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阶段检测一先秦至隋唐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第一二单元_第1页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阶段检测一先秦至隋唐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第一二单元_第2页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阶段检测一先秦至隋唐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第一二单元_第3页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阶段检测一先秦至隋唐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第一二单元_第4页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阶段检测一先秦至隋唐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第一二单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阶段检测一先秦至隋唐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第一、二单元)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1.[2023·济宁市高三模拟]据载,夏后氏讨伐有扈氏时说自己是“恭行天之罚”,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予畏上帝,不敢不正”,周武王讨伐商纣时宣称“商罪贯盈,天命诛之”。这反映出当时统治者()A.信奉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B.常以神的意志为借口发动战争C.推崇以民为本的治国方略D.注重以礼乐征伐维持社会稳定2.[2023·如皋市一模]下表是关于周、郑关系的一些记载,这些现象表明当时()时间内容公元前720年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公元前720年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公元前707年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A.兼并战争初露端倪B.传统纽带关系弱化C.中央集权受到挑战D.官僚政治逐步确立3.[2023·遂宁市三模]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尚书·禹贡》,把中国的疆土划分为天下九州,并假托大禹治水的传说,顺着禹的足迹对九州的地理、人群和物产都进行了详细的分类介绍。据此可知《禹贡》()A.是秦代郡县制思想源头B.是研究大禹治水的第一手史料C.具有大一统的政治理想D.集中体现了法家中央集权思想4.[2023·武汉市高三模拟]秦权秦量是秦朝的权衡器和量器实物,出土地点分布极广,除秦国故地陕西、甘肃大量出土外,在山东、山西、江苏等地都有出土。秦权质地有铜、铁、陶三种,秦量有铜方升、铜椭量等,在其上有大量的秦朝诏令。秦权秦量的大量出土,反映了秦朝()A.推行郡县制效果明显B.颁布律令长治久安C.统一度量衡措施得力D.修筑驰道沟通南北5.[2023·重庆市调研抽测]范晔认为:“东京(指洛阳)皇统屡绝,权归女主,外立者四帝,临朝者六后,莫不定策帷帟,委事父兄,贪孩童以久其政,抑明贤以专其威。”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A.君主权力高度集中B.外戚宦官轮流专权C.地方豪强势力强大D.自然经济的脆弱性6.[2023·长春市高三四模]秦汉初年,朝廷将百姓限定于既有的城乡区域之中。西汉文景以后,随着在交通便利之处自然形成的“聚”规模逐渐变大,朝廷会派官置吏予以管理,建立配套的乡里体系。这一变化反映了()A.国家组织能力的提升B.地方行政制度的完善C.城乡道路交通的便利D.政府控制区域的扩大7.[2023·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二模]湖北江陵张家山247号汉墓出土的汉简《二年(吕后二年)律令·金布律》载:“诸私为蓾(卤)盐、煮济、汉,及有私盐井煮者,税之,县官取一,主取五。”据此可知,当时()A.采取休养生息的经济政策B.盐铁专卖政策已有所松动C.社会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D.诸侯王国的势力日益膨胀8.[2023·福建莆田一模]下图是在四川出土的汉代酒肆画像砖,画面上“前店后坊”(当街卖酒、后台汇集原料酿酒)的场景依稀可辨;画面上熙熙攘攘的人群,直观地呈现了汉代人的物质生活。对画中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汉代()A.商业突破了严格的时空限制B.