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历史真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专题11 中古时期的世界(原卷版)_第1页
2023年高考历史真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专题11 中古时期的世界(原卷版)_第2页
2023年高考历史真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专题11 中古时期的世界(原卷版)_第3页
2023年高考历史真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专题11 中古时期的世界(原卷版)_第4页
2023年高考历史真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专题11 中古时期的世界(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1中古时期的世界1【真题来源】2023年高考湖北卷【真题题文】13世纪时,英格兰的一则小品剧中,庄园领主在法庭上公开讨论小麦、奶酪、鸡蛋和小乳猪的价格。无独有偶,《田庄总管职责》也提醒领主和总管,羊毛应该论包或以一只羊一次所剪的毛为单位出售,怎样卖收益最大、好处最多,就怎样卖。上述材料反映英格兰()A.封建庄园制度已濒临崩溃 B.庄园农产品获利丰厚C.农业的经济转型趋势初显 D.圈地运动正迅速开展【答案】B【试题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世纪英国。根据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一定社会的文化是对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可知,13世纪英国的小品剧和《田庄总管职责》中的规定均能一定层度反映英国当时的政治和经济,据材料可知,小品剧中,庄园领主讨论小麦等农产品价格,是因为市场上小麦等农产品较多;《田庄总管职责》保护羊毛的价格,同样是因为当时羊毛作为庄园的产品较多,这些都折射出当时庄园农产品获利丰厚,B项正确;题干涉及时间13世纪,当时封建庄园并未崩溃,排除A项;农业经济的转型说法笼统,材料主要体现出13世纪英国庄园经济较发达,不能体现英国农业经济的转型,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圈地运动是英国15世纪至19世纪的土地变革运动,题干涉及时间是13世纪,与圈地运动的时间不相符,排除D项。故选B项。【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西欧中世纪的庄园经济,属于本质类试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命题方向】以英格兰小品剧的内容和《田庄总管职责》为依托,辩证、客观地解释庄园领主和总管关注农产品价格的本质。【得分要点】西欧的庄园和农奴制度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大小不一,耕地由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组成。领主自营地由领主直接经营,由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农民份地是农民从领主处领有的土地,分为农奴份地和自由农份地,自耕自收。农奴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需要自备工具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庄园中的自由农民,也要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农奴和自由农民还要向领主缴纳租税。领主或其管家主持的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2【真题来源】2023年高考广东卷【真题题文】英王亨利一世(1100-1135年在位)的加冕宪章规定了国王对教会财产及诸侯领地所拥有的权利,特别是载明了国王所不能做或决意不去做的事,是一份明确规定封建关系的法律文件。该()A.明确了君主立宪制的原则 B.体现了王权有限的观念C.激化了王权与教会的矛盾 D.维护了市民阶层的利益【答案】B【试题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2世纪(英国)。根据材料“载明了国王所不能做或决意不去做的事,是一份明确规定封建关系的法律文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王签署了《加冕宪章》,规定了国王的权力,明确了很多贵族和人民的利益与权力,主张财产自由和人身婚姻自由,为英国民众和贵族阶级维护人权开了明文的先例,体现了王权有限的观念,B项正确;光荣革命奠定了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基础,《权利法案》明确了君主立宪制的原则,排除A项;宪章内容规定国王不得私自占有教会财产,不会激化王权与教会的矛盾,排除C项;宪章内容主要与国王有关,与市民阶层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B项。【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英国王权有限的观念,属于本质类试题,旨在考查根据材料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命题方向】以英王亨利一世(1100-1135年在位)的加冕宪章内容为依托,理解英国限制王权的传统由来已久。【得分要点】英国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和意义1.内容:(1)议会必须定期召开,征税权属于议会;(2)议会下院议员自由选举产生,他们在议会内享有演说、辩论或讨论国家大事的自由。(3)凡未经议会的同意,国王不得废止法律或停止法律的实施;(4)不得找任何借口随意征税,和平时期不得招募和维持常备军,等等。2.意义:(1)《权利法案》是英国宪政史上重要的文献,它以法律条文的形式一方面限制了英王的实际统治权,另一方面保障了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权,从而结束了英国都铎王朝以来形成的君主专制统治,这样议会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得到提高,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得以确立。