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基础达标卷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基础达标卷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基础达标卷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基础达标卷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基础达标卷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A卷·高中名校好题基础达标卷1.[2023三明一中高一期末]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历史的认识。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图反映的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国家统一和南方开发初见成效 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特征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进程加快 D.北方少数民族日益活跃单项选择题答案1.C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根据材料中的示意图及所学知识可知,这段历史时期是从魏蜀吴三足鼎立到西晋统一到东晋与十六国的对峙再到南北朝的对峙,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主要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故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大部分时间国家处于分裂状态,国家统一的说法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繁荣与开放是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排除B项;D项说法片面,没有反映出南方在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排除。2.[2023襄阳五中高一期末]古墓中的画像砖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信息。下面的两块画像砖出土于甘肃魏晋古墓,体现了“汉人胡食”的习俗。这两块画像砖可以用来研究的主题是(

)A.江南开发 B.民族交融C.政权并立 D.南北统一单项选择题答案2.B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材料中的画像砖生动反映了当时汉人胡食的生活习俗,汉人学习胡人的生活习俗,表明汉人与胡人相互交融,故这两块画像砖可以用来研究民族交融,B项正确。画像砖出土于甘肃,不能体现江南开发,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政权并立问题和国家统一问题,C、D项错误。3.[2023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一月考]307年,毫无名望的司马睿初到江东建邺(今南京),乃是“吴人不附”,一个月后,还是“士庶莫有至者”。王导建议司马睿礼遇吴郡名士顾荣和出身官宦世家的纪瞻,并争取到他们的支持。从此,“百姓归心焉……君臣之礼始定”。这可以说明当时(

)A.士族具有强大的政治影响力 B.士族成为权贵攀附对象C.江南民众纲常伦理观念淡薄 D.中央集权制度逐渐衰落单项选择题答案3.A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两晋时期士族的政治影响力。根据材料可知,司马睿初到江东时并没有得到臣民归附,但在争取到世家大族顾荣、纪瞻的支持后,才得以“百姓归心……君臣之礼始定”,这体现了这一时期士族强大的政治影响力和号召力,故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士族成为权贵攀附对象,排除B项;材料重在表明士族在两晋时期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非强调江南民众纲常伦理观念淡薄,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无法得出D项结论,排除。4.[2023东莞中学高一期末]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钱币的作用严重萎缩,百姓购买物品和计算物价普遍使用布帛或谷物,东晋南朝的钱币流通则相对广泛。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北方自然经济解体 B.北方物资大量剩余C.南方成为经济重心 D.南方社会相对稳定单项选择题答案4.D列表解析·逐项解疑惑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状况。A材料反映的是北方商品经济衰退,不是自然经济的解体×B“北方物资大量剩余”不符合史实×C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得到发展,但经济重心依然在北方×D根据材料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百姓多用实物交易,南方的百姓多用钱币交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时期北方战乱频繁导致商业发展受阻,而南方社会相对稳定,有利于商业发展√5.[2023佛山一中高一段考]公元496年,孝文帝下诏称“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而土为“黄口之色,万物之元”,故改拓跋氏为元氏。这表明孝文帝改姓氏的直接目的是(

)A.宣示北魏政权的正统性B.加强拓跋氏对中原的统治C.缓和鲜卑族与汉族关系D.彻底改变北方的社会习俗单项选择题答案5.A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材料反映的是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材料中的“土德”“万物之元”等都是明显的儒家封建正统思想的表现,故A项正确。B、C项不是孝文帝改姓氏的直接目的,排除;孝文帝并未彻底改变北方的社会习俗,D项错误。6.[2023无锡一中高一期末]下图所示为《孝文帝改革后的民族融合与北朝文学研究》的目录节选。这反映出孝文帝改革的特点是(

