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基础知识_第1页
民法基础知识_第2页
民法基础知识_第3页
民法基础知识_第4页
民法基础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民法基础 民法是指调节平等主体的自然人之间、法人之间以及自然人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合同法只能调节财产关系,不能调节人身关系。行政法调节行政关系。一、民事法律关系法律关系都由主体、客体、内容三方面构成,是法律规范调节社会关系的过程中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民事法律关系由三个因素构成:主体、客体、内容。(一)民事主体民事主体,即民事法律关系的参加者,也是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承当者。自然人含有两个能力: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和承当民事义务的资格。在我国,自然人含有平等的民事权利能力。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律赋予自然人通过自己的行为,获得民事权利和承当民事义务的资格。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与民事权利能力不同,任何自然人都含有平等的民事权利能力,但并非任何自然人都含有同一的民事行为能力。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依其年纪以及智力状况的不同,分为下列三类:(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指自然人含有能够通过自己的独立行为进行民事活动,行使民事权利并承当民事义务的能力。《民法通则》第十一条规定: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含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能够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6周岁以上不满l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重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指民事行为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不含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而只含有一定的民事行为能力。《民法通则》第十二条第一款规定: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行为能力人,能够进行与他的年纪、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它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不能完全识别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能够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它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3)无民事行为能力,指完全不含有民事行为能力,在任何状况下,均不含有以自己的行为获得民事权利、承当民事义务的能力。《民法通则》第十二条第二款规定: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第十二条第一款规定:不能识别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法人是含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组织;法人依法能独立承当民事责任,有独立的组织、独立的财产、独立的责任。非法人组织是指不含有法人资格但能够自己名义进行民事活动的组织。非法人组织的形式重要是个人合作、法人的分支机构、筹办中的法人。1.自然人(1)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胎儿由于没有出生,固然就不含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法律上考虑到胎儿出生后的有关利益保护,作了某些特殊规定。如我国的《继承法》,专门规定对胎儿特殊保护,将遗产为胎儿留出一定份额。对于胎儿的特留份,不应当理解为是胎儿的权利,胎儿在出生前不享有获得权利的资格。宣布死亡是指通过法定程序推定失踪人死亡。宣布死亡与自然死亡有相似的效力。(2)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律赋予自然人通过自己的行为,获得民事权利和承当民事义务的资格。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依其年纪以及智力状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我国法律依行为能力赋予的状况将自然人分为三类:【例题?多选题】根据民事权利能力理论()A.自然人的权利能力都是平等的B.自然人的权利能力是以自己的行为获得的C.自然人的权利能力是始于出生终于死亡D.由于胎儿是活体,因此胎儿也有权利能力E.自然人的被宣布死亡与自然人的自然死亡有相似的效力[答疑编号1001:针对该题提问]答案:ACE【例题?多选题】民法上判断自然人的行为能力的原则()A.婚姻状况B.智力状况C.行为体现D.年纪[答疑编号1002:针对该题提问]答案:BD【例题?多选题】甲(17岁)在乙的个人独资公司工作,工资收入是其生活的重要来源。一天,乙的儿子丙(11岁)托甲购置彩票,中了四等奖。中奖后,甲称丙未成年,奖金应当归甲。乙懂得后,不同意,引发纠纷。()的判断是对的的。A.甲未满l8岁,是限制行为能力人B.丙已满10岁,是限制行为能力人C.甲的行为属于指定代理D.彩票奖金应当归甲E.彩票奖金应当归丙[答疑编号1003:针对该题提问]答案:BE【例题?多选题】根据《民法通则》,l5周岁的未成年人()。A.含有民事权利能力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B.含有民事权利能力和部分民事行为能力C.不含有民事权利能力,但含有民事行为能力D.不含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答疑编号1004:针对该题提问]答案:B2.法人(1)法人是法律拟制的人,含有法律上的人格。(2)我国《民法通则》规定,法人分为公司法人与非公司法人两类。公司法人,是指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法人,公司法人也就是营利法人。如公司法人。非公司法人,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承当国家管理以及从事文教、科技等活动的法人。这类法人能够分为:(1)机关法人;(2)事业单位法人;(3)社会团体法人。