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专题强化训练 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1页
专题八专题强化训练 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2页
专题八专题强化训练 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3页
专题八专题强化训练 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4页
专题八专题强化训练 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强化训练](建议用时:60分钟)一、选择题1.(多选)(2022·高考全国卷Ⅰ)某同学漂浮在海面上,虽然水面波正平稳地以m/s的速率向着海滩传播,但他并不向海滩靠近.该同学发现从第1个波峰到第10个波峰通过身下的时间间隔为15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面波是一种机械波B.该水面波的频率为6HzC.该水面波的波长为3mD.水面波没有将该同学推向岸边,是因为波传播时能量不会传递出去E.水面波没有将该同学推向岸边,是因为波传播时振动的质点并不随波迁移解析:选ACE.水面波是机械波,选项A正确.根据第1个波峰到第10个波峰通过身下的时间间隔为15s可知,该水面波的周期为T=eq\f(15,9)s=eq\f(5,3)s,频率为f=eq\f(1,T)=Hz,选项B错误.该水面波的波长为λ=vT=×eq\f(5,3)m=3m,选项C正确.水面波没有将该同学推向岸边,是因为波传播时介质中的质点只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不随波迁移,但能量会传递出去,选项D错误,E正确.2.(多选)(2022·重庆巴蜀中学模拟)一列沿着x轴正方向传播的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甲所示,图甲中某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乙表示质点L的振动图象B.该波的波速为m/sC.t=8s时质点M的位移为零D.在4s内K质点所经过的路程为mE.质点L经过1s沿x轴正方向移动m解析:选ABD.如果图乙是L点的振动图象,由图乙知,t=0时刻质点L经过平衡位置向上振动,由图甲,根据波形的平移法得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故A正确.由图甲读出波长λ=2m,由图乙读出周期T=4s,则该波的波速v=eq\f(λ,T)=m/s,故B正确.t=8s=2T,所以t=8s时质点M的位移与开始时的位移相同,为负向最大值,故C错误.T=4s,所以在4s内K质点所经过的路程为4倍的振幅,为m,故D正确.横波中,各质点振动的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所以不可能沿x轴的方向运动,故E错误.3.(多选)(2022·广西南宁市二模)如图所示,实线为空气和水的分界面,一束蓝光从空气中的A点沿AO1方向(O1点在分界面上,图中O1点和入射光线都未画出)射向水中,折射后通过水中的B点.图中O点为A、B连线与分界面的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O1点在O点的右侧B.蓝光从空气中射入水中时,速度变小C.若沿AO1方向射向水中的是一束紫光,则折射光线有可能通过B点正下方的C点D.若沿AO1方向射向水中的是一束红光,则折射光线有可能通过B点正上方的D点E.若蓝光沿AO方向射向水中,则折射光线有可能通过B点正上方的D点解析:选BCD.根据折射定律知,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则画出光路图如图所示,知O1点应在O点的左侧,故A错.光从光疏介质(空气)进入光密介质(水)中时,速度变小,故B对.紫光的折射率大于蓝光,所以折射角要小于蓝光的,则可能通过B点正下方的C点,故C对.若是红光,折射率小于蓝光,折射角大于蓝光的,则可能通过B点正上方的D点,故D对.若蓝光沿AO方向射入,据折射定律,知折射光线不能通过B点正上方的D点,故E错.4.(2022·高考北京卷)如图所示,一束可见光穿过平行玻璃砖后,变为a、b两束单色光.如果光束b是蓝光,则光束a可能是()A.红光 B.黄光C.绿光 D.紫光解析:选D.由题图可知,光束a的折射角小,根据n=eq\f(sini,sinr)知,光束a的折射率大于光束b的折射率,频率越大,折射率越大,且已知光束b是蓝光,选项中频率大于蓝光频率的只有紫光,故光束a可能是紫光,D项正确.5.