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史记选读》重点课文复习学案_第1页
语文《史记选读》重点课文复习学案_第2页
语文《史记选读》重点课文复习学案_第3页
语文《史记选读》重点课文复习学案_第4页
语文《史记选读》重点课文复习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复习学案太史公自序1.重点词语总结(1)1-3段:①命南正重以司天司:掌管②司马氏世典周史典:掌管③其在卫者,相中山相:当---相④以传剑论显显:显扬⑤昌为秦主铁官主:主管⑥王卬於殷王:使---当王⑦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掌:掌管。治:治理。(2)4-6段:①二十而南游江、淮南:向南②讲业齐、鲁之都讲业:研讨学问③于是迁仕为郎中仕为----出仕当④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封:封禅⑤不得与从事与:参与。从事:行事⑥无忘吾所欲论著矣所欲论著:所要撰写的论著。⑦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论:阐释。歌:歌颂。⑧则学者至今则之则:把---当作准则。⑨史记放绝史记:史书的通称。⑨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论:编辑。次:编撰⑩史记石室金匮之书:缀集。石室金匮:国家收藏图书、档案的地方。eq\o\ac(○,11)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朔旦:旧历每月初一。(3)7-10段:①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卒:死。②小子何敢让焉让:推辞,辞让。③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何为:为什么。④诸侯害之,大夫壅之害:嫉害。壅:阻塞。⑤孔子知言之不用不用:不被采纳。⑥道之不行也行:实行。⑦是非二百四十二年是非:褒贬。⑧以为天下仪表仪表:标准。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贬:贬抑。退:斥责。讨:声讨。⑩以达王事而已矣达:达成。eq\o\ac(○,11)善善恶恶奖善惩恶。eq\o\ac(○,12)贤贤贱不肖尊崇贤能,鄙视不才eq\o\ac(○,13)故长於风风:讽喻。eq\o\ac(○,14)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指:要旨。eq\o\ac(○,15)弑君三十六弑:臣杀君、子杀父eq\o\ac(○,16)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所以:原因。本:根本。eq\o\ac(○,17)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久矣故:缘故。渐:渐进。eq\o\ac(○,18)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有国者:君王。eq\o\ac(○,19)守经事而不知其宜宜:合适。eq\o\ac(○,20)遭变事而不知其权权:权宜。eq\o\ac(○,21)被之空言而不敢辞被:遭受。空言:指责。辞:辩解。eq\o\ac(○,22)夫不通礼义之旨旨:要旨。eq\o\ac(○,23)夫君不君则犯犯:被冒犯。eq\o\ac(○,24)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行:恶的品行。过:罪过。eq\o\ac(○,25)以天下之大过予之以:把。予:加在身上。eq\o\ac(○,26)则受而弗敢辞辞:推辞。eq\o\ac(○,27)礼义之大宗也宗:根本。eq\o\ac(○,28)垂空文以断礼义垂:流传。空文:著作。eq\o\ac(○,29)夫子所论,欲以何明论:撰述。明:阐述。eq\o\ac(○,30)唯唯,否否,不然是是。不不。不对。eq\o\ac(○,31)春秋采善贬恶采:褒奖。善:好人。恶:坏人。eq\o\ac(○,32)非独刺讥而已也非独:不仅仅。eq\o\ac(○,33)获符瑞符:征兆。瑞祥瑞。eq\o\ac(○,34)改正朔正:岁首。朔,月首。eq\o\ac(○,35)重译款塞款塞:叩国门。eq\o\ac(○,36)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布闻:广泛传扬。eq\o\ac(○,37)有司之过也有司:专管官吏。eq\o\ac(○,38)堕先人所言堕:“隳”,毁。eq\o\ac(○,39)余所谓述故事故事:旧事。eq\o\ac(○,40)整齐其世传整齐:整理归纳(4)11段:①幽于缧绁缧绁:牢狱。②身毁不用矣用:被任用。③退而深惟惟:思。④昔西伯拘羑里拘:被拘禁。⑤孔子厄陈蔡厄:遭受困厄。⑥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厥:才⑦不韦迁蜀迁,流放。⑧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大抵:大多。发愤:抒发愤懑。(5)12-13段:

