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期末几何压轴题检测含解析_第1页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期末几何压轴题检测含解析_第2页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期末几何压轴题检测含解析_第3页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期末几何压轴题检测含解析_第4页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期末几何压轴题检测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解答题1.(了解概念)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式子的值就叫做线段的“勾股距”,记作.同时,我们把两边的“勾股距”之和等于第三边的“勾股距”的三角形叫做“等距三角形”.(理解运用)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1)线段的“勾股距”;(2)若点在第三象限,且,求并判断是否为“等距三角形”﹔(拓展提升)(3)若点在轴上,是“等距三角形”,请直接写出的取值范围.2.如图,直线,一副直角三角板中,.(1)若如图1摆放,当平分时,证明:平分.(2)若如图2摆放时,则(3)若图2中固定,将沿着方向平移,边与直线相交于点,作和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如图3),求的度数.(4)若图2中的周长,现将固定,将沿着方向平移至点与重合,平移后的得到,点的对应点分别是,请直接写出四边形的周长.(5)若图2中固定,(如图4)将绕点顺时针旋转,分钟转半圈,旋转至与直线首次重合的过程中,当线段与的一条边平行时,请直接写出旋转的时间.3.如图,,点A、B分别在直线MN、GH上,点O在直线MN、GH之间,若,.(1)=;(2)如图2,点C、D是、角平分线上的两点,且,求的度数;(3)如图3,点F是平面上的一点,连结FA、FB,E是射线FA上的一点,若,,且,求n的值.4.已知,.点在上,点在上.(1)如图1中,、、的数量关系为:;(不需要证明);如图2中,、、的数量关系为:;(不需要证明)(2)如图3中,平分,平分,且,求的度数;(3)如图4中,,平分,平分,且,则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化,求出么的度数.5.问题情境:如图1,AB∥CD,∠PAB=130°,∠PCD=120°.求∠APC的度数.小明的思路是:过P作PE∥AB,通过平行线性质,可得∠APC=∠APE+∠CPE=50°+60°=110°.问题解决:(1)如图2,AB∥CD,直线l分别与AB、CD交于点M、N,点P在直线I上运动,当点P在线段MN上运动时(不与点M、N重合),∠PAB=α,∠PCD=β,判断∠APC、α、β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在(1)的条件下,如果点P在线段MN或NM的延长线上运动时.请直接写出∠APC、α、B之间的数量关系;(3)如图3,AB∥CD,点P是AB、CD之间的一点(点P在点A、C右侧),连接PA、PC,∠BAP和∠DCP的平分线交于点Q.若∠APC=116°,请结合(2)中的规律,求∠AQC的度数.6.如图①,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沿对折,使落在的位置;(1)若的度数为,试求的度数(用含的代数式表示);(2)如图②,再将纸片沿对折,使得落在的位置.①若,的度数为,试求的度数(用含的代数式表示);②若,的度数比的度数大,试计算的度数.7.如果有一列数,从这列数的第2个数开始,每一个数与它的前一个数的比等于同一个非零的常数,这样的一列数就叫做等比数列(GeometricSequences).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q≠0).(1)观察一个等比列数1,,…,它的公比q=;如果an(n为正整数)表示这个等比数列的第n项,那么a18=,an=;(2)如果欲求1+2+4+8+16+…+230的值,可以按照如下步骤进行:令S=1+2+4+8+16+…+230…①等式两边同时乘以2,得2S=2+4+8+16++32+…+231…②由②﹣①式,得2S﹣S=231﹣1即(2﹣1)S=231﹣1所以请根据以上的解答过程,求3+32+33+…+323的值;(3)用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探索:若数列a1,a2,a3,…,an,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与前一项之比的常数为q,请用含a1,q,n的代数式表示an;如果这个常数q≠1,请用含a1,q,n的代数式表示a1+a2+a3+…+an.8.阅读下面文字:对于可以如下计算:原式上面这种方法叫拆项法,你看懂了吗?仿照上面的方法,计算:(1)(2)9.阅读下面的文字,解答问题大家知道是无理数,而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因此的小数部分我们不可能全部地写出来,于是小明用﹣1来表示的小数部分,你同意小明的表示方法吗?事实上,小明的表示方法是有道理的,因为的整数部分是1,将这个数减去其整数部分,差就是小数部分.又例如:<<,即2<<3,∴的整数部分为2,小数部分为(﹣2)请解答:(1)整数部分是,小数部分是.(2)如果的小数部分为a,的整数部分为b,求|a﹣b|+的值.(3)已知:9+=x+y,其中x是整数,且0<y<1,求x﹣y的相反数.10.(阅读材料)数学家华罗庚在一次出国访问途中,看到飞机上邻座的乘客阅读的杂志上有一道智力题:求59319的立方根.华罗庚脱口而出:“39”.邻座的乘客十分惊奇,忙间其中计算的奥妙.你知道怎样迅速准确的计算出结果吗?请你按下面的步骤试一试:第一步:∵,,,∴.∴能确定59319的立方根是个两位数.第二步:∵59319的个位数是9,∴能确定59319的立方根的个位数是9.第三步:如果划去59319后面的三位319得到数59,而,则,可得,由此能确定59319的立方根的十位数是3,因此59319的立方根是39.(解答问题)根据上面材料,解答下面的问题(1)求110592的立方根,写出步骤.(2)填空:__________.11.阅读下面的文字,解答问题.对于实数a,我们规定:用符号[a]表示不大于a的最大整数;用{a}表示a减去[a]所得的差.例如:[]=1,[2.2]=2,{}=﹣1,{2.2}=2.2﹣2=0.2.