(多选)(2022·江西萍乡二模)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在t时刻与t+s两个时刻,x轴上(-3m,3m)区间的波形完全相同,如图所示.图中M、N两质点在t时刻位移均为振幅a的一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波的波速可能为20m/sB.t+s时刻,x=-2m处的质点位移一定是aC.从t时刻起,x=2m处的质点比x=m处的质点先回到平衡位置D.从t时刻起,在质点M第一次到达平衡位置时,质点N恰好到达波峰E.该列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宽度为d=3m的狭缝时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解析:选ACE.已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则在Δt=s时间内,波传播的距离为Δx=nλ(n=1,2,3,…),则该波的波速v=eq\f(Δx,Δt)=5nλ(m/s)(n=1,2,3,…),当n=1时,v=20m/s,所以A正确;由于周期不确定,s不一定等于半个周期的奇数倍,则t+s时刻,x=-2m处的质点位移不一定是a,B错误;因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再结合波形图可知从t时刻起,在x=2m处的质点比x=m处的质点先回到平衡位置,则C正确;利用波的“平移法”可判断,当质点M第一次到达平衡位置时,N质点还在继续向上振动,没有到达波峰,所以D错误;此波的波长λ=4m>d=3m,由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可判断,E正确.6.(多选)(2022·高考全国卷Ⅲ)由波源S形成的简谐横波在均匀介质中向左、右传播.波源振动的频率为20Hz,波速为16m/s.已知介质中P、Q两质点位于波源S的两侧,且P、Q和S的平衡位置在一条直线上,P、Q的平衡位置到S的平衡位置之间的距离分别为m、m.P、Q开始振动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P、Q两质点运动的方向始终相同B.P、Q两质点运动的方向始终相反C.当S恰好通过平衡位置时,P、Q两点也正好通过平衡位置D.当S恰好通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时,P在波峰E.当S恰好通过平衡位置向下运动时,Q在波峰解析:选BDE.由v=λf可知,波的波长为λ=eq\f(v,f)=m,xPS=eq\b\lc\(\rc\)(\a\vs4\al\co1(19+\f(3,4)))λ,xQS=eq\b\lc\(\rc\)(\a\vs4\al\co1(18+\f(1,4)))λ,根据波传播的周期性可知,P、Q两质点的振动情况正好相反,即运动方向始终相反,A项错误,B项正确;距离相差半波长整数倍的两点,同时通过平衡位置,而P、Q两质点与S的距离不为半波长的整数倍,C项错误;由波的传播特点知,波源经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时,距其eq\b\lc\(\rc\)(\a\vs4\al\co1(n+\f(3,4)))λ的点在波峰位置,D项正确;波源经过平衡位置向下运动时,距其eq\b\lc\(\rc\)(\a\vs4\al\co1(n+\f(1,4)))λ的点在波峰位置,E项正确.7.(多选)如图所示,两束单色光a、b从水下射向A点后,光线经折射合成一束光c,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同一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分别以a、b光做实验,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大于b光的干涉条纹间距B.用a、b光分别做单缝衍射实验时,它们的衍射条纹宽度都是均匀的C.在水中a光的速度比b光的速度小D.a光在水中的临界角大于b光在水中的临界角E.a光的频率小于b光的频率解析:选ADE.由题图可判断a光的折射率小、频率小、波长长,因此同一装置下的干涉条纹间距大,故A、E正确.衍射条纹都是不均匀的,故B错误.由v=eq\f(c,n)知,a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故C错误.由sinC=eq\f(1,n)知,a光在水中的临界角大,故D正确.二、非选择题8.(2022·成都模拟)如图所示,将一等腰直角棱镜截去棱角,使其平行于底面,可制成“道威棱镜”,这样就减小了棱镜的重量和杂散的内部反射.从M点发出的一束平行于底边CD的单色光从AC边射入,已知玻璃棱镜的折射率n=eq\r(2).求:(1)光线进入棱镜时的折射角α;(2)第一次折射后到达底边CD的光线能否从CD边射出,若能,求折射角;若不能,求从BD边射出的光线与BD边的夹角.