使动用法欲流之远者

远:使……流得远。必固其根本

固:使……牢固。知止以安人

安:使……安宁。正身以黜恶

正:使……端正。思虚心以纳下

虚:使……谦虚。宏兹九德

宏:使……光大。何必劳神苦思

劳:使……劳累。6.动词用作名词君人者,诚能见可欲

可欲:指看见想要的东西。7.形容词意动用法乐盘游,则三思以为度

乐:以……为乐,喜欢。忧懈怠,则慎思而敬终

忧:以……为忧,担心。(九)重要虚词之:①臣闻求木之长者: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结构助词,的。③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代词,指代天下。以:①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来,表目的的连词。②虽董之以严刑。介词,用。③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来,表目的的连词。④则思无以怒而滥刑。介词,因为。而:①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连词,表转折。②则思谦冲而自牧:连词,表递进。③垂拱而治:连词,表修饰。④子产而死,谁气嗣之:连词,表假设。哉:①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哉。表反问语气,呢。②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表反问语气,吗。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出自《史记·陈涉世家》。表反问语气,呢。(十)重点实词盖:①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大概。②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因为。虽:①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虽然。②虽董之以严刑:即使。诚:①必竭诚以待下:形容词作名词,诚心。②诚能见可欲:如果。下:①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方位状语作名词,臣下的意见。②臣虽下愚,知其不可:智力低下。③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自《论语·公冶长》第五篇):地位低下的人或学识比自己低的人。当:①盛夏之时,当风而立:对着,面对。②人君当神器之重:掌握,主持。③安步当(dàng)车:当作。安: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安定。②燕雀安知鸿之志哉:怎么,哪里。③项王曰:“沛公安在?”:哪里。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养生,所能养生的。⑤不念居安思危:安全的环境。信:①信者效其忠:诚实。②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③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信用。④忌不自信:相信。求: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追求。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③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请求。④不求闻达与诸侯:追求。⑤府史闻此变,因求假暂归:请求。治: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治理。②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医治。③不效则治臣之罪:惩治。所:①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所”加动词的固定结构。②山峦为晴雪所洗。表被动。克:①能克终者盖寡:能够。②然操虽能克绍:战胜。③公乃与克日会战:约定。④克己复礼为仁:约束。终:①终苟免而不怀仁:最终。②能克终者盖寡:坚持到底。固:①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使……牢固,巩固。②据秦孝公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坚固。③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固然。④蔺相如固止之:坚决,坚持。⑤至于颠覆,理固亦然:本来,原来。⑥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顽固,固执。⑦斯固百世之遇也:确实,实在。(十一)特殊句式判断句(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者……也”表判断,在此处可译为……的人)。(2)载舟覆舟,所宜深慎(直接表判断)。(3)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判断句(4)载舟覆舟,所宜深慎(直接表判断)判断句。省略句(1)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之)为度。省略句,省略介词宾语“之”(2)(民众)终苟免而不怀仁。省略句,省主语“民众”。倒装句(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以严刑董之,介宾短语后置)倒装句。(2)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介词宾语前置句固定句式(1)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岂……乎”是固定句式,一般译为“难道……吗?”(2)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反问)(十二)挖空练习

臣闻求木之长(生长。这里指长得好)者,必固(使动,使……稳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疏通水道)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德行和道义)。源不深而(连词,表转折)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极愚昧无知的人。这里用作谦辞),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主持、掌握)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喜庆,福禄)。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制服)其欲,斯(这)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凡百(所有的)元首,承天景(大)命,莫不殷忧(深深忧虑)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能够)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即使)董(督察)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应当)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统治)人者,诚(如果)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建造,兴建)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谦虚)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慎)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排斥)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不恰当地奖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这)九德,简(选拔)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仁爱,宽厚),信者(诚信的人)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垂衣拱手,指不亲自处理政务),不言而化(教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十三)理解性默写1.谏太宗十思疏》中开头“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运用两个形象生动的比喻来推理,引出正题,浅显易懂。2.《谏太宗十思疏》,作者将德比喻为木之根本,流之泉源,充分肯定德对政权稳定的重要作用:“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3.《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认为得天下的君王易失民心原因的句子是:“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4.《谏太宗十思疏》这篇奏章意在劝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5.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谈到国君位高权重,如果“不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也就类似于砍断树根求得树术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远。6.《谏太宗十思疏》起笔不凡,作者运用排喻的手法,用“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