商人的社会地位大幅度提高C.重农抑商的政策出现了松动D.生产力发展推动了市场繁荣9.[2023·大连一模]《汉书》载:“宛王蝉封与汉约,岁献天马二匹。汉使采蒲陶(葡萄)、目宿(苜蓿)种归。”《大唐西域记》记述:公元l世纪时,桃在印度被命名为“至那果”,意即“中国果”。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中华文化优秀B.汉初国力强盛C.民族关系融洽D.丝绸之路开通10.[2023·山东省中学联盟高三联考]下表是魏晋时期的三则故事,这反映出当时()引文出处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晋书·阮籍传》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A.追求个性解放成为时代主流B.传统儒学遭遇信仰危机C.士人群体追求世俗生活享受D.儒、道、佛三教出现交融11.[2023·泰安市高三三模]唐代房玄龄在其编写的《晋书》中,对于前秦统治者苻坚的人格给予高度赞美:“修废治,继绝世,礼神祇,课农桑,立学校,鳏寡孤独高年不自存者赐谷帛有差,其殊才异行、孝友忠义、德业可称者令在所以闻。”其赞美主要是因为()A.苻坚对稳定社会做出突出贡献B.苻坚励精图治符合唐代审美标准C.苻坚的作为符合儒家德治标准D.作者借苻坚教化唐代的统治阶层12.[2023·莆田市高三三模]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讲到:“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开放的范围,较汉代更为广泛,更为自由。在钱穆看来,唐代科举制()A.实现了无差别的自由投考B.推动了封建政治的进步C.消除了士族对仕途的影响D.是自下而上的选官方式13.[2023·永州市高三三模]魏晋以来,强宗大族雄踞乡间,武断乡曲,朝廷依靠他们才能贯彻对地方的统治。但隋唐之际,很多名门望族乃至一般士族的成员纷纷离开其籍贯族源地,迁居“长安—洛阳”京畿之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选官用人制度的重大变化B.京畿之地经济文化发展的吸引C.国家政治统一与社会稳定D.朝廷加强中央集权的强制迁移14.[2023·河北石家庄月考]从春秋战国至唐宋,口头叫卖和实物陈列广告逐渐衍化为招牌、酒旗、商品展览等广告表现形式,并出现彩楼、欢门等新型广告,使中国古代广告发展走向兴盛,并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内容。这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前期()A.政府重视商业环境的营造B.民营和官营商业竞争十分激烈C.商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D.理学盛行促进了社会思想解放15.[2023·天津河西期中]780年,唐朝实行两税法,规定:每户按照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照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征税的标准从人丁转为财产。唐赋税制度的变化反映出()A.封建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逐渐放松B.战国以来的人头税被彻底废除C.土地兼并问题得到根本解决D.农民获得充分的生产时间16.[2023·山东日照一模]唐代儒家士人中参禅问道、信佛修道的大有人在,但很难真正放弃世俗生活而单纯追求彼岸世界,甚至佛教和道教自身也逐渐发展出注重现实生活的思想。这一现象表明()A.社会文化氛围呈现开明开放特征B.传统文化在交融互鉴中走向成熟C.商品经济发展冲击思想文化观念D.儒学与佛教、道教实现三教合流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17.[2023·泰安市高三三模]下表为历史文献对先秦至两汉不同时期儒生区域分布状况的记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文献记载内容《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共列录先秦时期儒生七十七人,其中齐鲁人四十五人,约占58.44%;卫宋陈楚吴人十二人,约占15.58%;秦人二人,约占2.60%;籍贯不明者十八人,约占23.38%。《史记·儒林外传》共列录西汉前期著名儒生三十九人,其中,齐鲁人二十八人,约占71.79%;燕人、砀人、温人、广川人、雒阳人共计七人,约占17.95%;籍贯不明者四人,约占10.26%。《汉书·儒林传》综合西汉一代著名儒生的区域分布,齐鲁人占45.60%,其他地区约占46.11%,籍贯不明者约占8.29%。著名的儒学学者中,有远至蜀、淮南、九江、江东,甚至苍悟的。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三辅(京畿地区)名儒约占总数的5.18%,三河(畿辅之地)名儒约占总数的5.70%。《后汉书·儒林列传》东汉著名的儒学学者,齐鲁人约占36.36%,其他地区约占63.64%。