(1)仿照以上方法计算:[]={5﹣}=;(2)若[]=1,写出所有满足题意的整数x的值:.(3)已知y0是一个不大于280的非负数,且满足{}=0.我们规定:y1=[],y2=[],y3=[],…,以此类推,直到yn第一次等于1时停止计算.当y0是符合条件的所有数中的最大数时,此时y0=,n=.12.规律探究,观察下列等式:第1个等式:第2个等式:第3个等式:第4个等式:请回答下列问题:(1)按以上规律写出第5个等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含n的式子表示第n个等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n为正整数)(3)求13.已知、两点的坐标分别为,,将线段水平向右平移到,连接,,得四边形,且.(1)点的坐标为______,点D的坐标为______;(2)如图1,轴于,上有一动点,连接、,求最小时点位置及其坐标,并说明理由;(3)如图2,为轴上一点,若平分,且于,.求与之间的数量关系.14.如图,已知直线,点在直线上,点在直线上,点在点的右侧,平分平分,直线交于点.(1)若时,则___________;(2)试求出的度数(用含的代数式表示);(3)将线段向右平行移动,其他条件不变,请画出相应图形,并直接写出的度数.(用含的代数式表示)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长方形,点,.(1)如图,有一动点在第二象限的角平分线上,若,求的度数;(2)若把长方形向上平移,得到长方形.①在运动过程中,求的面积与的面积之间的数量关系;②若,求的面积与的面积之比.16.如图,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是﹣1,1,点P是线段AB上一动点,给出如下定义:如果在数轴上存在动点Q,满足|PQ|=2,那么我们把这样的点Q表示的数称为连动数,特别地,当点Q表示的数是整数时我们称为连动整数.(1)﹣3,0,2.5是连动数的是;(2)关于x的方程2x﹣m=x+1的解满足是连动数,求m的取值范围;(3)当不等式组的解集中恰好有4个解是连动整数时,求a的取值范围.17.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1,3),B(3,1),将线段A平移至CD,C(m,-1),D(1,n)(1)m=_____,n=______(2)点P的坐标是(c,0)①设∠ABP=,请写出∠BPD和∠PDC之间的数量关系(用含的式子表示,若有多种数量关系,选择一种加以说明)②当三角形PAB的面积不小于3且不大于10,求点p的横坐标C的取值范围(直接写出答案即可)1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为坐标原点.已知两点,且、满足;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且,点在轴上.(1)如图①,动点从点出发,以每秒个单位长度沿轴向下运动,当时间为何值时,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四分之一;(2)如图②,当从点出发,沿轴向上运动,连接、,、、存在什么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排除在和两点的特殊情况).19.题目:满足方程组的x与y的值的和是2,求k的值.按照常规方法,顺着题目思路解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分别求出xy的值(含有字母k),再由x+y=2,构造关于k的方程求解,从而得出k值.(1)某数学兴趣小组对本题的解法又进行了探究利用整体思想,对于方程组中每个方程变形得到“x+y”这个整体,或者对方程组的两个方程进行加减变形得到“x+y”整体值,从而求出k值请你运用这种整体思想的方法,完成题目的解答过程.(2)小勇同学的解答是:观察方程①,令3x=k,5y=1解得y=,3x+y=2,∴x=∴k=3×=把x=,y=代入方程②得k=﹣所以k的值为或﹣.请诊断分析并评价“小勇同学的解答”.20.如图,已知,,且满足.(1)求、两点的坐标;(2)点在线段上,、满足,点在轴负半轴上,连交轴的负半轴于点,且,求点的坐标;(3)平移直线,交轴正半轴于,交轴于,为直线上第三象限内的点,过作轴于,若,且,求点的坐标.21.如图,,是的平分线,和的度数满足方程组,(1)求和的度数;(2)求证:.(3)求的度数.22.新定义,若关于,的二元一次方程组①的解是,关于,的二元一次方程组②的解是,且满足,,则称方程组②的解是方程组①的模糊解.关于,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方程组的模糊解,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23.阅读感悟:有些关于方程组的问题,要求的结果不是每一个未知数的值,而是关于未知数的代数式的值,如以下问题:已知实数、满足①,②,求和的值.本题常规思路是将①②两式联立组成方程组,解得、的值再代入欲求值的代数式得到答案,常规思路运算量比较大.其实,仔细观察两个方程未知数的系数之间的关系,本题还可以通过适当变形整体求得代数式的值,如由①-②可得,由①+②×2可得.这样的解题思想就是通常所说的“整体思想”.解决问题:(1)已知二元一次方程组,则_______,_______;(2)某班级组织活动购买小奖品,买20支水笔、3块橡皮、2本记事本共需35元,买39支水笔、5块橡皮、3本记事本工序62元,则购买6支水笔、6块橡皮、6本记事本共需多少元?(3)对于实数、,定义新运算:,其中、、是常数,等式右边是通常的加法和乘法运算.已知,,那么_______.24.对x,y定义一种新运算T,规定:T(x,y)=ax+2by﹣1(其中a、b均为非零常数),这里等式右边是通常的四则运算,例如:T(0,1)=a•0+2b•1﹣1=2b﹣1.(1)已知T(1,﹣1)=﹣2,T(4,2)=3.①求a,b的值;②若关于m的不等式组恰好有2个整数解,求实数p的取值范围;(2)若T(x,y)=T(y,x)对任意实数x,y都成立(这里T(x,y)和T(y,x)均有意义),则a,b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25.某市出租车的起步价是7元(起步价是指不超过行程的出租车价格),超过3km行程后,其中除的行程按起步价计费外,超过部分按每千米1.6元计费(不足按计算).如果仅去程乘出租车而回程时不乘坐此车,并且去程超过,那么顾客还需付回程的空驶费,超过部分按每千米0.8元计算空驶费(即超过部分实际按每千米2.4元计费).如果往返都乘同一出租车并且中间等候时间不超过3分钟,则不收取空驶费而加收1.6元等候费.