(2)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成为以后很多国家资产阶级效法的样板。3【真题来源】2023年北京卷【真题题文】中世纪德意志自治城市科隆是商业和手工业重镇,行会众多。1413年,该城最高行政机构市政会议讨论决定,永远禁止制造和使用纺丝搓丝机,理由是它会让该城许多丝织业从业者断了生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该决议不需要封建领主批准②工人通过罢工阻止新机器的引进③行会有效保护了成员的经济利益④该决议重创了机器大工业生产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A【试题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中世纪的德意志。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的自治城市获得了一定的特权,而且从材料看出该决议是该城最高行政机构市政会议讨论决定,所以不需要封建领主的批准,①正确;根据材料“永远禁止制造和使用纺丝搓丝机,理由是它会让该城许多丝织业从业者断了生路”可以看出行会有利于保护成员的经济利益,③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以行会决议的形式阻止制造和使用新机器,没涉及工人罢工,②错误;机器大工业生产出现于工业革命之后,④错误。故①③正确,②④错误,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中世纪德意志自治城市的发展情况,属于组合类试题,旨在考查学生借助所学知识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命题方向】以1413年,德意志自治城市科隆最高行政机构市政会议讨论决定永远禁止制造和使用纺丝搓丝机史料为依托,考查西欧中世纪城市自治的发展。【得分要点】西欧中世纪城市自治城市位于封建主的土地上,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以工商业为基本谋生手段。封建主用对待农奴的方式对待城市市民,对市民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造成影响。一些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自治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一些城市兴办大学,促进了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城市还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4【真题来源】2023年6月浙江卷【真题题文】下为古代世界两个帝国鼎盛时期的疆域示意图(阴影部分)。与下列两图所示疆域对应的帝国是()A.波斯帝国、拜占庭帝国 B.波斯帝国、罗马帝国C.亚历山大帝国、拜占庭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答案】A【试题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两个帝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上图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迅速征服了包括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下图6世纪时,拜占庭一度扩张,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A项正确;罗马帝国则把整个地中海变成了罗马的内海;亚历山大帝国包括小亚细亚、埃及、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及印度河流域,是继波斯之后再次建立了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但在疆域上的区别在于,其领土覆盖了马其顿和希腊,故不可能是亚历山大帝国,排除BCD项。故选A项。【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波斯帝国和拜占庭帝国的疆域,属于正向思维类试题,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和时空观念学科素养。【命题方向】以波斯帝国和拜占庭帝国的疆域图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和所学知识再认再现能力。【得分要点】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和拜占庭帝国的疆域1.波斯帝国: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迅速征服了包括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2.亚历山大帝国:包括小亚细亚、埃及、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及印度河流域,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3.罗马帝国:古代罗马帝国原是意大利中部的一个城邦。凭借由公民组成的强大军队首先征服意大利,接着向地中海地区扩张,征服了从西班牙到两河流域的整个地中海周边地区,把整个地中海变成了罗马的内海。4.拜占庭帝国:拜占庭一度扩张,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曾经地跨亚非欧,但是没有把地中海变为内海。5【真题来源】2023年高考湖北卷【真题题文】某学者关注世界历史上的一位著名统治者,研究其在位时期的文治武功。该统治者以恢复旧日罗马帝国的荣耀为己任,力图建立“一位皇帝、一部法律、一个帝国”的新秩序。最符合该研究主题的史实是()A.罗马帝国一分二 B.都城改名为伊斯坦布尔C.颁布第一部成文法 D.征服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答案】D【试题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东罗马帝国时期(西方)。