)A.思想解放 B.文化东传C.推行汉化 D.政治变革

单项选择题目录节选第一章孝文帝改革后北魏的文化转型与文学发展(上)……第二节宗室贵族的文化渐变与文学创作一元魏宗室贵族文化转变的性质二元澄、元顺父子对汉文化的态度与文学活动三元桢、元英、元熙三代的文化认同及文学转变答案6.C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孝文帝改革的特点。据材料“北魏的文化转型”“元魏宗室贵族文化转变”“元澄、元顺父子对汉文化的态度与文学活动”等可知,北魏皇族拓跋氏改姓元,学习汉族文化,表明孝文帝改革的特点是推行汉化,故选C项。思想解放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文化东传从材料看不出,排除B项;孝文帝政治改革包括整顿吏治、改革官制、迁都洛阳等,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7.[2023扬州中学高一期中]大运河打通了南北诸河流的联系,将扬州和全国连接成一体,扬州自此成为东南地区的交通枢纽,至中、晚唐时期,成为“雄富冠天下”的一方都会;而运河最南端的余杭,在大运河的影响下,也从一个边境前哨地一跃而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材料反映出大运河的开通(

)A.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 B.促进了沿岸城市的发展C.加快了隋朝统一进程 D.加强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单项选择题答案7.B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隋唐大运河的影响。根据材料可知,大运河打通了南北诸河流的联系,推动了扬州和余杭城市的发展,这说明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运河沿岸城市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南北经济格局的变化,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运河开凿前,隋王朝已经是统一的王朝,C项错误;大运河是国内运河,与中外文化交流无关,D项错误。知识拓展隋朝开凿大运河的原因

(1)从政治方面来看,隋朝作为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可以集中力量兴建大型工程,大运河的修建能够有效加强对南方的控制,促进民族交融,巩固统治。

(2)从经济方面来看,大运河的开凿是南方经济发展的结果,适应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便利了南北运输。

(3)从主观目的来看,开凿大运河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隋炀帝去江南繁华地区巡游享乐的需要。8.[2023莆田一中高一月考]贞观年间群臣进谏,唐太宗纳谏涉事范围虽广,但很大一部分都涉及如何止徭役、慎刑法、劝农桑、息征战,如何做到“取信于民”和“安抚恤人”。这表明贞观之治的核心思想是(

)A.守法精神 B.用人唯才C.兼收并蓄 D.以民为本单项选择题答案8.D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贞观之治的核心思想。由材料可知,唐太宗纳谏很大一部分涉及“如何止徭役、慎刑法、劝农桑、息征战”等,这表明贞观之治的核心思想是以民为本,故D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能反映守法精神、用人唯才、兼收并蓄,故A、B、C项均排除。9.[2023惠州一中高一期末]据学者统计,唐代长安广为流行的体育游艺活动多达20余种,如蹴鞠、击毬、步打球、田猎、角抵、水戏、棋弈、歌舞等,其中不乏文人与妇女的广泛参与。由此可知,唐代(

)A.男女地位趋于平等 B.社会风尚进取刚健C.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D.崇文尚武风气盛行单项选择题答案9.B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唐代的社会风尚。由材料可知,唐代体育活动种类丰富,且文人与妇女都广泛参与,这些都说明当时社会风气进取刚健,故B项正确。在古代社会,男女地位并不平等,A项说法错误;材料内容无法说明唐代的城市经济功能增强,C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唐代社会上流行体育游艺活动,并未凸显崇文尚武风气,D项错误。10.[2023重庆八中高一期末]下表为唐朝与周边民族交往情况统计表(部分)。由此可知唐朝(

)A.男女地位趋于平等B.社会风尚进取刚健C.城市经济功能增强D.崇文尚武风气盛行单项选择题时期民族/地区交往方式具体情况唐太宗东突厥战争东突厥汗国灭亡吐蕃和亲文成公主入藏西域设置机构设安西都护府唐玄宗回纥册封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粟末靺鞨册封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答案10.C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特点。根据材料可知,唐朝与周边民族交往有“战争”“和亲”“设置机构”“册封”等方式,体现了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故C项正确。表格中的交往方式没有涉及对北方民族地区的开发,排除A项;表格中只有与东突厥的交往方式是战争,不能说明战争不断,排除B项;材料中除了对东突厥采用军事手段之外,更多的是和平管理方式,排除D项。11.[2023沈阳二中高一月考]“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这段话反映了(

)A.宗法血缘关系得到强化B.郡国并行威胁中央集权C.君主专制制度遭到破坏D.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单项选择题答案11.D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唐朝的藩镇割据。“方镇相望于内地”反映的是唐代的藩镇割据,“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反映出藩镇割据削弱了中央集权,故D项正确。宗法血缘关系得到强化与材料主旨不符,故A项错误;郡国并行制出现在汉代,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藩镇割据使中央集权遭到削弱,而非君主专制制度遭到破坏,故C项错误。12.[2023鹤岗一中期中]唐朝政府曾专门设置鸿胪寺来接待各国使节和宾客,在很多地方设置商馆以招待外商,又设互市监、市舶司来管理对外贸易。这反映出唐朝(

