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岭南之地并入秦版图后,秦始皇设置了岭南三郡。但与内地诸郡不同的是,岭南三郡采用设“尉”不设“守”的特殊形式,“乃置南海尉以典之,所谓东南一尉也”。这一措施()A.不利于巩固秦王朝的统一 B.是先秦分封制的延续

C.说明岭南地区政局不稳 D.导致秦王朝二世而亡如表所示为唐朝科举制考试中考生来源的三种途径。由此可知,唐代科举制()类型来源乡贡自学成才,向州县官府投牒自举并考试合格者生徒国家最高学府和地方州县官办学校考试合格者制举皇帝临时下诏选拔的“非常之才”,由内外文武官员举荐者A.重视应试能力 B.限制了社会流动

C.选拔人才公平 D.扩大了统治基础由于生产力水平和土地制度的差异,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古代专制国家财政收入的侧重点有所区别,分为以“人丁为本”和以“地产为本”两个阶段。下列各项税收制度中,属于以“人丁为本”阶段的是()A.租庸调制 B.两税法 C.一条鞭法 D.摊丁入亩宋神宗年间,吕大均制定了中国最早的乡约——《吕氏乡约》,该乡约提倡礼俗相交、患难相恤、道德规劝。在陕西推行后,“关中风俗为之一变”,实现了社会的移风易俗、明礼劝善。这一现象说明()A.儒学道德教化功能的体现 B.儒学提倡入世思想

C.理学成为官方的主流意识 D.理学思想的多元化北宋时,成都16家富商联合发行“交子”,作为支付凭证流通。1023年,北宋政府在成都设益州交子务,由官府统一发行“官交子”,流通范围限于四川境内。后因供应军需超额发行,导致交子严重贬值。到南宋嘉定年间,“会子”贬损严重,民间拒绝使用。这反映了()A.纸币取代金属币的法定地位 B.民间商业发展受到严格限制

C.货币信用是金融稳定的前提 D.商品经济发展导致通货膨胀据《马可•波罗行纪》载,元代每个驿站的驿馆都有一个高大美观的宅院,房间里陈设着华丽的卧榻,上面铺着丝绸质地的被褥,使臣需要的所有的东西都准备齐全,即便是一个国王看见这样的住宿环境也会觉得很满意。材料表明驿馆的功能有()A.中外交流 B.皇帝行宫 C.军事驻防 D.基层治理1861年,办理外交事务的中央机构总理衙门成立。1864年,美国人丁韪良将《国际法原理》译成中文,恭亲王奕䜣奏请出资助印。此书后以《万国公法》为名印行,规范国与国之间交往的国际法被正式介绍到中国。这表明()A.清朝统治者固守“天朝上国”观念

B.国际法的引入避免了中国主权丧失

C.中国传统外交理念逐渐向近代转变

D.清政府开始效仿西方实行以法治国如表为1898年张之洞在其《劝学篇》中提出的“五知”。这表明他()◎知耻--知道落后于日本、暹罗和古巴的耻辱

◎知惧--知道越南、缅甸、朝鲜、埃及和波兰的可怕命运

◎知变--不变其习,不能变法

◎知要--知道中学和西学的要点,中学“考古非要,致用为要”

◎知本--在海外不忘国,见异俗不忘亲,多智巧不忘圣A.倡导改革传统的政治制度 B.基本接受西方的政治学说

C.主张进行温和的社会变革 D.支持康梁等人的维新活动“规定自高等小学以上,毕业考试结果分最优、优、中、下、最下五等,一般中等以上者都获相应的奖励出身,并被授以官职或得以升学。奖励出身大致可分为翰林、进士、举人、贡生、生员五级,依据各级不同情节,分别由官府予以录用。”此规定应出自()A.新政时期更新选官制度 B.清政府时期《奏定学堂章程》

C.南京临时政府法规草案 D.北洋政府《文官考试法草案》大陆法系各国普遍不承认判例的效力,禁止“法官造法”,限制法官解释法律。对行政权和立法权的监督也由至少在形式上不同于普通法院的机构来担任,由此,产生了独立于普通司法系统的行政法院。由此可见,大陆法系的国家()A.以成文宪法为唯一的判决根据 B.行政干涉司法现象严重

C.法官的权威性和创造性受限制 D.司法判例没有参考价值1803年,拿破仑欲以1500万美元将路易斯安那地区出售给美国。总统杰斐逊认为,《宪法》没有赋予政府将外国纳入联邦的权力,主张先将交易协议提交国会审议,再由国会通过宪法修正案给政府授权。后因时间紧迫,杰斐逊将正常程序搁置,完成了这笔交易。杰斐逊的做法()A.破坏了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B.表明美国积极干预欧洲事务

