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佳未被跑单,没有李四_第1页
曾佳未被跑单,没有李四_第2页
曾佳未被跑单,没有李四_第3页
曾佳未被跑单,没有李四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曾佳未被跑单,没有李四

在老鼠年,谣言始于莲花湖。这位老太太负责服装,因“偷东西”而自杀。“跑单”的数额,从起初传言的100万元,经商家们口口相传后,变成800万元。所谓跑单,在荷花池的意思,即经销商和他所欠的债务,人间消失。跑单,是荷花池商人谈之色变的字词,几乎每家每户都有类似的经历。数额庞大的欠款已成为一颗定时炸弹,时刻威胁着这个曾经孕育无数富翁的商圈。一场金融危机,将众多以外销为主的厂商推到了生死边缘,一些经销商干脆一走了之,留下累累债务。这使靠赊账卖货的荷花池,一时间暗流汹涌,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在荷花池生活了24年的曾佳,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似乎一场暴风雨即将袭来。荷花池的“李二”纸2008年的第一天,吃完年夜饭,父亲就躲在一边抽闷烟,半晌,终于告诉曾佳,家里可能也被跑单了,几个跑贵州市场的经销商一股脑都消失了,还欠着80多万的货款。曾佳愣住了,她没有想到,父亲会在一个并不重要的市场,赊出去这么多货。曾佳在父亲那里,看到了几张欠款合同。所谓欠款合同,只是从本子上撕下来的两张纸。纸已经泛黄,上面黑色的字迹似乎被水沁过,字墨转蓝,一张“合同”甚至缺了一角,几张“合同”上涉及金额90万元。最让人惊讶的是,其中两张欠条上的落款分别是“张三”和“李四”。当然,欠款人不是叫“张三”,也不是叫“李四”。这样的欠条,或许只有在荷花池才能见到。父亲的布料生意,规模并不大,固定为一家服装厂供货,与对方合作了四五年。在荷花池,这类客户算是老顾客,能够享受更多的优惠,譬如“授信额度”。纺织服装、鞋业等行业的授信额度一般是5万元,合作时间长的老顾客授信额度会更高,一般有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荷花池有个潜规则叫“不赊不成店”,赊账的理直气壮,破产了就人间蒸发。这家失踪的服装厂,共赊欠荷花池三家布料商700万元。曾佳赶紧清理家里的账单,花了两天两夜,应收账款的单子,列满了3张A4纸。其中,一个“李二”的名字竟然出现了7次,前前后后占款40余万元,曾佳不免头冒冷汗。为了收回欠款,曾佳把债务都承包给了厂里的人和布料商中的大户,这些人可以提成5%,甚至是10%,她每周关门一天,发动所有人,专门去收账。荷花池:定位不清,经营混乱荷花池的老板们对外究竟有多少赊账?荷花池商会长期跟踪市场的部门经理做了一个测算:以现在荷花池批发市场3万商户、赊账平均额度5万元计算,目前赊账总额已经达到15亿元,相当于荷花池一年的总交易额,而这仅仅是最保守的估计。曾佳的父亲还记得,仅仅两年前,荷花池的赊账问题并不严重。那时候还是“卖方市场”,不付现款,卖家可以理直气壮地拒绝提货。2007年开始,荷花池市场发展加快,从前只有老荷花池市场,后来蓉北、大成、金荷花等市场相继开业。记者走访中发现,各商区功能、经营定位上的差异并不明显,于位置接近电梯,每天可以卖出1000套。荷花池老板们信奉的是“走量”,当利润被压到极限,货走得越多,赚得就越多。为了使货品能满足经销商们的一切需求,他们大量生产“万能牌”,这也正是老一辈们的传统经营理念:没有adidas牛,可以贴adibas,没有kappa好,可以贴kapapa,更绝的,就是“adi-das&kappa”。这种情况下,商品和经营模式上的同质化日趋严重,3万多商户集聚在此肉搏。而另一方面,经销商的数量并无太大增长,市场转向为“买方市场”。为了争抢客源,商户间的恶性竞争愈演愈烈。