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_第1页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_第2页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_第3页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_第4页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试卷一、单选题1.开拓华夏文化、对华夏文明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人被称为华夏始祖。“华夏始祖”指的是A.尧和舜 B.黄帝和炎帝 C.舜和禹 D.黄帝和禹2.有人指出:“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它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历史正式进入了文明时代。”下列属于其成就的是A.《黄帝内经》 B.甲骨文 C.《夏小正》 D.《诗经》3.近年来,福建和台湾两岸的中华儿女定期地进行祭拜“妈祖”的大型民间活动。“妈祖”文化现象与宗法制有密切关系。在宗法制中,大宗和小宗A.都享有同等继承权B.都属于嫡子C.两者的关系是绝对不变的D.既有家族血缘等级关系,又有政治隶属关系4.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的这些言论A.反抗皇权专制 B.表明儒学独尊 C.深受理学影响 D.强调个人品德5.在阿房宫遗址出土的一块秦砖上,用小篆写了“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十二个字。其中“海内皆臣”这四个字最能表明秦朝()A.经济繁荣 B.国家统一 C.文化统一 D.百姓安居6.统一六国后,秦始皇规定了一系列礼仪与文书制度,如皇帝自称“朕”,命为“制”,令为“诏”,印称“玺”等。这反映出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A.皇位世袭 B.皇帝独裁 C.皇帝独尊 D.中央集权7.贾谊在《过秦论》中曾指出:“周室卑微,五霸既殁,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敝。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这反映出A.诸侯兼并战争的破坏性 B.战国时期时局的混乱性C.建立专制集权的必要性 D.秦统一全国具有可能性8.初并天下后,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王的称号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因此,他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并定作自己的尊号,自称“始皇帝”。该称号主要反映了A.皇帝尊号的独特性 B.皇权地位的至上性C.皇位世袭的合法性 D.君主专制的唯一性9.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用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最早体现对权力运用的制约和监督的是A.御史大夫 B.太尉 C.监察御史 D.丞相10.新疆地广物丰,风光秀美,民风奇特,文化灿烂。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二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中央政府就在此设置了A.北庭都护府 B.巡检司 C.西域都护府 D.安西都护府11.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A.“与民休息”——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B.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C.张骞出使西域——解除了匈奴的威胁D.《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基础12.汉末天下大乱,汉献帝全无皇帝的尊严,袁术完全无视其存在,公然自立为帝,成为对手攻击的有力借口,很快败亡;曹操始终没有迈出取而代之的最后一步,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这反映了A.权臣豪强对中央集权的畏惧 B.社会对君权神授的蔑视C.儒家忠君思想的影响力强大 D.豪强地主势力威胁皇权13.《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下列史实不能在《史记》中查到的是A.刘秀建汉 B.武王伐纣 C.共和行政 D.文景之治14.汉初萧何任丞相,治事省约宽缓,史称萧何“因民之疾秦法,顺流与之更始”,其继任者曹参“举事无所更改,一遵萧何约束”。据此可知,萧、曹二人的治国之策A.沿袭了秦朝的基本政治制度 B.为武帝开土拓疆奠定了基础C.体现了清静无为的治理理念 D.实践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15.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商代A.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 B.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D.祖先的地位高于神16.有人把春秋战国某些学派描述为“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体现中央集权的法制派”“提倡节俭兼爱的反战派”“主张关爱他人、为政以德的礼仪派”。下列正确对应描述的是()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17.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说:“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A.推动中原地区经济发展 B.加快民族融合C.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D.