①周道废道:王道。②秦拨去古文古文:古代典籍。③萧何次律令次:编写。④则文学彬彬稍进文学彬彬:文质兼备的儒生。⑤公孙弘以儒显显:显贵。⑥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纂:“缵”继承。⑦故司马氏世主天官主:主管。⑧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网罗:搜集。失:“佚”散失。⑨论考之行事论考:讨论研究。⑩既科条之矣科条:按类别排列记录。eq\o\ac(○,11)天人之际际:关系。eq\o\ac(○,12)辅拂股肱之臣配焉拂:“弼”。配:相当。eq\o\ac(○,13)厥协六经异传协:协合。异传:解释经书的著作。2.词类活用(1)诸侯之相王,王印于殷(王(印于殷):名词作动词,封为王)(2)明主贤臣忠君死义之士(死,为动词,为……而死)(3)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是非:名词作动词,评定是非)(4)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善(善):形容词作动词,奖励;恶(恶):形容词作动词,惩罚;贤(贤):形容词作动词,尊重;贱:形容词作动词,抑制)(5)既科条之矣(科条:名词作动词,按类别条目编排)3.古今异义(1)使复典之,至于夏商。古义:到今义:另提一事(2)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古义:参与其事今义:投身(3)小子何敢让焉。古义:谦词,我今义:男孩子(4)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古义:故事,旧事今义:故事,虚构的事情。古义:整齐,整理今义:整齐,有条理(5)《诗》《书》往往间出矣。古义:不断今义:经常4.通假字(1)《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指”通“旨”(2)罔罗天下放失旧闻。“罔”通“网”;“失”通“佚”(3)辅拂股肱之臣配焉。“拂”通“弼”5.“以“字用法(1)在赵者,以传剑论显。(介词,凭借)(2)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目的连词,用来)6.文言虚词(1)故明堂石室金匮玉版图籍散乱。(所以)(2)显于唐虞,至于周。(介词“在”)(介词“到”)(3)辅拂股肱之臣配焉。(结构助词“的”)(4)忠信行道,以奉主上,作三十世家。(目的连词“来)7.重点词句翻译(1)文学彬彬稍进,《诗》《书》往往间出矣。译文:品学兼优的文学之士逐渐进用。《诗经》和《书经》也不断地出现。(2)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译文:正本藏在名山,副本留在京都,期待后世圣人君子观览。高祖本纪1.常用通假字

(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责”通“债”

(2)遂坐上坐,无所诎“诎”通“屈”

(3)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解”通“懈”

(4)无内诸侯军……距之“内”通“纳”“距”通“拒”

(5)乃详尊怀王为义帝“详”通“佯”

(6)不如决策东乡“乡”通“向”

2.古今异义词

(1)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家人:古义:“平民百姓”今义:“一家人”

作业:古义:“劳苦的工作”今义:“学习完成的功课”

(2)诽谤者族诽谤:古义:公开批评、议论。今义: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

(3)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约束:古义:规约,规章今义:限制使不出范围

(4)稍征关中兵以自益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5)始大人常以臣无赖无赖:古义:没有出息今义: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3.一词多义

(1)吕公者,好相人(动词,给人看相)

无如季相(名词,面相)

(2)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本来)

吕公因目固留高祖(坚持)

(3)因重敬之,引入坐(引领)

沛公引兵西(率领)

(4)去辄烧绝栈道(就)

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总是)

(5)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逃脱)

项羽解而东归(解散诸侯军队)

4.词类活用

(1)使动用法

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使……与众不同)

降章邯(使……投降)

会项伯欲活张良(使……活命)

沛公从百余骑(使……跟从)

(2)意动用法

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认为……奇怪)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以……为苦)

沛公然其计(认为……正确)(3)名词活用为动词

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安家)

欲约分王关中(称王)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驾着白马白车)

都彭城(定都)

(4)名词作状语

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向北)

夜往见良(在夜间)

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在途中)

(5)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与……交好)

高祖竟酒,后(留到最后)

吕媪怒吕公曰(对……发火)

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赶在诸侯之前)

(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及见怪(怪现象)

大王起微细(平民,卑微的身份)

