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原理及工艺_第1页
印刷原理及工艺_第2页
印刷原理及工艺_第3页
印刷原理及工艺_第4页
印刷原理及工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印刷原理及工艺教材:印刷设备与工艺(印刷工业出版社)主编:唐万有主讲:唐万有结束第1章第2章第3章第4章第5章第6章第7章第8章第9章第10章请同学们关闭手机2024/1/271第二章印刷基本原理

2024/1/272第二章印刷基本原理

第一节印刷过程中的润湿

第二节油墨转移第三节

印刷压力与滚筒包衬2024/1/273重点内容1.液体在固体表面润湿的条件。2.油墨转移方程3.油墨调配4.印刷压力返回结束2024/1/274第一节印刷过程中的润湿一、润湿与润湿方程二、印版润湿原理三、橡皮布与墨辊的润湿2024/1/275一、润湿与润湿方程润湿:表面上的一种流体被另一种流体取代的过程表面:有气相组成的界面界面:气、固、液三相中的两相相交处?判断:油墨在印版上润湿是油墨取代空气。

A正确B不正确2024/1/276印刷中润湿印刷中润湿:油墨-墨辊、印版、橡皮布、承印物;润湿液-水辊、印版润湿要求:易润湿、均匀、效率高2024/1/2771.表面张力与表面过剩自由能物体表面分子受到拉力形成了液体的表面张力,相对于物体内部所多余的能量,就是物体的表面过剩自由能。2024/1/278(1)表面张力表面张力系数(γ)(液体或固体)表面分子受到内部分子的拉力。(1)单位:N/m(单位长度受力)(2)特点:没有外力时,液体具有自动收缩成球形的趋势。几种液体表面张力见表2-12024/1/279(2)表面过剩自由能比表面过剩自由能、表面自由能、比表面能(γ)单位面积上的分子比相同数量的内部分子多出的能量。单位:J/m2→N/m(1J=1N/m)过剩----比内部分子多出的能量自由----表面分子不受外界控制2024/1/2710高能表面γ>1×10–1J/m2(N/m)为高能表面金属、无机物高能表面磷酸锌γ=9×10–1J/m2氧化铝γ=7×10–1J/m2铜γ=1.0×100J/m22024/1/2711低能表面γ<1×10–1J/m2(N/m)为低能表面有机物、高分子材料低能表面感光树脂γ=(3~4)×10–2J/m2?选择题:制好的PS版的表面是()。A高能表面B低能表面C都不是D高低能共存2024/1/2712印刷材料的表面张力PS版空白:γ=

7×10–1J/m2;图文:γ=3.8×10–2J/m2。油墨:γ=3.5×10–2N/m;润湿液:γ=4.5×10–2N/m水:7.2×10–2N/m2024/1/2713结论能量高的表面吸附表面张力低的液体;能量低的表面不能吸附表面张力高的液体。油墨可以润湿整个印版,润湿液只能润湿印版空白部分。2024/1/27142.润湿过程润湿分类:沾湿、浸湿、铺展沾湿:将液体与固体表面接触,变为液-固界面。应用:润湿液、油墨附着在印版上是沾湿;润湿液不附在图文表面,油墨不附在水膜是不沾湿。2024/1/2715浸湿将固体浸入液体中,变为液-固界面。应用:凹印滚筒、柔印网纹辊浸在油墨中,油墨应充满网穴。2024/1/2716铺展液体在固体表面展开。应用:平版印刷时,润湿液在印版空白部分形成薄薄的水膜,厚度0.5~1μ。2024/1/2717(1)沾湿1LγLGSGγSGSLGγSL体系自由能变化:ΔG

=γSL

-γLG–γSG体系对外界做功:W=Wa=-ΔG=γSG+γLG–γSLWa:粘附功,液体和固体粘附牢度。Wa大,液固结合牢。2024/1/2718体系能量变小,沾湿自发进行。----热力学第二定律沾湿发生条件:ΔG=γSL-γLG–γSG<0;或Wa=γSG+γLG–γSL>02024/1/2719内聚功当液体与液体接触时,界面消失γSL=0γSG=γLG

Wa=2γLG=Wc内聚功:分子间相互作用力。Wc大,结合牢。2024/1/2720(2)浸湿0SLGγSGSLγSL固体浸入液体中体系自由能变化ΔG

=γSL–γSG体系对外界做功W=γSG

–γSL=Wi浸湿功:液体在固体表面取代气体的能力,又叫粘附张力。2024/1/2721浸湿发生条件:Wi=γSG–γSL>0浸湿功A=γSG–γSL>0粘附张力ΔG

=γSL–γSG<0自由能变化当γSG

大时,将水吸引过来,破坏水的收缩。2024/1/2722(3)铺展自由能变化ΔG

=γSL+γLG–γSG对外界做功W

=γSG-γLG–γSL

=S铺展系数:液体在固体表面上铺展能力2024/1/2723铺展发生条件:ΔG

=γSL+γLG–γSG

>0或S=

γSG-γLG–γSL

>0即γSG

γLG+γSL

则:固体表面张力(自由能)大,液体能在表面自动铺展。2024/1/2724润湿条件沾湿:

Wa=γSG+γLG–γSL>0浸湿:

Wi=γSG–γSL>0铺展:S=

γSG-γLG–γSL

>02024/1/2725结论(1)同一体系,Wa>Wi>S。当S>0时,液体能在固体表面铺展,一定也能浸湿和沾湿;(2)γSG

越大,润湿越好。?选择题:油墨在PS版图文部分的润湿是()。

A沾湿B浸湿C铺展2024/1/27263.接触角与润湿方程接触角:三相交界处,固-液界面与液体表面切线的夹角,用θ表示。SLGθγSGγLGγSL三个界面张力关系:

γSG

=γSL

+γLGcosθ或γSG

-γSL

=γLG

cosθ----润湿方程,杨氏方程----ThomsYoung托马斯.杨θ越小,润湿性能越好2024/1/2727润湿方程应用(1)当θ>90º时,cosθ<0,

γSG-γSL

<0,γSG<γSL

,体系能量增加,不能自动润湿。(2)当θ<90º时,cosθ>0,

γSG-γSL>0,γSG>γSL

,体系能量减小,能自动润湿。2024/1/2728结论Θ≥180º完全不润湿Θ≥90º不润湿θ<90º润湿θ=0º完全润湿θ<0º三力失去平衡,润湿方程不适用2024/1/2729润湿判据(1)能量判据:沾湿:Wa=γLG(1+cosθ)>0浸湿:A=γLGcosθ

>0铺展:S=γLG(cosθ-1)>0(2)接触角判据沾湿:θ<180º;浸湿:θ<90º;铺展:

θ<0(或不存在)2024/1/2730二、印版润湿原理1.平版的润湿性(1)平版的结构与润湿原理印版表面的润湿:印版的图文部分空气被油墨取代,胶印印版的空白部分空气被润湿液取代。2024/1/2731平版的表面结构和润湿性PS版、平凹版、蛋白版、多层金属版图文部分和非图文部分几乎处于同一平面先上水,后上墨。

小←亲水性→大Cu

FeZnAlNiCr

大←亲油性→小2024/1/2732平版的润湿性PS版空白部分氧化铝----亲水氧化铝表面能高,γI=0.7J/m2,

γw=0.07N/m,γo=0.03~0.036N/m,γI>γw>γo符合润湿条件,水和墨都能铺展。2024/1/2733PS版图文部分硬化感光树脂----亲油硬化感光树脂为低能表面,γI’=0.03~0.04J/m2,γw

>γI’>γo,油墨能在图文部分铺展,水不能在图文部分铺展。2024/1/2734(2)平版润湿性的影响因素

①表面粗化对润湿性影响。粗糙系数G=A/a>1,A—粗化表面真实面积,a—平滑面积。G大,表面不平。将G代入润湿方程:G(γSG–γSL)=γLGcosθ0整理得,G=cosθ0/cosθ2024/1/2735G>1,cosθ0

>cosθ当θ<90º时,则:θ0

<θ,粗糙表面润湿性好。当θ>90º时,则:θ0

>θ,粗糙表面润湿性差。印版表面粗化,提高润湿性,有利于形成稳定的膜层。?判断题:印版表面越光滑,印刷质量越高。

A正确B不正确2024/1/2736

②表面状况对润湿性的影响

新金属表面:表面无杂质旧金属表面:表面有杂质(油污、灰尘)表面能高,吸附气体成吸附层,推回液体cosθ变小,θ变大,润湿性变差对平版影响大,对凹、凸版影响小,易清除。保护印版,涂胶,清除杂质2024/1/2737③印版表面润湿性的保护

阿拉伯胶:高分子化合物(结构见P16)保护部位:新晒平版非图文部分作用:(1)防止气体分子、有机油污在印版非图文部分吸附,保护润湿性;(2)防止印版表面氧化。操作:(1)将胶液均匀涂于印版表面;(2)印刷时,用水擦除胶层;(3)中途停机时间长,涂胶保护,PS版可用水保护。2024/1/27382.凸版的润湿性

凸版:图文凸起,空白凹下金属:高能表面油墨润湿好;高分子聚合物:低能表面,与油墨结构相似,亲合力强,润湿好。2024/1/27393.凹版的润湿性

图文部分凹下,非图文凸起,网穴深浅不同。金属版材,表面能高,满足浸湿条件:

Wi=γSG–γSL≥02024/1/27404.孔版的润湿性图文部分网孔通透,空白部分网孔封堵不锈钢网表面能高,润湿好;尼龙网润湿一般(0.046N/m)聚酯网润湿较差(0.043N/m)镀镍聚酯网润湿性较好2024/1/2741三、橡皮布与墨辊的润湿一、橡皮布的润湿性及其变化1.橡皮布的润湿性2.橡皮布表面润湿性的变化二、墨辊的润湿性及其变化1.油墨润湿墨辊的条件2.油墨润湿性的变化2024/1/2742三、橡皮布与墨辊的润湿1.橡皮布的润湿性橡皮布结构总厚度:1.6~1.7mm;1.8~1.9mm橡胶层:吸油不吸水,耐油耐酸耐氧化抗老化2024/1/2743胶层:内、外胶层材料:天然橡胶、合成橡胶分子以非极性为主,加入一定量醋酸乙烯-氯乙烯共聚体,亲油疏水,油墨润湿好。2024/1/2744(1)短期变化—润湿性下降变化原因:①物理作用:周期性滚压,纸粉毛、油墨颗粒覆盖;②化学作用:油墨、润湿液侵蚀。结果:覆盖层多极性,亲油下降,亲水上升,油墨难转移。①印迹发虚,网点丢失;②纸张含水增加,套印不准;③纸张强度下降。解决方法:清洗橡皮布。2024/1/2745(2)长期变化--老化变化原因:①长时间日照;②受热或周期性滚压生热;结果:①表面玻璃状光滑膜;②胶层变硬、发粘、裂纹;③传墨性降低。解决方法:①恒温恒湿;②水、墨辊冷却(高速机);③降低印刷压力。2024/1/27462.墨辊的润湿性组成:供墨部分、匀墨部分、着墨部分软辊:传墨辊、匀墨辊、着墨辊--橡胶硬辊:墨斗辊、串墨辊、重辊--高分子软硬交替:接触良好直径不同:防止误差复映?选择题:多辊式传墨用于()印刷。A平版B凹版C柔性版D孔版2024/1/2747油墨润湿墨辊的条件共同特点:亲油粘附功Wa

