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_第1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_第2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_第3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_第4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总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安排了九个单元和三个综合综合活动内容。其中:数与代数领域一

共安排了五个单元,包括:认识负数认识、小数小数加法和减法、小数乘法和除法、找

规律和解决问题的策略。空间与图形领域安排了一个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统计与

概率领域安排了一个单元。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一共安排了3次活动,包括:面积是多

少、校园的绿化面积和钉子板上的多边形。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数的概念的扩展,逐步形成对有关概念的理解;经历

探索小数四则计算法则方法的过程,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能正确进行小数四则计算

及混合运算;主动参与探索和发现规律的活动,提高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和数

量关系的能力,增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问题的意识。

(2)使学生通过对平面图形的观察和简单变换等活动,经历探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

程,掌握有关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较大的土地面积单位,并初步形

成相应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概念。

(3)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初步体会用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信

息,并能进行相应的比较、分析。通过开展实际调查活动,进一步掌握收集、整理和描

述数据的方法,增强统计观念。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认数进一步发展数感。

(2)结合面积的测量和计算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面积公式和简单周期现象中规律的教学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4)结合统计表(图)的认识发展统计观念。

(5)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发展推理能力。

3.解决问题:

(1)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面积计算的问题、简单统计的问题、小数四则

运算的问题以及简单周期现象的问题。

(2)能在现实情境中主动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3)能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

1

(4)进一步学会与他人合作、有正确的合作态度。

(5)能回顾反思学习过程,解释或评价学习的结果。

4.情感与态度:

(1)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

心。

(2)经历探索数学知识与规律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与方法的价值。

(3)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努力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4)联系现实素材学数学,联系现实生活用数学,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

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5)通过阅读“你知道吗”等内容,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对人类历

史发展的作用,不断拓展视野、增强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点

小数加法和减法',小数乘法和除法

四、教学难点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和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决问题的策略。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

六、教学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努力实践课堂教学新模式,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2.激发学习兴趣,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以基础知识切入口,培养学生的多种能

力。

3.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

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细心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

4.注重学生知识形成和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的积累,使学生初步学会自

主学习形式上可以多采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讨论、抢答等形式的学习,培养学生

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在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条理性、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

定性,初步体验探索问题的科学方法,初步形成科学地探索问题的意识与态度。创设民

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

的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

七、课时分配计划

2

一、认识负数2课时

二、多边形面积计算5课时

三、认识小数6课时

四、小数加法和减法2课时

五、小数乘法和除法8课时

六、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2课时

七、解决问题的策略1课时

八、用字母表示数3课时

九、整理和复习3课时

八、备课分工

第一单元霍巧莲

第二单元霍巧莲

第三单元霍巧莲

第四单元霍巧莲

第五单元全中玉

第六单元全中玉

第七单元全中玉

第八单元全中玉

3

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并初步认识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熟

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通过教学,一方面可以适当拓宽学生对数的认识,激发

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在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以及进行有

理数运算打下基础。

1.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含义。

负数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并有着广泛应用的数。教材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现实生

活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直观的情境中认识负数。这些都为学生初步了解正数和负数是

一对相反意义的量提供了直观形象的模型。

2.通过现实生活问题,是学生加深对负数的认识。

(1)以统计表的形式昌县商店上半年每月的盈亏情况,让学生认识到在统计工作中,

通常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

(2)以平面图的形式呈现从学校出发,沿东西方向的大街或南北方向的大街行走的

情况。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知

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

简单联系。

3.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初步体会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为后面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做些准备。

教学重点

正数、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具准备

温度计、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4

认识负数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P1-3练习一1一5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

握正负数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收支、海拔高度等

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教学难点

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一张联系纸、一个信封、温度计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

老师说一句话,学生说相反的话。

一、教学例1

1.情境引入。

电脑播放天气预报片头

师:老师收集了某天四个城市的最低温度资料,并用温度计显示。

2.教学用正负数和0表示几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

出示图片:香港19摄氏度

师:那一天香港的最低气温是多少度?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老师介绍温度计的看法。

出示图片:上海3摄氏度

5

师:上海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

出示图片:南京0摄氏度

师:南京呢?和上海比,南京的气温怎样?

出示图片:北京零下3摄氏度

师:和上海比,北京的气温怎么样?