在这里,很多企业管理的东西都被简单化了,人力成本、物流成本、网络建设、品牌效应这些名词,对于荷花池老板,只是一种天文。生意好不好,关键在门店位置。曾佳的表弟陈军也在荷花池开了一家童装批发店,店面只有3平米,年租金2万元。陈军的店每天可以售出200套服装,每件的利润不到1元。相隔3米远的另一家铺面,款式相同,价格相同,但是由第二,加强对平台的妥协可以想象,荷花池的3万家商户,大多数都深谙此道,同质化严重,是一场怎样的肉搏战?经销商们被“惯”坏了,无理要求越来越多。最典型的,当然是要求授予“信用额度”。事实上,“信用额度”只是对“还旧款欠新账”的美称,经销商赊了货,卖了钱,还了上一次的账,再赊下一次的货……长此以往,赊账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恶性循环。而一些“老顾客”会利用自己的强势地位,提出更多无理要求,例如,在欠款单上签的不是自己的真实姓名,而是“笔名”,如“张三”、“李四”。而商户们则认为,大家都是熟人,知道“张三”、“李四”是谁,只要维持住供销关系,无所谓。这种妥协背后的无奈是,如果不接受赊账,根本卖不出货。如果没有这场金融危机,这种资金链条下,大家都会赚得盆满钵满。因为赊的货总是能很快卖出去,再赊,再卖……金融危机打乱了这一切,脆弱的资金链瞬间断裂,经销商人间蒸发,只留下欠条,连签名都是杜撰的。特性:“问题”的提出今年24岁的曾佳,是荷花池最早拒绝赊账的人之一,这一场危机,使父亲终于认可了她的管理之道,给了她翻身的机会。在荷花池,曾佳属于标准的“鱼精”,她从7岁就帮着父亲看守店面,是在荷花池长大的。在父辈的影响下,儿时的玩伴们纷纷辍学下了荷花池,曾佳却读到大学本科,毕业后成为一所高中的英语教师。不过现在,她已经是“曾老板”,手里掌管着一个服装厂、一个布料厂和五个荷花池门店。2007年,当荷花池商家赚得喜笑颜开时,由于不肯赊账,她只能代理几个不知名的品牌。倔强的曾佳不相信破不了荷花池的顽疾,她跟父亲打赌,只要能拿下一家福建童装新品牌的代理权,就接手家业。当对方的的市场部经理看见这个黄毛丫头时,脸上满是轻蔑的神色。曾佳没有多话,只是递上了一份自己起草的企划书。这份企划书让经理吃惊不小。在荷花池,大家谈生意都是递烟喝酒,比谁把利润压得低,比谁肯赊的账多。而递企划书的,曾佳是第一个。一周以后,她顺利成为了这个品牌的四川总代理。现在,她的理念已经获得了父亲的认可,也代理了6个知名品牌,全部坚持款到货到。而曾佳认为,荷花池商家被迫赊货,是因为同质化竞争严重。每家的货都一样,你不赊,总有一家会赊。要走出这个怪圈,让经销商有非买不可的理由,就得做出自己的特色,打造自己的品牌。接手家业后,曾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停止生产“万能牌”,为此,她专门新开了门面销售自己的品牌。她还花了20万元,从广州请来设计师,装潢自己的新店。新店的效果很好,可是,不到一个月,周遭100米的范围,就有3家店,将自己的创意悉数抄了过去。曾佳只能苦笑,立马派人去侦查,好在,她的品牌还没有被“克隆”。然而心知肚明的是,这或许只是因为品牌还没有足够的名气。曾佳还是充满了信心,正是由于她在拒绝赊账上的坚持,曾家在2008年才得以幸免于更大的“跑单”,在此,她总算看到了希望。正在四川大学攻读MBA的她相信,未来,总是有方法可以解决的。或许,荷花池在他们这样第二代接班人的手上,真的可以涤清淤泥。在父亲眼里,曾佳的“书生气”给生意带来了不小的麻烦。第一单生意,接待的是一位外省客户,要提走7000元的童装,店里的伙计把货物搬上车后,客户才说没带够钱,要求赊账。血气方刚的曾佳二话没说,带头跳上车,将刚刚放好的货物全部搬了下来。客户为曾佳的不懂“行规”勃然大怒,在店里闹了起来:“你去打听打听,在荷花池,谁做生意不赊账?”他拉来了曾佳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