根据材料可以判断,这位罗马帝国统治者力图恢复往日罗马帝国荣耀,可知这肯定是在罗马帝国分裂以后,据材料“一位皇帝、一部法律、一个帝国”可知该罗马帝国皇帝对法律贡献大,据此可以推断这位罗马帝国皇帝是查士丁尼,据所学可知,查士丁尼在位时期,罗马占领北非和意大利,D项正确;罗马帝国一分为二是在查士丁尼之前,排除A项;东罗马帝国改名为:君士坦丁堡,排除B项;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十二铜表法》,而且是在罗马共和国时期,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拜占庭帝国的皇帝查士丁尼的文治武功,属于正向思维类试题,旨在考查学生借助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命题方向】以某学者研究的世界历史上的一位著名统治者在位时期的文治武功为切入点,结合所学知识判断符合该研究主题的史实。【得分要点】查士丁尼的文治武功6世纪时,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在位。他一度扩张,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他在位期间编定了《查士丁尼法典》,剔除了法律中那些矛盾和过时的内容,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与同时或稍后编纂的《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合称《罗马民法大全》。6【真题来源】2023年高考新课标卷(五省)【真题题文】有学者认为,直到13世纪,拜占庭人才被迫接受如下现实:他们的皇帝已经不具备所称的“统治全人类”的能力,皇帝的许可与授权已失去意义。这可以用来说明(

)A.限制君主权力的思想广泛传播 B.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奥斯曼帝国形成C.地中海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东罗马帝国疆域的缩减及国力损耗【答案】D【试题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世纪(东罗马帝国)。据本题材料时间“13世纪”,“他们的皇帝已经不具备所称的‘统治全人类’的能力,皇帝的许可与授权已失去意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东罗马帝国领土日益缩小,第4次十字军东侵期间(1202~1204),西欧封建主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及帝国的大部,建立拉丁帝国,东罗马残余势力退至小亚细亚,建立尼西亚帝国,1261年复国,国力更加衰落,14世纪初开始,又面临奥斯曼土耳其的严重威胁,1453年,土耳其人攻陷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灭亡。由于东罗马帝国疆域的缩减及国力损耗,导致材料中拜占庭人认为皇帝的许可与授权已失去意义,D项正确;限制君主权力的思想最早出现于15世纪,由著名律师傅德斯古爵士明确提出限制君王权力的主张,这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奥斯曼帝国创建时间始于1299年,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人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拜占庭帝国,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尔,定为奥斯曼帝国的首都,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奥斯曼帝国形成,13世纪时奥斯曼帝国处于初建阶段,排除B项;14世纪前后,欧洲地中海区域的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排除C项。故选D项。【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拜占庭帝国的衰落,属于本质类试题,旨在考查学生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命题方向】以学者观点为切入点,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正确的历史解释。【得分要点】拜占庭帝国的衰落拜占庭的连年征服战争严重消耗了自身的资源。6世纪中期以后,由于游牧民族的冲击和内部矛盾,拜占庭帝国陷入混乱。7世纪中后期,帝国丧失了从叙利亚到北非的大片土地,仅保有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等地区。此后帝国一度复兴,但再也未能恢复鼎盛时期的疆域。奥斯曼土耳其兴起后,逐步蚕食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地区。1453年,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帝国灭亡。7【真题来源】2023年高考湖南卷【真题题文】公元723年,日本太政官奏:“百姓渐多,田地窄狭。望请劝课天下,开辟田畴。其有新造沟池营开垦者,不限多少,给传三世。若逐旧沟池,给其一身。”天皇准奏。这(

)A.反映了灌溉技术进步 B.动摇了土地公有原则C.体现了天皇地位提高 D.推动了庄园制度发展【答案】B【试题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公元723年日本。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公元723年,日本政府颁布鼓励开垦荒地的《三世一身法》。此法规定:凡新掘沟渠开垦的田地准许三代占有,利用旧沟渠开垦的田地准许终身占有。由于贵族豪强可以驱使属民和奴婢开垦,然后把开垦的荒地占为己有,因此该法令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土地国有制原则日趋削弱,班田制也逐渐难以维持,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土地的开垦,没有涉及灌溉技术,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天皇的地位,排除C项;土地私有制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庄园制度,而非推动了庄园经济,D项因果颠倒,可排除。