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及其成因_第1页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及其成因_第2页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及其成因_第3页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及其成因_第4页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及其成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及其成因、对策研究来自:心理健康网摘要: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大致有八种表现状态,即自卑心理、逆反心理、孤独心理、嫉妒心理、惧怕心理、唯我独尊心理、贪图享乐心理、厌学心理。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社会的、学校的影响,更有学生自身的因素。消除中学生的心理障碍,应采取的对策是:提高教师的心理辅导能力和素质;用各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优化课程结构;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促进集体关系的和谐、融洽;建立约束机制,加速“转轨”进程。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21世纪培养合格人才,是现代社会、现代化教育向所有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素质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其中,心理素质是素质结构中的一个重要成分。然而,当前,有很多中学对心理素质重要性的认识,还远远未达到像对知识的学习、成绩的提高那样的重视程度。如何消除中学生的心理障碍尚未真正列入学校专项工作的议事日程。鉴于此,笔者拟从现阶段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分析着手,探究其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企盼能引起广大中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视。1.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笔者曾对岳阳市8所中学的600名初中生和400名高中生进行过综合调查研究,发现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大致有以下八种表现形态。</PGN0001A.TXT/PGN>1.1自卑心理部分中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屡犯错误,所以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学校,他们受到的批评多于表扬、指责多于鼓励、惩罚多于引导。于是自认为无药可救、低人一等,变得心灰意懒、萎摩不振、自暴自弃、消极颓废。形成一种“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还有部分中学生并不是其本身具有某些缺陷与短处,而是不能悦纳自己,自惭形秽,常把自己放在一个低人一等、不被自我喜欢、进而演绎成别人也看不起自己的位置,并由此陷入不可自拔的痛苦境地,心灵笼罩上永不消散的愁云,他们缺乏自信心,优柔寡断,毫无竞争意识,享受不到成功的欢愉。1.2逆反心理不少中学生由于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疑虑心理重,往往不能正确对待家长的一片苦心、老师的批评教育。他们怀疑一切、目空一切,对正面宣传作反面思考,对榜样及先进人物无端否定,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对思想教育、遵章守纪要求消极抵抗。</PGN0001B.TXT/PGN>1.3孤独心理一些中学生很少和别人交往,常常一个人背着大家独自活动、寡言少语,他们人际关系疏远化和淡化,崇尚做“超人”和“怪人”。而他们内心却感到孤独、郁闷。据笔者调查,中学生的孤独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境遇型的孤独。因为家庭迁移、升学、转学,一旦置身于一个陌生的环境中,由于适应能力较差,缺乏主动交往的能力和意向,便成为一名孤独者;(2)自我封闭型的孤独。有的学生因为家庭生活拮据,成绩较差,自信心不足,便把自己封闭在狭小的个人天地里。也有的学生因为其父母是干部、大款,自己成绩较好,就居高临下,不愿意和别人沟通,不愿意袒露自己的心扉;(3)行为方式型的孤独。现在很多中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到大总是以独处的方式生活、学习,难于了解别人,也难于让别人了解自己,因而感到孤独;(4)性格自傲型的孤独。有的学生自高自大、自命清高、自以为是、孤芳自赏,因而滋生孤独。