=γSG+γLG–γSL内聚功Wc=2γLG当Wa

Wc时,油墨附着当Wa

Wc时,油墨脱落,即γSG

>γLG+γSL

油墨附着γSG

<γLG+γSL油墨脱落润湿条件2024/1/2748(1)软质墨辊:受热老化—高速滚压摩擦结果:表面硬化,龟裂,脱落。解决方法:磨削,冷却装置,清洗干净清洗时,用清洗剂或汽油,不用煤油。2024/1/2749(2)硬质墨辊钢质辊:亲油差,乳化严重时,成亲水膜,脱墨。去除亲水膜层。铜质辊:易氧化、硫化,亲油性下降,脱墨。10%稀硝酸清洗。高分子辊:非极性亲油,浇注喷涂,少脱墨。强度低,免敲刮,2024/1/2750第二节油墨转移一、油墨的附着1.油墨的附着(1)机械投锚效应油墨流入承印物表面的凹凸和间隙,像投锚。2024/1/2751(2)二次结合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色散力—非极性分子间诱导力—极性与非极性分子间取向力—极性分子间一次结合力:原子或离子间相互作用力(化学键)2024/1/2752(3)毛细作用

当纸张(或其它承印材料)和印版滚筒分离时,借毛细管吸力,油墨附着在上面。印版与承印物的间隙愈小,毛细管吸力愈大,油墨转移量也愈大2024/1/27532.油墨在纸张上的附着(1)纸张极性较强。纸张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胶料、填料等,纤维素和松香胶料分子不对称。(2)油墨有一定的极性。油墨流体部分是连结料,常用干性植物油和天然树脂或合成树脂。(3)二次结合力吸附。分子靠近时,产生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附着在纸张上。二次结合力愈大,附着效果愈好。2024/1/2754(4)机械投锚效应纸张纤维交织,①表面凹凸不平有孔隙,②油墨有较好流动性,机械投锚效应使油墨在纸张上附着。

平滑度较高纸张,油墨附着主要依赖二次结合力;粗糙纸张,油墨附着主要借助机械投锚效应。?选择题:承印物表面越粗糙,幽默附着力()。

A越大B越小C中等D不确定2024/1/27553.油墨在箔片和薄膜上附着(1)金属箔片二次结合力。金属表面平滑,油墨的附着靠分子间的二次结合力高能表面。金属表面是高能表面,比油墨的表面张力高得多,有较大的粘附功,使油墨的附着效果较好2024/1/2756(2)高聚物薄膜二次结合力。表面平滑,油墨附着靠分子间的二次结合力。低能表面。二次结合力很弱,油墨的附着仍很困难。表面张力大于固体临界表面张力γc的液体,均不能润湿此固体表面。为提高附着效果,要对高聚物表面进行处理。一般采用电晕放电法联,提高表面自由能,增加表面粗糙度。

2024/1/2757二、油墨转移方程

1.油墨转移率与油墨转移系数油墨转移率f

印版墨量x,转移墨量y油墨转移系数

x、y的单位g/m2,或μm2024/1/27582.油墨转移方程油墨转移方程:油墨转移过程中,转移墨量与印版墨量及其它相关因素之间关系的解析表达式。沃尔克(W·C·Walke)和费茨科(J·W·Fetsko)提出的油墨转移方程,叫W·F油墨转移方程。2024/1/2759油墨转移方程的建立印版x,转移Y填入Y1,自由转移Y2Y=Y1+Y2剩余x-Y油墨转移过程2024/1/2760油墨转移方程的建立即使是实地,油墨也不能填满整个画面2024/1/2761油墨转移方程的建立设单位面积转移墨量为Y(g/m2)纸张表面的凸凹不平,致油墨转移中,不能与油墨完全接触。?判断题:实际上,印刷品实地部分全部充满油墨。

A正确B不正确2024/1/2762油墨转移方程的建立设单位面积纸面上与油墨接触的面积比为FF随x的增大而增大。纸面与油墨全部接触,F=1;纸面与油墨完全不接触,F=0。实际墨量y=F·Y

y(x)=F(x)·Y(x)

2024/1/2763转移墨量Y分成两部分,Y1和Y2Y=Y1+Y2Y1--填入墨量;Y2--自由转移墨量设填入墨量的最大值为b极值墨量Y1=bφφ—墨量填入程度比例系数0<φ<1Y2图2-11油墨转移过程2024/1/2764完成第一部分墨量Y1转移后,印版上剩余的墨量为x-Y1