故选B项。【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公元723年日本政府颁布鼓励开垦荒地的《三世一身法》产生的影响。属于本质、影响类试题,旨在考查学生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断影响的能力。【命题方向】以公元723年日本政府鼓励开垦荒地的材料为依托,辩证、客观地理解这一经济政策产生的影响。【得分要点】日本的庄园经济与幕府统治10世纪时,日本的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随着新土地的开垦,贵族、佛寺和神社广占土地,形成庄园。贵族及庄园领主为保护财产豢养武士,武士集团的重要性日益增强。12世纪末,武士集团的首领源赖朝在镰仓建立了自己的军事机构——幕府,并从朝廷获得了镇压叛乱、征收赋税等权利,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8【真题来源】2023年海南卷【真题题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传统法庭在庭审时,诉讼当事人除列举事实外,还可广泛援引谚语,比如“勿因黑猩猩丑就杀死它”“到癞蛤蟆家做客只能自贬身份”等,善用谚语的一方往往更占优势。有学者认为,当地谚语的效力相当于英美法系中的法律箴言。据此可知()A.文化传统影响司法实践 B.风俗习惯奠定立法基础C.程序公正助推法律进步 D.遵循先例成为审判原则【答案】A【试题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空间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根据材料可知,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传统法庭在庭审时,除了可以列举事实,还可以援引谚语,而谚语是指广泛流传于民间言简意赅的短语,能够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属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非洲传统法庭上可以援引谚语,体现了文化传统影响司法实践,A项正确;材料只是强调诉讼当事人可以援引谚语,并没有强调谚语是立法的基础,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涉及公正的程序,且司法实践中更应重视证据,而材料强调在诉讼时援引谚语的一方往往更占优势,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法律的进步,排除C项;遵循先例指的是在以前判决中的法律原则对以后同类案件有约束力,援引谚语不等于遵循先例,排除D项。故选A项。【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传统法庭在庭审中当地谚语的效力,属于推断类试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命题方向】以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传统法庭在庭审时当地谚语的效力为依托,历史地解释文化传统影响司法实践。【得分要点】西非的加纳、马里和桑海在西非,8~15世纪,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国家先后兴起。这些国家拥有丰富的黄金资源,控制着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和黄金交易,极其富有。他们也出土象牙和奴隶,买进马、布匹和盐。马里征服加纳后,进一步扩张,逐步把塞内加尔河和尼日尔河流域纳入版图,成为西非最强大的国家。马里继承并扩大了加纳的贸易,城市和文化相当繁荣。廷巴克图成为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不少学者来此讲学和访问。桑海,原为马里属国,后来利用马里内乱崛起,攻灭马里,确立了在西非的霸主地位,16世纪达到极盛。它实行中央集权,官吏直接由国王任免;扩大对外贸易,奴隶成为生产中的重要力量;兴建学校,鼓励文化发展。16世纪末,桑海因遭遇外来入侵逐渐衰落。9【真题来源】浙江省2023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真题题文】在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印第安人的社会生活以使用石器工具和直接占用资源为特征,他们信奉万物有灵,并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下列各项中,属于印第安人独特文化成就的有()①创造了玛雅文字②建造羽蛇神金字塔③发明数字符号“0”④广泛使用马拉战车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试题解析】玛雅人创造了玛雅文字,羽蛇神金字塔是玛雅文明中最神秘和充满智慧的建筑之一,①②都是印第安人独特文化成就,A项正确;印度人发明数字符号“0”,西亚苏美尔人广泛使用马拉战车,排除③④,排除BCD项。故选A项。【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印第安人独特文化成就,属于正向思维类试题,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和时空观念学科素养。【命题方向】以印第安人的社会生活和独特文化为依托,考查印第安人的文化成就。【得分要点】印第安人的文化成就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独立培育出很多其他大陆没有的农作物,包括马铃薯、玉米、番茄和花生等。在农业和贸易发展的基础上,印第安人在中美洲、南美洲创造了玛雅、阿兹特克和印加文明。玛雅人的城市建筑精美,城内有300多座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制造出精美的陶器;发明了独特的文字;使用复杂的历法纪年;并采用20进制;也知道“零”的概念。阿兹特克人发明了“浮动园地”,扩大耕地面积;阿兹特克人的都城特诺奇蒂特兰水渠、道路、桥梁纵横交错,交通方便。印加人将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为了征税和征兵,政府编制了详细的人口调查表;印加帝国还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用于传递政府的命令和情报,以及调动军队。