C.说明有限政府理念遭遇现实挑战 D.适应了美国殖民扩张的需要在苏维埃基层政权选举中,苏维埃政府向选民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在抗日根据地各级参议会的选举中,一些地方因陋就简发明了“圈选”“豆选”等方式。这些措施()A.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保障了政权的稳定与发展

C.开始了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D.民主政治原则得到了落实1835年,英国《市镇法》颁布,取消200多个老的市镇自治团体,实际上是清除和排挤了教会及地方地主贵族势力,设立了179个由市民选举议会进行自治的市镇。该法令的颁布()A.君主逐渐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B.自治市议会不用在接受监督

C.社区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 D.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金山銀、不如绿水青山”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文件,如表反映出我国

()年份文件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17年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A.初期忽视环境保护 B.日益完善民主管理机制

C.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D.通过立法保护生态环境2021年1月25日习近平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的特别致辞中指出,多边主义的要义是国际上的事由大家共同商量着办。在国际上搞“小圈子”、“新冷战”,排斥、威胁、恐吓他人,动不动就搞脱钩、断供、制裁,人为造成相互隔离甚至隔绝,只能把世界推向分裂甚至对抗。习近平在此主要强调了()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 B.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迫切性

C.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D.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可行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叶,工业资产阶级开始进入议会,并逐步取得统治地位。此前,两党轮流执政,官员经常发生变动。官员的任用不仅以党派为基础,而且存在许多暗箱操作的手法,以致卖官鬻爵之事也时有发生,使政府的行政既无效率,又不经济。1853年,英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引发了国内对于政府腐败和无能的猛烈抨击。1854年,国会议员诺斯科特和杜威廉提出了四项建议:一、将政府中的行政工作分为智力工作和机械工作两大类,前者由大学生来担当,后者由低级人员来充任;二、初任人员均应在年轻时通过选拔考核;三、各部人员实行统一管理,并可在各部之间互相转调、提升;四、官员的提升以上级的考核报告为依据。这些建议后来均以法令的形式逐一采纳并加以实施,一个相对独立于各个党派的职官团体开始逐步形成。

——摘编自《英国文官制度改革历史文献》材料二:1905年,清政府设立学部,统一管理全国教育。学部的设立,标志着中国的选官制度进入一个新阶段。

——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材料三:孙中山认为考试权独立是中国古已有之的制度,实则不然,这个既没有继承传统也没有效仿西方的制度可以说是一个创举,它体现了推翻帝制以后,政治权力出现了制衡的特点。在考试内容方面,民国时期效仿西方,增加了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的科目,如根据1915年的《文官高等考试令》后所附的《文官考试第二试、第三试科目表》,文官高等考试共分为政治、经济、法律、文学、物理、数学、测量、化学地质、采矿、冶金、机械……等23个专门学科,分科相当细致。1919年8月,公布《文官高等考试法》,将考试专科由23个增至33个,主要增加了政治经济、机织、染色、窑业、酿造、图业、商业等专科,又将第一试科目改为仅试国文一道。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还效仿西方,试图通过考试任职实现政治与行政两分。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徐萍《从进士科举到文官考试——中国选官制度在民国时期的制度逻辑》请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对中英两国选官制度的演变作出合理解释。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今天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是经历了很多历史阶段才逐渐成为这样的规模。它是多元民族文化和多元区域文化长期交融的结果,是一个动态的长过程。在中国历史上,整个的统一运动非常像滚雪球--现在我们需要稍作修正的是,这种雪球不是一个,而是好多个,东南西北中都有--但相当长时期内。中原始终是最大、最有活力的一个。其中以商周之际、春秋战国之际、魏晋南北朝、宋元之际和清前期为最美,至少有过五次高潮。作为这种历史运动的总结,统一的民族称谓看起来还是应该称“中华民族”。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出一个观点,并予以分析说明。(要求观点明确、逻辑合理、表述清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古代在乡村创设以征发赋役为直接目的,以户籍登记、人户编排为手段的里甲制。以明代为例:乡村流行保甲制,十家为一保,实行连坐和互相监督。明代后期推行乡约制,没有统一的形制,大多是各乡里结合实际设置相应职务,以道德教化为主要功能,包括宣讲圣谕、倡导互助、处理纠纷等。皇帝禁止官员插手基层乡村事务,通过士绅、宗族和老人等地方群体实施乡村地方自治。为了实现良好的乡村治理效果,明代统治者颁行了许多关于乡村治理的法律条令,还充分利用了当地的乡规民约和家族法规。

