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科正源(广西)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同位素实验室设施扩建项目(辐射类)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1页
军科正源(广西)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同位素实验室设施扩建项目(辐射类)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2页
军科正源(广西)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同位素实验室设施扩建项目(辐射类)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3页
军科正源(广西)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同位素实验室设施扩建项目(辐射类)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4页
军科正源(广西)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同位素实验室设施扩建项目(辐射类)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军科正源(广西)同位素实验设施扩建项目军科正源(广西)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1表1项目基本情况建设项目名称军科正源(广西)同位素实验设施扩建项目建设单位军科正源(广西)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联系人联系电话注册地址防城港市防城区云朗科技园3号楼一层项目建设地点防城港市防城区云朗科技园综合业务楼一层备案机关防城港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项目代码2209-450600-04-01-963304建设项目总投资(万元)200项目环保投资(万元)25投资比例(环保投资/总投资)项目性质□新建□改建☑扩建□其它占地面积(m2)90应用类型放射源□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Ⅰ类(医疗使用)□Ⅱ类□Ⅲ类□Ⅳ类□Ⅴ类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制备PET用放射性药物/☑乙□丙射线装置□Ⅱ类□Ⅲ类□Ⅱ类□Ⅲ类□Ⅱ类□Ⅲ类其他军科正源(广西)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是由军科正源(北京)药物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军科正源(北京)药物研究有限责任公司位于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内,是一家以生物制药企业为主要服务目标的CRO公司。公司主营业务是提供各类生物大分子药物和化药的药代动力学、毒代动力学、免疫原性、药效学、组织分布、生物等效性等分析评价服务﹔涉及分子类型包括单抗、多肽、融合蛋白、激素、治疗性疫苗、核酸类药物以及各类化药等。公司以国际GLP、GCP规范为标准,建设了国内第一家专注于生物大分子药物分析的实验室,并在军科正源(广西)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由于业务发展需要,拟扩大药物分析评价服务范围,拟投资200万元建设军科正源(广西)同位素实验设施扩建项目,具体建设内容为:将企业现有两间办公室改造成小分子同位素平台实验室,共计90m2,划分成标记间、分析室、2更衣室、处置间、同位素贮藏间,新增操作台、解剖台、通风橱、液闪仪、更衣设备、冰箱、燃烧炉等设备。扩建项目外购已标记的小分子药物,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的方法进行分表1-1本次扩建拟使用核素情况序号核素名称状态实际日最大操作量(Bq)日等效最大操作量(Bq)年最大用量(Bq)13H液体2368Ga4177Lu5225Ac690Y该项目的运行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辐射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本项目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鉴于本项目实验室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1.15×109Bq,为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技术利用建设项目——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的改、扩建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工作。