)A.海外贸易税收占主导B.对外政治、经济联系加强C.文化影响力优势明显D.统治者天朝上国心态严重单项选择题答案12.B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唐朝的对外交往。材料“设置鸿胪寺来接待各国使节和宾客”“设置商馆以招待外商,又设互市监、市舶司来管理对外贸易”反映出唐朝对外政治、经济联系加强,故B项正确。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海外贸易税收占主导,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唐朝的文化影响力,C项错误;唐朝时期统治者是开放大国心态,D项错误。13.[2023常熟中学高一期中]下表所示是对唐玄宗和唐宪宗时期宰相出身情况的统计:由表可知(

)A.科举制逐渐发展完善 B.社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打破桎梏C.士族控制了国家政权 D.君主专制权力受到世家极大制约单项选择题时期宗室士族庶族待考证唐玄宗32434唐宪宗11923答案13.B批注解析·精准读史料本题考查唐代的选官制度。宋朝以后科举制逐渐发展完善,A项错误;材料说明唐朝时期士族对政权的影响力依然较大,但无法体现“士族控制了国家政权”,C项错误;唐朝通过完善三省六部制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图解历史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及其发展趋势14.[2023哈师大附中高一期中]唐朝前期,世人嫁娶注重门第,之后门第观念逐渐弱化。五代以后,世人“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封建门第的等级观念消失B.民族交融改变世人婚姻观C.世家大族的地位开始上升D.科举制发展影响社会习俗单项选择题答案14.D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科举制的社会影响。据材料“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唐以后的选官制度以科举制为主,选官标准是考试成绩,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对世家大族形成巨大的冲击,故C项排除,D项符合题意。等级观念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A项排除;材料与民族交融无关,B项排除。15.[2023西南大学附中月考]下图为唐代告身(官员接受官职的凭证)书写格式示意图。该图说明唐代告身(

)①由中书省和门下省官员共同草拟②在皇帝画可同意后交门下省审议③最终由尚书省的官员签署并颁下④可体现三省相互牵制又分工配合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单项选择题答案15.D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唐代三省六部制。根据题干中图示内容可知,唐代告身由中书省草拟,故①错误;由图可知,告身在皇帝画可同意后交由尚书省执行,而不是交给门下省审议,故②错误;由图可知,告身最后由尚书省官员签名,说明其最终要由尚书省的官员签署并颁下,故③正确;由图可知,一个告身需要三省官员同意并签名,体现出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分工配合,故④正确。据此,D项符合题意。16.[2022全国甲卷]西晋至唐初,皇子皇弟封王开府,坐镇地方,手握重权。唐玄宗在京城专门修建一座大宅邸,集中安置诸王,由宦官管理,称为“十王宅”,又仿此建“百孙院”。此后,唐朝沿用该制度。由此可知,唐后期对皇子皇孙的安置(

)A.削弱了藩镇势力

B.强化了分封体制C.凸显了专制集权

D.动摇了宗法制度单项选择题答案16.C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唐代专制集权的加强。根据材料“西晋至唐初,皇子皇弟封王开府,坐镇地方,手握重权”可知,分封的皇子皇孙在地方上势力很大,从而威胁到中央集权,而唐朝后期在京城集中安置诸王,这削弱了诸王的权力,凸显了专制集权,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藩镇的相关信息,A项排除;唐后期的做法削弱了分封体制,B项排除;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度逐渐崩溃,D项排除。17.[2023哈尔滨三中月考]唐朝时在中书省和门下省设有一批谏官,具有先他官言事的优先权。他们是左右散骑常侍、左右谏议大夫、左右补阙和左右拾遗,“左”隶属门下省,“右”隶属中书省。这一做法(

)A.旨在加强专制皇权 B.提高了办事效率C.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D.加强了中央集权单项选择题答案17.C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唐朝时期的中央官制。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谏官具有先他官言事的优先权,谏官可以评议皇帝得失,这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谏官“先他官言事的优先权”,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办事效率与谏官的设置无直接关系,B项错误;谏官不能起到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D项错误。18.[2023沙市中学高一月考]北魏始行的均田制一直推行至唐朝中叶。均田制以土地国有、计口授田为原则,冲击了大族豪强的庄园经济,使大批自耕农和庶族地主得以产生,并参与分享文化和权力。均田制的推行(

