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降手册完整版本_第1页
溪降手册完整版本_第2页
溪降手册完整版本_第3页
溪降手册完整版本_第4页
溪降手册完整版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页脚内容PAGE页脚内容PAGE69页脚内容PAGE宜昌山鹰户外拓展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6月印行执笔:CAMEL东方知猪苹果逆风目录一、

溪降运动………………11.1概念…………………11.2溪降与瀑降、溯溪的区别……………11.3溪降运动的价值……………………11.4溪降线路的特征……………………21.5三峡宜昌的溪降资源………………2二、溪降装备………22.1基本个人装备………32.1.1头盔……………32.1.2潜水服…………32.1.3毛毡鞋…………32.1.4衣物……………42.1.5安全带…………42.1.6下降器和锁扣…………………42.1.7背包……………52.1.8防水袋…………52.1.9照明装备………………………62.1.10救生衣………………………62.1.11宿营装备……………………72.1.12食物与饮水…………………72.1.13手套与其他防护品…………72.2主要操作手装备……………………82.2.1安全带…………82.2.2下降器…………82.2.3上升器…………82.2.4抓结绳圈………………………82.2.5绳刀……………92.3公用装备……………92.3.1主绳……………92.3.2辅绳…………102.3.3扁带…………102.3.4锁扣…………102.3.5人工锚点器材………………112.3.6绳保…………122.3.7应急器材……………………122.3.8定向工具……………………122.3.9通讯工具……………………122.3.10照明工具……………………122.3.11医药急救用品………………122.4不恰当的装备……………………14三、溪降个人技术…………………143.1基本通过技能……………………143.1.1行走…………143.1.2强渡…………153.1.3攀爬…………153.1.4游泳…………153.1.5冲水…………153.1.6跳潭…………163.2下降技术…………163.2.1安全检查……………………163.2.2临时保护……………………173.2.3下降器的使用………………173.2.4下降动作……………………183.2.5下降的起步…………………193.2.6下降结束阶段………………193.2.7打锁悬停……………………203.2.8绳保的使用…………………203.2.9下降过绳结…………………213.3背包的携带………213.3.1吊包…………213.3.2扔包…………223.3.3遛包…………223.3.4控水………………………223.3.5谨慎处理背包………………22四溪降的公共操作技术…………234.1锚点………………234.1.1锚点的设置…………………234.1.2自然锚点的搜寻……………244.1.3人工锚点……………………254.1.4活锚点(逃生锚点)…………274.2绳索整理…………274.3布绳………………284.4首降………………284.5收绳………………294.5.1收绳的操作手………………294.5.2调整锚点……………………294.5.3单人收绳……………………304.5.4双人配合收绳………………314.5.5三人配合收绳………………314.5.6四步确认流程………………314.5.7收绳的站位…………………324.5.8其他细节……………………324.6卡绳的处理………324.7辅助保护…………334.8横向和斜向绳索线路……………334.9磨绳………………344.9.1案例与分析…………………344.9.2避免磨绳……………………35五、绳结……………365.1固定结……………365.1.1双8字结………………………365.1.2称人结(布林结)……………375.1.3双套结(丁香结)……………375.1.4兔子结………………………375.2中间结………………375.2.1工程蝴蝶结…………………375.2.2偏8字结…………………375.3接绳结……………385.3.1欧洲死亡结…………………385.3.2双渔人结……………………385.3.3对穿8字结……………………385.3.4水结…………385.4抓结………………385.4.1普鲁士抓结…………………385.4.2克氏结………………………385.4.3法式抓结……………………395.5其他绳结…………39六、溪降准备………396.1研究线路地图、天气以及水文情况………………396.2队员组成和能力要求……………406.3活动计划…………416.3.1装备准备……………………416.3.2时间预估……………………416.3.3夜间行动……………………416.3.3提前做好撤离和避险计划…………………416.4备案………………42七、溪降安全………427.1未雨绸缪…………427.2水量与难度………437.2山洪………………437.3其他安全问题……………………447.4救援………………45八、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保护…………………478.1维护溪降的人文环境…………478.2怎样不留下痕迹………………47九、溪降手语………48附图:溪降手语34种…………………49附录:2010上洋溪降救援报告…………………53前言宜昌有大量的峡谷溪流,有开展溪谷户外项目的传统,例如多年前的白马峡谷,至今让老驴们时常怀念。在开始涉足溪降运动的时候,我们对溪降并不了解,2003年榆木沟的穿越已经超出普通涉溪的性质,但直到到2005年完成毫沟的艰苦探险后我们才真正明确溪降这个概念。毫沟至今仍属最高等级的溪降线路,并且一直是爱好者们心目中的一个标杆。随后,在许多人的共同推动下,溪降迅速成为此间最重要的夏季户外运动项目,一时呼朋引伴盛况空前,一条又一条溪降线路被发掘出来,各种高中低难度线路迅速丰富。在积极发掘新线路的同时,我们一直致力于观念的改进和技术的提高。首穿毫沟时,一队人马在全无半尺平地的溪谷中宿营两晚,持续行动三天一夜才走出溪谷,时隔两年我们就能十小时之内完成穿越,游刃有余。轻装快速的观念和符合轻装快速要求的技术运用起到了重要作用。2006龙进溪和等干溪的发掘过程表现成熟。研究大比例尺地形图,多次山上山下实地勘察,向流域当地居民了解情况,队伍组织、队员培训,最后连续完成两条顶级难度线路的溪降穿越,一气呵成。2008年我们完成了五叠水瀑布总落差535米的溪降探险,后来地质部门证实这是亚洲第一高叠水型瀑布。这次探险让我们的技术能力受到挑战,我们虽然通过了考验但表现并不完美。由此我们开始进一步研究溪降技术的深化和提高,比如尝试使用人工锚点,规范收绳操作流程,设计溪降手语等,这些研究,以及对观念和风险管理问题的思考与实践,我们会一直持续下去。回顾这些年的历程,我们心怀感激。我们要感谢武汉犀牛户外的爵士冰、石头等人,他们是纯粹的户外人,用自己的热忱带动了溪降运动的普及。我们要感激所有的队友和同好,他们是溪降运动发展和进步的真正基础。