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的奠基时期_第1页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的奠基时期_第2页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的奠基时期_第3页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的奠基时期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的奠基时期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公元265─959年)时期,祖国医学在基本理论方面的进展不大,而主要是医疗实践经验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因此,对疾病的认识、方剂的创制、药物及其功效的新发现等方面有较大进步,促进了学科的分化及其发展,从而使耳鼻咽喉科初具规模,为尔后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一、五官专科化的形成春秋末,扁鹊作为最早出现的五官科专科医生和《内经》有关五官科的基本理论,为五官科专科化提供了沿革和理论上的准备。汉代以后,临床医疗经验的积累,使得各科疾病病证名迅速增多,治疗方法逐渐丰富,出现了大量的方书。如《隋书经藉志》所载医书3953卷,其中医方类占94%弱。由此产生了著述中的医方归类方法及著述中的五官专科化。晋代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和葛洪《肘后备急方》最早将眼耳鼻咽喉口齿等五官科病证内容作专卷论述。至隋代,有甘浚之《甘氏疗耳眼方》十卷,惜书已早佚,无从窥及其内容。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将眼、耳、鼻、口齿、咽喉各分专卷论述,同时将小儿五官科病证亦分专卷论述,为世界上最早的小儿五官科专科全书。所有这些,为五官科专科化的形成准备了基本条件。唐代,由于社会经济的发达和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终于使五官科专科化得以实现。公元624年,唐政府所设太医署,掌管医学教育,学生分为医、针灸、按摩、咒禁四科,其中医科又分为体疗(内科)、少小(儿科)、耳目口齿科(五官科)、角法等五个专业。耳目口齿科专业,每届学习四年,学生两人。五官科学教育的专科化,是五官科学,也是耳鼻咽喉科学历史上的里程碑。公元625年,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首次把五官病证冠称七窍病,并以专卷的形式,完全独立地介绍了五官科病证及其经验积累,内容之丰富堪称空前。可见唐代的耳鼻咽喉科已初具规模。二、病证认识的进步两晋至隋唐时代,对耳鼻咽喉科疾病的认识无论从深度或广度上都有很大进步。隋代巢氏《诸病源候论》是我国最早的病理学专著。全书列症67门1729种病候,其中耳鼻咽喉病候130多种,病证30多种。其对病因病理的认识以《内经》理论为基础,对后世耳鼻咽喉科发展颇具影响。如第29卷耳疼痛候说:“凡患耳中策策痛者皆是风入于肾之经也。不治,流入肾,则卒然变脊强背直,成痉也。若因痛而肿生痈疮,脓溃邪气歇,则不成痉”。提出了耳中痛不治则有可能成痉的危险,即后世所谓黄耳伤寒;所指耳痛而生痈疮,脓溃邪气歇则不成痉者,多为脓耳或耳疔(化脓性中耳炎或外耳道疖)。说明当时对病证的观察十分细致。在尸咽候中说:“尸咽者,谓腹内尸虫上食人喉咽生疮,其状或痒或痛,如甘匿之候。”这可能是指咽部结核。在第30卷中,对喉痹最早从咽喉危重症认识,并提出了“马喉痹”之名,开了后世关于喉痹分类的先河。又如《备急千金要方》对耳鸣耳聋的病候分类,在《诸病源候论》分为耳聋、劳聋、耳风聋、久聋、耳鸣等候的基础上,增加了气聋、毒聋、耳聋有脓、耳聋干耵聍不出等病候,说明了对耳聋病因病机认识的全面性又有进一步发展。王冰在注释《素问》时,增补了六篇大论,在《至真要大论篇》中,提出了“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认识,对后世关于眩晕、耳眩晕病机证治认识影响颇大。三、治疗方面的进步这一时期在耳鼻咽喉科诊疗方面,最为突出的是外治方法的丰富多采,以及对内治专科用药选择、针灸疗法常用穴位选择方面的进步。晋代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在《内经》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针灸穴位,充实和发展了针灸学在耳鼻咽喉科的内容。如在第20卷中论耳鼻咽喉病针灸疗法的用穴达64个之多。葛洪《肘后备急方》首次记载了耳道、气道、食道异物及多种处理方法,在当时,不仅具有科学性,也具有先进性。《诸病源候论》大量记载了耳鼻咽喉科导引法,后世历代医家常为引用。唐代耳鼻咽喉科疾病临床经验的积累则更为丰富,如《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有大量关于耳鼻咽喉科疾病内治、外治、针灸、砭法、导引、食疗等方法,尤以外治为多。如外治剂型与给药方式均有多种。特别是对脓耳的外治认为要先用纸拭净脓液再外用药,并首载乳蛾烙法,对耳鼻咽喉病证的针灸用穴达到130多个。在药物方面,唐政府组织编纂的《新修本草》在《千金翼方》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丰富了耳鼻咽喉科病证通用药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