解析:(1)由几何关系知,光线在AC边射入时的入射角为45°,根据折射定律有:sin45°=nsinα解得:α=30°.(2)设光线在棱镜中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为C,有:sinC=eq\f(1,n)解得:C=45°.如图所示,由几何关系知,第一次折射后到达底边CD的光线,在CD边的入射角θ=75°>C,光线在CD边发生全反射,不能从CD边射出.由几何关系知,光线到达BD边处的入射角为30°,小于临界角C,故光线从BD边射出.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射出的光线仍与底边平行,与BD边的夹角为45°.答案:(1)30°(2)不能夹角为45°9.(2022·高考全国卷Ⅱ)(1)关于电磁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电磁波的频率无关B.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和磁场可以相互激发,形成电磁波C.电磁波在真空中自由传播时,其传播方向与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均垂直D.利用电磁波传递信号可以实现无线通信,但电磁波不能通过电缆、光缆传输E.电磁波可以由电磁振荡产生,若波源的电磁振荡停止,空间的电磁波随即消失(2)一列简谐横波在介质中沿x轴正向传播,波长不小于10和A是介质中平衡位置分别位于x=0和x=5cm处的两个质点.t=0时开始观测,此时质点O的位移为y=4cm,质点A处于波峰位置;t=eq\f(1,3)s时,质点O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t=1s时,质点A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求①简谐波的周期、波速和波长;②质点O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解析:(1)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与电磁波的频率无关,A项正确;周期性变化的电场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磁场,周期性变化的磁场又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它们相互激发向周围传播,就形成了电磁波,B项正确;电磁波是横波,因此其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均与传播方向垂直,C项正确;光是电磁波,利用光纤对光的全反射可以传播信息,D项错误;波源的电磁振荡停止后,已发出的电磁波不会立即消失,还要继续传播一段时间,E项错误.(2)①设振动周期为T,由于质点A在0到1s内由最大位移处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经历的是eq\f(1,4)个周期,由此可知T=4s ①由于质点O与A的距离5cm小于半个波长,且波沿x轴正向传播,O在t=eq\f(1,3)s时回到平衡位置,而A在t=1s时回到平衡位置,时间相差eq\f(2,3)s.两质点平衡位置的距离除以传播时间,可得波的速度v=cm/s ②利用波长、波速和周期的关系得,简谐波的波长λ=30cm. ③②设质点O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y=Acoseq\b\lc\(\rc\)(\a\vs4\al\co1(\f(2πt,T)+φ0)) ④将①式及题给条件代入上式得eq\b\lc\{(\a\vs4\al\co1(4=Acosφ0,0=Acos\b\lc\(\rc\)(\a\vs4\al\co1(\f(π,6)+φ0)))) ⑤解得φ0=eq\f(π,3),A=8cm ⑥质点O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为y=\b\lc\(\rc\)(\a\vs4\al\co1(\f(πt,2)+\f(π,3)))(国际单位制)或y=\b\lc\(\rc\)(\a\vs4\al\co1(\f(πt,2)+\f(5π,6)))(国际单位制).答案:(1)ABC(2)见解析10.(1)如图所示的图片、示意图或实验装置图,下列判断准确无误的是________.A.甲图是小孔衍射的图样,也被称为“泊松亮斑”B.乙图是薄膜干涉的应用,用来检测平面的平整程度C.丙图是双缝干涉原理图,若P到S1、S2的路程差是半波长的偶数倍,则P处是亮纹D.丁图是薄膜干涉现象的实验装置图,在附有肥皂膜的铁丝圈上,出现竖直干涉条纹E.戊图是波的振动图象,其振幅为8cm,振动周期为4s(2)如图所示,△ABC为一直角三棱镜的截面,其一个底角为30°,一束单色平行光束斜射向AB面,经三棱镜折射后在AC面水平平行射出.