=x-bΦ,为自由墨量

设自由墨量分裂率为f′,则转移墨量Y2=f'(x-Y1)=f'[x-bΦ]Y2由x-Y1分裂而来。2024/1/2765初步方程Y=FY=F(Y1+Y2)

=F[bφ+f’(x–bΦ)]

(1)2024/1/2766求F油墨接触面积比为F,空白面积比为1-Fx变大,1-F变小经验假定:F对x的变化率dF/dx=k(1-F)K—纸张平滑度系数积分得:F=1-e-kx

(2)

2024/1/2767求φ实际填入墨量Y1,极值墨量b,Φ为填入比例,Φ=Y1/b空出空间比为1-Φx变大,1-Φ变小;b越大,Φ变化越小经验假定:Φ对x的变化率dΦ/dx=(1-Φ)/b积分得:

Φ=1-e-x/b(3)2024/1/2768将式(2)、(3)代入式(1)y=(1-e-kx){b(1-e-x/b)+f′[x-b(1-e-x/b)]}y—转移墨量;x—印版墨量b—极值墨量(填入墨量的最大值)k—纸张平滑度系数f′—自由墨量分裂率W·F油墨转移方程

2024/1/27693.油墨转移方程的赋值(1)参数b、f′、k的意义b:纸张表面凹陷处在印刷瞬间可能填入的极值墨量纸张凹孔多,油墨粘度低,印刷压力大,印刷速度低,b大;反之b小b值大,纸张凹孔大,存墨多2024/1/2770f′:自由墨量分裂率墨量充足时,f′近似等于f。油墨粘度大,纸张表面粗糙,吸收性强,f′小印刷速度低,f′接近1/2f′大,分裂率大,油墨转移多k:纸张平滑度系数纸张平滑度高,质地柔软,印刷压力大,印刷速度低,油墨稀,k大。油墨与纸张接触面积大,时间长,k值增大。k值大,纸张接触油墨面积大,印刷效果好2024/1/2771y随b、f′、k增加而增加b、f′、k受纸张、油墨印刷适性影响为提高油墨转移量,就要提高b、f′、kx较小时,e-kx值相对较大,k影响较大x较大时,y≈f′x+C(常数),f′影响较大x中等时,b值影响较大?选择题:印刷压力大,b值()。A大B小C不确定选择题:纸张表面粗糙,f'值()。

A大B小C不确定选择题:印刷速度低,k值()。A大B小C不确定2024/1/2772(2)赋值的近似方法1.建立近似方程x足够大时,e-kx→0,e-x/b→0油墨转移方程近似写为:y=f′x+b(1-f′)斜率m=f′截距I=b(1-f′)=b(1-m)x较大段

油墨转移曲线Ixy2024/1/2773求b、f′、k值

x较小时,近似公式误差大x较大时,近似公式误差小2024/1/27743.例题(例题〕实测的印版墨量x和转移墨量y的数据如表2-4所列。试依据表中所给数据,用线性油墨转移方程的方法,给参数b、f′、k赋值。解:(1)求近似方程(较大数据为直线)

(2)求b、f′2024/1/2775(3)求k将b、f′数据和表2-4中的前3组x、y(较小)数据代入(2-37)式,可算得k1、k2、k3三个数据,取平均值k=(k1+k2+k3)/3=(1.55+1.83+1.72)/3=1.7(4)写出油墨转移方程:y=(1-e-1.7x){0.6×(1-e-5x/3)+0.44[x-0.6(1-e-5x/3)]}2024/1/27764.油墨转移方程的修正沃尔在和费茨科所建立的油墨转移的数学模型假定:转移墨量的大小,首先与纸张接触油墨的面积大小有关;其次,在接触油墨的纸面部分,转移墨量的大小又与油墨在纸面的"机械投锚效应"和自由墨量因二次结合力而产生的分裂率有关。沃尔克与费茨科据此推导出W·F油墨转移方程,重写如下:y(x)=F(x)·Y(x)

=F(x)·{bΦ(x)+f'[x-bΦ(x)]

=(1-e-kx)·{b-1-e-x/b)+f'[x-b(1-e-x/b)]}

2024/1/2777三、油墨调配油墨中加入干燥剂、调墨油、冲淡剂、撤黏剂等来调整油墨的干燥速度、黏稠度、流动性等性能,以适应各种产品印刷的需要。印刷彩色产品时,有些色相的彩色油墨,特别是专色,需要几种单色油墨凋配而成。有时为了印金、印银、印塑料、印透明等特种印刷需要,也要进行调墨。2024/1/2778

1.彩色油墨参数(1)色强度

用彩色密度计三色滤色片测得的三个密度值中最高的一个表示该油墨的色强度。也是各自的主密度值。油墨强度决定了油墨颜色的饱和度,黄墨主密度值为1.00~1.15,品红墨主密度值为1.20~1.40,青墨主密度值为1.25~1.50,黑墨主密度值为1.50~1.60。油墨

滤色片

RGBY0.030.071.10M0.14

1.200.53C1.230.500.142024/1/2779(2)色相误差也称色偏,是与理想油墨比较颜色偏差的情况。用DH、DM、DL油墨在三种滤色片下最大、中等和最小密度值品红油墨的色相误差色相误差值越低,色相越纯正。黄油墨色相误差很小,稍偏红,青墨偏蓝,理想三色版油墨的色相误差应为0