(3)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法人含有民事权利能力,即含有作为民事主体参加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并承当民事义务的资格。法人自成立时起,享有民事权利能力;至法人终止时止,民事权利能力消亡。(4)法人机关法人机关是法人的有机构成部分,是实现法人意思的机构。法人机关分为权力机关、执行机关和监督机关。权力机关是法人的决策机关,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大会;执行机关是法人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如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会与董事长;法人的监督机关是对法人执行机关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的机关,如股份有限公司的监事会。法定代表人是按照法律或法人章程的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5)法人的成立、变更、终止法人成立应当通过法定程序。法人的变更,涉及:法人的合并、法人的分立、组织形式的变更、其它重要形式的变更。法人的终止,是指法人法律上人格的丧失,即法人的消亡。公司法人由下列因素之一而终止:依法被撤销;解散;破产;其它造成法人终止的因素。3.非法人组织(二)客体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重要有四类,即物、行为、智力成果和人身利益。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涉及:1.物。民法上物的概念是指能够满足人们的社会需要,并能为人所实际控制或支配的物质实体。物是大多数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如物权就是以物为对象。物的特性有:(1)存在于人体之外;(2)原则上限于有体物;(3)能满足人的需要;(4)物必须含有稀缺性;(5)物必须能为人支配;(6)独立成为一体。物根据不同的原则,能够有不同的分类:(1)动产与不动产。动产是指能够移动而不损害其价值或用途的物,不动产是指不能移动或移动就会损害其价值或用途的物,如土地、地上定着物。分辨动产与不动产的意义在于,两者在物权变动时法律规定的条件不同。动产物权的变动普通以实际交付为要件,甚至能够以合同成立为要件,不动产物权变动普通要以向国家机关登记为要件。(2)流通物与限制流通物。流通物是指法律允许自由流转的物,限制流通物是指法律上限制自由流通的物。分辨流通物与限制流通物的意义在于,为拟定法律关系的正当性提供协助。(3)特定物与种类物。特定物是指本身含有独立特性或被权利人指定而特定化的物。种类物是指含有共同特性,能够互相替代的物。分辨特定物与种类物的意义在于,对某些法律关系及物意外灭失的法律后果拟定有协助。(4)可分物与不可分物。(5)其它分类。(6)货币和有价证券也属物的种类。货币是物的一种,它是能够用票面金额来体现价值的一种特殊物。货币的特性在于:货币属动产;货币是种类物;货币是可消耗物。2.行为。如债之给付、要约之承诺等。3.智力成果。它的体现形式有:作品、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科学发现、商标等。4.人身利益。某些权利和某些非物质利益能够作为某些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三)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所享有的民事权利和负有的民事义务。1.民事权利在民法上,按照不同的原则能够对民事权利作不同的分类。(1)根据利益性质能够将民事权利分为财产权和人身权。(2)根据作用方式可将民事权利分为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抗辩权。支配权是指直接支配权利客体的权利,含有排他性,如物权;请求权是规定别人为特定行为的权利,如债权;形成权是指依单方行为使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亡的权利,如追认权、撤销权、抵销权等;抗辩权是指对抗别人行使权利的权利,犹如时推行抗辩权、不安抗辩权等。(3)根据民事权利的实现方式可将民事权利分为绝对权和相对权。(4)根据依存关系可将民事权利分为主权利与从权利。(5)根据成立要件与否全部实现可将民事权利分为既得权与期待权。既得权是指成立要件已全部实现的权利。普通的权利都是既得权。期待权是指成立要件未完全实现的权利。如附延缓条件的民事行为,在条件成就前,债权人享有的债权,即属于期待权。当民事权利受到损害时,当事人提起的民事诉讼请求普通有三类:确认之诉——请求人民法院确认某种权利与否存在的诉讼;给付之诉——请求人民法院责令对方推行某种行为,以实现自己的权利的诉讼;形成之诉——请求人民法院通过判决变更现有的某种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形成某种新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诉讼。【例题?单选题】根据民法理论,有独立特性的物称为()。A.不动产B.主物C.特定物D.独立物[答疑编号1005:针对该题提问]答案:C【例题?多选题】在民法理论上,非法人组织的形式重要有()A.个人合作B.公司法人的分支机构C.公司的车间、班组D.筹建中的法人E.高等院校[答疑编号1006:针对该题提问]答案:ABD2.民事义务民事义务,是指民事法律规范规定或当事人依法商定,义务人为一定的行为或不为一定的行为,以满足权利人的利益的法律手段。民事义务可分为法定义务与商定义务,主动义务与消极义务。二、民事法律行为(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性民事法律行为乃是一种正当行为。民事法律行为的目的,即在于设立、变更、终止一定的民事权利或者民事义务,是自觉的、主动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一种意思表达行为,成立要件之一是意思表达真实;行为人含有对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民事法律行为含有以下的特点:第一,民事法律行为乃是一种意思表达行为,是行为人将一定的意思以一定的方式体现于外部的行为;第二,民事法律行为乃是一种以发生一定法律后果为目的的行为,所谓民事法律行为的目的,即在于设立、变更、终止一定的民事权利或者民事义务;第三,民事法律行为乃是一种正当行为,其内容及形式均符正当律的规定,因而能够得到法律的保护。(二)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民事法律行为必须含有一定的实质要件,才干使对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涉及:1.行为人含有对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意思表达真实意思与表达不一致重要因素产生于两个方面:一是主观因素,表达人主观上的虚假、错误、误解等;二是客观因素,表达人受欺诈、胁迫或危难被乘等。