5.特殊句式

(1)判断句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

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

此三者,皆人杰也

(2)被动句

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3)状语后置句

遇彭越(于)昌邑

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

系颈以组

(4)定语后置句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

诸将过此者多

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

(5)固定格式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

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是以兵大败

6.虚词积累则: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就)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如果)因:高祖因狎侮诸客(趁机)

因与俱攻秦军(于是)

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凭借)以:乃以秦王属吏(把)二世使使者斩以徇(而,表承接)

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因为)

啖以利(用)

可以有大功(凭借)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动词,认为)然:然恐,不敢不服耳(表转折,“但是”)不然,籍何以生此(这样)喟然太息曰(……的样子)7.其它重点词语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大腿)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轻视)

昌邑未拔(攻下)

摄衣谢之,延上坐(提,道歉,请)

二世使使者斩以徇(示众)

乃以秦王属吏(交付、委托)

非有功伐(功劳,积功曰“伐”)还军霸上(驻扎)

去辄烧绝栈道(断)

汉王复入壁(营垒)

与齐王等期会而击楚军(约定日期)

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共同)

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水的北面)

起为太上皇寿(献酒献物,祝人长寿)

父兄不能给(供给,使足)

可四千余人(大约)

意豁如也(性情豁达的样子)管仲列传1.全文重难点注释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句式:判断句(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义:交往】,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义:对待】之,不以为言【义:不把这事对外说】【句式:省略句。不以(之)为言】。已而【义:不久】鲍叔事【义:事奉】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句式:被动句(管仲囚焉)】。鲍叔遂进【义:推荐】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句式:被动句,倒装句(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句式:省略句。齐桓公以(之)霸。】,九合【义:会盟】诸侯,一匡【义:匡正,纠正】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音:gǔ;义:经商,做买卖】,分财利多自与【句式:倒装句(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句式:被动句(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音:xiào;义:贤】,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义:逃跑】,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音:shào】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义:以……为羞耻】小节而耻【义:以……为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句式:状语后置(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句式:判断句(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既任政相【义:做……丞相】齐,以【义:凭】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义:使……富】国强【义:使……强】兵,与俗【义:百姓】同好恶。故其【义:代管仲】称【义:称言,主张】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义:遵循】度【义:礼法】则六亲固【义:稳固】。四维【义:纲纪】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义:符合民意】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义:给】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义:除去】之。

其【义:管仲】为【义:施行】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义:重视经济发展】,慎权衡【义:谨慎地对待得失利弊的选择】。桓公实怒少姬,南【活用:名词作状语】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义:使……守信用】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义:给予】之为取,政之宝也。”

太史公曰:管仲世所谓【义:所说的】贤臣,然孔子小【义:以之为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义:美德】,匡救其恶【义:错误】,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句式:宾语前置,倒装句(岂管仲之谓乎)】?2.难句翻译指点(1)管仲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其为不肖,知其不遭时也。翻译指点:见逐于君,“于”表被动;以其为不肖,以,动词,解释成“认为”。参考译文:管仲曾三次作官,三次被国君辞退,鲍叔不认为他没才能,知道他背时(没有遇到好的时运)。(2)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翻译指点:关键是“信”,要理解为使动用法。参考译文:桓公想背弃和鲁国曹沫订立的盟约,管仲趁此引导说服桓公坚守信约,诸侯因此归附齐国。(3)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翻译指点:顺,要理解成顺导;匡,匡正;还要注意整个句子的通顺。参考译文:顺导君上的美德,匡正君上的错误,所以君臣上下能亲密相处啊。屈原列传:1.通假字

——

——

——

——

——

——

——

——

——

——

贽被

——

2.

重点文言实词释义

:屈平属草稿未定

动词,zhǔ,连缀,引申为写作.

亡国破家相随属

动词,zhǔ,连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动词,耀,自夸.

其后秦欲伐齐

动词,讨伐,进攻.

疏:

王怒而疏屈平

动词,疏远.

离:

"离骚"者,犹离忧也

后"离"为动词,通"罹",遭受.

本:

父母者,人之本也

名词,根本.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名词,志向,心意.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名词,意愿.

博闻强志

动词,通"记".一说,名词,记忆力.

