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的建筑体系是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它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世代经验的累积所创造的。这个体系分布到很广大的地区:西起葱岭,东至日本、朝鲜,南至越南、缅甸,北至黑龙江,包括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区域在内。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大同小异,如弟兄之同属于一家的关系。

考古学家所发掘的殷代遗址证明,至迟在公元前15世纪,这个独特的体系已经基本上形成了。它的基本特征一直保留到了近代。3500年来,中国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发展了这个体系的特长,不断地在技术上和艺术上把它提高,使之达到了高度水平,取得了辉煌成就。

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九点,而这一切特点都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我们可以叫它做中国建筑的“文法”。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一个民族总是创造出他们世世代代所喜爱,因而沿用的惯例,成了法式。中国建筑上两三千年沿用并发展下来的惯例法式。无论每种具体的实物怎样地千变万化,它们都遵循着那些法式。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个别建物与个别建筑物之间,都有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所以我们说它是一种建筑上的“文法”。至如梁、柱、枋、檩、门、窗、墙、瓦、槛、阶、栏杆、隔扇、斗拱、正脊、垂脊、正吻、戗兽、正房、厢房、遊廊、庭院、夹道等等,那就是我们建筑上的“词汇”,是构成一座或一组建筑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

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论著、散文、小说等等。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文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纯粹作点缀装饰用的。建筑也有类似的东西,如在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为它们都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组织起来的。运用这“文法”的规则,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极不相同的“词汇”构成极不相同的体形,表述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

(摘编自普通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有删改)

材料二

艺术素材依托于时代,艺术素材来源于生活。生于封建社会的曹雪芹因早年生活在北京、江浙两地,所以其笔下的《红楼梦》就体现了许多中国建筑的显著特征。

《红楼梦》中的建筑体现了一种秩序美。这些建筑犹如封建社会的秩序一样,有长幼尊卑的区别,有君臣、父子的严格界限,不可有丝毫的逾越。例如,门在《红楼梦》中就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其中,大门用于正规的礼仪。元妃省亲的时候是将“銮舆抬入大门”。还有一些重要的仪式和节日大门也会开;贾家除夕祭祀“从大门、仪门、大厅、暖阁、内厅、内三门、内仪门并内塞门,直到正堂,一路正门大开”。宝玉娶亲时也是“大轿从大门进”,贾府赏中秋开夜宴时也是“园子正门俱已大开”,礼乐精神在“门”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从建筑的组合来讲,《红楼梦》中的建筑,无论是个体或群体,都具有强烈的中轴线平面布局、用对称的布置体现一种严谨规整的效果,呈现出对称之美。中国古代建筑,为强调“尊者居中”、等级严格的儒家之“礼”,其平面常作中轴对称均齐布置。正因如此,《红楼梦》中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中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这种布局最便于根据封建的宗法和等级观念,使尊卑、长幼、男女、主仆之间在住房上体现出明显的差别,北京故宫的组群布局和北方的四合院是最能体现这一布局原则。

《红楼梦》中的建筑还渗透着含蓄曲折美。含蓄就是“隐”,“隐”能使作品内容深刻,耐人寻味,而建筑的含蓄则能给人遐想的空间。《红楼梦》中府邸的入口处的影壁和穿堂的屏风就是“隐”在建筑上的表现。它们使整个建筑具有丰富的层次感,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和空间变换的感觉。大观园里的建筑有的没有明显的轴线、基本造型是曲线形,以“含蓄”为标准,展现了曲折幽深、藏而不露的神韵。在“大观园试才题匾额”这一回中,大观园的山石水木,楼阁亭榭,曲廊画桥或是“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或是“五间清厦连着卷棚,四面出鹰”;或是“粉垣环,,绿柳周垂……两边尽是游廊相接”,厅堂轩馆,楼阁台榭,处处可见曲势,时时显得优美,尤其是曲廊,人行其中,幽静深邃,可以使人产生广阔的联想,给人以美的享受。

(摘编自黎书文《中的建筑与中国传统美学》,有删改)

材料三

(黛玉)想着,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

林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转过插屏,小小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是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

(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建筑具有自己丰富的“词汇”,如梁、柱、枋、檩、门等都组成了中国建筑的“文法”。

B.中国建筑的“文法”是经由两三千年沿用并发展下来的。无论每种具体的实物怎样地千变万化,它们都遵循着那些法式。

C.北京故宫的组群布局和北方的四合院是最能体现出中国建筑中轴线平面对称的布局原则。

D.中国的传统建筑虽然讲究规则、对称;但建筑中的风景却也有着不规则、不对称的美,通过造型的起伏形成曲折有致的境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建筑体系是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它不仅在地域上分布范围广泛,而且形式上都大同小异。

B.中国建筑的组织风格既有极大的“拘束性”,呈现出统一性特征,又在一定程度上注重灵活创新,表现出“千变万化”的一面。

C.《红楼梦》中秦可卿和尤二姐的丧事皆由正门出灵,可见府第大门反映着古代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体现了儒家的礼仪规范。

D.《红楼梦》中的建筑不仅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多种特征,而且映射了中国传统美学。

3.下列诗句中不能体现中国建筑具有“藏而不漏的神韵”一项是()

A.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B.密锁重关掩录苔,廊深阁回此徘徊。

C.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D.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4.材料一在语言运用方面很有特点,请举例进行分析。

5.材料三描写的“荣国府”体现出中国建筑的特征,请结合材料二的观点加以分析。

1.A

2.D

3.C

4.①逻辑严密。运用“或是……或是……”“因而”“无论……都……”“但”“所以”“之所以……是因为……”等表关联的词语,使文章条理清晰。

②准确恰当。“至迟”“已经”“基本上”等词语,语言简洁、严谨。

③生动形象。“文法”“词汇”“文章”“大文章”“小品”等词语,运用比喻使论述生动活泼,易于理解。

5.①黛玉进荣国府时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体现中国建筑的秩序美。

②“正面上房”与“两边厢房”体现中国建筑平面常作中轴对称均齐布置的对称美。

③荣国府穿堂放着大插屏,穿山游廊厢房的设计体现了中国建筑渗透着含蓄曲折美。

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文艺理论、文学评价类

⑴本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句段,仔细辨别原文内容与选项内容的细微之处。尤其要注意一些表示时间、频率、范围的副词,以及某些代词的指代对象。理清选项中的内容在原文中的逻辑关系,审查是否有增删词语的现象。

⑵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推断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⑶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与论证关系的能力。解答本题,先理解材料中中国建筑具有“藏而不漏的神韵”观点是什么,再逐个分析选项,判断正误。

(4)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语言特点的能力。从语言表述的角度归纳文章的论证特点。有的议论文,语言平实朴素;有的文章,在论述过程中,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情文并茂,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归纳一篇议论文的论证特点,从语言表述的角度进行归纳,要指出其语言表述,是平实朴素的,还是生动而富有文采的。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解答本题,先从材料二筛选出相关观点,再结合材料三中对“荣国府”的描写,分析材料二的观点。

1.A.“如梁、柱、枋、檩、门等都组成了中国建筑的‘文法’”错误,偷换概念。梁、柱、枋、檩、门是我们建筑上的“词汇”,是构成一座或一组建筑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而“文法”是指运用这些构件建造时沿用的惯例法式。

故解析为:A。

2.A.“……而且形式上都大同小异”错误。由原文“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大同小异,如弟兄之同属于一家的关系”可知,原文说的是“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大同小异”。

