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9.1 美苏争锋(人民版必修一)_第1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9.1 美苏争锋(人民版必修一)_第2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9.1 美苏争锋(人民版必修一)_第3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9.1 美苏争锋(人民版必修一)_第4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9.1 美苏争锋(人民版必修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总论:二战后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局面,这使得长期以来以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被世界政治格局取代。从20世纪50年代起,资本主义世界的和经济发展迅速;中国日益崛起并扩大了世界影响;发展中国家采取外交政策,在国际事务发挥越老越重要的作用,世界政治格局逐渐表现出向方向发展的趋势。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与解体,格局终结。目前的国际关系基本框架是“”,世界正朝着曲折发展.★专题考点说明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和基本过程及雅尔塔体系、杜鲁门主义、“冷战”、马歇尔计划、北约、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华约等的重要史实或基本概念;辩证地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2。欧洲共同体形成的基本过程;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表现及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阶段与概况及中国在当今国际舞台上的作用;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不结盟运动的作用;两极格局下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主要表现;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一超多强”世界格局的形成及具体表现;欧盟成立的标志及其影响;俄罗斯国际地位改善的主要表现及原因;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表现;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主要表现.第一讲美苏争锋一.两极格局的形成总论:战后国际关系的形成是以雅尔塔体系为标志的,两极格局是战后国际格局的总特征,雅尔塔体系是两极格局的表现,是以冷战方式为手段的。美苏之所以对峙是苏联的强大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成为美国的障碍1。背景(1)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2)随着战争结束,美苏两国在和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3)二战后初期,以强大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实力为基础,力图“”;(4)在二战后成为唯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大国,出于民族利己主义考虑,推行主义,极力在欧洲扩张势力;2。过程:(1)序幕:年丘吉尔发表演说揭开了序幕。主张结盟,共同遏制对抗运动。(2)冷战措施:①政治:正式开始标志是年美国提出,为此,苏联的对策是成立;②经济:年美国推行,苏联的反击措施是成立;③军事:年美国组建,苏联的对策是年成立。3.标志:和的建立。二.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1.消极影响(1)导致一些国家分裂①德国分裂:1949年,德国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②朝鲜分裂:1948年,朝鲜半岛和北部先后建立了和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2)造成国际局势紧张:①1950——1953年,美国直接参与,是二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②1962年,出现了古巴导弹危机;③1961——1973年,美国在越南发动战争,是二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大规模局部战争;2.积极影响①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②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③亚非拉国家兴起运动,逐步发展壮大,由此崛起。④★问题:1.二战后美苏由战时同盟转为对峙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最能说明美国经济实力事件是什么?最能说明美国军事实力的事例是什么?2.丘吉尔的“铁幕”是指哪些国家?杜鲁门在1947年的国会咨文中指出“美国的政策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和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这里的“自由国家"“少数武装分子”“外来压力"分别指什么?3。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什么?“北约”“华约”的性质如何?你知道近代以来,世界上出现哪三次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局面?4.被人们看作德国分裂的标志是什么?“冷战"和“热战”主要实施地区分别在哪里?德国与朝鲜半岛分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拓展延伸:1.二战后形成美苏两极格局的原因(1)二战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对比,西欧国家普遍衰落,近代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世界格局被冲垮,为形成新的世界格局提供了先决条件;(2)二战后初期,雅尔塔体制的确立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3)美苏形成了实力的均势。二战后美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而苏联军事力量空前壮大,成为唯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4)二战后,由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加剧,美苏矛盾成为战后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导致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2.如何认识两极格局的特点(1)美国苏联及其美国相互对抗和争夺,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两个阵线都服从于美苏战略利益大局;(2)世界两极格局,实际是以美苏为中心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格局.美苏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主导作用。(3)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交织在一起。“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最显著的特点是在压制共产主义和稳定资本主义过程中不诉诸战争.由此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3.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的联系与区别,马歇尔计划对美国和西欧各起到的作用。(1)联系: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是更隐蔽、更精巧的杜鲁门主义,两者相互联系,目的基本一致,但手段上各有区别。(2)区别: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的、赤裸裸地反共反苏,而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3)作用:①对美国的作用:在经济上,美国控制了西欧市场,包括西欧各国在海外的殖民地,使它们成为美国的商品投资市场;在政治上,美国加强了西欧各国的控制;②对西欧的作用:经济上,帮助西欧各国渡过了困难;政治上,防止了欧洲革命爆发,巩固了西欧资本主义统治秩序。4。美苏争霸与以往大国争霸的不同之处:以核武器为争霸的威慑力量;本质上是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较量(但也应看到开始是两种制度的较量,随着苏联野心的扩大而形成为大国之间的霸权斗争)5.雅尔塔体系的建立:(1)体系的概念:是二战后期开始确立的美苏主宰世界的大国政治秩序,其核心是美苏关系。该体系的演变过程如下:A冷战(1945-1955年)B冷战与缓和交替(1955-1969年)C激烈争夺(1969—1985年)D瓦解(1985—1991年)(3)对雅尔塔体系的评价:①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产物,原则上倡导和平、民主,对世界的和平运动和政治民主运动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②将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纳入国际关系体系,在国际关系发展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③它是建立在美国苏联势均力敌的基础上,实质是美苏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对世界格局作出两分天下的划分,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④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被以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所取代6.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比较:(1)相同点:都是世界大战后出现的国际关系新格局和新秩序,都是大国间军事和经济实力对比和相互妥协的产物(2)不同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