其中,关中学者约占6.82%,河南、河内、南阳学者约占7.95%,会稽、九江、豫章学者约占6.82%,巴蜀学者约占10.23%。根据材料指出从先秦到两汉儒生区域分布变化呈现的规律,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在北方修建了“直道”这一古代军事“高速公路”。直道起于首都咸阳附近的云阳,直达长城最北端的九原郡,全长1800秦里。秦王朝的骑兵从云阳出发,在直道上急行三天三夜,即可驰骋在阴山脚下,北击匈奴。近年来,有学者对直道进行了调查。他们认为,《史记》“堑山堙谷”的记载实际是“将山体斜面的土石削平,填入低洼的山谷”。直道平均宽30米,最宽处可达50米。修建者为了避免道路沿着黄土高原特有的纵横交错的侵蚀沟谷迂回,选择了在笔直延伸的山脊上修建,极大地缩短了修建时间。对秦始皇来说,直道是他实现中华帝国梦的重大工程。——摘编自[日]鹤间和幸《始皇帝:秦始皇和他生活的时代》(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直道得以成功修建的原因。(6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始皇修建直道的影响。(8分)19.[2023·湖南三湘名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唐初宰相多至一二十人,重大事务都由政事堂会议讨论。唐玄宗时期,宠信个别宰相如姚崇、宋璟,以及李林甫、杨国忠之流,这就使得唐朝前期的三省长官合议制,向宰相专权化方向发展。前期的姚崇、宋璟德才兼备,他们的专权促成了开元之治。此后只知专委而不重选相,终于造成李林甫、杨国忠专权乱政。皇帝不亲理朝政,个别宰相专擅朝政,导致政局日趋败坏,最终引发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材料二唐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唐玄宗将中书省与门下省的职权合而为一,称之为“中书门下”,下设5房分主政事,有行使权力的“中书门下之印”。中书令是大权独揽的宰相,中书门下成为中央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货真价实的宰相府。门下省之名虽存,实际亡,已成为空壳,完全失去了它原本的审核封驳之权。唐玄宗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是变相恢复专职宰相,标志着三省长官合议制被宰相专权取代,政事堂制度由此瓦解。——摘编自沙宪如《唐代政事堂制度述评》(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初政事堂的实质及其作用。(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书门下体制形成的原因,并对其作简要评价。(8分)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孟郊《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李白《哭晁卿衡》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温庭筠《送渤海王子归本国》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盛勋归旧国,佳句在中华。杜甫《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综合以上信息,对材料所涉及的唐朝历史进行探究。(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阶段检测一先秦至隋唐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第一、二单元)1.解析:据材料“恭行天之罚”“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商罪贯盈,天命诛之”可知,统治者以神的意志为借口发动战争,用神权维护王权,故B项正确;夏商时期,尚未出现天人合一的理论,排除A项;以民为本,重民思想与“恭行天之罚”“有夏多罪,天命殛之”等不符,排除C项;礼乐征伐指制礼作乐,出兵打仗,周武王去世后,周公旦辅佐成王时才制礼乐,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答案:B2.解析:根据表格中“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周为天子,郑为诸侯,但它们的关系需要用相互派人质的方法来确定,同时郑还多次侵犯周天子,可见已经和当初的分封制下天子与诸侯的关系不同了,诸侯对天子不再像过去一样服从,故选B项。答案:B3.解析:根据“把中国的疆土划分为天下九州,并假托大禹治水的传说,顺着禹的足迹对九州的地理、人群和物产都进行了详细的分类介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将天下分为九州,而不是按诸侯国划分,体现了渴求国家统一,实现大一统的政治理想,故选C项。答案:C4.