同时出示上海、南京、北京三地的气温图片。

师:上海和北京的气温一样吗?

师:在数学上怎样区分零上3摄氏度和零下3摄氏度的呢?

3.介绍正负数的读写法。

师:规定零上3摄氏度记作+3摄氏度或3摄氏度,规定零下3摄氏度记作-3摄氏

度。

教学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法

师:“+3”读作正三,再写的时候,只要在3前面加一个“+”一一正号,“+3”也

可以写成3。“-3”读作负三,书写时,只要先写一一负号,再写3。(教师板书)

师:现在,我们可以说那一天上海的气温是+3℃,北京的气温是-3C

4.练一练

(1)选择合适的数表示各地的气温

师:你还会用这样的方法来记录温度吗?

师:看屏幕上的温度计,选择适当的卡片举起来。

(卡片上分别写有+12C、-12℃、30℃、+30℃>-30℃)

哈尔滨:零下12摄氏度,漠河:零下30摄氏度,海口:零上30摄氏度

对于海口学生有两种不同的选择:+30℃和30℃

师:对于这两种选择你有什么看法?

(2)小小气象记录员

师:我们一起来当气象记录员,一边听天气预报,一边记录气温。

课件演示:赤道零上40摄氏度,北极零下26摄氏度,南极零下40摄氏度

二、感知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1.认识海拔高度的表示方法

师:从上面的资料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地区有温差,在我国同一地区同一天也有很

大的温差。

出示教科书上的“你知道吗”

6

师:新疆吐鲁番是我国还把最低的地区,你知道它的海拔高度是多少?

出示海拔高度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以海平面为标准,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

师: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表示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吗?

小结:用正负数还可以区分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2.练一练

(1)用正数或者负数表示下面各地的海拔高度。(出示海拔高度图)

中国最大的咸水湖一一青海湖的海拔高度高于海平面3193千米。

世界最低最咸的湖一一死海低于海平面400米。

世界海拔高度最低的国家一一马尔代夫比海平面高1米。

(2)说说下面的海拔高度是高于海平面还是低于海平面?

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水面的海拔高度是-28米。

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最深处海拔-11034米

三、描述正数和负数的意义

出示:+3,-3,40,-12,-400,-155,+8848

师:你能将这些数分分类吗?按什么分?分成几类?小组讨论。

师:象+3,40,+8848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3,-12,-400,-155这样的数都是负

数。

师:从温度计上观察,0摄氏度以上的数都是正数,0摄氏度以下的数都是负数。

海平面以上的数都是正数,海平面以下的数都是负数。

师: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

练一练:1.先读一读,再把数填入适当的框内。

-5,+26,9,-40,-120,+203

正数:负数:

2.每人写出5个正数和5个负数。

读出所写的数,并判断写的是否正确。

3.出示“你知道吗?一一中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

小结: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四、寻找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师:在生活中,在哪里见到过负数?

7

学生说出存折,电梯面板等等,并要求说明这些负数的意思

布置作业

练习一

选择合适的温度连一连

冰箱中的鱼水中的鱼烧好的鱼

10℃70℃-10℃

练习一

你知道下面的温度吗?

水沸腾的温度()℃

水结冰的温度)℃

月球表面的温度)℃

出示:+8,-5

结合今天学习的内容,说说这两个数表示的意思吗?

五、全课总结:

师:(电脑出示有关图片)像零摄氏度以上与零摄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

以下,地面以上和地面以下,存入和取出,比赛的得分和失分,股价的上涨和下跌等等

都是由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有关负数在生活中应

用的资料,下节课来交流。

板书设计

认识负数

正数负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课后反思

认识负数(二)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P3-5练习一6一1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盈与亏、收与支、升与降、增与减以及朝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等现实的

情境中应用负数,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应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教学难点

体会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教学具准备

教学挂图、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读一读,分一分。

+3000+4200-1800+2700-900+3700

正数负数

二、教学例3

1.情境引入。

师:老师收集了新光服装店今年上半年每月的盈亏情况,列出统计图。

月份一二三四五六

盈亏(元)+3000+4200-1800+2700-900+3700

2.教学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盈亏情况的具体意义。

师:通常情况下,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

表中哪几个月盈利?哪几个月亏损?

从表中你还能知道些什么?

