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地区2024届化学高一上期中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地区2024届化学高一上期中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地区2024届化学高一上期中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地区2024届化学高一上期中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地区2024届化学高一上期中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地区2024届化学高一上期中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下列物质的分离方法中,主要是利用密度不同达到分离目的的是A.把石油蒸馏分离成汽油、煤油和柴油等B.煎中药时用水在煮沸条件下提取中药的有效成分C.把大豆磨碎后,用水溶解其中可溶性成分,经过滤后,分成豆浆和豆渣D.做饭洗米时淘去米中的沙2、在甲、乙两烧杯溶液中,分别含有下列离子中的三种:Fe3+、K+、H+、SO42-、CO32-、OH-。已知甲烧杯的溶液呈黄色,则乙烧杯的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A.CO32-、OH-、SO42-B.K+、OH-、CO32-C.Fe3+、H+、SO42-D.K+、H+、SO42-3、潮湿的氯气、新制的氯水及漂粉精的水溶液均能使有色布条褪色,因为它们都含有A.Cl2 B.HClO C.ClO‾ D.HCl4、甲、乙、丙三种溶液各含有一种X-(X-为Cl-、Br-或I-)离子,向甲中加淀粉溶液和氯水,则溶液变为橙色,再加乙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则甲、乙、丙依次含有A.Br-、Cl-、I- B.Br-、I-、Cl-C.I-、Br-、Cl- D.Cl-、I-、Br-5、提出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的科学家是A.道尔顿B.汤姆孙C.卢瑟福D.伦琴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I-遇淀粉变蓝色,I2易升华B.常温下单质溴为深红棕色液体,溴元素被称为海洋元素C.海水制溴,溶于水的溴可鼓入热空气或水蒸气吹出来D.AgBr是重要的感光材料,AgI可用于人工降雨7、吸入人体内的氧有2%转化为氧化性极强的“活性氧”,它能加速人体衰老,被称为“生命杀手”,服用含硒元素(Se)的化合物亚硒酸钠(Na2SeO3),能消除人体内的活性氧,由此推断Na2SeO3在人体中的作用是()A.作氧化剂 B.作还原剂C.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D.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某试样焰色反应呈黄色,则试样中一定含有K+B.过滤操作时,为了加快过滤可以用玻璃棒搅拌漏斗的液体C.蒸馏装置中,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该在蒸馏烧瓶支管口附近D.粗盐的提纯实验中,用到了萃取、分液操作9、现有三组混合物:①CCl4和NaCl的混合液;②苯(沸点:80.1℃)和甲苯(沸点:110.6℃)的混合溶液(苯和甲苯是性质非常相似的一对互溶液体);③掺有碘化钾的碘水,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A.分液、蒸馏、萃取B.萃取、蒸馏、分液C.蒸馏、萃取、分液D.分液、萃取、蒸馏10、下列各组溶液中的Cl-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是A.15mL0.1mol/L的MgCl2溶液和15mL0.2mol/L的KClO3溶液B.10mL0.2mol/L的NH4Cl溶液和5mL0.2mol/L的FeCl2溶液C.5mL0.2mol/L的CaCl2溶液和20mL0.1mol/L的KCl溶液D.5mL0.1mol/L的AlCl3溶液和15mL0.3mol/L的NaCl溶液11、VmLFe2(SO4)3溶液中含Fe3+mg,则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mol·L-1 B.mol·L-1 C.mol·L-1 D.mol·L-112、2016年第31届奥运会在巴西里约举行。奥运会上发令枪所用“火药”的主要成分是氯酸钾和红磷,撞击时发生的化学反应为:5KClO3+6P=3P2O5+5KCl。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氯酸钾是氧化剂B.KCl是还原产物C.反应中消耗3molP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5molD.该反应为置换反应13、K2FeO4可用作水处理剂,它可由3Cl2+2Fe(OH)3+10KOH=2K2FeO4+6KCl+8H2O制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氧化性:Fe(OH)3>K2FeO4B.Cl2是氧化剂,Fe(OH)3在反应中失去电子C.上述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3:2D.每生成lmol氧化产物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3mol14、在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分别放入的钠、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氢氧化钠,然后各加入100mL水,搅拌,使固体全溶解,有甲、乙、丙、丁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的顺序为()A.甲<乙<丙<丁 B.丁<甲<乙=丙 C.甲=丁<乙=丙 D.丁<甲<乙<丙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B.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C.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D.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16、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X、Y、Z、W,其中X的最高正化合价与Z的相同,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0.4倍,Y元素的周期序数等于族序数,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浓溶液Q是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干燥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半径:Y>Z>W>XB.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X>ZC.Y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以和Q反应D.加热条件下Q可氧化X、Y、Z的单质17、铊(Tl)盐与氰化钾(KCN)被列为A级危险品。已知下列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发生①Tl3++2Ag=Tl++2Ag+,②Cu+2Fe3+=2Fe2++Cu2+,③Ag++Fe2+=Ag+Fe3+,下列离子氧化性比较顺序正确的是A.Tl3+>Ag+>Fe3+>Cu2+B.Cu2+>Fe3+>Ag+>Tl3+C.TI+>Ag+>Fe2+>Cu2+D.Tl3+>Fe3+>Ag+>Cu2+18、我国明代《本草纲目》中收载药物1892种,其中“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里所用的“法”是指(

