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内海量阅读教学研究-以部编版教材为例论文_第1页
小学教育-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内海量阅读教学研究-以部编版教材为例论文_第2页
小学教育-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内海量阅读教学研究-以部编版教材为例论文_第3页
小学教育-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内海量阅读教学研究-以部编版教材为例论文_第4页
小学教育-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内海量阅读教学研究-以部编版教材为例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studyontheteachingofmassreadinginprimaryschool—TakingthetextbookcompiledbyMinistryasanexampleAbstractReadingisanimportantwayforindividualstoenrichtheirknowledge,soChinesereadingisoftenregardedasthekeytoChineselearning.Theteachingpracticeof‘massivereadinginclass’practicedbyHanXinge,ateacherinShandongProvince,toacertainextentrealizedthetransformationfromteachingtexttolearningChinese.Theteachingmodeof‘massivereadinginclass’innovatesthetraditionalChineseReadingClassroomTeaching,updatedtheChinesereadingteachingconcept,andplayedthecorrespondingfunctionandvalueintheteachingpractice.Thetextbookalsobreaksthetraditionalmodeinthecompilationofreadingteachingcontentandbuildsabridgeconnectingreadinginandoutofclass.Inthispaper,theauthortakesthetextbookcompiledbytheMinistry,asanexampletostudytheteachingof‘massivereadinginclass’.Firstofall,theresearchresultsofrelevantscholarsinthisfieldaresortedoutandsummarized,soastoelaboratethetheoreticalbasisof‘massivereadinginclass’;Secondly,basedonthemassreadingteachingpracticeofMr.HanXinge,thepaperanalyzesitsfunctionalvalue;Next,withthehelpoftheteachingpracticeofthefront-lineteachers,wecanrationallyexaminetheproblemsof‘massivereadinginclass’intheactualteaching;Finally,combinedwiththetheoreticalbasis,front-lineteaching,aswellasquestionnairesurvey,sortoutandputforwardsomeopinionsandsuggestionstoimprovethecurrentsituation,hopingtoplayapositiveroleinpromotingthecurrent‘massivereadinginclass’teachingpractice.Keywordsjuniorgradereadinginstructionmassivereadinginclass目录TOC\o"1-2"\h\u绪论 5(一)研究缘起 5(二)研究价值 5(三)研究综述 6(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8一、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内海量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 10(一)概念界定 10(二)理论基础 10二、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内海量阅读教学实践性价值 12(一)教师层面 12(二)学生层面 13三、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内海量阅读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15(一)调查设计 15(二)调查结果 15(三)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0四、基于现实的解决策略 23(一)明确“课内海量阅读”的“度、量、法” 23(二)制定“课内海量阅读”指导策略 24(三)推进“课内海量阅读”课程化 26结论 28参考文献 29致谢 32附录 33绪论(一)研究缘起《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二)研究价值《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课内海量阅读”教学能综合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知识储备的基础以及班级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将课外文本融入课堂教学并进行定量有效的阅读,以本为单位,保持文本阅读的连续性。部编版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先生在《培养读书兴趣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温儒敏.培养读书兴趣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从“吕叔湘之间”说起[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06):3-11]中也提倡、鼓励“海量阅读”。以部编版教材为基础,低年级“课内海量阅读”教学所存在的问题能得以改善,从而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趣味。[]温儒敏.培养读书兴趣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从“吕叔湘之间”说起[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06):3-11(三)研究综述1.国外研究现状纵观国外阅读形势,日本、俄罗斯、以色列、美国等国家非常重视提升国民阅读量、培养国民阅读能力。黄佳锐在《海量阅读与研究性报告铸就学生的综合素质——傅莹教授访谈侧记》[[][]黄佳锐.海量阅读与研究性报告铸就学生的综合素质——傅莹教授访谈侧记[J].师道,2015:7-8“课内海量阅读”在各国有着不同程度的发展。于佳美在《美国小学母语阅读教科书结构编排及选材特色研究》[[]于佳美.美国小学母语阅读教科书结构编排及选材特色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3]中具体介绍了关于美国Treasures全套教科书的编排设计。教材分为六个年级,平均每年级为三到五册教材,且内容数量集中为700-1000页。此外,在张彬晓的《中美小学母语教科书比较研究》[[]于佳美.