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安全疏散人数与净宽度_第1页
消防安全疏散人数与净宽度_第2页
消防安全疏散人数与净宽度_第3页
消防安全疏散人数与净宽度_第4页
消防安全疏散人数与净宽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消防资源网石峥嵘:规范图示没有明示疏散走道尽端到安全出口的距离要求,通常情况下,仅需控制好疏散门到安全出口的距离即可。但是,一些特例情况,仍需控制走道任意一点到安全出口的距离。一、有关安全疏散距离的概念:通常情况下,公共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包括房间内任一点至房间直通疏散走道的疏散门的直线距离(L1)和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表5.5.17的规定(图示1、图示2)消防大讲堂77消防大讲堂77更多关于安全疏散距离的概念,可参专题:安全疏散-大房间短走道&小房间长走道,区别及应用!由上述示例和规范图示可知,在计算疏散走道的疏散距离时,并没有考虑疏散走道L3的长度(图示3),那么,L3是否不受限制?也就是说,疏散走道尽端到安全出口的距离,是否要受限制?疏散走道是用于人员疏散通行至安全出口或相邻防火分区的走道,疏散走道的两侧隔墙和楼板应满足相应建筑耐火等级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要下,疏散走道不会是火灾发生部位,人员也不会疏散走道两侧房间内的疏散距离,也从侧面限制了疏散走道的长度。因此,规范图示没有明示疏散走道尽端到安全出口的距离要求,通常情况下,仅需控制好疏散门到安全出口的距离即可。注:有关疏散走道概念以及与疏散通道的异同,可参专题:建筑防火-疏散走道、疏散通道的区别及概念,疑难探讨!需要注意的特殊情况:1、有些特殊情况下,房间并没有向疏散走道开设疏散门(房间用作其他功能空间或通过其他疏散走道疏散),就可能出现L3较大的情况(示例4),这时应予控制。本示例中,L3可以参照房间内任一点至房间直通疏散走道的疏散门的直线距离(L1)控制。消防资源网消防大讲堂772、在一些商业场所的走道或连廊等部位,可能成为扩大的空间,成为人员逗留的场所,这时必须适当控制安全疏散距离,防止极端情况的发生。3、丁字形走道,应遵行特殊规定,详见专题:疏散路径的几种形式!T形、环形走道的!分享、规范查找等等!消防资源网消防大讲堂77石峥嵘:地下建筑的功能,通常包括公共建筑、工业建筑、汽车库、人防工程等,有关安全疏散距离的要求,规范不甚明确,争议较大!第一章公共建筑《建规》5.5.17明确了公共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但没有地下部分的相关要求,地下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可依据地下、地上建筑的防火分隔情况,酌情处置:一、当地下、地上建筑之间采取严格的防火分隔措施,安全疏散各自独立时(图示1、图示2地下、地上建筑可视为两个不同的建筑,安全疏散距离可参照以下要求处置:1、埋深不大于10m且地下部分的层数不超2层地下建筑,安全疏散距离可参照单、多层公共建筑的相关规定确定。2、地下部分埋深大于10m或者地下部分的层数大于2层的地下建筑,安全疏散距离应参照高层建筑的相关规定确定。(图示2)二、当地下、地上建筑不能完全分隔(比如地上建筑的中庭下沉至地下室,图示3)或安全疏散不能完全独立时(比如共用安全出口,图示4)时,安全疏散距离除满足第一项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地下建筑的疏散楼梯间形式和安全疏散距离等,应对比地上建筑要求,以较高要求为准。比如,对于地下建筑只需要采用封闭楼梯间的情形,如地上部分采用了防烟楼梯间,则地下部分也采用防烟楼梯间,对于地下建筑只需要按多层民用建筑确定安全疏散距离的情况,如地上部分为高层建筑,则地下部分也按高层建筑要求确定,等等。消防资源网消防大讲堂77(图示4)四、有关地下、地上建筑的防火分隔措施和安全疏散要求,以及安全疏散距离的示例讲解,参专题:地下建筑-防火概论!第二章住宅建筑住宅建筑的地下部分,多为储藏室、公共用房或汽车库等功能场所,汽车库应按汽车库(第五章)的相关规定确定,储藏室、公共用房等可参照公共建筑(第一章)的要求确定。第三章工业建筑工业建筑的地下部分,如具备生产、仓储功能,参工厂、仓库的相关规工业建筑的地下部分,如为公共用房(办公、设备用房等),可参公共建筑(第一章)的要求确定,如为汽车库,应按汽车库(第五章)的相关规定确定。第四章人防工程平时供民用的地下建筑的人防工程,适应《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2009)的相关规定:消防资源网消防大讲堂77人防工程部分的汽车库,应按汽车库(第五章)的相关规定确定。第五章汽车库地下建筑的汽车库部分,适应《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的相关规定:分享、规范查找等等!消防资源网消防大讲堂782、全部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建筑物(安全疏散距离可增加25%),敞本文所述条文及示例为公共建筑,住宅建筑应依《建规》5.5.29执行,对《建规》5.5.17规定了公共建筑内安全疏散距离的相关要求,明确了敞开第一章基本规则注:本文所述的“本表”是指《建规》表5.5.17。