)A.根本上抑制了土地兼并之风B.有利于推动选官制度转型C.铲除了藩镇割据的经济基础D.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控制单项选择题答案18.B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北魏均田制。由材料可知,均田制实施后,大批庶族地主和自耕农参与分享文化和权力,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打击了封建豪强的势力,冲击了以门第为选官依据的九品中正制,有利于新的选官制度的诞生,故选B项。均田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但因为均田制分配的是无主荒地,没有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所以不能从根本上抑制土地兼并,排除A项;北魏时期不存在藩镇割据,排除C项;均田制“计口授田”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政府对农民的控制,排除D项。19.[2023天津一中高一期末]《资治通鉴》记载:“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白居易诗中提到两税法也强调“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这反映出两税法的实施(

)A.扩大了收税的对象 B.简化了税收名目C.加强对农民的控制 D.增加了财政收入单项选择题答案19.B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两税法。根据材料可知,两税法实行后,“租、庸、调、杂徭悉省”“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这说明两税法简化了税收名目,故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两税法扩大了收税的对象,A项错误;两税法放松了国家对农民的控制,C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国家财政收入的变化情况,D项错误。20.[2023合肥六中期中]玄学,是魏晋时期以老庄思想为骨架,融合儒家经义后形成的一种哲学思想,其特征是远离政治,回避现实,蔑视俗务。玄学的出现反映出当时(

)A.社会动荡政治斗争残酷B.老庄学说占据主流地位C.思想领域出现三教合一D.商品经济冲击传统思想单项选择题答案20.A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魏晋玄学。根据材料“远离政治,回避现实,蔑视俗务”等可知,玄学体现了消极避世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情况是当时社会动荡、政治斗争残酷所致,故选A项。此时占据主流地位的仍是儒家思想,排除B项;C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中的现象并不是由于商品经济的冲击,排除D项。21.[2023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一期末]甘肃敦煌出土的《父母恩重经》是由唐代中国本土僧人编写的佛经,该经借佛陀之口,讲述人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恩惠,倡导子女感恩、孝顺父母。这表明当时(

)A.儒学地位受到挑战 B.佛教本土化倾向C.三教合一局面形成 D.中外交流的频繁单项选择题答案21.B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唐代佛教本土化倾向。根据材料可知,唐代佛经中倡导感恩和孝顺,这些观念是儒家伦理道德的主张,表明佛教传入中国后受到本土儒家文化的影响,出现了本土化的倾向,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儒家思想对佛教的影响,不是儒学地位受到了挑战,A项错误;材料只体现了佛教和儒家思想的融合趋势,没有体现道家思想,C项错误;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属于中外文化交流,但材料中无法体现其是否频繁,D项错误。22.[2023巴蜀中学期末]下表展示了唐代文艺领域呈现的新现象。据表可知,唐代(

)A.商品经济发展导致文艺低俗B.佛教的世俗化程度不断提高C.文艺领域呈现出世俗化倾向D.士人与平民的文艺分野消失单项选择题答案22.C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唐代文学艺术。据材料“浅俗的诗歌”“易懂实用”“迎合市民心理的传奇和词”“骈文俗讲”等可知,唐代文学艺术领域呈现出世俗化倾向,服务于大众,故选C项。文艺的通俗化不等于低俗化,排除A项;诗歌与词不属于佛教世俗化的范畴,排除B项;中国古代长期存在士、农、工、商的等级观念,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现象一元(稹)白(居易)浅俗的诗歌风靡朝野内外现象二散文以散化骈,接近口语,易懂实用现象三大量表现城市生活而迎合市民心理的传奇和词崛起现象四骈文俗讲、绝句和词为伶伎、僧俗所广泛演唱23.[学科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晋、南朝的正统艺术以空灵、平淡为尚,文人书法一派洒脱、阴柔气象;北朝天真质朴、雄强大气的石刻文字成了后人反对正统书法艺术的范式。到了唐代,温柔敦厚、法度森严的颜体楷书是当时书法艺术的标志。这说明(