必浚其泉源”两组比喻,引出中心论点。7.历史启示我们,要想使国家安定,江山永固,就必须对百姓积聚道德和仁义,正如《谏太宗十思疏》中所说“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8.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开篇,用通俗的比喻巧妙自然地引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两句,强调了德义对于治国安邦的重要性。9.《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用“求木”“欲流”引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结论。10.魏微的《谏太宗十思疏》开篇用“木”“泉”作比喻,得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结论,并以此为中心展开论述。11.魏徵《谏太宗十思疏》开篇运用排喻的手法,引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结论。12.《谏太宗十思疏)中写木高固本、流远浚源,其目的是为了申明“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13.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以两组比喻起兴,进而提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指出治理国家要积聚民心。14.《谏太宗十思疏》中,“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强调要使国家稳定,一定要积聚它的民心。15.《谏太宗十思疏》开篇用生动的比喻推理引出正题,本文的中心论题是“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16.《谏太宗十思疏》开篇以“固本”“浚源”为喻,提出全文主旨: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17.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文章一开篇,魏征就用生活中的木与水作类比,其目的是为了向唐太宗说明“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18.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并不是起笔便开门见山地提出“十思”,而是先用“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两句阐明了天下安定的基础。19.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以“木长”需“固本”,“流远”需“浚源”作类比,得出的结论是“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20.《谏太宗十思疏》开篇作者运用了排喻的手法,首先举出“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两组比喻,从而引出了中心论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2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描绘的政治境界是(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22.《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劝诫皇帝要不骄不躁,恪守职分,虚怀若谷,从谏如流的句子是“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23.《谏太宗十思疏》

中,戒骄傲的两思分别是“则思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和“则思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24.《谏太宗十思疏》中,身居高位而有危患感,就要时时用谦虚勉励约束自己的句子: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25.《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的一句是: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26.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海纳百川”的道理来告诫唐太宗的句子是“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27.《谏太宗十思疏》中,从反面设喻,阐述“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观点的两句是: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28.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善用喻,喻巧而理至,用十分熟悉的树木、泉源劝谏太宗在安乐时要想到危难,避免奢侈,否则,“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危及治国之本。29.《谏太宗十思疏》用设喻来说明不居安思危、戒奢行俭,就做不到积累德义的句子: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30.《谏太宗十思疏》的观点是:“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想要求得国家长治久安,无疑是“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31.《谏太宗十思疏》明确指出,“人君”地位高,责任重大,如果“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要想国家长治久安是不可能的。32.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如果帝王“_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那么德行就不能保持深厚,性情就不能控制欲望,如同砍断树根来求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水流得远。33.《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谦虚有修养的一句是: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34.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指出,想到自己的地位高而险,就要加强自我修养的句子是“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想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就要端正自身的句子是”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35.《谏太宗十思疏》中言要谦恭自卑,不要志骄意满的句子是:“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36.《谏太宗十思疏》中“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言要始终谨慎,不要盘游懈怠。37.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提出“十思”,其中劝皇帝不要放任纵欲的句子是“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38.《谏太宗十思疏》中劝诫太宗不要放任娱乐游逸、狩猎的句子是:“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39.《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游乐有限的一句是:乐盘游,则思三驱为度。40.《论语》中记载:“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魏徵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规劝太宗娱乐游逸时要节制有度、网开一面的语句是:乐盘游,则思三驱为度。4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一针见血地指出古代很多帝王打江山容易的原因的句子是:“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42.魏徵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手法说明有好的开始的人多,有好的结局的人少的两句是“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43.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用“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两句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指出历代帝王在施政时大多虎头蛇尾,不能善始善终。44.魏徵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创业容易守业难的原因在于: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45.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大凡帝王都是开始励精图治,兢兢业业,一旦功成名就则道德衰退,“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46.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两句表明历代所有的帝王,开头做得好确实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47.《谏太宗十思疏》中用“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说明人们开始都能做得很好,但很少能坚持到最后。

48.魏徵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用“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两句阐明历代的君王建立国家容易,让国家一直被治理好却很难。49.《谏太宗十思疏》,概括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的句子是“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50.《诗经》有云:“靡不有名刀,鲜克有终。《谏太宗十思疏》与此意思相近的两句是“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51.《谏太宗十思书》中,魏征告诚唐太宗如果担心意志懈怠,就要做到“恐年岁之不吾与”;如果担心耳目被蒙蔽,就要做到“慎始而敬终”,如果担心邪恶之人说坏话陷害别人,就要做到“虚心以纳下”。5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以“岂取之易守之难乎”设问,引出更为具体的分析论证,指出“殷忧”与“得志”的不同心态:“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53.《谏太宗十思疏》以三个“不”字的排比句从反面来说明问题,“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政治意图。54.作者又用“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一组排比句从反面来说明问题,从而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政治意图。