建筑内开向敞开式外廊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可按本表消防资源网消防大讲堂78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第二章争议探讨消防资源网消防大讲堂782、建筑内开向敞开式外廊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可消防资源网消防大讲堂78分享、规范查找等等!消防资源网消防大讲堂78石峥嵘:依据《建规》5.5.17第4款要求,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等场所的安全疏散距离,可采取大房间短走道或小房间长走道的控制方式,同时,规范图示增加了疏散夹角和行走距离等要求。针对规范图示和设计中的诸多疑问,解说如下:基础专题:安全疏散-大房间短走道&小房间长走道,区别及应用!一、《建规》5.5.17-4所述的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等场所,具体包括哪些场所?主要包括观众厅、营业厅、多功能厅、餐厅、宴会厅、开敞式办公区、展览厅、会议报告厅、观演建筑的序厅、体育建筑的入场等候与休息厅等类似场所!但不包括用作舞厅和娱乐场所的多功能厅。二、非机动车库、阅览室等场所,是否可依《建规》5.5.17-4执行?原则上,《建规》5.5.17-4应仅适应于第一问所述的相关场所,实际应用中,对于《建规》表5.5.17“其他建筑”类别中的类似场所,比如非机动车库、阅览室等场所,如确有需要,应可参照《建规》5.5.17-4执行。(本观点有争议)一防火分区的疏散楼梯形式一致。比如,对于需要采用防烟楼梯间的建筑,均应采用防烟楼梯间(注:裙房等特定场所除外)。除规范常规要求外,适应《建规》5.5.17-4的要求至少有5个:1、特定的适应场所,具体场所参见第一问;2、属于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3、疏散门或安全出口不少于2个;4、室内任意一点至两个疏散门(或安全出口)的连线夹角不应小于45°。消防资源网消防大讲堂785、当疏散门不能直通室外地面或疏散楼梯间时,应采用长度不大于10m(12.5m)的疏散走道通至最近的安全出口。(注:当两个疏散门均需通过疏散走道通至安全出口时,应分别对应不同的安全出口)本文所述的30m(37.5m)、10m(12.5m)、20m(25m)、22m(27.5m括号中的数值表示当该场所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室内任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安全疏散距离可分别增加25%,其他类同。需要保证。当室内某一点至两个疏散门(或安全出口)的连线夹角小于45°时,即不满足疏散夹角的要求时,应保证这一点至最近疏散门或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单、多层≤22m(27.5m),高层≤20m(25m)。注1:这类场所的室内疏散距离从宽,尤其要保证人员在建筑着火后能有多个不同方向的疏散路线可供选择和疏散,要尽量将疏散出口均匀分散布置在平面上的不同方位。因此规定室内任意一点至两个疏散门(或安全出口)的连线夹角不应小于45°。注2:为方便表达,本文将“室内任意一点至两个疏散门(或安全出口)的连线夹角”统一表述为“疏散夹角”。可分区域酌情处置:1、当室内某一点至两个疏散门(或安全出口)的连线夹角不小于45°时,即满足疏散夹角的要求时,这一点至最近疏散门或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30m(37.5m)。2、当室内某一点至两个疏散门(或安全出口)的连线夹角小于45°时,即不满足疏散夹角的要求时,应保证这一点至最近疏散门或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单、多层≤22m(27.5m),高层≤20m(25m)。示例:图示1为某高层建筑示意图,L1+L2≤10m(12.5m),房间中满足疏散夹角的区域,任一点至最近疏散门或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30m(37.5m);不满足疏散夹角的区域,任一点至最近疏散门或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20m(25m);消防资源网消防大讲堂78规》表5.5.17中“其他建筑”的房间内任一点至疏散门的直线距离,对于本表其他功能的建筑,是否也适应这个距离?比如表5.5.17中高层旅馆的距离为对于《建规》5.5.17-4所包括的功能房间,可以适应本距离要求:单、多层≤22m(27.5m),高层≤20m(25m)。示例:高层旅馆的餐厅包厢、多功能厅等,当与旅馆房间部分采取了符合规范要求的防火分隔和安全疏散措施后,可按此距离要求处置,不必按15m(18.75m)处置。如图所述,某高层酒店的餐饮和多功能厅等位于独立的楼层,房间内任一点至疏散门的直线距离不大于20m(25m),疏散门至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L1+L2≤40m(50m)。消防资源网消防大讲堂78应为标识笔误,此处的20m(22m)为单多层和高层的距离要求,实际可参本文要求执行:单、多层≤22m(27.5m),高层≤20m(25m)。本文图示1和图示2分别对应《建规》5.5.17图示7续的平面示意图三和平面示意图四。