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琵琶行+并序》教案+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1页
【高中语文】《琵琶行+并序》教案+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2页
【高中语文】《琵琶行+并序》教案+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3页
【高中语文】《琵琶行+并序》教案+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4页
【高中语文】《琵琶行+并序》教案+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8.3琵琶行并序教案【教学目标】1.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2.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3.结合诗人生平经历与诗歌内容理解诗中表达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鉴赏诗中的音乐描写和其中比喻、叠词、通感、正侧面描写等艺术手法;2.体会诗人因被贬而表现出的失意痛苦之情。【新课导入】两千多年前,一个文雅学士,一个山野樵夫,演绎了一曲音乐传奇;一千多年后,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用音乐演绎了一曲千古绝唱,“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在悠悠的浔阳江边,瑟瑟秋风中,一个美丽忧伤的故事便诞生了,一直回响在历史的长河中,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课文《琵琶行》,体味诗人的情感和心灵。【写作背景】白居易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当时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很尖锐。外族不断入侵,自安史之乱后,国内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统治阶级内部朋党之争日益加剧,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日渐衰微,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白居易早年避乱江南,接近人民,对政治的混乱、人民的疾苦深有感受。唐宪宗元和十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政事,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对于这次遭贬,诗人既感伤又愤慨。到江州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感受到世态炎凉。他有满腔的怨愤无处倾诉,到江州的第二年就创作了这篇著名的长诗。【作者介绍】白居易,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由于得罪了唐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为江州司马。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也是继杜甫之后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题目解说】“琵琶行”原作“琵琶引”。歌、行、引、曲、吟等源于乐府,是乐府曲名,后来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从唐人歌行体的风格来看,所谓“行”,是指那些行文自然、可歌可唱的诗篇,其特点是婉转流动纵横多姿。“并序”,一般出现在诗文的题目或前言中,“并”有“连”“附”“并且”等含义。“并序”其内容为介绍与诗文密切相关的人、事、物等。【层次结构】按时间顺序分为五段:(一)浔阳江头夜送客(江头送客闻琵琶,浔阳江边闻琵琶)(二)江上聆听琵琶曲(邀见歌女;演奏名曲;听者陶醉)(三)曲终自叙身世苦(少年欢乐;晚年凄凉;悲苦心境)(四)同病相怜伤迁谪(同是天涯沦落人)(五)重闻琵琶青衫湿(琵琶再起青衫湿)【全文分析】1.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明确:琵琶女和诗人自己。2.诗人用哪两句诗将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诗人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叹息,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遭遇?“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试做具体比较(引导学生用原诗文概括回答,齐读相关诗句,感受“沦落”之情)读序与第三节相关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色艺双绝、技高貌美、青春年少、欢笑红颜)

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飘零憔悴、饱受冷落)京倡

商妇

怨借助注释、序、第一节与第四节相关部分,了解诗人的遭遇与心境。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京城作官、高官厚禄、身居高位、位至谏言,名动京师)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谪居九江,凄凉落魄)京官