其志洁,其行廉

名词,志趣.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名词,通"旨",意旨,旨趣.

闻:

博闻强志

名词,学识,见闻.

留:

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动词,扣留..

:顷襄王怒而迁之

动词,放逐,流放.

父:

渔父见而问之曰

名词,fǔ,古代对老年男子尊称.

:新沐者必弹冠

动词,用手指轻轻弹击.

害:

争宠而心害其能

动词,嫉妒.

邪曲之害公也

动词使动用法,损害.

3.

词类活用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动词活用作名词,听觉,听力,亦指人的聪明智慧和判断力.

谗谄之蔽明也:

动词活用作名词,中伤别人的小人.

邪曲之害公也: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邪恶小人.

方正之不容也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方正之人.明道德之广崇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阐明.

蝉蜕于浊秽

蝉:名词作状语,像蝉那样…….浊秽: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污浊环境.

厚币委质事楚

:名词作状语,用厚币……

泥而不滓

:名词活用作动词,nì,生活在污泥里.

其后楚日以削

: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亡国破家相随属

: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使……破败.

时秦昭天与楚婚

:名词活用作动词,结为婚姻.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名词作状语,在朝内,在国外.

身客死于秦

:名词作状语,象客那样.一说,以客的身份.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说短处,诋毁.

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动词使动用法,使……存,使……兴.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忠诚之士,贤能之人.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名词活用作动词,效法,模仿.一说为意动用法.

4.

偏义复合词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偏在"治",一说"乱"反训作"治","治乱"连文同义)

5.

古今异同词

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古今同义:认为.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古义:欺诈的言论.今义:无理狡辩,动词.

奈何绝秦欢

古义:怎么,为什么.今义:对付,处置,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古义:返回(楚国)恢复(国家).一说,反,覆转.今义:一遍又一遍;颠来倒去;重复的情况.颜色憔悴

古义:脸色.今义:颜,颜面.色,气色.形容枯稿

古义:形,形体.容,容貌.今义:对人或事物的形状或性质加以描绘.而能与世推移

古义:变化.今义:移动.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古认:此处指言语举动适度得体.一说,"从容"为举止行动之意.今义:不慌不忙,不急迫,镇定自若样子.6.

特殊句式

A

判断句

"离骚"者,犹离忧也

B

省略句

遂绝(于)齐(省略介词)

又因厚币(赂)用事者臣勒尚(省谓语)

以(之)出号令(省介词宾语)

C

被动句

方正不容也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而自令见放为

D

倒装句

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介宾短语后置)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介宾短语后置)

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介宾短语后置)

明道德之广崇

(定语后置,一说,非定语后置)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定语后置)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介宾短语后置)

蝉蜕于污秽,以浮游于尘埃之外

(同上)

楚人即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同上)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

(否定句中代词"自"做宾语,前置,"自为(wéi)"与下文的"自佐"相对)

E

固定结构奈何绝秦欢

(表疑问,怎么.)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表反问,怎么……呢

)

7.

成语典故

怀瑾握瑜:

语出《楚辞·九音·怀沙》:"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王逸注:"在衣为怀,在乎为握;瑾,瑜,美玉也."比喻人具有纯洁优美的品德.

博闻强志

:语出本文.见识广博,记忆力强.又作"博闻强记""博闻强识",《礼记·典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

随波逐流:

语出本文.比喻无原则,无立场地与世相沉浮.

弹冠振衣

:语出本文.整洁衣冠.