解析:据材料“秦权秦量是秦朝的权衡器和量器实物,出土地点分布极广”,可知秦朝的秦权和秦量分布广,说明使用秦朝统一度量衡的力度大,故选C项;郡县制属于政治制度,秦权秦量属于统一度量衡的实物,排除A项;秦朝短命而亡,并未长治久安,排除B项;修筑驰道沟通南北强调交通的作用,但材料强调秦权秦量出土范围广,排除D项。答案:C5.解析:范晔认为东汉皇统多次被割断,权归女主,虽对外立帝四人,但因皇帝年幼,实则太后临朝摄政,外戚专政,政治黑暗。由所学可知,外戚依附于皇权而存在,其权力来源于专制皇权,故A项正确;外戚宦官轮流专权是汉代的政治现象,不是材料中现象出现的根源,故B项排除;材料中现象与地方豪强势力强大和自然经济的脆弱性关系不大,故C、D两项排除。答案:A6.解析:据材料“秦汉初年,朝廷将百姓限定于既有的城乡区域之中……随着在交通便利之处自然形成的‘聚’规模逐渐变大,朝廷会派官置吏予以管理”可知,国家对百姓的管理,由原来的限定于城乡区域到建立配套的乡里体系,说明政府组织能力提升,故选A项;材料主旨是政府对地方百姓管理方式的变化,而非地方行政制度的完善,排除B项;据材料“随着在交通便利之处自然形成的‘聚’规模逐渐变大,朝廷会派官置吏予以管理”可知,城乡道路交通的便利是表象,而非反映出的本质,排除C项;据材料“随着在交通便利之处自然形成的‘聚’规模逐渐变大,朝廷会派官置吏予以管理”可知,交通便利之处原本就在政府的控制之下,排除D项。答案:A7.解析:据题干“吕后二年”“诸私为蓾(卤)盐”“县官取一,主取五”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汉初统治集团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尊奉黄老无为思想,吕后掌权后,沿袭了“与民休息”之国策,行“无为而治”,社会经济逐渐得到恢复,排除C项,故选A项;“已有所松动”不合史实,盐铁专卖政策开始于汉武帝时期,排除B项;“诸侯王国的势力日益膨胀”是在汉文、景两帝时期,排除D项。答案:A8.解析:材料“‘前店后坊’(当街卖酒、后台汇集原料酿酒)的场景依稀可辨”“熙熙攘攘的人群”体现的是汉代的市场较为繁荣。这主要和生产力的发展有关,D项符合题意;宋朝的商业活动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排除A项;商人社会地位大幅度提高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汉代的重农抑商政策并未松动,排除C项。答案:D9.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与题干内容中宛、印度与汉朝有物种交流的表述相吻合,故选D项;题干提及的是天马、蒲陶(葡萄)、目宿(苜蓿)、桃子等物种交流,没有涉及文化交流,排除A项;“汉初国力强盛”不符合史实,因经历秦末战火,汉朝初期社会经济残破,排除B项;“民族关系融洽”不符合史实,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就是为了结交西域诸国合击匈奴,排除C项。答案:D10.解析:按照《晋书·阮籍传》记载,阮籍曾经为素未谋面的“兵家女”嚎啕大哭,按照《世说新语》的记载,洛阳妇女把英俊潇洒的潘岳围起来仔细观赏、刘伶在家中裸露身体,此三事说明在魏晋南北朝这一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之下,社会风气江河日下,传统的儒家道德观念遭遇到了信仰危机,故选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仍然是传统的儒家思想,排除A项;题干表格内容中仅是述及了阮籍、潘岳、刘伶三人的所作所为,并不能扩大为整个“士人群体”,排除C项;题干内容中所述及的三则故事反映出传统的儒学思想遭遇信仰危机,并没有述及“三教交融”现象,排除D项。答案:B11.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唐代房玄龄在《晋书》中赞美前秦统治者苻坚“修废治,继绝世”等,这些都是儒家的价值理念,说明房玄龄赞美的原因是苻坚的作为符合儒家德治标准,故选C项;房玄龄赞美苻坚主要是出于苻坚的作为体现儒家德治思想,并非苻坚对稳定社会做出贡献,排除A项;房玄龄并未赞美苻坚励精图治,排除B项;房玄龄赞美苻坚是因其符合儒家德治标准,与教化唐代统治阶级无关,排除D项。答案:C12.解析:“唐代开放的范围,较汉代更为广泛,更为自由”由此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唐代能够扩大统治基础,体现了人才选拔的自由,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故选B项。答案:B13.解析:由材料“隋唐之际,很多名门望族乃至一般士族的成员纷纷离开其籍贯族源地”可知隋唐时期形成科举制,选拔人才的标准不再是魏晋时期的门第,而是个人才学,造成名门望族乃至一般士族成员的搬迁,故选A项;京畿之地经济文化发展的吸引是刺激名门望族乃至士族成员搬迁的一个动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国家政治统一与社会稳定是实行科举制的背景,而非名门望族乃至士族成员搬迁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唐朝加强中央集权并未采取大规模强制迁移的措施,排除D项。