现设小文等4人从市中心A处到相距()的B处办事,在B处停留的时间在3分钟以内,然后返回A处.现在有两种往返方案:方案一:去时4人同乘一辆出租车,返回都乘公交车(公交车票为每人2元);方案二:4人乘同一辆出租车往返.问选择哪种计费方式更省钱?(写出过程)26.我们把关于x的一个一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合成一种特殊组合,且当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正好也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时,我们把这种组合叫做“有缘组合”;当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不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时,我们把这种组合叫做“无缘组合”.(1)请判断下列组合是“有缘组合”还是“无缘组合”,并说明理由;①;②.(2)若关于x的组合是“有缘组合”,求a的取值范围;(3)若关于x的组合是“无缘组合”;求a的取值范围.27.某加工厂用52500元购进A、B两种原料共40吨,其中原料A每吨1500元,原料B每吨1000元.由于原料容易变质,该加工厂需尽快将这批原料运往有保质条件的仓库储存.经市场调查获得以下信息:①将原料运往仓库有公路运输与铁路运输两种方式可供选择,其中公路全程120千米,铁路全程150千米;②两种运输方式的运输单价不同(单价:每吨每千米所收的运输费);③公路运输时,每吨每千米还需加收1元的燃油附加费;④运输还需支付原料装卸费:公路运输时,每吨装卸费100元;铁路运输时,每吨装卸费220元.(1)加工厂购进A、B两种原料各多少吨?(2)由于每种运输方式的运输能力有限,都无法单独承担这批原料的运输任务.加工厂为了尽快将这批原料运往仓库,决定将A原料选一种方式运输,B原料用另一种方式运输,哪种方案运输总花费较少?请说明理由.28.阅读理解:定义:,,为数轴上三点,若点到点的距离是它到点的时距离的(为大于1的常数)倍,则称点是的倍点,且当是的倍点或的倍点时,我们也称是和两点的倍点.例如,在图1中,点是的2倍点,但点不是的2倍点.(1)特值尝试.①若,图1中,点______是的2倍点.(填或)②若,如图2,,为数轴上两个点,点表示的数是,点表示的数是4,数______表示的点是的3倍点.(2)周密思考:图2中,一动点从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数轴向左运动秒,若恰好是和两点的倍点,求所有符合条件的的值.(用含的式子表示)(3)拓展应用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不超过30个单位长度时,称这两点处于“可视距离”.若(2)中满足条件的和两点的所有倍点均处于点的“可视距离”内,请直接写出的取值范围.(不必写出解答过程)29.如图,已知点,点,且,满足关系式.(1)求点、的坐标;(2)如图1,点是线段上的动点,轴于点,轴于点,轴于点,连接、.试探究,之间的数量关系;(3)如图2,线段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水平移动到线段.若线段交轴于点,当三角形和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时,求移动时间和点的坐标.30.阅读以下内容:已知有理数m,n满足m+n=3,且求k的值.三位同学分别提出了以下三种不同的解题思路:甲同学:先解关于m,n的方程组,再求k的值;乙同学:将原方程组中的两个方程相加,再求k的值;丙同学:先解方程组,再求k的值.(1)试选择其中一名同学的思路,解答此题;(2)在解关于x,y的方程组时,可以用①×7﹣②×3消去未知数x,也可以用①×2+②×5消去未知数y.求a和b的值.【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解答题1.(1)5;(2)dAC=11,△ABC不是为“等距三角形”;(3)m≥4【分析】(1)根据两点之间的直角距离的定义,结合O、P两点的坐标即可得出结论;(2)根据两点之间的直角距离的定义,用含x、y的代数式表示出来d(O,Q)=4,结合点Q(x,y)在第一象限,即可得出结论;(3)由点N在直线y=x+3上,设出点N的坐标为(m,m+3),通过寻找d(M,N)的最小值,得出点M(2,-1)到直线y=x+3的直角距离.【详解】解:(1)由“勾股距”的定义知:dOA=|2-0|+|3-0|=2+3=5,故答案为:5;(2)∵dAB=|4-2|+|2-3|=2+1=3,∴2dAB=6,∵点C在第三象限,∴m<0,n<0,dOC=|m-0|+|n-0|=|m|+|n|=-m-n=-(m+n),∵dOC=2dAB,∴-(m+n)=6,即m+n=-6,∴dAC=|2-m|+|3-n|=2-m+3-n=5-(m+n)=5+6=11,dBC=|4-m|+|2-m|=4-m+2-n=6-(m+n)=6+6=12,∵5+11≠12,11+12≠5,12+5≠11,∴△ABC不是为“等距三角形”;(3)点C在x轴上时,点C(m,0),则dAC=|2-m|+3,dBC=|4-m|+2,①当m<2时,dAC=2-m+3=5-m,dBC=4-m+2=6-m,若△ABC是“等距三角形”,∴5-m+6-m=11-2m=3,解得:m=4(不合题意),又∵5-m+3=8-m≠6-m,②当2≤m<4时,dAC=m-2+3=m+1,dBC=4-m+2=6-m,若△ABC是“等距三角形”,则m+1+6-m=7≠3,6-m+3=m+1,解得:m=4(不和题意),③当m≥4时,dAC=m+1,dBC=m-2,若△ABC是“等距三角形”,则m+1+m-2=3,解得:m=4,m-2+3=m+1恒成立,∴m≥4时,△ABC是“等距三角形”,综上所述:△ABC是“等距三角形”时,m的取值范围为:m≥4.【点睛】本题考查坐标与图形的性质,关键是对“勾股距”和“等距三角形”新概念的理解,运用“勾股距”和“等距三角形”解题.2.(1)见详解;(2)15°;(3)67.5°;(4)45cm;(5)10s或30s或40s【分析】(1)运用角平分线定义及平行线性质即可证得结论;(2)如图2,过点E作EK∥MN,利用平行线性质即可求得答案;(3)如图3,分别过点F、H作FL∥MN,HR∥PQ,运用平行线性质和角平分线定义即可得出答案;(4)根据平移性质可得D′A=DF,DD′=EE′=AF=5cm,再结合DE+EF+DF=35cm,可得出答案;(5)设旋转时间为t秒,由题意旋转速度为1分钟转半圈,即每秒转3°,分三种情况:①当BC∥DE时,②当BC∥EF时,③当BC∥DF时,分别求出旋转角度后,列方程求解即可.