溪降是团队项目,我们一直高度重视团队的作用,再强的人都无法独自推动溪降的发展——无路是线路发掘还是技术进步。我们也高度重视技术的交流。同质化的技术对某一次活动是有利的,但肯定不利于长期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感谢郑州探险队等各地爱好者与我们的交流与互动,感谢他们对我们的帮助。我们还要感谢北京雪鸟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感谢他们对溪降运动的重视和支持,连续出资赞助我们的溪降活动。宜昌已经成为国内的溪降胜地,而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有着丰富的线路资源和悠久的户外传统,他们开展溪降运动要比我们早几十年。在借鉴国外技术的同时,湖北的广大爱好者在大量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技术特色,山鹰公司从创始人到主要管理层都是溪降运动积极的参与者和推广者,借第二届雪鸟-山鹰极限先锋溪降大会之机,我们策划了这本手册,将历年来众人点滴积累的经验略做系统化、规范化的整理,希望对国内溪降运动的发展有些微贡献。溪降是一种涵盖探险和娱乐两端的户外运动。未来,我们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降低技术门槛,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参与和体验溪降活动,借溪降这种方式亲近自然丰富人生;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相关专业的人士加入到溪降队伍中,丰富溪降的探险价值和自然研究价值,让溪降运动变得更有意义。最后,感谢三峡宜昌的自然山水和户外资源,让我们得以纵情其间,追逐自己的梦想。本手册虽构思虽久落笔匆忙,文字与条理既显粗疏,内容错漏之处亦所难免。所幸溪降技术还在不断发展,相信大家很快会见到本手册第二版,敬请期待!一、

溪降运动1.1概念溪降,是一项技术型户外运动项目,指借助专业器材,采用徒步、涉溪、游泳、跳潭、攀爬、绳降等方式,克服激流、乱石、深潭、悬崖、瀑布等地形障碍,自上而下穿越无人溪谷的极限运动。溪降的技术特点:集地图研判、定向、攀登、涉溪、游泳、跳潭、绳降、野外生存、急难救援于一体。溪降的学术特点:包括地质学、地貌学、水文、气象、气象、气候及动植物生态的调查记录研究等。1.2溪降与瀑降、溯溪的区别溪降运动在国内尚待普及,许多人会把单个瀑布上开展的绳降活动称为溪降。实际上这种可返回并重复操作的绳降活动远不是溪降——溪降不是定点活动,而是以全程无后援、不可返回、循环使用绳索、逐级下降的方式进行的一种穿越性探险,瀑降只是溪降中的一个环节。还有很多人用溯溪统称所有溪谷运动。真正的溯溪是自下游向上游的溯攀,技术攀爬是其关键特征,日本和我国台湾有大量适合溯溪的峡谷,培养了溯溪运动的传统,国内多数地方开展的只是涉溪活动,虽然也是在峡谷中运动,但几乎没有技术型操作。宜昌的三峡地区的许多幽深溪谷,因为地形过于复杂危险,涉溪和溯溪都无法开展,只有以溪降的方式才可以进入和穿越它们。1.3溪降运动的价值如果说雪山攀登是一种向上的探险,探洞是一种向下的探险,溪降则是同时向下向前的探险,是对地球上的峡谷溪流地貌进行探索的终极方式之一。人们发现峡谷溪流地貌,研究、保护其生态环境,欣赏其隐秘的风景,在其中挑战自我,强烈地感受到探索与冒险的乐趣,这是溪降运动的核心价值。同时,在一些已知的、难度较低的线路上,溪降经常作为一种亲水户外运动项目开展,供爱好者休闲、娱乐,这是其核心价值的延伸。我们还将一些级别相对较低的溪降线路开发为体验式培训项目,考察领导力和执行力、体验个人突破和团队协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4溪降线路的特征气候特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年降水量大,地表水系发育。地质构造特征:形成于新构造运动强烈的山区,地壳上升,岩层形成褶曲和断层,河流强烈下蚀垂直节理发育的坚硬岩层。所以,年轻河流上游的隘谷和障谷,成为我们关注的对象。地貌特征:隘谷:谷底深窄,全部为河床占据,谷坡陡峭或近于垂直;障谷:由隘谷发育而成,两壁陡峭但谷底较隘谷宽,常有基岩侵蚀及砾石浅滩露出水面。横刨面呈深“V”形,河床底部起伏不平,石滩与深槽彼此交替,水流湍急,多壶穴、岩槛、跌水和瀑布。徒步不能进入其核心区域,具有探险价值。水系特征:多为格状水系和倒钩状水系的一、二级支流(直接流入干流的支流称一级支流,依此类推。)1.5三峡宜昌的溪降资源湖北省宜昌地区位于北纬三十度附近,是长江三峡之西陵峡所在地,处于我国地势第二级台阶的东缘,地貌区划为板内隆升蚀余中低山地。受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控制,形成以震旦系至三叠系碳酸盐岩组成的褶皱山地。区内气候暖湿,以2008年为例,年均气温14.8-17.3摄氏度,年降水量1100-1900毫米。西陵峡两岸众多支流发育,流水经年累月地侵蚀、磨蚀和溶蚀,形成了大量隘谷和障谷(注:本文统称溪谷)。我们于2004年开始从事本地的溪谷探险活动,至今已经发掘了近二十条不同级别的溪降线路。其中,位于宜昌中北部黄陵背斜的线路群排列密集、地形奇特、生态原始,堪称溪降线路陈列馆;分布于宜昌西北部的孔雀谷等线路也各具特色,充满了吸引力。几年来,溪降运动在宜昌蓬勃发展,涌现出大批的溪降爱好者。作为安全保障,宜昌溪降救援队应运而生,团队由责任心强、技术全面且通过红十字急救培训的资深溪降者和探洞者组成。二、溪降装备装备的配置要符合轻装快速、项目专业化的思路。假如一个队伍在从事溪降的过程中还想享受宿营甚至烧烤的快乐,自然就轻装不了,快速不了,他们在这个项目上的技术进步也会受到极大的局限。2.1基本个人装备2.1.1头盔头盔是必不可少的装备,其意义不仅在于防备落石,溪降中的地形复杂而湿滑,摔跤、滑坠都可能导致头部的撞击。优质的轮滑盔、自行车盔可用,对溪降来说它们都有足够好的保护能力,工业头盔不可用,多数劳保商店里工业头盔良莠不齐,即使昂贵的名牌货在佩戴稳定性方面也不能满足运动保护的要求。UIAA和CE认证的攀登盔无疑是最优选择,特别是其中的破碎式和混合式头盔,它们轻便,佩戴舒适性好,能固定头灯,掉到水里能漂浮,那些经常被用于探洞的抗冲击式头盔(硬盔)使用寿命更长,但其中的多数万一失手入水会沉没。2.1.2潜水服CR材料(氯丁橡胶)的湿式潜水服是溪降的必备装备,其作用首先是保温,它并不能让人体与水隔绝,但可以避免水流持续流经体表带走热量,也避免了身体的蒸发散热;其次,潜水服对轻微的磕碰有很好的防护作用,穿着它你的小腿和手肘不再会伤痕累累;此外它还有一定的助浮作用。连体式潜水服保温效果更好,适合气温水温较低的溪降行动,分体式使用灵活,很多时候可以只穿裤子而把上衣留在家里,解决内急问题时也要方便一些。需要注意的是,分体式的上衣应该选择带雁尾的款式,否则无法单独穿着裤子而失去分体的意义。面料厚度在3mm左右的最佳,较薄的保暖性和防护性不足,太厚的则过于笨重。2.1.3毛毡鞋在湿滑无比的喀斯特峡谷地形中,毛毡鞋的防滑性是无可比拟的(除了真正的草鞋)——包括所有所谓专业溯溪鞋。