B.“中国建筑的组织风格既有极大的‘拘束性’……又在一定程度上注重灵活创新”错误。由原文“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可知,表示程度的副词使用不当,应是“一定的拘束性,极大的灵活性。”

C.“《红楼梦》中秦可卿和尤二姐的丧事皆由正门出灵”错误。根据材料二第二段“有长幼尊卑的区别,有君臣、父子的严格界限,不可有丝毫的逾越”可知,秦可卿为宁国府儿媳妇,尤二姐为妾,她们出殡不能由正门出。

故解析为:D。

3.C.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运用夸张手法既写出了滕王阁居高临远之势,又写出了滕王阁如今冷落寂寞的情形。不能体现中国建筑具有“藏而不漏的神韵”。

故解析为:C。

4.逻辑严密。句子“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大同小异,如弟兄之同属于一家的关系”中运用“或是……或是……”,句子“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一个民族总是创造出他们世世代代所喜爱,因而沿用的惯例,成了法式”中运用“因而”,句子“无论每种具体的实物怎样地千变万化,它们都遵循着那些法式”中运用“无论……都……”,句子“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中运用“但”,句子“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个别建物与个别建筑物之间,都有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所以我们说它是一种建筑上的‘文法’”中运用“所以”,句子“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为它们都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组织起来的”中运用“之所以……是因为……”等表关联的词语,使文章条理清晰。

准确恰当。“考古学家所发掘的殷代遗址证明,至迟在公元前15世纪,这个独特的体系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中“至迟”“已经”“基本上”等词语,语言简洁、严谨。

生动形象。结合“那就是我们建筑上的‘词汇’,是构成一座或一组建筑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论著、散文、小说等等。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可知,“文法”“词汇”“文章”“大文章”“小品”等词语,运用比喻使论述生动活泼,易于理解。

5.结合“《红楼梦》中的建筑体现了一种秩序美。这些建筑犹如封建社会的秩序一样,有长幼尊卑的区别,有君臣、父子的严格界限,不可有丝毫的逾越。例如,门在《红楼梦》中就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其中,大门用于正规的礼仪”可知,黛玉进荣国府时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体现中国建筑的秩序美。

结合“从建筑的组合来讲,《红楼梦》中的建筑,无论是个体或群体,都具有强烈的中轴线平面布局、用对称的布置体现一种严谨规整的效果,呈现出对称之美。中国古代建筑,为强调‘尊者居中’、等级严格的儒家之‘礼’,其平面常作中轴对称均齐布置。正因如此,《红楼梦》中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中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可知,“正面上房”与“两边厢房”体现中国建筑平面常作中轴对称均齐布置的对称美。

结合“《红楼梦》中的建筑还渗透着含蓄曲折美。含蓄就是‘隐’,‘隐’能使作品内容深刻,耐人寻味,而建筑的含蓄则能给人遐想的空间。《红楼梦》中府邸的入口处的影壁和穿堂的屏风就是‘隐’在建筑上的表现。它们使整个建筑具有丰富的层次感,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和空间变换的感觉”可知,荣国府穿堂放着大插屏,穿山游廊厢房的设计体现了中国建筑渗透着含蓄曲折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智斗

(选自现代京剧《沙家浜》第四场,有删改)

(胡传魁、刁德一、刁小三上。四个伪军从山坡上走过。)

胡传魁:嘿,阿庆嫂!

阿庆嫂:(回身迎上)听说您当了司令啦,恭喜呀!

胡传魁:你好哇?

阿庆嫂:好啊,好啊,哪阵风把您给吹回来了?

胡传魁:买卖兴隆,混得不错吧?

阿庆嫂:托您的福,还算混得下去。

胡传魁:哈哈哈……

阿庆嫂:胡司令,您这边请坐。

胡传魁:好好好,我给你介绍介绍,这是我的参谋长,姓刁,是本镇财主刁老太爷的公子,刁德一。

(刁德一上下打量阿庆嫂。)

阿庆嫂:(发觉刁德一是很阴险狡猾的敌人,就虚与周旋地)参谋长,我借贵方一块宝地,落脚谋生,参谋长树大根深,往后还求您多照应。

胡传魁:是啊,你还真得多照应着点。

刁德一:好说好说。

阿庆嫂:参谋长,您坐!

胡传魁:阿庆嫂,我上回大难不死,才有了今天,我可得好好地谢谢你呀!

阿庆嫂:那是您本身的造化。哟,您瞧我,净顾了说话了,让您二位这么干坐着,我去泡茶去,您坐,您坐!(进屋)。

刁德一:司令!这么熟识,是什么人哪?

胡传魁:你问的是她?(唱)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拢共才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遇皇军追得我晕头转向,多亏了阿庆嫂,她叫我水缸里面把身藏。她那里提壶续水,面不改色,无事一样。

(阿庆嫂提壶拿杯,细心地听着,发现敌人看见了自己,就若无其事地从屋里走出。)

胡传魁:(接唱)骗走了东洋兵,我才躲过了大难一场。(转向阿庆嫂)似这样救命之恩终身不忘,俺胡某讲义气终当报偿。

阿庆嫂:胡司令,这么点小事,您别净挂在嘴边上。那我也是急中生智,事过之后,您猜怎么着,我呀,还真有点后怕呀!(阿庆嫂一面倒茶,一面观察。)

阿庆嫂:参谋长,您吃茶!(忽然想起)哟,香烟忘了,我去拿烟去。(进屋)

刁德一:(看着阿庆嫂背影)司令!我是本地人,怎么没有见过这位老板娘啊?

胡传魁:人家夫妻“八·一三”以后才来这儿开茶馆,那时候你还在日本留学,你怎么会认识她哪?

刁德一:哎!这个女人真不简单哪!

胡传魁:怎么,你对她还有什么怀疑吗?

刁德一:不不不!司令的恩人嘛!

胡传魁:你这个人哪!

刁德一:嘿嘿嘿……

(阿庆嫂取香烟、火柴,提铜壶从屋内走出。)

阿庆嫂:参谋长,烟不好,请抽一支呀!(刁德一接过阿庆嫂送上的烟。阿庆嫂欲为点烟,刁德一谢绝,自己用打火机,点着。)

阿庆嫂:胡司令,抽一支!(胡传魁接烟。阿庆嫂给胡点烟。)

刁德一:(望着阿庆嫂背影,唱)这个女人不寻常!

阿庆嫂:(唱)刁德一有什么鬼心肠?

胡传魁:(唱)这小刁一点面子也不讲!

阿庆嫂:(唱)这草包倒是一堵挡风的墙。

刁德一:(略一想,打开烟盒请阿庆嫂抽烟)抽烟!(阿庆嫂摇手拒绝。)

胡传魁:人家不会,你这是干什么啊!

刁德一:(唱)她态度不卑又不亢。

阿庆嫂:(唱)他神情不阴又不阳。

胡传魁:(唱)刁德一搞的什么鬼花样?

阿庆嫂:(唱)他们到底是姓蒋还是姓汪?

刁德一:(唱)我待要旁敲侧击将她访。

阿庆嫂:(唱)我必须察言观色把他防。(阿庆嫂欲进屋。刁德一从她的身后叫住。)

刁德一:阿庆嫂!(唱)适才听得司令讲,阿庆嫂真是不寻常。我佩服你沉着机灵有胆量,竟敢在鬼子面前耍花枪。若无有抗日救国的好思想,焉能够舍己救人不慌张!

阿庆嫂:(唱)参谋长休要谬夸奖,舍己救人不敢当,开茶馆,盼兴旺,江湖义气第一桩。司令常来又常往,我有心背靠大树好乘凉。也是司令洪福广,方能遇难又呈祥。

刁德一:(唱)新四军久在沙家浜,这棵大树有阴凉,你与他们常来往,想必是安排照应更周详!