具体的形态有:(1)虚假表达,即表意人把真实意思留在心中,所作出的表达行为并不反映真实意思,它是一种自知并非真意的意思表达;(2)伪装表达,即表意人与相对人通谋,不表达内心真意的意思表达;(3)隐藏行为,即表意人为虚假意思表达,但其真意为发生另外法律效果的意思表达;(4)错误,即表意人为表意时,认识不对的或欠缺认识,以致内心的真实意思与外部的体现行为不一致;(5)误传,即由于传达人或传递机关的错误而使表意人的意思表达发生错误。3.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民事法律行为作为一种正当行为,固然规定其内容不违反法律,这是民事法律行为的本质所决定的。这里的法律指广义法律,涉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订的各项法律。国务院制订的行政法规以及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制订的地方性法规等。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恪守国家政策。另外,民事法律行为也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否则不能有效成立:【例题?单选题】内容不违反法律的明文规定但是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行为()。A.有效B.绝对无效C.相对无效D.可变更、可撤销[答疑编号1007:针对该题提问]答案:B(三)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民事法律行为从不同角度和以不同原则有不同的分类。1.单方行为与双方行为、多方行为。单方行为是指一方行为人的意思表达就能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如遗嘱行为;双方行为是指双方当事人相对应的意思表达达成一致而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如合同行为;多方行为是指三方以上当事人意思表达一致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如三人以上的合作行为。2.财产行为与身份行为。3.有偿行为与免费行为。免费行为如赠与合同。4.诺成性行为和实践性行为。诺成性行为是指仅以当事人意思表达一致即为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如买卖合同;实践性行为是指除意思表达之外,还需要以物的交付为成立要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如借用合同。5.主行为与从行为。如担保之债与主债比较,主债合同就是主行为,担保合同就属于从行为。6.要式行为与不要式行为。要式行为是指依法或商定必须有一定的形式或推行一定程序才干成立的行为;不要式行为是法律不规定有一定形式即能成立的行为。7.独立行为与辅助行为。独立行为指行为人以自己的意思表达即可成立的行为,如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以自己名义所为的行为;辅助行为是指不含有独立的内容,而仅是辅助其它行为生效的行为,如法定代理人的行为。(四)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我国《民法通则》规定,民事法律行为能够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它形式,法规定用特定形式的,应当根据法律规定。普通状况下,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重要有下列几个:1.口头形式2.书面形式3.录音、录像等视听资料形式4.默示形式默示形式,是指以商定或法定的一定作为或不作为间接表达意思的形式。涉及沉默与推定两种形式。(1)沉默,是指根据商定或法律规定从表意人单纯的不作为推理拟定其意思的表达形式。如继承人没有表达放弃继承,这种沉默即视为接受继承。不作为的沉默只有在法律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双方有商定的状况下,才能够视为意思表达。(2)推定形式,行为人不以任何语言或者文字的方式,而以自己主动的作为行为进行对应的意思表达,使别人据以推断出行为人已为民事法律行为。【例题?单选题】行为人不以任何语言或者文字的方式,而以自己的消极不作为行为进行对应的意思表达使别人据以推断行为人已为民事法律行为。这种民事法律行为形式属于()。A.推定形式B.沉默形式C.判断形式D.认定形式[答疑编号1008:针对该题提问]答案:B【例题?单选题】一方当事人向对方当事人提出一定的请求时,对方未以语言或者文字形式明确表达意见,但已按照请求人的规定,完毕了对应的活动,则应认为其已表明自己的意思而使民事法律行为有效成立。这种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是()。A.口头形式B.书面形式C.推定形式D.沉默形式[答疑编号1009:针对该题提问]答案:C(五)民事行为的成立和效力民事行为的成立,是指符合民事行为的构成要素的客观状况。民事行为的生效是指已经成立的民事行为因符正当定有效要件而获得法律承认的效力。民事法律行为即为生效的民事行为。1.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在民事法律行为中商定一定的条件,并且把该条件的成就或者不成就作为拟定行为人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发生法律效力,或者失去法律效力的根据的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所附条件的特点是:将来发生的事实;不拟定的事实;由行为人商定的事实;正当的事实。条件的分类有:延缓条件与解除条件;必定条件与否认条件;随意条件、偶然条件和混合条件。【例题?单选题】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的条件应当是()的事实。A.已经发生B.拟定C.法定D.商定[答疑编号1010:针对该题提问]答案:D2.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3.无效民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是指法律行为固然的、拟定的不发生效力。4.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是指存在一定问题,可能被撤销或者变更,从而造成无效后果的民事行为。5.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是指行为成立时与否有效处在不拟定状态,尚待享有形成权的第三人同意或回绝的意思表达来拟定其效力的民事行为。三、代理(一)代理的概念和特性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的一种法律制度。例:A委托B,B以A的名义在代理权限内和C订立一种合同,该合同的法律后果由A来承当。代理含有以下的特性:第一,代理人代别人为法律行为。第二,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第三,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畴内独立为意思表达。