——摘编自林乾、杨练《明代乡村治理体系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明代地方乡村基层治理的特点。

材料二:宋代的基层政治运作是由维护治安的弓手和士兵,以及执行的胥吏和担任职役的民户,共同操作实际业务,他们一方面要奉行朝廷的命令,以伸展中央统治权。但另一方面,他们本身就是当地社会具有实质影响力的群体,有时为了维护自身或地方利益,会联合权势之家对官府施压,影响地方施政。县一级的基层官员,在推动政务与建设上常要籍助地方的力量,因此地方豪强与菁英—地方官员—基层武力与胥吏三股势力,基本上构成了基层社会的三个支柱,彼此合作,又相互竞争,总为此后中国基层政治社会的主要图像。

——摘编自黄宽重《从中央与地方关系互动看宋代基层社会演变》

材料三:中世纪的西欧乡村形成了庄园与村社的共同体组织,他们自主制定规则、有效执行规则和开展自我管理,民众参与公共事务热情非常高,地方管理者必须由村民集体选举产生。共同体内部“一切经过法庭”既是观念,也是实践,即便是领主与佃农之间的纷争也需要经过法庭并遵从法庭判决。济贫扶弱的互助观念成为共同体内部的广泛共识,村民按照财产多寡分摊政府税款,并制定了庄稼收割后穷人和妇女优先捡拾麦穗的村法规约。这样的村庄共同体摒弃了血缘关系纽带,地域共同体成员之间具有共同担当、共同抵御的集体意识。

——摘编自侯建新《西欧中世纪乡村组织双重结构论》(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中国和中世纪西欧基层社会治理方式的异同。

《燕然山铭》

公元89年,窦宪率军打败北匈奴,在燕然山南麓勒石记功,由随军出征的班固撰文,宣扬汉朝德威。自汉代后,“燕然勒功”成为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典故,历代文学作品中多有体现。但刻铭燕然山的具体地点到底在哪里,历代以来一直无人知晓。直到2017年,在蒙古国中戈壁省发现的一处摩崖石刻,被确认为班固《燕然山铭》。以下是关于刻铭燕然山的一些材料:

材料一窦宪……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大破之,……宪、秉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曰:(铭文略)……宪乃班师而还。

--《后汉书•窦融列传•窦宪》材料二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北宋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材料三

如图为2017年在蒙古国发现的《燕然山铭》石刻原件。石刻共260余字,已释读220余字,内容与《后汉书》记载班固的铭文一致。石刻字体为汉隶书体,通假字、异体字用法与汉朝一致。(1)指出上述三段材料的史料类型,并分别说明其史料价值。(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谈谈历史学者确认该石刻为汉代《燕然山铭》原件的证据可能有哪些?

答案和解析1.【答案】C

【解析】A.材料中设置了岭南三郡,应该是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B.平常没有实行分封制;

C.材料中在南海地区设置南海尉,主要是加强在这一地区的军事控制,说明当时这一地区政局不稳定;

D.导致秦朝灭亡的原因并不是在南海地区设置郡县。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的统一,要求学生结合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秦朝地方管理制度的特征,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

2.【答案】D

【解析】据表格信息可知,唐朝时期科举考试考生的来源更加多样,突破了世家大族的限制,这明显是扩大了统治基础,故选D;

根据考生的来源不能说明唐朝科举制重视应试能力,排除A;

唐代的科举制有利于推动社会流动,排除B;

表格中没有科举制的选拔标准,不能体现选拔人才公平,排除C。

故选:D。

本题考查科举制,考生可结合材料中唐朝科举制考试中考生来源的三种途径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科举制,既考查了考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也考查了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属于一道典型试题。

3.【答案】A

【解析】A.租庸调制是在唐朝实行的赋税制度,以征收谷物、布匹或者服役为主要内容,规定均田人户,不论一户家中有多少田产,均按照人丁数量缴纳一定的赋税,故选A项;

B.两税法是唐中后期实行的赋税制度,两税法以原有的地税和户税为主,统一各项税收而制定的新税法,分夏秋两季征收,两税法后开始改变了我国古代赋税制度以人丁为主的现象;

C.一条鞭法是明朝张居正改革实行的赋税制度,规定把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税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照田亩折算纳税;