阿庆嫂:(唱)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阿庆嫂泼去刁德一杯中残茶,刁德一一惊。)

阿庆嫂:(接唱)有什么周详不周详!

胡传魁:哈哈哈……

刁德一:嘿嘿嘿……阿庆嫂真不愧是个开茶馆的,说出话来滴水不漏。佩服!佩服!

注:1939年秋,在沙家浜秘密疗伤的新四军战士,面对日伪勾结、下乡“扫荡”的险恶环境,在地方党组织和群众的支持帮助下,坚持抗日的故事。阿庆嫂是春来茶馆的老板娘,中共地下工;刁德一是沙家浜镇地主刁老财的儿子,是与日寇勾结的“忠义救国军”参谋长,积极为日本人卖力,大肆搜捕新四军伤病员,后被新四军镇压。胡传魁是其司令,在剧里是花脸的角色,用花脸可以表现出他的江湖气,以及仗义、豪爽,缺少心机的特点。他是个“草包”。就是一个反面的人物而已,但是却有他的可爱之处。

请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画线的两处舞台说明的作用,完成下面小题。

6.对刁德一上下打量阿庆嫂欣赏正确的一项是()

A.“上下打量”这个细节表现出刁德一对阿庆嫂的亲密,表现了他的和气温顺。

B.“上下打量”这个细节表现出刁德一对阿庆嫂的欣赏,表现了他的敬畏。

C.“上下打量”这个细节表现出刁德一对阿庆嫂的怀疑,表现了他的阴险、多疑。

D.“上下打量”这个细节表现出刁德一对阿庆嫂的怀疑,表现了他的懒散、傲慢。

7.对阿庆嫂泼去刁德一杯中残茶欣赏正确的一项是()

A.泼茶的动作是阿庆嫂对对手的串通暗号,现了她的狡诈圆滑。

B.泼茶的动作对阿庆嫂无所谓,可以泼可以不泼。

C.泼茶的动作是阿庆嫂对对手的有力回击,体现她对刁德一的不满,表现了她的机智果敢。

D.泼茶的动作是阿庆嫂对对手的无意表现,她对刁德一的不满,表现了她的不知所措。

8.结合文意,赏析下面唱词的语言特色。

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

9.剧本为什么把本场戏命名为“智斗”?请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

6.C

7.C

8.①在句式上主要运用整句,句式非常整齐。

②修辞手法上运用了对偶“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

③运用比喻、夸张和借代手法,如把“灶”比作北斗星,极言其大,“三江”又代指“三江水”,生动形象地长唱出了自己的开茶馆的特点,既符合人物身份又形象生动。

9.①刁德一设置圈套,步步紧逼,企图找寻对手言谈中的漏洞;

②阿庆嫂则巧用与胡传魁的关系,察言观色,反击对手,保护自己;

③这是一场尖锐而激烈的敌我矛盾冲突。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文本的内涵;欣赏文本的形象;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述艺术;中国戏剧;赏析、品味句子所蕴含的人物情感

(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读懂文本,尤其要认真阅读题干中的这一细节,再逐个分析选项,判断正误。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言特色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赏析句子,我们应该从修辞、语言、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看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深刻含义,语言上有怎样的特点。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答题时分析文章的标题一般先答出含义,然后从文章的和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性格(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

6.“刁德一上下打量阿庆嫂”是交代刁德一动作,展示刁德一心理,可以从刁德一这一动作展示其什么样心理角度考虑。仔细阅读刁德一上下打量阿庆嫂的动作舞台说明和舞台说明所在的上下文,阿庆嫂虽然和胡司令很熟悉,胡司令把阿庆嫂介绍给刁德一,可是刁德一并不信任阿庆嫂,“上下打量”阿庆嫂。阿庆嫂也从刁德一对自己的“上下打量”中发现了“发觉刁德一是很阴险狡猾的敌人”。所以刁德一“上下打量”阿庆嫂这个细节表现出刁德一对阿庆嫂的怀疑,表现了他的阴险、多疑。

故解析为:C。

7.“阿庆嫂泼去刁德一杯中残茶”是阿庆嫂的动作,展示阿庆嫂的心理,可以从阿庆嫂这一动作展示出阿庆嫂什么心理角度考虑。仔细阅读阿庆嫂泼去刁德一杯中残茶这一舞台说明及舞台说明所在的上下文内容,虽然胡司令非常信任阿庆嫂,把阿庆嫂介绍给刁德一,可是刁德一并不相信阿庆嫂,直接怀疑阿庆嫂,一点不给胡司令面子,根本不让阿庆嫂给自己点烟,认为阿庆嫂不简单,要“旁敲侧击将她访”。赞阿庆嫂机灵有胆量,救胡司令是舍己救人,有“有抗日救国的好思想”。阿庆嫂回答救胡司令是江湖义气,胡司令常来,自己救胡司令是为了“背靠大树好乘凉”。刁德一趁机说新四军这棵大树久在沙家浜,阿庆嫂一定和新四军常来来往,“想必是安排照应更周详”。直接说阿庆嫂和新四军来往。机智的阿庆嫂说自己就是个开茶馆的,来的都是客人,见了就开口笑,过后就不想。再说人一走,茶就凉,就像自己曾经救过胡司令的命,可是胡司令的手下刁德一却怀疑自己,趁机泼去刁德一杯中的残茶。并说哪里有什么周详不周详。这里阿庆嫂泼茶的动作是阿庆嫂对对手的有力回击,体现她对刁德一的不满,表现了她的机智果敢。

故解析为:C。

8.“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在句式上主要运用整句,句式非常整齐。

“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摆开”对“招待”,“八仙桌”对“十六方”。

“垒起七星灶”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如把“灶”比作北斗星,极言其大;“铜壶煮三江”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三江”又代指“三江水”,生动形象地长唱出了自己的开茶馆的特点,既符合人物身份又形象生动。

9.这场戏名为“智斗”,斗的双方应是阿庆嫂和刁德一。阿庆嫂作为一名抗日战士,在不明刁德一身份的情况下,要探明对方身份;在明确对方身份后,又要巧妙地应对刁德一的盘问;而刁德一怀疑阿庆嫂的身份,狡猾的他耍尽花样想要探出对方的真实情况,这就难免有一场“智斗”了,可见,这是一场尖锐而激烈的敌我矛盾冲突。

剧本中并没有出现真刀实枪的斗争,但刁德一对阿庆嫂产生怀疑,不断用言语来试探阿庆嫂,企图找寻对手言谈中的漏洞,如“司令!这么熟识,是什么人哪”“司令!我是本地人,怎么没有见过这位老板娘啊”等;刁德一是“旁敲侧击将她访”,阿庆嫂是“察言观色把他防”。

刁德一“阿庆嫂!(唱)适才听得司令讲,阿庆嫂真是不寻常。我佩服你沉着机灵有胆量,竟敢在鬼子面前耍花枪。若无有抗日救国的好思想,焉能够舍己救人不慌张”,阿庆嫂“谋长休要谬夸奖,舍己救人不敢当。开茶馆,盼兴旺,江湖义气第一桩。司令常来又常往,我有心背靠大树好乘凉。也是司令洪福广,方能遇难又呈祥”,可见,刁德一设置圈套,步步紧逼,企图找出对手言谈中的漏洞;