①以图中三条光线代表光束,画出三条光线经棱镜折射的光路示意图;②若棱镜的折射率为eq\r(3),求入射光线与AB面的夹角θ.解析:(1)题图甲是小孔衍射的图样,但不是“泊松亮斑”,故A错.题图丁是薄膜干涉现象的实验装置图,但其干涉条纹应为水平的,故D错.(2)①光路图如图甲所示②由图乙可知eq\f(sinα,sinβ)=neq\f(sin60°,sinγ)=n又n=eq\r(3)解得γ=30°由图中几何关系可知β=30°解得α=60°则θ=30°.答案:(1)BCE(2)①见解析图甲②30°11.(2022·四川宜宾二诊)(1)如图所示,两列简谐横波分别沿x轴正方向和负方向传播,两波源分别位于x=-m和x=m处,两列波的速度大小均为v=m/s,两列波的振幅均为2cm.图示为t=0时刻两列波的图象,此时刻平衡位置处于x=m和x=m的P、Q两质点刚开始振动.质点M的平衡位置处于x=m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t=s时刻,质点P、Q都运动到M点B.质点M的起振方向沿y轴负方向C.t=2s时刻,质点M的纵坐标为-2cmD.0到2s这段时间内质点M通过的路程为20cmE.M点振动后的振幅是4cm(2)为检测等腰直角三棱镜各角是否标准,用一细光束垂直射在三棱镜ABC的底面AB上.如果等腰直角三棱镜是标准的,当光束垂直射在底面AB上时,恰好不从AC、CB面射出,最终只能垂直底面AB射出.①求此三棱镜材料的折射率n;②若三棱镜ABC′不标准,但∠A是准确的,让光束仍垂直射到AB上,最终只从与面AB成45°角射出,求∠ABC′的大小.解析:(1)P、Q两质点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来回振动,不沿波的传播方向移动,故A错误.由同侧法可判断B正确.波的周期T=eq\f(λ,v)=eq\f,s=1s,波传播到M点的时间是s,当t=2s时,M点振动的时间为s,是周期的四分之五,两列波叠加,M点的振幅为4cm,路程为5倍振幅,是20cm,质点M的纵坐标为-4cm,故C错误,D、E正确.(2)①由题知光束垂直AB面射入后,在AC、CB面恰好发生全反射,则:临界角C=45°可得此三棱镜材料的折射率n=eq\f(1,sinC)=eq\r(2).②对于不标准的三棱镜,光束垂直AB面射入后,在AC面恰好发生全反射后射向BC′面,由于β>45°,光束发生全反射后经折射射出AB面由折射定律得:n=eq\f(sin45°,sinr)得sinr=eq\f(1,2),r=30°由几何关系知:∠ABC′=30°.答案:(1)BDE(2)①eq\r(2)②30°专题综合检测(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2022·济南调研)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A、B两滑块放在粗糙水平地面上,两轻杆等长,杆与滑块、杆与杆间均用光滑铰链连接,在两杆铰合处悬挂一质量为m的重物C,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设杆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θ,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m一定时,θ越大,轻杆受力越小B.当m一定时,θ越小,滑块对地面的压力越大C.当θ一定时,M越大,滑块与地面间的摩擦力越大D.当θ一定时,M越小,可悬挂重物C的质量m越大解析:选A.对两杆铰合处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有F1=F2=eq\f(\f(1,2)mg,sinθ)=eq\f(mg,2sinθ),故m一定时,θ越大,轻杆受力越小,选项A正确;对A、B、C组成的整体分析可知,单个滑块对地面的压力为FN=eq\f(2M+m,2)g,与θ无关,选项B错误;对A受力分析,受重力、杆的推力、支持力和向右的静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有f=F1cosθ=eq\f(mg,2tanθ),与M无关,选项C错误;当θ一定时,M越大,滑块与水平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越大,则可悬挂重物C的质量越大,故D错误.2.(2022·泰安二诊)如图所示,有一台交流发电机E,通过理想升压变压器T1和理想降压变压器T2向远处用户供电,输电线的总电阻为的输入电压和输入功率分别为U1和P1,它的输出电压和输出功率分别为U2和P2;T2的输入电压和输入功率分别为U3和P3,它的输出电压和输出功率分别为U4和P4.设T1的输入电压U1一定,当用户消耗的电功率变大时,有()A.U2减小,U4变大 B.U2不变,U3不变C.P1变小,P2变小 D.P2变大,P3变大解析:选D.