D.摊丁入亩是清朝雍正时期实行的赋税制度,规定将丁银并入田赋征收,标志着中国古代大头税的废除。

故选:A。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解答本题,学生要能够通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掌握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

本题以赋税制度的标准为切入点,考查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4.【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实现了社会的移风易俗、明礼劝善等信息,说明其体现了儒学的道德教化功能,故A项正确;

材料主旨不是提倡入世思想,故B项错误;

理学成为官方主流意识是明时期,与宋朝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

根据材料,无法看出是儒学思想的多元化,故D项错误。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宋明理学,考生可根据材料“实现了社会的移风易俗、明礼劝善”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宋明理学,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5.【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因官府超额发行,导致交子严重贬值,民间拒绝使用,说明货币信用是金融稳定的前提,政府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进而失信于民,故C项正确;

材料未体现“纸币取代金属币的法定地位”,故A项错误;

发行“交子”对商业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故B项错误;

材料中的通货膨胀是政府超额发行纸币的结果,与商品经济发展无关,故D项错误。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宋朝经济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宋朝商业发展的表现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宋朝商业发展的表现和影响因素,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

6.【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使臣需要的所有的东西都准备齐全”可知,驿馆有接待使臣的功能也就是具有中外交流的作用,故A正确,排除BCD。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中西方文化交流,考生可根据材料“使臣需要的所有的东西都准备齐全”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西方文化交流,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7.【答案】C

【解析】根据“此书后以《万国公法》为名印行,规范国与国之间交往的国际法被正式介绍到中国”可得出清政府重视与国际外交接轨,体现出了外交近代化,故C项正确;

材料说明清政府已经打破了天朝上国的思想,A错误;

“避免”错误,排除B;

“开始”错误,排除D。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考生可根据材料“此书后以《万国公法》为名印行,规范国与国之间交往的国际法被正式介绍到中国”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8.【答案】C

【解析】材料《劝学篇》中提出的“五知”主张体现的是中体西用思想,因此反映的是张之洞主张温和的社会改革主张,C正确;

张之洞对西方的学习并未上升到制度层面,因此AB排除;

D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洋务思想,要求学生结合洋务思想的内容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洋务思想的特点,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

9.【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建立了学堂选官制,规定自高等小学以上,毕业考试结果分最优、优、中、上获得相应的翰林、进士、举人、贡生、生员五级,依据各级不同情节,分别由官府予以录用,B符合题干要求;

ACD选项内容都不符合材料特点,排除。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近代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表现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清朝教育制度改革的特点,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10.【答案】C

【解析】材料“大陆法系各国普遍不承认判例的效力,禁止法官造法',限制法官解释法律“体现的是大陆法系下的国家法官的权威性和创造性受到制约,C正确;

普通法也是判决的根据,A排除;

材料未涉及行政对司法的干预,B排除;

D说法错误,司法判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D排除。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罗马法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罗马法属于考试重点内容,考生平时应加强相关习题的练习,不断总结相关知识点,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

11.【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在美国的宪政框架下,政府的权力是有限的,杰斐逊抛开对政府的种种限制,没有经国会授权就完成了该交易,意味着有限政府的理念受到了挑战者,故C正确;

A项说法夸大了该做法的破坏作用,故排除;

B项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材料中的交易案虽是在扩张领土,但并不属于殖民扩张,故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将正常程序搁置”。

本题通过美国1787年宪法来考查考生阅读材料、获取与解读信息和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

12.【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圈选”、“豆选”,结合所学可知,“圈选”、“豆选”等选举方式体现了中共对民主政治原则的落实,故D正确;

A项不符合苏维埃基层政权选举,排除;

B项说法绝对化,排除;

C项中的“开始”无法从材料得出,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中的选举措施的特点,从“圈选”、“豆选”等方面分析得出答案。

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民主政治建设的措施,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的能力。

13.【答案】D

【解析】D选项,1835年英国颁布法律规定,自治式的政府和议会都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地方征税所得也由自治市自主开支,但必须接受选民监督,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故D项正确;

A选项,该法令属于地方管理制度层面的,并没有涉及到君主权力。排除;

B选项,自治市的议会由当地市民选举产生,但必须接受选民,的监督,排除;

C选项,材料没有提及社区,排除。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西方民主政治,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属于考试重点内容,考生平时应加强相关习题的练习,不断总结相关知识点,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

14.【答案】D

【解析】题干不能显示新中国初期忽视环境保护,故排除A;

题干与“民主管理机制”关系不大,故排除B;

题干只涉及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故排除C;

