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防汛防台专项应急预案及建设工程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_第1页
建设工程防汛防台专项应急预案及建设工程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_第2页
建设工程防汛防台专项应急预案及建设工程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_第3页
建设工程防汛防台专项应急预案及建设工程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_第4页
建设工程防汛防台专项应急预案及建设工程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防汛防台专项应急预案防汛防台专项应急预案目录1总则···············································11.1编制目的·········································11.2编制依据·········································11.3适用范围·········································11.4工作原则·········································12概况···············································12.1地理位置及工程概况·······························12.2防汛风险分析·····································22.3防汛防台设施·····································32.4重点防护对象·····································33组织体系···········································33.1领导机构·········································33.2工作机构·········································33.3其他·············································33.3工作职责·········································44防范与预警·········································44.1防汛准备工作·····································44.2预警信息含义·····································54.3主要防御方案·····································55应急响应···········································55.1应急响应的总体要求·······························55.2应急响应分级与行动·······························55.3人员转移撤离方案·································105.4信息报送·········································105.5应急结束········································116后期处置··········································116.1灾后救助········································116.2抢险物资补充····································126.3水毁工程修复····································126.4调查与总结······································127应急保障··········································127.1通信与信息保障··································127.2抢险与救援保障··································127.3专业保障········································127.4治安与医疗保障··································127.5物资与资金保障··································137.6社会动员保障····································138监督管理··········································138.1培训············································138.2演习············································138.3奖惩············································138.4预案管理········································139附则··············································139.1数量概念········································149.2名词定义········································149.3有关图表········································14应急抢险救援预案--防汛防台专项应急预案1总则1.1编制目的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按照国家规定的“蓝、黄、橙、红”四色预警和四级响应的要求,结合项目部的实际,为进一步提高防汛指挥调度、应急抢险和灾后救助的效率,增强广大市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和避险自救能力,全力避免人员伤亡、减轻灾害损失,提高项目部应对防汛防台的能力,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区域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闵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1.2编制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上海市防汛条例》等国家相关法律、规章、规范性文件,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以及《上海市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及部门应急预案框架指南》、《上海市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做好防汛防台专项应急预案修编工作的通知》(沪汛办〔2007〕57号)、《上海市闵行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闵行区防汛防台专项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项目部内防汛防台突发公共事件。本预案指导项目部的防汛防台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本预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及时修订并报上级审定、备案,预案构成种类将不断补充、完善。1.4工作原则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加强管理;快速反应,协同应对;依靠科技,资源整合。防汛防台预案要以“实行全面规划、统筹兼顾、预防为主、及时抢险、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切实实现“三个转变”,按照新时期防汛防台的要求,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营造一个稳定、祥和、安全的环境。2概况2.1地理位置及工程概况Xxxxxxxx2.2防汛风险分析影响本项目部的防汛防台突发事件主要是台风、暴雨、高潮及龙卷风。2.2.1台风、暴雨、高潮等自然灾害对本市的影响及历史上最大灾害的危害情况,从建国以来的记载来看,对我市影响最大的灾情按年份排列如下:2.2.1.11949年7月25日大台潮:摧毁海塘25公里,占全线海塘长度的58.82%,受灾面积高达17.5万亩,死亡1211人,流离失散35700多人,冲坍房屋18000余间,死亡牲畜2.69万头。2.2.1.21963年9月12日特大暴雨:大团、惠南地区水位高达4.52米,造成36万亩农田受淹,16800户受涝,倒塌314间民房和97座桥梁,损失粮食6万公斤。2.2.1.31986年7月11日龙卷风:吹毁民房4361间,1190户人家受灾,死亡22人,受伤540人,经济损失2500余万元。2.2.1.41997年8月18日“9711”号台风:芦潮港最高潮位5.68米,是建国以来最高潮位,据不完全统计,经济损失达10858.5万元。2.2.2现状2.2.2.12005年8月5日至7日“麦莎”台风:港城大堤内坡石拱肋底119处淘空;8.6公里顺坝护脚冲刷严重,抛石外露,大堤护坎地被削低约25~30厘米左右;人民塘沿海特殊保护林受损树木约3000棵,倾斜24800棵。