'-4、、-41

3.又一又

根据新光服装店去年下半年的盈亏情况,填写下表。

七月份:亏损1200元;八月份:亏损850元;

9

九月份:盈利2500元;十月份:盈利4300元;

H月份:盈利3700元;十二月份:亏损250元;

月份七八九十H十二

盈亏(元)

介绍一下服装店七至十二月份盈亏情况。

三、教学例4

1.出示情境图,辨别方向。

2.教学用正数和负数区别表示相反方向运动的路程。

师:小华从学校出发,沿东西方向的大街走了2100米,到了什么地方?

生:小华如果向东走2100米,到达邮局。

小华如果向西走2100米,到达公园。

师:如果把向东走2100米记作+2100米,那么向西走2100米可以记作什么?

师:可以把向西走2100米记作+2100米吗?那么向东走2100米记作什么?

3.表示南北方向运动的路程

从学校出发,沿南北方向的大街走1240米可以走到哪里?根据行走的方向和路程,

分别写出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

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4.试一试:

(1)你会填一填、读一读吗?

-5-2-10124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2接近2,还是接近0?

正数和负数在数轴上的排列方向是怎样的?

5.练一练

1.小明家今年六月份收入和支出的记录。你能说一说小明家各项收入和支出的情

况吗?

2.(1)如果张军向东走30米,记作+30米,那么李刚向西走52,记作()米。

(2)如果张军向北走40米,记作+40米,那么李刚走“-40米”,表示他向()

走了()米。

四、巩固练习。

练习一第6题。

10

某市2004年每个季度的平均气温如下表。

季度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

平均气温(℃)-101520-5

你能在温度计上表示出这些温度吗?

练习一第7题。

你能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1)升降机上升8米记作+8米,下降5米记作()米。

(2)一幢大楼18层,地面以下有2层。地面以上第3层记作+3层,地面以下第1

层记作()层,地面以下第2层记作()层。

(3)学校举行自然科学知识竞赛,抢答题的评分规则是答对一题加100分,答错

一题扣10分。如果把加100分记作+100分,那么扣10分应记作()分。

练习一第8题

你能说说存折中红线框处的数各表示什么吗?

妈妈于6月10日又存入2000元,在存折上应记作()元;6月25日取出

400元,在存折上应记作()元。

阅读:你知道吗?

五、全课总结

布置作业

练习一第910题。

板书设计

认识负数

0右边的数都是正数,左边的数都是负数。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单元备课

教学内容

1.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第12-14页)

2.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第15-18页)

3.梯形面积的计算(第19-21页)

4.实践活动:校园的绿化面积(第26-27页)

教材分析

教学面积计算时,不仅教会学生面积计算的方法,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

能力。一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通过数方格、图形割补、拼、摆等小系列的操作,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二是培养学生转化矛盾,探索规律的能力。教学中,要启发学生

设法把所研究的图形转化成己会计算的图形,还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所研究的图形与已

学过的图形之间的联系,从而找到计算方法,这样学生的印象深刻,思维也得到发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剪拼、平移、旋转等方法,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它们的面积。

2.使学生通过列表、画图等策略,整理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加深对各种图形特

征及其面积计算公式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

3.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体会等积

变形、转化等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4.使学生在操作、思考的过程中,提高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兴趣,逐步

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三种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运用公式解决面积的计算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课时安排

5课时

12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

的面积。

2.使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知

道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时的运用。

3.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

平行四边形、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出学过的平面图形。

2.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的面积你会求?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例1中的第1组图

要求:下面的两个图形面积是否相等?在小组里说一说你准备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

的面积。(学生分组活动后组织交流)

(2)出示例1中的第2组图

要求:不用刚才的方法还能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吗?(学生交流,教师适当强调

“转化”的方法。)

(3)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运用已学过有关知识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来研究新图形的面积计算公

式。今天我们来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

13

2.教学例2:

(1)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你能想办法把这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吗?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交流操作情况

第一种:

①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左边的直角三角形。

②把这个三角形向右平移。

③到斜边重合。

第二种:①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将其剪为两个梯形。

②把左侧的梯形向右平移。

③道斜边重合。

(4)教室用课件进行演示并小结。

师: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稿剪开,再通过平移,都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

一个长方形。

(5)小组讨论:

①转化后长方形的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吗?

②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

③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关系?