与世推移

:语出《楚辞·渔父》.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五、项羽本纪1.重点释义拔(bá)(1)抽取,抽除项庄拔剑起舞(2)攻下,攻克已拔,皆坑之操(cāo)拿着,握在手中大王何来操惮(dàn)害怕,畏难虽吴子子弟以已惮籍故(ɡù)缘固,原因故姓项氏穷(qiónɡ)困,处境艰难穷来从我将(jiānɡ)带兵,领将使公及恒楚将矫(jiǎo)假传(命令)乃渡江矫陈王命略(lüè)侵略,掠夺西略地至雍丘乃(nǎi)就,于是项梁及教项籍兵法佩(pèi)佩带,挂佩其绶印趣(qū)通“趋”,跑,疾走趣义帝行期(qī)约定项羽及与期洹水南殷虚上若(ruò)人称代词:你,你的若不趣降汉,汉今虏若竖(shù)对人的蔑称竖子不足与谋稍(shāo)渐渐地,慢慢的稍夺之权,范增大怒郤(xì)隔阂,嫌怨关系上裂痕今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于臣有郤幸(xìnɡ)宠爱妇女无所幸,财物无所取眴(xuàn)目动梁眴籍日徇(xùn)巡行广陵人吕平于是为陈王徇广陵益(yì)副词:更,更加益轻秦,有骄色以(yǐ)介词:用以是知其能倚(yǐ)斜依靠,仪仗我倚名族纵(zònɡ)(1)发放莫敢纵兵(2)连词,即使,纵然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2.文言句式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判断句)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判断句)封于项(被动句于项封)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前置宾语)与籍避仇于吴中(状语后置)彼可取而代也(被动句+省略句可<被吾>取)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状语后置)?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定语后置)诸侯皆属焉(省略句属<于项羽>焉)项王君壁垓下(状语后置+省略句壁<于>垓下)项王则夜起,饮帐中(省略句饮<于>帐中)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固定句式奈…何,奈…何)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定语后置)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被动句所当者被破)然今卒困于此(状语后置+被动句被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固定句式)乃分其骑以为四队(省略句<项羽>乃)乃谓其骑曰:“何如?”(宾语前置)汉军至,无以渡(固定句式无以)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固定句式+宾语前置何……为)籍独不愧于心乎(固定句式+状语后置)不忍杀之,以赐公(省略句以<之>赐<于>公)指王翳曰:“此项王也。”(判断句)吾闻汉购我头千金(状语后置+省略句头<以>千金)起陇角之中(状语后置+省略句起<于>陇)身死东城(省略句死<于>东)3.古今异义(1)有美人名虞,常幸从古:歌伎,宫妃今:美貌女子(2)于是项王及悲歌慷慨于是:古:在此,这时候于是:今:承接连词慷概:古:意气激昂慷概:今:大方,不吝啬(3)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古:侍卫人员今:①大致范围(方位词);②控制(动词)(4)鲁父兄乃降古:有时单指兄今:父亲和长兄,泛指家长(5)吾闻汉购我头千金古:悬赏今:购买(6)然羽非有尺寸古:权柄,权势今:一种单位(量词)(7)欲以力征经营天下古:治理或管理(国家)今:①筹划并管理(企业等);②泛指计划和组织4.通假字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繇”通“徭”)皆沈船,破釜甑。(“沈”通“沉”,沉下)直夜溃围南出(“直”通“值”,当,趁)辟易数里(“辟”通“僻”)骑皆伏曰:如大王言(“伏”通“服”,信服)乘埶超陇亩之中(“埶”通“势”,权势,权柄)尚不觉寐而不自责(“寐”通“悟”)乃持项王头视鲁(“视”通“示”给…看)六、刺客列传1、重点释义

(1)其先乃齐人,徙于卫。

先:祖先。

(2)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前一“之”字,是动词,到。

(3)使使往之主人。

之:用作动词,到。

(4)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

去:离开。

(5)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

爱:喜欢。

(6)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

结:结交。

(7)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

报:报复。

(8)擅巴汉之饶。

擅:拥有,据有。

(9)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

蹊:小路。

(10)乃造焉。

造:拜访。

(11)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蔽席。

却:退。跪:两着地。蔽:拂拭。

(12)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

报:告知。

(13)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矣。逮:及,到。

(14)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

厌:满足。

(15)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

擅:独揽,掌握。

(16)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其意。

恣:听任,听凭。

(17)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略:侵占。

(18)今行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

信:信物。

(19)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遇:对待。

(20)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匈。

把:握。

(21)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顾:回头。

(22)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

顾:回头。谢:谢罪。

(23)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发:打开。穷:尽。见:同“现”。

(24)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坚:紧,此指剑插得紧。

(25)轲自知事不就。

就:完成,达到。

(26)赏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

坐:治罪,办罪。

(27)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

诣:到……去。

(28)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

举:全部,所有。2、

文言虚词

(1)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

虽:虽然。

(2)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

之:助词,用于词尾,无义。

(3)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

之: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

之:结构助词,的。

(5)虽然,光不敢以图国事。

虽然:即使这样。

(6)则不可,因而刺杀之。

则:如果。因:趁机。

(7)唯荆卿留意焉。

唯:希望。

(8)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虽:即使。

(9)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微:没有。

(10)丹不忍以已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以:因为。(11)於期每念之,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顾:只是。