受损果园4.7万亩,水稻1.3万亩,蔬菜大棚5.6万亩,苗木932亩,其它经济作物1.8万亩,养殖业受损棚舍3万平方米,死亡家禽13.8万羽。全区共有18条道路、60个居民点、2755户家中进水,家中积水最深的约50厘米。港城开发(集团)公司工程损失约908万元,同盛物流园区工地彩钢板屋面受损4000多平方米,绿化场地受淹22万平方米。2.2.2.22007年9月18号“韦帕”台风:过程累积雨量最大为书院镇82.8毫米,惠南62.7毫米;最大风速:小洋山12级(34.4米/秒),滴水湖9级(21.0米/秒),惠南8级(19.0米/秒),全区内河水位由于早已采取预降措施,18日全区最高水位为周浦2.99米,东南沿海400亩秋瓜损失较大,周浦地区有200亩葡萄损失约30%,160亩桔子损失20%,另海塘上的人民塘有115棵树被吹折、吹倒。全区共转移安置了64914人,大治河、芦潮港水闸外共有94条船只进港避风,无人员伤亡。2.2.2.32007年10月8日台风“罗莎”:普降大到暴雨,芦潮港镇降雨量达239毫米,泥城镇230毫米,大治河水位涨至3.3米,芦潮港内河水位3.76米。1.8万亩露地施蔬和600亩西甜瓜受淹,3000余亩设施蔬菜积水,1000亩大棚塑料受损,城镇部分地区出现积水。2.2.3特征和趋势从地理位置看,闵行地处上海东南沿海,位于热带气旋北上路径要冲之一,又属东亚季风盛行范围,在海潮和季风的影响下,热带风暴、梅雨暴雨、东海潮汐等自然因素会给我区带来频繁的涝、台潮灾害,如果上述灾害组合出现,更会加剧本区的灾情。历史资料显示:闵行区每年都要遭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袭击,对闵行区有影响的台风平均每年有2次左右,台风带来大风、暴雨等灾害,沿海还经常发生由台风引起的风暴潮灾害,对海塘堤坝防汛墙等工程会造成严重威胁。同时本区年均降雨量为1174.2毫米,68%集中在5~9月,平均年暴雨日2~3天。另外本区平均每4~5年有一次龙卷风过境,具有突发性与破坏性。还有近几年来强对流天气的增多,甚至出现“飑线”等天气现象,且影响闵行的台风强度越来越强,局部地区的短时间内的强降雨也有增多趋势,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损失也相应增大,但人员伤亡由于全社会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措施到位,呈现下降趋势。2.3防汛防台设施项目部配备了潜水泵5台,担架二付,手电筒10只,急救箱一只,麻袋100只,急救车一辆,还有木材等物资。2.4重点防护对象生活区、办公区等临时设施和塔式起重机等大型机械。3组织体系本项目部防汛防台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由江苏金厦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和嘉定区人民政府领导。3.1领导机构根据规定,项目部成立防汛指挥部,总指挥由项目经理卢聪担任,副指挥由薛周兴、杨继平担任。3.2工作机构项目部成立防汛指挥部,负责领导本项目部的防汛防台工作。3.3其他建立防汛抢险小分队,平时进行应急救援演练;发生突发事件时,参与应急处置工作。3.4工作职责:3.4.1指挥部各成员职责:1、xx任务是了解掌握险情,组织现场抢救指挥。2、xxxx任务是根据指挥组指令,及时布置现场抢险,保持与当地防抬、防汛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沟通。3、xx任务是维护4、xx负责妥善处理好善后工作,按职能归口负责保持与当地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4防范与预警4.1防汛准备工作4.1.1预防预警准备工作4.1.1.1思想准备。加强宣传,增强全民预防洪涝台风灾害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做好防大汛抗大灾的思想准备。4.1.1.2组织准备。建立健全防汛组织指挥机构,落实防汛责任人、防汛队伍和低洼易积水区域的监测网络及预警措施,加强防汛抢险队伍建设。4.1.1.3工程准备。配备一定的防汛应急物资,按时完成上级下达的防汛工程建设任务。4.1.1.4预案准备。修订完善各类台风暴潮防御预案、人员安全转移预案。4.1.1.5物资准备。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储备必需的防汛物料,合理配置。在防汛重点部位应储备一定数量的抢险物料,以应急需。4.1.1.6通信准备。充分利用社会通信公网和自建通讯系统,确保防汛通信专网、预警反馈系统完好和畅通。4.1.1.7防汛检查。按照“六不放过”的原则,发现薄弱环节,要明确责任、限时整改。4.1.1.8防汛日常管理工作。加强防汛日常管理工作,对应急物资定期检查,确保完好。4.1.2预防和预警机制4.1.2.1经常上网查看和收看电视,随时收集掌握防汛防台信息。4.1.2.2健全预报机制。建立信息的监测和通报系统。4.2预警信息含义按照突发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从低到高依次分为蓝、黄、橙、红四色预警信号,本区的防汛防台预警级别将按市防汛指挥部的要求分为四级,由有关部门统一发布。国家建立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制度、明确预警级别和发布程序后,从其规定。4.3主要防御方案4.3.1现场人员应立即上报项目部指挥小组。4.3.2现场下水道疏通。4.3.3生活区、宿舍后勤生活保障、救护。4.3.4施工现场井架、脚手架、模板等的检查与检修。4.3.5施工用电、各部位配电箱、现场高空照明灯及架空线路的检查、加固及抢修。4.3.6立即拨打“120”急救中心与医院联系或拨打“110、119”救助,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及本部门的联系电话,并派人到路口接应。4.3.7事故调查报告,并上报公司及有关上级机关。5应急响应5.1应急响应的总体要求5.1.1按洪涝、台风等灾害的严重程度和范围,将应急响应行动分为四级。5.1.2进入汛期,防汛指挥机构应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全程跟踪风情、雨情、水情、工情、灾情,并根据不同情况启动相关应急程序。5.1.3洪涝、台风等灾害发生后,由防汛指挥部向区县人民政府和市防汛指挥部报告情况。造成人员伤亡的突发事件,可越级上报,并同时报市防汛指挥部。任何个人发现海塘、水闸发生险情时,应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5.1.6因洪涝、台风灾害而衍生的疾病流行、水陆交通事故等次生灾害,防汛指挥机构应组织有关人员全力抢救和处置,采取有效措施切断灾害扩大的传播链,防止次生或衍生灾害的蔓延,并及时向区人民政府和市防汛指挥部报告。5.2应急响应分级与行动闵行区防汛防台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分为四级:即Ⅳ级(一般)、Ⅲ级(较重)、Ⅱ级(严重)、Ⅰ级(特别严重)四个响应等级,应对一般较大、重大、特大突发公共事件。(见附表一)5.2.1Ⅳ级响应(蓝色预警)5.2.1.1Ⅳ级响应标准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为Ⅳ级响应,由区防汛指挥部处理,并报市防汛指挥部备案:(1)发布台风蓝色预警信号后;(2)发出暴雨蓝色预警信号后,即预报局部地区24小时雨量超过50毫米;(3)可能造成一般灾害的其他汛情(居民进水100户以下、农田受淹1000亩以下,房屋倒塌5间以下、死亡2人以下)。5.2.1.2Ⅳ级响应行动(1)区防汛指挥部领导进入岗位,组织开展防汛抢险和灾后救助工作,并加强汛情监测,密切关注汛情变化,及时向市防汛指挥部上报汛情、灾情和灾害处置等情况。(2)市防汛指挥部成员单位根据市防汛指挥部指令,协助区防汛指挥部实施防汛抢险和各项应急处置工作。5.2.1.3蓝色预警防御指引(1)市民注意收听、收看有关媒体报道,了解最新预警信息,妥善安置易受风雨影响的室外物品;(2)各新闻媒体、各电子显示屏发布有关预警信息和安全提示;(3)各单位、各部门按照防汛防台预案,做好各项防御准备;(4)低洼、易受淹地区做好排水防涝工作;(5)沿海单位及时关闭各类挡潮闸门;(6)各防汛排水泵站加强值守,适时进行预抽空;(7)加固户外装置,高空、水上等户外作业人员采取有效防御措施;(8)电力、通信等管线部门加强抢修力量的配备;(9)排水量放水人员和市容环卫清扫人员提前进行道路进水口清洁工作,并做好降雨过程中的量放水工作;(10)市政部门检查加固高架、高速道路的各类指示标志,落实隧道、下立交等重点地点的防积水和抢排水措施。(11)灾后,市政、绿化、电力、通信、水务等专业抢险队伍要迅速组织巡检,在第一时间内完成抢排积水、道路清障、应急抢修等灾后恢复工作。5.2.2Ⅲ级响应(黄色预警)5.2.2.1Ⅲ级响应标准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为Ⅲ级响应,由市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处理,并报市政府和市防汛指挥部备案。(1)发布台风黄色预警信号后;(2)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后,即预报部分地区24小时降雨量超过100毫米;(3)海塘发生险情,可能造成局部地区危害的;(4)可能造成较大灾害的其他汛情(居民进水100~300户、农田受淹1000~10000亩或房屋倒塌5~50间、死亡3~5人)。