由理想变压器输出功率决定输入功率可得,当用户功率增大时,升压变压器的输入功率必增大,即P1增大,输入电压U1为定值不变,升压变压器的匝数不变,输入电压不变,故输出电压U2不变,由于P1增大,由P1=U1I1=P2=U2I2可得,I1增大,P2、I2增大,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U3=U2-I2R,故U3减小,降压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不变,所以随U3减小,U4减小,A、B错误;由于用户功率增大,即P4增大,理想变压器无功率损耗可得:P3=P4,功率P3也增大,故C错误,D正确.3.(2022·福建厦门质检)静电场在x轴上的场强E随x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A、B、C、D为x轴上的四个点,相邻两个点之间的距离相等,x轴正向为场强正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B、C、D四个点中A点的电势最高B.B、C两点间的电势差小于C、D两点间的电势差C.将一负点电荷从A沿x轴移到D点的过程中,电场力一直做负功D.将一负点电荷从A沿x轴移到D点的过程中,该点电荷的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少解析:选B.由图象可知,x轴上B点的右侧电场方向沿x轴正方向,B点的左侧电场方向沿x轴负方向,所以B点的电势最高,故A项错误;图象与x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电势差,则B、C两点间的电势差小于C、D两点间的电势差,故B项正确;负点电荷沿x轴从A移到B的过程中,受到电场力方向向右,从B移到D点的过程,电场力方向向左,所以将一负点电荷从A沿x轴移到D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故C、D项错误.4.(2022·桂林模拟)如图甲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P、Q两物块,它们在t=4s时发生碰撞,图乙是两者的位移-时间图象,已知物块P的质量为mP=1kg,由此可知()A.碰撞前P的动量为16kg·m/sB.两物块的碰撞可能为弹性碰撞C.物块Q的质量为4kgD.两物块碰撞过程中P对Q作用力的冲量是3N·s解析:选D.根据位移-时间图象可知,碰撞前P的速度v0=4m/s,碰撞前P的动量为p0=mPv0=4kg·m/s,选项A错误.根据位移-时间图象,碰撞后二者速度相同,说明碰撞为完全非弹性碰撞,选项B错误.碰撞后,二者的共同速度v=1m/s,由动量守恒定律,mPv0=(mP+mQ)v,解得mQ=3kg,选项C错误.由动量定理,两物块碰撞过程中P对Q作用力的冲量是I=ΔpQ=mQv=3N·s,选项D正确.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5.如图所示,一斜面体高AB=L,底边长BC=2L,由斜面顶端A点以一定的初速度水平抛出一个物体,物体刚好落在斜面底端C点,若将抛出的初速度减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落到斜面上时的速度大小为eq\f(1,2)eq\r(gL)B.物体落到斜面上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成45°角C.物体从抛出到落到斜面上所用时间为eq\r(\f(L,2g))D.物体从抛出到落到斜面上的过程中位移大小为eq\f(\r(5),4)L解析:选BCD.物体做平抛运动,落到斜面上C点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通过水平位移的中点,此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物体以不同的初速度做平抛运动,落到斜面上时的速度方向相同,因此B项正确;设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时间为t,则x=v0t,y=eq\f(1,2)gt2,eq\f(y,x)=eq\f(1,2),解得t=eq\f(v0,g),由此可知,初速度减半,平抛运动的时间减半,下落的高度是原来的eq\f(1,4),即eq\f(1,4)L,可知物体落到斜面上时竖直方向的分速度vy=eq\r(2g×\f(L,4))=eq\r(\f(gL,2)),落到斜面上时的速度大小v=eq\r(2)vy=eq\r(gL),A项错误;物体初速度减半后,落到斜面上的时间t′=eq\r(\f(2×\f(L,4),g))=eq\r(\f(L,2g)),平抛运动过程中的位移s=eq\r(\b\lc\(\rc\)(\a\vs4\al\co1(\f(L,4)))\s\up12(2)+\b\lc\(\rc\)(\a\vs4\al\co1(2×\f(L,4)))\s\up12(2))=eq\f(\r(5),4)L,C、D两项正确.6.