第四,代理行为的法律后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代理的合用范畴涉及:①代理多个民事法律行为,如代签合同。②代理民事诉讼行为。代理受法律规定和当事人商定的限制:含有人身性质的民事法律行为不得代理,如立遗嘱、解除婚姻关系、作者推行约稿合同等;被代理人无权进行的行为不得代理。(二)代理的种类1.委托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法定代理是指依法律直接规定而产生的代理。如无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其监护人因法律的规定而成为被监护人的法定代理人。这种代理无需被代理人授权,而由法律直接规定。指定代理指因人民法院或有关单位的指定所产生的代理。例如,在民事诉讼中,无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无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之间互相推诿代理责任,由人民法院指定代理人参加诉讼。委托代理是指基于被代理人的委托而产生的代理。委托代理是代理制度中最重要、运用最广泛的一种,又称意定代理或授权代理。当被代理人以委托的意思表达将代理权授予代理人时,即发生委托代理。2.普通代理与特别代理这是根据代理权限的范畴所作的划分。特别代理是指代理权被限定在一定范畴或一定事项的某些方面的代理;普通代理是指代理权范畴及于代理事项的全部。3.单独代理与共同代理这是从代理人的人数上所作的划分。单独代理是指代理权属于一人的代理;共同代理是指代理权属于两人以上的代理。4.本代理与再代理例:A就被代理人,B是代理人,B为了A的利益将其所享有的代理权转托给甲公司,甲公司是再代理人。(1)本代理是指基于被代理人选任代理人或依法律规定而产生的代理。(2)再代理(又称复代理出转代理)是指代理人为被代理人的利益将其所享有的代理权转托别人而产生的代理。再代理的特性有:①再代理是由代理人以自己的名义选任的;②再代理人不是原代理人的代理人,而仍然是被代理人的代理人;③再代理权不是由被代理人直接授予的,而是由原代理人转委托的。委托代理人为被代理人的利益需要转托别人代理的,应当事先获得被代理人的同意。事先没有获得被代理人同意的,应当在事后及时告诉被代理人,如果被代理人不同意,由代理人对自己所转托的人的行为负民事责任,但在紧急状况下,为了保护被代理人的利益而转托别人代理的除外。因委托代理人转托不明,给第三人造成损失的,第三人能够直接规定被代理人赔偿损失;被代理人承当民事责任后,能够规定委托代理人赔偿损失,转托代理人有过失的,应当负连带责任。5.直接代理与间接代理直接代理是指代理人存代理权限范畴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为民事法律行为,直接对被代理人发生法律效力的代理。间接代理是指代理人以自己的名义为民事法律行为,其效果移转于被代理人的代理。【例题?单选题】代理人以自己的名义为民事法律行为,其效果转移给被代理人的代理是()。A.法定代理B.直接代理C.间接代理D.再代理[答疑编号1001:针对该题提问]答案:C【例题?多选题】再代理的特性是()。A.再代理人由被代理人以自己的名义选用的B.再代理人是被代理人的代理人C.再代理权是由被代理人直接授权的D.再代理人是代理人以自己的名义选任的E.再代理权是由原代理人转委托的[答疑编号1002:针对该题提问]答案:BDE(三)代理权的行使代理权行使的原则,重要为下列三项:在代理权范畴内行使代理权;为维护被代理人的利益而行使代理权;不得滥用的代理权。无权代理:被代理人追认——有效;被代理人不追认——无效。例,乙公司是甲公司的代理人,乙公司和丙公司订立合同,如乙公司是无权代理——甲公司追认,合同有效,后果由甲公司承当;甲公司不追认,合同无效,后果由乙公司自行承当。无权代理涉及:超越权限而为代理行为;代理权终止后为代理行为;没有授予代理权而为代理行为。(四)代理关系的终止1.委托代理的终止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委托代理因下列情形之一而终止:①代理期届满或者代理事务完毕;②被代理人取消委托或者代理人辞去委托;③代理人死亡;④代理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⑤作为被代理人或者代理人的法人终止。2.法定代理的终止法定代理及指定代理因下列情形之一而终止:①被代理人获得或者恢复民事行为能力;②被代理人或者代理人死亡;③代理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④指定代理的人民法院或者指定单位取消指定;⑤由其它因素引发的被代理人和代理人之间的监护关系消亡。【例题?多选题】代理人以被代理人成立委托关系后来,发生()情形,委托代理自然终止。A.代理人死亡B.被代理人死亡C.代理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D.被代理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E.代理人与被代理人之间解除委托[答疑编号1003:针对该题提问]答案:ACE【例题?多选题】委托代理在()时终止。A.代理事务完毕B.被代理人取消委托C.代理人辞去委托D.代理人死亡E.被代理人死亡[答疑编号1004:针对该题提问]答案:ABCD【例题?单选题】代理人在替代被代理人进行法律行为时,()进行意思表达。A.能够根据自己的判断B.能够不考虑被代理人的想法C.能够以自己的名义D.能够不考虑被代理人的利益[答疑编号1005:针对该题提问]答案:A解析:本题C项不好理解。要掌握好直接代理和间接代理的概念和特性。四、时效和期间、期日(一)诉讼时效三个概念:时效是一定事实状态在法定时间持续存在,从而产生与该事实状态相适应的法律效力的法律制度。获得时效是指占有别人财产,持续达成法定时间,即可依法获得该项财产全部权的时效。诉讼时效是指不行使权利的事实持续通过法定时间,即依法发生权利不受法律保护后果的时效。1.诉讼时效概念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时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法院根据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推行义务的权利的制度。诉讼时效涉及的要素有:(1)作为诉讼时效产生基础的事实状态是权利人不行使权利。(2)权利人不行使权利的状态持续地通过法定时间。2.诉讼时效的特性(1)以权利人不行使其权利的事实状态为前提;(2)怠于行使权利的状态持续地通过一定时间;(3)诉讼时效的效力是权利人丧失实体意义上的诉权。3.诉讼时效的种类我国民法对特殊诉讼时效的规定有两种:(1)短期诉讼时效,指时效期间局限性两年的诉讼时效。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身体受到伤害规定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2)长久诉讼时效,指时效期间在2年至(不涉及2年和)之间的诉讼时效。4.诉讼时效的起算、中断、中断和延长诉讼时效的起算是指从什么时候开始计算诉讼时效。诉讼时效的中断——临时停止计算。诉讼时效的中断——重新计算。诉讼时效的延长——法院许可才可延长。(二)期间、期日本章重点聚集第一节民法概述一、民法的概念【例题?多选题】实质意义上的民法涉及()。A.民法典及其它民事法律法规B.民事司法判例C.民事立法解释D.