2024/1/2780(3)灰度油墨色相不应吸收区域最小密度与应吸收区域的最大密度之比为油墨的灰度。油墨的灰度可以理解为该油墨中含有非彩色的成份品红油墨的灰度值灰度的百分数越小,油墨的饱和度就越高,色彩越鲜艳2024/1/2781(4)色效率一个颜色对光的正确吸收与不正确吸收的百分比。一种原色油墨应当吸收三分之一色光,完全反射三分之二色光。品红油墨的色效率值

色效率越高,油墨质量越好。选择题:品红墨吸收()光。A红B绿C蓝2024/1/27822.调墨原理和方法用色料减色法原理分析原样在三原色中的含量,确定主色和辅色的配合比例。三原色油墨等量混调,所得到的色近似黑;三原色墨中的两种原色等量或不等量混调,可获得各种间色,其色相偏向于含量比例大色墨三原色墨分别以各种比例混调,可得多种复色任何色油墨中加入黑墨,它的明度必然下降以致色相变深暗。若加入白墨其明度则提高。2024/1/2783一般浅色墨的调配,可以参考以下的一些配合关系:淡红:以白墨为主,略加大红,橘红。淡(湖)蓝:以白墨为主,略加孔雀蓝。肉色:以白墨为主,略加橘红,中黄。米色:以白墨为主,略加橘红,中黄以及微量的黑色。灰色:以白墨为主,略加黑墨、品蓝。银灰色:以白墨为主,略加银浆、少量黑墨。淡雪青:以白墨为主,略加淡红、品蓝。象牙黄:以白墨为主,加中黄、孔雀蓝和橘红。湖绿:以白墨为主.略加亮光型青、淡黄翠绿:孔雀蓝加淡黄。橄榄黄绿:以白墨为主,加淡黄和孔雀蓝,略加品红。墨绿:深黄加中蓝,再略加深红假金:以黄墨为主,略加深红、中蓝金色:以中黄及淡黄为主,略加金粉。青莲:孔雀蓝加桃红。古铜:以深黄为主,略加大红。黑墨2024/1/2784调配油墨时,如需加入调墨油、干燥剂、撤黏剂等辅料,一般加入量在1%~5%。根据两种原色油墨的不同比例,可以调配多种间色(两种原色油墨调配而成的墨色)。根据三种原色油墨的不同比例,可以调配多种复色2024/1/27853.色相鉴别(1)仪器检测用密度计检验所调油墨密度,计算色相误差、灰度、色效率等。用分光光度计对所调油墨进行质量控制,分光光度计测量更准确。(2)颜色对比法①拓墨法在印刷纸上,取一块油墨,用手指衬一层印刷纸,把油墨拓散,接近印刷墨层,和原色样对比②刮样法在长方形纸张上部,用刮墨刀把油墨从上向下刮成薄层,两种油墨凭目光观察2024/1/27864.计算机调墨计算机调墨计算油墨配方时,必须先建立一个油墨的颜色数据库,记载各种油墨颜色的光吸收值H与光反射值I。配色时,计算机便会根据H、I值,按着不同的百分比来组合各单色油墨的比例,以得到与所需颜色的H、I值比例最接近的组合。计算机调墨在实际应用中,并没有办法与标准完全吻合,除了与系统精度有关之外,还与使用者所建立的数据库有关。2024/1/2787计算机调墨的第一步是建立油墨数据库,每一个颜色都要测量H、I值,然后对数据库进行评估。因为数据库的准确度决定了配方效果,数据库的准确度低,便不能调配出正确的颜色。实际印刷时,承印材料与实验室建立时使用的承印材料不同,会造成计算机调墨准确度降低。印刷压力、墨膜厚度、供水量、印刷速度等若有变化,色块会产生色彩差异。建立油墨数据库时,选择适当的印刷条件与涂布打样系统,在计算机调墨中很重要。2024/1/2788(1)主要工具和器材①毫克电子天平。能测量小数点后三位数重量的电子天平。②打样机。能把油墨平均印在承印物上的设备,能以着墨重量来控制厚度,如IGT油墨打样机、RK印刷打样机。③电脑。安装油墨配方软件,能计算油墨资料及配方,建立数据库等功能,如GretagMacbethInkFormulation、X-RiteColorMaster等调墨软件。④分光光度计。⑤标准光源。配紫外光灯、D50、D65及A光源的灯箱为最理想。这样可同时观测在不同光源下,印刷品同色异谱的情况。2024/1/2789(2)建立数据库把数十种油墨的颜色利用分光光度计输入电脑,数据要准确,电脑便将其转化成可见光谱数据。不同公司生产的油墨,颜色及印刷适性不同,印刷企业的印刷条件也不同,数据库必须符合本企业生产条件,如纸张、油墨、车间温湿度、印刷参数等,但不一定适合其它企业。如企业需经常要做上光油处理,在建立资料库时,输入一个有上光油效果的数据。需要有上光油效果时,电脑便会计算含有上光油效果的配方。计算机还可以把纸张的颜色、纸张的吸收性、油墨的渗透程度等因素计算在内。建立资料库时,分别建立涂料纸和非涂布纸数据库。2024/1/2790(3)调墨步骤①利用分光光度计把颜色资料输入软件内;②点击选择配色功能。此时,电脑要求选择资料库。③根据样品所用的纸张,选择涂料纸或非涂料纸,有印后加工或无印后加工。④选择所用的颜色数量。⑤进入配方视窗,输入生产用纸张资料。⑥点击配方运算。电脑会把利用不同颜色油墨配制目标的结果显示出来。2024/1/2791(4)选择配方电脑会运算出最多50个配方。根据色差(ΔE)、同色异谱指数(MI)、曲线吻合指数(CFI)和成本选择配方。色差是指电脑计算的配方与标准的偏差,以同一照明光源下计算,数值越小,准确度越高。同色异谱指数为两个样品在不同光源下色变的情况。曲线吻合指数是光谱曲线差别情况。成本是输入油墨资料时可同时输入的一个参考指数电脑运算得出的配方用百分数表示,用户根据百分比和用墨总量称取油墨,然后混合,用调墨器把油墨彻底调匀。2024/1/2792(5)检验利用印刷适性仪印制色样,用目视在三种不同的光源下判定颜色复制的再现性,以及是否有同色异谱的情况发生。色样接近干燥时,把色样进行测量,将数据输入电脑,从最初由电脑计算出来的配方对比色差△E。如果△E在1.5~2.0之间,即为合格。如果不合格,这时电脑已知道色样的资料,然后比较电脑原来配方的资料,通过电脑配方改正功能,自动计算还需加入什么分量才能达到要求的颜色。2024/1/2793实际印刷中,油墨浓度是影响墨色深浅的重要一环,在利用电脑调墨的同时,可先输入最低的墨层厚度,一般建议1.0μm、1.2μm...等等,根据墨层厚度与印刷浓度的关系,便可知道生产所要求的油墨浓度。利用最低浓度生产出最近似的色彩,是最理想的。有时因为纸张底色影响,需增加浓度,增加油墨的遮盖度,若效果仍不理想,可要求电脑加白墨或黑墨,再重新计算配方。选择题:买了调墨软件,不需要做的工作是()。A建立数据库B测纸张油墨数值C测样张数值D编制程序2024/1/2794第三节印刷压力与滚筒包衬2024/1/2795一、印刷压力印刷压力:油墨转移过程中,压印体在压印面上所承受的压力。在印刷过程中压印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2024/1/27961.印刷压力的作用和产生b—压印面宽度λ—压缩变形量p1—作用力p2—反作用力R1—印版滚筒半径R2—橡皮滚筒半径d—滚筒中心距L—滚筒长度2024/1/2797(1)印刷压力的作用