两者分别适应《建规》5.5.17的不同条款,也就是专题“安全疏散-大房间短走道&小房间长走道,区别及应用”所述的大房间短走道(图示1)和小房间长走道(图示2计算大房间短走道(图示1)的两个疏散门的疏散距离【10m(12.5m)】时,两个不同疏散门应对应不同的安全出口。计算小房间长走道(图示2)的两个疏散门的疏散距离【40m(50m)】十一、“室内任一点至最近疏散门或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30m(37.5m)”和“疏散门采用长度不大于10m(12.5m)的疏散走道没有,提问所涉的30m(37.5m)、10m(12.5m),无高层或但请注意,不满足疏散夹角要求的房间区域,其疏散距离有高层和单多层建筑之分,具体详见第七问及图示1所述:当室内某一点至两个疏散门(或安全出口)的连线夹角小于45°时,即不满足疏散夹角的要求时,应保证这一点至最近疏散门或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单、多层≤22m(27.5m),高层≤20m(25m)。30m(37.5m)是指人员疏散的直线距离,但实际中,人员疏散可能受到隔墙等因素影响,因此,参照《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XF654-2006)第条,提出了行走距离不应大于45m的要求。也就是说,对于有内部隔间或隔断的场所,应同时满足行走距离不大于45m的要求。45m是定量指标,即使在直线距离37.5m时,也不得增加。30m(37.5m)是人员疏散的直线距离,是基本要求,必须满足。也就是说直线距离30m(37.5m)和行走距离45m,必须同时满足。消防资源网消防大讲堂781、《建规》5.5.17-4所述的直线距离,不考虑设备、家具及办公桌椅等障碍物的影响,也可以不考虑室内隔断等影响。2、计算行走距离时,通常不考虑设备、家具及办公桌椅等障碍物的影如图示3所示:B点至安全出口的行走距离为(b1+b2A点至安全出口的行走距离包括A点至疏散门的直线距离(a1+a2)和疏散门到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L1+L2)。可以,如图示4,中间的大房间适应5.5.17-4的规定,其他房间A、B、C疏散门至安全出口距离不满足10m(12.5m)要求,可按5.5.17第1款和第3款要求处置。实际上,这就是专题“安全疏散-大房间短走道&小房间长走道”中所述的“大房间短走道&小房间长走道”情形,本图示中,中间的大房间按大房间短走道处置,两侧A、B、C房间按小房间长走道处置,互为补充。消防大讲堂78注意,有效的疏散门(或安全出口)是指对于某一点可以正常到达和使用的疏散出口。在图示5中,假如下部疏散走道只有一个疏散楼梯,针对于本图示的大但是,依据安全疏散路径的确立原则,本图示下部区域的房间不应通过本大空间场所疏散,那么对于下部区域的房间则仅有一个安全出口,不满足规范要求。参考专题:从火灾风险等级,看安全疏散路径的确立原则!消防资源网消防大讲堂79不可以,当建筑物内全部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其安全疏散距按本表的规定增加25%。分享、规范查找等等!消防资源网消防大讲堂79第九部分:安全疏散人数·净宽度消防资源网消防大讲堂79石峥嵘:疏散人数是建筑疏散设计的基础参数之一,疏散人数是确定疏散净宽度的基本要素。本文讲述疏散人数的主要计算方法:面积比例法、固定座位统计法、床位统计法和核定法,同时解答计算中的主要问题!详述如下:一、面积比例法:不同功能场所,有不同的人均使用面积要求,按建筑面积或使用面积,根据每人占用面积的下限值,可确定疏散人数,单位通常为(人/m²)或(㎡/人)。1、《建规》5.5.21明确了通用场所的人数要求,比如:1.1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中录像厅的疏散人数,应根据厅、室的建筑面积按不小于1.0人/m²计算;其他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疏散人数,应根据厅、室的建筑面积按不小于0.5人/m²计算。1.2展览厅的疏散人数应根据展览厅的建筑面积和人员密度计算,展览厅内的人员密度不宜小于0.75人/m²。1.3商店的疏散人数应按每层营业厅的建筑面积乘以表5.5.21-2规定的人员密度计算。对于建材商店、家具和灯饰展示建筑,其人员密度可按表5.5.21-2规定值的30%确定。2、在一些专业或特殊的功能场所中,可依专业规范确定疏散人数,比《办公规》4.2.3:普通办公室每人使用面积不应小于6m²,单间办公室使用面积不宜小于10m²。《办公规》4.3.2:中、小会议室每人使用面积:有会议桌的不应小于2.00m²/人,无会议桌的不应小于1.00m²/人。《文化规》4.2.10、4.2.11:文化馆的琴房,使用面积不应小于6m²/人;文化馆的美术书法教室,使用面积不应小于2.8m²/人。二、固定座位统计法:消防资源网消防大讲堂79《建规》5.5.21规定:有固定座位的场所,疏散人数可按实际座位数的1.1倍计算,实际应用中,存在以下情况:1、剧场、电影院、礼堂、体育馆等的观众厅,可按实际座位数量和核定的服务人员数量确定,不需要增加10%的座位数量。2、在一些没有固定座位的场所,但可按每座占用的使用面积推导出座位数,疏散人数可按座位数的1.1倍计算。示例1:《图书馆规》B.0.1:图书馆少年儿童阅览室每座占使用面积设计计算指标为1.8㎡/座,由此可算出阅览室的座位数,疏散人数可按座位数示例2:《中小学规》7.1.1规定:小学、中学普通教室的使用面积指标分别为1.36、1.39㎡/座。可依此推算座位数,疏散人数可按座位数的1.1倍计算。示例3:《餐饮规》4.1.2规定:餐馆用餐区域每座最小使用面积宜为1.3㎡/座,快餐店用餐区域每座最小使用面积分别为1.0㎡/座。