接受委托后,在进行现场勘察、充分收集和分析有关资料、实地辐射环境监测及预测估算等基础上,依照《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内容军科正源(广西)公司于2019年开工建设有项目——同位素实验设施项目(大分子平),月17日获得辐射安全许可证(桂环辐证[P0496]),许可内容为使用非密封放射性3公司现有的辐射活动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桂环辐证[P0496],有效期至2025年4月公司已在规章制度中明确了辐射安全管理机构和职责,成立了放射性同位素安全管理小公司现有的辐射工作人员均配备了个人剂量计,并按要求进行个人体表、衣物及防护用品的放射性表面污染监测。公司已委托广西壮族自治区辐射环境监督管理站对辐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工作,并对辐射工作人员定期体检,建立个人剂量档案和职业健康监护档公司现有的辐射工作人员已取得《辐射安全和防护培训》合格证书,取得辐射安全培训每年底对辐射防护工作进行年度评估,历年工作未发生辐射事故。2022年度监测报告见4根据调查了解,军科正源(广西)公司自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以来,未发生过辐射表2-1原有项目核素审批及使用情况量1234567军科正源(广西)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环评及辐射安全许可证已批核素共7种,包括本项目不新增员工,专业技术人员依托现有工程小分子平台实验室既有的辐射工作人员,公司已制定了辐射人员培训计划,共有7名从事辐射工作人员,7人均取得培训合格证书,且在有效期内,见附件6。本公司6名辐射工作人员均配各了个人剂量片,本公司建立了个人剂量档案,做到了一人一档,见2020以及2021年度个人剂量监测报告(见附本项目不新增用地,依托公司原来综合业务楼一层军科正源公司原106、107办公室,现用途为办公室、小型多功能会议室,增加隔本项目不新增监测设备,日常辐射检测仪器依托公司现有设备,公司现配备了2台固定式X-γ辐射监测仪、1台表面污染测量仪、8台个人剂量仪、1台手持式辐射监测仪以及5项目放射性废液依托现有工程衰变池,衰变池位于综合楼南面前地下,该系统由4个和池壁坚固、耐酸碱腐蚀和无渗透性。通过专用的管道收集、暂存在项目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废(水)液,设计方案为槽式排放、自然衰变方式。现有工程年放射性废水进入该衰变6图1-1衰变池现状照片此次评价重点为放射性药物使用时,项目工作人员和周边公众所受年有效剂量预测;放射性废水、放射性固废及放射性废气对周围环境的辐射影响;辐射工作场所功能分区、布局(1)建设单位地理位置拟建项目选址于防城港市防城区云朗科技园内,是防城港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启动区,规划占地面积1013亩,重点引入和培育节能环保、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以高新技术为主导、技术研发为支撑、加工贸易为基础,综合配套功能完善7图1-2项目地理位置与周围环境关系图(2)选址及周边公司已建成的大分子平台实验室位于园区综合业务楼一层。本次评价辐射场所为小分子平台实验室,位于大分子平台实验室北侧。综合业务楼为地上四层的建筑。综合业务楼北侧项目保护目标主要为公司从事辐射工作的工作人员(职业人员周围非辐射工作人8项目北侧15m园区停车场、西侧46m为药品检验所用楼,项目西南侧33m为园区厂房4#楼,项目东南侧48m为厂房3#楼,项目楼栋位置周围9本项目位于综合业务楼一层军科正源公司原106、107办公室,小分子北侧为计算机中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及其修改单,本项目属于鼓励类中的“六、核能6、同位素、加速器及辐照应用技术开发”,属于鼓励类项目。因此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项目总投资2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25万元,占总投资的表2放射源序号核素名称总活度(Bq)/活度(Bq)×枚数类别活动种类用途使用场所贮存方式与地点备注表3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序号核素名称理化性质活动种类实际日最大日等效最大操作量(Bq)年最大用量(Bq)用途操作方式使用场所贮存方式与地点1期12.3a869验2879368Ga86946.71d8795225Ac899690Y879表4射线装置序号名称类别数量型号加速粒子最大能量(MeV)剂量率(Gy/h)用途工作场所备注序号名称类别数量型号最大管电压(kV)最大管电流(mA)用途工作场所备注序号名称类别数量型号最大管电压(kV)最大靶电流(μA)中子强度(n/s)用途工作场所氚靶情况备注活度(Bq)贮存方式数量表s废弃物(重点是放射性废弃物)量225Ac、90Y3H、14C/225Ac、90Y//品225Ac、90Y/炭225