(6)学生总结,形成下面的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X高

3.教学例3:

(1)提问:是不是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能转化成长方形?都能推导出平行四边

形的面积公式呢?请大家从教科书第123页上任选一个平行四边形剪下来,先把它转化

成长方形,再求出面积并填写下表。

转化后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长(cm)宽(cm)面积(cm)底(cm)高(cm)面积(cm)

(2)学生操作,反馈交流。

(3)用字母表示面公式:S=ah(板书)

三、巩固练习:

14

1.指导完成试一试:明确应用公式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般要有两个条件,即底

和高。

2.指导完成练一练:强调底和高的对应关系。

四、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转化

已学过的图形新图形

割补、剪拼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

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X高

课后反思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并

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

新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

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师:仔细观察这3个平行四边形,请说出如何求每个涂色的三角形的面积?先自己

想,随后在小组中交流。

学生讨论后汇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

师:为什么可以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求出每个涂色的三角形的面积?三角

形与平行四边形究竟有怎样的关系?三角形的面积有应当如何计算?今天继续运用“转

化”的方法来研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2.教学例5:

(1)出示例5:

师:用例5中提供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注意:组内所选的三角形都要齐全)

(2)小组交流:

16

你认为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需要的两个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要使学生明确: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测量数据计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并填表。

师:如何计算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从表中可以看出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还有怎样

的关系?(小组交流)

得出以下结论:

这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无论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

四边形。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

因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乂高+2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试一试:

2.完成练一练:

(1)先让学生回忆拼得过程,再回答。

(2)要让学生说清是如何想的。

3.完成练习三第1—3题:

四、课外延伸:介绍第16页“你知道吗”

五、全课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转化

己学过的图形新图形

拼摆

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X高

2倍一半

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X高92

17

课后反思

梯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

课本14.15页例6.例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引导学生运用转

化的思想探索规律。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

1.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纸板和剪刀。

2.20根同样的铅笔和渠道模型。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2.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为什么要“除以2”?3.指出下面

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

4.导入:我们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有了这两方面的

基础,我相信大家一定也能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计算出梯形面积。大家有

信心吗?

二、尝试

1.你能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

式吗?拼拼看。

2.学生操作,互相讨论。

3.根据讨论结果,完成80页书空,并计算出复习(3)的面积。

4.汇报结果。提问: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

19

①操作过程。先按住梯形右下角的顶点,再使一个梯形向逆时针方向旋转180度,

使梯形的上下底成一条直线,然后把第一个梯形的左边沿着第二个梯形的右边平行移动,

直到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为止。

②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高等于梯形的高,每个梯形的面

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X高

所以:梯形面积:(上底+下底)X高+2(板书)

强化理解推导过程。

④计算过程中“3+5”表示上、下底之和,它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所以计

算时要加上小括号。

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计算中要加上“除以2”?

⑤想一想:如果是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能拼成什么图形?

学生口述,教师点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能拼成一个长方形,而长方形是平

行四边形的特殊形式。

4.字母公式。

(1)学生看书

(2)提问:通过看书,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知道:如果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

底和高,那么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

S=(a+b)h+2(板书)

(3)要求梯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为什么要“除以2”?

5.小结: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用字母怎样表示梯形的面积公式?

三.应用

1.出示例题:一条新挖的渠道,横截面是梯形(如图),渠口宽2.8米,渠底宽1.4

米,渠深1.2米。它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①拿出渠道模型,认识横截面。使学生明白横截面是一个平面。②生试做。

③订正。提问: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要“除以2”。

2.做一做。

①学生试做。

②订正。提问:计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0

3.判断。

⑴平行四边形面积是梯形面积的2倍。()

(2)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练习

(1)让学生用铅笔代替圆木或钢管摆成图中的形状。

(2)根据公式求出总根数,说一说是什么道理。

5.练习

四、体验

今天学会了什么?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板书设计

梯形面积的计算

平行四边形的底=梯形的上底+下底

平行四边形的高=梯形的高

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又高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X高+2

课后反思

公顷面积

教学内容:

是在学生学习了公顷这个土地面积单位后进行学习的。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探索“公顷”、“平方米”之

间关系的过程。

2.了解“公顷”是测量土地面积的专用单位,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解决关

于土地面积的简单问题。

3.对周围的环境中与土地面积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获得用自己的知识解决问题

的成功经验。

4.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自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公顷

教学难点

建立1公顷有多大的单位概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住条件也不断发生着日新月异地变化。

最近老师有一个打算:准备去县城买一所楼房,我调查了一下现在的楼房价格是每平方

米2000元,我准备买150平方米的房子,请同学们帮老师计算一下,老师至少需要准

备多少元钱?