可依此推算座位数,疏散人数可按座位数的1.1倍计算。注:以上示例中,可能存在实际设计座位数与规定要求座位数不一致的情形,以较高值为准。三、床位统计法:人数,比如,《宿舍规》5.2.3:宿舍建筑内疏散人员的数量应按设计最大床位四、人数核定法:对于一些不方便按座位数和面积比例推算疏散人数的场所,可考虑采用核定法,根据工艺和功能需求核定疏散人数,比如:1、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计算疏散人数时,可以不计算该场所内疏散走道、卫生间等辅助用房的建筑面积,而可以只根据该场所内具有娱乐功能的各厅、室的建筑面积确定,内部服务和管理人员的数量可根据核定人数确2、在一些工业厂房中,可根据工位和工艺要求核定疏散人数。五、实际应用中的几个问题:1、关于使用面积和建筑面积的区分:消防资源网消防大讲堂79有关疏散人数的确定,《建规》较多采用建筑面积,专业规范较多采用用时应予以区分。2、关于建筑面积的涵盖范围:不同功能场所,建筑面积的涵盖范围可能有别,应予甄别,比如:“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可以不计算该场所内疏散走道、卫生间等辅助用房的建筑面积,而可以只根据该场所内具有娱乐功能的各厅、室的建筑面积确定。“营业厅的建筑面积”既包括营业厅内展示货架、柜台、走道等顾客参与购物的场所,也包括营业厅内的卫生间、楼梯间、自动扶梯等的建筑面积。对于进行了严格的防火分隔,并且疏散时无需进入营业厅内的仓储、设备房、工具间、办公室等,可不计入营业厅的建筑面积。3、实际设计座位数量与规范推荐计算数量异同的处置措施:前述可知,可根据专业规范推算出部分功能场所的座与实际设计数量不一致时,考虑日后布局调整的可能性,宜以较高值为准。4、不同规范疏散人数不一致的处置措施:在确定某功能场所的人均使用面积时,不同规范的计算方式有别,可能存在同一功能场所不同规范疏散人数不一致的情形,宜以较高要求为准。示例:《建规》5.5.21规定:展览厅的疏散人数应根据展览厅的建筑面积和人员密度计算,展览厅内的人员密度不宜小于0.75人/m²。本规定与《展览建筑设计规范》(JGJ218-2010)的计算方式有别,宜按较高要求《建规》消防资源网消防大讲堂79分享、规范查找等等!消防资源网消防大讲堂79石峥嵘:以单股或多股人流的形式有序疏散,可确保最高的疏散效率,也是确立百人宽度指标的前提条件!剧场、电影院、礼堂、体育馆、地铁和中小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在确定疏散净宽度时,需与疏散所需人流股数相匹配,根据年龄特征及功能要求,每股人流的宽度也有区别。流提出了增加了(0~0.15)m的人体摆幅要求,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一、人流股数的概念及意义:1、以单股或多股人流的形式有序疏散,可确保最高的疏散效率!通常认为,最有效的疏散方式,是以单股或多股人流的形式有序进行,可确保最高的疏散效率。现行规范中,剧场、电影院、礼堂、体育馆、地铁和中小学校等人员密虽然没有强调人流股数,但人流股数仍为疏散宽度计算的重要依据。2、以单股或多股人流的形式有序疏散,是确立百人宽度指标的前提条百人宽度指标是计算疏散净宽度的基本要素,设定人流以单股或多股人流的形式有序进行,结合每分钟每股人流的疏散人数和疏散时间,可推算出百人宽度指标,参考专题:疏散宽度·百人宽度指标-计算推导、应用及意义!注:每分钟每股人流的疏散人数,可参考《建规》5.5.15中有关剧场、电影院等观众厅的数据:平坡地面43人/min,阶梯地面37人/min。二、每股人流宽度的取值:每股人流宽度是指疏散时的每股人流所需的宽度,每股人流宽度与疏散人群的年龄、建筑物特征等条件相关。很明显,火灾条件下的安全疏散与日常人员流通有别,在校学生与社会成人疏散有别。不同场所及人员特征的每股人流宽度,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和《中小学校设计规范》等规范中,均有较为明确的要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火灾条件下的安全疏散,疏散时的每股人流宽度为0.55m。消防资源网消防大讲堂79《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规定:中小学校内,每股人流的宽度应按0.60m计算。《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2014)规定:营业厅内通道的最小净宽度应符合本规范表4.2.2的规定。营业厅内的通道大多位于两个相平行的柜台之间,其最小净宽度是根据顾客靠柜活动各占去的宽度(0.40m~0.60m),再加上中间供顾客流动时每股人流的宽度(成人0.70m、儿童0.50m)与股数而定。当两边柜台长度较短时,确定往返各一股即可,较长时则要求多股宽度。三、人流股数在设计中的应用:在确定疏散净宽度时,需与疏散所需人流股数相匹配,各专业规范均有明确1、观众厅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出口或疏散门,疏散净宽度应与人流股数相匹配。观众厅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出口或疏散门,其疏散净宽度需考虑通过人流股数的多少,疏散净宽度应为人流股数的整数倍,比如:2股人流的宽度为1.10m,3股人流的宽度为1.65m,以更好地发挥疏散功能。注:0.55m是一个成年人通行所需要的正常宽度。