没必要购置那种价格昂贵、外观复杂的毛毡底矶钓鞋,凉鞋式的毛毡鞋强度也往往不够。CR材料的高帮毛毡鞋(帮高过踝)是很好的选择,简单结实。CR材料有弹性,因此鞋帮能较好地包裹脚踝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作用。低帮毛毡鞋携带方便,为了简化装备携带甚至可以峡谷之外的行程中也穿着它,但容易进沙是其明显不足。毛毡底的寿命比多数人预料的要长,极少有先于鞋帮损坏的。很多毛毡鞋的鞋底有钢钉以增强防滑性,其实并无助益。如果鞋子的中底不够好,旧鞋子的钢钉往往会顶脚,因此可以买大半号、一号的鞋,用额外的鞋垫来调整松紧和舒适度。毛毡鞋内是否穿袜子并无一定之规,你也可以通过穿或者不穿袜子来调整松紧。但是在少数花岗岩峡谷中,毛毡鞋的防滑性全无优势,反倒不如普通的橡胶鞋底,此时普通溯溪鞋甚至军胶都是更好的选择。2.1.4衣物进入和离开峡谷的过程中穿着潜水服通常是不可想象的,那太热了。你应该穿着一套轻便的衣裤。速干衣裤当然很好,棉质的也无所谓,反正你不会把它们打湿——到达溪降起点后你就会换上潜水服而把身上的衣物装进防水袋,直到出峡谷、完全脱离水之后才会重新换上它们。当然,潜水服的里面还是要穿贴身内衣的,为了避免皮肤被摩擦的不适,还可以再贴身穿一件T恤,为此你需要多准备一套干衣物。同时,万一受困于峡谷之中,多备一套干的衣物也远比穿着一套湿漉漉的潜水服来的舒服,不至于引发失温症。进入峡谷的道路多数都很艰难,但是除非这段路长达数小时的脚程,否则不要穿着登山鞋、徒步鞋,它们会在溪降过程中会变成你背包里的沉重负担。标准的配置是一双结实的织带式或者一次注模的运动凉鞋,换上毛毡鞋之后便可以随意放进背包,只占用很少的背包空间,还不用操心它们的防水问题。2.1.5安全带溪降对于安全带并无很严格的要求,只要是CE或者UIAA认证的半身式安全带都可以,当然,某些种类比如为大岩壁攀登设计安全带的用于溪降肯定不够恰当,反而不如ROCKEMPIRE的GYM这类非常简单的种类更加适宜。某些品牌有专为溪降设计的安全带,这类安全带非常强调耐磨因此体积和重量都偏大,如果能够承受这一点,溪降专用安全带显然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还有些品牌有针对溪降设计的PVC材料护臀,可以随意拆装在某些型号的安全带上,是一种很好的附件。无论如何不要使用那些简陋的工程保险带,复杂的全身式安全带也全无必要——除非是儿童。未成年的儿童髋骨很窄,必须使用全身式安全带。2.1.6下降器和锁扣溪降对下降器有特殊限制,原因:1、经常有复杂地形下降,需要腾出一只手推、扶岩壁等,一些大高度的下降需要双手同时持握制动端绳索;2、跟很多人想象的不一样,溪降中湿绳子的摩擦力将大幅度增加;3、下降结束、入水后要求迅速解脱,以便躲避瀑布水流的冲击。因此,所有带自锁功能的下降器、保护器比如PETZL的STOP、GRIGRI都不适用于溪降(溪降救援另论),使用这类下降器时,操作者必须按压手柄(并且只适合用左手按压)才能持续下降,入水后的解脱也十分困难——当你漂浮在深潭中,一边被瀑布冲击、一边被水流推压,急风挟带着水雾让你目视困难、呼吸困难,这种时候解脱下降器远比站立在地面上困难得多。如果体重没有超过80KG,BD的ATC、PETZL的REVERSO等管状下降器也不适用,即便是小摩擦方式安装,它们在湿绳子上的摩擦力也太大,下降会十分艰涩而不流畅。当然,主要操作手需要携带一个双绳下降器以备收绳时使用,另论。8字环类下降器最适合溪降,安装和解脱都简便,摩擦力也适中。8字环存在一些固有的安全缺陷,特别是容易横向卡在主锁上,使用时需要小心。此外,8字环容易因为误操作而从锁扣上脱落、遗失,要注意避免。PETZL的PIRANA溪降专用下降器无疑是目前最适合溪降的量产下降器材。它克服了普通8字环的安全隐患,安装和解脱非常快捷,不易失落,摩擦力可变,并且便于空中打锁悬停。普通8字环也可以打锁,但相对费力一些。PIRANA不仅在溪降中的优势无可比拟,在其他许多应用场合也明显优于普通8字环,但实现上述优势的前提是必须搭配PETZL的ATTACHE主锁,如果选用其他品牌型号的主锁来配合,也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属于HMS型主锁;截面为圆形;截面直径约12mm。只是配合普通8字环则不需要这么严格地挑选主锁,但仍然需要注意:真正适合8字环的主锁并不占多数,哪怕它们看起来很漂亮。HMS锁通常都比较合适,但是其锁背不能有向内弯曲的设计。此外非防挂绳设计的锁门显然也不宜采用。其他主锁和快挂锁(散锁)也可以备三两把,但是不承担公共操作的话,你没有太多机会使用它们。2.1.7背包那些昂贵的徒步背包显然不适合溪降运动。它们固然做工精美、功能丰富、背负舒适,但这些优点在溪降当中会变得没有意义,反倒给使用增加麻烦。卷口、全防水的背包或许适合涉溪活动,但并不适合溪降项目,它们不能承受高强度的使用。它们的热压粘合背带一旦脱胶你就无法自行修复,它们一旦漏水就会越积越多,你只能一次又一次打开卷口往外倒水,而行程前方则是一个又一个水潭……不要设想它一直安全地背在你背上,溪降当中不会是这种理想状态,背包必然会被岩石反复摩擦、磕碰。即便它们没有因此而损坏,反复浸水也是不可避免的,跳潭、滑水时还必须先把背包抛下水潭,卷口部位会因此漏水。全防水背包漏水往往在不经意间,背包里的物品会因此而损失惨重。超乎很多人的想象,最适用于溪降的背包不仅不防水,反而应当加强排漏能力。溪降背包是PVC或者TPU材料的桶状双肩包,简单而结实。PVC和TPU材料完全不吸水,不会因此增加额外的重量。包的形制与探洞背包相类但底部有较多的排水孔,一些专为溪降设计的背包则进一步采用网状材料来加强排水。包的口部一般以抽绳来收束,有的则采用一个简单的顶盖。复杂的背负系统对溪降包来说弊大于利,因此溪降包只有两个简单的双肩带。一般而言,30L的包对普通队员就足够大了,队伍中的操作手携带装备较多,则需要40L或45L的容量——不要再大了,如果你的包不够容纳全部物品,那就精简物品。少数需要宿营的溪降线路显然需要更大的背包——如果你不是轻量化的施行者,你在背包上消耗的体力将增加数倍。2.1.8防水袋防水袋的作用极其重要且无可替代,必须使用优质产品。经验告诉我们,单个的防水袋肯定不足以抵挡长时间泡水和反复冲击,必须两个和三个套用才能保证内容物品的干燥,并且每一层都需要仔细地卷口。不同种类的物品应分别打包,因此你需要许多个不同大小的防水袋。不要使用厚重的PVC材料防水袋,它们不够轻便并且卷口部位不严密,容易漏水,硅面料或尼龙基布内侧覆胶的防水袋才是好的选择。密封桶、防水盒可以用来容纳一些不耐挤压、或者有尖锐边角的硬物,这类物品不适合装在防水袋里。防水袋、密封桶将增加背包的整体浮力,对溪降来说这点很重要。2.1.9照明装备即便是已知线路、确定无需夜间行动,也有必须携带照明装备以备万一,至少对一整支队伍来说应当如此。显然,全防水的头灯是溪降最佳选择(防水级别IP7或IP8),国外品牌中PETZL的DUO系列、PRINCETON的TECEOS等,国产品牌中FENIX的HP10、山瑞的M60都是全防水的型号,目前而言,国外大牌的可靠性较好国产新锐则亮度更优。除了头灯,手电也是很好的选择。洞穴探险者常用的照明方式值得借鉴:在头盔上捆绑手电。绑手电的材料通常是弹力绳,医用止血带可能不够美观但更加结实稳固。