)A.萃取 B.渗析 C.蒸馏 D.过滤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直到不再生成CO2气体为止,在此过程中,溶液中的HCO3-浓度变化是先变大后变小(溶液体积变化均忽略不计)B.向NaHCO3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溶液中CO32-的浓度变化是先变大后变小(溶液体积变化忽略)C.H2O2、CuS、FeCl2均不能通过单质直接化合得到D.将物质的量比为2:1的Na和Na2O样品分别放入等量的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分别为a%和b%,则a、b的关系是a=b20、把铁片放入下列溶液中,铁片溶解且溶液质量减小,没有气体生成,此溶液是()A.FeSO4B.H2SO4C.Fe2(SO4)3D.CuSO421、将2.32gNa2CO3、NaOH的固体混合物完全溶解于水,制成溶液,然后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1mol/L的盐酸,所加盐酸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标准状况)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OA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CO32-+H+=HCO3-B.A点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NaHCO3C.当加入45mL盐酸时,产生CO2的体积为336mLD.混合物中NaOH的质量0.20g22、近年来,在金星大气层中发现存在三氧化二碳。三氧化二碳属于()A.单质B.酸C.盐D.氧化物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14分)有A、B、C、D四种元素,A元素的原子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上有一个电子;B元素负2价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与氩原子相同;C元素的原子核内无中子;D原子核外电子数比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多6个。(1)C与D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其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2)B离子的电子式_______,A离子的电子式_______。(3)B原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D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24、(12分)某强酸性溶液X中仅含有Ba2+、Al3+、NH4+、Fe2+、Fe3+、CO32-、SO32-、SO42-、Cl-、NO3-中的一种或几种,取该溶液进行连续实验,实验过程如下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仅根据上述连续实验不能确定溶液X中是否含有的离子分别是________。

