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rs信号通路与益生菌的免疫作用_第1页
lrs信号通路与益生菌的免疫作用_第2页
lrs信号通路与益生菌的免疫作用_第3页
lrs信号通路与益生菌的免疫作用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lrs信号通路与益生菌的免疫作用

自然免疫反应是通过抗原呈递细胞(apc)确定吞咽病原体的分解,并通过赋予t细胞启动接收免疫响应。同时,它通过合成炎症因子和细胞因子引起炎症反应。在天然免疫的识别过程中,免疫细胞表面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recognitionreceptors,PRRs)特异地识别病原微生物进化中保守的抗原分子,即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molecularpatterns,PAMP),从而有效地监测病原微生物的入侵以及诱导机体免疫应答反应。Toll样受体(Toll-likereceptors,TLRs)是PRRs中重要的一种,它能识别抗原引发天然免疫,使免疫细胞释放细胞因子,从而介导获得性免疫,是连接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桥梁。1trs结构、类型、配置和信号跟踪路径1.1tlr1基因融合TLRs是识别病原体PAMP的一种Ⅰ型跨膜蛋白,由胞外区、跨膜区和胞内区组成。胞外区为含有亮氨酸重复的序列(LRR),参与识别各种病原体;跨膜区为富含半胱氨酸的区域;胞内区含有Toll样同源结构域和分子羧基端长短不同的短尾肽组成。Toll样同源结构域与白介素1受体(IL-1R)胞浆结构域有高度同源性。Medzhitov等鉴定并克隆了一种人的果蝇Toll同源体——TLR4。迄今为止,已经至少发现11种人的TLRs(TLR1~TLR11)和13种鼠的TLRs(TLR1~TLR13)。鼠体内TLR10没有功能,而TLR11有功能;人的TLR11基因由于存在终止密码子,因此不能翻译表达,所以没有功能。据报道,家禽中鸡的TLRs有10种,分别为chTLR1LA、chTLR1LB、chTLR2A、chTLR2B、chTLR3、chTLR4、chTLR5、chTLR7、chTLR15和chTLR21。其中chTLR1LA、chTLR1LB和chTLR15是禽类特有的。另外,研究还表明chTLR1、chTLR2、chTLR7存在基因倍增的现象。据于高水等报道TLR14和TLR15也相继在小鼠和鸡体内发现。1.2tlr3b与chtalr2a的相互作用TLRs通过识别病原体表面的PAMP来引发免疫反应。不同的TLRs识别不同的配体。其中,TLR1主要识别细菌的三酰基肽;TLR2主要识别细菌肽聚糖(PGN)和脂多糖(LPS);TLR3主要识别病毒双链RNA;TLR4主要识别LPS;TLR5主要识别细菌鞭毛蛋白;TLR7和TLR8可以识别单链RNA。对鸡的TLRs配体研究还不甚成熟,最近有一些研究报道表明,chTLR1与chTLR2之间存在相互作用;chTLR1LB与chTLR2A协同识别肽聚糖;chTLR1LB和chTLR2A的重组体可以识别细胞膜上的脂蛋白Mapl-2并活化巨噬细胞;chTLR2A和chTLR1LA重组体可以识别三酰脂蛋白Pam3。细胞中的chTLR2B与chTLR1LA重组体可以识别三酰多肽Pam3CSK4和二酰多肽FSL-1,产生应答并活化细胞的核转录因子κB(NF-κB);chTLR2B与CD14或淋巴细胞抗原96(MD2)结合后亦能够识别LPS;因此chTLR2具有TLR2和TLR4二者的功能,chTLR2受体单体都不能诱导NF-κB的活化;chTLR15与鼠伤寒沙门氏菌有关,并且与易感染鸡品系有关,未找到其配体。此外,chTLR21可以识别CpG岛以及未甲基化的寡聚核苷(ODN)。1.3国内信号转导途径TLRs一旦识别并结合PAMP就会导致下游信号事件和转录因子的协调激活,从而诱导抗微生物分子、化学趋化因子、细胞因子和共刺激分子的基因表达,从而激活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经研究表明,TLRs信号转导途径包括2种:一种是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依赖途径,主要介导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另一种是非MyD88依赖途径,介导调节树突状细胞(DC)的成熟以及其他免疫调节分子(如MHC、CD80等)的基因表达。