国际公约中有关民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答疑编号1006:针对该题提问]答案:ACD实质意义上的民法(广义上的民法)是指全部调节平等主题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它不仅涉及民法典以及其它民事法律、法规、立法解释他司法解释,还涉及国际公约中有关民事关系的法律规范。我国民法调节对象为: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它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例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民法的调节对象。A.合同关系B.婚姻家庭关系C.物权关系D.税收征纳关系[答疑编号1007:针对该题提问]答案:D民法中的人身权,涉及人格权和身份权。二、民法的特性权利法、私法、实体法、任意性规范。三、民法的渊源四、民法的基本原则【例题?多选题】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有()。A.当事人地位平等原则B.程序正当原则C.严禁权利滥用原则D.恪遵法律和国家政策,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原则[答疑编号1008:针对该题提问]答案:ACD1.公序良俗原则:民事活动必须恪遵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恪守国家政策。同时,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2.严禁权利滥用原则:行使权利应当在法律许可的范畴内进行。【例题?单选题】民事活动必须恪遵法律,在法律没有规定的状况下应当()。A.符合司法判例B.恪守国家政策C.符正当理D.符合公平正义观念[答疑编号1009:针对该题提问]答案:B【例题?单选题】民事活动中的诚实信用原则重要体现在,民事主体应当()。A.遵照国家的公序良俗B.以善意的方式推行其义务C.兼顾各方当事人的利益D.在法律许可的范畴内行使民事权利[答疑编号1010:针对该题提问]答案:B3.诚实信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实施民事行为中,应诚实守信,以善意的方式推行其义务,不得滥用权利及规避法律或合同规定的义务。4.公平原则的具体内容为:第一,民法规范规定民事主体在权利、义务与责任的承当上,体现公平原则,兼顾各方利益。第二,该原则重要是作为当事人在合同关系上应当遵照的原则。第三,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中,对于当事人没有明确商定的,应当遵照这一原则。5.自愿原则的具体内容为:第一,民法在规范民事主体的行为方面,体现当事人意思自治。第二,民事主体根据自己的意愿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法律关系,别人不得非法干预。第三,双方或多方当事人实施民事行为由当事人自愿协商。6.平等原则:是指民法赋予民事主体平等的民事权利能力,并规定全部民事主体同受普遍性法律的约束。第二节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指民法调节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而产生的含有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内容的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不同于其它法律关系的特性(普通性理解):(1)民事法律关系是平等主体间的法律关系,这一特性是由民法调节的社会关系的平等性和民法实施的平等原则决定的。(2)民事法律关系是民法确认的法律关系,含有特定的范畴。民事法律关系的范畴决定于民法调节对象的范畴。(3)民事法律关系所体现的利益是民事主体的利益,涉及他们的物质利益和人身利益。四、民事法律事实(一)民事法律事实的概念和特性民事法律事实是指导起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或消亡的事实或客观现象。民事法律事实是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亡的因素。民事法律事实的特性有:(1)是一种客观事实。(2)民事法律事实是民事法律规范规定的产物。(3)民事法律事实是能够引发一定的民事法律后果的客观事实。(二)法律事实的种类1.事件和行为按照法律事实与否与当事人的意志有关,能够把法律事实分为事件和行为。事件又称为法律事件——与当事人意志无关。造成事件发生的因素,既能够来自于社会,也能够来自于自然,另外也可能来自于时间的流逝,如多个时效的规定等。行为又称有法律意义的行为——与当事人意志有关。法律上所说的行为,仅指与当事人意志有关且能够引发法律关系后果的那些行为。例:甲乙商定,乙向甲租一种教室,甲违约。根据行为人与否进行意思表达,能够将行为分为表意行为和非表意行为。表意行为是指行为人通过意思表达进行的行为。表意行为涉及民事法律行为和准法律行为(是指民事法律行为以外,当事人实施的意思告知、感情表达的行为)、可变更或可撤销民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非表意行为是指当事人不必意思表达而实施的行为。重要涉及事实施为。【例题?多选题】下列民事法律事实中,属于非表意行为的有()。A.不当得利B.无因管理C.侵权行为D.合同E.债务承当[答疑编号1011:针对该题提问]答案:ABC侵权行为,是指不法侵害别人的正当权益,应承当民事责任的行为。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或商定的义务而为别人管理事务。不当得利,是指没有正当根据,致使别人蒙受损失而获得利益,得到人与受损人之间形成以不当得利返还内容的债的关系。2.单一的法律事实和事实构成按照引发法律后果所需要的法律事实是单一还是多数的,可把它们划分单一的法律事实和事实构成。第三节民事法律行为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性民事法律行为是自然人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正当行为。这种行为涉及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可变更或可撤销民事行为、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但不涉及侵权行为、违约行为、无因管理行为等事实施为。事实施为是指行为人不含有设立、变更或消亡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根据法律规定能引发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民事行为与事实施为的重要区别在于:(1)民事行为以意思表达为必备要素,事实施为不以意思表达为必备要素;(2)民事行为依当事人的意思表达内容而发生效力,而事实施为依法律规定而直接产生法律后果;(3)民事行为的本质存于意思表达,不在于事实构成,事实施为只有在行为人的客观行为符正当定构成要件时,才发生法律规定的后果;(4)民事行为以行为人含有民事行为能力为生效要件,事实施为的构成不规定行为人含有对应的行为能力。