)A.社会动荡有利于文学艺术发展

B.文学艺术带有强烈的时代气息C.统治者偏好影响书法艺术发展

D.魏晋至隋唐书法艺术不断进步单项选择题答案23.B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艺术。根据材料可知,魏晋南北朝以及唐代的书法艺术特点不同,根据唯物史观可知,书法艺术受到特定时期社会环境的影响,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故B项正确。唐朝社会稳定,国家统一,其书法艺术融汇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风格,A项说法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统治者的偏好对书法艺术的影响,C项错误;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书法艺术有不同的特色,不能说“魏晋至隋唐书法艺术不断进步”,D项错误。名师点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文学作品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材料所示文化现象与当时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息息相关。由此切入思考,就能得出正确答案。24.[2023长春二中月考]下图为敦煌唐墓出土的砖刻《胡人引驼图》影印图。图中胡人穿波斯装,一手执缰引驼,一手拄手杖跋涉。类似内容的砖刻在唐墓中多有发现。材料可以用来佐证唐朝(

)A.异域文化受到青睐 B.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C.陆上丝绸之路畅通 C.敦煌成为工商业市镇单项选择题答案24.C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唐代中外文化的交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中外贸易十分繁盛,大量外商通过陆上丝绸之路来到中国进行商业贸易,唐朝墓葬中发现的砖刻《胡人引驼图》证实了当时陆上丝绸之路的畅通和兴盛,故C项正确。图中胡人的服饰不能反映唐朝人民对异域文化的态度,排除A项;秦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排除B项;敦煌是陆上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但材料无法说明敦煌的工商业发展情况,排除D项。25.(20分)[2023泰州中学高一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汉统一帝国形成后,民族认同意识进一步增强。司马迁在《史记》中,以黄帝为华夏第一帝,将“五方”之民,将秦、楚、越以及中国四边的匈奴族、南越族、东越族、西南夷等的祖先一同纳入华夏同祖共源的世系中去,成为古代中国人“同源同祖”的渊源,由此构建了由五帝三王起始的中国五千年的政治与民族、文明的历史。——摘编自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材料二经历孝文帝融合和后来的发展,百多万鲜卑包括北方各族移民迁移到中原和洛阳,并最终融入了汉族之中,成为汉族的一部分,为汉民族注入了新鲜血液,而鲜卑民族也在一个新的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永生。在吸收了鲜卑各族文化后的以汉族为主体的文化远远超越了南方的汉族文化,民族交融波澜壮阔,南北文化相互碰撞。——摘编自焦兴青《北魏孝文帝改革对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司马迁在民族认同方面的贡献及时代背景。(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推动“民族交融”的举措及其影响。(9分)(3)综合以上材料,指出影响民族交融的因素。(6分)非选择题答案25.【审题指导】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民族交融。第(1)问,第一小问“贡献”,根据材料一“成为古代中国人‘同源同祖’的渊源”可知,构建起“同源同祖”的思想观念。第二小问“时代背景”,材料一时代背景“秦汉统一帝国形成后,民族认同意识进一步增强”汉武帝时期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加强“将秦、楚、越以及中国四边的匈奴族、南越族、东越族、西南夷等的祖先一同纳入华夏同祖共源的世系中去”大一统思想续表第(2)问,第一小问“举措”,根据材料二“百多万鲜卑包括北方各族移民迁移到中原和洛阳,并最终融入了汉族之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改革内容包括迁都洛阳、穿汉服、讲汉话、改籍贯、改汉姓、通汉婚;第二小问“影响”,材料二影响“民族交融波澜壮阔,南北文化相互碰撞”适应了北方民族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为汉民族注入了新鲜血液,而鲜卑民族也在一个新的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永生”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民族繁荣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的出现打下了基础第(3)问“因素”,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可知,民族交融受到国家政策(统治者推动)、民族交流、思想观念变革等因素影响。【参考答案】

(1)贡献:构建起“同源同祖”的思想观念;(2分)时代背景: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加强;大一统思想。(3分)(2)举措:迁都洛阳;穿汉服;讲汉话;改籍贯;改汉姓;通汉婚。(3分,任答3点即可)影响:适应了北方民族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民族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的出现打下了基础。(6分)(3)因素:国家政策(统治者推动);民族交流;思想观念变革。(6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26.

(20分)[2023重庆一中月考]阅读材料,完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