观众席中纵、横走道通向安全出口或疏散门的设计人流股数,与安全出口或疏散门设计通行股数,应相匹配。比如:安全出口或疏散门设计的宽度为2.2m,则纵、横走道通向安全出口或疏散门的人流股数宜为4股,如超挥安全出口或疏散门的作用。消防资源网消防大讲堂79在计算中小学校建筑疏散通道的疏散净宽度时,疏散路径的每处,均宜按每股人流0.60m的整数倍计算。不足1股人流0.60m的宽度没有逃生作用,易发生踩踏事故。注:中小学校,每股人流的宽度应按0.60m计算。中小学校的教学用房,楼梯梯段宽度应为人流股数的整数倍。梯段宽度不应小于1.2m,并应为0.6m的整数倍,每个梯段可增加不超过0.15m的摆注:行进中的人体摆幅为(0~0.15)m,每梯段宽度仅可增加一次摆幅,不得将每一股人流都增加摆幅。四、规范争议:了(0~0.15)m的人体摆幅要求,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小学校设计规1、有关摆幅的要求: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6.8.3:梯段净宽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及国家现行相关专用建筑设计标准的规定外,供日常主要交通用的楼梯的梯段净宽应根据建筑物使用特征,按每股人流宽消防资源网消防大讲堂79度为0.55m+(0~0.15)m的人流股数确定,并不应少于两股人流。(0~0.15)m为人流在行进中人体的摆幅,公共建筑人流众多的场所应取上限值。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8.7.2:中小学校教学用房的楼梯梯段宽度应为人流股数的整数倍。梯段宽度不应小于1.20m,并应按0.60m的整数倍增加梯段宽度。每个梯段可增加不超过0.15m的摆幅宽度。2、建议处置原则:2.1、仅供安全疏散的楼梯,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相关专业规范、防火标准执行,如无特殊规定,不需要增加人体摆幅。2.2、供安全疏散兼日常使用的楼梯,应同时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要求;2.3、中小学校建筑,按《中小学校设计规范》执行。分享、规范查找等等!消防资源网消防大讲堂800石峥嵘:疏散区域是确定疏散人数的前提,也是确定疏散宽度的基础。合理确定某个疏散出口或疏散通道的疏散区域,即可算出其承载的疏散人数,确定疏散净宽度,依此,可解决诸多争议,具重要意义!1解决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净宽度误区;2解决疏散走道等疏散通道净宽度误区;3解决疏散楼梯净宽度的误区;4解决首层疏散出口、外门净宽度误区。一、疏散区域的概念:疏散区域是确定疏散人数的前提,也是确定疏散宽度的基础。疏散区域是指某个疏散出口(疏散门、安全出口等)或疏散通道(疏散疏散出口或疏散通道进行疏散。疏散区域是个相对的概念,图示1中,房间内疏散通道、房间疏散门、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等承担各自区域的人员疏散。实际上,就是面2承载的疏散区域有别。由上可知,疏散区域实质是针对某个疏散出口或疏散通道的概念,确定了疏散出口或疏散通道的疏散区域,就可以确定其疏散人数!二、疏散区域的确立原则:1、疏散距离最近原则:以公共建筑为例,规范明确了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直线距离,疏散指示标志也是以疏散门至安全出口的疏散距离最近为原则设置。火消防资源网消防大讲堂801灾条件下,人们向最近的安全出口疏散,可以此确定各疏散出口和疏散通道等的疏散区域。散门距右侧安全出口最近,疏散门B处于中间位置,可认为两个安全出口各占50%,可以此确定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对应的疏散区域。图示3的建筑,虽然上、下疏散走道连通,但依据疏散距离最近原则,上部的两个安全出口(疏散楼梯)承担上部区域人员的安全疏散,下部的两个安全出口(疏散楼梯)承担下部区域人员的安全疏散。2、楼层不叠加原则:以地上建筑的疏散楼梯为例,虽然某梯段承担上部所有楼层的人员疏散,疏散区域覆盖其上部的所有楼层,但在计算疏散人数时,并不考虑不同楼层人数的叠加,处置原则如下:消防资源网消防大讲堂802疏散楼梯净宽度可按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确定,在确定地上部分楼梯梯段的疏散人数时,可按该梯段以上各层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在确定地下部分楼梯梯段的疏散人数时,可按该梯段以下各层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疏散楼梯的首层疏散出口、疏散外门等的净宽度,按首层楼梯梯段的疏散人数确定。注:各疏散出口和疏散楼梯等,均应满足规范的最小净宽度要求。三、疏散区域的确立意义:明确了某个疏散出口或疏散通道的疏散区域,即可算出其承载的疏散人数,以此确定疏散净宽度,具实际意义!1、解决疏散出口(疏散门、安全出口等)的疏散人数误区:疏散出口(疏散门、安全出口等)的疏散人数,应按其实际承载的疏散人数确定,不能简单的采用平均取值方式。C疏散门之和,在计算疏散人数时,不能简单的将房间总疏散人数按三个门相同,可按房间总疏散人数平均。图示2、图示3与此类同。示例2:图示3上部的两个安全出口(疏散楼梯),承载本楼层人员密应,图示3下部的两个安全出口(疏散楼梯可按其实际承载的下部区域人数计算。