氢原子能级如图,当氢原子从n=3跃迁到n=2的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为656nm.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氢原子从n=2跃迁到n=1的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大于656nmB.用波长为325nm的光照射,可使氢原子从n=1跃迁到n=2的能级C.一群处于n=3能级上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产生3种谱线D.用波长为633nm的光照射,不能使氢原子从n=2跃迁到n=3的能级解析:选CD.由E初-E终=hν=heq\f(c,λ)可知,氢原子跃迁时始末能级差值越大,辐射的光子能量越高、波长越短,由能级图知E3-E2<E2-E1,故A错误.由eq\f(--(-),--(-))=eq\f(λ,656)得λ=nm<325nm.故B错误.由Ceq\o\al(2,3)=3可知C正确.因跃迁中所吸收光子的能量必须等于始末能级的差值,即从n=2跃迁到n=3的能级时必须吸收λ=656nm的光子,故D正确.7.(2022·河北衡水调研)如图所示,在Ⅰ、Ⅱ两个区域内存在磁感应强度均为B的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分别垂直于纸面向外和向里.AD、AC边界的夹角∠DAC=30°,边界AC与边界MN平行.Ⅱ区域宽度为d.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粒子可在边界AD上的不同点射入.入射速度垂直于AD且垂直于磁场,若入射速度大小为eq\f(qBd,m).不计粒子重力,则()A.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半径为eq\f(d,2)B.粒子从距A点处射入,不会进入Ⅱ区C.粒子从距A点处射入,在Ⅰ区内运动的时间为eq\f(πm,qB)D.能够进入Ⅱ区域的粒子,在Ⅱ区域内运动的最短时间为eq\f(πm,3qB)解析:选CD.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qvB=meq\f(v2,r),其中v=eq\f(qBd,m),解得r=d,故A错误;画出恰好不进入Ⅱ区的临界轨迹,如图甲所示.结合几何关系有AO=eq\f(r,sin30°)=2r=2d,故粒子从距A点处射入,轨迹圆心在AD上离A点的距离为,由几何知识可知粒子会进入Ⅱ区,故B错误;粒子从距A点处射入,在Ⅰ区内运动的轨迹为半个圆周,故时间为t=eq\f(πm,Bq),故C正确;从A点进入的粒子在磁场Ⅱ中运动的轨迹最短(弦长也最短),时间最短,轨迹如图乙所示,轨迹对应的圆心角为60°,故时间为t=eq\f(T,6)=eq\f(πm,3qB),故D正确.8.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然后经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再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圆轨道3,轨道1和2相切于Q点,轨道2和3相切于P点,设卫星在轨道1和轨道3上正常运行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v1、v3和a1、a3,在轨道2上经过P点时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v2和a2,且卫星分别在1、2、3轨道上正常运行时的周期分别为T1、T2、T3,以下关系式正确的是()A.v1>v2>v3 B.v1>v3>v2C.a1>a2>a3 D.T1<T2<T3解析:选BD.卫星由轨道2经过P点时加速进入轨道3,所以v3>v2,卫星在轨道1和3上做圆周运动,由Geq\f(Mm,r2)=meq\f(v2,r)得v=eq\r(\f(GM,r)),所以v1>v3,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由Geq\f(Mm,r2)=ma得a=Geq\f(M,r2),a1>a2,在P点卫星加速进入轨道3,但在同一位置加速度相等,即a2=a3,C选项错误;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eq\f(a3,T2)=k得T1<T2<T3,D选项正确.9.(2022·日照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竖直玻璃管里的水银面不是平面,而是“上凸”的,这是表面张力所致B.