而阿庆嫂则一眼看破刁德一的性情,并巧妙地利用胡传魁“这草包倒是一堵挡风的墙”来作为自己的盾牌,并用泼茶和唱词来反击了刁德一的试探,保护了自己,也保住了新四军的秘密。阿庆嫂则巧用与胡传魁的关系,察言观色,反击对手,保护自己。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今有羿、逢蒙①、繁弱②于此,而无弦,则必不能中也。中非独弦也,而弦为弓中之具也。夫立功名亦有具,不得其具,贤虽过汤、武,则劳而无功矣。汤尝约于郼、薄矣,武王尝穷于毕、矣,伊尹尝居于庖厨矣,太公尝隐于钓鱼矣。贤非衰也,智非愚也,皆无其具也。故凡立功名,虽贤,必有其具,然后可成。

宓子贱治亶父,恐鲁君之听谗人,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将辞而行,请近吏二人于鲁君与之俱。至于亶父,邑吏皆朝。宓子贱令吏二人书。吏方将书,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吏书之不善,则宓子贱为之怒。吏甚患之,辞而请归。宓子贱曰:“子之书甚不善,子勉归矣!”二吏归报于君,曰:“宓子不得为书。”君曰:“何故?”吏对曰:“宓子使臣书,而时掣摇臣之肘,书恶而有甚怒,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辞而去也。”鲁君太息而叹曰:“宓子以此谏寡人之不肖也。寡人之乱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微二人,寡人几过。”遂发所爱而令之亶父,告宓子曰:“自今以来,亶父非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有便于亶父者,子决为之矣。五岁而言其要。”宓子敬诺,乃得行其术于亶父。三年,巫马旗短褐衣弊裘而往观化于亶父,见夜渔者,得则舍之。巫马旗问焉,曰:“渔为得也,今子得而舍之,何也?”对曰:“宓子不欲人之取小鱼也。所舍者小鱼也。”巫马旗归,告孔子曰:“宓子之德至矣,使民暗行若有严刑于旁。敢问宓子何以至于此?”孔子曰:“丘尝与之言曰:‘诚乎此者刑乎彼。’宓子必行此术于亶父也。”夫宓子之得行此术也,鲁君后得之也。

鲁君后得之者,宓子先有其备也。先有其备,岂遽必哉?此鲁君之贤也。

三月婴儿,轩冕在前,弗知欲也;斧钺在后,弗知恶也;慈母之爱,谕焉。诚也。故诚有诚乃合于情。精有精乃通于天。乃通于天水木石之性皆可动也又况于有血气者乎?故凡说与治之务莫若诚。听言哀者,不若见其哭也;听言怒者,不若见其斗也。说与治不诚,其动人心不神。

(节选自《吕氏春秋》,有删改)

①羿、逢蒙:《荀子·正论篇》:“羿、逢蒙者,天下之善射者也。”②繁弱:古良弓名。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黑。

乃A通B于C天D水E木F石G之H性I皆J可K动L也M又N况O于P有Q血R气S者T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汤尝约于郼、薄矣”与“约为婚姻”(《鸿门宴》)两句中的“约”字含义相同。

B.太公,指姜子牙,相传其曾垂钓于渭水之滨,偶遇周文王获赏识,后辅佐文王建立霸业。

C.“宓子先有其备也”与“圣心备焉”(《劝学》)两句中的“备”字含义不同。

D.轩冕,古时卿大夫乘轩戴冕,因用以代表官位爵禄或显贵的人,文中指官位爵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以善射之人必须拥有良弓和弓弦才能射中目标类比,说明建立功名也必须具备一定条件,然后才可以成功。

B.宓子贱治理亶父时,担心鲁君听信谗言,于是假装干扰两位官吏的书写委婉地向鲁君进行劝诫,成功地说服了鲁君。

C.三年之后,巫马旗简装粗服,暗地里到亶父去观察宓子贱施行教化的情况,并从人们捕鱼的行为中得到了解析。

D.文末以婴儿能懂得母爱为例探讨宓子贱治理亶父的成功之道,认为劝勉他人、治理政事要赤心诚意才能感化人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寡人之乱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

②听言哀者,不若见其哭也;听言怒者,不若见其斗也。

14.宓子贱能把亶父治理好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10.DIM

11.A

12.B

13.①我扰乱宓子贱,使宓子贱不能实行自己的主张,这样的事一定多次发生过了。

②听别人说的话很悲哀,不如看到他哭泣;听别人说话很愤怒,不如看到他搏斗。

14.①宓子贱实行了孔子“诚乎此者刑乎彼”的治理主张;②鲁国国君纳谏如流,让宓子贱全权治理;③宓子贱事先有所准备,能使鲁国国君领悟到是由于自己的干扰使得宓子贱不能实行主张。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断句;概括分析;筛选信息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能力,还要在整体把握句意的前提下,抓住关键点:人名、地名、官职名、年号、语气词、动宾搭配、句式整齐等。要根据语意做题,可用排除法。

(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解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3)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

(4)本题考查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照翻译六字诀换、调、补、删、留、变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类型题目关键是读懂文言文,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要求从原文中寻找信息,并将其进行概括组合,形成解析。

即使这里有羿、逢蒙这样的善射之人和繁弱这样的良弓,却没有弓弦,那么必定不能射中(目标)。射中(目标)不仅仅依靠弓弦,可弓弦是射中的条件。建立功名也要有条件,不具备条件,即使贤德超过了汤、武王,那也会劳而无功。汤曾经在郼、薄遭受贫困,武王曾经在毕、裎遭受困窘,伊尹曾经在厨房里当仆隶,太公曾经隐居钓鱼。他们的贤德并不是衰微了,他们的才智并不是愚蠢了,都是因为没有具备条件。所以凡是建立功名,即使贤德,也必定要具备条件,然后才可以成功。

宓子贱去治理亶父,担心鲁国君主听信谗人的坏话,从而使自己不能实行自己的主张,将要辞行的时候,他请求鲁国君主宠信的两个官吏跟自己一起前往。到了亶父,亶父的官吏都来拜见。宓子贱让那两个官吏做记录。官吏刚要书写,宓子贱从旁边不时地摇动他们的胳膊肘,官吏写得很不好,宓子贱就为此而发怒。官吏对此很害怕,就告辞请求回去。宓子贱说:“你们写得很不好,赶快回去吧!”两个官吏回去以后向鲁国君主禀报说:“没法给宓子书写文书。”鲁国君主说:“为什么?”官吏回答说:“宓子让我们书写,却不时地摇动我们的胳膊肘,写得不好又很生气,亶父的官吏都因宓子这样做而发笑。这就是我们所以要告辞离开的原因。”鲁国君主长叹道:“宓子是用这种方式对我的缺点进行劝谏啊。我扰乱宓子贱,使宓子贱不能实行自己的主张,这样的事一定多次发生过了。假如没有你们两个人,我几乎要犯错误。”于是就派亲信去亶父,告诉宓子说:“从今以后,亶父不归我所有,归你所有。有对亶父有利的事情,你自己决断去做吧。五年以后报告施政的要点。”宓子恭敬地答应了,这才得以在亶父实行自己的主张。过了三年,巫马旗穿着粗劣的衣服和破旧的皮衣到亶父去观察施行教化的情况,看到夜里捕鱼的人,捕到鱼却扔回水里。巫马旗问他说:“捕鱼是为了得到鱼,现在你得到鱼却把它扔回水里,这是为什么?”那人回答说:“宓子不想让人们捕取小鱼。我扔回水的都是小鱼。”巫马旗回去以后,告诉孔子说:“宓子的德政达到极点了,他能让人们私下里做事就像有严刑在身旁一样。请问宓子用什么办法达到这种境地的?”孔子说:“我曾经跟他说过:‘自己内心赤诚,你的主张就能在外实行。’宓子一定是在亶父实行这个主张了。”宓子得以实行这个主张,是因为鲁国君主后来领悟到这一点。