(二)复习常用的面积单位。

教师:2000元的楼房价格是按房子的什么核算的?(学生答:面积)

同学们还记得以前学过的面积单位吗?(学生答: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分别感受了这些面积单位的大小,你感受了吗?(学生汇报不同的

感受方法)

复习题:

22

填合适的单位名称。

(1)一块橡皮的大小是4()o

(2)一张课桌的面积是70()。

(3)我们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短片,了解世界园艺博览会,认识昆明世博园。

2.投影出示:昆明世博园的一段报道。

3.学生交流:从报道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4.学生讨论:218公顷、163300平方米表示什么意思。

5.师生共同得结论:平方米和公顷是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投影出示这句话。)教师

板书课题:土地面积

三、探索新知。

1.课件演示1平方米的正方形。然后演示1公顷的正方形。

2.学生计算1公顷的大小,得出:1公顷=10000平方米。

3.实践活动:

(1)用教室的面积感知1公顷的大小。

(2)应用课前调查的自己家房子的长和宽,用计算器计算1公顷有自家房子几所那么

大。

(3)估算学校的占地面积够不够1公顷。

(4)多媒体出示足球场,估算足球场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

四、课堂练习:

1.名数的改写。

(1)6公顷=()平方米

7000平方米=()公顷

0.08公顷=()平方米

90平方米=()公顷

(2)世界上最大的广场是北京天安门广场。面积达44万平方米,合()公顷。

(3)故宫,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帝王宫殿。占地72万平方米,

合()公顷。

2.填合适的单位名称。

(D一台笔记本电脑的屏幕的面积大约是780()o

23

(2)某学校的计算机房的占地面积大约是96()0

(3)唐山抗震纪念碑广场面积大约是5480()o

(4)滦南县的占地总面积为127000()0

3.解决实际问题。

(1)一个体育场的长120米,宽80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公顷?

(2)停车场每辆小汽车的占地面积约为25平方米。占地1公顷的停车场同时最多可

停多少辆小汽车?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那些新知识?(学生自由说)

六、课外延伸:

多媒体出示2008年奥运会的体育场馆“鸟巢”、“水立方”的占地面积。

七、布置作业:

1.课下搜集祖国园林和各地建筑的占地面积,做好数学日记,同学间进行交流。

2.课本17页练一练1.2题。

八、课下预习:

我国的幅员辽阔,世界上的陆地面积更是浩瀚无边,还需要用更大的土地面积单位

来计量,请同学们课下预习下一节内容“平方千米”

板书设计

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0000平方米

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课后反思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革教学内容

课本17.19.20、2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在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利用知识的迁移学会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运用于实践。

2.通过在电脑上搜集有关的资料经过整理加工、分析比较,能总结推导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3.学会把不熟悉的图形通过转化变成熟悉的图形,培养迁移

能力,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难点

学会搜集信息,整理加工,分析比较,总结推导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

算公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新授课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各种多边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

2.出示草坪、红领巾、跳箱、圆木堆的实例图:

提问:要算一算有多大,有多少,该怎么办?

3.揭题: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二、教学新课:

(一)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1.比较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大小:(熟悉操作方法)

2.选择其中一些图形剪拼成长方形或正方形:(图略)

3.观察剪拼过程,思考:选择的是什么图形?剪拼后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原图形有

什么关系?

4.在图形中找出和长方形a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图略)

5.在剪拼成的长方形中找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操作)

25

6.学生观察并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又高s=ah

7.练一练: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

1.选择三角形和梯形拼成已学过的图形:(图略)

2.操作并思考:选择的是什么图形?拼成后是什么图形?它和原图形有什么关系?