答案:A14.解析:从春秋战国至唐宋,古代广告发展走向兴盛说明商人采取营销的手段多样化,从而出现了不同形式的广告,这说明商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C正确;古代政府一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且材料并未涉及政府对商业的干预,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民营与官营商业的竞争,排除B;理学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材料并非强调社会思想,排除D。答案:C15.解析: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主要表现的是征税标准从人丁到财产的转变,这使得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放松,A正确;清朝摊丁入亩标志着人头税被彻底废除,排除B;封建社会导致土地兼并的根源是地主土地私有制和土地买卖的合法化,这表明封建国家无法从根本上彻底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排除C;租庸调制允许“纳庸代役”有利于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但是在两税法中无法体现,排除D。答案:A16.解析:材料“参禅问道、信佛修道的大有人在”“佛教和道教自身也逐渐发展出注重现实生活的思想”体现了唐朝时期佛教和道教对儒士的影响,以及佛道思想与现实社会的交融,展现了当时开明开放的文化氛围,A正确;材料涉及的信息体现不出“成熟”,排除B;材料不涉及商品经济发展的相关信息,排除C;三教合流不是材料强调的主旨,排除D。答案:A17.解析:第一小问规律,据材料“共列录先秦时期儒生七十七人,其中齐鲁人四十五人”“东汉著名的儒学学者,齐鲁人约占36.36%”可知从山东地区逐渐向外扩展,全国其他地区的占比逐渐增多。第二小问成因,可以从政治、思想和文化等角度进行分析,政治上,战国时期战乱频繁,各诸侯国联系加强;秦汉国家统一;两汉疆域辽阔,为儒学传播创造条件。思想上,儒家思想最早产生于齐鲁地区,逐渐得到重视;汉代统治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逐渐成为主流思想。文化上,古代教育不断发展,统治者推广儒学教育,促进儒学传播。答案:规律:从山东地区逐渐向外扩展,全国其他地区的占比逐渐增多。(3分)成因:战国时期战乱频繁,各诸侯国联系加强;秦汉国家统一;两汉疆域辽阔,为儒学传播创造条件。(3分)儒家思想最早产生于齐鲁地区,逐渐得到重视;汉代统治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逐渐成为主流思想。(3分)古代教育不断发展,统治者推广儒学教育,促进儒学传播。(3分)18.解析:第(1)问,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国统一六国为修筑直道提供了便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能够调动人力物力财力进行修建;根据材料“将山体斜面的土石削平,填入低洼的山谷”“修建者为了避免道路沿着黄土高原特有的纵横交错的侵蚀沟谷迂回,选择了在笔直延伸的山脊上修建,极大地缩短了修建时间”可知,修建者选择了便于施工的地点地势。第(2)问,影响:根据材料“直道起于首都咸阳附近的云阳,直达长城最北端的九原郡,全长1800秦里。秦王朝的骑兵从云阳出发,在直道上急行三天三夜,即可驰骋在阴山脚下,北击匈奴”可知,直道的修建加强了对北边的管理,有助于军事调动,打击匈奴;直道是古代的“高速公路”,能够促进政令传达,提高了行政效率;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直道的修建便利了中央和北边的联系,促进华夏民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答案:(1)原因:秦国统一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修建者选择了便于施工的地点地势。(6分)(2)影响:加强了对北边的管理;有助于军事调动,打击匈奴;提高了行政效率;促进华夏民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8分)19.解析:第(1)问,实质:“唐初宰相多至一二十人,重大事务都由政事堂会议讨论”,三省长官合议,协助皇帝统治全国的决策机构。作用:据所学三省六部制知识可知,减少了决策失误;提高了行政效率。第(2)问,原因:“唐玄宗将中书省……原本的审核封驳之权”,不适应唐玄宗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评价“唐玄宗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被宰相专权取代”,顺应了三省一体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