美国小学母语阅读教科书结构编排及选材特色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3[]张彬晓.中美小学母语教科书比较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2.国内研究现状(1)“课内海量阅读”教学缘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国自秦汉以来就有着大量阅读的传统。1986年,张田若的《“集中识字——大量阅读——分布习作”教学体系简介》[[]张田若.“集中识字——大量阅读——分布习作”——教学体系简介[J].课程·教材·教法,1986(8)]中直接提出了“大量阅读”这一理念,霍懋征、斯霞等教育工作者也纷纷响应。21世纪,语文教育步入改革发展新时期,以山东潍坊市韩兴娥老师为代表提出了“课内海量阅读”教学理念。《韩兴娥与课内海量阅读》一书中记载了韩兴娥老师对“课内海量阅读”教学实验改革所进行的探索,她以自身教学实践审视,从而发现了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存在的两个弊端:一是过于自由的阅读,一是过于不自由的阅读,由此,“课内海量阅读”应势而生。[]张田若.“集中识字——大量阅读——分布习作”——教学体系简介[J].课程·教材·教法,1986(8)(2)“课内海量阅读”教学价值在刘国辉的《大道至简——兼谈韩兴娥老师”海量阅读“教学思想》[[]刘国辉.大道至简——兼谈韩兴娥老师“海量阅读”教育思想[J].内蒙古教育,2015(09):36-39]中,作者提出海量阅读“厚积薄发”,它是提升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赵小雅在《韩兴娥:以海量阅读超越一本教科书》[[[]刘国辉.大道至简——兼谈韩兴娥老师“海量阅读”教育思想[J].内蒙古教育,2015(09):36-39[]赵小雅.韩兴娥:以海量阅读超越一本教科书[J].教育科学论坛,2015(05):64-68海量的“读”是为了更好地“写”,在赵娟的《借助海量阅读提升核心素养》[[]赵娟.借助海量阅读提升核心素养[J].甘肃教育,2019(02):110]一文中肯定了海量阅读在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方面的积极作用。李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海量阅读与阅读素养的提升》[[]李颖.小学语文教学中海量阅读与阅读素养的提升[J].课程教育研究,2017(35):102-103[]赵娟.借助海量阅读提升核心素养[J].甘肃教育,2019(02):110[]李颖.小学语文教学中海量阅读与阅读素养的提升[J].课程教育研究,2017(35):102-103[]彭芳婷.小学语文“课内海量阅读”教学探析——以山东韩兴娥“课内海量阅读教学”为例[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8海量阅读的开展在小学低年级有着重要意义,魏金丽老师的《小学低年段海量阅读教学研究》[[][]魏金丽.小学低年段海量阅读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12):82(3)“课内海量阅读”教学实践“课内海量阅读”教学主张贯穿小学整个阶段,小学低年级处于“课内海量阅读”的培养与奠基阶段。韩兴娥老师在践行该教改实践时将一年级单独划出,她主张一年级学生在“海量阅读”中识字,二三年级学生在“海量阅读”中诵读积累。赵小彦在《让识字为阅读插上翅膀——低年级快速识字、大量阅读实验探索》[[]赵小彦.让识字为阅读插上翅膀——低年级快速识字、大量阅读实验探索[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8(25):22-27]中指出,识字量的扩大有利于学生的思维、阅读等能力的发展,从而为学生夯实学习基础。该作者还提出了一套“分阶段多渠道”的识字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山西省也有关于识字教学与海量阅读的课题研究,并且根据当地学校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创新性的对策,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阅读与学习能力。识字与阅读的作用是相互的,海量的读能够增强汉语言文字习得,韩瑞瑞在《低年级小学语文“扎实识字海量阅读”学习的研究》[[]赵小彦.让识字为阅读插上翅膀——低年级快速识字、大量阅读实验探索[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8(25):22-27[]韩瑞瑞.低年级小学语文“扎实识字海量阅读“学习的研究[J].中国管理科技研究教育科学研究所《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九卷),2018关于如何有效推进这一教学实践,刘世辉在《海量阅读书香致远——浅谈推进小学生海量阅读三部曲》[[]刘世辉.海量阅读书香致远——浅谈推进小学生海量阅读三部曲[J].名师在线,2017(09):2-3]中指出激发学生兴趣是关键,内容上作者主张以经典作品开展教学实践。在陈寿文的《课内海量阅读行动初探》[[]陈寿文.课内海量阅读行动初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4):25]中,作者提出了“构建阅读课程、制定行动策略、搭建阅读平台”三步法。而李慧在《小学语文“四要式海量阅读”的探索与实践》[[[]刘世辉.海量阅读书香致远——浅谈推进小学生海量阅读三部曲[J].名师在线,2017(09):2-3[]陈寿文.课内海量阅读行动初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4):25[]李慧.小学语文“四要式海量阅读”的探索与实践[J].学周刊,2017(05):209-210[]李翠梅.大数据时代小学语文海量阅读课堂的发展路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8(27):85-86小结“课内海量阅读”这一理念得到有效实践之后,引起了众多教育工作着的关注与思考,为“课内海量阅读”教学研究注入活力。有学者认为采用这种教学方式经济、快速、有效,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认识。然而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从课堂教学来看,一些教师仍局限于教材,或者课堂模式化,使得海量阅读的范围受到限制;从教师自身来看,其对教学理念的理解不当,课堂教学目标尚未明确,使得海量阅读的效果和质量达不到预期。(四)研究思路与方法1.研究思路首先在对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时,笔者将采用文献法对文献量化分析。其次在把握“课内海量阅读”的内涵时,笔者将以韩兴娥老师的教学为例进行探究。接着在了解课内海量阅读教学实践时,笔者将采用访谈法、问卷法,将部分一线教师的见解与实践呈现在研究中。与此同时也会了解一些小学生的阅读情况。最后客观理性地思考现状与问题并提出我的见解。2.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首先收集相关文献,并且在文献的数量与内容上进行进行计量分析。梳理近10年来有关“海量阅读”的有关文献。对研究人员、研究方向、主题内容等方面进行回顾与梳理。(2)调查研究法访谈法和问卷法是本研究中最主要的调查研究方法。借助访谈收集教育者对海量阅读教学的评价与观点。发放相关调查问卷,从中了解到课内海量阅读教学的实施情况与实践结果。除此之外,通过教育研习了解课内海量阅读的实际教学情况,以此为本研究提供强有力的实践依据。(3)案例法查阅韩兴娥老师及其他教育者的相关教学案例,并进行适当的整理与分析,以此为本研究提供参考材料。