2、解决疏散通道(疏散走道等)疏散人数计算的争议:散走道负担两侧所有房间的人员疏散,疏散人数应按走道两侧房间总人数确定。依本文所述的疏散区域确定原则,疏散走道应依实际负荷的区域确定,当走道负载区域的人员密度相对均匀时,疏散走道任意截面的疏散人数,通常不会超过疏散总人数的1/2,可按两侧房间总人数的1/2确定疏散净宽度。散走道任意截面的疏散人数不会超过总疏散人数的1/2,可按总疏散人数的1/2确定疏散净宽度。3、解决疏散楼梯疏散人数的误区:疏散楼梯的疏散人数确定,包括平面疏散人数和竖向疏散人数:依其实际疏散负荷确定。消防资源网消防大讲堂803从竖向疏散角度,疏散楼梯承担多个楼层疏散,根据前述原则,同一疏散路径中,不考虑不同楼层人数的叠加。图示4中,四层及以上均为办公场所,当这些楼层的疏散人数相等时,可按任意层疏散人数确定3层及以上楼层的疏散楼梯净宽度,一、二、三层为人员密集场所,当疏散人数大于四层及以上办公楼层的疏散人数时,二层疏散楼梯的疏散人数可按三层疏散人数确定,一层疏散楼梯的疏散人数可按二、三层疏散人数最大的一层确定,在满足疏散人数和最小净宽度要求的前提下,允许上层疏散楼梯净宽度小于下层疏散楼梯净宽度。下各层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在满足疏散人数和最小净宽度要求的前提下,负二层和负三层疏散楼梯净宽度可小于负一层。4、解决首层疏散出口疏散人数的误区:《建规》5.5.21规定:“首层外门的总净宽度应按该建筑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确定”。依本文可知,疏散楼梯在首层疏散出口(含疏散外门)数可能有别,不能简单的取总疏散人数平均值。分享、规范查找等等!消防资源网消防大讲堂804石峥嵘:了解疏散宽度的计算原则及相关概念,以及百人宽度指标的由来,有重要意义!虽然现行规范提供了各类场所的百人宽度指标,依据疏散人数即可计算出疏散宽度,但仍有必要了解疏散宽度、百人宽度指标的推导及应用。本文阐述疏散宽度和百人宽度指标的计算原则,辅以公式推理,从不同角度,还原疏散宽度计算的本来面目。第一章疏散宽度的计算一、人流股数的概念:通常认为,最有效的疏散方式,是以单股或多股人流的形式有序进行,可确保最高的疏散效率。疏散宽度是以单股或多股人流形式进行疏散所需的宽度,是疏散宽度计算的基础。参考专题:人流股数|在消防安全疏散中的意义及应用!二、每股人流宽度:每股人流宽度是指疏散时的每股人流所需的宽度,每股人流宽度与疏散人群的年龄、建筑物特征等条件相关。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火灾条件下的安全疏散,疏散时的每股人流宽度(单股人流宽度)为0.55m。由后续公式可知,确定人流以股为单位进行疏散,每股人流宽度以0.55m计,是疏散宽度计算的基本假设条件。三、疏散时间:疏散时间,是指疏散运动时间,是从疏散开始至所有人员疏散至安全区域的时间(图示1疏散时间与疏散场所的火灾危险等级、疏散人群特征、功能场所特征等要素相关。本文所述的疏散时间,是附加了安全裕量的安全疏散时间。疏散时间是计算疏散距离、疏散宽度等安全疏散指标的基础数据,通常中,剧场、电影院、礼堂和体育馆的观众厅或多功能厅等的疏散门数量,是以人员从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观众厅疏散出去的时间不大于2min,从三级耐火等级建筑的观众厅疏散出去的时间不大于1.5min为原则确定的。消防资源网消防大讲堂805参考专题:消防安全疏散|疏散时间的概念及应用!四、每分钟每股人流通过数:每分钟每股人流通过数,即每分钟每股人流的疏散人数,可参考《建规》5.5.15中有关剧场、电影院等观众厅的数据:平坡地面43人/min,阶梯地面37人/min。五、每股人流通过数:间和每分钟每股人流通过数可得出:六、疏散人数的计算:某区域的疏散人数,可经计算得出,通常的计算方法有面积比例法、固定座位统计法、床位统计法和核定法等,具体计算方式参专题:消防安全疏散|疏散人数的计算!七、人流股数的计算:由前可知,安全疏散以单股或多股人流的形式散人数和每股人流通过数,就可以计算出疏散人流股数:八、疏散宽度的计算:消防资源网消防大讲堂806根据公式2的人流股数计算,结合每股人流宽度,可算出某区域所需的代入公式2,即可得出疏散宽度的计算公式:结论:前述章节已明确每股人流宽度、每分钟每股人流通过数以及疏散人数的计算方法,只需要确定疏散时间,即可计算出某疏散区域的疏散宽度。第二章百人宽度指标的由来及意义一、百人宽度指标的由来:某疏散区域的疏散宽度,实际应用中,疏散时间与疏散场所的火灾危险等级、疏散人群特征、功能场所特征等要素相关,并不容易确认,现行规范也仅描主要用于突破规范参数要求的特殊场所。为方便疏散宽度的计算,提出了百人宽度指标的概念,百人宽度指标是指每百人疏散所需的疏散宽度(m),根据百人宽度指标和疏散人数,就可以算出疏散宽度(m)。二、百人宽度指标的计算方法:百人宽度指标是指每百人疏散所需的疏散宽度(m),由公式4可知,百人宽度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由第一章可知,每股人流宽度可取0.55m,平坡地面每分钟每股人流通过数为43人/分钟,阶梯地面37人/分钟,结合各场所的疏散时间,即可得出百人宽度指标。