研究还表明现有TLRs中除了TLR3不是通过MyD88依赖途径以外,其他受体均可通过MyD88途径进行信号转导[1,2,3,7,9,10,11,12,13]。以下是MyD88信号转导途径:当TLRs的胞外区域与配体结合后,其胞内区与MyD88分子结合,紧接着MyD88分子与IL-1R相关蛋白激酶(IRAK)结合,然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通过与IRAK-1结合而被激活,同时与泛素结合酶13(Ubc13)和泛素结合酶样蛋白1A(Uev1A)异二聚体形成复合物,催化K63泛素合成,K63泛素与联合转化生长因子激活的蛋白激酶1(TAK1)和TAK1结合蛋白复合物结合,直接激活TAK1;IκB激酶[IKK,包括催化亚基IKKα、IKKβ以及调节亚基IKKγ(NEMO)]被募集到达TAK1,从而使NF-κB从IκB与NF-κB复合物中释放,从胞质转移到胞核,启动炎症应答、细胞增殖或细胞分化。TAK1亦能磷酸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MKK)家族,从而活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活化蛋白1(AP-1)途径。同时,在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TLR7、TLR8、TLR9活化后还存在一条pDC特异性通路,这条通路是MyD88依赖的,涉及干扰素调节因子7(IRF-7)的活化和核转位。MyD88的非依赖途径:此途径主要是指TLR受体不通过MyD88分子而产生免疫反应。这条途径仅仅被TLR3、TLR4[含干扰素β的TIR结构域(TRIF)]及TLR5利用。TRIF活化已结合IKKi的TBK1,调节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的活化和核转位,最终使干扰素β基因表达;经由MyD88非依赖途径的TLR4信号要求一个桥梁接头分子TRAM,经由TRIF活化受体交互作用蛋白(RIP1)或TRAF6导致NF-κB活化;而TLR5则直接募集TRIF,经TRAF6活化NF-κB接头分子。2益生菌对鸡的影响益生菌是指可以直接饲喂动物,并对宿主消化道内微生物平衡起有益作用的活的微生物。能够增强动物对肠道内有害微生物群落的抑制作用,或者通过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来预防疾病,从而间接起到促进动物生长和提高饲料转化率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益生菌可以调节宿主肠道内菌群平衡;刺激机体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机制,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和免疫力等作用。益生菌对机体的免疫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益生菌可以促进免疫器官的发育。李亚杰研究表明,乳酸杆菌、芽孢杆菌可以显著提高鸡脾脏、法氏囊和胸腺等的器官指数。马春全研究表明,雏鸡服用乳酸杆菌和乳酸链球菌复合菌制剂,其胸腺、脾脏指数于服用4~10d、法氏囊指数于服用7d明显高于相应对照雏鸡。2)益生菌可以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益生菌可以增加B细胞的数量并且能提高抗体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分泌型IgA(SIgA)的水平,抑制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升高;同时益生菌提高白介素7(IL-7)、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等细胞因子的水平。钱程研究表明,青春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对血清溶菌酶的产生具有刺激作用,并且能提高巨噬细胞的功能。Haller等研究表明,乳酸杆菌能促进人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2(IL-12)、白介素18(IL-18)等免疫细胞因子的生成。益生菌可以增加T细胞的数量并且促进T细胞的增殖;刘婷婷等研究表明,丁酸梭菌可以提高溶菌酶活性及补体3(C3)水平。3)益生菌可以作为免疫佐剂。