一、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内海量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部分教育学者对“课内海量阅读”进行了相关的概念界定,该教学实践也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因此要想进行相关研究分析,首先需要理解与之相关的概念内涵以及理论依据。(一)概念界定1.小学低年级小学分为三个学段,小学低年级是指处于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该阶段学生的学习习惯、情绪情感、思维品质等方面正处于养成阶段,他们的情绪情感内容丰富、易于外露,并且在阅读方面表现出强烈的表达倾向。2.阅读教学学界对阅读教学内涵的界定比较丰富多样。《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课内海量阅读“课内海量阅读”这一概念主要是以山东韩兴娥老师为代表提出的。简单来说,就是将“课外”的阅读放在“课内40分钟”进行,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书物,从而使得学生的阅读量增加、阅读面扩大。海量阅读的读物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以归类诵读为主,将诵读所掌握的知识前后串联,并为之后的学习夯实基础,最终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二)理论基础1.韩兴娥课内海量阅读教学理念韩兴娥“课内海量阅读”教育改革实验转变了传统语文课,语文课不再是“教课文”、不再是“挖掘课文的文化价值或教育价值”。语文课实现了华丽转身,学生们在课堂上“学语文”、在课堂上“诵读积累”,语言积累、语言内化成为语文课堂的主旋律。“海量阅读”的核心词是“读”,韩老师以此来规划阅读内容、阅辅材料、教学任务、教学目标。韩老师提倡在宏观上整体规划小学六年的阅读内容,她在《“海量阅读”教改系列之五——“海量阅读”的书从哪里来》中详细阐述了选书原则以及教学反思。针对各学段年龄特点及教学特点,韩兴娥老师提出了相应的教学任务与重点:1.小学低年段强化诵读,淡化理解,激发趣味,注重积累;2.小学中年段反复朗读,深化理解,理解语言,质疑分析;3.小学高年段文白同步,拓展阅读,侧重方法,鉴赏品读。韩老师认为在读书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因此她在准备阅读书物的同时还需要准备引读与练习的材料,并根据材料准备相应的练习题目,如完成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填空背诵。以读促练,以练反馈。韩老师的“课内海量阅读”并不同于主题阅读或群文阅读(以篇、节为单位),她是将书或年龄段作为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通过选择编排各龄段最适合的阅读读本来落实教学目标,实现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基本能力的培养。韩兴娥老师教改实验的突破还在于她将基本训练贯穿整个小学阶段,比如拼音教学先快后慢并通过后续阅读的过程来加以训练强化。韩老师的“课内海量阅读”使语文课堂回归原生态,教师在真正意义上成为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多样式诵读、趣味性诵读,实现课堂阅读的自由发展。2.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在该研究领略,弗洛伊德是提出早期经历对个体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第一人。洛伦兹根据观察到的动物印刻现象提出了“发展关键期”这一概念,他强调个体的各种行为在一生中的某些特定时期会对特定外界刺激更为敏感,此时的学习效果事半功倍且影响具有不可逆性。儿童期是个体发展的黄金期,6-12岁又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因此,该阶段应最大程度地丰富儿童词汇量,从而为今后语言发展、语文能力发展奠定坚实基础。3.学生学习动机理论学习动机是指引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动机。换句话说,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内在动机就是他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6-12岁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是表现为附属内驱力,家庭、学校、社会应合力激活并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学习动机的真正内化。小结根据教育学以及心理学相关理论基础,在小学低年级开展“课内海量阅读”教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认知发展。在低年级开展一定的海量阅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语言发展,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为语文学习提供良好基础。二、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内海量阅读教学实践性价值“情境、趣味、自主、拓展”是贯穿韩老师课堂的四大主题。低年级学生身心发育还不够成熟,其理解能力也处于较低水平。韩老师在课堂上利用学生的天性,通过创编故事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拓展语文知识。她主张在小学低年级开展兴趣阅读,以大量诵读、海量阅读来提高学生的倾听、阅读、表达水平。本章节将以韩兴娥老师“课内海量阅读”教学实践的内容与价值进行相关阐述。(一)教师层面1.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韩兴娥老师在接受访谈时说道:“转变观念是海量阅读得以施行的前提,关键就是把教学生读课本变成教学生读书。”任何教师要想改变都要从观念改起,要从促进学生成长的角度去考虑如何教学。在韩老师的教育理念里,教学,实则教学生学,学生应该成为课堂的主体。“一切教育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学习都是自学。”所以,韩老师“一反常态”,摒弃了表象的课堂讨论。其实,提倡重视学生钻研学习能动性的教育家不乏代表,如战国时期的孟子、南宋的朱熹,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多次强调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正因如此,韩老师推行的“课内海量阅读”得到了不少教育工作者的肯定与赞赏。2.提升教师的自我素养“课内海量阅读”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共读文本,因此,其备课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需要教师的全身心投入,这也恰恰体现了这一教学实践的价值——教师自身的“海量阅读”。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现代教育提倡践行终身学习,教师要树立新型教育观念,要考虑到社会发展与学生需求两方面,不断吸取新知识,注重提升自身综合素养。“课内海量阅读”教学是有效实现师生共读的良好途径。无论是备课、上课,对于教师自身来说,海量地“精博结合”必将有所广益。3.创新教师的教学方法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构成了小学语文教学的两大支柱,二者相辅相成,识字为阅读打下坚实基础,反过来,阅读又为识字提供言语环境。在课堂教学中,一年级的拼音教学存在一定的难度,不可一蹴而就,往往需要教师花费较长时间。韩兴娥老师的拼音教学分三步走“强化整体、定位认读、情境分辨”,由整体扎根到部分自学,最终结合情境性的儿歌、图画、故事来加深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拼音教学的瓶颈。