Ac、90Y/3H、14C/90Y、225Ac、/表‘评价依据法规文件(8)《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令第449号,);(12)《关于明确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环办辐射函技术标准),);););););););););););其他表7保护目标与评价标准7.1评价范围根据《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内容和格式》7.2保护目标本项目位于防城港市防城区云朗科技园,生产场所为园区),目非辐射工作人员以及项目50m范围内临近的规划标准),表7-1本项目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保护对象保护目标名称人口方位距离保护目标职业人员本项目小分子实验室放射性同位素工作场所年有效剂量约束值5mSv内公众本项目小分子实验室所在综合业务楼1F其他区域放射性同位素工作场所1m~50m年有效剂量约束值0.25mSv东北侧公众本项目小分子实验室上方2~4层区域内驻留的人员20放射性同位素工作场所0m~3.5m上方公众药品检验所用楼内驻留的人员3放射性同位素工作场所46m至50m西侧公众园区4#楼内驻留的人员5放射性同位素工作场所33m~50m西南侧公众园区3#楼内驻留的人员1放射性同位素工作场所48m~50m东南侧公众本项目小分子实验室四周50m范围内园区道路、走廊区域的流动人员20放射性同位素工作场所0m至50m*保护目标的剂量限值执行GB18871-2002)标准中的有关规定,见章节&7.3。7.3评价标准4444注:1)该区内的高污染子区除外。③放射性废水的排放要求第8.6.2款规定:不得将放射性废液排入普通下水道,除非经审管部门确认是满足下列条件的低放废液,方可直接排入流量大于10倍排放流量的普通下水道,并应对每次排放作好记录:a)每月排放的总活度不超过10ALImin(ALImin是相应于职业照射的食入和吸入ALI值中的较小者,其具体数值可按B1.3.4和B1.3.5条的规定获得);b)每一次排放的活度不超过1ALImin,并且每次排放后用不少于3倍排放量的水进行冲洗。④清洁解控要求第4.2.5款规定:已通知或已获准实践中的源(包括物质、材料和物品),如果符合审管部门规定的清洁解控水平,则经审管部门认可,可以不再谱循本标准的要求,即可以将其解控。除非审管部门另有规定,否则清洁解控水平的确定应考虑本标准附录A(标准的附录)所规定的豁免准则,并且所定出的清洁解控水平不应高于本标准附录A(标准的附录)中规定的或审管部门根据该附录规定的准则所建立的豁免水平。附录A中表A1作为申报豁免基础的豁免水平:3H豁免活度浓度为1×106Bq/g、豁免活度为1×109Bq,14C豁免活度浓度为1×104Bq/g、豁免活度为1×107Bq,177Lu豁免活度浓度为1×103Bq/g、豁免活度为1×107Bq,90Y豁免活度浓度为1×103Bq/g、豁免活度为1×105Bq。68Ga、225Ac表中无免管浓度值,本项目以1Bq及1Bq/g的免管浓度值计。甲>4×109乙丙豁免活度值以上~2×1071低毒操作方式放射源状态表面污染较低的浮液表面有污染的固体气体、蒸汽、粉末、压力很高的液体、固体源的贮存1很简单的操作10.1简单操作10.10.01特别危险的操作10.10.010.0017.2放射性废液7.2.1操作非密封源的单位,一般应建立放射性废液处理系统,确保产生的废液得到妥善处理。不得将放射性废液排人普通下水道,相关控制应遵循GB18871-2002的要求;不允许利用生活污水下水系统洗涤被放射性污染的物品;不允许用渗井排放废液。7.2.2废液应妥善地收集在密闭的容器内。盛装废液的容器,除了其材质应不易吸附放射性物质外,还应采取适当措施保证在容器万一破损时其中的废液仍能收集处理。遇有强外照射时,废液收集地点应有外照射防护措施。7.2.3经过处理的废液在向环境排放前,应先送往监测槽逐槽分析,符合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7.2.4使用少量或短寿命放射性核素的单位,可设立采取衰变方法进行放射性废液处理处置系统,该系统应有足够的防渗漏能力。7.3放射性固体废物7.3.1产生放射性固体废物较多的单位应当建立固体废物暂存库,确保储存的废物可回取。7.3.2操作非密封源的单位产生的废物(包括废弃的放射源),应按要求送指定的废物库暂存。送贮的废物应符合送贮条件。7.3.3对于半衰期短的废物可用放置衰变的办法,待放射性物质衰变到清洁解控水平后作普通废物处理,以尽可能减少放射性废物的数量。7.4放射性废气排放7.4.1对工作场所放射性废气或气溶胶的排放系统,应经常检查其净化过滤装置的有效性。7.4.2凡预计会产生大量放射性废气或气溶胶而可能污染环境的--次性操作,亦应采取有效的防护与安全措施和监测手段。3、《开放型放射性物质实验室辐射防护设计规范》(EJ380-1989)中相关要求该标准中引用的标准GB8703和标准GB4792已被GB18871-2002替代,相关内容的要求按照GB18871-2002执行。标准划分了白区、绿区、橙区、红区,划分如下:1、白区(一区):该区为实验室内不从事放射性工作的区域,一般情况下,该区无放射性污染,白区包括:办公室、会议室,休息室,“冷”工作间(如试剂,药品间),“冷”实验室等。2、绿区(二区):实验室内从事隔离操作放射性物质的工作区,事故时可能出现污染,但能及时发现和清除。