鲁国君主之所以后来能领悟到这一点,是因为宓子事先有了准备。事先有了准备,难道就一定能让君主领悟到吗?这就是鲁国君主的贤明之处啊。

三个月的婴儿,官车、官帽在前边不知道羡慕,斧钺之类兵器在后边不知道害怕,对慈母的爱却能懂得。这是因为婴儿的心赤诚啊。所以诚而又诚才合乎真情。精而又精才与天性相通。与天性相通,水、木、石的本性都可以改变,更何况有血气的人呢?所以凡是劝说别人治理政事,要做的事没有比赤诚更重要的了。听别人说的话很悲哀,不如看到他哭泣;听别人说话很愤怒,不如看到他搏斗。劝说别人与治理政事不赤诚,那就不能真正感动别人。

10.句意:与天性相通,水、木、石的本性都可以改变,更何况有血气的人呢?

“乃通于天”引自前文,省略关联词语“若”,与后面的部分构成有逻辑关系的复句,因此在D处断开;

“水木石之性”作“可动”的主语,形式较长,在I处断开;

“皆可动也”中“也”是句末语气词,“又况”引出下句,在M处断开。

故解析为:DIM。

11.A.错误。穷困/约定。两句的“约”字含义不同。句意:汤曾经在郼、薄遭受贫困/约定作儿女亲家。

B.正确。

C.正确。准备/具备。句意:宓子事先有了准备/圣人的心思全都具备了。

D.正确。

故解析为:A。

12.B.“假装干扰”错误,由原文“吏方将书,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吏书之不善”可知,是宓子贱故意干扰。

故解析为:B。

13.得分点:

(1)“乱”,扰乱;“行”,实行;“术”,主张;“数”,多次。

(2)“哀”,悲哀;“不若”,不如;“怒”,愤怒;“斗”,搏斗。

14.①由原文“丘尝与之言曰:‘诚乎此者刑乎彼。’宓子必行此术于亶父也”可知,宓子贱实行了孔子“诚乎此者刑乎彼”的治理主张;

②由原文“遂发所爱而令之亶父,告宓子曰:‘自今以来,亶父非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有便于亶父者,子决为之矣。五岁而言其要’”可知,鲁国国君纳谏如流,让宓子贱全权治理;

③由原文“宓子贱治亶父,恐鲁君之听谗人,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将辞而行,请近吏二人于鲁君与之俱……鲁君太息而叹曰:‘宓子以此谏寡人之不肖也……’”可知,宓子贱事先有所准备,能使鲁国国君领悟到是由于自己的干扰使得宓子贱不能实行主张。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

(2)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杜甫的《登岳阳楼》中最能体现这种关心国家大事,心系黎民百姓的胸怀的一句是“,”。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中,雄壮宽广的气度,开阔旷远的视野与王勃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比较,两者展现的气度与视野不相上下,可谓异曲同工的名句是“,”。

(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2)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3)彩舟云淡;星河鹭起

名句;名篇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毋”“涕”“鹭”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故解析为:(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2)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3)彩舟云淡;星河鹭起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考查名篇背诵,分为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和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沙丘城下寄杜甫①

李白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①沙丘城,位于山东汶水之畔,是李白在鲁中的寄寓之地。这首诗可能是天宝四载(745)秋,李白在鲁郡送别杜甫、南游江东之前,回到沙丘寓所写。

16.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自问自答,写出了诗人和友人分离后,闲居沙丘,闲适、恬淡的生活状态。

B.三、四句用“古树”和“秋声”交代诗人居住的环境

C.“齐歌空复情”与崔颢的诗句“此地空余黄鹤楼”,两个“空”字的含义不同,而表述的情感却一致。

D.前六句从“我”着墨,写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心情,不说“思君”全都是“思君”。

17.结合全诗,赏析一下本诗的最后两句。

16.A

17.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寄情于流水,照应诗题,点明主旨。那流水不息、相思不绝的意境,更造成了语尽情长的韵味,抒发诗人送别杜甫以后倍感孤寂,倍觉友谊的可贵及无法排遣的“思君”之情。

表述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

(1)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题材、结构、情感的鉴赏。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注意了解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表述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解析。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赏析诗句首先明白诗句写了什么内容,然后指出诗句运用的表述技巧,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句是如何运用该表述技巧的,最后指出诗句运用该表述技巧有什么表述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

16.A.“闲适、恬淡的生活状态”错。“高卧沙丘城”,实际上就是指诗人闲居乏味的生活,引发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故解析为:A。

17.“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是说“我的思君之情犹如这一川浩荡的汶水,日夜不息地紧随着你悠悠南行”,诗人用比喻的修辞,把思念之情比喻为无尽的流水,化抽象为具象,直抒胸臆,抒发对杜甫的思念之情;

“思君”二字与诗歌的题目《沙丘城下寄杜甫》呼应,点明了思念的对象“杜甫”;

汶水绵绵不绝,就像诗人对杜甫的思念那样悠长不绝,突出了李白对朋友的牵挂和无尽的思念之情。思念也源于诗人送别杜甫以后,生活倍感孤寂,倍觉友谊的可贵。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掌灯清影立,开卷暗香流”,在阅读《乡土中国》《乡土情结》等作品时,很多人都会产生此种感触,并极其自然地想说说乡土文化。

乡土文化既是一方水土独特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创造,又是人们乡土情感、亲和力和自豪感的凭借,更是永不过时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近年来,我国各地兴起了“乡土文化热”。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时尚文化,作为一种情结,存在于人们心底,在对乡土文化的追寻中,人的心灵得到放松和净化,并获得文化的归属感。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春节庙会、清明祭祖、端午赛龙舟、重阳登高等传统民俗活动____①____,展现了乡土文化旺盛的生命力。乡村旅游大发展,传统村落成为人们____②____的旅游圣地。民俗体验、乡村写生等成为消费热点。美丽乡村建设蓬勃兴起,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景德镇陶瓷、潍坊风筝等乡土工艺品以及泰山皮影、日照农民画等乡土民间艺术纷纷走出国门,中国乡村文化正____③____地走向世界。挺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实践证明,中国的乡土文化历经劫难而不亡,____④____而新生,我们完全有理由树立对乡土文化的自信,这是文化自信的核心构成,决定了文化自信的深度和广度。

18.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述流畅准确,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述效果。

18.如火如荼;纷至沓来;踌躇满志;饱经风霜

19.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20.“乡土文化既是……,又是……,更是……”构成排比,语言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内容上凸显了乡土文化的厚重和巨大价值。

修辞手法的分析、运用;成语的使用;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

(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读懂文本,分析成语所在句子的语境,再根据自己的积累填写合适的成语。

(2)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和分析常见的修辞手法表述效果的能力。准确解答此类题目,分为三个步骤: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及效果;②结合句子,阐述为什么用这种手法;③阐述此手法有效传达了怎样的感情。

18.第一处,此处说的是“传统民俗活动”,结合后面说这些活动“展现了乡土文化旺盛的生命力”,故可以填“如火如荼”。“如火如荼”:像火那样红,像茶那样白;原形容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