原则:保证油墨转移前提下,小为好(1)实现印刷面完全接触。纸张、橡皮布、印版粗糙微孔(2)增强吸附力。克服油墨分子引力(3)促进干燥。加速油墨被纸面吸收?判断题:没有印刷压力,就不能进行印刷。A正确B不正确2024/1/2798油墨在承印物上附着二次结合力、机械投锚效应和毛细作用表面平滑承印物,以二次结合力为主;表面粗糙承印物,如新闻纸,既有二次结合力,又有机械投锚效应,承印物中的填料和粗纤维还有毛细作用。三者与油墨、承印物之间的距离有关。印刷压力的作用是使油墨和承印物紧密地接触在一起,分子引力增大,毛细作用增强,并把油墨压入承印物的微坑。油墨的溶剂进入承印物中,加快了渗透和挥发,促进了干燥。2024/1/2799(2)印刷压力的产生

印版滚筒上包有纸衬垫和印版,橡皮滚筒包有衬垫和橡皮布,压印滚筒上有纸张。纸张、衬垫、橡皮布和印版都是弹性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形成印刷压力特别是橡皮滚筒,表面包衬厚度较大,受压时变形量大,弹性也大,印刷压力主要有橡皮滚筒的包衬变形产生。2024/1/27100(3)压缩变形量的确定

(1)橡皮布纸张的表面状况与印刷压力橡皮布厚度约1.7~1.9mm,弹性衬垫厚度约0.1~2mm,压印滚筒表面有承印物。从微观上看,橡皮布和承印物表面都是凹凸不平的

橡皮布与衬垫承印物油墨δesh2024/1/27101图中,δ包衬厚度;e橡皮布表面微坑深度;h承印物厚度;s承印物表面微坑深度印刷压力必须保证橡皮布微坑最低点的油墨与承印物微坑最低点接触,这样才能使油墨最大限度地转移到承印物上。达到油墨与承印物全面接触,橡皮滚筒与压印滚筒之间的压缩变形量只要达到下式要求即可

