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文学概论(第四版)课件 第6、7章 民间歌谣、史诗_第1页
中国民间文学概论(第四版)课件 第6、7章 民间歌谣、史诗_第2页
中国民间文学概论(第四版)课件 第6、7章 民间歌谣、史诗_第3页
中国民间文学概论(第四版)课件 第6、7章 民间歌谣、史诗_第4页
中国民间文学概论(第四版)课件 第6、7章 民间歌谣、史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民间歌谣本章概要民歌是自然成文、淳朴优美的诗篇,演唱时配有流畅动听的曲调,在很多场合又伴随着活泼爽朗的舞蹈,所以它既是一种文学体裁,也是融诗乐舞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它为民众所喜闻乐见,也深受有识之士的关注和青睐。以民歌为精华的《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集录,也是以文字为载体的中国文学的光辉起点。中国现代民俗学运动也是从搜集研究民歌开始的第一节民间歌谣概说一、民间歌谣的含义民间歌谣是民众创作的可以歌唱或吟诵的短小、抒情性的韵文作品。“歌谣”一词可以统而言

之,概称一种民间韵文文体;也可分而述之,

分指“歌”、“谣”两类民歌与民谣就可以用是否有曲调、是否歌唱来区分开民间歌谣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它不仅有富于韵律的语言形式,而且合于乐曲,可用来演唱,演唱时还常伴以舞蹈第一节民间歌谣概说二、民间歌谣的起源与演进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说:诗歌起于劳动和宗教。其

一,因劳动时,一面工作,一面

唱歌,可以忘却劳苦,所以从单

纯的呼叫发展开去,直到发挥自

己的心意和感情,并偕有自然的

韵调;其二,是因为原始民族对

于神明,渐因畏惧而生敬仰,于

是歌颂其威灵,赞叹其功烈,也

就成了诗歌的起源。第一节民间歌谣概说二、民间歌谣的起源与演进民歌的起源应有多种渠道。故除劳动说与宗教说之外,还有模仿说、天性说、梦幻说、灵感说、性欲说、美欲说、感情传达说、精力过剩说等第一节民间歌谣概说二、民间歌谣的起源与演进民歌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而演进。最初是简单的劳动号子等,后来诗律经历了多种形式,其表达功能越来越完善。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民歌始终是民众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之一,只不过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面貌,另外由于其作品的长久留存依赖于文人的记录和整理,不同时期记录整理民歌的工作往往有较大差距,所以各个阶段保存下来的作品也有数量的差异在有些阶段,其形式的演进状况不能看得清晰第二节民间歌谣的类别、内容与形式一、民歌的思想内容与分类(一)情歌情歌是反映爱情生活的民歌。这类民歌数量最多,也最为优美,最有艺术性。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唱情歌是恋爱的一种手段。在恋爱的各个环节诸如试探、相识、爱慕、赞美、求爱、初恋、热恋、拒绝、离别、留恋、思念、失恋等,都有相应的情歌产生第二节民间歌谣的类别、内容与形式一、民歌的思想内容与分类(二)生活歌生活歌是反映民众的日常生活的民歌。有表现各行各业的社会生活的歌,也有反映家庭生活的歌,咏叹妇女苦难生活的歌等表达童养媳苦处的民歌:十八大姐周岁郎,每天每晚抱上床,睡到半夜要吃奶,劈头脑,几巴掌,

“只是你妻子,不是你娘!”第二节民间歌谣的类别、内容与形式一、民歌的思想内容与分类(三)劳动歌劳动歌是民众为指挥、配合、协助体力劳动

而唱的歌。多用于体

力负荷很重或者动作

重复单调的劳动,而

且多为集体劳动劳动歌有两个特点:一是在内容上配合劳动过程,歌词中通常有较多的协调节奏的呼喊声二是在唱法上,劳动歌的曲调大多有明显的节奏,在干重体力活时音调高亢,近于呐喊第二节民间歌谣的类别、内容与形式一、民歌的思想内容与分类(四)仪式歌仪式歌是民众在祈福禳灾、过节贺喜、祭神送葬、迎宾做客等仪式活动中所唱的歌谣。仪式是民众在某些特殊情形下举行的具有法术、通神、转折、过渡等功能的程序化的隆重活动。在仪式中有一些有特定象征意义或文化功能的程序化行为,此时念诵或演唱的套语、歌谣就是具有特定功能的仪式歌第二节民间歌谣的类别、内容与形式一、民歌的思想内容与分类(四)仪式歌