普遍而言,手电的防水性好于头灯、亮度超过头灯,价格则不比头灯更贵。手电应该选择18650锂电池供电的型号(手电型号更新很快,恕不列举),AA(5号)或者AAA(7号)电池的易补充性优点在溪降当中并不存在,不必考虑。绝大部分头盔都有散热孔可借以捆绑手电,即便没有,钻几个小孔对头盔安全性的影响也微乎其微。照明工具的投射特性应该是大泛光,在复杂地形中大泛光才适合行走。一个队伍当中应该携带若干强光远射照明工具,但永远不应该替代你头顶上那个泛光、长续航的光源。2.1.10救生衣无论水性好坏救生衣都应当是必备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对于一条峡谷来说,你应该默认其水文情况是多变而且未知的。水量很大时入门级别线路的难度完全可能超过中等级别线路。不言而喻,充气式救生衣不可用,只能使用发泡材料填充的。不必太关心浮力指标,闭孔发泡材料如今是这样廉价而普及,哪怕劳保商店里最便宜的救生衣也有足够的耐浮性能。你需要关心的是救生衣整体的结构和材料强度,迪卡侬百元价位的快插扣救生衣就是不错的选择。救生衣的尺码一定要合适,过大的救生衣不能很好地保证你的头部超出水面。对操作手来说,挑选救生衣有更多的限制条件,既要有足够的浮力,又要足够短小,否则会影响SRT器材的操作。白水漂流的套头式救生衣不适合溪降使用,它们非常结实但胸前厚度过大,会影响器械操作,下降时还有可能影响到视线。不会游泳的人,即便穿着救生衣也难免在水中恐慌和呛水,有必要在平静水域做一些适应训练。2.1.11宿营装备溪降过程中,宿营装备是常用的。多数时候,团队会在最接近峡谷的地方设置营地,次日轻装快速完成溪降,宿营装备另由车辆转运,只要有一点点可能,就不要在溪降过程中背着宿营装备。少数溪降线路地处偏远,无法另行转运宿营装备,以及因为溪降峡谷较长或者队伍过于庞大,需要两日以上的完成时间,宿营装备就只能在溪降时全程携带。前者对宿营装备没有特殊要求,可以随意,后者,宿营装备应尽量轻量化以减轻负担。很多超轻帐因无法自立并不适用,尽量选择可以自立或半自立的型号,单独使用露营袋或者和小号天幕搭配也是很好的选择。无论峡谷外面多么炎热,峡谷深处的夜间总是比较冷的,抓绒睡袋对很多人来说保暖性并不足够,打包体积也偏大,超轻款的羽绒睡袋、中空棉类睡袋是更好的选择,它们保暖性更好,打包体积小。峡谷宿营难免潮湿,羽绒睡袋的保暖性会打折扣,棉睡袋则比较折中。自充垫打包体积小,应优于泡沫垫选择。野炊装备也应尽量实现轻量化,不要像FB性质的徒步活动那样携带复杂的套锅、分体式气炉和折叠挡风板,它们用起来虽然方便但体积和重量都太大了。2.1.12食物与饮水不科学的运动饮食会让你的身体产生不适,而你还不知道原因何在,只能茫然忍受。溪降运动热量消耗大,需要携带易于吸收的高热食物,主食应以面包、土豆等综合碳水化合物为主,并高频率摄入巧克力、奶糖等糖类以维持身体能量水平。肉类可以调节口味也富含营养但吸收很慢,高脂肪肉类还会降低其他食物的消化吸收速度。溪降属于短周期活动,其他营养如维生素、膳食纤维的平衡摄取不必考虑。如果在超市购买食品,尽量选择独立真空包装的,打包会容易一些,如果能适应其口味,火腿肠、压缩饼干具有很好的便携性,是不错的选择。因为长时间泡在水里,溪降过程中需要的饮水量通常很小,不必过多备水。可以携带一个过滤水壶直接饮用溪水,从而进一步减轻备水的负担,碳酸饮料、运动饮料等并无太多营养方面的意义,但有利于调节口味和食欲。2.1.13手套与其他防护品手套在绳索操作中是重要的防护品,但在溪降中却不是必须品。绳子的确非常容易磨伤手掌——事实上这些磨伤绝大多数是烫伤。溪降中绳索总是湿的,它们没有机会弄伤你的手,这一点可能超乎许多人的想象,但已为无数次的实践证明。游泳眼镜是很有用的防护品,如果你佩戴近视眼镜,结实的、可抽紧的眼镜绳非常重要。对于长发的女队员,魔术头巾很有用。护膝护肘有用。如果你没有潜水服,足球运动的硬质小腿护板也很有用。溪谷行走容易崴脚,护踝有用,最好准备医用弹力绷带,剪成合适的长度以8字形缠绕在踝部。2.2主要操作手装备队伍中的操作手承担着更多的职责,他们携带的个人装备更多,品种也与普通队员有区别。2.2.1安全带主要操作手应穿着标准化SRT装备。可以直接使用以半圆连接锁、PETZL和SINGINGROCK等品牌的探洞安全带为核心的全套探洞SRT,我们的实践证明SRT器材非常适合溪降,唯独需要将下降器更换为PIRANA。如果对SRT器材的原理和安全性要求有充足的理解,可以用宽度约25mm的散扁带(更宽、更窄的都不合适)自制安全带,其体积重量都会小很多。制作正确的话其舒适性并不会太差,并且可以实现探洞安全带的全部功能。2.2.2下降器除了PIRANA,可能承担收绳操作的主要操作手还需另备一个双绳下降器(保护器),如BD的ATCGUIDE、KONG的GIGI等,遗憾的是绝大部分双绳下降器对于溪降中的双绳下降来说摩擦力都偏大,湿绳上的操作很不流畅。KONG的HYDROBOT是针对溪降设计的,是个例外。2.2.3上升器手持上升器可优先使用PETZL的BASIC无柄上升器、KONG的FUTURAHAND等较为轻便的型号。PETZL的TIBLOC应急上升器极为小巧,几乎不占用空间,不妨备一个。需要强调的是,选购传统的手柄式上升器时,多数人会优先选用右手版的,但右手通常都是下降的制动手,因此我们建议购买左手版并学会用左手操作上升器,如果你能够理解SRT上升中主要的力量应该来自腿部而不是臂部,那么只需稍加训练,所有人都可以习惯左手上升器,一些绳上操作环节会因此便利许多。2.2.4抓结绳圈负责收绳的操作手需要准备一根周长大约180cm的抓结绳圈,在下降点上方操作时,抓结的双向移动要比上升器方便,在收绳操作的确认环节中(详见后文章节4.5.6),抓结可以同时抓紧双绳来自我保护,这是普通上升器无法实现的功能。此外,在大高度的瀑布上,如果没有人帮忙,你可能需要借助抓结、使用一些特殊技巧才能把绳子装入下降器。2.2.5绳刀绳刀是操作手必备的重要工具,设置锚点时经常需要用它来割断一截辅绳,它的另一个关键性用途在于救险,队员万一因为某种原因卡在绳上被水流冲击(如头发绞入下降器,绳子在8字环上翻成雀头结),不及时解脱可能导致生命危险,而解脱的办法可能只有割断绳子——正在受力的绳子不要指望能解开绳结(除非预先设置了活锚点),石头可以砸断绳子,但石头并非随手可得。这把绳刀应该足够轻便小巧,刀刃绝不会自动打开造成意外,并且要能够外挂在安全带上,只有外挂在安全带上才能确保需要的时候可以及时拿到它。完全符合需要的产品只有PETZL和EDELRID的两款绳刀,它们在刀轴处有个很大的孔,可以挂在锁扣上携带,EDELRID的绳刀很难买到但更加锋利,并且可以单手开合。需要当心的是承重状态下的绳子极易割断,绳上用刀要十分谨慎,不要失手割断不应该割断的绳子。2.3公用装备2.3.1主绳包括溪降在内,所有SRT类型的项目都应该使用静力绳,因为动力绳的延展会降低上升的效率,使下降控制困难,加剧复杂地形下降的不平稳;动力绳的外皮更薄弱,也更容易因为延展窜动导致磨绳。溪降中偶尔存在横切攀爬,静力绳也足够承担保护作用,因此溪降活动应避免使用动力绳。不要使用10.5mm以上的静力绳,否则摩擦力过大,10mm直径的绳子在强度和摩擦力上最均衡,直径在9mm-10mm之间的绳子无论携带还是使用都更轻松,但需要更多的经验才能保证其使用寿命。