5.2.2.2Ⅲ级响应行动(1)市防汛指挥部副总指挥主持会商,作出相应工作安排,加强对汛情的监测和防汛工作的指导,并将情况上报市防汛指挥部总指挥;(2)区防汛指挥部领导进入岗位,组织开展防汛抢险和灾后救助工作,并加强汛情监测,密切关注汛情变化,及时向市防汛指挥部上报汛情、灾情和灾害处置等情况;(3)市防汛指挥部成员单位根据市防汛指挥部指令,协助区防汛指挥部实施防汛抢险和各项应急处置工作。(4)各级抢险队伍进入戒备状态,驻沪部队、武警部队进入经常性战备状态,防汛抢险物资储运单位做好随时调运的准备;(5)各新闻媒体及时刊播有关预警信息,加强各种安全防范知识宣传。5.2.2.3黄色预警防御指引(1)市民尽可能减少外出或者到安全场所躲避;(2)各新闻媒体、各电子显示屏及时更新有关预警信息和安全提示;(3)各级防汛机构和有关抢险单位加强值班,密切监视灾情,落实应对措施;(4)高空、水上等户外作业需采取专门的保护措施,必要时可以暂停作业;(5)防汛排水泵站转入暴雨模式运行;水闸提前预降内河水位;(6)一线海塘外作业施工停止;(7)消防部门加强备勤力量,做好抢排积水准备;(8)排水量放水人员和市容环卫清扫人员及时进岗到位,确保排水畅通;(9)绿化管理部门加紧对树木进行绑扎加固和修剪;(10)水上航运部门及时发布船期消息,妥善安置滞留旅客;(11)灾后,市政、绿化、电力、通信、水务等各专业抢险队伍要迅速组织巡检,在第一时间内完成抢排积水、道路清障、应急抢修等灾后恢复工作。5.2.3Ⅱ级响应(橙色预警)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为Ⅱ级响应,由市防汛指挥部处理,并报市政府备案,市防汛指挥部总指挥必须进入岗位或到现场;5.2.3.1Ⅱ级响应标准(1)发布台风橙色预警信号后;(2)发布暴雨橙色预警信号,即预报部分地区24小时降雨量超过150毫米;(3)海塘发生险情,可能造成较大危害的;(4)可能造成重大灾害的其他汛情(居民进水301~1000户、淹没农田1~5万亩或房屋倒塌51~150间、死亡6~10人)。5.2.3.2Ⅱ级响应行动(1)市防汛指挥部总指挥主持会商,作出相应工作安排,加强对汛情的监测和防汛工作的指导,并将情况上报市政府主要领导,提请市政府召开紧急会议,作出应急部署,并适时下达人员撤离指令;(2)区防汛责任人和区防汛指挥部领导必须进入岗位,组织开展防汛抢险、人员撤离和灾后救助工作,并加强汛情监测,密切关注汛情变化,及时向市防汛指挥部上报汛情、灾情和灾害处置等情况;(3)市防汛指挥部成员单位根据市防汛指挥部指令,协助区防汛指挥部实施防汛抢险和各项应急处置工作。(4)各级抢险队伍进入临战状态,驻沪部队、武警部队进入三级战备状态,在指定地点集结待命;防汛抢险物资储运单位做好随时调运的准备;(5)电视、电台、网络和电信运营商、电子显示屏管理等单位及时播发和随时插播有关预警信息和安全提示,报刊等媒体也要及时刊发相关信息。5.2.3.3橙色预警防御指引(1)市民尽可能留在家中,关门、关窗、收物,防止坠物伤人;一旦室内进水,立即切断电源,防止触电;(2)各新闻媒体、各电子显示屏滚动发布有关预警信息和安全提示;(3)各部门、各单位按照市防汛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加紧检查落实各项防范措施;(4)各类建设工地停工,并对塔吊等设备进行锁定,对脚手架等进行加固或拆除;(5)一线海塘外各类作业人员和工地临房、危棚简屋内人员按预案撤离转移至指定安全地带;(6)所有船只全部进港避风;(7)消防官兵全部上岗待命;(8)排水量放水人员坚守岗位,市容环卫清扫人员提前至凌晨3时上岗;(9)绿化、市政部门及时扶正、清除倒伏树木;(10)水、陆、等交通航运部门及时发布客运信息,妥善安置滞留旅客;(11)卫生部门落实医疗救护力量和设备;(12)灾后,市政、绿化、电力、通信、水务等各专业抢险队伍要迅速组织巡检,在第一时间内完成抢排积水、道路清障、应急抢修等灾后恢复工作。5.2.4Ⅰ级响应(红色预警)5.2.4.1Ⅰ级响应标准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为Ⅰ级响应,必须向市政府报告,市政府领导进入岗位或到现场:(1)发布台风红色预警信号后;(2)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后,即预报部分地区24小时降雨量超过200毫米;(3)主海塘决口;(4)可能造成特大灾害的其他汛情(居民进水1000户以上,或农田受淹5万亩以上;或死亡10人以上,房屋倒塌50间以上)。5.2.4.2Ⅰ级响应行动(1)市政府主要领导主持会商,市防汛指挥部领导成员参加,作出防汛防台应急部署,加强工作指导,必要时发表电视讲话,动员全市军民全力抗灾抢险;(2)区党政领导和防汛责任人进入防汛抢险指挥岗位,迅速落实各项防汛抢险措施,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3)各级抢险队伍进入战斗状态,驻沪部队、武警部队进入二级战备状态,根据市防汛指挥部的指令,执行抢险救灾任务;(4)电视、电台、网络和电信运营商、电子显示屏管理单位等及时播发和随时插播有关预警信息和安全提示,报刊等媒体也要及时刊发相关信息。5.2.4.3红色预警防御指引(1)市民根据安全提示进一步检查落实自我防范措施;(2)各新闻媒体、各电子显示屏随时插播有关预警信息、安全提示和紧急通知等;(3)各类学校、幼儿园以及其他有关单位采取停课或其他专门的保护措施;(4)除直接关乎国计民生的企事业单位外,其他单位可自行决定是否停产、停工、停业;(5)灾后,市政、绿化、电力、通信、水务等专业抢险队伍要迅速组织巡检,在第一时间内完成抢排积水、道路清障、应急抢修等灾后恢复工作。5.2.5等级调整变更突发公共事件的实际级别与响应级别密切相关,但可能有所不同,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响应等级一般由低(Ⅳ级)向高(Ⅰ级)逐级递进,出现应急情况和严重态势时也可直接跃进。区应急委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事态、影响和处置需要,按照规定程序来决定或报请市应急委决定变更响应级别,对于跨区域、跨部门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可针对各种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分级响应程序和措施,情况特殊时,根据加强预防的需要,可提高响应等级。5.3人员转移撤离方案5.3.1准备工作根据近几年在“麦莎”和“卡努”及“韦帕”和“罗莎”台风中人员撤离、转移的情况和经验,首先对临时工棚内人员的情况进行调查和统计,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安全、就近、方便的原则,可选择学校、电影院、旅馆、厂房及亲戚家中作为撤离安置地点,落实好联系人及联系电话,并登记造册,同时根据情况变化,不断更新资料,确保人员安全。5.3.2撤离指令发布条件在台风影响前,接市防汛的撤离指令后迅速通知各有关单位及时撤离、转移,确保人员安全。5.3.3撤离点保障撤离点的治安由所在地区的派出所和联防队负责,由所在地区的政府和有关单位提供饮食、医疗后勤保障。5.4信息报送5.4.1迅速报告信息。一旦掌握和发现突发公共事件信息,要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立即根据其性质和威胁程度,将有关信息报告区应急联动中心、所在地镇政府、园区管委会、上级主管部门。市民有义务通过110等报警、特服电话和其它途径迅速报告和反映突发公共事件信息。5.4.2严格报告制度。各应急救援部门和项目部管理人员接到报警信息后,要按照相关预案和报告制度的规定,在组织抢险救援和应急处置工作的同时,及时掌握和汇总相关信息,重要信息要及时向区应急联动中心和区应急办报告(突发应急事件发生后半小时内向区应急办口头汇报,一小时内书面报告)。要做到事发后报告迅速,处置时报告正确,事件结束后要有总结报告。5.4.3及时处置信息。接到重要信息后,要及时处理或提出应急处置建议反馈到相关部门。5.4.5跨区域信息通报。要与相邻区加强协作,建立防汛防台信息的通报、协调渠道。一旦出现超出本区域的态势,要根据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及时通报、联系和协调。5.5应急结束防汛防台突发事件的结束需经有关的权威部门宣布,并注意区别于现场抢救活动的结束。6后期处置6.1灾后救助和重建6.1.1善后工作6.1.1.1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有关职能部门,要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妥善做好抗灾救灾的善后工作,慰问灾民,帮助他们解决吃穿住的问题,使他们有一个安定的环境,恢复生产工作,稳定思想情绪。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以及紧急调集、征用个人的物资,要按照规定给予怃恤、补助或补偿。6.1.1.2及时调查统计灾害事故影响范围和损害程度,并按规定向上级报告。6.1.1.3积极支持、配合民政部门妥善安置、安抚灾民。6.1.2社会救助6.1.2.1提倡和鼓励个人捐赠资金和物资。6.1.2.2当事人对行政机关的具体应急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6.1.3保险鼓励参加保险,减少损失。及时向有关保险公司要求定损理赔。因定损理赔需要单位和个人提供相关情况的,单位和个人应积极配合。6.2抢险物资补充抢险物资根据当年使用情况及时补充,同时根据汛情及时调整储备物资的品种和数量,达到一定年限的及时予以更新,确保防汛物资能及时拉得出、用得上。6.3水毁工程修复在发生灾情后,项目部应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水毁工程的修复工作,以确保防汛工程设施的完整性。