1.法术歌节令歌礼俗歌第二节民间歌谣的类别、内容与形式一、民歌的思想内容与分类(五)时政歌时政歌是民众从自己的观察和切身感受出发,以歌谣形式对所处时代的政治局势、政治事件、政治人物、社会风气等所作的评价和议论。时政歌实际就是社会上广泛流传、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议论时政的民谣第二节民间歌谣的类别、内容与形式一、民歌的思想内容与分类(六)儿歌

1.定义儿歌又叫童谣,是儿童口头传唱的歌谣。

儿歌大部分是成年人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理解能力和发音习惯等编出来教给小孩唱

的,这些儿歌往往体现了成年人的经验与

观念,对儿童有教育意义。也有一些是小

孩在游戏时随口编唱的第二节民间歌谣的类别、内容与形式一、民歌的思想内容与分类(六)儿歌

2.儿歌的特点一是在语言形式上适合儿童的说话发音习惯,都用短句,尤其多用三字句,特别顺口二是内容适合儿童思维特点,单纯、浅显而形象,有些富于魔幻色彩,适合儿童天真好奇、喜欢想象的心理特点第二节民间歌谣的类别、内容与形式一、民歌的思想内容与分类(六)儿歌

3.儿歌的种类摇篮曲游戏歌教诲歌谶谣随感谣第二节民间歌谣的类别、内容与形式二、民歌的形式与分类(一)山歌

1.定义山歌指在山野间劳动、集会、社交等活动中所唱的形式较为自由、音调高亢悠长的歌谣。主要流传在中国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北方的信天游、花儿、爬山歌等也属于山歌第二节民间歌谣的类别、内容与形式二、民歌的形式与分类(一)山歌2、中国山歌的样式花儿爬山歌信天游打歌双歌香哩歌第二节民间歌谣的类别、内容与形式二、民歌的形式与分类(二)小调小调是主要在街巷之中演唱的曲调与词句较为固定的民间小曲小调的流传往往有一定的传授关系,且常有歌本同时行世,其词句一般不是即兴创作,其章法与曲调也是较为规整和固定的第三节民间歌谣的艺术特征与功能一、民间歌谣的艺术特征(一)天机自动,朴素浑成民歌具有鲜明的率真自然的特点,其含义有两个方面,一是真实,二是具有天然的韵味特色的形成有四个方面的因素:第一,民歌创作与传播的方式是自然而然的,民众生活的一部分第二,民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真实的,是感受与经验的自然流露,直抒胸臆,没有矫饰第三,民歌的表达方式率真自然,虽然频繁运用生动巧妙的艺术手法,但都自然成文第四,民歌的语言都用自然活泼的口头语第三节民间歌谣的艺术特征与功能一、民间歌谣的艺术特征(二)形式多样,韵律和谐民歌的体式有很多种,各有特色。总体来看,各种民歌在创作和演唱上是有一定的套路可循的。它的创作与传播不是像自由诗那样主要凭个人自由发挥,而是在一定的格式中抒发感情民歌往往有较固定的章法、句式、套语,有较固定的曲调、韵律等。在形式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韵律和谐,这使民歌便于传播,富于音乐性,也是民歌作为诗与歌的重要构成因素第三节民间歌谣的艺术特征与功能一、民间歌谣的艺术特征(三)善用各种修辞手法民歌的一个显著特色是在表达方式上频繁运用赋、比、兴、反复、双关、夸张等艺术手法有些其他艺术手法如反复、双关、夸张等的运用也很频繁,一般与民歌创作、传播的特点密切相关第三节民间歌谣的艺术特征与功能二、民间歌谣的功能(一)抒情娱乐功能(二)教育规范功能(三)实用功能(四)文化资料价值第四节歌俗、歌节与歌手一、歌俗歌俗指民众演唱民歌的习俗。从文学的角