55..《谏太宗十思疏》中用排比句阐明知人善任、简能择善效果的语句是:“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56.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的是:鸣琴垂拱,不言而化。57.《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做到十思,皇帝弹着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说什么,天下人就已经都有教化了,这句话是“鸣琴垂拱,不言而化”。58.《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如果帝王可以做到“十思”,就可以达到“鸣琴垂拱,不言而化”的理想政治境界。59.《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60.《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运用对比来论证对人的态度不同,其结果反差强烈,从而说明能否以诚相待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关键,这两句是:“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61.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劝导君主待人诚恳、不可倨傲的句子是“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62.《谏太宗十思疏》中正反两面指出国君要竭尽诚心,才能团结的句子是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63.《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指出对人态度不同,结果反差强烈的句子是“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64.《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竭诚相待而不傲物远人的句子是:“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65.《谏太宗十思疏》中运用对比句“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写出了团结他人与轻视他人会造成不同的结果。66.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揭示君主在“殷忧”和“功成”时不同的处世态度会造成截然不同的结果的句子是:“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67.《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质疑帝王创业守业能力不同的句子是: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68.《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说“知其不可”中的“其”指代的内容是: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69.《谏太宗十思疏》中,国君不仅掌握帝王的重权,占据天地的重大地位,并且还要: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70.《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指出文武群臣争相效力,君王无烦心之事,那么帝王就会: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71.《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强调帝王如果不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就如同“伐树根求树木繁茂,阻住源泉求泉流流得远”。