第二处,结合语境“旅游圣地”,此处是说人们纷纷到来,可以应填“纷至沓来”。“纷至沓来”:纷纷到来,接连不断地到来。

第三处,根据前后语境,此处是说“中国乡土”文化已经取得了突出成就,表现乡土文化的美好前景,故此空可以填“踌躇满志”。“踌躇满志”:多用来形容心满意足、从容自得或干分得意的样了。

第四处,语境中强调经历的时间久、变化大,历经劫难,可填“饱经风霜”。“饱经风霜”:比喻经历了很多艰难困苦的磨练。

19.原句有二处语病:

第一处,搭配不当,“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应改为“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

第二处,成分赘余,“一致共识”中,“共识”意思是“共同的认识”,包含“一致”的意思,要删掉“一致”。

20.“乡土文化既是……,又是……,更是……”三个字句子句式相同,构成排比。排比句式整齐和谐,语言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极富韵律感。

内容上,“一方水土独特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创造”“人们乡土情感、亲和力和自豪感的凭借”“永不过时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凸显乡土文化的厚重历史,表明其对过去和将来都富有巨大价值。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孙犁赞赏《香雪》“从头到尾都是诗”。诗与小说本是两种不同的文体,①,小说则被视为叙事的文学。为什么说小说如诗便是好小说呢?好就好在叙事之中的抒情,达到了如诗一样的美感效应。

事实上,也可以说,所有小说,都无不是抒情之作。文学,无论通过哪一种文体表述,全是思想与感情融会的结晶。如十九世纪俄国著名文论家别林斯基所说:“感情是诗人天性的主要动力之一,没有感情,就没有诗人,也就没有了诗。”“每一篇艺术的作品,都应该是热情的果实,都应该贯穿着热情。②,作家就不能拿起笔来……”正是这样,引起创作冲动的,往往是作家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他要运用语言形式所组成的形象体系传达出来,以使读者能够获得同样的体验,产生相近的感情,这便是文学的活动。若在这个意义上说,③。

然而,具体到每一次的创作过程,尤其是写小说,促使作家拿起笔来的主要契机,却又各有不同。

2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B.几位“大师”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地挂过去。

C.“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至今已经有两千年了。

D.倘若以“起跑线”定输赢,《山海情》中的年轻人就不会有后来的成功。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1.C

22.诗被称为抒情的文学;如果没有热情;所有创作都是抒情

标点符号的使用;语句补写

(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引号,先判断文章中引号的用法,再逐个判断选项中引号的用法,然后选出正确的一项。

(2)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能力。这类题目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于文本。具体说,所补写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要综合起来,这样解析就呼之欲出,而且解析几乎是唯一的。

21.文中引号表引用。A.表特定称谓;

B.表反语讽刺;

C.表引用;

D.表特殊含义。

故解析为:C。

22.①前文说,诗与小说是两种不同的文体,后句说“小说则被视为叙事的文学”“好就好在叙事之中的抒情”,可见诗的特点是抒情性,应填:诗被称为抒情的文学。

②前文“都应该是热情的果实,都应该贯穿着热情”强调艺术作品要有热情,下句是假设作家没有热情的结果,此处应填:如果没有热情。

③“若在这个意义上说”,“这个意义”指的是作品的抒情性,应填:所有创作都是抒情。

四、写作(60分)

23.(2023高一下·聊城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山脚到山巅,不只是登顶;从起点到终点,不只是到达;从春种到秋收,不只是收获;从蓝图到实现,不只是结果;从入学到离校,不只是毕业;从孩童到耄耋,不只是成熟。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作文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中“登顶”“到达”“收获”“结果”“毕业”“成熟”是结果,而“不只是”则是强调除了结果,还有更值得我们重视的东西,比如立志、过程、奋斗等。最终的结果固然令人兴奋,但前行的过程又何尝不是一种收获,这一过程中的不畏艰险、勇于攀爬、努力拼搏,甚至是不断的反思、修正,失败后从悲叹与绝望中产生的对人生的挑战,励精图治,踔厉前行,这些更是值得回味的。由此可知,本次作文暗含“过程”和“结果”的双核概念的思辨,考生要思考二者的关系,把握立志、过程、奋斗于个体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可以说生命过程本身就有价值,我们在追求完美结果的同时,应享受过程之美,要体会人生各个阶段的滋味,体味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领悟生活哲理,过有意义的人生。放慢一点前进的脚步,才能关注过程之美,尽享奋斗的乐趣;也只有体味到过程之美,才能真正发现生命的意义。

行文构思上,可以概述材料,引出“过程”与“结果”的话题;接着阐释二者的概念并分析二者的关系,然后可列举莫扎特、泰戈尔等例子论证在与困境斗争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紧接着列举袁隆平、屠呦呦的例子论证认真走好过程,一定会得到最好的结果;最后结合航天团队的例子论证过程的价值,重视过程才是智慧的体现。

立意:

1.不懈怠于过程,不执着于结果。

2.拼尽全力,输赢又何妨?

3.过程比结果更有意义。

4.心怀丰收,挥汗耕耘。

5.精致过程,方能完美结果。

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材料作文的写作,我们要先认真阅读所给的材料,抓关键词,仔细分析命题者的思想倾向和感情倾向。如果是比喻、寓言类材料,先概括材料大意,再通过寻找与生活的对应点,深入理解题旨;第二步选择恰当角度立意构思,要选取那些最能表现题旨的角度,第三具体作文时,要恰当巧妙使用材料。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

在线组卷平台(zujuan.)自动生成1/1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的建筑体系是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它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世代经验的累积所创造的。这个体系分布到很广大的地区:西起葱岭,东至日本、朝鲜,南至越南、缅甸,北至黑龙江,包括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区域在内。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大同小异,如弟兄之同属于一家的关系。

考古学家所发掘的殷代遗址证明,至迟在公元前15世纪,这个独特的体系已经基本上形成了。它的基本特征一直保留到了近代。3500年来,中国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发展了这个体系的特长,不断地在技术上和艺术上把它提高,使之达到了高度水平,取得了辉煌成就。

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九点,而这一切特点都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我们可以叫它做中国建筑的“文法”。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一个民族总是创造出他们世世代代所喜爱,因而沿用的惯例,成了法式。中国建筑上两三千年沿用并发展下来的惯例法式。无论每种具体的实物怎样地千变万化,它们都遵循着那些法式。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个别建物与个别建筑物之间,都有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所以我们说它是一种建筑上的“文法”。至如梁、柱、枋、檩、门、窗、墙、瓦、槛、阶、栏杆、隔扇、斗拱、正脊、垂脊、正吻、戗兽、正房、厢房、遊廊、庭院、夹道等等,那就是我们建筑上的“词汇”,是构成一座或一组建筑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

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论著、散文、小说等等。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文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纯粹作点缀装饰用的。建筑也有类似的东西,如在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为它们都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组织起来的。运用这“文法”的规则,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极不相同的“词汇”构成极不相同的体形,表述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

(摘编自普通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有删改)