专为溪降设计的绳子比如TENDON的CANYON,表面摩擦力较小,潮湿状态下的下降比较顺畅,其最大的优点是可以永远漂浮于水面,因为它使用了PPV(聚对苯乙烯)纤维内芯,比重小于1。如果是尼龙材料制造的绳子、哪怕是标称防水的型号,也只是通过后期表面处理获得的防水性能,顶多只能暂时漂浮。溪降中绳索的使用是循环式的,这就存在一个搭配问题。探洞活动中携带的绳索总长度需要大于、等于总落差,溪降不需要携带这么多绳子,最小计算值:只要绳子总长度大于线路中单个瀑布最大高度的两倍,即可完成整条溪降线路的操作(类似多段线路攀登)。实际运用中,为了提高整队通过效率,还需要操作手分组操作、前后交替布绳,因此需要再多带一根或多根绳索。所有的绳索当中,最长的那根绳子的长度应该是多少?这是最需要反复估量的,未知线路的探险中这根绳当然是越长越好,但是非订制绳索最大长度也就是200m一卷——携带和使用这么长的绳子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儿,如果你以往只用过长度100m以内的绳索,其辛苦和麻烦的程度将远超你的预计。在已知线路中,最长绳索的长度不应该小于最大单个瀑布的高度,否则人人都需要在下降中途过绳结,而为了方便最后下降、收绳的操作。最长绳索的长度则需要大于单个瀑布最大高度的两倍——在这个环节,越长的绳子用起来越不需要动脑筋。但是,这样携带绳子不完全符合轻装快速的要求。如果你和你的队友在收绳环节的操作能够按照后文章节4.5.4—4.5.6的流程仔细训练、实践和积累经验,那么配置多根较短的绳索、学会绳索使用的交替循环是更好的思路,能够获得更高的效率也更加灵活、便捷。需要提醒的是,正规品牌的绳索都有值得信任的拉力强度,但世界上任何品牌、任何型号的绳子,其准确的长度、直径、表面摩擦力、延展度等要素都不会是一个确定的值,会随着使用状态和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比如使用一次后绳子会变长,储藏一段时间的又重新缩短,湿绳子摩擦力会变大,干燥后摩擦力又会降低。你需要充分考虑到绳索特性的这些不确定因素,在使用中留下余地。2.3.2辅绳除了上述主绳之外,一支队伍还需要携带足够多的抛弃性辅绳。自然锚点经常相距甚远,或者为了保证顺利抽绳需要把锚点绳向前延长,因此这些辅绳的数量不能仅够做几个绳圈。所有专业厂商生产的辅绳中,Dyneema材料的圆绳是最佳选择,这种超高分子量PE(聚乙烯)纤维的抗拉强度是尼龙的3.5倍,比重小于水,不会沉没;延展极小,有利于降低主下降绳的磨绳概率,并且具有超强的耐磨性,使用时基本不用考虑防磨问题。Dyneema绳价格昂贵,使用成本较高。其他圆辅绳、散扁带品种更加多样,但用作消耗品也不算便宜。因此最经济的方法是采购工业绳充当抛弃性锚点绳。跟金属器材不同,绳子的完好性是可以以目视和触摸检查确认的,11mm、12mm直径的工业绳或者8mm的两根并用,其强度完全可以满足下降锚点的需要,前提是其质量足够好、是芯鞘结构的。如果有条件可以抽样测试然后批量购置。所有留置在溪降线路中的锚点绳都应该默认为不可靠的,即便它是你半个月前才留下的。仔细检查它,或者直接更换它们,哪怕你的一只小趾头都比它们值钱的多。2.3.3扁带成型扁带有必要携带数条,临时保护、游泳时拖背包等许多时候可以使用。DYNEEMA材料的肯定最好,传统尼龙材料的也无妨。长度可选择80-150CM之间的,其他长度的用处不大。如果愿意也可以用散扁带自制,长度控制更加如意,虽然强度不如机制扁带,但足以满足溪降中的安全要求。相比菊绳而言,近两年发展出的新产品:链绳更有用,如KAILAS的KAC。菊绳的每个绳环大约在3.5KN拉力下撕裂以发挥缓冲作用,链绳的每个绳环都可以承受22KN的拉力。2.3.4锁扣用于公共操作的锁扣数量较多,如果没有特别偏好(如偏好某品牌、偏好自动锁或追求轻量化),那么具有对称性的HMS丝扣锁应当作为主要配置,比如PETZL的ATTACHE、KONG的NAPIK、GVIEW的BISONHMS等,这种锁扣具有最好的通用性,几乎适合溪降及应急救援的所有环节,用起来非常省心。类似PETZL的OKM33那样的O型锁也具有很好的通用性,也可以较多地配置。主锁之外,快挂锁(散锁)也有必要少量配置,种类可以随意,只要是防挂绳设计的就行。2.3.5人工锚点器材首先是膨胀钉。PETZL和KONG的探洞用自攻内膨胀钉性能可靠,钻孔时间短(视岩质而定,最短可能只需六分钟),但只是表面镀锌的碳钢材质,在溪谷环境中的耐腐蚀性可能不够,国产内膨胀钉打眼时间短,膨胀可靠,但同样是碳钢材质,并且管壁仅1mm,一旦破裂后果严重,套管式膨胀螺栓质量参差不齐,抗拉拔强度往往不足,剩下的最佳选择是不锈钢材质的车修壁虎(拉爆螺栓),有效埋入长度(螺杆之外的长度)约40mm、总长度约80mm、直径8mm的最为适合,在强度、效率之间有最好的平衡。304材质不锈钢即有足够好的抗腐蚀性,可以多年使用。充电电锤在岩石上打孔当然极为快捷省力,一般只需几十秒甚至十几秒,但带入溪降线路损坏概率极高——无论你怎样小心保护。总的来说,溪降线路上人工锚点数量不会太多,因此手钻是最佳选择。PETZL的PERFOSPE和KONG的PIANTASPIT只能配合探洞自攻钉使用,并不能为车修壁虎打孔。在国内购买,PETZL的ROCPEC几乎是唯一的选择(FIXECLIMBING也有同类产品但极难购买),这个手钻只是一个钻柄,需要另配SDS插口的冲击钻头(通过一个转换头也可配合探洞钉使用),8mm规格SDS钻头中,最廉价的国产货只要四元,最贵的喜利得四刃钻头大约七十元,四刃钻头在手钻和电锤上都非常好用,钻孔速度明显较快。博世S4系列则是比较居中的选择。手钻的DIY并不复杂,但我们认为不是很有必要因此不予多论。锤子对手钻打孔效率的影响极大,适用的锤子重量应在500g左右,更重的没必要,更轻的携带虽然便利但工作效率较低。五金商店能买到合适的平头锤,将其木柄锯短至20cm-25cm,然后钻孔穿绳即可。专业厂商的探洞锤是最佳选择,如PETZL的TAMTAM、KONG的SPELEAGLE。它们不仅持握舒适,柄端还有一个套筒扳手,如果你们的膨胀钉全部统一为8mm规格,就不需要再额外携带扳手了。探洞挂片,尤其是PETZL的P04最为好用,但价格不够亲民。不锈钢攀岩挂片强度很高,MADROCK等品牌的产品价格也很低廉,但都是10mm孔径的,安装在8mm膨胀钉上需要多加一两个垫圈。挂片适合配合梅伦连接锁使用。GVIEW出产有8mm规格的不锈钢梅伦锁,拉力达25KN,缺点是开口偏小。因为绳子一经使用就会膨胀变粗,10mm规格的绳子实际直径会超过11mm,所以塞进梅伦锁经常非常吃力。鉴于其价格和寿命,这种梅伦锁也非常适合做抛弃性锚点,只是限于尺寸不适合同时容纳两根锚点绳,经常需要同时使用两把。以往我们较多地使用工业锁扣(电工锁)做抛弃性锚点,但在某次测试中,工业锁扣抗拉数据的离散极大,说明其安全性不值得信任,而且价格也并不比GVIEW的正规梅伦锁便宜多少,因此没有任何理由继续使用它们。传统攀登中的保护点器材,如岩塞、机械塞,至少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技术体系中没有它们太多的用武之地,不必配备。未来或许能够延伸和丰富其应用。2.3.6绳保溪降中,绳子与岩壁的磨擦点是大量存在且难以避免的,绳索保护套是重要的装备。PETZL、CAMP都有绳保产品,但价格昂贵。自制的绳保完全可以发挥同样效能。