部编版教材在拼音教学部分也进行了改革,将一部分识字内容优先于拼音教学呈现,从而通过识字教学强化拼音教学。韩老师说过“识字的速度太慢是造就差生的源头”,的确,识字量往往成为制约低年级学生阅读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解决识字难的问题,韩老师总结了不少识字方法,如字根识字、字理识字、情境识字、定位识字、韵语识字等等。低年级课堂教学也由单一的“集中识字”过渡到了多样化的识字教学。低年级识字教学其实就是“在复现中识记、在阅读中理解、在联系中积累、在语境中运用”的螺旋式递进过程。(二)学生层面1.有利于学生的语言积累2000年以后我国先后颁发的两部语文课程标准中都提出了有关重视语言积累的意见。实际上,现代语文教学的重心一直偏重于机械地学习语文知识或逐字逐句地发掘课文的文化教育意义,即偏重于语言的“理解”。从儿童语文学习的规律看,低中年级语文教学的重心应放在大量积累语言材料上。在小学阶段,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的目的是为学生打基础,培养、发展其今后的语文能力,也就是说一个学生语言材料的积累和其语文能力的发展呈正相关。叶圣陶先生说过:“熟读名文,就是在不知不觉之中追求语言的完美,诵读的功夫,无论对语体、对文言都很重要,仅仅讨究,知识知识方面的事物,诵读却可以养成习惯,使语言不期而然近于完美。”[[][]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韩兴娥老师实行的“课内海量阅读”教学,就是以读为核心,诵读始终贯穿于小学各阶段。在拼音学习阶段,韩老师要求学生跟读录音,如《学拼音儿歌77首》。学生通过模仿学习录音语调中的抑扬顿挫来集中注意力,从而顺势激发出学生的诵读表演欲望,以及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内化。在低年级诵读教学上,韩老师没有舍本求末,追求“花架子”。她首先要求学生做到“字正腔圆”,其次再指导学生带着感情朗读。以多形式、多反复、多积累的诵读将高深复杂的知识讨论取而代之。当学生认识的常用字达到一定数量后,韩老师在课堂上增加了儿歌诵读,如《成语儿歌100首》,学生因为“海量的读”能大致理解成语的意思,此时,韩老师通过“讲故事”形式的生活化语言教会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运用成语。熟读成诵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浅显成语的意思,还为学生后续的说话、写话、习作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2.有利于学生的美的教育鲍姆嘉通早在十八世纪五十年代就建立了“美学”学科体系,而“美育”一词其实是由席勒提出来的。美育的真正内涵是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科教学,引领人们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语文教学是离不开美育的。韩兴娥老师的课内海量阅读教学主张让学生进行情境性美读,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低年级的海量诵读主要以儿歌为主,儿歌音韵轻快,富有趣味,也符合低年级学生天真烂漫、活泼好奇的心理特点。通过诵读情节性强、趣味性强的儿童诗歌作品,将学生带入童趣盎然、充满想象的世界,学生的艺术情趣也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熏陶。3.有利于学生的文化传承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往往积淀在悠久的传统文化之中,语文教学应该以课程和教材为抓手,从而使传统文化回归语文教育。2014年教育部颁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M].教社科,2014从韩兴娥老师海量阅读的内容中,我们不难发现韩老师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与传承。比如,低年级教学中使用的《成语接龙》以及《好妈妈儿歌400首》中就包括了大量成语、歇后语、俗语、谚语等传统文化内容。虽然低年级学生对传统文化半知半解,但是学生能够通过浅显的接触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韵味。不论是古诗还是成语、俗语,它们在传统文化的长河中熠熠闪光,韩老师以“读”代讲,使得流传千年的经典文化得以播种,并等待它们在学生的心田中慢慢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低年级学生也在轻松愉悦的诵读中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三、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内海量阅读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语文教学长期以来的一个普遍现象是:“两多一少”,精读精讲太多、反复操练太多、学生读书太少。针对此严峻问题,部编版教材采取了将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这一重要举措。低年级部编版教材各单元语文园地中都设置了相关的阅读板块,譬如一年级的“和大人一起读”,二年级的“我爱阅读”,以及“快乐读书吧”等栏目,其目的在于将语文课堂当作课外阅读的第二课堂。部编版教材主张以读为主、以读为要。采用“1+X”的模式进行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调查设计为了解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对于“课内海量阅读”教学的基本想法以及教学实践具体情况,笔者就“课内海量阅读”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问卷的对象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共发放问卷50份,回收率100%。主要调查内容有:1.教师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部分的研读情况。2.教师对部编版教材及配套课外读物的认识与研读情况。 3.教师对“课内海量阅读”教学的了解程度以及开展课外阅读的主要形式。4.教师对语文教材的研读开发情况以及参考资料类型。5.长期实行与未实行“课内海量阅读”教学的效果对比。除此之外,笔者还与一些低年级语文教师进行了访谈,了解其对“课内海量阅读”教学的基本认识与想法。同时,在教育研习过程中笔者以随堂听课的形式观察并记录了一些阅读教学实例,以此来进行相关分析。调查结果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本调查问卷共涉及对象50人,其中42人为本科学历、8人为研究生学历,9人教龄为1-5年的,14人教龄为5-10年,13人教龄为10-15年,6人教龄为15-20年,8人教龄在20年以上。2.教师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目标及建议的研读程度表2-1教师研读阅读教学目标及建议程度(N=50)认真研究比较认真粗略看过需要时看从未看过总计人例(%)302620240100从该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一线语文教师对语文阅读教学部分的目标、要求及建议有着基本的认识与了解,但其中不少年轻教师基于新课标的要求下有着新颖的教学见解,他们乐于践行一些新型教学模式。