相对湿度是空气里水蒸气的压强与大气压强的比值C.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同性的固体不一定是非晶体D.压缩气体需要用力,这是气体分子间有斥力的表现E.汽缸里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发生等压膨胀时,单位时间碰撞器壁单位面积的气体分子数一定减少解析:选ACE.竖直玻璃管里的水银面不是平面,而是“上凸”的,这是表面张力所致,选项A正确;空气的相对湿度等于水蒸气的实际压强与同温下水的饱和汽压的比值,选项B错误;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同性的固体可能是多晶体,不一定是非晶体,选项C正确;气体之间分子距离很大,分子力近似为零,用力才能压缩气体是由于气体内部与容器外之间的压强差造成的,并非由于分子之间的斥力造成,选项D错误;汽缸里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发生等压膨胀时,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eq\f(pV,T)=C可知,压强不变而体积增大,则气体的温度一定升高,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升高则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分子对器壁的平均撞击力增大,则单位时间碰撞器壁单位面积的气体分子数一定减少,选项E正确.10.(2022·广东深圳一调)一个质点经过平衡位置O,在A、B间做简谐运动,如图(a)所示,它的振动图象如图(b)所示,设向右为正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OB=5cmB.第s末质点的速度方向是A→OC.第s末质点的加速度方向是A→OD.第s末时质点位置在O点与A点之间E.在4s内完成5次全振动解析:选ACE.由图(b)可知振幅为5cm,则OB=OA=5cm,A项正确;由图可知0~s内质点从B向O运动,第s末质点的速度方向是O→A,B项错误;由图可知第s末质点运动到A点处,则此时质点的加速度方向是A→O,C项正确;由图可知第s末时质点位置在O与B之间,D项错误;由图(b)可知周期T=s,则在4s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为eq\f(4s,s)=5次,E项正确.三、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1.(5分)如图甲所示,某学生想用气垫导轨和光电门来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光电门自动记录滑块上遮光条经过光电门1的时间Δt,用游标卡尺测得挡光条宽度d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光电门与计算机相连,可得遮光条从光电门1运动到光电门2的时间为t,用刻度尺测出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x.(1)实验时,滑块从光电门1的右侧某处由静止释放,测得Δt=50ms,则遮光条经过光电门1时的速度v=____________m/s.(2)保持其他实验条件不变,只调节光电门1的位置,滑块每次都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记录几组x及对应的t,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x(m)t(ms)x/t(m/s)滑块加速度的大小a、滑块经过光电门2时的瞬时速度v1、测量值x和t四个物理量之间所满足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解析:(1)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7mm,游标尺上第5条刻度线和主尺上某一刻度线对齐,所以游标尺读数为mm,最终读数为mm,根据v=eq\f(d,t),得速度v=m/s.(2)滑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利用eq\x\to(v)=veq\s\do9(\f(t,2))和v=v0+at有v1=eq\f(x,t)+aeq\f(t,2),解得eq\f(x,t)=-eq\f(1,2)at+v1或x=-eq\f(1,2)at2+v1t.答案:(1)(2)eq\f(x,t)=-eq\f(1,2)at+v1或x=-eq\f(1,2)at2+v1t12.(15分)(2022·南京模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