2024/1/27102λ1值大,表示印刷压力大;λ1值小,表示印刷压力小。只要油墨与承印物之间距离接近0,油墨转移效果最好,如果印刷压力过小,油墨和承印物不能完全接触,分子间引力小,机械投锚效应和毛细作用都不能发挥,造成印刷品缺墨断划;印刷压力过大,将油墨层压薄,并挤出图文部分,造成图文变形,网点扩大,加速机器磨损。由此得出结论:只要达到油墨和承印物紧密接触,印刷压力越小越好。2024/1/27103机器精度与印刷压力在胶印机中,直接影响油墨和承印物紧密接触即压缩变形量的因素还有印刷滚筒的加工精度和几何精度、轴承间隙和精度以及机械振动等。当这些误差与λ1叠加时,总压缩变形量增加;反之减少。λ1减少,意味着油墨和承印物不能紧密接触,印刷压力小;反之,印刷压力增加。2024/1/27104当这些误差与λ1叠加时,压缩变形量增加;反之减少。λ1减少,意味着油墨和承印物不能紧密接触,压力小为了保证印刷质量,λ1最小时,也要使油墨和承印物紧密接触轴心λ1λ12024/1/27105设m印刷滚筒工作面径跳允差量;g滚枕径跳允差量;u振动影响量;z滚筒轴径径跳允差量;c滚筒齿轮轮毂径跳允差量;w滚筒工作面尺寸误差量;f滚筒的挠度

。对于走滚枕胶印机,总的压缩变形量对于不走滚枕胶印机,滚枕径跳没有影响,总的压缩变形量2024/1/27106各种影响量不可能同时叠加。取均方根值,对于走滚枕胶印机,轴径径跳、齿轮轮毂径跳、振动影响量没有影响,各种因素影响量X=对于不走滚枕胶印机,滚枕径跳没有影响,各种因素影响量Y=对于走滚枕胶印机,

对于不走滚枕胶印机

2024/1/27107印刷滚筒轴径径跳允差<0.016mm;印刷滚筒工作面径跳允差<0.018mm;印刷滚筒滚枕径跳允差<0.016mm;印刷滚筒齿轮轮毂径跳允差<0.016mm;印刷滚筒工作面尺寸允差量<0.012mm。印刷滚筒振动影响量一般在0.02~0.1mm之间。e+s值一般为0.02~0.03mm,μ值一般为0.001~0.004mm,则λ值为0.05~0.3mm。判断题:保证油墨转移前提下,印刷压力越小越好。A正确B不正确2024/1/27108滚筒挠度的计算负荷均匀分布,截面相同滚筒的挠度由弯曲力矩和剪力引起,一般情况下,剪力引起的挠度远小于弯曲力矩引起的挠度。在这里,我们研究弯曲力矩引起的挠度计算yxxqyflLo2024/1/27109x截面上的弯曲力矩Mx为:q均匀分布载荷(N/mm);l为滚筒面长度(mm);L为滚筒支承距离(mm)。滚筒的挠度曲线微分方程为:E为滚筒材料的弹性模量(N/mm2);I为滚筒切面的惯性矩(mm4);y为x截面上的挠度

2024/1/27110合并上述2式

=积分运算,得出滚筒面部分的挠度曲线方程:滚筒的最大挠度值发生在中间,即1/2处2024/1/271112.印刷压力计算(1)印刷压力计算确定了压缩变形量,就可以计算印刷压力。橡皮滚筒与压印滚筒相互作用,中间的包衬和纸张受压变形。橡皮滚筒的包衬主要是橡皮布,橡皮布和纸张是粘弹性材料,既有敏弹性变形,又有滞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两滚筒在运动中产生挤压,使变形不对称2024/1/27112经验公式随着压缩变形量的增加,接触面积也增大当材料弹性模量E、压缩变形量λ、包衬厚度δ值变化时,印刷压力p不是线性增加或减少,而是呈多次曲线变化,假设成立2024/1/27113实验并采用不同厚度δ和不同材质E的包衬材料,会得出各组的p、λ的值,用公式计算出n值。其中,δ=R2-R3;λ=R2+R1-d。得出:n在0.4~0.6之间纸的影响忽略不计dR3R2工作台R12024/1/27114总印刷压力计算x点的压缩变形量为

2024/1/27115横截面上任一点的印刷压力2024/1/27116当滚筒接触长度为L时,总印刷压力2024/1/27117上式中的根式展成泰勒级数,取前3项。最大印刷压力Pmax发生在印刷滚筒端点,压缩变形量λ最大的地方。印刷压力的计算既是控制印刷工艺条件的需要,也是设计印刷机的基础。?判断题:

在整个印刷面上,各点印刷压力相等。A正确B不正确2024/1/27118(2)印刷压力的表示方法(1)用压印面宽度表示,单位mm,λ=b²/4R,当R=150时,λ=(0.1~0.3),b=(7.76~13.42)(2)用压力强度表示,N/m²,N/cm²或Pa,MPa(3)用线压力表示,N/m,N/cm2024/1/271193.最佳印刷压力确定(1)印刷压力和印刷质量的关系油墨转移率ff=y/x×100%x—印版墨量y—转移墨量f与印刷压力、印刷速度、纸张、油墨有关2024/1/27120

f与pdAB段:压力过低段,λ过小,油墨与纸面不能充分接触,印迹不完整BC段;线性关系段,f增大,印品墨色逐渐改善2024/1/27121

C点:合理压力转折点,pc是工艺必需最小压力,墨色开始满意D点:过大压力转折点,pd是工艺必需最大压力,过了D点,网点严重扩大,滑动、摩擦、磨损存在合适印刷压力应在pc与pd之间2024/1/27122(2)印刷压力的确定