(2)若②中所用氢氧化钠浓度为2mol/L,当加入10mL时开始产生沉淀,55mL时沉淀的量达到最大值0.03mol,继续滴加沉淀的量保持不变,随后再滴加沉淀部分溶解,到60mL时沉淀的量降为0.025mol且保持不变,则原溶液中:c(Fe2+)为_____mol/L、c(Fe3+)为______mol/L、c(Cl-)为_____mol/L。(若有些离子不存在,请填0mol/L)25、(12分)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曾为世界制碱工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以NaCl、NH3、CO2等为原料先制得NaHCO3,进而生产出纯碱。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①NH3+CO2+H2O=NH4HCO3;②NH4HCO3+NaCl=NaHCO3↓+NH4Cl;③2NaHCO3=Na2CO3+CO2↑+H2O。已知:NH3是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碱性气体,极易溶于水。Ⅰ.原理分析(1)碳酸氢铵与饱和食盐水反应,能析出碳酸氢钠晶体的原因是_______。a碳酸氢钠难溶于水b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c碳酸氢钠的溶解度相对较小,在溶液中首先结晶析出Ⅱ.实验探究(2)一位同学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含氨的饱和食盐水中制备碳酸氢钠,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图中夹持、固定用的仪器未画出)。回答下列有关问题:a.乙装置中的试剂是_______;该试剂的目的:_______b.丁装置中稀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c.实验结束后,分离出NaHCO3晶体的操作是_______(填分离操作的名称)。26、(10分)实验室现有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回答下列问题:(1)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mol·L-1。(2)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硫酸性质的实验探究时,需要100mL1.5mol·L-1稀硫酸,则需用量筒量取_____mL的浓硫酸,量取浓硫酸所用的量筒的规格为________(填标号)。A.10mLB.25mLC.50mLD.100mL(3)整个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量筒外还有______。(4)下列情况对所配制的稀硫酸浓度有何影响。①所用的浓硫酸长时间放置在密封不好的容器中: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下同)。②将溶液注入未经干燥的容量瓶中:_________。③转移溶液时用过的烧杯、玻璃棒未洗涤:________。④定容时俯视刻度线:_____。27、(12分)如图所示是分离混合物时常用的仪器,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仪器C的名称___。(2)分离以下混合物应该主要选用上述什么仪器?(填字母符号)①NaCl固体和泥沙:___;②花生油和水:___。(3)若向C装置中加入碘水和足量CCl4,充分振荡后静置,观察到现象是:C内液体分两层,上层液体___色,下层液体___色。(4)溴单质和碘单质有相类似的性质,若利用C仪器提取溴水中的溴单质,下列有机溶剂中不能选用的是:___。A.汽油B.CCl4C.酒精D.醋酸28、(14分)化学实验有助于理解化学知识,形成化学观念,提高探究与创新能力,提升科学素养。实验室用食盐晶体与浓硫酸在微热条件下反应制取氯化氢气体。(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氯化氢气体的发生装置应该选择装置___________(填装置的编号,下同)。由于氯化氢气体有害,所以实验室用装置D来收集氯化氢,收集氯化氢时,气体从________管(填“a”或“b”)进入。用水吸收多余的氯化氢气体时,应该选择装置__________,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要得到干燥的氯化氢气体,还需要在制取和收集装置之间插入一个装置D,此时D中装入的液体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气体发生在装置的选择要考虑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等因素。实验室制取氧气(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和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都不用装置B,其原因分别是制取氧气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二氧化碳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将标准状况下的200体积HCl气体溶于1体积水中,得到密度为1.12g/mL的盐酸,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____。(保留两位小数)29、(10分)下图为五个椭圆交叉构成的图案,椭圆内分别写了C2H5OH、CO2、Fe2O3、FeCl3和NaOH五种物质,图中相连的两种物质均可归为一类,相交的部分A、B、C、D为其相应的分类标准代号。请回答下列问题:(1)两种物质混合能发生反应且都是电解质的是________(填分类标准代号,下同),两种物质都是氧化物的是________。(2)分类标准代号A表示______________(多项选择)a.两物质都是非电解质b.两物质都是有机物c.两物质都是含碳化合物d.两物质都是氧化物(3)上述五种物质中的某一物质能与某种强酸反应生成上述物质中的另一种物质,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洁净的烧杯取25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加入上述五种物质中的某一物质的饱和溶液,加热得红褐色胶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D【解题分析】试题分析:A.汽油﹑煤油和柴油的沸点不同,利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A错误;B.提取中药的有效成分是利用溶解度不同分离,不是利用密度,故B错误;C.过滤是利用溶解度不同进行分离,然后利用滤渣不能通过滤纸分离,故C错误;D.沙子和米的密度不同,沉在水的底部,用淘洗法可分离,故D正确.故选D.考点:物质的分离提纯2、B【解题分析】