72.《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兴建要适可而止的一句是: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73.《谏太宗十思疏》中劝诫太宗不要大兴土木的句子是:“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74.《谏太宗十思疏》的“十思”中,作者告诫君王要虚心采纳臣子意见的句子是:“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75.《谏太宗十思疏》中阐明“人君”地位重要,责任重大,应该防范危险,注重节俭的句子是“居安思危戒奢以俭”。76.《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对自己喜好之物要知足的的一句是: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77.《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告诫君王“戒奢侈”的句子是: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78.《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慎始慎终的一句是: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79.《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在“十思”中建议唐太宗要始终谨慎行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的句子是“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80.《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公平赏罚的两句是: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8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劝诫唐太宗“十思”,其中与“慎重赏罚”相关的两句是:“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82.在魏徵的《谏太宗十思书》中,其中两思是“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是说赏罚要有尺度。83.《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虚心接受他人意见的一句是: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84..《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远离奸佞小人的一句是: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85.魏徵《谏太宗十思疏》中“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两句向帝王表达了和诸葛亮《出师表》中“远小人”、辨善恶一样的谆谆告诫。86.《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取守天下不同是因为做法不同的句子是: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87.《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刑法威吓都无法让百姓心服的句子: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88.《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指出,面对统治者的严酷刑罚和威风怒气,人们的态度是“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89.《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用严刑峻法压制百姓得到的结果会是:“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90.《谏太宗十思疏》指出帝王是承受上天使命的两句是:凡百元首,承天景命。91.《谏太宗十思疏》指出帝王不必代替臣下职事的两句是: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92.《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君王有重大权利和地位的两句是: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93.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告诫唐太宗只有“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才能“永保无疆之休”。94.《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帝王要总结“十思”、弘扬九德的句子是:总此十思,弘兹九德。95.《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以自谦的口吻,强调明智之人(帝王)比自己更懂得不积德义不可能安定国家的句子是:臣虽愚下,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96.《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指出帝王在创业守业时德行方面有不同表现的句子是: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97.《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不竭诚对待臣民,如同用腐烂的缰绳驾驭马车一样可怕的句子是:奔车朽索,其可忽乎?98.国家的发展和稳定必须要有各项适宜的制度,在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中“奔车朽索,岂可忽乎?”两句,以车做比喻说明这个道理,并用反问句加强了语气。99.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如果君王按照十思去做,人们会各尽其才的句子是: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100.《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肯定人民力量的句子是“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和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一致的。10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劝诫君王不能不在乎百姓产生的很小的怨恨,并且以“舟”作比应当警惕的句子是“_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102.《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水”和“舟”的关系比喻民心向背决定生死存亡的句子是:“载舟覆舟,所宜深慎”。103.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作比喻告诉唐太宗要以民为本的句子是:“载舟覆舟,所宜深慎”。104.《谏太宗十思疏》,作者肯定人民力量,要重视谨慎的句子是:“_载舟覆舟,所宜深慎”。105.《谏太宗十思疏》中用比喻说明人民力量巨大、劝谏唐太宗应深切警惕的两句是:“载舟覆舟,所宜深慎”。106.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中用比喻的手法告诫唐太宗要重视人民力量的句子是:“载舟覆舟,所宜深慎”。107.《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帝王不必耗费精力、违背顺其自然治理天下方针的两句是: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108.《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总结这“十思”,做到“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就能使智者、勇者、仁者、信者都能为君所用,各尽其责。109.《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提出了“用人纳谏”的策略“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为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打下了基础,成为初唐的治国方略。110.《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君主应该选拔有才能的人,听取好的意见的两句是: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111.《谏太宗十思疏》中表明君王应善于选贤纳谏的句子: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112.《论语》中“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的选才纳言观点与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的“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相似。113.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如果唐太宗能全面做到“十思”的要求和弘扬“九德”,并且在用人和从谏方面做到“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那么管理好这个国家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了。114.《谏太宗十思疏》一文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文武并用,垂拱而治”。115.《谏太宗十思疏》一文中魏征认为唐太宗不需要劳神费思,代替百官执事而发问的句子是:“何必劳神苦思,代替百司之职役哉?”(十四)找出文本中对应部分,将图示中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①戒奢侈②戒懈怠③戒赏罚不明贰合作学习1.作者是怎样剖析“凡百元首,承天景命……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这一历史现象的?这一段与上下文有什么联系?①作者首先提出历代帝王“始繁终寡”这一历史现象,然后分析这些帝王在取江山与守江山这两个时期的不同表现,突出他们往往都有这样的通病:“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之后,作者针对现实,扣住“纵情以傲物”加以发挥。“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到了这种地步,那么,即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察,用严厉的声势来威吓,人们也不会心服。一旦民怨迭生,则社稷也将为之倾覆。②作者剖析这一历史现象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揭示不居安思危的危害,将第一段所论述的道理具体化。通过这两段论证居安思危之重要,不这样做的危害已经讲得十分透彻。这就自然地引出下一个问题:到底怎样才算居安思危呢?这时进而提出“十思”的具体建议,就显得顺理成章了。2.“十思”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哪五个方面?“十思”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十思”的意义是什么?内容五方面:一是俭,“知足”“知止”,生活方面戒贪心奢侈,实际上是要减轻人民的负担,取得民心;二是谦,“谦冲自牧”“江海下百川”,待人方面戒骄傲自满,实际上是要“竭诚以待下”,以免君臣解体,离心离德;三是慎,“三驱为度”“慎始敬终”,处事方面戒好逸无度,要始终谨慎,不要盘游懈怠;四是正,“虚心纳下”“正身黜恶”,用人方面戒受蒙蔽利用,虚心纳谏,不为谗邪壅蔽;五是明,“无因喜谬赏”“无因怒滥刑”,执法方面赏罚公正,不凭个人喜怒肆意赏罚。②核心内容:居安思危、正己安人,积其德义,以达到“平治天下”的目的。③意义:总此十思,弘兹九德,可以达到“文武并用,垂拱而治”的理想政治境界。3.本文运用了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来说理,生动形象,说理透彻。试结合课文内容具体分析。文中运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借以阐发治国安民的思想,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如文章开篇谈论治国要注重“积其德义”这一根本原则时,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比喻论证,即“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和“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运用自然中的现象比喻治国的原则,浅显易懂而又生动形象。同样,魏征以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来比喻人民力量的重要性,至今还被人们引以为戒。正反对比论证主要集中在第一、二段,通过对比,凸显了说明的道理,增强了说服力。如“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从反面来说“根不固而求木之长”,“知其不可”,因此,“根”与“长”的关系自然而然地被人们接受了。4.本文在论证过程中大量地引经据典,其表达效果如何?本文多次引经据典,来加强文章的说服力。如,①第二段在分析历史现象时,用《尚书·康诰》中的“怨不在大”,《荀子·王制》中的“载舟覆舟”,总结了历史教训,说明守业之艰难、安民之重要,说明人心的向背将决定皇室的命运。在引述历史教训的最后,用周公、荀子的话来进行小结,在证据上也显得更为庄重严肃,耐人寻味。②在陈述“十思”内容时,作者又多次化用了《老子》《周易》中的话。这些经典中的话流传于世,早已被人奉为至理名言。现经作者援引,融入文中,用以阐明自己的观点,也有以少总多、言简意赅的作用,使文章的内涵更为丰富,也更具说服力。5.本文语言骈散结合,行文错落有致。试分析说明。唐代的奏疏,习惯上都用骈文。本文虽不在四六句式上加以雕琢,但大量运用铺陈排比、对称语句。如“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写“十思”,运用排比,贯穿到底;“十思”后的总结之语,又运用了对偶和排比。同时,本文又用散文笔法,有机地穿插了一些散句,如“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等句,使行文错落有致,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叁教考融合(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有大志,通贯书术。隋乱,诡为道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李密,以征典书檄。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之。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后从密来京师,久之未知名。自请安辑山东,乃擢秘书丞,驰驲至黎阳。时李尚为密守,征与书曰:“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今君处必争之地,不早自图,则大事去矣!”