</PGN0001C.TXT/PGN>1.4嫉妒心理在中学,一部分学生漂亮的容貌、优异的学习成绩、优越的家庭条件、受到老师的宠爱,常常会引发另一部分学生的嫉妒之心。他们越是关心和重视嫉妒对象,越有可能会让绝望与恐惧感击中,从而发展为憎恶、敌意、怨恨和复仇这样一些恶劣的情绪。其显露的主要行为表现有:(1)对别人加以恶意中伤。他们或把抱怨指向别人,或想方设法攻击对方,或千方百计把跑在前面的人拉下来,以保持与自己“同步”,或甩在自己的后面;(2)以“我”为中心。这类学生常常把“我、我的”挂在嘴上,喜欢炫耀自己的才能、经历,或产生与父母、师长对抗的行为。有的还会在老师面前状告那些胜于自己的同学。(3)不能正视自己的不足之处。具有嫉妒心理的学生,一旦在学习或其他方面不顺利时,就会怨天尤人,而不能冷静地自我反思。例如,当自己想入团或当班干部的愿望一时不能达到,就会抱怨老师偏心眼。当自己的学习成绩不佳时便会责怪某老师讲课不生动,会散布“某同学的成绩好是死用功的结果”的言论,等等。在极端情况下,有些学生甚至会发生伤害、杀人等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1.5惧怕心理惧怕可以说是人类情绪之冠,往往会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甚至会影响社会和历史的发展进程。就中学生群体来说,存在着优生惧怕同学的竞争、中间生惧怕掉队、后进生感到前途无望等现象;就中学生个体来说,存在着惧怕数学或作文、惧怕父母的期望落空、惧怕记忆力突然衰退等现象。一旦惧怕惯了,往往就形成性格上过于胆怯和羞涩,从而产生心理障碍。他们可能处处疑心,事事戒备,缺乏自信心和主动性;在学习上,也常常会表现为随大流,缺乏闯劲和首创精神。1.6唯我独尊心理一些中学生只沉湎于自我实现和个人奋斗中,处处都得以自己为核心,遇到稍不顺心的事就会大发雷霆、躺倒不干,或触犯到个人一点点利益就斤斤计较,对集体麻木不仁,对社会漠不关心。在处事中,只有别人关心他(她),他(她)却从不去关心别人,一旦个人欲望满足不了,就想方设法去损害别人和社会利益,以至于走上犯罪的道路。</PGN0001D.TXT/PGN>1.7贪图享乐心理现代的中学生,绝大部分在家里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在家中享受“四星级”的服务。求享乐、图安逸、摆阔气、高消费的不良风气在学生中越来越严重。不少学生认为“享乐主义是社会发展到今天的必然结果”;认为“艰苦奋斗是上一辈人的事情,与我们这一代人毫不相干。”他们在行为上的具体表现是:(1)不爱劳动,怕脏怕累,稍干一点体力活就要叫苦不迭;(2)好吃零食,零花钱多,消费高,整天嘴巴里都有东西吃;(3)衣着讲究,相互攀比,穿名牌服装的学生越来越多。1.8厌学心理一部分中学生缺乏认真、刻苦、勤奋、钻研的精神,造成学习上的心理障碍,出现厌学心理劣势,并在其诱导下,心理矛盾重重。诸如渴望尊重与遭受歧视的矛盾;争强好胜与自卑心理的矛盾;要求上进与意志薄弱的矛盾;纪律约束与自由散漫的矛盾等等。如此矛盾重重的心理,加速了他们厌学心理向纵深发展,由厌学发展到逃学。笔者对岳阳市一所中学初中二年级两个班的100名学生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有25%的学生有厌学心理,有2%的学生逃学。</PGN0001E.TXT/PGN>2.中学主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中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社会的、学校的影响,更有学生自身的因素。2.1家庭的影响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就是自己的父母,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父母不只是孩子生命的创造者,同样也是孩子心灵的塑造者。很多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偏重于智力开发,早在学前阶段就教孩子学外语、弹钢琴、学绘画、背唐诗。在中学阶段,他们一心指望孩子各科考高分,不顾子女的心理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对子女提出过多的苛求,超越心理负荷。过重的压力,繁多的“学业”几乎将孩子天真烂漫、敞开胸怀接受大自然和社会影响的机会全部挤掉。而孩子的心理健康,则没有多少家长能给予足够的重视。许多家长不懂得孩子的心理健康如同身体健康、智力开发一样重要。甚至有不少父母压根儿就不知道孩子的心理培养问题。由于父母对心理教育的忽视和无知,导致了孩子的心理发展与智力开发严重失衡。智力开发超前,心理发展滞后,在生理发育处于高峰期的青少年学生身上形成强烈反差。重智力轻心理的家庭教育给孩子的心理素质造成严重的先天不足。与此同时,父母对孩子言传身教,赏罚褒贬,他的世界观、信仰、思想、作风、接物待人的态度,对具有高度模仿性而缺乏选择性的中学生来说,起着性格上的奠基作用。一个人如果从小就生活在“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的家庭里,接受父母所谓“为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的教育,以“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为人生信条,那么,在这种家庭环境里成长的人,必定是心胸狭隘的人。