【详解】(1)如图1,在△DEF中,∠EDF=90°,∠DFE=30°,∠DEF=60°,∵ED平分∠PEF,∴∠PEF=2∠PED=2∠DEF=2×60°=120°,∵PQ∥MN,∴∠MFE=180°−∠PEF=180°−120°=60°,∴∠MFD=∠MFE−∠DFE=60°−30°=30°,∴∠MFD=∠DFE,∴FD平分∠EFM;(2)如图2,过点E作EK∥MN,∵∠BAC=45°,∴∠KEA=∠BAC=45°,∵PQ∥MN,EK∥MN,∴PQ∥EK,∴∠PDE=∠DEK=∠DEF−∠KEA,又∵∠DEF=60°.∴∠PDE=60°−45°=15°,故答案为:15°;(3)如图3,分别过点F、H作FL∥MN,HR∥PQ,∴∠LFA=∠BAC=45°,∠RHG=∠QGH,∵FL∥MN,HR∥PQ,PQ∥MN,∴FL∥PQ∥HR,∴∠QGF+∠GFL=180°,∠RHF=∠HFL=∠HFA−∠LFA,∵∠FGQ和∠GFA的角平分线GH、FH相交于点H,∴∠QGH=∠FGQ,∠HFA=∠GFA,∵∠DFE=30°,∴∠GFA=180°−∠DFE=150°,∴∠HFA=∠GFA=75°,∴∠RHF=∠HFL=∠HFA−∠LFA=75°−45°=30°,∴∠GFL=∠GFA−∠LFA=150°−45°=105°,∴∠RHG=∠QGH=∠FGQ=(180°−105°)=37.5°,∴∠GHF=∠RHG+∠RHF=37.5°+30°=67.5°;(4)如图4,∵将△DEF沿着CA方向平移至点F与A重合,平移后的得到△D′E′A,∴D′A=DF,DD′=EE′=AF=5cm,∵DE+EF+DF=35cm,∴DE+EF+D′A+AF+DD′=35+10=45(cm),即四边形DEAD′的周长为45cm;(5)设旋转时间为t秒,由题意旋转速度为1分钟转半圈,即每秒转3°,分三种情况:BC∥DE时,如图5,此时AC∥DF,∴∠CAE=∠DFE=30°,∴3t=30,解得:t=10;BC∥EF时,如图6,∵BC∥EF,∴∠BAE=∠B=45°,∴∠BAM=∠BAE+∠EAM=45°+45°=90°,∴3t=90,解得:t=30;BC∥DF时,如图7,延长BC交MN于K,延长DF交MN于R,∵∠DRM=∠EAM+∠DFE=45°+30°=75°,∴∠BKA=∠DRM=75°,∵∠ACK=180°−∠ACB=90°,∴∠CAK=90°−∠BKA=15°,∴∠CAE=180°−∠EAM−∠CAK=180°−45°−15°=120°,∴3t=120,解得:t=40,综上所述,△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的时间为10s或30s或40s时,线段BC与△DEF的一条边平行.【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性质及判定,角平分线定义,平移的性质等,添加辅助线,利用平行线性质是解题关键.3.(1)100;(2)75°;(3)n=3.【分析】(1)如图:过O作OP//MN,由MN//OP//GH得∠NAO+∠POA=180°,∠POB+∠OBH=180°,即∠NAO+∠AOB+∠OBH=360°,即可求出∠AOB;(2)如图:分别延长AC、CD交GH于点E、F,先根据角平分线求得,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进一步求得,,然后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答即可;(3)设BF交MN于K,由∠NAO=116°,得∠MAO=64°,故∠MAE=,同理∠OBH=144°,∠HBF=n∠OBF,得∠FBH=,从而,又∠FKN=∠F+∠FAK,得,即可求n.【详解】解:(1)如图:过O作OP//MN,∵MN//GHl∴MN//OP//GH∴∠NAO+∠POA=180°,∠POB+∠OBH=180°∴∠NAO+∠AOB+∠OBH=360°∵∠NAO=116°,∠OBH=144°∴∠AOB=360°-116°-144°=100°;(2)分别延长AC、CD交GH于点E、F,∵AC平分且,∴,又∵MN//GH,∴;∵,∵BD平分,∴,又∵∴;∴;(3)设FB交MN于K,∵,则;∴∵,∴,,在△FAK中,,∴,∴.经检验:是原方程的根,且符合题意.【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及应用,正确作出辅助线、构造平行线、再利用平行线性质进行求解是解答本题的关键.4.(1)∠BME=∠MEN−∠END;∠BMF=∠MFN+∠FND.(2)120°(3)∠FEQ的大小没发生变化,∠FEQ=30°.【分析】(1)过E作EHAB,易得EHABCD,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求解;过F作FHAB,易得FHABCD,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求解;(2)根据(1)的结论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2(∠BME+∠END)+∠BMF−∠FND=180°,可求解∠BMF=60°,进而可求解;(3)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可推知∠FEQ=∠BME,进而可求解.【详解】解:(1)过E作EHAB,如图1,∴∠BME=∠MEH,∵ABCD,∴HECD,∴∠END=∠HEN,∴∠MEN=∠MEH+∠HEN=∠BME+∠END,即∠BME=∠MEN−∠END.如图2,过F作FHAB,∴∠BMF=∠MFK,∵ABCD,∴FHCD,∴∠FND=∠KFN,∴∠MFN=∠MFK−∠KFN=∠BMF−∠FND,即:∠BMF=∠MFN+∠FND.故答案为∠BME=∠MEN−∠END;∠BMF=∠MFN+∠FND.(2)由(1)得∠BME=∠MEN−∠END;∠BMF=∠MFN+∠FND.∵NE平分∠FND,MB平分∠FME,∴∠FME=∠BME+∠BMF,∠FND=∠FNE+∠END,∵2∠MEN+∠MFN=180°,∴2(∠BME+∠END)+∠BMF−∠FND=180°,∴2∠BME+2∠END+∠BMF−∠FND=180°,即2∠BMF+∠FND+∠BMF−∠FND=180°,解得∠BMF=60°,∴∠FME=2∠BMF=120°;(3)∠FEQ的大小没发生变化,∠FEQ=30°.由(1)知:∠MEN=∠BME+∠END,∵EF平分∠MEN,NP平分∠END,∴∠FEN=∠MEN=(∠BME+∠END),∠ENP=∠END,∵EQNP,∴∠NEQ=∠ENP,∴∠FEQ=∠FEN−∠NEQ=(∠BME+∠END)−∠END=∠BME,∵∠BME=60°,∴∠FEQ=×60°=3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定义,作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5.