6.4调查与总结6.4.1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完毕后,项目部应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调查,并按要求提供有关情况。6.4.2对责任事故,应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6.4.3对应急工作进行总结,找出管理上的薄弱环节,找出预防、预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环节中的经验和教训,提高管理水平和相应能力,及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逐步完善应急机制。7应急保障建立应急救援小分队,对暴雨后易积水点,采用潜水泵等设备临时排除积水。7.1通信与信息保障可通过电话、传真机、网络、微波通讯等方式联络。项目经理吴永前,联系电话7.2抢险与救援保障7.2.1人员保障7.2.1.1建立业余抢险队伍。由各班组骨干组成。7.2.2医疗保障。对受灾区内的伤病员,在抢险队伍救出后用救护车送到医院治疗,如需转院,由接受医院负责转院。7.3专业保障7.3.1对供电系统,一旦出现倒杆,吹断高压输电线路等,及时向闵行供电分公司报告。7.3.2环境卫生:出现灾情,项目部要认真做好卫生工作,确保清洁,灾后配合防疫部门进行消毒防疫。7.4治安与医疗保障7.4.1治安保卫。一旦出现灾情,项目部要配合公安部门做好治安保卫工作。7.4.2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对受灾区内的伤病员,在抢险队伍救出后用救护车送到医院治疗,如需转院,由接受医院负责转院。7.5物资与资金保障7.5.1按规定根据自身情况储备一些物资,作为现场抢险物资;由项目部提供资金保障。防汛抢险储备物资及运输车辆均要明确专人负责,定点储存,严禁随意动用,随时听从市、区防汛指挥部的紧急调度。一旦有所耗用,必须立即补足。7.6社会动员保障一旦出现灾情,项目部应执行区防汛指挥部总指挥根据情况发布抗灾命令,立即抗灾。发生防汛防台突发事件后,首先应采取自救措施,减少损失,同时请求援助,再由专业队伍处置,如果事态继续扩大,则需要向上级部门报告,请求支援,全力抢险救灾。8监督管理8.1宣传、培训8.1.1公众宣传教育公布应急、报警电话等。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开会学习等,进行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等常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公民风险防备意识和应急基本技能。8.1.2培训根据实际情况,不定期组织防汛知识培训,提高防汛人员的业务能力。8.2演习8.2.1应根据预案,定期组织专业性和综合性的应急演习,明确演习的队伍、内容、范围、场所、频次、组织、评估和总结。做好跨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及通信联络,确保各种紧急状态下的有效沟通和统一指挥。8.2.2积极参与镇、园区组织的防汛防台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专项演练。8.3奖惩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制定奖惩制度,对预案实施的全过程进行检查,保障应急措施到位。8.4预案管理8.4.1预案的修订原则上每二年对预案进行一次修缮,必要时可作随时调整。8.4.2预案的实施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正式实施。9附则9.1数量概念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9.2名词定义9.2.1防汛防台预案:对台风、暴雨、高潮、洪水、灾害性海浪等可能引起的灾害进行防汛抢险、减轻灾害的对策、措施和应急部署,包括预案启用条件、安全保障体系和组织指挥体系等内容。9.2.2防汛设施:包括潜水泵、排水管道等能够防御和减轻台风、暴雨和洪水等引起的灾害的应急设施。9.3有关图表附表一: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及响应等级汇总表序号预警等级响应等级性质表示色应对情况及类别备注1Ⅳ四级Ⅳ四级一般蓝色一般突发公共事件2Ⅲ三级Ⅲ三级较重黄色较大突发公共事件3Ⅱ二级Ⅱ二级严重橙色重大突发公共事件4Ⅰ一级Ⅰ一级特别严重红色特大突发公共事件附表二防汛防台小组成员联络名单序号名称职务联系电话备注1项目经理2项目技术负责人3安全员4安全员5资料员建设工程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一.总则1.编制目的为保证中铁隧道集团成兰铁路工程指挥部下属各项目部所属工程的顺利实施,提高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紧急情况的应急反应能力,最大限度地控制和消除由此产生的损失和影响,保证生命财产安全,根据集团公司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的有关要求、成兰铁路有限责任公司有关要求及项目实际情况,编制本套应急预案。通过编制本套应急预案,明确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做好应急预防和准备,便于各职能部门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2.编制依据2.1《安全生产法》第17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职责”;2.2《安全生产法》第33条“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2.3《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23条“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运、使用单位,应当制定具体应急预案,并对生产经营场所、有危险物品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周边环境开展隐患排查,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防止发生突发事件”;2.4国务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48条“施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配备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2.5国务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49条“施工单位应当根据建设工程施工的特点、范围,对施工现场易发生重大事故的部位、环节进行监控,制定施工现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2.6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31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制定特种设备的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2.7铁路总公司《铁路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第31条“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2.8铁路总公司《铁路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第53条“施工单位应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范围,对施工现场易发生重大事故的部位、环节进行监控,制定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2.9集团公司工程项目重大事件应急预案;2.10成兰公司应急预案有关要求。3.适用范围本应急预案适用于中铁隧道集团成兰铁路工程指挥部下属各项目部施工生产全过程,所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4.应急预案体系本项目应急预案体系由《自然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防洪应急预案》、《火灾、爆炸事故应急预案》、《网络信息安全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故应急预案》、《地震应急救援预案》等应急预案构成。5.应急工作原则5.1保护人员安全优先。在任何情况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贯彻“预防为主、防救结合、抢险先救人”的原则,把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5.2防止和控制事故蔓延优先。发生突发事件,要最大限度地防止和控制事故蔓延优先,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5.3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加强宣传培训工作,提高各级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建立训练有素、组织严密的专业应急队伍。