缓和民族矛盾18.正如秦朝的万里长城并非全部在秦朝修建一样,隋朝的大运河也是对春秋时期的古运河(邗沟)重新疏浚再加以运用的。这段古运河所沟通的两大水系是A.辽河和海河 B.海河和黄河 C.黄河和淮河 D.长江和淮河19.“开皇之治”“贞观之治”“洪武之治”这些历史概念的命名,借用了皇帝的A.庙号 B.谥号 C.年号 D.尊号20.下图为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的曲辕犁。曲辕犁是对以前直辕犁的改进,安装了犁评,省力、简便、轻巧,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一直为后世沿用。曲辕犁的出现反映了A.铁犁牛耕的普及 B.井田制的瓦解C.传统耕作技术的成熟 D.经济重心的南移21.有学者认为,三省六部制在决策层面不是由哪一个部门单独负责,而是由三个省共同进行,三省长官共同组成朝廷决策班子。这说明三省六部制A.加强了皇帝权威 B.巩固了中央集权 C.实现了民主政治 D.有利于科学决策22.北宋中期,欧阳修、司马光曾经就省试录取名额分配进行过激烈辩论。司马光主张照顾地区差异,按照一定份额“逐路取人”。而欧阳修则认为,应该按照考生的绝对成绩“唯才是择”,以防“缪滥”。这反映了A.科举制难以实现公平 B.经济文化重心南移的冲击C.双方政治观点的分歧 D.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23.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经常与百姓聊天说故事,写了诗就念给老婆婆听,如果听不懂就修改,直到老婆婆能够理解,他的诗被写在学校、画舫和庙宇的壁上。一位歌女曾对客人说“你不要以为我只是个卖歌跳舞的女孩,我会背颂白居易的《长恨歌》呢!”这折射出A唐代诗歌呈世俗化趋势 B.唐代社会文学底蕴较好C.《长恨歌》一诗家喻户晓 D.白居易田园诗人的特点24.明末清初有文学家评价唐代诗人时曾说:“青莲号诗仙,我翁号诗圣”。下列对“青莲”、“我翁”诗文特色描述正确的是①“青莲”诗风狂放炽热,想象丰富②“青莲”的诗被称做“诗史”③“我翁”诗风凝重浑厚,格律严整④“我翁”的诗反映盛唐气象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25.中国古代的一些文化名人被后世尊称为“圣”,如医圣、书圣、画圣、诗圣,其对应的历史人物依次为A.张仲景、王羲之、吴道子、杜甫 B.孙思邈、颜真卿、顾恺之、李白C.孙思邈、柳公权、阎立本、白居易 D.张仲景、怀素、吴道子、元稹26.2012年2月,教育部建议在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中将《九章算术》列入数学教材。其理由有可能是A.《九章算术》中开始使用十进位制记数法B.《九章算术》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完整体系C.《九章算术》是世界上最早的数学著作D.《九章算术》中的十进位制记数法起源于军事活动27.东晋葛洪《抱朴子·审举篇》记载,“灵、献之世,台阁失选用于上,州郡轻贡举于下,故时人语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索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表明当时的选官制度()A.注重门第不利于寒门子弟入仕 B.在事实上不能选拔出有用之才C.重才轻德的选拔依据弊端渐显 D.在执行过程中标准背离了初衷28.唐初置中书省出诏令,门下省掌驳正违失,意在二者“以相检察”,使诏敕“务求至当”,但由于各自不能“舍已从人”,故行之不久,相互之间便产生了矛盾。于是太宗初年增设政事堂,“使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这说明政事堂设置的目的是A.强化君主专制 B.监督宰相执政C.明确三省分工 D.完善中枢体制29.魏晋南北朝出现了许多诫子文书,如曹操《诫子植》、嵇康《家诫》、颜延之《家诰》等,最典型者当属诸葛亮的《诫子书》。一般的庶族家庭也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由此可以推知,魏晋南北朝时期A.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开始形成 B.世族文化影响扩大C.宗法制度社会基础得到巩固 D.印刷技术快速发展30.中国古代天文学认为天是一个有意志和情感的、至高无上的存在者,以某种神秘的方式与地上的人事发生关联,于是了解天象、破解天意成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这一倾向导致古代天文学的发展A.缺失探究天体运行规律科学精神 B.专注于对“天时”、“农时”的关注C.崇拜上天忽视自然而极具神秘色彩 D.为专制政治服务与生产实际相脱离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解析题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材料二“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强,慢法者弱。”材料三“《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汉书·董仲舒传》材料四《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2)概括材料二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3)依据材料三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4)依据材料四,董仲舒所处时代的皇帝与秦始皇对待儒家的态度有何不同?其本质有何特点?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全国优秀青年,受国家大学教育,凭其成绩,补郎补吏,加入政府。不到一百年,西汉政府早已完全是一个士人政府了。——钱穆《中国传统政治》材料二魏晋时代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钱穆《中国传统政治》材料三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吕思勉《中国制度史》材料四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者。尚书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