教师的研读与见解在一定程度上为阅读教学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教师对部编版教材及课外读物的认识与研读情况表3-1教师对部编版教材编排的了解程度(N=50)认真研究过比较认真粗略看过不太了解其他总计人数1815125050比例(%)363024100100表3-2教师对课外读物的了解程度(N=50)非常了解大致了解不太了解完全不了解其他总计人数113090050比例(%)22601800100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部分教师有认真研究过教材的编排意图以及相应的课外读物,但程度还不够。部编版教材与苏教版、人教版相比变动较大,教科书编者也根据教材内容的变动配以相应的课外读物,其课外读物在内容上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且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语文能力,但不同教师、不同班级使用课外读物的情况不一,采取的阅读形式也不相同。4.教师对“课内海量阅读”的了解程度以及开展课外阅读的主要活动形式“课内海量阅读”教学的特色在于将课外读物拿到课堂上来共读,因此,笔者在问卷中对一线教师课外阅读教学的组织形式进行了调查,调查数据如表2-2所示。表4-1教师对“课内海量阅读”的了解程度(N=50)非常了解大致了解不太了解完全不知道其他总计人数820184050比例(%)16403680100表4-2课外阅读的主要活动形式(N=50)专门阅读课自主阅读亲子阅读课堂共读其他总计人数209129050比例(%)401824180100从表中数据可以发现,专门阅读课与亲子阅读为教师开展课外阅读的首先形式,但这两种阅读形式随意性较强,缺乏教师的及时指导,阅读的质与量得不到保证,学生的阅读效果并不理想。在低年级开展课堂共读有助于学生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的建立与培养,教师适时的指导可以使学生的自主阅读更具针对性。但大部分一线教师对于“课内海量阅读”教学的认识还不够深入,这也是导致课堂共读不是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主要形式的原因之一。5.教师对语文教材的研读开发情况以及参考资料类型表5-1教师对语文教材的研读开发情况(N=50)对每篇课文进行深入研读开发准备公开课时进行研读开发偶尔研读开发不研读开发其他总计人数230117050比例(%)46022140100表5-2研读开发语文教材的参考资料类型(N=50)教师教学用书备课手册优秀教学案例学生课外读物资料其他总计人数171986050比例(%)343816120100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到,教师对语文教材的研读开发情况不容乐观。大部分教师只在公开课前或有需要时对语文教材进行深入研读开发,主要选择教师用书和备课手册进行参考。结合表中数据从侧面反映出大部分教师未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教材内容开发贫瘠,缺乏课程开发意识。大部分教师缺少自我探索、自我提升的意识,按部就班进行教学,这也是导致“课内海量阅读”难以持续进行的原因之一。6.长期实行与未实行“课内海量阅读”教学的效果对比表3-1低年级学生的语言积累量长期实行未实行数量大于3万字小于3万字表3-2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长期实行未实行数量大于5万字小于5万字对比长期实行与未实行“课内海量阅读”教学的班级中学生的语言积累量和课外阅读量,可以发现该教学实践能很好地完成小学语文课程中语言积累的任务。重视大量诵读、广泛阅读的教师,其班级学生的语言表达、阅读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与提升,为学生之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阅读基础与写作基础。7.教师对“课内海量阅读”教学的想法有关教师对“课内海量阅读”教学的想法,笔者采用了访谈内容进行呈现:访谈一:访谈对象:X学校低年级语文教师A,从教20年问:您了解过“课内海量阅读”教学吗?您如何看待“课内海量阅读”这一教学实践?答:具体的教学形式我不太清楚,从字面意思上我认为是一种课内的大量阅读模式,和“题海战术”应该有着相似之处。小学生的课堂时间非常宝贵,平时课堂40分钟内难以保证所有学生都掌握本节课的语文知识,有时一个知识点要反复讲很多遍学生才能记住,再匀出时间进行阅读则更加困难。很多小学生连语文教材都学不好,课时作业也不能高效、高质量的完成,更不要说在学校读课外书了。我认为在学校还是要以学习语文知识为主,对于那些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安排他们在家里自主阅读。问:您认为低年级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的方式可以达到阅读方面的要求吗?答:学校在每学期初都推荐了相关的阅读书目,除必读书目外还有一些选读书目。自主阅读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水平进行选读,而且学校每周也安排了一次阅读课。我认为大部分学生的阅读量应该是可以达标的,阅读的效果则因人而异,毕竟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水平不同,而且有的学生没有精力去阅读课外读物。访谈一中该教师主张语文课以学习语文知识为主,将阅读课外读物当作学有余力的事情,其实这也是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一种常态。低年级是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的建立与培养阶段,低年级学生在缺乏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进行自主阅读的效果是不理想的,阅读的质与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漏。其次,课外阅读书目数不胜数,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平不够,家长挑选读物的水平也参差不齐,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进行相关阅读推荐或阅读指导。访谈二:访谈对象:X学校低年级语文教师B,从教3年问:您了解过“课内海量阅读”教学吗?可以谈谈您眼中的“课内海量阅读”教学吗?答:这一教学实践是以韩兴娥老师为首的。首先,我认为“课内海量阅读”是有助于语文学习的。在整个小学阶段,对学生的阅读量有着明确的、具体的要求。我们常常强调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进行教育,实际上在课外布置学生阅读书籍的效果是很难保证的,亲子学习或者亲子阅读的效果也不尽人意。所以,以师生共读的方式往往更切实可行,容易取得一定成效。其次,课堂40分钟内是可以安排出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课外文本的阅读。我们在听课或者外出学习的时候也发现,一些公开课中会采取引入课外文本的形式来充实教学内容。如果,教师在班级中能够系统规划并开展“课内海量阅读”,这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大有裨益的。问:您认为如果践行“课内海量阅读”教学会面临哪些挑战?答:首先,应该是如何选择适宜的阅读书目。学生实现海量阅读的前提是读物,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考虑读哪些书的问题。教师需要考虑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挑选出来的阅读书目不光要具有教学价值还要满足学生的阅读兴趣。这对于教师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其次,在实际教学中还要考虑到班级学生的阅读进程。具有多年经验的韩兴娥老师在践行“课内海量阅读”时也难以准确把握该教学实践的进程,对于我们这样的普通、无经验的老师来说难度则更大。此外,阅读任务的布置也不容易。