练习题:【例题?单选题】表见代理本属于无权代理,其法律效果是()。A.构成滥用代理权B.构成无效代理C.产生侵权责任D.与有权代理产生相似的法律效力[答疑编号1012:针对该题提问]答案:D解析:表见代理是指本属于无权代理,但因本人与无权代理人之间的关系,含有外表授权的特性,致使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而与其进行民事法律行为,法律使之发生与有权代理相似的法律后果。(有关表见代理的内容教材已删除)【例题?单选题】民事活动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这是民法的()原则。A.公平原则B.公序良俗原则C.合理原则D.正当原则[答疑编号1013:针对该题提问]答案:B【例题?单选题】根据成立要件与否全部含有,能够将民事权利分为()A.既得权与期待权B.支配权和请求权C.形成权和抗辩权D.绝对权和相对权[答疑编号1014:针对该题提问]答案:A【例题?单选题】根据民法法人制度的理论,法人之间在()方面存在差别。A.民事权利能力B.民事行为能力C.行使权利的范畴D.承当民事责任的独立性[答疑编号1015:针对该题提问]答案:C【例题?单选题】抵销权属于()。A.支配权B.抗辩权C.请求权D.形成权[答疑编号1016:针对该题提问]答案:D第二章物权法律制度 第一节物权概述一、物权的概念和特性(一)物权的概念物权是权利人直接支配特定物,并享有其利益的排他性权利。物权的支配性和排他性源自物的权利归属,即法律确认某物归某人全部,使其对物的利益享有独占的支配并排他的权利。(二)物权的特性(1)物权是权利人直接支配物的权利。(2)物权是权利人直接享有物的利益的权利。(3)物权是一种对世权,含有排他性。[例题?单选题]民法理论上的物权属于()。A.请求权B.形成权C.支配权D.救助权[答疑编号1001:针对该题提问]答案:C(三)物权法物权法是调节民事主体对予物的占有支配关系,规定多个物权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物权法所确认的是多个物权的对物的不同角度、不同程度的支配力。二、物权法的基本原则(一)物权法定原则物权法定原则是指物权的类型,物权的内容、获得和变更,均由法律直接规定,严禁任何人创设法律没有规定的物权和超越法律的限制行使物权的法律原则。涉及:第一,物权必须由法律设定。第二,物权的内容由法律规定,而不能由当事人通过合同设定。第三,物权的效力必须由法律规定,而不能由当事人通过合同加以没定。第四,物权的公示办法必须由法律规定,不得由当事人随意拟定。[例题?多选题]根据民法理论,物权相对于债权含有()特性。A.绝对权B.相对权C.支配权D.请求权E.救助权[答疑编号1002:针对该题提问]答案:AC[例题?多选题]民法理论认为,物权()。A.含有排他性和支配性B.应当是法定的C.变动应当恪守等价有偿原则D.变动应当恪守公信原则E.变动应当恪守公示原则[答疑编号1003:针对该题提问]答案:ABDE(二)一物一权原则一物一权原则是指同一物上只能成立一种全部权,不能成立两个以上的全部权。1.物权的客体仅为独立的特定物。2.一种全部权的客体仅为一种独立物。根据一物一权原则,一种全部权的客体仅为一种独立物,集合物原则上不能成为一种全部权的客体,而只能成为多个全部权的客体。3.一物的某一部分不能成立单个的全部权。按照一物一权原则,一物只能在整体上成立一种全部权,而一物的某一部分如尚未与该物完全分离,则不能成为单独全部权的客体,特别是对于那些附属于主物的从物而言,只能是主物的一部分。在交易上,主物的全部权发生移转,从物也随之移转。[例题?单选题]有关一物一权的原则,对的的说法是()。A.一物之上只能设立一种用益物权B.一物之上只能设立一种担保物权C.一物之上只能设立一种物权D.一件共有物之上只有一项全部权[答疑编号1004:针对该题提问]答案:D全部权是全部人在法律规定的范畴内独占性地支配其全部的财产的权利。用益物权是指对别人全部的物,于一定范畴内获得使用收益的权利。用益物权是从全部权分离出来的他物权。用益物权含有以下特性:(1)用益物权是一种限定物权;(2)用益物权以对物的使用收益为目的;(3)用益物权原则上系就别人之物而成立;(4)用益物权的享有和行使以占有为前提。用益物权涉及土地使用权、承包经营权、采矿权等。担保物权涉及抵押权、质权、留置权。[例题?单选题]物权理论中,一物一权是指一物之一只能存在一种()权。A.担保B.全部C.抵押D.收益[答疑编号1005:针对该题提问]答案:B[例题?单选题]物权属于()。A.请求权、绝对权、支配权B.绝对权、撤销权、用益权C.相对权、支配权、排他权D.绝对权、支配权、排他权[答疑编号1006:针对该题提问]答案:D(三)公示、公信原则公示原则是指物权变动行为须以法定公示办法进行才干生效的原则。确立物权的公示制度,因素重要有两点:一是由于物权是排他性财产权,即一物之上不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互不相容的物权。倘若外界无法知悉物权变动状况,则容易造成第三人遭受损害。二是由于物权是对世权,其义务人是不特定的任何人。物权的变动不仅仅是权利人个人的事,对于广大的社会公众来说,也都发生权利义务变动的后果。物权人只有以公开的方式将变动事实告知社会公众,才干使物权变动产生效力。公信原则是指依法进行的公示含有社会的公信效力的原则。即若物权变动公示的,即使公示与实际权利关系不一致,标的物出让人事实上无处分权,善意受让人基于对公示的信赖,仍能获得物权。公信原则确立的目的在于保护以公示方式获得物权的善意第三人,从而维护正常的交易秩序。三、物权的法律效力(一)物权的优先效力[例题?多选题]物权的优先效力体现在()。A.后产生的物权优先于先产生的物权B.物权的效力优先于债权的效力C.物权的效力优先于人身权的效力D.物权的优先效力在物权之间不合用E.抵押权优先于确保[答疑编号1007:针对该题提问]答案:BE物权与物权或其它权利发生冲突时有优先效力问题。同一标的物上有数个利益互相矛盾、冲突的权利并存时,含有较强效力的权利排斥含有较弱效力的权利实现。具体能够体现为:(1)物权互相间的优先效力。它是以物权成立的时间的先后拟定物权效力的差别。普通状况下,先产生的物权优先于后产生的物权,法律上有特别规定的除外。(2)物权对于债权的优先效力。在同一标的物上物权与债权并存时,物权有优先于债权的效力。(二)物上请求权效力物上请求权是指物权在其权利的实现碰到妨害时,能够请求排除妨害的权利。物权是对物的直接支配权,物权人权利的实现,无需别人行为的介入。从性质上说,物上请求权是以物权为基础的一种请求权。这阐明物上请求权是种请求权;物上请求权是物权的效用;物上请求权附属于物权。物上请求权的行使,不必非得以诉讼的方式进行,也能够以意思表达的方式进行,如请求侵害人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等。物权成立后,其标的物不管辗转入何人之手,物权人都有权追及至物之所在而主张权利,这被称为物权的追及效力。[例题?多选题]请求权中的物上请求权是()。A.是以物权为基础的一种独立的请求权B.是一种应附于债权的请求权C.必须通过诉讼才干实现D.能够通过意思表达的方式来行使E.在内容上涉及请求侵害人停止侵害[答疑编号1008:针对该题提问]答案:ADE四、物权的种类各国民法上的物权种类重要有:全部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例题?多选题]属于用益物权性质的财产权有()。A.国有公司经营权B.抵押权C.土地使用权D.承包经营权E.采矿权[答疑编号1009:针对该题提问]答案:ACDE[例题?单选题]下列物权中,()属于用益物权A.土地承包经营权B.抵押权C.质权D.