绿区位括:热室、屏藏工作箱、手套箱的操作房间或存有密封容器的房间。3、橙区(三区):实验室内工作人员不经常停留的区域,只有在进行去污,检修和取样等工作时才进入。该区在正常运行时也会出现污染,污染一般能清除。橙区包括:热室、屏蔽工作箱、手套箱的检修区、放射性污染物暂存间和去污间等。4、红区(四区):实验室内放射性物质所在的区域,操作时外照射很强,空气污染严重。红区包括:热室、屏蔽工作箱、手套箱的内部及辐照室等。(1)辐射屏蔽设计标准13.2.1设计屏蔽层时,放射性工作人员正常的工作时间按每年50周,每周40h计13.2.2屏蔽层设计时采用的外照射剂量当量率计算限值如下:白区不超过0.25×10-2mSv/h(0.25mrem/h);绿区不超过0.75×10-2mSv/h(0.75mrem/h);橙区不超过2.5×10-2mSv/h(2.5mrem/h);红区热室、工作箱和手套箱间的隔墙,在箱、室内的放射源不撤出情况下,在相邻箱、室内产生的剂量当量率不超过(25~100)×10-2mSv/h(25~100mrem/h)。13.2.3屏蔽层局部漏束产生的剂量当量率,可根据操作特性适当放宽。13.2.4实验室内放射性物质转运容器,其计算剂量当量率在距容器表面20cm处为(2.5~25)×10-2mSv/h(2.5~25mrem/h);实验室内放射性检修设备,其计算剂量当量率在距设备表面20cm处为(2.5~100)×10-2mSv/h(2.5~100mrem/h)。(2)实验室放射性物质的密封和通风10.3实验室的气流流向应是从放射性污染可能性小的方向流向污染可能性大的方向(从白区流向红区),各区之间维持一定的压差(一般白区负压为零毫米水柱;绿区负压为3~5mm水柱;橙区负压为10~15mm水柱;红区负压为20~30mm水柱)。10.5设计上应保障每个房间有足够的换气次数,白区换气次数一般在2~5次/h或自然通风;绿区换气次数为5~10次/h;橙区换气次数为10~20次/h;红区的换气次数视小室的大小可以20次/h~30次/h。10.6甲、乙级实验室工作场所的进风应当经过粗过滤器过滤,并且防止吸进来自实验室其它部位排出的气体。实验室屋顶的废气排出口,须超过周围50m范围内最高屋脊3m以上,并在排气烟囱内应设有气体取样口。 (3)实验室分区与房间布置要求正常操作情况下,持续停留该区的工作人员所受到的年剂量当量值不大于放射工作人员年剂量当量限值的十分之一。不存在任何空气污染的危险时,最敏感的器官可能受到的外照射剂量当量不超过每年5mSv(05rem)。不存在任何外照危险时,空气污染年平均浓度低于放射工作人员导出浓度值的十分之一。8.1.2绿区(二区)正常操作情况下,持续停留在该区的工作人员所受到的年剂量当最值一般不超过放射工作人员年剂量当最限值的十分之三,个别情况下可能超过十分之三,但不应该超过放射工作人员的年剂量当量限值,并保证能够充分控制向白区(一区)或实验室外部扩散的污染。不存在任何空气污施的危险时,最敏感的器官可能受到的外照射剂量当量一般不超过15mSv(15rem)。不存在任何外照射危险时,空气污染年平均浓度低于放射工作人员导出浓度值的十分之三。正常操作情况下,工作人员在该区停望的时间也受到限制。持续停留在该区的工作人员所受到的年剂量当盘值可能会超过放射工作人员的年剂量当量限不存在任何空气污染危险时,最敏感的器官可能受到的外照射剂量当量可能会超过每年50mSv(5rem)。不存在任何外射危险时,空气污染季平均浓度可能超过放射工作人员的导出浓度值。8.1.4红区(四区)正常操作情况下,必须严禁工作人员进入,设计上要控制该区对其它区域或外部造成污染,对外照射要进行屏蔽,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如大修),经全面去污后,在剂量人员的严密监测下工作人员才能进入该区。8.2各区的布置,原则上污染严重的区域应依次被污染较轻的区域包围起来。如果白区靠近橙区或红区,则应有一个隔离区,使得不能直接地、不受控制地从白区进入橙区和红区。8.3当红区仅仅靠墙壁或屋顶同外界分开时,不论是在正常操作还是在事故情况下,屏蔽体厚度和密封性均应足以屏蔽外照射和防止污染扩散。8.4为避免交叉污染,对位于同一个区域内,形成不同污染形式的操作,应分设在单独的房间;可能产生放射性气体污染的房间应该隔离布置,以防止污染的扩8.5α污染严重的区域容易导致空气中α放射性气溶胶浓度的升高,因此在房间布景上和辐射安全设计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8.6设计上各区应按规定的颜色区分开并设区级标志。8.9乙级实验室工作场所按三区布置,可不设检修区。8.10乙级实验室可设在建策物的侧翼或单独的区域,在其房间组成中,必须设有卫生出入口。8.11甲、乙级实验室在选取表面材料时,要求材料表面光滑,对污染的吸附性差,且易清除污染的放射性物质,此外材料应有良好的耐酸碱性,耐火性和耐辐照8.12甲、乙级实验室操作间地面应采用塑料覆面,特别要注意塑料接缝处焊接的平整,对与设备、套管及墙壁的连接处要做成圆角,并有一定高度。甲级实验室操作间墙壁和天棚涂以油漆,乙级实验室操作间墙壁的油漆涂至墙裙高度。8.13甲、乙级实验室的管线,最好来用暗设,穿墙套管应保证密封。8.14甲、乙级实验室应设置去污间(或去污小室),位置靠近红区,以便于从红区拆出的设备部件的去污。8.15甲、乙级实验室的门和窗应便于清洗和去污,绿区和橙区的门、窗设计应有较高的密封性能,橙区的窗必须是固定的不能开启的,绿区的窗一般也不应开8.16甲、乙级实验室根据工作人员的数量和工作服受污染的程度,可设计专用洗衣房或在实验室内部设管洗涤间,其下水排入实验室低放下水系统。 (4)实验室人员活动的要求9.1.1开放型实验室各区之间人员的活动,在进入时,通行路线只能是从白区至橙区,出来时则相反。9.1.2设计上应该保证工作人员在不同区域间的通行,必须通过卫生出入口或卫生闸9.1.3若实验室设事故出口,其位置及类型的设计,应保证对放射性污染保持可靠的控制,事故出口门的开关应灵活方便。9.1.4红区严禁设卫生设施,橙区原则上不应设卫生设施。设在白区、绿区的卫生设施,设计中应考虑尽可能减少被污染和污染扩散的危险9.1.5绿区可以设饮用水间,但应选在不易污染、人流集中的地方,采用脚踏式或肘式开关。 (4)放射性物料的流动的要求9.2.1为使污染扩散的危险减到最低程度,放射性物质和样品的运送通道应尽可能短捷且与工作人员的通道分开9.2.2放射性管道不允许通过白区、绿区。放射性固体废物应从橙区运出。废物的运输路线应避免通过白区和绿区,运输路线应尽量短,以便将照射的可能性和阻塞的可能性减至最小。9.2.3放射性物质必须在封闭的容器内运输,容器的设计应保证事故时不易泄漏及具有屏蔽能力。运输应使用专用车辆,并保障运输容器在运输中的稳定性。4、参照《核医学放射防护要求》(GBZ120-2020)(1)工作场所放射防护措施要求:5.2.3核医学工作场所的通风按表1要求,通风系统独立设置,应保持核医学工作场所良好的通风条件,合理设置工作场所的气流组织,遵循自非放射区向监督区再向控制区的流向设计,保持含放射性核素场所负压以防止放射性气体交叉污染,保证工作场所的空气质量。合成和操作放射性药物所用的通风橱应有专用的排风装置,风速应不小于0.5m/s。排气口应高于本建筑物屋顶并安装专用过滤装置,排出空气浓度应达到环境主管部门的要求。5.3.1核医学工作场所控制区的用房,应根据使用的核素种类、能量和最大使用量,给予足够的屏蔽防护。在核医学控制区外人员可达处,距屏蔽体外表面0.3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控制目标值应不大于2.5μSv/h,控制区内屏蔽体外表面0.3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控制目标值应不大于25μSv/h,宜不大于2.5μSv/h;核医学工作场所的分装柜或生物安全柜,应采取一定的屏蔽防护,以保证柜体外表面5c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控制目标值应不大于25μSv/h;同时在该场所及周围的公众和放射工作人员应满足个人剂量限值要求。屏蔽计算中所涉及的常用放射性药物理化特性参见附录H。PET相关房间的辐射屏蔽计算方法和示例参见附录I。自屏蔽回旋加速器机房的屏蔽计算方法由回旋加速器在所有工作条件下所产生中子的最大通量(取决于加速器的类型、能量、粒子类型以及使用的靶等)决定。5.3.2应根据使用核素的特点、操作方式以及潜在照射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做好工作场所监测,包括场所周围剂量当量率水平、表面污染水平或空气中放射性核素浓度等内容,工作场所放射防护检测方法见附录J。开展核医学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放射性药物操作后剂量率水平和表面污染水平进行自主监测,每年应委托有相应资质的技术服务机构进行检测。核医学工作场所的放射性表面污染控制水平见表7-2。(3)放射废物防护管理:8.6污物桶内应放置专用塑料袋直接收纳废物,装满后的废物袋应密封,不破漏,及时转送存储室,放入专用容器中存储。8.7对注射器和碎玻璃器皿等含尖刺及棱角的放射性废物,应先装入利器盒中,然后再装入专用塑料袋内。8.8每袋废物的表面剂量率应不超过0.1mSv/h,质量不超过20kg。8.9储存场所应具有通风设施,出入处设电离辐射警告标志。8.10废物袋、废物桶及其他存放废物的容器应安全可靠,并在显著位置标有废物类型、核素种类、存放日期等说明。8.11废物包装体外表面的污染控制水平:β<0.4Bq/cm2。Cj—放射性核素j在该废物中的活度浓度(Bq/g);Cj,h—附录B所示放射性核素j的清洁解控水平推荐值(Bq/g);):表8环境质量和辐射现状本次评价根据拟建项目实际情况制定辐射环境监测计划,对本项目所在实验室及本次评价委托具备相关检测资质的广西科保环境检测有限公司开展监测,资质认定Ⅲ.在审核中,如发现检验报告的编制有误(包括内容不齐全、数据处理差错等),应Ⅳ.检验报告由技术负责人或本领域的授权签检测结果辐射剂量率(nSv/h)表8-2β表面污染水平检测结果β表面污染检测结果(Bq/cm2)第1次第2次第3次ABCD根据监测结果,本项目所在场址及其四周环境γ空气吸收剂量率为139~144nSv/h,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天然贯穿辐射水平调查研究》(杨名生、李国保,《辐射防护》1992年9月)中广西区室内γ辐射剂量率范围11.0~304.3nGy/h内,表明该场所室内辐射环境质量状况未见异常;评价项目周边区域γ剂量率环境背景水平118~144nGy/h,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天然贯穿辐射水平调查研究》(杨名生、李国保,《辐射防护》1992年9月)中广西区道路γ辐射剂量率范围7.1~267.0nGy/h内,表明该场所周边区域辐射环境质量状况未见异常。