(边回答边演示)

3.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1)计算阴影部分的面积:(图略)

(2)学生观察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底乂高+2s=ah4-2

(3)练一练:看图填写答案。

发现: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4.梯形面积的计算:

(1)学生观察两个全等的梯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

算公式;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X高+2s=(a+b)h+2

(2)口答:梯形的面积。

(三)总结:

根据各图形间的联系,分别写出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

三、巩固推导方法:

1.学生根据各自的掌握情况在计算机上选择各种方法推导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

2.交流部分推导方法。

(四)练习课

一、基本练习:

1.学生选择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加以解决:

例:计算草坪、红领巾、跳箱的大小;圆木的根数;水渠横截面的面积。

2.完成判断,选择题:(计算机统计正确率)

3.小小设计家:(几何画板操作)

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设计一副图案,并算出面积。比一比,谁画得好,算

得对。

26

二、综合练习:

1.选择条件计算面积:

2.组合图形的应用题练习:

3.逆向思维训练:

(1)讨论:已知面积求多边形的底和高的方法。

(2)画图:画面积是12平方厘米的多边形。(几何画板操作)填表后画图。

想想算算:

1.出示右图,要求学生算出它的面积:

(1)小组交流:你准备怎样计算?

(2)学生汇报:

①可以看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梯形②从一个长方形中去掉一个梯形

(3)任选一种方法进行计算:

二、巩固练习:

求下面图形的面积:(图略)

三、画一画:(第27页画画算算)

学校准备建一个新的花圃,在方格纸上划出花圃的形状并计算出面积。

四、实地测量:(第27页量量算算)

在校园里找出一块合适的空地,参照上面画出的形状进行实地测量。

板书设计

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000000平方米

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10000平方米

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认识小数》单元备课

教学内容

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比较小数的大小、把非整万(亿)的大数改写成以万(亿)

为单位的小数。

教材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初步体会了一位小数与十分之几的分数间的联系;还教学

了分数的知识,学生初步理解了十分之几、百分之几等分数的意义。这些都是继续教学

小数知识的必要基础。本单元系统的教学小数知识,将使学生建立比较完善、比较深刻

的小数概念。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教学小数的知识。这些经验包括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所

表示的金额,以米为单位的小数所表示的长度等,都是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初步认识了的。

这些经验能支持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发现小数的性质,进行比较小数大小的活动,从

而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2.数形结合,教学小数的知识。小数的意义是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小数的性质也

是抽象的数学规律,小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是有一定困难的。如果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

体的图形联系起来,挖掘和利用概念中的直观成分,能有效的降低教学的难度。教材编

写时充分注意了这一点,如用大正方形表示整数“1”,它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分别表

示成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依托直尺显示几厘米是百分之几米,是零点零几米;在数轴

上建立点与相应的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联系……这些都有助于学生领会小数的知识。

3.始终把小数的意义作为教学重点。本单元编排的四部分教学内容是循序渐进的,

小数的意义是进一步教学小数性质、比较小数大小的规则、改写大数的方法的基础,后

面三个内容的教学又促进了小数概念的逐步清晰、逐步深化。

4.选择大量有意义的现实数据。如:普通食品、常用物品的价钱,我国部分大城市的人

口数,反映我国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数据,集知识性、应用性、思想教育为一体。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记数单位,能正确读写小数。

2.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够比较小

数的大小。

3.使学生能够利用小数将一个较大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以亿作单位的数。

4.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能按要求正确地求出小数的近

28

似数。

教学重点

1.理解小数的意义。

2.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性质。

教学措施

1.以两位小数的意义为主要研究对象,向前联系一位小数与整数,往后发展到三

位小数和四位小数,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小数概念以及记数方法。

2.教学小数的性质,突出对性质的体验。首先体验性质的合理,然后体验性质的应

用。

3.比较小数的大小,淡化统一的法则,鼓励个性化思考。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5课时

29

小数的意义

教学内容

P30、31页例1和例2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五的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在分数的基础上认识小数,知道什么是小数,小数的意义,学会

分数、小数的互化。

2.培养学生的理解空间想象能力。

3.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小数的意义及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用分数表示下面的数。

1角=()元1分米=()米

2角=()元1厘米=()米

1分=()元1毫米=()米

二、教学例1:

1.出示例1:用“角”或“分”作单位,说出下面物品的价钱。

指名回答问题。注意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完整。

橡皮的单价0.3元是3角;信封的单价0.05元是5分,练习簿的单价0.48元是4

角8分或48分。

(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既使学生消除对这三个小数的陌生感,又为下面体会小数

的意义埋下伏笔。)

2.教学小数的读法:

你能读出下面的小数吗?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0.05读作:零点零五0.48读作:零点四八

引导学生总结读整数部分为0的小数的方法:

从左往右依次读出各位上的数。

30

3.初步感受两位小数的含义。

想一想:0.3元是1元的几分之几?0.05元是1元的几分之几?0.48元呢?