(12)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因:于是。3、

词类活用

(1)盖聂怒而目之。

目:用作动词,瞪视。

(2)亡之燕,太子丹受而舍之。

舍:用作使动词,使……住下来。

(3)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

臣:使动用法,使……臣服。

(4)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

函:名词用作状语,用匣子装。

(5)太子迟之,疑其改悔。

迟:以为迟,嫌迟,意动用法。

(6)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白衣冠:穿上白衣戴上白帽。

(7)至陛,秦舞阳色变掁恐,群臣怪之。

怪:形容词意动用法,觉得奇怪。

(8)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箕: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4、通假字(1)说—悦(2)陵—凌(3)淬—焠(4)以—已(5)反—返(6)决—诀(7)振—震(8)奉—捧(9)见—现(10)还—环(11)陈—阵(12)卒—猝5、特殊句式(1)荆轲者,卫人也(判断句)(2)其先乃齐人(判断句)(3)知其非庸人也(判断句)(4)荆轲游于邯郸(介词结构后置)(5)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介词结构后置)(6)夫以鸿毛燎于炉炭之上(介词结构后置)(7)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判断句)(8)愿足下过太子于宫(介词结构后置)(9)丹所以诫田先生毋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也(判断句)(10)窥以重利(宾语前置,省略句)(11)此国之大事也(判断句)(12)然后许诺(省略句)(13)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动句)(14)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被动句)(15)匿作于宋之(定语后置)(16)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省略句)(17)甚矣吾不知人也!(宾语前置)(18)从者以其主(定语后置)(19)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定语后置)6、难句翻译现场

(1)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参考译文:荆轲爱好喝酒,天天同杀狗的屠夫和高渐离在燕国的街市上喝酒,喝到尽情以后,高渐离击筑,荆轲就在街市上和着节拍唱歌,相互娱乐,可是过一会又相对哭泣,好象旁边没有别人一般。

翻译指点:“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和而歌于市中“是介宾短语后置句,译成“于燕市饮”,“于市中和而歌”。“酣”酒喝得很畅快,此处可翻译成“尽情”。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参考译文: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的宾客们,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来为荆轲送行。

翻译指点:“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是定语后置句,即“太子及知其事之宾客”;“白衣冠”这里用作动词,翻译成“穿着白衣戴着白帽”。

(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翻译指点:“诚”“以”“逆”“比”这些词在译文中要得到落实,“宗庙”翻译时可保留。“给贡职如郡县”是介宾短语后置句,翻译时要调整句序。