在工程建设期间,要加强组织协作,定期举行应急演习演练,通过规范管理,把应急管理与常态管理有机统一,形成项目主导、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实现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科学化、社会化、全员化。5.4依法规范,明确责任。针对工程建设期间突发安全事故的特点,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各项目、各部门的应急管理行为,明确各项目、各部门的应急处置职责。5.5统一指挥、高效协调。根据突发安全事故的紧急程度和危害性以及动用的应急资源,实行指挥部集中领导,各项目部、部门分工协作,分类分级启动应急预案,有序有效应对各类突发安全事故。在发生突发安全事故时,各项目项目部无条件服从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二.危险性分析1.工程概况新建成都至兰州铁路成都至川主寺段站前工程CLZQ-9标段位于四川茂县境内,全线最长隧道平安隧道28.45km,平安进口位于茂县30km处,标段最远平安隧道3#斜井离茂县68km,线路大致沿岷江上行。本标段起讫里程左线D8K149+550~D8K170+850,右线YD8K148+753~YD8K170+935,包括榴桐寨隧道出口段(左线D8K149+550~D8K151+596、右线D8K148+753~D8K151+573.5)、龙塘四线大桥(左线D8K151+596~D8K151+755、右线D8K151+575~D8K151+734)、平安隧道进口段(左线D8K151+760~D8K170+850、右线D8K151+735.5~D8K170+935)及相关附属工程。本工程主要的危险来自隧道施工、桥梁施工、生活区办公区生产区消防及防地质灾害、火工品安全。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各项目存在的危险源及风险分析,针对各项目施工的实际情况,对隧道施工、桥梁施工、生活区、办公区消防、火工品安全和日常生活等各项活动进行了危害因素的辨识、可能出现的事故的危险分析,提出了控制方法,辨识出大的、影响严重的危险因素如下:①隧道施工:民用爆破器材的存储和使用存在的火工品爆炸危害。②隧道施工:掌子面出现坍方、岩爆和突泥、涌水危害。③隧道施工:软弱围岩段大变形引起掌子面后方出现坍塌。④隧道施工:通过斜井运输存在的运输车辆溜车危害。⑤隧道施工:压力容器的使用存在的容器爆炸危害。⑥隧道施工:作业人员从台架、台车坠落危害;防水板、土工布发生火灾危害。⑦隧道施工:碳质千枚岩段有害气体(瓦斯)爆炸危害。⑧桥梁施工:大型机械设备(特种设备)使用存在的起重伤害、机械伤害等危害,现浇连续梁施工存在的高处坠落危害;连续梁、墩台支架坍塌;基坑开挖存在失稳坍塌危害。⑨临时工程施工:路基填筑和开挖存在的车辆伤害、机械伤害危害。路基开挖边坡坍塌危害、爆破土石方放炮和火药爆炸危害。⑩现场施工和日常生活:现场和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火灾危害、用电危害、交通事故、洪水事故。⑪日常生活:日常生活中发生的食物中毒、传染性疾病危害。针对以上存在的影响严重的危险因素,编制专项应急预案,以便在发生危害时做出及时的响应,保证人身安全和减少财产损伤,使施工生产正常进行。三.组织结构及职责1.应急组织体系本标段实行三级应急组织体系,即指挥部、项目部、架子队,各级均设立应急领导小组。项目部设置兼职救援抢险队,各作业队均为兼职救援抢险队。2.指挥结构及职责2.1指挥部成立以常务副指挥长为组长、书记、总工、安全总监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应急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组织全管段内的重大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理工作,应急小组组成人员如下:组长:蒲小平副组长:刘成元、王亮、张伟、陈元培、曾仁文组员:杜武、刘小根、蒋登学、李鹏毅、贾海龙、梁景一、张文生、乔亚飞、杨勇、叶燕明、王振锋、李友坤、何召荣、李晓生应急响应中心设在综合部、安全质量部(工程安全、质量相关事件由安全质量部牵头负责,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食物中毒、爆炸、火灾、道路交通事故由综合部牵头负责),根据各职能部门的设置,下设应急组织,在指挥部应急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分工明确,各司其责。(1)后勤保障组(工委书记、设备物资部、综合部、计划合同部、财务部负责,组长:刘成元);(2)现场保卫组(综合部、安全质量部负责,组长:张伟);(3)现场救护组(副经理、综合部、设备物资部负责,组长:李鹏毅);(4)事故调查组(副经理、工程技术部、安全质量部负责,组长:蒋登学)。2.2各级组织的职责如下:(1)指挥部应急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铁路总公司、建设部、地方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关于重大事件的方针、政策、法规和规定;执行成兰公司应急办的工作指令;根据建设工程和工地实际,向成兰公司提交应急资金和物资分配计划;组织各项目部识别重大危险源,督促、指导、审查各项目部编制的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监督检查各单位重大应急预案中人员、物资、资金等的配备和落实情况;掌握全管段内的重大危险源,对突发性事件组织实施抢险及减灾措施,组织灾后处置,做好有关协调工作;负责与甲方、地方相关部门沟通,发生突发事件请求甲方、地方部门支援;负责向上级有关单位汇报现场情况。(2)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的准备、交通通畅、应急响应时的后期保障和善后安置。(3)现场保卫组:负责现场的抢险、保卫、警界工作。(4)现场救护组:负责人员临时安置、对现场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和转送附近医院进行治疗。(5)事故调查组:负责事故的事态检测、事故的调查。(6)各职能部门职责如下:①综合部:负责对相关信息的快速传递,确保应急响应过程中交通工具的提供,配合相关的外部协调与沟通过程中的人员接待、会议会务食宿工作。涉及爆炸、火灾及治安的应急事件,由综合部报请集团公司安质处协助。涉及新闻媒体的应急事件,由综合部报请集团公司宣传部协助。②财务部:负责突发事件发生时所需的资金保障。负责与有关医疗机构的联系,协助做好伤员的救治,提供伤亡人员的补偿标准及协助做好善后工作,负责在应对突发事件时,为便于应急响应所涉及的内外部施工合同的协商与修订工作。③设备物资部:负责事件所涉及的施工范围内(含便道)机械、设备、物资、车辆的抢救、抢修、维护、配备及善后工作,以及应急机械、设备、物资、车辆的保障工作。④工程技术部:对涉及到技术方面的问题进行咨询、取证。⑤安全质量部:负责应急预案的编制、演练、培训工作,接受和记录相关投诉和事故的报告。接到应急事件发生,立即向领导小组负责人汇报,并向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或成兰公司、监理和其他相关方报告和通报事故情况,负责形成和保存应急响应记录并编制应急响应情况报告,向领导小组进行汇报,必要时提出改进意见并进行修改,在现场情况稳定后,按相关规定负责组织事故事件的调查和处理工作。(7)各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在指挥部应急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主要职责是具体负责本部管段内重要危险源的日常管理工作,当发生重大事件时,负责本部管段内重大事件应急措施的实施,同时在项目经理部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调派下,协助其它单位应对其它管段内的应急工作;结合本部的施工任务和施工特点,组织编制本部的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负责本部应急预案中人员、物资、资金等的配备和管理;负责组织对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演练;接受指挥部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与调动,对突发性重大事件实施抢险及减灾措施;负责向指挥部应急领导小组及时汇报现场情况。(8)架子队应急领导小组:在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主要职责是具体负责本队内重要危险源的日常管理工作,当发生重大事件时,负责本队内重大事件应急措施的实施,同时在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调派下,协助其它单位应对其它管段内的应急工作;结合本队的施工任务和施工特点,在施工中编制专项施工安全方案;负责组织对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演练;接受项目部应急领导指挥部小组的统一指挥与调动,对突发性重大事件实施抢险及减灾措施;负责向项目部应急领导指挥部小组及时汇报现场情况。四.预防与预警1.