题干显示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不断完善,说明新中国注重通过立法保护生态环境,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新中国法制建设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对表格信息的正确解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本题考查新中国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15.【答案】A

【解析】材料“多边主义的要义是国际上的事由大家共同商量着办”“在国际上搞‘小圈子’、‘新冷战’,排斥、威胁、恐吓他人,动不动就搞脱钩、断供、制裁,人为造成相互隔离甚至隔绝,只能把世界推向分裂甚至对抗”体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故A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迫切性”,排除B;

材料和“可持续发展”无关,排除C;

D项中“可行性”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强调当今世界仍存在不合理现象,排除。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考生可根据材料“多边主义的要义是国际上的事由大家共同商量着办”“在国际上搞‘小圈子’、‘新冷战’,排斥、威胁、恐吓他人,动不动就搞脱钩、断供、制裁,人为造成相互隔离甚至隔绝,只能把世界推向分裂甚至对抗”分析。

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16.【答案】中国:根据材料“1905年,清政府设立学部,统一管理全国教育。学部的设立,标志着中国的选官制度进入一个新阶段”并结合所学可概括出清政府时期,由于洋务运动的兴起、科举制的弊端、西学的传播,在各方人士的推动下,政府改革(新政),科举制度被废除,设立了学堂选官制度和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根据材料“孙中山认为考试权独立”“文官高等考试共分为政治、经济、法律、文学、物理、数学、测量、化学地质、采矿、冶金、机械……等23个专门学科,分科相当细致”“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还效仿西方,试图通过考试任职实现政治与行政两分”并结合所学可概括出辛亥革命后,由于受西方现代文官制度和西方三权分思想的影响,随着辛亥革命后民主政治的逐步确立,在选官制度上,实行了试权独立、考试内容多元化、考试任职实现政治与行政分离等改革。

英国: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官员的任用不仅以党派为基础,而且存在许多暗箱操作的手法,以致卖官鬻爵之事也时有发生,使政府的行政既无效率,又不经济”可归纳为原有文官制度的弊端;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1853年,英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引发了国内对于政府腐败和无能的猛烈抨击”可归纳为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19世纪中叶,工业资产阶级开始进入议会,并逐步取得统治地位”可归纳为英国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推动;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1854年,国会议员诺斯科特和杜威廉提出了四项建议”可归纳为有识之士的呼吁和推动;联系所学知识,还可以从工业革命影响的角度分析归纳。

故答案为:

中国:清政府时期,由于洋务运动的兴起、科举制的弊端、西学的传播,在各方人士的推动下,政府改革(新政),科举制度被废除,设立了学堂选官制度和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辛亥革命后,由于受西方现代文官制度和西方三权分思想的影响,随着辛亥革命后民主政治的逐步确立,在选官制度上,实行了试权独立、考试内容多元化、考试任职实现政治与行政分离等改革。

英国:由于旧文官制度容易造成贪污、运转低效的弊端,以及对外战争惨败的刺激,为了适应工业革命发展对高素质行政官员的需要,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推动了官职改革,最终相对独立于各党派的职官团体开始逐步形成。

由上所述,可以看出:选官制度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进行相应改革调整;选官制度的改革应该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发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西方选官制度,考生可根据材料“1905年,清政府设立学部,统一管理全国教育。学部的设立,标志着中国的选官制度进入一个新阶段”“孙中山认为考试权独立”“文官高等考试共分为政治、经济、法律、文学、物理、数学、测量、化学地质、采矿、冶金、机械……等23个专门学科,分科相当细致”“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还效仿西方,试图通过考试任职实现政治与行政两分”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西方选官制度,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7.【答案】根据材料可知,应围绕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中国的发展历程来解答。中国有多个发展历程,有多个历史阶段,依据这些重点来进行阐述。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等级秩序和家国同构成为中国政治管理的显著特点,而后历经秦朝郡县制、汉初郡国并行、元朝行省制等演变中国古代的大一统政治格局逐渐确立并走向成熟。同时,历代政府在基层社会管理和赋税制度上不断创新发展,编户齐民、三长制、租庸调制、一条鞭法等制度的推行,极大地增强了古代政权的国家治理能力,成就了数个盛世王朝,使古代中国创造出辉煌的农耕文明,并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最后对论证过程进行总结升华,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在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方面成就显著,不仅为中国的发展延续奠定了历史基础,同时也是世界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故答案为:

论题: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深厚的历史实践基础。

阐述:自古以来,中国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持续发展、变革,呈现出成熟化、体系化的特点,具有深厚的历史实践基础。商周时期推行的分封制、宗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