甲烧杯的溶液呈黄色色,说明甲烧杯中含有Fe3+离子,根据离子能否大量共存判断甲乙烧杯中可能存在的离子。【题目详解】甲烧杯的溶液呈黄色色,说明甲烧杯中含有Fe3+离子,CO32-、OH-离子与Fe3+离子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则CO32-、OH-离子存在于乙烧杯中,溶液中含有阴离子,则一定存在阳离子,而H+离子与CO32-、OH-离子不能共存,所以乙烧杯中还含有K+离子,所以甲烧杯中含有H+-、Fe3+、SO42-离子,乙烧杯中含有K+、OH-、CO32-离子,故选B。【题目点拨】本题考查离子共存问题,根据溶液的颜色判断甲烧杯中含有Fe3+离子,根据离子能否大量共存判断甲乙烧杯中可能存在的离子。3、B【解题分析】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O、HCl,Cl2、HCl都没有漂白性,HClO具有漂白性,故B正确。4、A【解题分析】

卤族元素中,其单质的氧化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弱,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强,所以卤族元素中原子序数小的单质能置换出原子序数大的单质。【题目详解】甲、乙、丙三种溶液中各有一种X-(X-为Cl-、Br-、I-

)离子,向甲中加入淀粉溶液和氯水,溶液变为橙色,二者发生置换反应,说明甲中含有Br-,再加乙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说明加入的物质和溴不反应,则为Cl-,则说明甲中含有Br-,乙中含有Cl-,丙中含有I-,A符合题意。答案选A。5、C【解题分析】

从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历史分析原子的结构模型的演变。【题目详解】A.1808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他认为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不可再分割,A错误;B.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逊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1904年汤姆逊提出了一个被称为“西瓜式”结构的原子结构模型,电子就像“西瓜子”一样镶嵌在带正电的“西瓜瓤”中,B错误;C.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质量比电子大很多的带正电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进一步计算α散射时的一些规律,提出了行星式原子模型,指出原子像一个太阳系,带正电的原子核像太阳,带负电的电子像绕着太阳转的行星,C正确;D.伦琴主要发现了伦琴射线,即X射线,开辟了原子物理学道路,D错误;答案为C。6、A【解题分析】

A.单质碘遇淀粉变蓝色,不是碘离子,A错误;B.常温下单质溴为深红棕色液体,溴元素被称为海洋元素,B正确;C.溴易挥发,海水制溴时溶于水的溴可鼓入热空气或水蒸气吹出来,C正确;D.AgBr见光易分解,是重要的感光材料,AgI可用于人工降雨,D正确。答案选A。7、B【解题分析】

“活性氧”氧化性极强,服用含硒元素(Se)的化合物亚硒酸钠(Na2SeO3),能消除人体内的活性氧,表明Na2SeO3能将“活性氧”还原,“活性氧”为氧化剂,Na2SeO3为还原剂,由此可知Na2SeO3在人体中作还原剂,故答案为:B。8、C【解题分析】

A.某试样焰色反应呈黄色,则试样中一定含有钠元素,检验钾离子,应透过蓝色钴玻璃,以滤去黄光,故A错误;B.过滤时不能用玻璃棒搅拌,以防止滤纸破损,玻璃棒仅起到引流的作用,故B错误;C.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附近,用于测量馏分蒸汽的温度,故C正确;D.粗盐的提纯实验中,用到了溶解、过滤、蒸发结晶操作,不需要用萃取和分液,故D错误;答案选C。【题目点拨】粗盐的提纯是为了除去溶于水和不溶于水的杂质,用到了溶解、过滤、蒸发结晶操作,萃取和分液是除去溶液中某中溶质,选择实验操作时,要注意根据原理选择装置。9、A【解题分析】试题分析:四氯化碳不溶于水,分液即可;苯和甲苯的沸点相差较大,蒸馏即可;碘易溶在有机溶剂中,除去即可,答案选A。考点:考查物质的分离与提纯10、D【解题分析】

根据电离方程式分析离子浓度与溶液浓度的关系。【题目详解】A项:据MgCl2=Mg2++2Cl-,0.1mol/LMgCl2溶液中Cl-为0.2mol/L。又KClO3=K++ClO3-,KClO3溶液中Cl-浓度为0。A项错误;B项:浓度都是0.2mol/L的NH4Cl溶液、FeCl2溶液中Cl-浓度分别是0.2mol/L、0.4mol/L。B项错误;C项:0.2mol/L的CaCl2溶液、0.1mol/L的KCl溶液中Cl-浓度分别是0.4mol/L、0.1mol/L。C项错误;D项:0.1mol/L的AlCl3溶液和0.3mol/L的NaCl溶液中,Cl-浓度都是0.3mol/L。D项正确。本题选D。【题目点拨】溶液是组成均匀的混合物,其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体积无关。11、D【解题分析】