表9项目工程分析与源项9.1工程设备和工艺分析表9-1工程组成一览表名称建设内容及规模备注主体工程标记间主要布置操作台、解剖台、通风橱,用作小鼠试药、小鼠饲养、动物解剖分析室主要布置液闪仪、操作台等,用作同位素分析检测造辅助工程更衣室布置更衣室,用作实验服更换处置间布置燃烧炉,用作动物尸体处理同位素储藏间布置冰箱,用作同位素药品贮存公用工程配电和供电系统、消防安防控制系统及门厅办公及生活设施依托现有办公用房环保工程辐射防护措施实验室屏蔽设施、铅板、个人防护用品放射性废液长半衰期废液:放射性废物桶、现有废物暂存间(放射性专用贮存室)、固化短半衰期废液:衰变池放射性固废长半衰期固废:焚化炉、衰变箱、现有废物暂存间(放射性专用贮存室)、固化短半衰期固废:衰变箱及现有废物暂存间(放射性专用贮存室)放射性废气处置间燃烧废气及通风橱废气收集后,通过活性炭过滤装置后于楼顶排放依托工程现有衰变池废水衰变池除收集正常工况下的废水及处理动物排泄物外,还作为处理事故工况下废水的处理设施。该衰变池系统由4个20.35m3的贮水池组成,总容积为81.4m3,通过专用的管道收集、暂存大分子平台实验项目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废(水)液,设计方案为槽式排放、自然衰变方式。项目采用放射性示踪技术在实验动物(大、小鼠等实验动物)上开展药物组织分布、代谢、排泄及药物药效学研究。同位素示踪技术是利用放射性核素作为示踪剂对研究对象(药物、候选药物或者供试品)进行标记的微量分析方法,是使用放射性核素作为示踪剂,研究化学、生物(药物的组织分布、代谢及排泄)或其他过程的方法。放射性核素的原子、分子及其化合物,与普通物质的相应原子、分子及其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化学、生物学性质。含有放射性核素的食物、药物或代谢物质,与相应的非放射性的食物、药物或代谢物质在生物体内所发生的化学变化及生物学过程完全相同。利用放射性核素的原子作为一种标记物,制成含有这种标记核素的食物、药物或代谢物质。由于放射性核素能不断地产生具有一定特征的射线;通过放射性探测方法,可以随时追踪含有放射性核素的标记物在体内或体外的位置及其数量的运动变化情况。放射性同位素作为示踪剂不仅有灵敏度高,测量方法简便易行,能准确地定量、准确地定位及符合所研究对象的生理条件等特点。是目前研究药物检测方法中最为灵敏的方法。本项目为一种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进行动物实验研究活动,利用已标记或通过一定实验技术将同位素标记在药物上,将含有被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或蛋白质通过合适的途径给予动物,在一定时间内应用液体闪烁计数仪检测动物排泄物(主要是粪、尿)或处死动物后的各组织器官中的放射量,从而评估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或蛋白在实验动物体内的动态分布、代谢及排泄情况,尽量减少药物在临床研究中对人体的危害,为药物的临床研实验准备:实验室科研人员(具有上岗证)将私①药品接收登记、同位素贮存:接收放射性同位素销售公司运送②取出分装:实验室科研人员(具有上岗证)做好实验准备后,做剂、分离未标记同位素,在此过程中,科研人员做好防护。将③标记动物:在通风橱内用铅保护的注射器注④代谢饲养:将接受药物的部分动物(大鼠或小鼠20只)放入代谢尿液进行放射性检测,观察动物药物代谢情况,代谢期为2~4周;另鼠30只)放入饲养笼代谢饲养,这些饲养动物24小时后会被处死,解射性检测,观察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分布情况。在代谢期内,工作料、搞清洁卫生,每天工作时间约20分钟。本项目小分子实验室⑤解剖:对所有受药动物进行处死,摘取器官样本(考虑到动物福),⑥仪器检测:使用液体闪烁计数仪对摘取器官样本或排泄物样本进⑦动物尸体处理:本环节产生的小动物尸体操作结束后,若无特殊情况,实验结束;实验结束后,科研人员大衣经表面沾污仪检测正常,使用表面沾污仪检测实验台面品离开实验室;实验后接触放射性的吸头、试管、注射器将废液收集于通风橱内废液桶。剩余的准备放射源液定量回收,放回300g);每年使用鼠500只;每个项目启动时间(3)公司辐射工作人员15人;年工作时接触注射了放射性同位素的动物时间平均每人每天小于2小时,即每人(5)每个项目使用鼠50只;每年使用鼠500只,每次实验每批次动物尸体集中燃烧,灰即0.104t,用量较少,燃烧废气产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颗粒物较少,燃烧炉燃烧的动物尸体带有放射性物质,本次污染物以气溶胶计),9.2污染源项描述响有:放射性同位素使用过程产生的γ射线对辐射工作人员、公众和外环境产生外照射。