可用PVC布、消防水龙、广告灯箱布等制作,展开长度在40-70cm之间,宽10cm,沿两个长边缝上魔术贴,使用时卷成筒状包覆主绳,其中一端打孔后穿入长度适中的细绳(如鞋带),用来将绳保捆绑固定在主绳上,捆绑时只要绕上三圈、像系鞋带那样打上活结就足够稳固。2.3.7应急器材一个队伍当中应当配置一套简化的救援拖拽装置,包括上升器、滑轮和横向绳索线路的固定器材。作为应急备份,其器材的种类和数量能够设置一个1/5滑轮组、一条溜索即可。队伍中的操作手都会穿戴SRT器材,因此上升器已经足够,如果有两名主要操作手为收绳操作携带了ATCGUIDE或GIGI,溜索的固定装置也已足够,只需再配备一到两个单向制动滑轮(如PETZL的MINITRAXION)、一两个活动侧板小滑轮即可。之所以配备活动侧板滑轮是因为绝大部分锁扣都可以与之配合,而不是非要对称锁。救援器材的数量、效能与技术水平有关,熟练掌握的技术可以用简单器材发挥较高效能,否则再多的器材也没有用处。2.3.8定向工具地图、指北针等工具在勘线中很重要,但在溪降穿越过程中不重要,使用登山表上的指北针功能就足够。2.3.9通讯工具对讲机是很好的通讯工具,但在溪降中损坏概率极高,真正防水的对讲机品种少且价格昂贵,因此溪降的沟通以手语为主。一个队伍中至少应该携带一部手机,峡谷深处固然没有信号,但出峡谷后需要尽快联络后勤人员和车辆前来接应,并且一旦遭遇险情,可以派人先出峡谷尽早求援,如果能够攀爬到两岸的高处,也有可能寻找到微弱信号发送短信。2.3.10照明工具无论计划中是否有夜间行动,公用装备里都应备份远射照明工具,该工具应该是18650电池供电、CREE公司的LED、大灯杯的手电。操作手也应每人携带一个头灯或手电以备急需。2.3.11医药急救用品夏季溪降活动医药急救品配置要有针对性,不能照抄户外装备店销售的普通户外急救包。这些医药急救品一般由队医负责保管。两层塑料袋加密封夹包装再套防水袋,既要绝对防水,又要控制体积和重量以方便携带。如果队伍人数很多或分组行动,医疗急救包就要备份,分别携带。使用者要接受全面的现场急救培训,懂得如何让这些药品和器材发挥最大的作用。每次出发前都要检查急救包,查看药品和耗材的保质期,补充消耗掉的药品和器材。以下是我们的急救包清单,仅供参考。(注:活动时间多为1天,我们不推荐预防性口服抗生素;不建议使用抗组胺药缓解晕车和过敏症状;夹板、担架等不便携带,需要时在现场用可收集到的材料自制。)医疗记录单和笔一张画好表格的卡纸,项目有:一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过敏史、既往病史)、受伤或发病原因、主诉症状、生命体征(意识、呼吸、脉搏)、尿量、专科体检、诊断分析、治疗措施及对应的时间。在现场急救启动的同时开始填写。医用乳胶手套1双防止污染及自我保护。无菌包装手术刀片1、9厘米手术剪1、眼科镊1、50厘米止血带1、5毫升一次性注射器1、安全别针2根、火柴3根必备,虽然很少用到。袋装无菌纱布1包,止血、包扎伤口。医用胶带1卷,除了固定敷料还有多种用途。邦迪防水创可贴小号5片,中号3片,大号2片。棉质方巾或三角巾1条,压迫止血、包扎特殊部位或大面积的伤口。普通绷带和弹力绷带各1卷,包扎四肢、关节部位。医用消毒棉签1包。碘伏消毒液装入两个5毫升眼药水瓶。95%医用酒精装入两个5毫升眼药水瓶。消毒,引火。百多邦软膏强效抗生素软膏。复方倍氯米松樟脑乳膏(无极膏)强效外用糖皮质激素乳膏,用于虫咬皮炎、接触性皮炎、荨麻疹、湿疹。去痛片缓解疼痛,2片。布洛芬缓释胶囊(芬必得)解热镇痛药,缓解感冒发热症状,中效止痛,0.3×2粒。季德胜蛇药片外用及口服,治疗蛇及毒虫咬伤、蛰伤。1包20片。蒙脱石散止泻药,保护消化道粘膜,对消化道内的病毒、细菌和毒素有抑制、固定作用。3克×2包。消旋山莨菪碱片用于治疗肠胃痉挛。6片。救生毯有助于保持体温,遇到紧急情况时用来搭建避难所。每两人配备1条。大号发热贴提供热量,预防失温。每人配备1片,需要时可集中调配。除此之外,队伍的操作手中必须有人携带刀具,并能够现场收集材料制作夹板和野外应急担架。2.4不恰当的装备在溪降经验不足的时候,人们会携带一些看起来很有用其实非常不恰当的装备。比如充气船。无论这条船具有多么突出的优点,它都不适合溪降运动。你或许设想这条船能减少泅渡中造成的体力和热量消耗,但是如果你真的每降下一个瀑布、每通过一个水潭都要逐人摆渡,全队完成溪降穿越的时间将成倍增加——不是增加50%,也不是增加100%,而是增加数倍,消耗的体能和热量也因此成倍增加,完全得不偿失。理论上来说,需要用船的溪降线路或许存在,但我们从未遇到过哪条线路的水域长度到了值得为之带船的地步。登山杖是另一个例子。溪谷中不断地下降、泅渡、跳潭、翻大石,登山杖没有用武之地,绝大多数时候只能挂在你的背包上充当累赘,少数直立行进路段,如果你一定要用登山杖来保持行进中的平衡,你的速度将是蜗牛式的无法忍受。另一种常见的例子是非防水型的电子产品,特别是相机。即便携带过程中你很好地做了防水处理,一旦你要把它拿出来拍摄,在这个过程中也非常容易受潮——你全身上下从里到外都是透湿的,头盔在不断滴水,毛巾还在另一个防水袋里层层包裹着……因为打包和取用困难,一天下来你拍不了多少照片,等回家后拿出相机拷贝那屈指可数的几张照片时,发现相机已经有故障了……这是有无数次前车之鉴的,根据墨菲定律,相机损坏的概率总是超出你的预期。总之,溪降装备的配置有时候需要做加法,有时候需要做减法,减法和加法同样重要。具体取决于你的观念体系、技术水平和实践经验,而经验是最好的导师。三、溪降个人技术3.1基本通过技能3.1.1行走溪降峡谷的深处,即便最容易通过的路段也具有两个明显特点:不平坦和湿滑。因此几乎没有机会放松地直立行走。你当然愿意避开湿滑的岩石,但你很难准确判断到底哪里滑、哪里不滑,随着季节、气候和水位等因素的变化,即便同一处石岸的湿滑程度也常常变化不定,没有明显规律。永远不滑的只有下面几种情况:砂石冲积处,流速较快的浅水河床,较厚的钙化层,以及较厚的苔藓。后者属于溪谷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我们并不鼓励大家踩踏它们。溪谷行进中,有的人既容易摔跤又行动迟缓。一方面是他们的先天平衡能力较弱,另一方面是畏惧心理造成的行为障碍。要敢于突破和尝试,否则永远没有机会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行进技巧,正如怕摔跤的人永远学不会自行车。我们提倡快速行进,要学习快速行进的技巧。习惯于溪谷中行进的老手都善于保持动态平衡,他们较少落脚于低处,而是喜欢踩着石头尖跳跃式前进。这种方式轻巧而快速,体力消耗也不会更大。如果这种行进节奏因为某种原因受到限制(比如被速度较慢的队友挡住了行进线路),他们反倒更容易摔跤,这种现象屡见不鲜。无论如何滑倒都是常见的,因此我们通常建议全程佩戴头盔和救生衣。此外,多思考和练习一下摔倒时的自我保护技巧,可以减轻你摔跤的疼痛和伤害后果。溪谷行走还经常涉水通过。如果有可能从水岸以上通过就尽量不涉水,即便岸上更滑,行进速度也会比涉水快一些。必须涉水时尽量安排能力弱的队友先通过,因为一旦有人涉水,溪水立即会变得浑浊,通过难度大大增加。3.1.2强渡溪谷中行进经常在两岸交替借道,绝大多数时候,横穿河床只需涉水或者游泳,极少数时候会遭遇水量骤增,就需要用三角涉渡的方式通过。