此外,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社会环境及人际关系也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使得部分成年人无法对自己及时作出调整,并予以适当反应。这就导致自身情绪易产生剧烈变化,使神经系统过度紧张及大脑功能紊乱,最终导致心理失调。比如职业的不稳定、收入的下降、商场的失意、职业的变更等,都是造成成年人心理障碍的因素。成年</PGN0001F.TXT/PGN>人难免要将这种情绪转换成各种非理智的行为、语言在家中渲泄,有的则把自己的失败转成对子女的不符实际的要求。子女如长期处在这种不良的情绪感受中,其大脑机能便会遭到慢性损耗,最后出现大脑机能失调,造成心理障碍。2.1社会的影响当今社会正处在变革的时期,由于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愈来愈激烈,人际关系也显得复杂了,影响人们心理健康的因素便越来越多,从而出现了改革开放的主旋律与某些不健康的思潮并存的局面。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现状,是非分辨能力尚不够成熟的中学生,在猎奇心理的驱使下,往往是去其精华、吸其糟粕。社会上某些不正之风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正确认识,扭曲了少数学生的心灵。如图实惠,就业挑好工作靠“走后门”拉关系等不良风气,在学生中产生极坏的影响,他们错误地认为“学与不学,学好学坏一个样”,由于长期缺乏动力,消极被动地学习,“厌学”心理就逐渐产生。有的学生甚至完全无心学习。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家电的普及和各种淫秽、凶杀等不健康录像制品、不洁书刊的泛滥,学生接触社会传媒不良信息的机会大大增加。面对那些生动可感的形象或情节,他们往往在“愉悦”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有的学生崇拜的是侠客,追求盲目的自由,好以逆上来标榜自己。有的学生甚至参与恶性流氓斗殴活动。</PGN0001G.TXT/PGN>2.3学校的影响当前,由于不少中学还未很好地实行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轨,有些学校忽略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只关心学生的文化考试成绩。一些学校领导和教师盯住高考和中考,给学生不厌其烦地灌输“学好功课”、“考试升学”、“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思想,久而久之,学生就与学校领导和教师形成共识:只有考出高分数,达到某重点学校的录取线才是好孩子、好学生。考试成绩、升学档次成了衡量有没有出息的标准尺度,学生也就将考试升学的挫折,看成是人生的挫折和失败。而教师又没有预先为他们储存好如何面对挫折与失败的信息,在考试升学的挫折面前,想到家长或教师的斥责,学生自然感到惶恐,感到前途渺茫,有些人便选择了逃避的做法——离家出走,给家庭、学校、社会,也给自己造成了不应有的缺憾。与上述观念相吻合的便是过重的课业负担。在大力倡导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仍有不少中学的课业负担体现为“三超”,即:超大的学习量,大量的作业、频繁的考试、无休止的补课、大量的重复学习;超高的学习难度;超长的学习时间,加班加点,夜以继日,使学生穷于应付,疲于奔命,根本没有休息,导致心理上的疲劳,情绪焦虑不安。广大教育工作者,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是我们国家人格最为高尚的群体。教师对学生怀有深深的爱,往往恨铁不成钢,但有时动机虽好,教育方式却是反教育的。据笔者调查,目前,中学里有少数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用警告、讽刺、挖苦、揭短、遗弃等手段代替思想教育,用简单粗暴的惩罚手段代替严格管理,用威胁的手段代替激励教育。如:有的教师发现学生的表现和学习成绩违背了自己的意志时,就以“你真是个猪脑袋,朽木一根”、“二百五”、“老鼠屎”、“害群之马”等偏激语言对其实施精神压力;有的教帅发现学生没交作业,便罚抄,有个语文教师一次罚学生抄作业500遍;有的教师对有缺点的学生动不动就说“请家长来”、“我以后再也不管你了”;</PGN0001H.TXT/PGN>有的教师将后进生打入另册,给后进生调离座位,教室里的边座、后座、远座几乎都是后进生的。这些“精神虐待”现象并非教师的有意所为,他们的出发点是敦促学生上进成才,可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心理学家指出,精神上受虐待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遭受的心理和思想伤害,可能比肉体受虐待的孩子更大,因为这是对孩子自尊心、自信心的全面摧残,而自尊心受到挫折的人,又会出现多种心理障碍。另外,社会的急剧变化,也使少数教师心理失衡,有意无意地表现出反教育行为。