(1)∠APC=α+β,理由见解析;(2)∠APC=α-β或∠APC=β-α;(3)58°【分析】(1)过点P作PE∥AB,根据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即可求解;(2)分点P在线段MN或NM的延长线上运动两种情况,根据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及角的和差即可求解;(3)过点P,Q分别作PE∥AB,QF∥AB,根据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及角的和差即可求解.【详解】解:(1)如图2,过点P作PE∥AB,∵AB∥CD,∴PE∥AB∥CD,∴∠APE=α,∠CPE=β,∴∠APC=∠APE+∠CPE=α+β.(2)如图,在(1)的条件下,如果点P在线段MN的延长线上运动时,∵AB∥CD,∠PAB=α,∴∠1=∠PAB=α,∵∠1=∠APC+∠PCD,∠PCD=β,∴α=∠APC+β,∴∠APC=α-β;如图,在(1)的条件下,如果点P在线段NM的延长线上运动时,∵AB∥CD,∠PCD=β,∴∠2=∠PCD=β,∵∠2=∠PAB+∠APC,∠PAB=α,∴β=α+∠APC,∴∠APC=β-α;(3)如图3,过点P,Q分别作PE∥AB,QF∥AB,∵AB∥CD,∴AB∥QF∥PE∥CD,∴∠BAP=∠APE,∠PCD=∠EPC,∵∠APC=116°,∴∠BAP+∠PCD=116°,∵AQ平分∠BAP,CQ平分∠PCD,∴∠BAQ=∠BAP,∠DCQ=∠PCD,∴∠BAQ+∠DCQ=(∠BAP+∠PCD)=58°,∵AB∥QF∥CD,∴∠BAQ=∠AQF,∠DCQ=∠CQF,∴∠AQF+∠CQF=∠BAQ+∠DCQ=58°,∴∠AQC=58°.【点睛】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添加辅助线将两条平行线相关的角联系到一起是解题的关键.6.(1);(2)①;②【分析】(1)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到,由折叠的性质可知,∠2=∠BFE,再根据平角的定义求解即可;(2)①由(1)知,,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再由折叠的性质及平角的定义求解即可;②由(1)知,∠BFE=,由可知:,再根据条件和折叠的性质得到,即可求解.【详解】解:(1)如图,由题意可知,∴,∵,∴,,由折叠可知.(2)①由题(1)可知,∵,,再由折叠可知:,;②由可知:,由(1)知,,又的度数比的度数大,,,,.【点睛】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属于综合题,有一定难度,熟记“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及折叠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7.(1),,;(2);(3)【分析】(1)÷1即可求出q,根据已知数的特点求出a18和an即可;(2)根据已知先求出3S,再相减,即可得出答案;(3)根据(1)(2)的结果得出规律即可.【详解】解:(1)÷1=,a18=1×()17=,an=1×()n﹣1=,故答案为:,,;(2)设S=3+32+33+…+323,则3S=32+33+…+323+324,∴2S=324﹣3,∴S=(3)an=a1•qn﹣1,a1+a2+a3+…+an=.【点睛】本题考查了整式的混合运算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题目是一道比较好的题目,有一定的难度.8.(1)(2)【分析】(1)根据例子将每项的整数部分相加,分数部分相加即可解答;(2)根据例子将每项的整数部分相加,分数部分相加即可解答.【详解】(1)(2)原式【点睛】此题考察新计算方法,正确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根据例子即可仿照计算.9.(1)7;-7;(2)5;(3)13-.【分析】(1)估算出的范围,即可得出答案;(2)分别确定出a、b的值,代入原式计算即可求出值;(3)根据题意确定出等式左边的整数部分得出y的值,进而求出y的值,即可求出所求.【详解】解:(1)∵7﹤﹤8,∴的整数部分是7,小数部分是-7.故答案为:7;-7.(2)∵3﹤﹤4,∴,∵2﹤﹤3,∴b=2∴|a-b|+=|-3-2|+=5-+=5(3)∵2﹤﹤3∴11<9+<12,∵9+=x+y,其中x是整数,且0﹤y<1,∴x=11,y=-11+9+=-2,∴x-y=11-(-2)=13-【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无理数的小数部分和整数部分及其运算.估算无理数的整数部分是解题关键.10.(1)48;(2)28【分析】(1)根据题中所给的分析方法先求出这几个数的立方根都是两位数,然后根据第二和第三步求出个位数和十位数即可.(2)根据题中所给的分析方法先求出这几个数的立方根都是两位数,然后根据第二和第三步求出个位数和十位数即可.【详解】解:(1)第一步:,,,,能确定110592的立方根是个两位数.第二步:的个位数是2,,能确定110592的立方根的个位数是8.第三步:如果划去110592后面的三位592得到数110,而,则,可得,由此能确定110592的立方根的十位数是4,因此110592的立方根是48;(2)第一步:,,,,能确定21952的立方根是个两位数.第二步:的个位数是2,,能确定21952的立方根的个位数是8.第三步:如果划去21952后面的三位952得到数21,而,则,可得,由此能确定21952的立方根的十位数是2,因此21952的立方根是28.即,故答案为:28.【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数的立方,理解一个数的立方的个位数就是这个数的个位数的立方的个位数是解题的关键,有一定难度.11.(1)2;3﹣;(2)1、2、3;(3)256,4【分析】(1)依照定义进行计算即可;(2)由题可知,,则可得满足题意的整数的的值为1、2、3;(3)由,可知,是某个整数的平方,又是符合条件的所有数中最大的数,则,再依次进行计算.【详解】解:(1)由定义可得,,,.故答案为:2;.(2),,即,整数的值为1、2、3.故答案为:1、2、3.(3),即,可设,且是自然数,是符合条件的所有数中的最大数,,,,,,即.故答案为:256,4.【点睛】本题属于新定义类问题,主要考查估算无理数大小,无理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理解定义内容是解题关键.12.