危险源监控1.1监测监控(1)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指挥部、各项目部设专人负责信息的收集与传递。综合部安排专人每天收集气象台、电视台等部门发布的气象信息和疫情通报,当有大风、大雨、大雪、大雾、异常气温等恶劣气候以及重大疫情发生时,应立即报告应急小组相关人员。(2)对于重大危险源,应配备专职安全员或值班人员,采用目测或仪器监测等有效方式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实时观察观测。当发现有异常情况,立即采取紧急应对措施并按8.1《通信与信息保障》中规定的联系方式报告应急小组。(3)对于一般作业场所,应有专职或兼职安全员进行巡视,随时检查,发现异常现象,及时报告,及时排除险情。当有重大异常情况发生时,立即采取紧急应对措施并按8.1《通信与信息保障》中规定的联系方式报告应急小组。1.2预防措施(1)加强施工管理,严格按标准化、规范化作业。施工中要经常分析假设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并制订相应的预防措施。(2)对于重大危险源项目,如隧道施工、连续梁施工、高处坠落、临时用电、消防、道路交通安全、防洪、食物中毒编制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并上报集团公司备案。上述重大危险源项目施工期间,必须配备专职的安全人员跟班作业,随时检查,发现异常现象,及时报告,及时排除险情。(3)各项目部应结合实际和本项目部特点,并适时组织进行预案的演练,对演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应及时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4)各项目部应结合自身特点,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体施工人员预防重大安全事故的意识和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5)在应急抢险过程中,需紧急调用的物资、设备、人员和可用场地,各项目部和个人都不得怠慢。(6)对应急救援队和各级应急救援人员应按制定的预案经常进行培训和演练,使作业人员了解施工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安全救护规程,熟悉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方法,掌握救援行动的技能、方法、注意事项、常见故障的处理和维护保养的要求等。(7)充分做好下列各项准备工作:①思想准备。加强宣传教育培训、模拟演练,增强全体员工灾害和自我保护意识,做好防灾减灾的思想准备。各项目部要进行抢险安全知识培训和模拟演练,让参建员工做到心中有数。②组织准备。建立健全指挥部、项目部的应急指挥机构,落实责任人,设置专业救援抢险队和兼职救援抢险队,加强抢险队的建设。③技术准备。隧道施工严格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和风险评估,对于连续梁施工要密切注意气候气温变化情况,禁止在大雪天、大雾天进行上述作业;同时加强机械设备的检查与保养工作,使各种设备、机械处于完好状态。④抢险人员、料具准备。按照工程特点和分布情况,各单位储备必需的抢险物料,设备,配置应急处理、自救设施。落实专业救援抢险队和兼职救援抢险队人员和装备配备。⑤检查。实行以查组织、查技术、查预案、查物资、查通信为主要内容的分级检查制度,发现薄弱环节,要明确责任、限时整改。2.预警行动2.1预警级别确定原则。依据安全事故紧急程度、危害大小、涉及范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及需要调动的应急资源等情况,安全事故预警由低到高分为一般(Ⅳ级)、较重(Ⅲ级)、严重(Ⅱ级)和特别严重(Ⅰ级)四级预警。2.2当应急小组接收到现场值班人员、安全员、其他作业人员或相关渠道传递来的预警信息时,应立即予以核实并判断该预警信息的准确程度和严重程度,如属于下列情形之一则立即预警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启动相应的应急措施或应急方案。(1)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2)虽不属于重大质量、安全事故,但在事故发生过程中,情况易发生突然变化,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3)应急小组组长认为有必要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的。符合上述三个条件之一的,根据5.1《响应分级》中规定的应急响应级别,由相应级别的应急小组组长发布预警信息并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的命令。2.3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急小组组长应立即向本集团公司最高负责人报告,申请向上级主管部门、成兰公司或地方人民政府请求支援,发布严重(Ⅱ级)和特别严重(Ⅰ级)预警。(1)当质量、安全事故后果或事态极为严重,超过了本指挥部事故处理和救援能力的;(2)质量、安全事故发生范围超过了本指挥部管辖范围的;(3)应急小组组长认为有必要向上级主管部门、向成兰公司或地方人民政府请求支援的。2.4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急小组组长应立即向本集团公司最高负责人报告,申请向上级主管部门、成兰公司或地方人民政府请求支援,发布较重(Ⅲ级)预警。(1)当质量、安全事故后果或事态较为严重,超过了本指挥部事故处理和救援能力的;(2)质量、安全事故发生范围超过了各项目部管辖范围的;2.5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急小组组长应立即向本指挥部最高负责人报告,向指挥部请求支援,发布一般(Ⅳ级)预警。(1)当质量、安全事故后果或事态较为严重,超过了作业队事故处理和救援能力;(2)质量、安全事故发生范围超过了作业队管辖范围的。3.信息报告与处置3.1信息报告与通知重大事件和事故发生以后,事发作业队必须在第一时间内向项目部报告,项目部在接到报告后立即予以核实并判断该预警信息的准确程度和严重程度30分钟内将情况报指挥部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判断属于一般(Ⅳ级)预警,由项目部应急小组组长发布一般(Ⅳ级)预警信息,并按应急预案规定的程序立即启动Ⅳ级应急响应救援命令,有关领导和人员要立即到位,做好应急队伍和应急物资准备,展开应急救援。指挥部在收到项目部的报告后,应立即予以核实并判断该预警信息的准确程度和严重程度,在接到安全事故报告后30分钟以内利用电话、传真等一切快速手段,将简要情况向集团公司、成兰公司报告。判断属于较重(Ⅲ级)预警,由指挥部应急小组组长发布较重(Ⅲ级)预警信息,并按应急预案规定的程序立即启动Ⅲ级应急响应救援命令,有关领导和人员要立即到位,做好应急队伍和应急物资准备,展开应急救援;判断属于严重、特别严重预警信息应在30分钟内通过应急平台预警信息(号)和特急纸质件文本等多种形式,向集团公司、成兰公司应急办报告,同时按照应急预案规定的程序立即做出应急响应,有关领导和人员要立即到位,做好应急队伍和应急物资准备,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紧急疏散或转移群众,并对危险源、灾害点迅速加以处置。按有关规定,必须向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或其他相关方报告的,为确保报告的全面规范性,报告内容应经指挥部应急领导小组审核后上报。在事故发生后1小时内,由指挥部向当地政府相关部门、驻地监理、成兰公司上报。按以上报告程序,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应当在24小时内写出简要书面报告上报,书面报告内容应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重大安全事故的对外报告和公布,由指挥部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归口管理。3.2信息上报事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发生事故的单位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联系电话、报告人;(2)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财产损失的初步估计;(3)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4)事故抢救处理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5)需要各上级单位协助事故抢救和处理的有关事宜。3.3信息传递事故单位指挥部所属公司总部事故单位指挥部所属公司总部成兰公司质监站隧道集团公司地方相关部门监理单位五.应急响应1.响应分级按照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项目控制事态的能力,将应急响应行动分为四个等级。1.1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视为Ⅰ级响应(1)发生在全线难以控制并有向周边扩散态势,超出成兰公司联合应急能力或地方政府应急能力,需要上一级统一指挥应急救援行动或需国务院增援、组织协调处置的事故或事件。