虽然“课内海量阅读”是用一个统一标准来检测评价学生的阅读效果,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要想实现每个学生都达到统一水平并不容易。在课堂共读时,教师是否需要提前布置一些阅读任务也需要慎重考虑。若布置的阅读任务不当,学生很大程度上会为了完成任务而“囫囵吞枣”地读,甚至会影响学生的自主阅读节奏。长期以往,学生完全丧失兴趣,演变成流于形式的“应付阅读”。访谈二中该教师在宏观层面上阐述了自身对这一教学实践的看法,笔者体会到该教师对“课内海量阅读”教学的的认可与担忧。低年级课堂践行“课内海量阅读”教学是可行的,学生也可以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进行自主的、个性化的阅读。同时,践行“课内海量阅读”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是一个考验。不光需要教师自身长期积淀下来的教学素养、阅读素养,还需要教师持续不断的自我实践与探索。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教育实习观摩以及查阅相关教学实录,笔者了解到“课内海量阅读”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下面笔者从教师与学生两方面进行相关阐述:1.教师方面(1)教学目标有失偏颇语文课程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平衡好它们之间关系对践行“课内海量阅读”教学至关重要。在实际教学中,往往难以实现二者的平衡。重人文,轻工具。“好读书不求甚解”,然而现在语文课的一大弊病就是将解读课文内容作为教学之重。其实,过深解析文本反而会扼杀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积极性。不少教师的“海量阅读”教学目标有失偏颇的原因就是仍然过度解读阅读书物、阅读材料,关于“什么样的文本该精读?什么样的文本该略读?”还没有明确意识。重工具,轻人文。部分教师片面追求学生阅读量的增加,他们认为读的书多了,积累的语言材料就多了,理解字词句篇就容易了。将阅读量作为“课内海量阅读”的评价指标。(2)教学内容浅尝辄止实习期间,笔者观摩二年级课堂教学后发现,教师在教学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我爱阅读”时,会在课堂上与学生共读文言文版《刻舟求剑》。学生对文言文版本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布置学生课后自主阅读相关古代寓言故事,如《郑人买履》。教学《大禹治水》第二课时,教师还提及了其他相关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让学生有选择地去阅读。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以“童话故事”为主题,如《狐假虎威》、《狐狸分奶酪》既是同主题又有相同的主人公“狐狸”,在教学时教师会有意识地联系学生之前读过的书籍——《伊索寓言》,结合其中的《狐狸和葡萄》、《狐狸和乌鸦》等故事唤醒学生头脑中的狐狸形象。显然,“1+X”拓展阅读的模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虽然有践行迹象还不够清晰。教师因为受到教学时间、教学任务的禁锢而难以系统开展课内共读,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3)教学效果缺乏反馈通过实习期间进行的教育研究活动,笔者了解到X学校自主选定的一、二年级阅读书单(节选如下):一年级必读书目选读书目国学经典《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三字经》《小猪唏哩呼噜(上下)》《逃家小兔》《小巴掌童话》《老鼠娶新娘》《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二年级必读书目选读书目国学经典《绿野仙踪》《中国成语》《弟子规》《木偶奇遇记》《哪吒闹海》《皮皮鲁传》《三毛流浪记》《西游记(注音版)》《丁丁历险记》研读部编版教材可以发现“快乐读书吧”板块的编排指向非常清晰,一年级上册旨在亲子共读,下册却以童谣和儿歌为主;二年级上册指向童话故事,下册则过渡到儿童故事。该学校选取的阅读书单主体上符合各年级阅读导向以及单元主题。国学经典的必读情况较好,教师在每节语文课前都会组织学生学习本周国学经典的内容。每周会有一节专门的阅读课,但学生在阅读课上往往不统一读物,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课外读本。教师对学生阅读上的指导也存在空缺。不论是必读书目,还是选读书目的阅读效果都无法得以衡量。虽然学生的阅读数量能勉强达标,但是阅读的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2.学生方面(1)阅读缺乏连续性实习期间,笔者了解到部编版指定的低年级课外读物有以下几本:《木偶奇遇记》、《天方夜谭》、《世界童话精选》、《骑鹅旅行记》、《小飞侠彼得·潘》、《爱丽丝漫游奇境》、《小王子》、《小熊维尼》、《小鹿斑比》、《水孩子》等。在随堂听课时笔者发现,不少教师在班级开展共读时,往往只共读文本的一部分内容,难以保证阅读的整体性,并且教师不是每节课都会安排文本共读的内容。而韩兴娥老师践行的“课内海量阅读”教学在小学阶段是贯穿始终的,学生的海量阅读具有连贯性与连续性。韩老师本人在访谈中也提到:如果在完全没有开展过海量阅读的班级上课,很难保证有相同的教学效果。因此,该教学实践的实行需要教师制定一个长期的、连续的学习机制。但是韩老师的“课内海量阅读”在经验推广上还不够完善,因此不少学校或教师实行这一教学机制时属于“摸着石头过河”,这也是导致学生容易出现“断层式”阅读的原因之一。(2)产生负面情绪低年级学生的“课内海量阅读”主要以诵读积累为主,通过诵读加深对课内外读物的理解。在教育实习期间,笔者发现学校为一二年级学生配备了一本诵读教材——《日有所诵》。该教材中选取了不少具有节奏美、音韵美的文本,其中一年级主要以童谣儿歌、儿童诗、唐诗为主,二年级增添了一些“晨读对韵”内容以及《三字经》节选内容。不少班级选择在晨读课或者语文课前进行诵读,但诵读形式比较单一,主要为集体诵读、小组诵读为主。学生往往口到心不到,处于机械诵读的状态。韩老师一直强调低年级“课内海量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对文章的韵律、节奏、意境的心领神会,因此韩老师常常借助创设情境、音乐渲染等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入情入境。但不少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很难做到这一点,通常表现为流于形式的检查性诵读。低年级是幼小衔接、过渡阶段,学生入学时间较短,且以无意注意为主导,机械的、反复枯燥的诵读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诵读一旦缺乏兴趣的牵引,则容易出现不配合教师教学、不按时完成任务的情况,从而使得“课内海量阅读”变相成为“课内海量负担”。(3)加重学习负担学生的诵读一旦缺乏兴趣的牵引,则容易出现不配合教师教学、不按时完成任务的情况,从而使得“课内海量阅读”变相成为“课内海量负担”。而且学生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对于新知识、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各不相同。然而“课内海量阅读”教学对所有学生都是实行统一的评价标准,这在实际教学中也容易出现问题。乐于阅读或者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能在课堂完成阅读任务,而个别对阅读不感兴趣或者自觉性较差的学生则需要占用休息时间和放学时间来完成阅读任务。此时,教师、学生、家长可能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也容易使这些学生更加厌恶阅读,从而陷入恶性循环,加重学生的学习压力与负担。