表9-2放射性同位素特性及用途序号核素名称半衰期衰变类型及其分支比(%)主要射线及能量(keV)与绝对强度(%)空气比释动能率常数15730aβ-(100)156.467(100)生物示踪实验(简单操作)23Hβ-(100)18.5866(100)368Gaβ+(89.2)、EC(10.6)β+:1899.1(88.0)γ±:511(≤178.2)46.71dβ-(100)γ: 497.8(78.6)176.5(12.2)384.8(9.1)112.9(6.6)208.4(11)4.28E-15γ:101.683(7.4)5225Acα:5830(50.7)α:5793.1(18.3)α:5790.6(8.6)α:5732(8.0)α:5637(4.4)γ:99.8(1.7)γ:150.09(0.71)2.0E-14690Yβ-(100)β-:2280.1(99.99)注:放射性同位素特性取自:①《放射光子的放射性核素各向同性点源的剂量学常数(续I)》,福射防护,2000年第20卷第3期,李士骏;②《放射光子的放射性核素各向同性点源的剂量学常数(续II)》,辐射防护,2000年第20卷第4期,李士骏;3《简明放射性同位素应用手册》,卢玉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4.1。主要为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挥发气体,分为通风橱废本项目分药操作在防护通风橱中进行。本项目标记间拟配备通风橱验室所涉及的同位素操作均是一些简单的湿法操作,正常工作情况下不会造成工作环境气污染,假设由于操作失误,放射性同位素泼洒在工作台面或地面,可能会有部分同位),饲养动物的废水主要为大鼠排泄物,粪尿水计算参考一般实验室《含放射性同位素的动物尸体处理处置现状及建议》(中国辐),%,表10辐射安全与防护10.1项目安全设施项目依托公司现有106室、107室,原来用途为办公室及会议室,本项目扩建后,拟用106室作为标记间,主要布置操作台、解剖台、通风橱,用作小鼠试药、小鼠饲养、动物解剖;拟用107室进行隔断,分别布置分析室、处置间、同位素储藏间及更衣室,分析室内要同位素储藏间内布置冰箱,用作同位素药品贮存,更衣室位于107室出口,用作实验服更验室内部,布局合理,能够满足实验操作要求。本项目辐射工作场所选址相对独立,场所布局功能分区明确,各功能区之间相互关联,又不互相干扰,既满足实验需求,又利于辐射防护和安全管理,且最大限度地避开了人流及物流。从辐射安全的角度考虑,本项目辐射工作场所平面布置合理。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附录C中对非密封放射表10-1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判别情况一览表序号操作场所核素名称实际日最大操作量(Bq)毒性组别修正操作方式操作方式修正拟申请的日等效最大操作量(Bq)场所等级1小分子同位素80.1简单操作173H80.01简单操作1668Ga80.01简单操作1680.1简单操作17225Ac8简单操作1990Y80.1简单17操作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的有关规作场所划分为将“控制区”和“监督区”进行管理,以便于辐射防护管理和职业照射控制。图10-1电离辐射标志和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图10-2辐射“两区”划分示意图(4)《开放型放射性物质实验室辐射防护设计规范》(EJ380-1989)中本项目实验室属于乙级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或工作场所),可分为三区,即设白区、绿区和红区。按照划分原则,本项目白区为更衣室,红区为通风橱、冰箱,其余区域为绿区。分区要求本项目符合性白区(更衣室)1、正常操作情况下,持续停留该区的工作人员所受到的年剂量当量值不大于放射工作人员年剂量当量限值的十分之一。2、不存在任何空气污染的危险时,最敏感的器官可能受到的外照射剂量当量不超过每年5mSv(05rem)。3、不存在任何外照危险时,空气污染年平均浓度低于放射工作人员导出浓度值的十分之。正常情况下工作人员所受到的年剂量当量值不大于5mSv红区(通风橱、冰箱)正常操作情况下,必须严禁工作人员进入,设计上要控制该区对其它区域或外部造成污染, 对外照射要进行屏蔽,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如大修),经全面去污后,在剂量人员的严密监测下工作人员才能进入该区。具有一定屏蔽措施,通风橱壁、冰箱内存放容器设计屏蔽参数大于等于测绿区(除白区、红区以外1、正常操作情况下,持续停留在该区的工作人员所受到的年剂量当最值一般不超过放射工作人员年剂量当最限值的十分之三,个别情况下可能超过十分之三,但不应该超过放射工作人员的年剂量当量限值,并保证能够充分控制向白区(一区)或实验室外部扩散的污染。2、不存在任何空气污施的危险时,最敏感的器官可能受到的外照射剂量当量一般不超过15mSv(15rem)。3、不存在任何外照射危险时,空气污染年平均浓度低于放射工作人员导出浓度值的十分之三。正常情况下工作人员所受到的年剂量当量值不大于5mSv,发生污染时能够及时控制污染扩散至白区的实验室区域)小分子实验室提供的本项目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房间屏蔽参数如表10-2所示。