计算法1)计算压缩变形量λ2)根据λ计算印刷压力控制:测量中心距;压力传感器实验法1)计算最佳墨层厚度2)由小到大依次施加压力3)计算油墨转移率4)确定印刷压力和包衬厚度控制:测量中心距;压力传感器2024/1/27123(3)最佳印刷压力的调整1)印刷机工作正常平版印刷机滚筒在压印时必须保持中心线平行;滚筒齿轮分度圆相切;滚筒实际半径相等;各滚筒表面线速度一致。2)根据纸张调整压缩量不同的纸张,橡皮滚筒和压印滚筒之间的压缩量不同,铜版纸表面平滑,所需的压缩量小,若压缩量过大,印迹的变形增大,很容易糊版;胶版纸的表面粗糙度大,需要的压缩量大,不增大压缩量,有的地方就可能印不上。2024/1/271243)保持水墨平衡水墨平衡是印刷质量的保证。印刷压力变化,水墨平衡也随之改变,印刷压力过大,印迹易铺展,导致“水大墨大”的恶性循环,破坏水墨平衡4)印刷条件最佳印版的亲水性、印刷色序、环境温湿度等因素都须达到最佳适性,才能达到最佳印刷压力5)印刷压力的调节a.滚筒齿轮处于标准啮合状态,通过改变衬垫的厚度,来达到最佳的印刷压力。b.印刷较厚的纸张时,通过减少橡皮滚筒的衬垫厚度或增大印版滚筒的衬垫厚度获得最佳印刷压力。c.存在印刷压力微小差别时,通过滚筒中心距的变动来调节印刷压力。2024/1/271254.影响最佳印刷压力的因素(1)正确分析原因要全面分析印迹,不要盲目地改变滚筒中心距或增加衬垫厚度,否则破坏滚筒的正常运转,加速齿轮和轴承磨损。(2)准确测量包衬橡皮布、印版或衬垫测量不准,破坏了最佳印刷压力的实现。某些操作工对印版厚度不测量,安装橡皮布时测量不准,特别是对新橡皮布、新呢毡容易测量不准,必然造成衬垫不当,严重破坏最佳印刷压力的实现。2024/1/27126(3)橡皮布表面平整橡皮布平整度差及表面吸墨能力低,误认为是压力不足而增加衬垫,造成压力过大(4)着墨辊与印版压力适当由于着墨辊与印版接触不良,会使油墨不能正常转移,这也往往被误认为滚筒压力不足而增加衬垫,造成压力过大。(5)油墨要打匀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油墨转移不匀,引起印迹墨色深淡不匀,往往很容易被误认为压力不足,而增加印刷压力。?选择题:印刷时,与印刷压力无关的条件是()。A水墨平衡B包衬厚度C纸张厚度D橡皮布厚度2024/1/27127二、滚筒包衬滚筒包衬是滚筒表面除印版以外的的包覆物。平版印刷机印版滚筒的包衬由衬垫组成,印版不包括在包衬中;压印滚筒无包衬;橡皮滚筒包衬由衬垫和橡皮布组成。印版滚筒的衬垫主要是纸张,橡皮滚筒的衬垫主要是纸张、呢毡、橡皮布等。2024/1/27128滚筒上的包衬(1)印版滚筒包衬印版下的包覆物,即衬垫凹版滚筒无包衬2024/1/27129(2)橡皮滚筒包衬衬垫+橡皮布衬垫:毛呢、纸张、橡皮布只有平版印刷机有橡皮滚筒。2024/1/27130(3)压印滚筒包衬胶印机压印滚筒无包衬。柔印机压印滚筒无包衬。凸、凹印机压印滚筒有包衬。材料为橡胶、纸张等。2024/1/271311.滚筒包衬确定方法(1)等径包衬若胶印机三滚筒直径相等,滚压中滚筒之间不会产生滑动,获得理想滚压状态。考虑到橡皮滚筒压缩量,要进行以下处理:2024/1/27132①均分压缩变形量

假定压缩量0.1mm,B和P高出节圆0.05mm橡皮布变形,P几乎不变形。压印区中间RP’=RP+0.05RB’=RB-0.052024/1/27133压印区中间,橡皮布为-0.05mm,印版滚筒是+0.05mm两端:RB’=RP’=R+0.05压印区中间RP’=RP+0.05RB’=RB-0.052024/1/27134②增加橡皮滚筒的包衬量

增加B包衬量,高出节圆0.1mm。包衬后的B多出0.1mm,P为0。压缩后中点:RP=RB两端:RB+0.1>RP2024/1/27135(2)异径包衬①合理分配变形量

也叫λ分配理论当刚性P和弹性B接触后,只有一点或两点的半径相等。只有一点或两点线速度相等,造成滚筒表面滑移。试图找到一个理想的压缩量分配使滑移最小。理论和实际相差很大。忽略了橡胶层受到挤压后会像水一样通过增速来弥补。2024/1/27136②缩小橡皮滚筒直径

实验结果:弹性体加压变形滚动一周,滚过的痕迹增长了。R′>R,半径增量△R=R′-R。增长2π△R2024/1/27137橡皮滚筒半径小于其它两个滚筒半径;橡皮滚筒半径最小,印版滚筒和压印滚筒的半径相等;或者印版滚筒半径最大,压印滚筒半径居中(纸张),橡皮滚筒半径最小。?选择题:橡皮滚筒半径最小的原因是()。

A滚筒表面为弹性体B居于其他两滚筒中间C节约原材料D与印刷质量无关2024/1/27138几种平版印刷机的滚筒尺寸

节圆PBIJ2201300.00300.403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