(2)突发公共事故或事件后果可能或者已经导致人员特别重大伤亡或造成特别重大危害,需要上一级突发公共事件现场指挥部来统一指挥应急救援行动、地方政府启动Ⅰ级响应的、或国务院启动Ⅰ级响应的突发公共事件。(3)根据生产安全事故等级,发生重大事故时:即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4)根据生产安全事故等级,发生特别重大事故时:即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1.2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视为Ⅱ级响应(1)超出指挥部应急处置能力的安全生产事故或事件,并在全线范围内呈扩散态势,需要成兰公司或市级地方政府应急办组织力量参与处置的。(2)突发公共事件后果可能或者已经导致人员重大伤亡,或造成重大危害,需要成兰公司设立现场指挥部来统一指挥应急救援行动;地方政府启动Ⅱ级响应的,或启动省专项应急预案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3)根据生产安全事故等级发生较大事故时: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1.3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视为Ⅲ级响应(1)超出项目部应急处置能力的安全生产事故或事件,并在全标段范围内呈扩散态势,需要指挥部或县级地方政府应急办组织力量参与处置的。(2)突发公共事件后果可能或者已经导致人员有较大伤亡,或造成较大危害,需要指挥部设立现场指挥部来统一指挥应急救援行动的;成兰公司应急办认为有必要启动Ⅲ级响应的突发公共事件。(3)发生一般事故时:即造成3人以下、1人以上死亡,或者10人以下、3人以上重伤,或者100万元以上1000万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1.4Ⅳ级应急响应,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为Ⅳ级响应(1)超出作业队应急处置能力的安全生产事故或事件,需要项目部应急办组织力量参与处置的。(2)根据生产安全事故等级,无人员死亡,发生3人以下重伤,或者1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一般事故;启动Ⅳ启动Ⅳ级响应判断响应级别项目经理部应急领导小组启动Ⅲ级响应成兰公司应急办公室判断响应级别属于Ⅳ级预警属于Ⅳ级以上预警属于Ⅲ级预警属于Ⅲ级以上预警展开救援展开救援判断响应级别属于Ⅱ级预警启动Ⅱ级响应属于Ⅰ级预警展开救援外部救援力量上级应急办公室启动Ⅰ级响应外部救援力量应急结束应急结束应急结束应急结束发生重大或较大事故上报项目部领导小组上报项目部领导小组应急响应流程图2.响应程序2.1Ⅰ级响应程序接到重大事件或事故报告,之一确认属Ⅰ级响应的,指挥部立即启动应急联动机制,迅速赶赴现场,确认事故级别,并立即向成兰公司应急办、地方政府应急管理机构报告,指挥部会同成兰公司应急办以最快的速度成立现场指挥机构,组织专业救援抢险队和兼职救援抢险队立即开展救援,采取果断有效的应急处置措施,优先保护作业人员生命安全,全力控制势态发展,防止和阻止次生、衍生事件发生。需要启动地方政府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总体预案的,由成兰公司应急办将现场情况上报铁路总公司、地方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后确定。由指挥部应急领导小组组长主持,指挥部应急救援机构成员和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参加做出应急工作部署,加强工作指导做好重点工程调度,指挥部应急救援小组按照职责分工,立即开展救援工作。指挥部增加值班人员,加强值班。指挥部财务部门为事故现场及时提供资金帮助;物资部门紧急调拨所需物资;项目部负责伤员营救和物资营救,及时救助受伤人员和物资,项目部临时医疗组紧急赴事故现场开展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其他应急救援小组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有关工作。2.2Ⅱ级响应程序接到重大事件和事故报告,之一确认属Ⅱ级响应的,指挥部应当立即采取先期处置措施,控制事态发展。指挥部会同成兰公司应急办迅速成立现场指挥部,统一指挥应急救援行动,组织专业救援抢险队和兼职救援抢险队立即开展救援,优先保护作业人员生命安全,全力控制态势发展,防止和阻止次生、衍生事件发生,并在第一时间内向上一级报告。由指挥部应急领导小组组长主持,指挥部应急救援机构成员和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参加做出应急工作部署,加强工作指导做好重点工程调度,指挥部应急救援小组按照职责分工,立即开展救援工作。指挥部增加值班人员,加强值班。指挥部财务部门为事故现场及时提供资金帮助;物资部门紧急调拨所需物资;项目部负责伤员营救和物资营救,及时救助受伤人员和物资,项目部临时医疗组紧急赴事故现场开展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其他应急救援小组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有关工作。2.3Ⅲ级响应程序接到重大事件和事故报告,之一确认属Ⅲ级响应的,指挥部应立即采取先期处置措施,组织专业救援抢险队和兼职救援抢险队立即开展救援,根据事态发展情况,采取有效的应急处置措施,并及时向成兰公司应急办报告。由指挥部应急领导小组组长主持,指挥部应急救援机构成员和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参加做出应急工作部署,加强工作指导做好重点工程调度,指挥部应急救援小组按照职责分工,立即开展救援工作。指挥部增加值班人员,加强值班。指挥部财务部门为事故现场及时提供资金帮助;物资部门紧急调拨所需物资;项目部负责伤员营救和物资营救,及时救助受伤人员和物资,项目部临时医疗组紧急赴事故现场开展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其他应急救援小组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有关工作。2.4Ⅳ级响应程序接到较大事件和事故报告,确认属Ⅳ级响应的,项目部应急小组应迅速赶赴现场,组织专业救援抢险队和兼职救援抢险队立即开展救援,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置,指挥部及时向成兰公司应急办报告。由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组长主持并做出应急工作部署,加强工作指导做好重点工程调度,项目部增加值班人员,加强值班。指挥部财务部门为事故现场及时提供资金帮助;物资部门供应组紧急调拨所需物资;伤员营救和物资营救组及时救助受伤人员和物资,临时医疗组紧急赴事故现场开展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其他应急救援小组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有关工作。同时报请指挥部应急领导小组,请求协助应急工作。3.应急结束对事故现场经过应急预案实施之后,引起事故的危险源得到有效控制、消除,环境符合有关标准,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根据事故的发展状态认为可以终止的,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召开会议研究决定后,方可撤离现场应急救援队伍,指挥部现场应急救援人员方可撤离,结束应急处置工作。必要时,可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布应急行动终止消息。重大、特别重大级突发公共事件被有效控制或危险源清除后,由现场指挥部向成兰公司应急办报告,成兰公司应急办提请铁路总公司、地方政府应急管理机构批准后,宣布应急结束。紧急状态决定终止和公布依照法定程序批准后执行。应急预案实施终止后,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再生,保护事故现场,需要移动现场物品时,应当做出标记、书面记录及影视资料,妥善保管有关物证,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事故报告。对事故过程中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物损失做收集统计、归纳、形成文件,为进一步处理事故工作提供资料。对应急预案在事故发生及实施救援的全过程,认真科学地做出总结,完善预案中的不足和缺陷,为今后的预案建立、制订提供经验和完善的依据。六.信息发布所有公共事件和事故的新闻发布与报道,由成兰公司应急办负责协调把关。信息发布均由指挥部应急领导小组授权综合部主持发布,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事故现场指挥部应及时准确向有关部门通报事故信息。七.后期处置1.紧急处置工作结束后,根据事故应急响应级别,指挥部和部门应协助事发项目部进一步恢复正常生活、生产和工作秩序,尽可能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和影响。同时做好事发现场污染物处理、善后赔偿、事故后果影响消除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工程建设、群众职工生活、社会秩序和生态环境恢复到正常状态。