参考译文:燕王确实害怕大王的声威,不敢出兵抵抗我国的军队,希望全国做臣子,排在诸侯行列里,像郡县一样地纳贡应差,以便能够奉守先王的宗庙。

(4)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召不得上。

参考译文:而按秦国的法律,殿上侍从大臣不得带任何兵器,那些担任侍卫的郞中们带着兵器,都排列在殿下,皇帝没有下令,是不准上殿的。

翻译指点:此句中,“群臣侍殿上者”是定语后置句,“尺寸”是借代,代指一点点,翻译时要把其指代义翻译出来。七、魏公子列传1.通假字(1)坐:直上载公子上坐(通“座”)(2)俾倪:见其客朱亥,俾倪(通“睥睨”)(3)决:辞决而行(通“诀”)(4)乡:北乡自刭(通“向”)2.一词多义(1)就:①然赢欲就公子之名(动词,成就)②乃谢客就车(动词,登上)(2)独:①计不独生而令赵亡(独自)②独不怜公子姊也(难道)(3)下:①公子为人,仁而下士(谦逊对待)②吾攻赵,旦暮且下(动词,攻克)(4)辞:①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动词,推辞)②而侯生竟无一言半辞送我(名词,言辞,言语)(5)无:①士无贤不肖(副词,无论)②独子,无兄弟,归养(没有)(6)存:①而公子亲数存之(动词,慰问)②遂救邯郸,存赵(动词,保全)(7)过:①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动词,访问)②行过夷门,见侯生(动词,经过)③过故人庄(拜访)(8)之:①如姬资之三年,(代词,它)②此五霸之伐也(助词,的)③今日赢之为公子亦足矣(助词,无义)④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代词,他)(9)以:①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介词,在)②实持两端以观望(连词,而)③欲以客往赴秦军(介词,用)④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连词,因)3.词类活用(1)礼:皆谦而礼交之(名作状,以礼相待)(2)骄: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形作动,慢待)(3)从:公子从车骑(使……跟从)(4)壁:留车壁邺(名作动,驻扎)(5)急:为能急人之困(意动,以……为急)(6)屏:侯生乃屏人间语曰(使……走开)(7)北、西:北救赵而西却秦(名作状,向北,向西)(8)怒:楚使怒去(动作状,生气地)(9)急:今公子有急(形作名,危急的事)(10)将:使将将其军归魏(后一个将,率领)(11)袖、椎: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名作动,用衣袖子藏、名作状,用铁椎)4.注音(1)昭王薨(hōng)(2)往请,欲厚遗之(weì)(3)公子执辔(peì)愈恭(4)俾倪(pì,nì)(5)约车骑百馀乘(shèng)(6)譬若以肉投馁虎(něi)(7)晋鄙嚄唶宿将(huò,zè)(8)平原君负韊矢为公子先引(lánshǐ)5.难句翻译现场(1)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译:公子为人,仁爱而谦逊地结交士人,士人无论是才能高的还是才能低的,都谦逊而按礼节结交他们,不敢凭自己的富贵(身份)而慢待士人。(2)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译:现在邯郸城早晚之间就要臣服秦国,而魏国的救兵却没有到达,公子解救别人危难的精神体现在哪里呢!(3)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译:如姬愿意为了公子去死,没有什么推辞的,只是没有机会罢了。(4)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注意“以”表示目的,“便(于)国家”是省略句)译:将军在外(作战),国君的命令也6.特殊句式A、省略句欲以(之)观公子(省介词宾语“之”代“直上载公子坐,不让”的作法)遍赞(于)宾客(省介词)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之)俱(省介词宾语“之”代信陵君)可使(之)击之(省宾语,“之”代朱亥)B、倒装句请救于魏(介宾短语后置)何功之有(“之”字是动宾倒置的标志,等于说“有何功”)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主谓倒置,等于说“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安在”是动宾倒置,等于说“在安(在哪儿)”)C、判断句赢乃夷门抱关者也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王异母弟也D、被动句赢闻如姬你为人所杀八、淮阴侯列传1.通假字

乃晨炊蓐食(同“褥”,床)

不能死,出我袴下(同“胯”,两腿间)

于是信孰视之(同“熟”,仔细)

俯出袴下,蒲伏(同“胯”,“匍匐”)

虏魏王,禽夏说(同“擒”)

而两将之头可致戏下(同“麾下”)

能千里袭我,亦已罢极(同“疲”,疲惫)

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同“蔽”,隐蔽)

背水陈(同“阵”,摆好阵形)

诸将莫信,详应曰(同“佯”,假装)

信乃解其缚,东乡坐(同“向”)

右倍山陵(同“背”背后)

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则鞅鞅(同“怏怏”,不满意)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同“否”)

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同“叛”,背叛)

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同“倘”,倘若)

上怒曰:“亨之”(同“烹”)

秦失其鹿(同“禄”,政权)

而天下已集(同“辑”,安定)

2.词类活用

(1)名词用为动词

有一母见信饥,饭信

给……吃

议欲下赵

攻下

如我能将几何

率领

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

宿营

(2)名词作状语

欲东下井陉击赵

向东

师事之

像对待老师一样

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

在夜里

英俊乌集

像乌鸦一样

众辱之曰

当众

(3)使动用法

水上军开入之

使进入

辟左右与之步于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