得书,遂定计归。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建德败,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子①引为洗马。征见秦王②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阋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即位,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帝谓彦博行让征。征顿首曰:“愿陛下俾臣为良臣,毋俾臣为忠臣。”帝曰:“忠、良异乎?”曰:“良臣,稷、契、咎陶也;忠臣,龙逢、比干也。良臣,身荷美名,君都显号,子孙傅承,流祚无疆;忠臣,己婴祸诛,君陷昏恶,丧国夷家,只取空名。此其异也。”帝曰:“善。”贞观三年,以秘书监参豫朝政。七年,为侍中。尚书省滞讼不决者,诏征平治。征不素习法,但存大体,处事以情,人人悦服。进左光禄大夫、郑国公。多病,辞职,帝不肯。征恳请,数却愈牢。乃拜特进,知门下省事,诏朝章国典,参议得失。十七年,疾甚。征家初无正寝,帝命辍小殿材为营构,五日毕,并赐素褥布被,以从其尚。令中郎将宿其第,动静辄以闻,药膳赐遗无算,中使者缀道。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

(节选自《新唐书·魏征传》,有删改)【注】①隐太子:李建成。②秦王:李世民。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B.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C.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D.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C【解析】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叛徒”作前句的状语,后面断开;“卒”是最终的意思,表时间的推移,前面断开。2.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男,属男爵,是古代五爵的最末等。秦以后的爵位不具备行政职能,主要用来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B.洗马,是古代在皇宫中喂马的仆役。C.尚书省,官僚机构名,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机构,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下辖吏、礼、兵、刑、户、工等六部。D.特进,官名。始设于西汉末年,授予列侯中有特殊地位的人,位在三公之下。东汉至南北朝仅为加官,无实职,隋唐以后为散官。B【解析】洗马,太子的侍从官。A【解析】“李密从元宝藏的来信中经常看到赞扬魏征的话”理解有误,原文是“密得宝藏书,辄称善”。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征极具才华。他对各种书籍、学问都能融会贯通。李密从元宝藏的来信中经常看到赞扬魏征的话,于是催人召来魏征,魏征进献十条计策劝说李密,只是未被采用。B.魏征眼光过人。他给当时李密部下李写信并成功劝其归附于唐,理由主要有两点:一是天命归于唐;二是自身处必争之地,处境危险。C.魏征直言敢言。在唐初权力斗争中,李世民最终获胜。他责备魏征事先离间他们兄弟关系,魏征却坦言李建成招致失败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听从他的意见。D.魏征执法公允,为官清廉。他虽不熟悉律法,却能坚持原则,按实情处理,大家都心悦诚服。虽身居高位,住宅却连正室都没有,还是太宗用建自己小殿的材料为他建造正室。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帝谓彦博行让征。②忠臣,己婴祸诛,君陷昏恶,丧国夷家,只取空名。①(太宗)身边的人有诋毁魏征偏袒亲戚朋友,太宗派遣温彦博去审问此事,结果不是这样。太宗还是让温彦博去责备魏征。②忠臣,自己灾祸缠身被杀,使君主陷于昏暴,国破家亡,仅取得空的名声。5.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魏征有远见?①征与书曰:“始魏公起叛徒……则大事去矣!”②征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朕观前代谗佞之徒,皆国之蟊贼也。或巧言令色,朋党比周。若暗主庸君,莫不以之迷惑;忠臣孝子,所以泣血衔冤。此事著于史籍,不能具道。至如齐、隋间谗谮事,耳目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