材料二

艺术素材依托于时代,艺术素材来源于生活。生于封建社会的曹雪芹因早年生活在北京、江浙两地,所以其笔下的《红楼梦》就体现了许多中国建筑的显著特征。

《红楼梦》中的建筑体现了一种秩序美。这些建筑犹如封建社会的秩序一样,有长幼尊卑的区别,有君臣、父子的严格界限,不可有丝毫的逾越。例如,门在《红楼梦》中就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其中,大门用于正规的礼仪。元妃省亲的时候是将“銮舆抬入大门”。还有一些重要的仪式和节日大门也会开;贾家除夕祭祀“从大门、仪门、大厅、暖阁、内厅、内三门、内仪门并内塞门,直到正堂,一路正门大开”。宝玉娶亲时也是“大轿从大门进”,贾府赏中秋开夜宴时也是“园子正门俱已大开”,礼乐精神在“门”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从建筑的组合来讲,《红楼梦》中的建筑,无论是个体或群体,都具有强烈的中轴线平面布局、用对称的布置体现一种严谨规整的效果,呈现出对称之美。中国古代建筑,为强调“尊者居中”、等级严格的儒家之“礼”,其平面常作中轴对称均齐布置。正因如此,《红楼梦》中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中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这种布局最便于根据封建的宗法和等级观念,使尊卑、长幼、男女、主仆之间在住房上体现出明显的差别,北京故宫的组群布局和北方的四合院是最能体现这一布局原则。

《红楼梦》中的建筑还渗透着含蓄曲折美。含蓄就是“隐”,“隐”能使作品内容深刻,耐人寻味,而建筑的含蓄则能给人遐想的空间。《红楼梦》中府邸的入口处的影壁和穿堂的屏风就是“隐”在建筑上的表现。它们使整个建筑具有丰富的层次感,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和空间变换的感觉。大观园里的建筑有的没有明显的轴线、基本造型是曲线形,以“含蓄”为标准,展现了曲折幽深、藏而不露的神韵。在“大观园试才题匾额”这一回中,大观园的山石水木,楼阁亭榭,曲廊画桥或是“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或是“五间清厦连着卷棚,四面出鹰”;或是“粉垣环,,绿柳周垂……两边尽是游廊相接”,厅堂轩馆,楼阁台榭,处处可见曲势,时时显得优美,尤其是曲廊,人行其中,幽静深邃,可以使人产生广阔的联想,给人以美的享受。

(摘编自黎书文《中的建筑与中国传统美学》,有删改)

材料三

(黛玉)想着,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

林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转过插屏,小小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是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

(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建筑具有自己丰富的“词汇”,如梁、柱、枋、檩、门等都组成了中国建筑的“文法”。

B.中国建筑的“文法”是经由两三千年沿用并发展下来的。无论每种具体的实物怎样地千变万化,它们都遵循着那些法式。

C.北京故宫的组群布局和北方的四合院是最能体现出中国建筑中轴线平面对称的布局原则。

D.中国的传统建筑虽然讲究规则、对称;但建筑中的风景却也有着不规则、不对称的美,通过造型的起伏形成曲折有致的境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建筑体系是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它不仅在地域上分布范围广泛,而且形式上都大同小异。

B.中国建筑的组织风格既有极大的“拘束性”,呈现出统一性特征,又在一定程度上注重灵活创新,表现出“千变万化”的一面。

C.《红楼梦》中秦可卿和尤二姐的丧事皆由正门出灵,可见府第大门反映着古代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体现了儒家的礼仪规范。

D.《红楼梦》中的建筑不仅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多种特征,而且映射了中国传统美学。

3.下列诗句中不能体现中国建筑具有“藏而不漏的神韵”一项是()

A.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B.密锁重关掩录苔,廊深阁回此徘徊。

C.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D.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4.材料一在语言运用方面很有特点,请举例进行分析。

5.材料三描写的“荣国府”体现出中国建筑的特征,请结合材料二的观点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智斗

(选自现代京剧《沙家浜》第四场,有删改)

(胡传魁、刁德一、刁小三上。四个伪军从山坡上走过。)

胡传魁:嘿,阿庆嫂!

阿庆嫂:(回身迎上)听说您当了司令啦,恭喜呀!

胡传魁:你好哇?

阿庆嫂:好啊,好啊,哪阵风把您给吹回来了?

胡传魁:买卖兴隆,混得不错吧?

阿庆嫂:托您的福,还算混得下去。

胡传魁:哈哈哈……

阿庆嫂:胡司令,您这边请坐。

胡传魁:好好好,我给你介绍介绍,这是我的参谋长,姓刁,是本镇财主刁老太爷的公子,刁德一。

(刁德一上下打量阿庆嫂。)

阿庆嫂:(发觉刁德一是很阴险狡猾的敌人,就虚与周旋地)参谋长,我借贵方一块宝地,落脚谋生,参谋长树大根深,往后还求您多照应。

胡传魁:是啊,你还真得多照应着点。

刁德一:好说好说。

阿庆嫂:参谋长,您坐!

胡传魁:阿庆嫂,我上回大难不死,才有了今天,我可得好好地谢谢你呀!

阿庆嫂:那是您本身的造化。哟,您瞧我,净顾了说话了,让您二位这么干坐着,我去泡茶去,您坐,您坐!(进屋)。

刁德一:司令!这么熟识,是什么人哪?

胡传魁:你问的是她?(唱)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拢共才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遇皇军追得我晕头转向,多亏了阿庆嫂,她叫我水缸里面把身藏。她那里提壶续水,面不改色,无事一样。

(阿庆嫂提壶拿杯,细心地听着,发现敌人看见了自己,就若无其事地从屋里走出。)

胡传魁:(接唱)骗走了东洋兵,我才躲过了大难一场。(转向阿庆嫂)似这样救命之恩终身不忘,俺胡某讲义气终当报偿。

阿庆嫂:胡司令,这么点小事,您别净挂在嘴边上。那我也是急中生智,事过之后,您猜怎么着,我呀,还真有点后怕呀!(阿庆嫂一面倒茶,一面观察。)

阿庆嫂:参谋长,您吃茶!(忽然想起)哟,香烟忘了,我去拿烟去。(进屋)

刁德一:(看着阿庆嫂背影)司令!我是本地人,怎么没有见过这位老板娘啊?

胡传魁:人家夫妻“八·一三”以后才来这儿开茶馆,那时候你还在日本留学,你怎么会认识她哪?

刁德一:哎!这个女人真不简单哪!

胡传魁:怎么,你对她还有什么怀疑吗?

刁德一:不不不!司令的恩人嘛!

胡传魁:你这个人哪!

刁德一:嘿嘿嘿……

(阿庆嫂取香烟、火柴,提铜壶从屋内走出。)

阿庆嫂:参谋长,烟不好,请抽一支呀!(刁德一接过阿庆嫂送上的烟。阿庆嫂欲为点烟,刁德一谢绝,自己用打火机,点着。)

阿庆嫂:胡司令,抽一支!(胡传魁接烟。阿庆嫂给胡点烟。)

刁德一:(望着阿庆嫂背影,唱)这个女人不寻常!

阿庆嫂:(唱)刁德一有什么鬼心肠?

胡传魁:(唱)这小刁一点面子也不讲!

阿庆嫂:(唱)这草包倒是一堵挡风的墙。

刁德一:(略一想,打开烟盒请阿庆嫂抽烟)抽烟!(阿庆嫂摇手拒绝。)

胡传魁:人家不会,你这是干什么啊!

刁德一:(唱)她态度不卑又不亢。

阿庆嫂:(唱)他神情不阴又不阳。

胡传魁:(唱)刁德一搞的什么鬼花样?

阿庆嫂:(唱)他们到底是姓蒋还是姓汪?

刁德一:(唱)我待要旁敲侧击将她访。

阿庆嫂:(唱)我必须察言观色把他防。(阿庆嫂欲进屋。刁德一从她的身后叫住。)

刁德一:阿庆嫂!(唱)适才听得司令讲,阿庆嫂真是不寻常。我佩服你沉着机灵有胆量,竟敢在鬼子面前耍花枪。若无有抗日救国的好思想,焉能够舍己救人不慌张!