留置权[答疑编号1010:针对该题提问]答案:A[例题?多选题]根据物权法理论,()属于用益物权。A.国有公司经营权B.采矿权C.典权D.集体全部土地承包权[答疑编号1011:针对该题提问]答案:ABD[例题?多选题]用益物权含有()的特性。A.定限物权B.他物权C.请求权D.完全物权E.形成权[答疑编号1012:针对该题提问]答案:AB第二节全部权一、全部权的概念和特性(一)全部权的概念全部权是指财产全部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全部权是一种完全物权,其它物权都是从全部权派生出来的。全部权的特性在于:(1)全部权是绝对权。它与债权不同,债权是相对权。全部权人实现自己的全部权,重要是规定别人不予干涉,而不需要别人的主动作为,而债权重要是需要相对人(债务人)的作为来实现自己的债权。(2)全部权含有排他性。同一物上仅能存在一种全部权,而不能并存两个以上的全部权。(3)全部权是一种最完全的权利。它涉及了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各项权能。(4)全部权含有永久性。全部权的恒久性,是指其存在无需规定或商定存续期间。(二)全部权的内容全部权的内容,即全部人对财产依法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能。1.占有。占有就是民事主体对于财产的实际管理或控制。占有分全部人的占有和非全部人的占有。非全部人的占有分为正当占有与非法占有。非法占有可分为善意占有与恶意占有。善意占有,指非法占有人在占有某项财产时,不懂得或不应当懂得其占有为非法;恶意占有指非法占有人在占有某项财产时,已经懂得或应当懂得其占有为非法占有。善意占有与恶意占有在性质上是不同的,因此两者的法律效果有所不同。[例题?多选题]有关善意占有对的说法的是()。A.善意占有属于非法占有B.善意占有属于正当占有C.善意占有人在占有财产时不懂得是非法占有D.善意占有的占有人占有财产时没有过失E.善意占有不受法律的保护[答疑编号1013:针对该题提问]答案:ACD2.使用。使用是指为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按照财产的性能和用途对财产进行运用;使用是直接于全部物之上行使的权利,因而其存在以占有物为前提。占有权能与全部人分离后来,使用权能与全部权发生分离。但是,在有些状况下,例如在保管、运输、加工承揽的状况下,占有人即使占有全部人之物,但并不享有使用权能。3.收益。收益是指通过对财产的占有、使用、经营等而获得某种经济利益。普通收益是通过对物的使用直接获取收益。在某些状况下,全部人并不行使其使用权能直接获取收益。在另外某些状况下,例如在委托、雇用的状况下,使用权人并不享有收益权。4.处分。处分是指对财产进行处置、决定财产的命运。处分有事实上的处分和法律上的处分。在普通状况下,只能由全部人行使。[例题?单选题]善意占有属于()行为。A.正当占有B.非法占有C.依法占有D.全部人占有[答疑编号1014:针对该题提问]答案:B[例题?单选题]甲从乙处租了一台电视机,甲不知这台电视机是乙从丙处借来的(乙丙之间曾商定乙不得将电视机租给别人),乙向甲出租电视机时称该电视机是其自己全部。则:甲的承租行为属于()。A.正当占有B.善意占有C.恶意占有D.准占有[答疑编号1015:针对该题提问]答案:B解析:注意掌握民法中善意占有的概念。二、全部权的获得及消亡(一)全部权的获得1.原始获得。是指财产全部权不以别人已有的全部权及别人意思表达,而是根据法律直接获得全部权。全部权的原始获得方式:第一,劳动生产。第二,没收。第三,孳息收取。孳息是基于原物所发生的财产,涉及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天然孳息指由自然物所产生的孳息,例如由果树的生长而结出果实;法定孳息则是指基于原物的运用而依法律产生的孳息,例如将房屋出租而发生租金。第四,添附获得。所谓添附,是指不同全部人的财产,因合并在一起而形成不可分割的一种新财产。第五,无主财产获得。无主财产是指没有全部人或全部人不明的财产。如全部人不明的埋藏物、隐藏物,归国家全部。[例题?单选题]不同全部人的财产因合并在一起形成不可分割的一种新财产,这在民法上称为()。A.合并B.继受获得C.添附D.分成[答疑编号1016:针对该题提问]答案:C[例题?单选题]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全部人不明的埋藏物,应归()全部。A.发现人B.国家C.埋藏物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D.埋藏物所在地的土地使用权人[答疑编号1017:针对该题提问]答案:B2.继受获得。是指全部人通过某种法律行为而从原全部人处获得财产全部权。继受获得普通体现为买卖获得、继承获得或者受赠获得。[例题?多选题]下列全部权获得方式中,()属于全部权的继受获得。A.交换获得B.接受赠与C.租赁获得D.收取孳息[答疑编号1018:针对该题提问]答案:AB3.动产全部权的善意获得。例如,甲将一幅名人字画寄存于乙处,乙未经甲方同意,将该字画卖给丙,丙不懂得乙是无权转让而购了此字画,在这种状况下,甲不能规定丙返还该字画,只能向乙规定赔偿损失。(二)全部权的消亡全部权的消亡是全部人因一定的法律事实,而丧失其所享有的全部权。引发全部权消亡的因素,重要有下列几个:1.转让。2.抛弃。3.客体消亡。4.主体消亡5.强制程序。例如:国家依法对全部权人的土地或其它财产实施征购、征用或者拍卖等。三、全部权的保护全部权的民法保护办法,重要有下列几个:1.确认全部权2.返还原物在全部权人的财产被别人非法占有,而依普通的请求无法从非法占有人处取回该财产时,全部人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人民法院责令非法占有人将非法占有的财产返还给全部人,从而使全部人的全部权得到保护。返还原物的前提,是财产被别人非法占有,且原物仍然存在。如果原物已经灭失而无法返还,则只能请求损害赔偿,而不能请求返还原物。在原物已由非法占有人转让给第三人时,如果第三人为恶意获得,即明知非法占有人系非法占有、不享有正当全部权,仍受让该物全部权时,或者第三人虽无恶意、但属免费获得占有时,全部人仍有权规定受让该物全部权的第三人返还原物。3.恢复原状4.排除妨害5.赔偿损失四、共有共有是两个以上的人对同一项财产享有全部权。共有的特性在于:(1)共有的主体不是单一的,它能够是两个以上的公民、法人或公民和法人为权利主体。(2)共有的客体是特定的独立物。(3)共有人对共有物按各自的份额或平均地享有权利。共有的种类涉及:1.按份共有。2.共同共有。[例题?单选题]夫妻对家庭财产的全部权关系属于()。A.按份共有B.分别共有C.共同共有D.商定共有[答疑编号1019:针对该题提问]答案:C共同共有,是指两个以上的人基于共同关系,共同享有一物的全部权。共同共有的特性:(1)共同共有是以共同关系的存在为前提,如家庭关系、夫妻关系。(2)共同共有无共有份额,它是不拟定份额的共有。(3)共同共有的共有人平等地享有权利和义务。对于共有财产,部分共有人主张按份共有,部分共有人主张共同共有,如果不能证明财产是按份共有的,应当认定为共同共有。共同共有人对共有财产享有共同的权利,承当共同的义务。在共同共有关系存续期间,部分共有人私自处分共有财产的,普通认定无效,但第三人善意、有偿获得该财产的,应当维护第三人的正当权益。对其它共有人的损失,由私自处分共有财产的人赔偿。[例题?多选题]甲丢失一条项链,被乙拾得,乙将之按市价卖于丙。下列说法对的的是()。A.丙应偿还给甲B.丙属善意获得C.丙应是项链全部人D.甲只能向乙规定偿还项链[答疑编号1020:针对该题提问]答案:BC解析:乙将拾得的项链以市价卖给丙,可见丙是善意第三人。