示例1:剧场、电影院、礼堂等建筑的观众厅,人员疏散出观众厅的疏散时间,按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控制为2min、三级耐火等级建筑控制为消防资源网消防大讲堂8071.5min这一原则确定,这类场所的门、走道和楼梯的百人净宽度,依公式61、一、二耐火等级建筑,疏散时间2min:对于门和平坡地面的走道,每分钟每股人流通过数为43人/分钟,每股人流宽度可取0.55m,百人宽度指标为:对于阶段地面的走道和楼梯,每分钟每股人流通过数为37人/分钟,每股人流宽度可取0.55m,百人宽度指标为:2、三级耐火等级建筑,疏散时间1.5min:对于门和平坡地面的走道,每分钟每股人流通过数为43人/分钟,每股人流宽度可取0.55m,百人宽度指标为:对于阶段地面的走道和楼梯,每分钟每股人流通过数为37人/分钟,每股人流宽度可取0.55m,百人宽度指标为:人和(10001~20000)人。每个档次中所规定的百人疏散宽度指标(m),是根所的门、走道和楼梯的百人净宽度,同样可依公式6计算,结果与《建规》表5.5.20-2一致。消防资源网消防大讲堂808三、主要场所的百人宽度指标: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消防大讲堂8092、《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20093、《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消防资源网消防大讲堂8104、《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36-20165、《广播电影电视建筑设计防火标准》GY5067-2017分享、规范查找等等!消防资源网消防大讲堂811石峥嵘:百人宽度指标是计算疏散净宽度的基本要素,依据百人宽度指标和疏散人数可确定疏散所需的净宽度。虽然现行规范提供了大部分场所的百人宽度指标,但仍有必要了百人宽度指标的推导及应用。一、百人宽度指标的由来:前面,我们发布了专题“疏散宽度·百人宽度指标-推导及应用”,详细阐述了疏散宽度的计算方法,并推导计算公式如下:某疏散区域的疏散宽度,实际应用中,疏散时间与疏散场所的火灾危险等级、疏散人群特征、功能场所特征等要素相关,并不容易确认,现行规范也仅描主要用于突破规范参数要求的特殊场所。为方便疏散宽度的计算,提出了百人宽度指标的概念,百人宽度指标是指每百人疏散所需的疏散宽度(m),根据百人宽度指标和疏散人数,就可以算出疏散宽度(m)。二、百人宽度指标的计算方法:百人宽度指标是指每百人疏散所需的疏散宽度(m),由公式1可知,百人宽度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由《建规》5.5.20等条款可知,每股人流宽度可取0.55m,平坡地面每分钟每股人流通过数为43人/分钟,阶梯地面37人/分钟,结合各场所的疏散时间,即可得出百人宽度指标。示例1:剧场、电影院、礼堂等建筑的观众厅,人员疏散出观众厅的疏散时间,按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控制为2min、三级耐火等级建筑控制为消防资源网消防大讲堂8121.5min这一原则确定,这类场所的门、走道和楼梯的百人净宽度,依公式61、一、二耐火等级建筑,疏散时间2min:对于门和平坡地面的走道,每分钟每股人流通过数为43人/分钟,每股人流宽度可取0.55m,百人宽度指标为:对于阶段地面的走道和楼梯,每分钟每股人流通过数为37人/分钟,每股人流宽度可取0.55m,百人宽度指标为:2、三级耐火等级建筑,疏散时间1.5min:对于门和平坡地面的走道,每分钟每股人流通过数为43人/分钟,每股人流宽度可取0.55m,百人宽度指标为:对于阶段地面的走道和楼梯,每分钟每股人流通过数为37人/分钟,每股人流宽度可取0.55m,百人宽度指标为:表5.5.20-2一致。消防资源网消防大讲堂813三、主要场所的百人宽度指标: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消防大讲堂8142、《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20093、《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消防资源网消防大讲堂8154、《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36-20165、《广播电影电视建筑设计防火标准》GY5067-2017分享、规范查找等等!消防资源网消防大讲堂816石峥嵘:合理的疏散路径、疏散距离和疏散净宽度,是安全疏散的基本保消防安全疏散中的疏散宽度,是指疏散净宽度,是疏散路径上各通道及疏散出口的净宽度。一、疏散宽度是安全疏散的全过程控制:疏散宽度是全过程保证,不论是危险区域的房间内疏散通道,还是次危险区域的疏散走道、室内安全区域的疏散楼梯,以及疏散路径上的所有疏散出口,其各自疏散净宽度,均应经计算确定,并不应小于最小净宽度要求。除剧场、电影院、礼堂和体育馆等场所的观众厅和多功能厅外,规范没有明确房间内部区域的疏散宽度要求,实际应用中,仍应合理考虑室内疏散通道的净宽度。图示1建筑,无论是房间内的疏散通道,还是房间疏散门、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等,其疏散净宽度均应满足其疏散人数的要求,并应满足规范所需的最小净宽度要求。二、疏散宽度是指疏散净宽度:疏散宽度是指疏散净宽度,是扣除装修面层、门框、突出柱等相关因素后的净宽度。(图示2)(图示3)消防资源网消防大讲堂817三、疏散宽度的计算:疏散宽度的计算,主要有两种方式:方式一:依据专题“疏散宽度·百人宽度指标-推导及应用”可知,疏散宽度可根据每股人流宽度、每分钟每股人流通过数以及疏散人数进行计算,计算公式如下:本方式需要确定疏散场所的疏散时间,实际应用中,疏散时间与疏散场所的火灾危险等级、疏散人群特征、功能场所特征等要素相关,并不容易确认,现行规范也仅描述了少数场所的安全疏散时间。