邵悦和李琰研究表明,益生菌能增强免疫器官对鸡新城疫(ND)疫苗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分泌细胞因子和大量特异性抗体,增强ND疫苗的免疫效果。3益生菌对血清tlrs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显示,益生菌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与TLRs信号通路密切相关,TLRs一旦识别并结合PAMP就会导致下游信号事件和转录因子的协调激活,从而诱导抗微生物分子、化学趋化因子、细胞因子和共刺激分子的基因表达,从而引发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益生菌可以通过影响TLRs信号通路而调节免疫反应。益生菌可以降低患病机体内TLRs基因的表达,同时降低促炎性因子水平,提高抗炎性因子的水平,从而通过调节炎症反应,维持机体平衡与健康。Liu等研究表明,在试验性坏死小肠结肠炎中,乳酸菌可以下调IL-6、TNF-α、TLR4和NF-κBmRNA水平,显著提高前抗炎因子IL-10的水平。刘翔研究发现,双歧杆菌CMS005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小鼠时显著降低了胃黏膜内TLR4、白介素1β(IL-1β)、TNF-α和IL-12基因的表达,并且TLR4基因表达量与IL-1β、TNF-α和IL-12基因表达量呈正相关。同时刘翔等研究表明,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小鼠中益生菌治疗组中TLR4、MyD88和IL-1β基因表达量均显著低于感染组,同时TLR4与MyD88基因表达量呈正相关。刘伟研究表明,双歧三联活菌可明显降低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结肠炎大鼠结肠上模式识别受体TLR2、TLR4及p65NF-κB基因的表达;并且Peyer氏淋巴(PP)结免疫细胞产生的促炎症性细胞因子TNF-α、干扰素γ(IFN-γ)和IL-12水平降低,抗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10(IL-10)水平增加。王学红研究表明,益生菌CMS-H006菌株下调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结肠黏膜TLR2,TLR4的基因过量表达,同时抑制IL-1β基因的表达,阻止白介素4(IL-4)基因表达量的下降。Weiss等研究显示,乳酸菌可以通过TLR受体机制诱导病毒免疫防御基因,乳酸菌可以诱导TLR3、IL-12、IL-10、IFN-β基因的表达,但在TLR2基因缺失的DC细胞中,IFN-β产生的量大量减少,该作者提出某些乳酸菌通过依赖IFN-β的TLR2途径,在DC细胞中引起病毒防御基因的表达。综上可以看出,益生菌可以通过调节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平衡,下调TLRs基因的表达来调节机体免疫。益生菌可以通过正常机体内TLRs与细胞因子来增强免疫反应。Castillo等研究表明,益生菌可以提高健康小鼠体内TLR2、TLR4、TLR9基因的表达,同时可以提高TNF-α、IFN-γ和IL-10的水平。王艳丽等研究表明,干酪乳酸杆菌可以明显提高TLR2和甘露醇受体(CD206)阳性细胞数。邹明明研究表明,乳酸杆菌DM9811肽聚糖可以促进巨噬细胞表面表达TLR2、TLR4,同时可以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分裂,增强某些细胞因子的表达,主要表现为上调IL-12和TNF-α基因的表达来对先天性免疫反应进行调节。张琳等研究表明,乳酸杆菌制剂可减轻应用抗生素大鼠体内TLRsmRNA转录受抑程度。Gao等研究发现,丁酸梭菌激活HT-29细胞中TLR2-My88不依赖信号转导途径,用RNA干扰MyD88分子,对NF-κB、白介素8(IL-8)、IL-6和TNF-α基因的表达无显著影响,但是敲除TLR2基因后NF-κB基因的表达量下降,丁酸梭菌可以提高TLR2mRNA水平,但是MyD88分子水平并未上调,说明丁酸梭菌通过TLR2基因诱导细胞反应。另外,益生菌及其相关物质可以通过影响免疫细胞来调节免疫反应,Gomez-Llorente等研究表明,益生菌可以调节自身免疫耐受反应,而DC细胞通过TLR受体来对微生物信号进行应答,同时TLR调节信号可以通过诱导CD80、CD83、CD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