门窗////本项目放射性同位素注射时药物需要装入带有0.5mm铅屏蔽---神人流图10-4实验人员流动路径规划示意图图10-5实验室物流路径规划示意图区向监督区再向控制区的流向设计,保持含放射性核素场所负压,以保证工作场所的空气质个()个()(3)照射防护: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要求工作人员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按操性污染,应收集污染物,采用擦洗方法处理,监测表面污染状况,采取措施确保表面污染水平低于控制限值,并将擦拭物作为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置。警器,配备有灭火器材,有放射性同位素应急包装容器,(2)妥善收集固体放射性废物。废弃的放射性药品试剂盒、包装物、一次性用品等物品按类别放入专用废物桶(每种核素分开储存,并在每个盒上标有核素名称)。疗废物管理,否则请有资质单位上门处理。10.3三废的治理闪烁液时,先进行活度浓度监测,按照《城市放射性短半衰期废水依托原有污水衰变池系统,即通过特殊管长半衰期废水、闪烁液用废液桶收集,暂存于现有工程废),衰变池四周、底部和顶部屏蔽层为玻璃钢材质,防护效果均为10池上部控制阀自动关闭,同时打开2#衰变池上方部水位传感器时,1#衰变池下方控制阀打开,将废水通过管道排入根据验收监测报告,现有大分子平台实验应用项目正常开展情衰变池有充足剩余容量,本项目建成后,全公司排入衰变池的废液约为水位按照80%容积算。每个衰变池可存放8.39个月,假设当第1#衰变池满了才排放,因此放射性废液进入衰变池后,暂存时间至少为8.间要求,达标排放。图10-7依托的现有工程衰变池平面及剖面图收集放射性固体废弃物的专用收集箱应贴上电离辐射标志,每次收集时收集袋表面应贴上标签,标明物品及最后一天的收集时间,在专用贮存衰变箱内存放衰变。拟配备2个150L放射性固体废物桶(材质为不低于2mm的塑料桶)收集长半衰期放射性固核素活度衰变至低于相应核素清洁解控水平推荐限值时,经检测后,报审管部门批准,再作为普通实验室废物、医疗废物分类处置,医疗废物需交由有资质的医疗废物处理机构进一步素挥发(通常小于1%)进入空气中,然后随通风橱通风管道引至活性炭过滤装置(约3个月更换顶排放。表11环境影响分析11.1建设阶段对环境的影响11.2运行阶段对环境的影响本项目放射性核素β衰变需考虑韧致辐射对工作人员的影YK1×K2×r2根据《辐射防护基础》(李星洪等编)中剂量当量的计算能量可查得衰减倍数。225Ac511112.9(6.6)208.4(11)101.683(7.4)99.8(1.7)150.09(0.71)2.02.02.05.02.05.02.0305005×1075×107图11-1关注点平面示意图点位号点位描述活度 关注点离源距离(m)辐射防护材料结果(μGy/h)68Ga177Lu225Ac5.55×0.060.275.55×0.730.025.55×料0.017.27E-083.40E-07外30cm(实5.55×0.291.90E-058.88E-055.55×6.88E-041.22E-095.69E-09 5.55×4.300.011.28E-046.00E-04 5.55×4.700.002.15E-071.00E-065.55×0.015.11E-072.39E-06/5.55×3.88E-081.81E-07在示踪实验操作过程中,主要在通风橱中注射过程中受到辐射人员轮流负责、共同承担。示踪用的核素传递后在带屏蔽综上,小分子同位素示踪分析项目运行对工作人员所示。人员项目工作内容该项工作总剂量(mSv)每名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mSv)结论2人轮流负责分装、注射操作0.360.18低于职业人员年剂量管理约束值(5mSv)2020年四季度~2021年1季度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单季度),),关注点关注点位置 居留因子11γ辐射剂量率(Gy/h)2.86E-076.88E-109.68E-093.24E-097.70E-09现状监测值(Sv/h)1.43E-071.43E-071.40E-071.41E-071.41E-07年受照时间 200200200200200年有效剂量(mSv)0.0110.0040.0300.0040.030项目产生的放射性废液主要为实验动物饲养期子f11//99101//77868Ga-4-9-4225Ac-8-4-6-49990Y-9-4-9-412c、每批次实验动物通用的最大放射性给药量),(<排放;b)所含核素半衰期大于24小时的放射性废液暂存时间超过短半衰期含核素225Ac的暂存时间应超过100天),监测本项目设置槽式排放方式的衰变池,排入该衰变池的放射性核素半衰期最长为10.0天,大于24小时,暂存时长为755天,满足大于10倍最长半衰衰变池总排放口总α不大于1Bq/L、总β不大于10Bq/L。由上可见,本项目最终排放的废假设发生事故工况,某次购回的放射性核素全部发生倾洒,倾洒放射性核素的活度以1.11×108Bq(每日规划最大操作量)计,其中90%转移固体废弃物中去(按操作规程,应先用药棉等擦去),10%转移到清洗水中去,则这些废水中放射性核素的含量为1.11×107Bq,同样排入现有工程衰变池中,按照以上计算,经历755天衰变,亦能满足<),作为放射性废液采用不锈钢容器单独收集处置。(Bq)量含量(Bq)8001188118行监测,废物中核素活度浓度符合清洁解控水平推物量88不低于0.5m/s,可防止废气扩散污染周围环境,满足《医学与生物学实验室使用非密封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