如个别教师十分留意学生家长的职务,注意发展对自己有用的“关系”,“关系学生”往往引人注目地受到特别关照。这种情况造成的结果是:“关系学生”形成了一种唯我独尊心理,而另一些学生则由于家长无权无势,只能缩在一旁,心理也受到创伤。2.4学生自身的原因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心理发展错综复杂,他们追求成人感、独立性意向、自尊心等心理目标。但这些心理目标与现实生活中的依赖性出现矛盾,他们要求权利却不愿尽义务,要求被爱而又不懂得爱别人。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往往落后于评价别人的能力,产生“明于知人,黯于知己”、“严以责人,宽以律己”的偏向。一些学生难以正确地评价自己,过于自信、自负,在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和虚荣心驱使下,故意表现得横蛮无理,甚至有意与教育者对抗,行为表现与教育者的意愿往往背道而驰。此外,中学生处在青春萌动期,容易出现早恋问题。这个时期,中学生要经历心理发展的种种困惑、矛盾和挑战,最突出的是对异性的好奇心和神秘感。由于他们个性心理发展和认识能力还很不成熟,所以那些“纸条恋爱”、“狂热初恋”只不过是朦胧状态下的冲动性和盲目性的表现。凡是落入情网的学生,十有八九精神萎靡不振,形成心理障碍。有的紧张、恐惧、羞涩;有的苦闷、自卑、惆怅、失望、孤独、悔恨、愤怒。</PGN0001I.TXT/PGN>3.消除中学生心理障碍的对策针对目前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笔者不揣浅薄,提出以下对策:3.1提高教师的心理辅导能力和素质对中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教师的素质是至关重要的。学校领导要用素质教育的要求规范教师,为教师提供掌握心理素质教育专业技术的进修机会,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推进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专业技术应成为从事中学教育的教师必备素养,应成为考核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条件和作为加强基础教育的手段之一。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广大中学教师十分有必要全面深入地学习教育心理学,并逐步自觉地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去指导、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各种错综复杂的心理现象。每一位中学教师都应注重提高自己的素质,力争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员。在施教过程中,教师应特别注意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规范自己的行为: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不可能喜欢学生的一切,但必须承认学生是有价值的人。学生由于知识不足,自我意识的脆弱,他们主要是通过父母、教师对自己的态度来获得自己是怎样一个人的概念的,其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尊、自信都受成人的评价和态度影响。如果教师不尊重学生,他会深信自己无用。所以,教师要热爱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其次,教师是表率,其自身的心理健康与否也是影响心理辅导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本人的心理障碍会导致对学生的教育和心理辅导的失</PGN0001J.TXT/PGN>败。所以,教师也有自觉地调适自身心理状态的任务。要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对自己所培养的“精神产品”高度负责,不以自己的情感因素横加干涉教育行为。如有不悦,应及时进行自我排遣,或向亲朋好友倾诉,或去医院找心理医生咨询,万万不可把目标转向成长的“幼苗”。要知道稚嫩的幼苗是经不起“摧残”的,教师一句不经意的话都会使他们心灵遭受极大的痛苦。3.2采取各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一是开设心理辅导课,进行普及心理学常识的教育。笔者认为,现阶段,中学可开设一个学年的心理辅导课,使学生了解心理常识,特别是掌握心理健康的若干标准,掌握出现心理障碍时的解脱方法。二是开设心理咨询、咨询信箱、热线电话,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活动。三是在学生中广泛开展打开心灵窗户说“悄悄话”的活动。因为同龄人通过互相倾诉、互相沟通、共同分忧,极易达到心理疏通的目的。四是家校联手开展心理辅导。学校应利用家长会这个渠道作些宣传,让家长也对心理辅导有所了解,并协助学校开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