度,我们主要关注民歌的歌词与韵律;从

民俗学的角度,更加注重民歌的演唱活动,将民歌作为一种民俗现象来看待,关注民

歌在民众生活中的各种表现形式和社会文

化功能第四节歌俗、歌节与歌手二、歌节歌节是歌俗的一种,是以歌唱活动命名的节日或以歌唱活动为中心内容的节日,前者是狭义的歌节,后者为广义的歌节歌节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以祭祀神灵为主的歌节第二种,祭祀神灵与求偶游乐并重第三种,以求偶娱乐为主,祭祀极为简化第四种,形成于现代社会的新型歌节第四节歌俗、歌节与歌手三、歌手歌手是民众中的唱歌能手。在人类社会的早期,巫师往往兼有歌手的身份。那时祭祀常要歌舞

娱神,巫师是祭祀仪式的主持者,也是领唱者;此外,巫师还会念诵或歌唱咒语歌诀。现代社

会一些保留较多巫术习俗的地区或民族,巫师

仍然兼有歌手的角色。巫师应是最早的歌手,

但歌手不只是巫师。在丰富多彩的歌唱活动中,由普通的民众中涌现出许多善歌者,他们是歌

手的主体关键概念民间歌谣山歌劳动歌花儿仪式歌爬山歌法术歌信天游节令歌打歌礼俗歌双歌时政歌香哩歌儿歌小调教诲歌歌节谶谣思考题1.简述民间歌谣的分类法。2.民歌有什么功能?3.论述民间歌谣的艺术特征。4.什么是仪式歌?简述仪式歌的主要形式。第七章史诗本章概要史诗是一种古老而经典的重大文学体裁。中国有比较丰富的史诗作品,其中三大史诗尤其引人瞩目虽然史诗在很多地方已不流行,但它以其崇高的主题、庄严的格调、宏伟的气魄等典型的文体特征散发着永恒的艺术魅力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可以掌握史诗的概念与特征,了解中国史诗的构成与分布特点,并欣赏和熟悉其中的代表作品第一节史诗概说一、史诗的含义(一)定义史诗就是讲述天地形成、人类起源或者民

族历史、民族英雄等内容的一种规模宏大、自古流传的民间叙事长诗第一节史诗概说一、史诗的含义(二)世界四大史诗古希腊:《伊利亚特》《奥德赛》古印度:《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第一节史诗概说一、史诗的含义(三)中国的三大史诗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第一节史诗概说二、史诗的特点(一)史诗是各民族幼年时期的产物史诗只能产生于各民族形成的童年时期,它是人类社会早期集体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创世史诗的主要内容讲述天地形成、人类与万物的起源等,与神话内容相近,是人类原始思维的产物,只能是远古时期人类创作而成的英雄史诗讲述民族早期的历史,内容不如创世史诗古老,但也是远古时期形成而后代代传承下来的第一节史诗概说第一节史诗概说二、史诗的特点(二)以神话世界观为基础,又有逐渐增强的现实性由于史诗产生于民族文化的童年时期,它同神话、传说有着天然的联系,甚至早期的史诗,就是用

诗的形式表述的神话和历史传说史诗在早期与神话更为接近;在史诗的长期流传过程中,随着人的观念的逐渐科学化,神话色彩逐渐减弱,现实性逐渐增强,加入了很多后世的内容,与神话的差别逐渐增大第一节史诗概说二、史诗的特点(三)史诗是民族的特殊的知识总汇史诗记述了一个民族早期的各种社会生活状况以及人们的经验与观念,包含着丰富的知识首先,史诗里包含着形象化的历史知识其次,史诗中包含着大量的古代社会生活的图景

