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命题预测《中国化学史料》模拟试题_第1页
2022年高考命题预测《中国化学史料》模拟试题_第2页
2022年高考命题预测《中国化学史料》模拟试题_第3页
2022年高考命题预测《中国化学史料》模拟试题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高考命题预测——《中国化学史料》试题皖智教育胡征善中华民族,文明古国,智慧人民,灿烂文化。古代的陶瓷文化、冶金文化、古代的本草医药和炼丹术、古代的酿酒制醋、四大发明等等构成了我国丰富的古代化学史。根据“在高考命题中,要高度重视传统文化对于立德树人的独特功能,弘扬和考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体现高考为国选材的重大使命。各学科在试题中都要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所体现”(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特创摘本组《中国化学史料》高考预测试题,供备考复习参考。1、英文“Chian”又指“瓷器”,反映西方人把中国作为“瓷器故乡”,优美的陶瓷制品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早在一万多年前中国就制得了陶器,约6500年前烧制出了红陶,红陶是黏土经焙烧后制得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体现红陶的红色是氧化铁B.烧制红陶黏土只发生了氧化反应C.黏土经高温焙烧,强度硬度提高D.传统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答案】B【解析】红陶是黄河流域仰韶文化的代表。粘土焙烧了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其中铁元素被氧化为氧化铁,焙烧后变得质地坚硬。2、据《天工开物》记载,我国古代以炉甘石(主要成分是ZnCO3)来升炼倭铅(即锌),其原理如图2。已知锌的熔点420℃、沸点906℃。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升炼倭铅过程包含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B.冶炼时锌变为蒸气在兜室冷凝为固体C.“泥封”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得到的锌被氧化D.“锌火”是锌蒸气和一氧化碳在空气的燃烧图1图2【答案】B【解析】根据“升炼倭铅”就可知道利用升华法冶炼金属锌,而且可以推知冶铅比冶锌年代早,(事实上我国商代的墓葬中发现有各种铅器和铅戈)。本题要求根据冶锌的装置图和题给锌的熔沸点判断四个选项说法的正误:“升炼倭铅”的反应:、、,A项正确。反应区温度达到1100~1300℃,Zn变为蒸气与杂质分离,在“兜室”冷凝为液体流出(冷凝区温度介于Zn的沸点和熔点之间),B项错误。利用“泥封”防止制得的锌与空气接触而被氧化,“锌火”是未反应完的CO和Zn蒸气从“兜室”逸出燃烧。所以C、D项正确。3、15世纪我国明崇祯年间《徐光启手迹》记载了《造强水法》“绿钒五斤(多少任意),硝五斤,将矾炒去,约折五分之一,将二味同研细,次用铁作锅,……锅下起火,取气冷定,开坛则药化为水,锅亦坏矣。用水入五金皆成水,惟黄金不化水中,加盐则化。化过它金之水,加盐则复为砂,沉于底,……强水用过无力……”,“硝”即硝酸钾。回答下列问题:(1)这里的“强水”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2)“将矾炒去,约折五分之一”后化学式为(假设绿钒在“炒”的过程中未被氧化)_____。(3)“将二味同研细,次用铁作锅,……锅下起火”造“强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锅亦坏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以银为例说明“用水入五金皆成水”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惟黄金不化水中,加盐则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7)“化过它金之水,加盐则复为砂,沉于底”的离子方程式为(设“它金”为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强水用过无力”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摘自2022年1月胡征善编写的《3+x聚散思维总动员》P207(安徽教育出版社)】【答案】(1)HNO3Δ(2)FeSO4·4H2O[假设1molFeSO4·7H2O即278g,失去质量的1/5即g(约3mol)H2O]Δ(3)2FeSO4·4H2O===Fe2O3+SO3↑+SO2↑+4H2OSO3+H2O==H2SO4ΔΔKNO3+H2SO4==KHSO4+HNO3ΔΔ(4)Fe+6HNO3===Fe(NO3)3+3NO2↑+3H2O(5)Ag+2HNO3===AgNO3+NO2↑+H2O(6)Au的金属活动性很弱,硝酸均不能将其氧化;加盐(NaCl)后,“强水”中含王水成分,Au可溶于王水(7)Pb与“强水”反应后生成硝酸铅,加盐(NaCl)后,生成PbCl2沉淀(6)“强水”用过以后,生成了硝酸盐溶液,其氧化性减弱或消失4、1640年,我国早期科技丛书《物理小识·金石类》(方以智)提到:“青矾厂气熏人,衣服当之易烂,栽木不茂,惟乌桕树不畏其气”,“青矾”则绿矾,强热“青矾”得红色固体,气体冷凝得“矾油”。回答下列问题:(1)“矾油”的成分是________。(2)强热“青矾”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所得“矾油”至少为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3)“青矾厂气熏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4)“衣服当之易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栽木不茂,惟乌桕树不畏其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摘自2022年1月胡征善编写的《3+x聚散思维总动员》P122(安徽教育出版社)】Δ【答案】(1)H2SO4Δ(2)2FeSO4·7H2O===Fe2O3+SO3↑+SO2↑+7H2O[98g/(98g+6×18g)](3)SO3、SO2均有强刺激性气味(4)SO3(g)遇水汽形成硫酸酸雾腐蚀衣服(5)硫的氧化物(SOx)污染环境,伤害植物,形成酸雨污染土壤,植物枯死。但乌桕树对SOx气体有较强的抗性中国炼丹家大约在唐代或五代时期掌握了以炉甘石点化石(即石金)的技艺:将炉甘石(ZnCO3)、赤铜矿(主要成分Cu2O)和木炭粉混合加热至800℃左右可制得与黄金相似的石金。(1)石金是__________。(2)鉴别石金与黄金最简单的方法是(注明现象与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炉甘石点化石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答案】(1)黄铜或铜锌合金(2)分别在空气中灼烧,表面变黑的是黄铜(3)分解反应、置换反应6、制砖瓦技术是我国古代人民对世界建筑业上一大杰出贡献,有“秦砖汉瓦”之称。制砖瓦的原料为黏土,黏土的主要成分是Al2O3·2SiO2·2H2O及其铁的氧化物。在烧制过程中,因方法不同砖瓦的颜色不同,若在空气过量和自然冷却条件下,烧制出来的砖瓦呈______色,其化学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在封窑(隔绝空气)并在窑顶加入一定量的冷水,烧制出来的砖瓦呈____色,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ΔΔΔΔ【答案】红色4FeO+O2===2Fe2O34Fe3O4+O2===6Fe2O3Δ高温Δ高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