2.项目部应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继续保持或者采取必要的措施巩固应急处置工作的成果,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3.项目部迅速开展污染物收集、现场清理与处理,拨发救灾款物,为受灾人员尽快进入正常生活提供援助。医疗救治、疾病控制,由指挥部和成兰公司应急办联系地方政府加以协调,并协调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尽快恢复被破坏的交通、通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4.指挥部与成兰公司应急办对征用物资补偿、恢复重建能力、可利用资源进行评估。对造成地方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及时予以补偿。5.突发公共事件和事故发生时,指挥部和成兰公司应急办协助各项目部应及时通知保险机构组织人员尽早介入调查,了解并掌握受灾人员参加保险的险种、类别,并督促保险机构及时按约理赔。八.保障措施1.通信与信息保障为保证应急救援系统的各个机构、人员之间有效地进行联系,确保应急信息的畅通,工程指挥部各部门办公室均安装固定电话和卫星电话,各部门领导均配备移动电话和对讲机,移动电话及对讲机要求24小时开机,指挥部及项目部有关联系方式如下:应急救援电话通讯录序号姓名职务联系电话备注1蒲小平组长151151986882刘成元副组长152745693333张伟副组长158974275664王亮副组长187745849885陈元培副组长152086615556曾仁文副组长158745276627杜武成员186355899558刘小根成员186643752879蒋登学成员1878175517510李鹏毅成员1896065955011贾海龙成员1357458237612梁景一成员1522648868813张文生成员1539499330614乔亚飞成员1839039346415杨勇成员1507450218816王振锋成员1330593578917李友坤成员1382639786818李晓生成员1598372796619何召荣成级应急救援电话序号单位姓名职务联系电话1建设单位成兰指挥部鲜国指挥长189822716782建设单位成兰指挥部李文戈副指挥长189809600323建设单位成兰指挥部刘善忠安质部长159025000614建设单位成兰指挥部印建文工程部长189819100105中铁二院咨询监理公司袁泽钧总监136357731696中铁二院咨询监理公司郭秀红副总监187786785887中铁二院咨询监理公司李燕青安全环保部长188727843448茂县铁建办万力基主任159837088819隧道集团公司安质处应急办陈思安安质科长1372161215610茂县县政府0837-742220211茂县环保局0837-742103312茂县地震局0837-742274613茂县交通局0837-282217214茂县人民医急队伍保障2.1根据标段现场实际情况,各项目部均设置兼职救援队,由项目部直接管理,指挥部统一协调指挥。2.2各施工架子队成立兼职抢险救援队,由项目部统一协调指挥。2.3在本项目施工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参加应急救援工作,事发单位的专业救援队、应急抢险人员和施工人员是应急救援的重要力量。2.4各项目部应定期组织应急救援队伍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2.5指挥部和各项目部应加强与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驻地部队等单位与部门沟通协调,确保应急处置时公安、医疗、防汛、地震等专业救援队伍及时赶赴应急现场进行抢险救援。2.6突发事件后,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充分发挥城镇、公益团体等社会救援力量,减轻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失。3.应急物资、设备保障各单位根据应急救援业务的需要,按照平战结合的原则,配备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装备及器材,建立相应的维护、保养和调用等制度。建立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制度,根据不同危险事件和灾害种类,制定救灾物资生产、储存、调拨体系和方案。在存在重大危险源场所(特别是隧道、桥梁高墩),应按规范储备应急抢险物资,并做好生产流程和储备数量的有关工作。设备物资部应及时掌握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情况,及时调整储备物资品种,提高科技含量。4.经费保障指挥部、各项目部应安排专项应急救援储备金,当发生事故时,财务部要及时充足的向事故单位提供救援资金。各单位每年开展宣传、教育、培训、演练、调研、指挥系统的建设等所需经费应列入资金预算,报成兰公司应急办备案,由各单位财务部门统一负责该经费的管理与使用。突发公共事件、安全事故发生后,各单位要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原则,简化工作环节和资金审批及划拨程序,确保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5.其他保障5.1交通保障所有施工便道按照标准修建,做好平时维护保养工作,设置避车点,保障道路畅通。必须依据施工总平面布置、建筑物的施工内容以及施工特点,确立应急反应状态时的救援安全通道体系,体系包括垂直通道、水平通道、与场外连接通道,并应准备多套通道设计方案,以解决事故现场发生变化带来的问题,确保应急反应救援安全通道能有效地投入使用。受影响区域的疏散交通,在对施工场区周边情况的摸查基础上,应确立事故现场外影响区域的疏散路线和方向,形成行之有效的疏散通道网络。应急反应状态时,由应急小组组长决定下达应急反应疏散令。保卫疏导组带领受影响区域的居民从疏散通道网络疏散、撤退。应与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协调,建立交通应急联动机制,根据需要设立应急救援“绿色通道”,保证抢险救援车辆免费及时通性。5.2医疗保障各项目部应取得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支持,了解并掌握标段范围内及周边地区的医疗急救资源状况,并在专业的医疗机构的指导下配备必要的医疗设施。各项目部应积极配合地方医疗系统,做好现场抢救、院前急救、专科治疗等救护。各项目部应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医疗机构及其他相关部门,做好疾病控制和卫生防疫。发生较大以上突发公共事件、事故后,各项目部应和成兰公司应急办配合地方做好以下医疗救援应急工作:医疗救护队进入现场救治伤员,采取措施防止和控制灾区传染病的爆发流行;相关部门检查、监测灾区食品、空气、饮用水源、放射源的安全情况,实施消毒并提供防护和卫生知识宣传咨询等;向事件影响地区提供所需药品、试剂、医疗器械等物资。配合地方医疗系统做好应急处置后的医疗卫生保障。5.3治安保障项目治安队主要负责事故现场警戒和交通管制。警戒指事故发生后,对场区周边必须警戒隔离。其任务和作用是:道路通畅、保护事故现场、维护现场秩序、防止外来干扰、尽力保护事故现场人员的安全等。交通管制指事故发生后,及时通知交通部门,对事故发生地的周边道路实施有效的管制,其主要目的是为救援工作提供畅通的道路。各项目部应及时与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联系协调,由其组织公安、武警部队在事发现场设立警戒区,负责事故现场治安警戒和管理。同时应配合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做好重要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的防范和防护,维持现场秩序,打击违法犯罪活动。5.4紧急避难场所保障突发公共事件、事故后,根据事件、事故影响范围和应急处置进展情况,在事发地附近利用空地等一切设施,设置临时避难场所。避难场所应设立明显的标志,保证及时安置和疏散避难人员。九.培训与演练1.培训1.1培训计划和方式指挥部按计划每半年组织全体人员进行一次培训,通过有效的培训,从而使各施工人员具备完成其应急反应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1)采取分级负责的原则,指挥部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对各项目部的培训提供业务指导,对各项目部的培训情况进行检查落实,各项目部的应急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对救援队伍和作业人员的培训。(2)培训工作应做到合理规范课程、考核严格、分类指导,保证培训工作质量。(3)培训工作应结合实际,采取多种组织形式,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当预案发生更新时要组织一次培训及演练。1.2培训内容(1)各类消防器材的使用以及灭火步骤的训练;(2)个人的防护措施;(3)对危险源的突显特性辩识;(4)事故报警;(5)紧急情况下人员的安全疏散;(6)各种抢救的基本技能;(7)应急救援的团队协作意识。1.3培训目的使应急救援人员明确“做什么”、“怎么做”、“谁来做”及相关法规所列出的事故危险和应急责任。2.演练应急预案的演练是检验、评价和保持应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