根据铁离子的质量求得铁离子的物质的量,根据化学式计算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然后除以溶液的体积即得物质的量浓度。【题目详解】V

mL

Fe2(SO4)3溶液中,含有Fe3+

m

mg,则n(Fe3+)==×10−3mol,根据化学式可得的物质的量为n()=×n(Fe3+)=××10−3mol=×10−3mol,所以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mol/L,故选D。12、D【解题分析】A、氯酸钾中氯元素化合价从+5价降低到-1价,得到5个电子,氯酸钾是氧化剂,A正确;B、氯酸钾是氧化剂,KCl是还原产物,B正确;C、P元素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5价,反应中消耗3molP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5mol,C正确;D、生成物中没有单质产生,该反应不是置换反应,D错误,答案选D。13、A【解题分析】

反应3Cl2+2Fe(OH)3+10KOH=2K2FeO4+6KCl+8H2O中,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题目详解】A.Fe(OH)3中铁是+3价,FeO42-中铁是+6价,所以Fe(OH)3是还原剂,它的还原性强于FeO42-,A不正确,符合题意;B、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Cl2是氧化剂,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Fe(OH)3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B正确,不符合题意;C、上述反应的氧化剂Cl2与还原剂Fe(OH)3物质的量之比为3:2,C正确,不符合题意;D、由Fe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可知,每生成lmol氧化产物K2FeO4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3mol,D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选A。【题目点拨】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侧重氧化还原反应判断及基本反应类型判断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14、B【解题分析】

钠、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方程式分别如下:Na+H2O=NaOH+H2↑,溶液增加的质量=m(Na)−m(H2)=2.3g−0.1g=2.2g,Na2O+H2O=2NaOH,溶液增加的质量=m(Na2O)=0.1mol×62g/mol=6.2g;Na2O2+H2O=2NaOH+O2↑,溶液增加的质量=m(Na2O2)−m(O2)=m(Na2O)=6.2g,将氢氧化钠加入水中,溶液增加的质量为氢氧化钠的质量=0.1mol×40g/mol=4g;所以溶液增加的质量大小顺序为:钠<氢氧化钠<氧化钠=过氧化钠,根据钠原子守恒知,0.1mol的钠、氧化钠、过氧化钠、氢氧化钠溶于水所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1mol、0.2mol、0.2mol,0.1mol,通过以上分析可知,0.1mol的钠、氧化钠、过氧化钠、氢氧化钠分别溶于水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g/100g+2.2g×100%、8g/100g+6.2g×100%、8g/100g+6.2g×100%、4g/100g+4g×100%,所以甲、乙、丙、丁的质量分数大小的顺序是:丁<甲<乙=丙,答案选B。15、D【解题分析】

A.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A错误;B.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为不成盐氧化物,B错误;C.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为金属氧化物,C错误;D.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D正确;故答案选D。16、D【解题分析】

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0.4倍,即Z为Si,因为X的最高正价与Z的相同,因此X和Z属于同主族,即X为C,Y元素的周期序数等于族序数,推出Y为Al,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浓溶液Q是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干燥剂,W为S,Q为H2SO4。【题目详解】A.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增大,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即原子半径大小:r(Al)>r(Si)>r(S)>r(C),A正确;B.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其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即氢化物的稳定性:CH4>SiH4,B正确;C.Al(OH)3可以与H2SO4反应,C正确;D.浓硫酸不能与Si反应,D错误;故选D。17、A【解题分析】①反应Tl3++2Ag═Tl++2Ag+中,氧化剂是Tl3+,氧化产物是Ag+,所以氧化性Tl3+>Ag+;②反应Cu+2Fe3+=2Fe2++Cu2+,氧化剂是Fe3+,氧化产物是Cu2+,所以氧化性Fe3+>Cu2+;③反应Ag++Fe2+═Ag+Fe3+中,氧化剂是Ag+,氧化产物是Fe3+,所以氧化性Ag+>Fe3+;所以氧化性强弱顺序是Tl3+>Ag+>Fe3+>Cu2+,故选A。18、C【解题分析】