所以,史诗是了解、研究先民文化的宝贵资料,

甚至被称为以形象思维为表现方式的“百科全书”第一节史诗概说二、史诗的特点(四)风格崇高,叙述庄严,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史诗题材重大,主题严肃,讲述民族历史、祖

先功业,往往被看做民族的历史或祖先的遗教,被当做民族文化的“根谱”史诗的叙述形式与演唱风格也很庄重、严整,令人肃然起敬。在后世的传唱中,由于人们观念的变化,人们对史诗讲述的庄严感逐渐减弱了,但作品本身的风格仍然是庄严的第二节史诗的类型与代表作品一、创世史诗(一)定义创世史诗又称作“原始性”史诗或神话史诗,主要讲述一个民族在远古时期所想象的创世过程以及本民族的历史大事。它反映了人类童年期对客观世界的看法和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充满了神奇美妙的想象,也对人类创造世界、征服自然的精神、气魄予以热情赞美第二节史诗的类型与代表作品一、创世史诗(二)代表作苗族的《苗族古歌》,彝族的《梅葛》、《阿细的先基》,纳西族的《人类迁徙

记》、《祭天古歌》,白族的《开天辟

地》、《刀薄劳古与刀薄劳胎》,哈尼族的《奥色密色》,拉祜族的《牡帕密帕》,阿昌族的《遮帕麻与遮米麻》等第二节史诗的类型与代表作品一、创世史诗(三)主要情节

1.自然万物的创造人类自身的创造与文化发明民族历史大事第二节史诗的类型与代表作品二、英雄史诗英雄史诗是产生于古代社会的歌唱英雄、描写战争、记述民族历史的长篇叙事诗它的题材重大严肃,场面恢宏壮阔。英雄史诗的故事常以历史事件为基础,有一定的历史性,所塑造的英雄一般是民族精神的化身故事内容一般是讲述英雄如何率领本民族的民众抗击侵略、保家卫国并征服分散部落、完成统一大业的故事在情节上有神话色彩、传奇内容。它以宏大的结构与篇幅叙述本部族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表现正义战胜邪恶、分裂归于统一的主题第二节史诗的类型与代表作品二、英雄史诗(一)《格萨尔》《格萨尔》又称作《格萨

尔王传》,主要流传于青

藏高原地区的藏族,描写

了英雄格萨尔大王率领岭

国人抗击侵略、征服邻国、降魔除暴、完成西藏统一

的历史过程第二节史诗的类型与代表作品二、英雄史诗(二)《玛纳斯》《玛纳斯》是在新

疆柯尔克孜族聚居

区流传的英雄史诗,讲述英雄玛纳斯及

其子孙共八代反抗

卡勒玛克人入侵的

故事第二节史诗的类型与代表作品二、英雄史诗(三)《江格尔》《江格尔》是流传于新疆阿尔泰山区和额尔齐

勒河流域的蒙古族聚居区的英雄史诗,它描写

了宝木巴国同周围各汗国之间的多次战争和冲

突,描述了江格尔、洪古尔等英雄的征战业绩,并宣扬了一种建立和平幸福的理想国的理想。

该史诗最初产生于蒙古卫拉特部族,经过了400多年的流传演变。第二节史诗的类型与代表作品第三节口头程式理论与史诗研究一、口头程式理论的代表人物与创建过程口头程式理论(OralFormulaicTheory),又称“帕里—洛德学说”(The

Parry

LordTheory

of

OralComposition),是20世纪美国古典学、斯拉夫学、民俗学等领域的重要理论方法之一其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1)米尔曼·帕里(2)阿尔伯特·贝茨·洛德(3)约翰·迈尔斯·弗里第三节口头程式理论与史诗研究二、口头程式理论的主要内容与学术影响1.口头程式理论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第一,口头程式理论有三个关键概念:程式、主题或典型场景、故事范型或故事类型第二,口头程式理论的核心思想是“表演中的创作”第三,口头程式理论除了采用田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