谪官

恨“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明确:音乐(琵琶声)。补充: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一个善弹,一个善听(善写),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这正如浔阳楼楹联所言:枫叶四弦秋,枨(chéng,触动)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句(gu,勾)留江上别离情。3.谁解琵琶声提问:读了本诗,我们恐怕更多的是对琵琶女的命运掬一把同情泪。确实,琵琶女的命运令世人感叹。但是,我们是否能够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呢?明确: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乐章。第一乐章是“前奏曲”:“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强烈的生活反差又自然勾起她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于是音乐进入。第二乐章“欢乐曲”:“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这时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起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火红的青年时代。青年时代的她,可谓色艺超群,名噪京华,“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转为清脆圆润、轻快舒徐。而“大珠小珠落玉盘”更如往日盈盈笑语,让人过耳不忘。然而,好景不长,时光不再。“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女“年长色衰”,生活变故,门庭冷落。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回忆到这儿,琵琶女怎不肝肠寸断?所以旋律又进入第三乐章“沉思曲”:“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由于心情沉痛,越来越低沉,以至于停顿),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最后一乐章是“悲愤曲”:“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段音乐情绪高涨起来,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琵琶女受伤的心灵本渴望爱情的抚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轻离别”,让她时常空船独守。这现实更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故而音乐之声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愤怒控诉。收拨一划,“四弦一声如裂帛”(帛裂也是心碎),是愤激的哀号,更是对不公平社会现实和命运的抗争!也和诗人无辜遭贬的愤懑不平相合。总之,诗人不但写出了琵琶女音乐技艺的高超,而且通过乐曲的变化,表达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也和诗人的遭遇有相通之处,作者深深领悟其中的感情),让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正如诗人所云:“我闻琵琶已叹息。”悲愤的曲调,令普天下伤心人闻声一哭!4.谁解青衫泪提问:“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诗人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明确:诗人泪洒青衫,主要来自两个方面:(1)伤琵琶女:正如诗中云:“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本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在听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倾诉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琵琶女也深深怜悯诗人)(2)伤己: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两人有着相似的遭遇,因而情感相通,“同是天涯沦落人”。伤人,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诗人怎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这“泪”,既是诗人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与尊重,又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5.谁解风物意提问:诗歌往往少不了风物的描写,同样,本诗歌前后贯穿了几处风物描写的文字。这些风物有什么作用呢?明确:篇首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了江东送客时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令人顿感秋凉袭身,曲曲传达出诗人凄凉愁惨的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别时茫茫江浸月”,叙述别时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无不弥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仿佛诗人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风物有了感应。“唯见江心秋月白”,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音乐结束,但其感情仍在扩散,一直渗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在为音乐中的感情所打动。情景交融,烘托了音乐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另外如“绕船明月江水寒”,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黄芦苦竹绕宅生”,写诗人的生活环境,渲染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总之,一枝一叶总关情。诗歌中的风物成了溢满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使《琵琶行》整个诗境恍若沉浸在浔阳江头那一派忧郁的月光里,凄美哀人。【中心思想】《琵琶行并序》一诗叙述了诗人在江边送客,与漂泊沦落的琵琶女相遇的情景,细致地描绘了琵琶女精湛的演奏技艺,交代了她坎坷不幸的身世,表现了她的凄凉愁苦之情,寄予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并由此表现了诗人谪居时苦闷的心境,抒发了谪居的诗人与凄苦的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深沉感慨。【当堂检测】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朱自清《松堂游记》中有这样一段话:“好了,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地躲在树缝里,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如果换用诗句来表达同样的意思,我们可以引用《琵琶行并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2)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两组叠词进行对比,写出乐声沉重舒长和轻细急促的不同特点。(3)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出琵琶曲“时而流畅,时而滞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琵琶行》一诗描写音乐的内容到底有什么魔力,(_______)能穿越千年的时空震撼人心?通观全诗,一曲琵琶吟,情动知音心,弹奏者充沛的情感表达,首先拨动了听者的心弦。随之诗人摹写弹奏乐曲的(_______),极尽变化之美,用丰富的画面形式将抽象的听觉意象化为可感的视觉意象,调动了读者的感官,牵动了读者的情思。诗人善将(_______)、强弱有致的音乐描摹出来,讲究浓与淡、密与疏的错落有致。“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大弦发音浊杂深厚似暴风骤雨,①____________。这两种刚柔不一的艺术节奏错落有致,或重或轻,或快或慢,形成“大珠小珠落玉盘”般急剧变化的音乐节奏美感与②____________的艺术效果。一开始乐曲的氛围是明丽轻快的,转眼间“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从莺语之流畅轻盈逐渐转向沉咽,再到“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沉涩之处幽细难寻,而音乐所拨动的情感之声却在曲调进入“休止”之时悄然延伸。“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之时,唤人想象,追求“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丰足意味。片刻休止是为蓄势,即刻“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银瓶乍破,水浆迸发,千军万马,铁骑奔突,刀枪齐鸣,达至全曲激越雄健、亢奋澎湃的高潮。在雄壮的乐声中,“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乐曲(________)。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以致 杂乱无章 变幻多姿 余音绕梁B.以致 纷繁复杂 变化多端 戛然而止C.以至 纷繁复杂 变幻多姿 戛然而止D.以至 杂乱无章 变化多端 余音绕梁3.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框线的句子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拖拉机开进农田却经常陷进淤泥,最后还得用十头八头水牛合力,才能“拖拉”出来。B.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C.凤娇好像是大家有意分配给那个“北京话”的,每次都是她提着篮子去找他。D.为了自己的“种子事业”,他的足迹延伸到了气候恶劣、人烟稀少的青藏高原。4.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1)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2)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3)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2.答案:C解析:“以至”和“以致”都可以作为连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前文所述的情况形成的结果,但“以致”多指不好的结果。第一处,“穿越千年的时空震撼人心”并非不好的结果,应选“以至”。杂乱无章:混乱而没有条理。纷繁复杂:头绪、表象多而且复杂。第二处,语境强调乐曲变化之多,与“极尽变化之美”相匹配,应选“纷繁复杂”。变幻多姿:变化出很多种姿态或形状。变化多端:千变万化,使人难以把握。第三处,语境要表现的是音乐的美感,而不是要表现音乐的难以把握,应选“变幻多姿”。戛然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