小组讨论交流。

汇报:0.3元是1元的十分之三。

(学生根据三年级的知识,完全可以回答出第一个问题。)

0.05元是1元的百分之五。提问:为什么:

(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可以作如下的引导。)

思路:1元=100分,1元平均分成100份,1份是1分,1分就是1元的;0.05

元是5分,是5个,也就是1元的。

根据上面的思路,让学生说明0.48元是1元的。

学生回答:1元=100分,1元平均分成100份,1份是1分,1分就是1元的;0.48

元是48分,是48个,也就是1元的。

观察板书:

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看到0.05和0.48都是两位小数,都表示百分之几。

4.“试一试”

A、理解:1厘米是米,米可以写成0.01米。

指名理解1厘米为什么是米。

(1米=100厘米,1米平均分成100分,1份就是1厘米,1厘米也就是1米的,就是

米。)

B.用米为单位的分数和小数分别表示4厘米与9厘米。

学生回答并说名理由。

C.观察板书:

这三个分数都是什么样的分数?(百分之几的分数)

这三个小数呢?(两位小数)

我们知道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那两位小数又表示什么呢?(百分之几)

三、数形结合,建立小数的概念。

1.出示例2:

把什么看作“1”?(正方形)

看着图形将和写成小数。学生自主填空后回答。

提问:0.1表示什么?0.01又表示什么?

31

2.试一试:

在下面每个正方形中涂上颜色,分别表示、和,并把它们写成小数,填在括号

里。

学生自主练习,进一步体验小数的意义。

3.思考:

观察前面出现的小数与分数的关系,你有什么发现?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

的观点。

结论:分母是10、1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4.想一想:

写成小数是多少?呢?你能写一写、读一读吗?

A.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你是怎样思考的?

B.进一步体会读法:0.001读作:零点零零一

0.029读作:零点零二九

强调:小数部分的零要一个一个的读,不能只读一个零。

C.我们知道了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

分之几,那么你知道四位小数表示什么吗?

学生回答。

5练一练:

学生自主填空,交流时注意让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进行说明。

四、巩固练习:

练习五的1—5题。

练习时让学生自主练习,指名回答时要培养学生完整回答并应用自己学过的知识阐

明观点的习惯与能力。

注意:练习的第3题,出现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读写应该不会有困难,但是

在用小数的意义进行说明时,对于一部分学生可能会造成困难,虽然题目没有要求学生

进行意义说明,但是在教学中还是应该有初步的渗透。

布置作业

1.自己写几个小数,读出来,并说说它们各表示什么。

2.回顾学习过的十进制记数法,预习P32页例3。

32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都可以用小数表示。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课后反思

小数的意义和简单的小数读写

教学内容

教学数位顺序表,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P33.34页例3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五6—10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小数的意义。

2.使学生认真掌握小数数位顺序表,知道数位、记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

系。

3.培养学生知识过程的能力。

4.训练学生思维灵活性,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品质。

教学重点:

数位顺序表、记数单位及之间关系。

教学难点:

记数单位的理解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卡片0、0、1.2和小数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提问:小数分为哪几部分?整数部分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记数

单位是什么?

二、出示例3:你能举例说说1和0.1的关系吗?

1.引导学生把1和0.1都看成相同单位的数量。

如:1米和0.1米,0.1米是1分米,1米=10分米,也就是1米是个0.1米,或者

说10个0.1米是1米。

1元和0.1元、1分米和0.1分米等。

可不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探索1和0.1的关系?

学生自主画图探索。

结论:1里面有10个0.1。

2.你能用类似的方法探索0.1和0.01有什么关系?0.01和0.001呢?

34

学生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汇报交流结果。

3.小结:每相邻两个记数单位之间的关系都是10。整数部分的1和小数部分的0.1

之间的进率也是10,同整数一样,小数的记数单位也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

所占的位置叫做小数的数位。

4.教学小数部分的数位顺序和记数单位,整理出数位顺序表。

教师: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十分位,记数单位是十分之一(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