(1);;(2);;(3).【分析】(1)观察前4个等式的分母先得出第5个式子的分母,再依照前4个等式即可得出答案;(2)根据前4个等式归纳类推出一般规律即可;(3)利用题(2)的结论,先写出中各数的值,然后通过提取公因式、有理数加减法、乘法运算计算即可.【详解】(1)观察前4个等式的分母可知,第5个式子的分母为则第5个式子为:故应填:;;(2)第1个等式的分母为:第2个等式的分母为:第3个等式的分母为:第4个等式的分母为:归纳类推得,第n个等式的分母为:则第n个等式为:(n为正整数)故应填:;;(3)由(2)的结论得:则.【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运算的规律类问题,依据已知等式归纳总结出等式的一般规律是解题关键.13.(1),;(2),理由见解析;(3)【分析】(1)根据已知条件求出AD和BC的长度,即可得到D、C的坐标;(2)连接BD与直线CG相交,其交点Q即为所求,然后根据求出QC、QG后即可得到Q点坐标;(3)过H作HF∥AB,过C作CM∥ED,则根据已知条件、平行线的性质和角的有关知识可以得到.【详解】(1)解:由题意可得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且AD与BC间距离为1-(-1)=2,∴平行四边形ABCD的高为2,∴AD=BC=S四边形ABCD÷2=12÷2=6,∴C点坐标为(-4+6,-1)即(2,-1),D点坐标为(-2+6,1)即(4,1);(2)解:如图,连接交于,∵,∴此时最小(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过作于,∵,,,∴,,,设,∴,,,又∵,∴,∴,∴,∴.(3)∵,,∴,,∴.∵平分,∴.又∵,设,则,∴,,过作,又∵,∴,∴,∴.过作,∴,.∵于,∴,∴,∴,又∵,∴.【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综合应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平移坐标变换规律、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角的有关知识和运算是解题关键.14.(1)60°;(2)n°+40°;(3)n°+40°或n°-40°或220°-n°【分析】(1)过点E作EF∥AB,然后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即可求∠BED的度数;(2)同(1)中方法求解即可;(3)分当点B在点A左侧和当点B在点A右侧,再分三种情况,讨论,分别过点E作EF∥AB,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角的和差计算即可.【详解】解:(1)当n=20时,∠ABC=40°,过E作EF∥AB,则EF∥CD,∴∠BEF=∠ABE,∠DEF=∠CDE,∵BE平分∠ABC,DE平分∠ADC,∴∠BEF=∠ABE=20°,∠DEF=∠CDE=40°,∴∠BED=∠BEF+∠DEF=60°;(2)同(1)可知:∠BEF=∠ABE=n°,∠DEF=∠CDE=40°,∴∠BED=∠BEF+∠DEF=n°+40°;(3)当点B在点A左侧时,由(2)可知:∠BED=n°+40°;当点B在点A右侧时,如图所示,过点E作EF∥AB,∵BE平分∠ABC,DE平分∠ADC,∠ABC=2n°,∠ADC=80°,∴∠ABE=∠ABC=n°,∠CDG=∠ADC=40°,∵AB∥CD∥EF,∴∠BEF=∠ABE=n°,∠CDG=∠DEF=40°,∴∠BED=∠BEF-∠DEF=n°-40°;如图所示,过点E作EF∥AB,∵BE平分∠ABC,DE平分∠ADC,∠ABC=2n°,∠ADC=80°,∴∠ABE=∠ABC=n°,∠CDG=∠ADC=40°,∵AB∥CD∥EF,∴∠BEF=180°-∠ABE=180°-n°,∠CDE=∠DEF=40°,∴∠BED=∠BEF+∠DEF=180°-n°+40°=220°-n°;如图所示,过点E作EF∥AB,∵BE平分∠ABC,DE平分∠ADC,∠ABC=n°,∠ADC=70°,∴∠ABG=∠ABC=n°,∠CDE=∠ADC=40°,∵AB∥CD∥EF,∴∠BEF=∠ABG=n°,∠CDE=∠DEF=40°,∴∠BED=∠BEF-∠DEF=n°-40°;综上所述,∠BED的度数为n°+40°或n°-40°或220°-n°.【点睛】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正确应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出各角之间关系是解题关键.15.(1)55°或35°;(2)①;②.【解析】【分析】(1)分两种情况:①在Rt△FEC中,求出∠FEC=90°-10°=80°,然后根据点在第二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得出∠POE=45°,对顶角相等,即可得出∠CPO=180°-80°-45°=55°;②由已知条件,得出∠CEO=45°,又根据∠CEO=∠CPE+∠PCB,得出∠CPO;(2)①首先设长方形向上平移个单位长,得到长方形,然后列出和的面积,即可得出两者的数量关系;②首先根据已知条件判定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经过等量转化,即可得出和的面积,进而得出其面积之比.【详解】(1)分两种情况:①令PC交x轴于点E,延长CB至x轴,交于点F,如图所示:由已知得,,∠CFE=90°∴∠FEC=90°-10°=80°,又∵点在第二象限的角平分线上,∴∠POE=45°又∵∠FEC=∠PEO=80°∴∠CPO=180°-80°-45°=55°②延长CB,交直线l于点E,由已知得,,∵点在第二象限的角平分线上,∴∠CEO=45°∴∠CEO=∠CPE+∠PCB∴∠CPO=45°-10°=35°.故答案为55°或35°.(2)如图,①设长方形向上平移个单位长,得到长方形∴②∵长方形,∴∵,令交于E,则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又∵由①得知,∴∴.【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等量转换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以及性质,熟练掌握,即可解题.16.(1)﹣3,2.5;(2)﹣4<m<﹣2或0<m<2;(3)1≤a<2.【分析】(1)根据连动数的定义逐一判断即得答案;(2)先求得方程的解,再根据连动数的定义得出相应的不等式组,解不等式组即可求出结果;(3)先解不等式组中的每个不等式,再根据连动整数的概念得到关于a的不等式组,解不等式组即可求得答案.