首渡者用两根绳保护:一根绳垂直于水流,由人力牵拉,强渡失败时负责将人拉回岸边,一根绳牵往上游河岸并在自然锚点上固定,与水流呈斜向,避免首渡者被水流冲走。首渡者到达彼岸后,将身上那根斜向保护绳取下并固定于自然锚点后即成为路绳,全体队员依次挂在路绳上渡河。最后一名收尾的队员也要用双绳保护的方式完成强渡。3.1.3攀爬溪谷中有些地段的地形不太复杂,落差较小,手点脚点较多,可以采用向上、向下攀爬以及横切攀爬通过,不过需对整支队伍的攀爬能力进行一个预判,考虑队伍中每一个队员的能力,队伍中攀爬能力最好的队员可以为其他人提供帮助,然后再在无保护的情况下攀爬。攀爬中尽量用脚支撑体重,让身体重心在两腿间转移而不要超出,双手用来控制平衡,并让身体更贴近岩壁。3.1.4游泳游泳是任何亲水项目中都不可避免的一种前进方式,游泳技能可以通过平时的学习和练习来熟练与增强,在此不多述。但有一点需要再次强调:不论水性好坏都必须穿救生衣。不会游泳的人更要学会利用救生衣,最好先在平静水域练习一下:仰面躺在水中,双手抓住救生衣领口部分向下拉,大臂把救生衣夹住,你很容易就飘在水面,可以自如地呼吸,然后试着展开双臂划水。熟练后转为蛙泳。3.1.5冲水有些河床的局部因为水流的长期冲蚀形成狭窄光滑的水道,类似于水上乐园中的冲水滑道,你可以躺在水里任由水流把你冲下去,期间双臂并拢,双腿略弯曲分开做自我保护。如果水底不够光滑则蹲着向下滑。这种方式我们戏称为“冲马桶”,是一种快速且富有娱乐性的通过方式。当然,情况不明的时候不要轻易这样做,必须先由经验丰富的队员尝试、排查。3.1.6跳潭跳潭是快速高效的通过方式,只要情况允许就尽可能跳潭而不绳降。对一部分人来说跳潭是溪降中最令人心跳加速的娱乐,而对另一部分人来说跳潭可能太过刺激,令人畏惧。对后者不必强求,在多数人跳潭的同时安排少数人绳降,总体通过时间不会增加。跳潭事故频率不高但潜在后果严重,需要谨慎行事。每次跳潭前都要对下方水域情况做充分排查,即便已知线路的已知跳潭点,水深、水流都可能有区别,上次很安全的水潭,这次或许就有树木残枝沉积,甚至有别处的巨石被洪水转移到了这里,贸然跳下可能受伤甚至致命。起跳时动作要果断,有些跳潭点可能需要向前发力甚至助跑起跳才能避开下方突出的岩石、水岸,因为本能的畏缩而发力不够、或者在犹豫中滑倒可能会撞击岩石、坠落石岸。切忌推、踹他人入水。这会让他留下心理阴影,并且施力部位不当或者施力大小不对,可能导致他以错误的姿势或者错误的轨迹下落,从而造成伤害。大部分不会游泳或者恐水的人,入水之后都会过早地吸气,造成呛水,切记上浮过程中要一直缓慢呼气。跳潭姿势(参照海员标准跳船姿势):男士:双腿并拢,左(右)手捏鼻,右(左)手护住下身要害,两臂紧贴身侧,夹紧救生衣;入水后迅速展开四肢以减缓下沉力道。女士:双腿并拢,左(右)手捏鼻,右(左)手向下抓紧救生衣领口,两臂紧贴身侧,夹紧救生衣;入水后可迅速展开四肢以减缓下沉力道。3.2下降技术下降技术的最高境界不是快速,而是平稳匀速。平稳的下降才能降低对绳索和锚点系统的冲击,降低绳索的窜动幅度,降低磨绳的概率。需要再次指出的是,很多缺乏经验的人想当然地认为湿绳子会比干绳子滑,但事实正好相反,浸湿状态的绳子摩擦力比干燥状态下大的多。在某些情况下同一根绳子的各段干湿状态不同,会导致下降过程中摩擦力不一致,对此要有所预判。3.2.1安全检查开始下降操作之前,首先要执行安全自检,排除潜在安全隐患,值守锚点的操作手也会帮你检查,你还可以要求附近的其他队友帮你检查。在不妨碍其安全的前提下,任何队员都有义务满足你的这个要求。自检可依照以下流程进行:触摸头部,检查头盔,女队员同时检查头发是否收束目视+触摸下降器与主锁,检查其是否正常目视+触摸安全带腰带,检查是否反扣,不能确认则请他人协助检查目视安全带腿带,检查是否反扣通查周身,检查是否有整理不当的地方,如存在外置累赘物、背包携带不当、救生衣系扣松脱等等如果使用探洞安全带,还要检查半圆锁是否正确连接,锁门是否拧紧。操作手还需要对上升器、牛尾绳进行检查。除了检查安全隐患,还要检查是否有其他遗漏事项,比如是否有物品遗忘在瀑布上方,需要与他人约定的事项是否已约定,等等。3.2.2临时保护绝大多数时候,下降线路的起点处没有足够安全的立足点,必须设置临时保护,靠近下降起点的第一件事情是挂上临时保护,然后才可以继续其他操作。可以用一根扁带、一把快挂锁设置公用临时保护,也可以用下降者自身的牛尾绳挂入锚点。3.2.3下降器的使用下降器往绳上安装时,要尽量靠近锚点,如果安装时不能靠近,装好后也要立即提拉下降绳的制动端使之靠近,目的是避免锚点到下降器之间的主绳呈松弛状态。8字环的正确安装方式是先用主锁挂着大环,套上绳索并收紧后再挂入小环,目的是防止失手跌落8字环。8字环存在固有的安全缺陷,只要绳子和器材没有保持持续受力,比如锚点到下降器之间的主绳呈松弛状态或者下降中途有机会垂直站立,主锁就容易横向,使8字环卡在锁门柱上。虽然某些品牌8字环的说明书里明确禁止小摩擦方式的使用,但溪降中仍然经常以小摩擦方式安装以获得最适当的摩擦力,这样更容易发生主锁横向的情况,8字环会别在锁背上,即使熟练的操作者也难以完全避免。而纠正这种主锁横向受力的异常状态必须先让绳子重新放松——如果已经进入垂直下降状态就没有机会加以纠正,除非能够重新站立。因此,一方面要通过训练养成良好下降习惯,一方面要加强检查、及时避免。PETZL的PIRANA与主锁的连接是紧密无间隙的,不会出现主锁横向的现象。PIRANA有三种不同的装绳方式,对应不同大小的摩擦力,这三种方式无法在下降中途改变。在10mm和10.5mm静力绳上,如果绳索是干燥的,至少需要以中等摩擦力安装,以小摩擦方式安装对一个成年人的体重来说摩擦力明显不足,较危险。溪降中的绝大多数时候绳子是湿透的,因此最小摩擦方式是最常用的。摩擦力的大小与体重有关,具体的运用,应当通过谨慎的训练来熟悉。装好下降器,确认安装方向没有错误后,马上拧好主锁的丝扣。以往,很多培训机构的标准操作是拧到头、松半圈,而现在有观点认为近些年出产的丝扣锁已经不会发生丝扣胀死、不能打开的情况,无需松半圈,我们认为,丝扣胀死的情况还是有可能发生的,溪降的下降操作中快速解脱非常重要,因此坚持要求锁门丝扣不得拧到头。下降器的主锁一定要扣在安全带正确的位置上,器材环承重只有5KG,完全不能承受体重;如果使用攀登安全带,若主锁同时扣入腰带和腿带保护环,极易造成主锁横向受力,因此下降器的主锁只应当挂在下降环上。如果是团队型简易安全带(比如ROCKEMPIRE的GYM)事情就比较简单,安全带前面只有一个挂锁位置,不容易出错。3.2.4下降动作下降动作的正确与否,首先取决于心理因素。要理智地克服恐惧感,建立对绳索、安全带等器材的信任,放心地让器材承受你的全部体重。肌肉过于紧张和身体本能性的蜷缩会带来一系列问题。最标准的下降姿势大致呈坐姿,上身应自然直立或稍后倾以使脸部远离下降器。如果你的右手是主要手就用右手环握绳子控制下降速度,右手的高度直接关系到摩擦力,可从背在腰后一直到上举至过肩的高度,下降器的摩擦力会随之由大到小改变。左手随便干什么,唯独不要紧张的死死握着上端绳子。溪降时岩壁经常很滑,双脚很难蹬稳,应对的方法是抬高双腿,以全脚底垂直地接触岩壁——也就是说,如果你的脚跟总能接触到岩壁你就做对了。最滑的时候甚至可以双腿抬高保持不动,就让脚底帖着岩壁向下滑。长距离下降以及悬空下降的动作有所不同,需要用双手同时持握绳索制动端并搁在右大腿上,也可以双手握绳、把绳索放在两腿之间,据说这样能有效减轻8字环使绳索发生扭转的程度。