中古时期的西欧基本特征是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产生,推动了王权的强化和主要封建国家的形成。拜占庭帝国一度繁荣,俄罗斯在反抗蒙古的斗争中逐渐崛起。亚洲阿拉伯帝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突厥人在印度建立了德里苏丹国,日本大化改新后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后来幕府掌握了实权。在西非,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古国先后兴起;在美洲,印第安人独立发明了农业,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建立了美洲历史上空前强大的帝国,并成功维持了比较稳定的统治。关于这一时期的历史,近三年来考查不断细化。2021年的重庆卷考察到15、16世纪佛罗伦萨世俗精神融入宗教活动。其余省份的高考没有搜到这个专题的题目。上溯到2015、2016年海南卷和全国卷曾经考查罗马法的影响。2022年对这一时期的历史考查增多。海南卷考查到了中世纪后期西欧的城市自治、辽宁卷和山东卷,都考查到了11~14世纪法国卡佩兰王朝时期王权的不断加强。2023年全国卷和各省、市卷考点呈现分散分布状况,湖北卷考查到了13世纪时英格兰的庄园经济、广东卷考查到了12世纪英王亨利一世的王权受限,北京卷考查到了中世纪德意志自治城市科隆的城市自治,浙江6月卷考查到了波斯帝国和拜占庭帝国、湖北卷考查到了查士丁尼的文治武功、新课标卷考查到了拜占庭帝国的衰落、湖南卷考查到了723年日本政府推行鼓励垦荒的《三世一身法》、海南卷考查到了撒哈拉沙漠以南文化传统影响司法实践、浙江阅卷考查到了印第安人的文化成就等。1.(2022年辽宁卷)下图为11~14世纪法兰西卡佩王朝时期的王室领地示意图。该图中领地变化体现出法兰西(

)A.民族国家形成 B.封建社会衰落C.诸侯势力扩大 D.王权不断加强2.(2022年海南卷)中世纪后期,西欧城市复苏的标志之一是“修建城墙”。一“墙”之隔区分了墙内外居民的法律身份:墙内居民因特许权解除了在采邑制和庄园制之下形成的人身依附关系,并可自由选择其经济活动的内容和方式。这一历史现象()A.表明了封君封臣之间的关系 B.概括了西欧封建庄园的特征C.呈现了王权逐步加强的趋势 D.说明了城市自治产生的前提3.(2022年山东卷)如图所列为12世纪前期法兰西卡佩王朝路易六世在位期间的若干举措。这些举措旨在A.推动城市崛起 B.加强国王权力 C.建立民族国家 D.发展庄园经济4.(2021年重庆卷)15—16世纪,佛罗伦萨一年有数十个宗教节日。在这些节日里,人们戴着各种假面具扮演各种宗教神话中的角色,进行奇迹剧的演出和游行,沉浸在如痴如醉的欢乐中,类似的“狂欢节”活动在意大利风行一时。这反映出当时的意大利()A.狂欢演出成为娱乐主流 B.教会引导市民文化品味C.节日庆典巩固宗教信仰 D.世俗精神融入宗教活动5.(2016年全国卷)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更饱满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6.(2015年海南卷)有学者指出,罗马帝国虽然衰亡了,但它却把文明留给了欧洲。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古罗马()A.开创了西方人文思想的先河 B.进行了民主政治的最早尝试C.奠定了西方法律传统的基础 D.提供了治理大国的成功经验分析近三年的高考试题,对中古时期的世界史考查不断细化。2021年的重庆卷考察到15、16世纪佛罗伦萨世俗精神融入宗教活动。2022年以来,对这一时期的历史考查不断增多,考点的分布也非常密集:2022年辽宁卷、山东卷和海南卷都考查的中世纪后期西欧的王权的不断加强和城市自治;2023年全国卷和各省、市卷考点虽然呈现分散分布状况,但是对中古时期的欧洲却体现出考查的密集性:如,湖北卷、广东卷、北京卷、浙江6月卷、湖北卷分别考查到了13世纪时英格兰的庄园经济、12世纪英王亨利一世的王权受限、中世纪德意志自治城市科隆的城市自治、波斯帝国和拜占庭帝国、查士丁尼的文治武功;新课标卷考查到了拜占庭帝国的衰落;对于这一时期亚洲、非洲、美洲的历史则涉及较少,只有湖南卷考查到了723年日本政府推行鼓励垦荒的《三世一身法》、海南卷考查到了撒哈拉沙漠以南文化传统影响司法实践、浙江阅卷考查到了印第安人的文化成就等。据此推测,2024年高考题,中古时期的世界史一定还会出题,需要同学们重点关注西欧封建社会的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中古西欧的王权加强、城市自治、基督教会;拜占庭。东亚的日本、古代非洲和美洲的历史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俄罗斯、亚洲的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南亚的印度全国卷和各省、市卷鲜有涉及,也应作为冷门知识熟练掌握。1.(2023·山东青岛·统考三模)1265年,英国召开议会,议会代表除教俗贵族和每郡两名骑士外,各个自由市也派两名市民参加。到1295年,骑士和市民出席议会得到普遍认可。这(

)A.调整了英国的封君封臣关系 B.促使英国建立了议会君主制C.加强了基督教对西欧的控制 D.有利于英国城市获得自治权2.(2023·河北·校联考三模)自8世纪起,威尼斯船只将其东面和西面临近地区的产品运到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包括意大利的小麦和酒、达尔马提亚的木材、环礁湖的盐、亚得里亚海沿岸的奴隶,并且从君士坦丁堡带回珍贵织品、香料等。这反映出当时(

)A.拜占庭帝国阻断了传统贸易商路 B.威尼斯商人垄断东西方贸易C.君士坦丁堡是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D.欧洲商业贸易中心发生转移3.(2023·河北衡水·衡水市第二中学校考三模)俄语“维彻”原来意思为市民会议,是基辅罗斯时期一种城市自治机构,它由自认为是公民的人自发组成,通过集会呐喊的方式表决公共事务。到15世纪时,这一组织在俄罗斯的主要城市基本消失,俄语该词的词义也变成了聚众造反的意思。这些变化反映了俄罗斯(

)A.自治机构的消亡 B.中央集权的加强C.城市经济的衰落 D.社会转型的失败4.(2023·辽宁·校联考模拟预测)13世纪,欧洲一些城市陆续兴办大学。师生一起选举校长,校长负责学校管理;学生组织自定规章,聘用教授并监督其工作,决定教学时间等事项;教师组织负责招收学生、制定教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