阿庆嫂:(唱)参谋长休要谬夸奖,舍己救人不敢当,开茶馆,盼兴旺,江湖义气第一桩。司令常来又常往,我有心背靠大树好乘凉。也是司令洪福广,方能遇难又呈祥。

刁德一:(唱)新四军久在沙家浜,这棵大树有阴凉,你与他们常来往,想必是安排照应更周详!

阿庆嫂:(唱)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阿庆嫂泼去刁德一杯中残茶,刁德一一惊。)

阿庆嫂:(接唱)有什么周详不周详!

胡传魁:哈哈哈……

刁德一:嘿嘿嘿……阿庆嫂真不愧是个开茶馆的,说出话来滴水不漏。佩服!佩服!

注:1939年秋,在沙家浜秘密疗伤的新四军战士,面对日伪勾结、下乡“扫荡”的险恶环境,在地方党组织和群众的支持帮助下,坚持抗日的故事。阿庆嫂是春来茶馆的老板娘,中共地下工;刁德一是沙家浜镇地主刁老财的儿子,是与日寇勾结的“忠义救国军”参谋长,积极为日本人卖力,大肆搜捕新四军伤病员,后被新四军镇压。胡传魁是其司令,在剧里是花脸的角色,用花脸可以表现出他的江湖气,以及仗义、豪爽,缺少心机的特点。他是个“草包”。就是一个反面的人物而已,但是却有他的可爱之处。

请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画线的两处舞台说明的作用,完成下面小题。

6.对刁德一上下打量阿庆嫂欣赏正确的一项是()

A.“上下打量”这个细节表现出刁德一对阿庆嫂的亲密,表现了他的和气温顺。

B.“上下打量”这个细节表现出刁德一对阿庆嫂的欣赏,表现了他的敬畏。

C.“上下打量”这个细节表现出刁德一对阿庆嫂的怀疑,表现了他的阴险、多疑。

D.“上下打量”这个细节表现出刁德一对阿庆嫂的怀疑,表现了他的懒散、傲慢。

7.对阿庆嫂泼去刁德一杯中残茶欣赏正确的一项是()

A.泼茶的动作是阿庆嫂对对手的串通暗号,现了她的狡诈圆滑。

B.泼茶的动作对阿庆嫂无所谓,可以泼可以不泼。

C.泼茶的动作是阿庆嫂对对手的有力回击,体现她对刁德一的不满,表现了她的机智果敢。

D.泼茶的动作是阿庆嫂对对手的无意表现,她对刁德一的不满,表现了她的不知所措。

8.结合文意,赏析下面唱词的语言特色。

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

9.剧本为什么把本场戏命名为“智斗”?请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今有羿、逢蒙①、繁弱②于此,而无弦,则必不能中也。中非独弦也,而弦为弓中之具也。夫立功名亦有具,不得其具,贤虽过汤、武,则劳而无功矣。汤尝约于郼、薄矣,武王尝穷于毕、矣,伊尹尝居于庖厨矣,太公尝隐于钓鱼矣。贤非衰也,智非愚也,皆无其具也。故凡立功名,虽贤,必有其具,然后可成。

宓子贱治亶父,恐鲁君之听谗人,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将辞而行,请近吏二人于鲁君与之俱。至于亶父,邑吏皆朝。宓子贱令吏二人书。吏方将书,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吏书之不善,则宓子贱为之怒。吏甚患之,辞而请归。宓子贱曰:“子之书甚不善,子勉归矣!”二吏归报于君,曰:“宓子不得为书。”君曰:“何故?”吏对曰:“宓子使臣书,而时掣摇臣之肘,书恶而有甚怒,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辞而去也。”鲁君太息而叹曰:“宓子以此谏寡人之不肖也。寡人之乱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微二人,寡人几过。”遂发所爱而令之亶父,告宓子曰:“自今以来,亶父非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有便于亶父者,子决为之矣。五岁而言其要。”宓子敬诺,乃得行其术于亶父。三年,巫马旗短褐衣弊裘而往观化于亶父,见夜渔者,得则舍之。巫马旗问焉,曰:“渔为得也,今子得而舍之,何也?”对曰:“宓子不欲人之取小鱼也。所舍者小鱼也。”巫马旗归,告孔子曰:“宓子之德至矣,使民暗行若有严刑于旁。敢问宓子何以至于此?”孔子曰:“丘尝与之言曰:‘诚乎此者刑乎彼。’宓子必行此术于亶父也。”夫宓子之得行此术也,鲁君后得之也。

鲁君后得之者,宓子先有其备也。先有其备,岂遽必哉?此鲁君之贤也。

三月婴儿,轩冕在前,弗知欲也;斧钺在后,弗知恶也;慈母之爱,谕焉。诚也。故诚有诚乃合于情。精有精乃通于天。乃通于天水木石之性皆可动也又况于有血气者乎?故凡说与治之务莫若诚。听言哀者,不若见其哭也;听言怒者,不若见其斗也。说与治不诚,其动人心不神。

(节选自《吕氏春秋》,有删改)

①羿、逢蒙:《荀子·正论篇》:“羿、逢蒙者,天下之善射者也。”②繁弱:古良弓名。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黑。

乃A通B于C天D水E木F石G之H性I皆J可K动L也M又N况O于P有Q血R气S者T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汤尝约于郼、薄矣”与“约为婚姻”(《鸿门宴》)两句中的“约”字含义相同。

B.太公,指姜子牙,相传其曾垂钓于渭水之滨,偶遇周文王获赏识,后辅佐文王建立霸业。

C.“宓子先有其备也”与“圣心备焉”(《劝学》)两句中的“备”字含义不同。

D.轩冕,古时卿大夫乘轩戴冕,因用以代表官位爵禄或显贵的人,文中指官位爵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以善射之人必须拥有良弓和弓弦才能射中目标类比,说明建立功名也必须具备一定条件,然后才可以成功。

B.宓子贱治理亶父时,担心鲁君听信谗言,于是假装干扰两位官吏的书写委婉地向鲁君进行劝诫,成功地说服了鲁君。

C.三年之后,巫马旗简装粗服,暗地里到亶父去观察宓子贱施行教化的情况,并从人们捕鱼的行为中得到了解析。

D.文末以婴儿能懂得母爱为例探讨宓子贱治理亶父的成功之道,认为劝勉他人、治理政事要赤心诚意才能感化人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寡人之乱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

②听言哀者,不若见其哭也;听言怒者,不若见其斗也。

14.宓子贱能把亶父治理好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

(2)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杜甫的《登岳阳楼》中最能体现这种关心国家大事,心系黎民百姓的胸怀的一句是“,”。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中,雄壮宽广的气度,开阔旷远的视野与王勃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比较,两者展现的气度与视野不相上下,可谓异曲同工的名句是“,”。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沙丘城下寄杜甫①

李白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①沙丘城,位于山东汶水之畔,是李白在鲁中的寄寓之地。这首诗可能是天宝四载(745)秋,李白在鲁郡送别杜甫、南游江东之前,回到沙丘寓所写。

16.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自问自答,写出了诗人和友人分离后,闲居沙丘,闲适、恬淡的生活状态。

B.三、四句用“古树”和“秋声”交代诗人居住的环境

C.“齐歌空复情”与崔颢的诗句“此地空余黄鹤楼”,两个“空”字的含义不同,而表述的情感却一致。

D.前六句从“我”着墨,写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心情,不说“思君”全都是“思君”。

17.结合全诗,赏析一下本诗的最后两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掌灯清影立,开卷暗香流”,在阅读《乡土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