双手握绳的目的一是减轻单手的疲劳,增加摩擦力,二是在绳索自重较大、下降不畅时交替向上送绳,最大程度地保证下降的平稳。悬降时双腿可以自然放松,如果用时较长,稍微刻意伸直则可以让腰部轻松少许。下降时要灵巧地靠双腿的腾挪来保持平衡,避免左右摆荡或向前磕碰岩壁,但是要尽量避免跳跃下降,确需跳跃的个别时候也要尽量柔和,并灵活及时地送绳,以减轻对绳索的冲击。显而易见,下降动作中,制动手的作用是最为关键且唯一的,一旦放开手你会立即下坠,不要指望能重新抓住制动端绳子,它会剧烈飞舞摆动。抓握上方的绳子是人的本能,要通过训练培养抓握下方绳子的本能,这样无论多么恐慌都不会松开制动手。制动手通常是右手,但是富有经验的下降者可以随时把握绳的任务交给左手,腾出右手来干别的(清理浮石、扶正头盔等),只要足够熟练就不会出差错。在一些体验式的岩降活动中,教练员经常建议下降者不要向下看,以免恐惧感增加。而溪降的下降地形是复杂的,为了确认和调整下降线路必须频繁、仔细地向下观察。长距离悬降中容易发生打转的现象。轻微的打转是8字环造成的(8字环每下降数米会使绳子扭转一圈),比较严重的打转可能与进入悬降绳段之前脚的动作有关。如果两脚不是同时、均匀用力地离开岩壁,旋转就会被启动且一直持续。使劲向相反方向掰8字环并保持片刻,能有效纠正,如果8字环很烫,向反方向旋转踢腿也有一定的效果。注意:每个下降者都有责任在下降的同时检查绳索的完好性,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通报操作手。3.2.5下降的起步起步通常是最困难的阶段,其困难程度受锚点水平位置影响很大:高位锚点:锚点明显高于下降者身体重心,受力后,绳子与下降者身体重心铅垂线呈钝角水平锚点:锚点基本等高于下降者身体重心,受力后,绳子与下降者身体重心铅垂线大致呈直角低位锚点:锚点明显低于下降者身体重心,受力后,绳子与下降者身体重心铅垂线呈锐角不难想象,锚点位置越低下降越困难。下降起点的地形对起步的影响也非常大,如果从起点到岩壁垂直面之间是平缓过渡的地形,同时锚点位较高,起步就很容易,轻松地控绳、后退进入垂直绳段即可,这是最好的情况。但溪降当中经常遇到最坏的情况:下降者需要爬上一个湿滑的大石才能开始下降,锚点在大石下面,比立足点还要低,这块大石同时也是下降线路上的一个屋檐,翻过大石之后立即转为悬降,没有任何蹬脚的地方可借以过渡……因此,溪降会用到各种非常规的起步姿势,比如用蹲、跪的动作降低重心,直至采用“匍匐式下降”:五体投地于岩壁之上,腿部伸出岩壁外,右手控绳,左手推岩壁让自己向下滑,直到完全进入垂直绳段后再恢复标准姿势。不要心痛下降器与岩壁的直接摩擦,这不会造成多大的损坏,但要记得及时将左手从绳子上拿开,否则会被紧紧压住难以抽出,你会很疼并且一般都会受伤。许多攀登教材里的下降操作,建议用一段扁带连接在安全带和下降器之间,拉开下降器和身体之间的距离,这种方法可以避免衣物绞入下降器,还便于安装抓结,但在溪降中多有不适,不宜使用:比如不便打锁悬停、匍匐下降困难、无法用抬高手臂的方法微调摩擦力等等。3.2.6下降结束阶段如果下降落脚点是陆地,那么一切都很简单,从容地解脱下降绳走开就是。如果下降的终点是一个瀑布冲击、激流翻滚的深潭,那么其中就存在较大的风险:入水点距离瀑布主流较近,可能呼吸困难;被卷入瀑布后面经常存在的洄流区,游出来会比较困难甚至极其困难,这时你可以使用以下技巧: 在距离水面大约半米到一米的高度停下, 拧开锁门丝扣 看准方向, 发力猛蹬岩壁,同 时制动手迅速放开绳子, 向后跳跃入水 随后借势迅速划水, 脱离瀑布的冲击区下降绳的绳尾通常都会控制在水面以上大约一米高度,或者稍微深入水面之下,向后跳跃时绳尾能自动脱出下降器,如果布绳没有控制好,绳尾进入水下较多,预先打开丝扣也能缩短水中解脱下降器的耗时。如果下方无人指挥,绳子的长度不可能放得恰到好处,一般都会在水下有较多的余长,因此第一个下降的人无法在最短时间脱离绳索——在未知线路中也不应该过早脱离绳索,因为在这个水潭之后可能存在又一个瀑布或者跌水,需要借这根下降绳做保护。3.2.7打锁悬停制动手拉住制动端绳子,下降就可以停止,但如果需要腾出双手或者停止较长时间,就只能采用别的方式制动悬停,例如用下方的绳子在大腿上绕几圈,或者在某只脚上打个双套结等等。更好的方法是直接在下降器上打锁。所有种类的下降器都可以打锁悬停并且都有多种方式,现有产品中,PIRANA是少有的为打锁悬停做了优化设计的品种,其打锁较为快捷,高度损失小。具体可参看说明书或PETZL的技术手册。普通8字环的打锁方法与之相同,但是费力一些。打锁过程的最后一步和解锁的第一步都需要一点爆发力:如果双脚能够踩着岩壁就以岩壁借力,身处悬空绳段就凌空做类似蛙跳的动作,同时双手迅速沿特定方向拉绳。绳索显然会因此受到一点冲击,但这是可以接受的。这种锁定方法的稳定性取决于绳索的受力状态。如果操作者是站立状态并有前后移动,绳索一松弛就极易解锁,如果操作者悬挂在垂直线路上并且下方尚有很长的绳段,锁定就非常紧固。为确保安全可以再做一个附加锁定,如前述的腿上绕绳,以及用下方绳在主锁上打一个骡马结、穿过主锁后再围绕上方绳打个单结等。这些附加锁定方式也可以作为ATC等下降器的独立打锁方法。3.2.8绳索保护套的使用PETZL那种不锈钢卡子可以非常方便地将绳保固定在主绳上,细绳捆绑法较繁琐但成本低廉,也更加稳固。首降者应该携带足够多的绳保,因为很多磨点在岩壁上方是观察不到的。首降者安装绳保的步骤如下:观察下降线路,寻找磨绳点下降接近磨点时,悬停,注意留出打锁需要的绳长手提绳子使之贴近岩壁,判断磨点准确位置下降,过磨点后立即打锁悬停,注意不要下降过多从身上取下绳保,包覆、固定在绳上尽量让身体和绳子贴近岩壁,检查绳保位置是否准确,并作必要的调整解锁,继续下降后继下降者通过绳保的步骤如下:下降接近绳索保护套时,打锁悬停腾出双手解开下面的绳保,挂在身上解锁,下降,过磨点后立即再次打锁悬停,注意不要下降过多将绳保重新包覆、固定在绳上尽量让身体和绳子贴近岩壁,检查绳保位置是否准确,并作必要的调整解锁,继续下降需要强调的是,因为视觉误差、下降线路变化、绳索延展、体重不同等原因,任何人都不能保证每次固定绳保都准确到位,经常需要重复操作和调整,前一个人的包覆位置仅有参考意义。通常,绳保的安装应该是固定端在上的,如果不小心下降过多以至于够不着了,倒着装也是可行的。如果磨点较锋利而你的绳保较薄,可以两个套用,如果磨点区域超过绳保长度,可以连续使用两个。3.2.9下降过绳结如果使用标准化SRT装备,下降中过绳结参照标准SRT操作流程即可。唯一的区别是STOP(或者SIMPLE)被换成了8字环类下降器,打硬锁比较麻烦,部分环节只能右手保持制动,左手较多的需要单手操作。而使用器材最少的下降过绳结方法,除了最基本的下降装备外只需要一根周长约120cm的抓结绳、一把额外的主锁,并且要学会一种特别的绳上站立法:一只手拉住制动端停止下降,抬高一只脚(如右脚),另一只手提起下方一段绳子在脚上打一个双套结并收紧,或者简单地在脚上绕三圈后从脚尖方向反扣一下,然后举起双手抓住绳子、左腿发力站立,此时身体要尽量贴近绳子,如果不能完全站直则尽量将脚跟收到臀部下方,保证身体重心与单绳贴近。详细操作步骤如下:下降接近绳结,下降器打锁悬停将抓结绳安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