四、基于现实的解决策略“课内海量阅读”教学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语文教学理念得以更新、语文课堂教学得以创新,其在推广上不可避免会存在一些限制性因素,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其存在的不足而因噎废食,应该及时发现“课内海量阅读”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与完善。(一)明确“课内海量阅读”的“度、量、法”1.合理设置教学目标衡量一堂课好坏的重要指标就是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海量”的教学材料往往使不少教师模糊了自己的教学目标。一节课、一学期、一学段的教学目标要达到怎样的一个度,是该教学实践的一个困境。其实,明确教学目标首先要准确、深入地解读好课程标准。以课标为纲领实现海量阅读的自由。参考课标中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可以使教师的教学设计切实可行,并具有一定的课程意义。2.合理安排阅读量“课内海量阅读”是在有限的40分钟内进行,因此只有对阅读量、时间量合理定位,才能保证课堂阅读的质量与效率。韩兴娥老师推行的“课内海量阅读”主张博精结合,既有精读也有浏览,既有师生共读,也有学生自读。在小学低年级开展海量阅读,要综合考虑该学段的阅读量要求,合理分配到各学期。进行大小文本的交杂性阅读,缩短“阅读线”,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阅读书籍的满足感与成就感。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要做到统筹规划、整体协调。首先,教师需要根据学段教学目标要求来安排某学期的海量阅读时间。由学期到月到周再到课的顺序进行安排。通过对阅读时间的整体规划弹性设置阅读量。其次,韩兴娥老师进行“课内海量阅读”并没有抛弃教科书,只是提前完成课本教学内容。因此,若尝试开展该项教学,要在保质保量的情况下精简课本教学,从而分配出课堂海量阅读的时间。开展海量阅读,教师必须要关注学生,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对阅读量的需求。适量且丰富的阅读才能有效推动“海量阅读”的循序开展。3.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在践行“课内海量阅读”教学时还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多元化。读是“课内海量阅读”的核心,但循环往复、机械重复的“读”是行不通的,韩老师在教学中就采取了许多巧妙方法。如齐读就有快慢之分,除了常见的自由朗读、范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分角色读,在课堂上还会采用小老师陪读、评读、配乐读等等,使学生在抑扬顿挫的读书声中获得阅读趣味。“课内海量阅读”需要进一步完善“听说读写”四位一体的阅读体系,以多元化的教学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二)制定“课内海量阅读”指导策略1.制定合理的阅读规则良好的阅读规则是保障“课内海量阅读”有效开展的前提条件。在阅读规则的制定上,首先,要重视民主,让学生积极参与规则的制定中来。其次,教师也要遵守阅读规则。教师是“课内海量阅读”的指导者、促进者。语文教育若想让学生对语文课、对阅读有兴趣,首先语文教师要成为一颗带领学生读书的“种子”。低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具有很强的向师性与可塑性,因此教师的身教与言传同等重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低年级“海量阅读”的第一步,学生的阅读兴趣得以激发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班级内可以建立一些奖励机制,通过奖励学生的阅读成果来增加其阅读成就感。长此以往,学生能够在耳濡目染中产生乐趣、养成习惯。2.借助导读指引学生自主阅读自主阅读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比较困难,他们需要教师的悉心指导,从而掌握正确的阅读方式,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开启阅读思路。低年级“海量阅读”的导读课可以从版本、序目、参考书籍、阅读方法、问题这几大方面展开。首先,通过开展导读课,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浏览读物封面、梳理目录,从而在宏观上了解作者与文本内容。其次,不同的体裁的书籍有不同的阅读方法,低年级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黄金期,阅读方法指导对于“海量阅读”的推进至关重要。此外,低年级学生学习以无意注意为主,所以进行“海量阅读”还需要一定的问题作为指引。以问题引导并不是讲解式引导,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是由价值的、巧妙的、适量的,从而引发学生深入文本。3.完善多元化的阅读评价机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首先,学生是具有独特性的个体,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因此为了更好、更全面地对一个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评价,则需要引入多主体评价方式。教师可以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等方式来弥补单一评价的不足。学生互评更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进行检查或者帮助,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家长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家校合作,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课后阅读情况。多主体评价方式可以多角度的、真实的反映学生的阅读效果。其次,注重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是语文学习的五大方面,因此整体性和综合性也是评价的重要指标,要考虑各个方面的有机联系。因此,评价某个学生“课内海量阅读”的学习情况不仅包括该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要考虑其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以及语文基础知识、社会文化知识积累的情况、认知能力发展的情况等等。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大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最后,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学生不是一层不变的,他们会不断成长、不断进步,教师要能够看到发展中的学生,注重形成性评价。虽然阅读量的达标是硬性要求,但教师也要对学生的阅读表现和成果给予更多关注。注重阅读过程、学习过程,可以效仿韩老师的“星级达标评价表”,以量变促质变。(三)推进“课内海量阅读”课程化韩老师的“课内海量阅读”教学贯穿整个小学阶段,学生在低年级就奠基了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整个学习训练过程连续有效。因此推进该教学应立足整体、长期坚持。首先,学校要在整体上建立全方位的阅读课程以及评价机制。