由题意知,“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淸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里所用的“法”是指我国古代制烧洒的方法——蒸馏法,加热使酒精气化再冷凝收集得到烧酒,C正确。本题选C。19、D【解题分析】

A.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直到不再生成CO2气体为止,在此过程中,碳酸根离子先与氢离子反应生成碳酸氢根离子,然后碳酸氢根离子再与氢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在此过程中,溶液中HCO3-的浓度变化是先变大后变小,故A正确;B.向NaHCO3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二者先反应生成碳酸钡、碳酸钠和水,此时溶液中碳酸根离子浓度增加,再滴加Ba(OH)2溶液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碳酸根离子浓度减小,所以CO32-的浓度变化是先变大后变小,故B正确;C.H2与O2反应生成水、Cu与S反应生成Cu2S、Fe与Cl2反应生成FeCl3,三者均不能通过单质直接化合得到,故C正确;D.设Na的物质的量为2mol、Na2O为1mol,则2Na+2H2O=2NaOH+H2↑△m2mol2mol44gNa2O+H2O=2NaOH△m1mol2mol62g由方程式可知,生成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则溶质的质量相等,反应后两溶液的质量变化值不同,所以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即a≠b,故D错误,答案选D。20、D【解题分析】除FeSO4外,其它选项物质均可和铁反应:Fe+H2SO4=FeSO4+H2↑铁片溶解,溶液质量增加,有氢气放出Fe+Fe2(SO4)3=3FeSO4铁片溶解,溶液质量增加,无气体放出Fe+CuSO4=FeSO4+Cu铁片溶解,溶液质量减小,无气体放出故答案为D21、C【解题分析】

A、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则OA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CO32-+H+=HCO3-,故A正确;B、OA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CO32-+H+=HCO3-,所以A点的溶质为NaC1、NaHCO3,故B正确;C、AB段产生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H+=H2O+CO2↑,根据方程式可知n(CO2)=(45-25)×10-3L×1mol/L=0.02mol,所以二氧化碳的体积为:0.02mol×22.4L/mol=0.448L=448mL,故C错误;D、根据碳原子守恒可知n(CO2)=n(Na2CO3)=0.02mol,所以氢氧化钠的质量为2.32g-0.02mol×106g/mol=0.2g,故D正确;答案选C。22、D【解题分析】

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三氧化二碳属于氧化物,故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HClHCl=H++Cl-Na+【解题分析】

由A元素的原子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上有一个电子可知A为Na元素;由B元素负2价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与氩原子相同可知B为S元素;由C元素的原子核内无中子可知C为H元素;由D原子核外电子数比钠原子核外电子总数多6个可知D为Cl元素。【题目详解】(1)氢元素与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氯化氢,化学式为HCl,氯化氢在溶液中完全电离,电离出氯离子和氢离子,电离方程式为HCl=H++Cl-;(2)硫原子得到2个电子形成硫离子,硫离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电子式为;钠离子为阳离子,其电子式直接用离子符号表示,则钠离子的电子式为Na+;(3)硫原子核外有16个电子,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6个电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形成氯离子,氯离子核外有18个电子,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8个电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题目点拨】阴离子与同周期稀有气体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由B元素负2价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与氩原子相同确定B为钠元素是解答关键,也是解答的突破口。24、Fe3+、Cl-0.150.10.4【解题分析】