原物由占有人转让给善意第三人(既不知占有人为非法转让而获得原物的第三人)时,善意第三人普通能够获得原物的全部权,全部权人不得请求善意第三人返还原物。由于乙已经将项链的全部权转移,甲无法向乙规定偿还项链,只能规定乙赔偿损失。第三章债权法律制度 第一节债概述一、债的概念和特性债是指特定人之间请求为特定行为的财产性法律关系。债的关系涉及合同关系、无因管理关系、不当得利关系和因侵权行为引发的权利义务关系等。1.债是特定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2.债是以请求债务人给付为内容的民事法律关系。3.债是财产法律关系。二、债的法律关系债的要素涉及债的主体、债的内容、债的客体(也称“标的”)。债的主体是指参加债的关系的当事人,债的内容是指债权和债务,债的标的是指债权债务所指向的事物。在某些债中,主体一方是债权人,主体另一方是债务人;在另某些债中,债的相对人可能互为权利人和义务人。在债的内容中,债权的权能涉及:(1)给付请求权;(2)给付受领权;(3)债权保护请求权;(4)处分权能。债务不许永久存在,债务能够附随义务。债的客体所体现的是给付。债权人请求的是给付,债务人所要做的也是给付,因此给付是债权债务的共同指向。[例题?单选题]债的客体体现为()。A.有形物B.货币C.有体物D.给付[答疑编号10203101:针对该题提问]答案:D三、债的分类(一)依债的发生因素所作的分类债的发生因素是指导起债产生的法律事实。它涉及:1.合同。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债权债务关系的合同。基于合同产生的债的关系属于合同之债。2.缔约上的过失。缔约上的过失是指当事人在缔约过程中含有过失,从而造成合同不成立、无效、被撤销或不被追认,使他方当事人受到损害的状况。受害一方享有请求过失一方赔偿的权利,形成债的关系。3.单独行为。4.侵权行为。5.无因管理。6.不当得利。7.其它。[例题?多选题]在民法上,根据债发生的因素不同,债涉及()。A.合同之债B.侵权行为之债C.不当得利之债D.无因管理之债[答疑编号10203102:针对该题提问]答案:ABCD(二)其它分类1.意定之债与法定之债。意定之债是指债的发生及其内容由当事人依其自由意思而决定的债。法定之债是指债的发生及其内容均由法律加以规定的债。2.特定物之债与种类物之债。根据债的标的物属性的不同划分。3.单一人之债与多数人之债。根据主体双方人数所作的划分。4.按份之债与连带之债。5.简朴之债与选择之债。根据标的有无选择性所作的划分。简朴之债是指债的标的只有一种,当事人只能按该种标的推行;选择之债是指债的标的有数种,当事人能够选择其中之一为推行标的。6.主债与从债。根据两个债之间的关系所作的划分。主债是指能够独立存在的债;从债是指附属于主债并且其效力受主债影响的债。第二节债的保全和担保一、债的保全概念和种类(一)债的保全概念债的保全是指法律为了避免因债务人的财产不当减少给债权人的债权带来危害,允许债权人代债务人之位向第三人行使债务人的权利,或者请求法院撤销债务人与第三人的民事行为的法律制度。前种状况称为债权人的代位权制度;后者称为债权人的撤销权制度。债的保全由于涉及第三人,因此,在法律效力上含有对外的效力。例:A欠B钱,B欠C钱,均已到期,B怠于行使权利,造成不能还C钱。(1)C能够自己的名义行使代位权。(2)如,A欠B10万,B共C8万,C只能向A要8万元。A欠B10万,B共C18万,C只能向A要10万元。(3)代位权诉讼的诉讼费用由次债务人A承当。(4)差旅费由债务人B承当。(5)诉讼费要从实现的债权中优先支付。(二)债的保全种类1.代位权代位权的含义是:当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对第三人享有的权利而害及债权人的债权时,债权人为保全自己的债权,能够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对第三人的权利之权。代位权的形成必须符合这样某些条件:(1)债务人享有对第三人的权利;(2)债务人怠于行使权利;债务人已经陷于迟延;(3)债权人有保全自己债权的必要。债权人的代位权必须通过诉讼程序来行使。债权人的代位权行使界限,以保全债权人的必要为其程度。在代位权诉讼中,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请求数额超出债务人所负债务数额或者超出次债务人所负债务额的,对超出部分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提起代位权诉讼,应当符合下列条件:(1)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正当。(2)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3)债务人的债权已到期。(4)债务人的债权不是专属于债务人本身的债权。专属于债务人本身的债权,是指基于扶养关系、抚养关系、赡养关系、继承关系产生的给付请求权和劳动酬劳、退休金、养老金、抚恤金、安置费、人寿保险、人身伤害赔偿请求权等权利。代位权的效力体现在:(1)对于债务人的效力。债权人的代位权行使的效果应直接归属于债务人。债权人向次债务人提起的代位权诉讼经人民法院审理后认定代位权成立的,由次债务人向债权人推行清偿义务,债权人与债务人、债务人与次债务人之间对应的债权债务关系即予消亡。(2)对于债权人的效力。债权人行使代位权不得超出债务人的权利范畴。在代位权诉讼中,债权人胜诉的,诉讼费由次债务人负担,从实现的债权中优先支付。2.撤销权例:乙欠甲钱,到期不还,乙将车送给了A,房子(20万元)以5万元的价格卖给了B……目的就是不想还钱给甲,甲能够请求法院撤销乙的行为。(1)对方是免费获得的,能够撤销。(2)第三人是恶意的,能够撤销。甲自懂得或应当懂得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行使。撤销权的形成必须符合的条件是:(1)须有债务人有害债权的行为;(2)债务人的行为以财产为标的;(3)债务人实施行为时主观上有恶意;(4)受益人在与债务人为行为时主观上也存在恶意。债权人的撤销权由债权人以自己的名义通过诉讼行使。因债务人放弃其到期债权或者免费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能够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并且受让人懂得该情形的,债权人也能够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撤销权的行使范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必要费用,由债务人负担。撤销权自债权人懂得或者应当懂得撤销事由之日起l年内行使。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5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该撤销权消亡。撤销权行使的效力。(1)对于债务人和受益人的效力。债务人的行为一旦被撤销即自始失去法律约束力。尚未依该行为给付的,固然恢复原状,停止给付;已经给付的产生返还的效果,物权不复存在的作价返还。(2)对于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效力。行使撤销权的债权人有权请求受益人向A己返还所收利益,并有义务将收取的利益加入债务人的普通财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