【详解】解:(1)设点P表示的数是x,则,若点Q表示的数是﹣3,由可得,解得:x=﹣1或﹣5,所以﹣3是连动数;若点Q表示的数是0,由可得,解得:x=2或﹣2,所以0不是连动数;若点Q表示的数是2.5,由可得,解得:x=﹣0.5或4.5,所以2.5是连动数;所以﹣3,0,2.5是连动数的是﹣3,2.5,故答案为:﹣3,2.5;(2)解关于x的方程2x﹣m=x+1得:x=m+1,∵关于x的方程2x﹣m=x+1的解满足是连动数,∴或,解得:﹣4<m<﹣2或0<m<2;故答案为:﹣4<m<﹣2或0<m<2;(3),解不等式①,得x>﹣3,解不等式②,得x≤1+a,∵不等式组的解集中恰好有4个解是连动整数,∴四个连动整数解为﹣2,﹣1,1,2,∴2≤1+a<3,解得:1≤a<2,∴a的取值范围是1≤a<2.【点睛】本题是新定义试题,以数轴为载体,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正确理解连动数与连动整数、列出相应的不等式组是解题的关键.17.(1)-1,-3.(2)①当点P在直线AB,CD之间时,∠BPD-∠PDC=α.当点P在直线CD的下方时,∠BPD+∠PDC=α.当点P在直线AB的上方时,∠BPD+∠PDC=α;②-6<m≤1或7≤m<14【分析】(1)由题意,线段AB向左平移2个单位,向下平移4个单位得到线段CD,利用平移规律求解即可.(2)①分三种情形求解,如图1中,当点P在直线AB,CD之间时,∠BPD-∠PDC=α.如图2中,当点P在直线CD的下方时,∠BPD+∠PDC=α.如图3中,当点P在直线AB的上方时,同法可证∠BPD+∠PDC=α.分别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求解即可.②求出点P在直线AB两侧,△PAB的面积分别为3和10时,m的值,即可判断.【详解】解:(1)由题意,线段AB向左平移2个单位,向下平移4个单位得到线段CD,∵A(1,3),B(3,1),∴C(-1,-1),D(1,-3),∴m=-1,n=-3.故答案为:-1,-3.(2)如图1中,当点P在直线AB,CD之间时,∠BPD-∠PDC=α.理由:过点P作PE∥AB,∵AB∥CD,∴PE∥CD∥AB,∴∠ABP=∠BPE,∠PDC=∠DPE,∴∠BPD-∠PDC=∠BPD-∠DPE=∠BPE=α.如图2中,当点P在直线CD的下方时,∠BPD+∠PDC=α.理由:过点P作PE∥AB,∵AB∥CD,∴PE∥CD∥AB,∴∠ABP=∠BPE,∠PDC=∠DPE,∴∠BPD+∠PDC=∠BPD+∠DPE=∠BPE=α.如图3中,当点P在直线AB的上方时,同法可证∠BPD+∠PDC=α.(3)如图4中,过点B作BH⊥x轴于H,过点A作AT⊥BH交BH于点T,延长AB交x轴于E.当点P在直线AB的下方时,S△PAB=S梯形ATHP-S△ABT-S△PBH=(2+3-m)•3-×2×2-•(3-m)•1=-m+4,当△PAB的面积=3时,-m+4=3,解得m=1,当△PAB的面积=3时,-m+4=10,解得m=-6,∵△ABT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T=45°=∠HBE,∴BH=EH=1,∴E(4,0),根据对称性可知,当点P在直线AB的右侧时,当△PAB的面积=3时,m=7,当△PAB的面积=3时,m=14,观察图象可知,-6<m≤1或7≤m<14.【点睛】本题属于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分割法求三角形面积,学会寻找特殊位置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8.(1)1或3;(2)∠APD=∠CDP+∠PAB或∠APD=∠PAB-∠CDP,理由见解析【分析】(1)由非负数的性质求出a,b,得到AB的长,结合点C坐标求出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再根据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列出方程,解之即可;(2)分点P在线段OC上和点P在OC的延长线上,两种情况,过P作PQ∥AB,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求解.【详解】解:(1)∵,∴a=-4,b=3,即A(-4,0),B(3,0),∴AB=3-(-4)=7,又C(0,4),∴OC=4,∴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4×7=28,由题意可知:PC=2t,则OP=,∵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解得:t=1或t=3,(2)如图,当点P在线段OC上时,过P作PQ∥AB,则PQ∥CD,∴∠CDP=∠DPQ,∠APQ=∠PAB,∴∠APD=∠DPQ+∠APQ=∠CDP+∠PAB;当点P在OC的延长线上时,过P作PQ∥AB,则PQ∥CD,∴∠CDP=∠DPQ,∠APQ=∠PAB,∴∠APD=∠APQ-∠DPQ=∠PAB-∠CDP.【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平行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坐标和图形的关系,将坐标与线段长进行转化,同时适当添加辅助线,构造平行线.19.(1);(2)“小勇同学的解答”错误,诊断分析和评价见解析【分析】(1)由两种方法分别得出2=5-5k,求解即可;(2)从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进行诊断分析,再从创新的角度进行评价即可.【详解】解:(1)方法一:②×2得:4x+6y=6-4k③,由③-①得:x+y=5-5k,∵x+y=2,∴2=5-5k,解得:k=,方法二:由①-②得:x+2y=3k-2③,由②-③得:x+y=5-5k,∵x+y=2,∴2=5-5k,解得:k=;(2)“小勇同学的解答”错误,理由如下:∵令3x=k,5y=1,求出的x、y的值只是方程①的一个解,而方程①有无数个解,根据方程组的解的概念,仅有方程①或方程②的某一个解中的x、y求出的k值不一定适合方程组中的另一个方程;只有当方程①、②取公共解时,k和x、y之间对应的数量关系才能成立,这时,求得的k=才是正确答案;另一方面,小勇的解答虽然错误,但他的思维给我们有创新的感觉,也让我们巩固加深了对方程组解的概念的连接,同时启发我们平时在学习中,要善于多角度去探索问题,寻求新颖的解题方法.【点睛】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以及整体思想的应用等知识;熟练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由整体思想得出2=5-5k是解题的关键.20.