(1)强酸性溶液中一定不会存在CO32-和SO32-,加入过量硝酸钡生成沉淀,则该沉淀为BaSO4,说明溶液中含有SO42-;生成气体A,A连续被氧化生成D和E,则A为NO,D为NO2,E为HNO3,说明溶液中含有还原性离子,一定为Fe2+,它在酸性条件下和NO3-反应生成NO;溶液B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沉淀G为Fe(OH)3,生成气体F,则F为NH3,说明溶液中含有NH4+;溶液H中通入CO2气体,生成沉淀I,则I为Al(OH)3,H为NaOH和NaAlO2,说明溶液中含有Al3+;溶液中含有Fe2+,就一定不含NO3-,含有SO42-就一定不含Ba2+,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的Fe3+和Cl-。(2)根据得失电子数相等和阴阳离子电荷所带电荷数相同求解。【题目详解】(1)由分析可知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的是Fe3+和Cl-。(2)n(NO)==0.005mol,根据得失电子数可知n(Fe2+)=n(NO)×3=0.015mol,c(Fe2+)=0.015mol÷0.1L=0.15mol/L;加入氢氧化钠溶液60mL时沉淀量降到0.025mol,说明此时为氢氧化铁沉淀,亚铁离子的物质的量是0.015mol,所以说明原溶液中存在铁离子,n(Fe3+)=0.025mol-0.015mol=0.01mol,则c(Fe3+)=0.01mol/0.1L=0.1mol/L;加入55mL氢氧化钠溶液时沉淀达到最大值0.03mol,加入60mL氢氧化钠溶液时,沉淀降为0.025mol,说明n(Al(OH)3)=0.03mol-0.025mol=0.005mol,则溶液中SO42-:0.04mol,NH4+:0.005mol,Fe2+:0.015mol,Fe3+:0.01mol,Al3+:0.005mol,此时2n(SO42-)=n(NH4+)+2n(Fe2+)+3n(Fe3+)+3n(Al3+),所以c(Cl-)=0.4mol/L。【题目点拨】注意生成的Al(OH)3会和过量的NaOH反应生成NaAlO2和H2O。25、a饱和的NaHCO3除去CO2中HCl吸收挥发出的氨气过滤【解题分析】

工业上侯氏制碱法是在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由于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所以先通入氨气,通入足量的氨气后再通入二氧化碳,生成了碳酸氢钠,由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较小,所以溶液中有碳酸氢钠晶体析出,将碳酸氢钠晶体加热后得纯碱碳酸钠。【题目详解】(1)a.碳酸氢钠易溶于水,故a错误;b.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与其在溶液中首先结晶析出无关,故b错误;c.碳酸氢钠的溶解度相对于氯化铵来说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更小一些,所以在溶液中首先结晶析出,故c正确;故答案为c;(2)a.利用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因盐酸易挥发,所以,二氧化碳中常会含有氯化氢气体,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可以在乙装置中盛放碳酸氢钠的溶液除掉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氯化氢气体;b.实验过程中氨气可能有剩余,而稀硫酸能与氨气反应,所以稀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末反应的NH3;c.分离出NaHCO3晶体的操作是分离固体与液体,常采用的实验操作是过滤操作。26、18.48.2A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偏低无影响偏低偏高【解题分析】

(1)c==18.4mol/L,故答案为:18.4;(2)由c1V1=c2V2得:需用量筒量取浓硫酸的体积=≈8.2mL,根据近且小原则选择10mL规格的量筒量取,故答案为:8.2;A;(3)整个实验用到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100mL容量瓶,故答案为: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4)①所用的浓硫酸长时间放置在密封不好的容器中,浓硫酸的实际浓度较小,溶质物质的量偏小,浓度偏低,故答案为:偏低;②因定容时还需加水,故将溶液注入未经干燥的容量瓶中,无影响,故答案为:无影响;③转移溶液时用过的烧杯、玻璃棒未洗涤,造成溶质损失,浓度偏低,故答案为:偏低;④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高,故答案为:偏高。27、分液漏斗BDC无紫CD【解题分析】

(1)由图可知,C为分液漏斗;(2)①泥沙不溶于水,NaCl溶于水,则溶于水过滤、蒸发可分离,选择BD仪器;②花生油和水为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出现分层,利用分液法分离,选C仪器;(3)C装置中加入碘水和足量CCl4,分层,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四氯化碳从碘水中萃取出碘,则上层(水层)为无色,下层(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为紫色;(4)C仪器提取溴水中的溴单质,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