其次,教师要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教学开展以适量阅读任务作为驱动,以此推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解决障碍。在班级、学校中营造出良好的读书氛围,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成长。1.遵循阅读教学原则,精选阅读教学书目朱光潜先生认为必须谨慎选择阅读书目,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读无意义的书上。低年级“海量阅读”的目的是萌发学生的阅读种子,奠基学生的阅读素养,因此读物的选择要遵循经典性、层次性、趣味性的原则。“经典是主食,能真正体现人类智慧、涵养人类的性情和心智的还是经典。”因此,经典意识在“海量阅读”中不可忽视。比如,二年级在学习《狐假虎威》、《大禹治水》课文时,可以结合一部分中国寓言故事、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具有传统文化因素的读物。除了要具备文化意义,读物的趣味性也不可或缺。一年级学生天真活泼,心智还不成熟,文本难度过大的书籍容易打击他们的阅读信心。因此,可以根据其年龄特征选择简单明了、色彩明亮的文本来增加阅读的趣味。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加学生课堂阅读时间蒋军晶老师认为语文教师要尽量减少布置反复操练、机械重复的作业,把时间留给学生去阅读。其实,保证学生课堂阅读时间的前提就是要协调好教学内容的时间。教师在课堂上简明精要地讲解教材知识,答疑解惑,从而减少学生反复、机械的操练,这样就能节约出课堂阅读的时间。3.营造课堂阅读环境,发挥课堂阅读效果“课内海量阅读”的有效实施需要在总体上营造一个连接课内化的阅读环境。怎样进行有效连接是促进该阅读教学课程化的关键。有研究指出,课堂上的学生讨论、报告以及教师指导能发挥“海量阅读”的最佳效果。所以,在教学时可以采取连接教材与书籍的方式,形成一个高效的阅读环境。比如,语文教材的有些篇目是从某本书中节选下来的,而这就可以作为“海量阅读”的突破点,在课堂上可以先精读教材文本,再结合相关书籍进行略读、浏览,从而激发起学生对作者、文本的浓厚兴趣,产生阅读的自觉性,也在潜移默化中建立了良好的阅读环境。结论韩兴娥老师践行的“课内海量阅读”教学到底是一种怎样的阅读教学形式?在低年级开展这一教学实践对教师与学生有什么样的价值?在实际教学中又存在着哪些问题?部编版教材统领下如何优化这一教学实践?这是本文想要解决的主要内容。语文教育要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新课程改革强调语文课程要帮助学生吸收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低年级“课内海量阅读”讲究童趣、强化诵读、注重积累,以海量诵读进行文化启蒙、激发阅读兴趣,学生通过诵读儿歌、童话、儿童诗,展开无尽的想象,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部编版教材在阅读教学方面突破传统,主张以“1+X”模式连接课内外阅读,这也为低年级“课内海量阅读”教学提供了相应的文本基础。目前,“课内海量阅读”教学实践主要以韩兴娥老师为代表,其理论基础、教学体系还不够完善,并且推广范围有限,因此本文主要以韩兴娥老师的教学情况以及教育研习期间的相关调查展开研究。因此,本文对于小学低年级“课内海量阅读”教学的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由于缺乏实证研究,所以在探讨如何优化教学策略方面还不够全面科学。参考文献期刊报纸类:[1]黄佳锐.海量阅读与研究性报告铸就学生的综合素质——傅莹教授访谈侧记[J].师道,2015:7-8[2]韩瑞瑞.低年级小学语文“扎实识字海量阅读“学习的研究[J].中国管理科技研究教育科学研究所《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九卷),2018[3]赵小雅.韩兴娥:以海量阅读超越一本教科书[J].教育科学论坛,2015(05):64-68[4]赵娟.借助海量阅读提升核心素养[J].甘肃教育,2019(02):110[5]刘世辉.海量阅读书香致远——浅谈推进小学生海量阅读三部曲[J].名师在线,2017(09):2-3[6]陈寿文.课内海量阅读行动初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4):25赵娟.借助海量阅读提升核心素养[J].甘肃教育,2019(02):110[7]李翠梅.大数据时代小学语文海量阅读课堂的发展路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8(27):85-86[8]刘国辉.大道至简——兼谈韩兴娥老师“海量阅读”教育思想[J].内蒙古教育,2015(09):36-39[9]赵娟.借助海量阅读提升核心素养[J].甘肃教育,2019(02):110[10]李慧.小学语文“四要式海量阅读”的探索与实践[J].学周刊,2017(05):209-210[11]赵小彦.让识字为阅读插上翅膀——低年级快速识字、大量阅读实验探索[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8(25):22-27[12]魏金丽.小学低年段海量阅读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12):82[13]李颖.小学语文教学中海量阅读与阅读素养的提升[J].课程教育研究,2017(35):102-103[14]任雅玲.“课内海量阅读”与高效语文教学——读《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J].语文建设,2011(11):60-61[15]张田若.“集中识字——大量阅读——分布习作”——教学体系简介[J].课程·教材·教法,1986(8)[16]温儒敏.培养读书兴趣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从“吕叔湘之间”说起[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06):3-11[17]温儒敏.忽视课外阅读,语文课就只是半截子[J].课程·教材·教法,2012(1)[18]温儒敏.“部编版”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11):3-11[19]赵玥.基于部编版语文教材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9[20]黄晓梅.试论“部编版”语文教材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学周刊,2018[21]刘颖欣.浅论部编版教材下的小学语文低学段阅读教学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22]钱锦雯、夏唯嘉.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快乐读书吧”编排简析[J].文教资料,2019论文类:[1]彭芳婷.小学语文“课内海量阅读”教学探析——以山东韩兴娥“课内海量阅读教学”为例[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8[2]王芳.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内化策略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9[3]孙琦.小学低年级“部编版”语文教材的特点——基于“人教版”教材的比较[D].沈阳大学,2019[4]杨仁燕.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研究——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D].淮北师范大学,2018[5]于佳美.美国小学母语阅读教科书结构编排及选材特色研究[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