(1),;(2);(3)【解析】【分析】(1)利用非负数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2)利用三角形面积求法,由列方程组,求出点C坐标,进而由△ACD面积求出D点坐标.(3)由平行线间距离相等得到,继而求出E点坐标,同理求出F点坐标,再由GE=12求出G点坐标,根据求出PG的长即可求P点坐标.【详解】解:(1),∴,,,,,,,(2)由∴,,,如图1,连,作轴,轴,,即,,,而,,,,(3)如图2:∵EF∥AB,∴,∴,即,,,,,,,,,,,,,,【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二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坐标与图形的性质、平移的性质,灵活运用分情况讨论思想、掌握平移规律是解题的关键.21.(1)和的度数分别为和;(2)见解析;(3)【分析】根据,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求出和的度数;根据平行线判定定理,判定;由“是的平分线”:,再根据平行线判定定理,求出的度数.【详解】解:(1)①②,得,,代入①得和的度数分别为和.(2),(3)是的平分线,【点睛】本题运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给出已知条件,熟练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以及平行线相关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2.【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先求出两个方程组的解,再根据“模糊解”的定义列出不等式组,解得m的取值范围便可.【详解】解:解方程组得:,解方程组得:,∵关于,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方程组的模糊解,因此有:且,化简得:,即解得:,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新定义,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解绝对值不等式,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以及计算能力,难度适中.正确理解“模糊解”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23.(1);5;(2)购买6支水笔、6块橡皮、6本记事本共需48元;(3).【分析】(1)利用①−②可得x-y的值,利用可得出x+y的值;(2)设铅笔的单价为m元,橡皮的单价为元,记事本的单价为元,根据“买20支水笔、3块橡皮、2本记事本共需35元,买39支水笔、5块橡皮、3本记事本工序62元”,即可得出关于m,n,p的三元一次方程组,由2×①-②可得的值,再乘5即可求得结果;(3)根据新运算的定义可得出关于a,b,c的三元一次方程组,由3×①−2×②可得出的值,从而可求得结果.【详解】(1)由①−②可得:x-y=-1,由可得x+y=5故答案为:;5.(2)设水笔的单价为元,橡皮的单价为元,记事本的单价为元,依题意,得:,由可得,.故购买6支水笔、6块橡皮、6本记事本共需48元.(3)依题意得:由3×①−2×②可得:即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及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1)运用“整体思想”求出x-y,x+y的值;(2)(3)找出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三元一次方程组.24.(1)①a=1,b=3;②-2≤p<-;(2)a=2b.【分析】(1)①按题意的运算可得方程组,即可求得a、b的值;②按题意的运算可得不等式组,即可求得p的取值范围;(2)由题意可得ax+2by-1=ay+2bx-1,从而可得a="2b";【详解】(1)①由题意可得,解得;②由题意得,解得,因为原不等式组有2个整数解,所以,所以;(2)T(x,y)="ax+2by-1,"T(y,x)="ay+2bx-1",所以ax+2by-1=ay+2bx-1,所以(a-2ba)x-(a-2b)y=0,(a-2b)(x-y)=0,所以a=2b25.当x小于5时,方案二省钱;当x=5时,两种方案费用相同;当x大于5且不大于12时时,方案一省钱【分析】先根据题意列出方案一的费用:起步价+超过3km的km数×1.6元+回程的空驶费+乘公交的费用,再求出方案二的费用:起步价+超过3km的km数×1.6元+返回时的费用1.6x+1.6元的等候费,最后分三种情况比较两个式子的大小.【详解】方案一的费用:7+(x-3)×1.6+0.8(x-3)+4×2=7+1.6x-4.8+0.8x-2.4+8=7.8+2.4x,方案二的费用:7+(x-3)×1.6+1.6x+1.6=7+1.6x-4.8+1.6x+1.6=3.8+3.2x,①费用相同时x的值7.8+2.4x=3.8+3.2x,解得x=5,所以当x=5km时费用相同;②方案一费用高时x的值7.8+2.4x>3.8+3.2x,解得x<5,所以当x<5km方案二省钱;③方案二费用高时x的值7.8+2.4x<3.8+3.2x,解得x>5,所以当x>5km方案一省钱.【点睛】此题考查了应用类问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目所示的收费标准,列出x的关系式,再比较.26.(1)①组合是“无缘组合”,②组合是“有缘组合”;(2)a<-3;(3)a<【分析】(1)先求方程的解,再解不等式,根据“有缘组合”和“无缘组合“的定义,判断即可;(2)先解方程和不等式,然后根据“有缘组合”的定义求a的取值范围;(3)先解方程和不等式,然后根据“无缘组合”的定义求a的取值范围.【详解】解:(1)①∵2x-4=0,∴x=2,∵5x-2<3,∴x<1,∵2不在x<1范围内,∴①组合是“无缘组合”;②,去分母,得:2(x-5)=12-3(3-x),去括号,得:2x-10=12-9+3x,移项,合并同类项,得:x=-13.解不等式,去分母,得:2(x+3)-4<3-x,去括号,得:2x+6-4<3-x,移项,合并同类项,得:3x<1,化系数为1,得:x<.∵-13在x<范围内,∴②组合是“有缘组合”;(2)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