因此,本方式的疏散宽度算法,并无普适性,主要用于突破规范参数要求的特殊场所。方式二:根据百人宽度指标和疏散人数进行计算:为方便疏散宽度的计算,提出了百人宽度指标的概念,百人宽度指标是指每百人疏散所需的疏散宽度(m),根据百人宽度指标和疏散人数,就可以算出疏散宽度(m),计算公式如下:消防资源网消防大讲堂818本方式为目前最常用的疏散宽度计算方式,现行规范提供了各类场所疏散人数计算方法和百人宽度指标参数,具体参专题:疏散宽度·百人宽度指标-推导及应用!消防安全疏散|疏散人数的计算!四、疏散净宽度应满足最小净宽度要求:各疏散通道和疏散出口的净宽度,应经计算确定,并不应小于规范要求的最小净宽度要求。所有场所的疏散出口和疏散通道,都应保证一定的最小疏散净宽度要求,但并非所有场所的疏散净宽度均需计算确定,比如:1、高层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疏散净宽度应经计算确定,并不应小于2、仓库、汽车库、修车库等场所,因疏散人数较少,无需进行疏散净宽度计算,只需满足最小净宽度要求即可。3、住宅建筑的疏散净宽度应经计算确定,考虑实际疏散人数有限,通常也无计算必要,满足最小净宽度要求即可。分享、规范查找等等!消防资源网消防大讲堂819石峥嵘:剧场、电影院、礼堂、体育馆和中小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在确定疏散净宽度时,需与疏散所需人流股数相匹配,根据年龄特征及功能要求,每股人流的宽度也有区别。消防资源网消防大讲堂820了(0~0.15)m的人体摆幅要求,与《建规》、《中小学校设计规范》不同,怎消防资源网消防大讲堂8212、供安全疏散兼日常使用的楼梯,应同时满足《建规》和《民用建筑设计分享、规范查找等等!消防资源网消防大讲堂822石峥嵘:中小学校每100人所需的最小疏散净宽度,应适应新版《建规》要求,以总层数为单位取值。关于每100人所需的最小疏散净宽度,《中小学校设计规范》与《建规》一、两者确实有较大的区别,《中小学校设计规范》以楼层为单位,《建规》以总层数为单位;示例,建筑高度为四层的一级耐火等级建筑,按《中小学校设计规范》8.2.3要求,每100人所需的最小疏散净宽度,地上一、二层的为0.7m、地上三层为0.8m、地上四层为1.05m;按《建规》5.5.21要求,以总层数为二、出现这情况的原因,是因为现行的《中小学校设计规范》仍为20112014版《建规》变更为以总层数为单位。三、针对此情况,建议《中小学校设计规范》8.2.3的每100人净宽度指标适应新版《建规》要求,以总层数为单位取值,调整后的表格如下:安全出口、疏散走道、疏散楼梯和房间疏散门每100人的净宽度(m)注:除净宽度指标调整外,相对《中小学校设计规范》原表8.2.3,本表还取消了三级耐火等级建筑的三、四、五层指标,是因为教学建筑的楼层位置应满足《建规》5.4.6要求:教学建采用三级耐火等级建筑时,不应超内时,应布置在首层或二层;设置在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应布置在首消防资源网消防大讲堂823分享、规范查找等等!消防资源网消防大讲堂824石峥嵘:根据规范要求,在确定商店营业厅人员密度值时,应考虑商店的建筑规模,关于建筑规模的确定,存在一定困惑和争议!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5.21-7要求,商店的疏散人数应按每层营业厅的建筑面积乘以表5.5.21-2规定的人员密度计算。具体确定人员密度值时,应考虑商店的建筑规模,当建筑规模较小(比如营业厅的建筑面积小于3000m²)时宜取上限值,当建筑规模较大时,可取下限值。问题1:怎样确定建筑规模?解答:本处所指的建筑规模是以商店建筑的总体建筑规模为单位,根据 《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2014)要求,商店建筑的规模应按单项建筑内的商店总建筑面积进行划分,可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商店建筑,并应符合下表规定:(1.0.4)问题2:怎样确定人员密度取值范围?1、当建筑规模较小时(比如总建筑面积不大于5000m²),宜取《建规》表5.5.21-2规定的人员密度上限值:2、当建筑规模较大时(比如总建筑面积不小于20000m²),可取《建规》表5.5.21-2规定的人员密度下限值。消防资源网消防大讲堂8253、当总建筑面积在5000~20000m²之间时,可按线性插值法取值。问题3:《建规》5.5.21认为,建筑规模较小的界限定为营业厅建筑面积小于3000m2,而本文认为商店总建筑面积不大于5000m2,怎样理解两者区别?确认商店建筑规模,在《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1988)中,小型商店的界限为3000㎡。现在的商店建筑规模,应按现行国家规范《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2014)确定,根据本规范要求,商店建筑的规模应按单项建筑内的商店总建筑面积进行划分,可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商店建筑,并应符合下表规定:(1.0.4)分享、规范查找等等!消防资源网消防大讲堂826第一章争议缘由一、根据《建规》第6.4.11要求:开向疏散楼梯或疏散楼梯间的门,当其消防资源网消防大讲堂827第二章争议处置及合理建议消防资源网消防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