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讲义)(原卷版)_第1页
第0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讲义)(原卷版)_第2页
第0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讲义)(原卷版)_第3页
第0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讲义)(原卷版)_第4页
第0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讲义)(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一先秦至秦汉: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0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目录考情分析复习目标网络构建梳理预测考点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夯基·必备基础知识梳理】知识点1旧石器时代知识点2新石器时代知识点3从母系到父系知识点4原始社会的生产工具与劳作(选必二)知识点5原始社会的居住形式(选必二)知识点6原始社会的交通建设(选必二)【提升·必考题型归纳】考向新石器时代文明考点二从部落到国家【夯基·必备基础知识梳理】知识点1三皇五帝知识点2夏、商和西周知识点3中国早期国家的特点知识点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选必三)【提升·必考题型归纳】考向1分封、宗法制度的特点和影响考向2商周农业、土地制度及手工业考向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真题感悟考点要求考题统计考情分析新石器时代文明2023浙江卷选择题,2分2022天津卷选择题,3分2021辽宁卷选择题,3分3年考查基本平衡,考察内容紧扣课本重点,把握新石器时代文明特点命题,尤其关注良渚文化最新成果。分封、宗法制度的特点影响2022浙江卷选择题,2分2021重庆卷选择题,3分2021全国乙卷选择题,4分2021年广东卷选择题,3分2021年浙江卷选择题,2分2020年海南卷选择题,2分2020年浙江卷选择题,2分2020年全国Ⅲ卷非选择题,19分从近三年高考内容来看分封制、宗法制考点出现频率较高,主要以知识点运用和综合能力考查为主,之后的复习要配合课程标准,在掌握知识点的前提下,以不变应万变。商周农业、土地制度及手工业2020年天津卷选择题,3分近三年有所涉及,但也属于重点,备考中从实际出发,提高知识运用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2022年北京卷选择题,3分新教材加的新内容,因为各地用新教材和新高考进度不同,所以近三年考查涉及不多,但是需要引起重视,内容多和历史核心素养联系。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考点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知识点1:旧石器时代1、概念:距今约300万年—1万年,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2、文化遗存: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北京人。3、社会生活: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元谋人和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知识点2:新石器时代1、概念:在考古学上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从距今约1万年前开始,以打磨结合的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我国原始农业出现,开始饲养家畜,早期先民走向定居。2、生活特征:①使用陶器②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③使用磨制石器④修建村落⑤开始定居生活,生活稳定3、典型代表:文化遗存时间地域生活特点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5000年黄河中游彩绘陶器,种植“粟”大汶口文化黄河下游养猪较普遍河姆渡文化长江下游种植“水稻”,掌握养蚕缫丝技术龙山文化距今约5000年黄河流域制作“黑陶”胎壁薄如蛋壳,被称为“蛋壳陶”红山文化北方辽河上游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良渚文化长江下游反映了远古先民丰富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组织生活知识点3:从母系到父系1、生产力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2、出现社会贫富分化和不平等,氏族间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知识点4:原始社会的生产工具与劳作(选必二)1、农业和畜牧业工具石、木、蚌(耒耜)——青铜器农具(数量少)2、手工业工具纺织业:①山顶洞人骨针(缝制兽皮)②新石器时代陶纺(纺线)陶瓷业:①泥条盘筑法;②新石器时代坯车制坯知识点5:原始社会的居住形式(选必二)村落民居:村落主要指大的聚落或多个聚落形成的群体,即人口集中分布的区域。知识点6:原始社会的交通建设(选必二)1、陆路交通运输:①原始人在自然界中打猎、捕鱼、采集食物,其习惯性的足迹就形成了“路”。②人类定居,以住地为中心的交通进一步发展,但运输依赖天然的道路与河流。③轮子:由滑动到滚动的飞跃④马的驯化:黄河流域2、水路交通运输:①古人最初借助树干等物体漂浮于水上,后来、把类似物品捆在一起,制成筏;②进入新石器时代,人类刳木为舟,制造了原始的船;③为了增大载重量和改善航行性能,人们开始在筏和独木舟的四周加装木板,同时对舟体采取连接、堵漏和捻缝等措施,木板船逐渐被发明出来。考向新石器时代文明1.近年来,在章丘焦庄、桓台李寨、广饶五村等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墓葬中均有玉石制品出土,常见制品有镞、璇玑、三角形器、环、璧等,大致可分为工具和装饰品两类,且多为贵族穿着和祭祀用器。学者研究认定其制品工序一般为:选材→成坯→琢制成形→局部加工(如穿孔等)。据此推知,该地区当时A.区域联系趋于频繁 B.玉石文化已初步显现C.阶级对立日益严重 D.手工业农业开始分离2.在良渚文化分布的范围内,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的祭祀遗址及玉器,其中雕刻有神人兽面纹图像的玉琮是最重要的玉礼器。从祭祀遗迹、雕刻有“神像”的玉器的广泛分布来看,原始宗教在良渚文化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宗教神权的存在有助于良渚文明(

)A.适应地理环境的巨大变迁 B.维护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C.维持社会内部的和谐稳定 D.扩大中原地区的耕地面积3.大汶口遗址的墓葬中普遍盛行随葬獐牙的习俗,葬式以仰身直肢葬为主,有的还随葬猪头、猪骨以象征财富。大汶口晚期的墓葬中随葬的精美工艺品和日常器物多达百余件,有的墓却一无所有。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社会分工十分鲜明 B.国家形态初具规模C.多元一体格局形成 D.阶级分化已经出现考点二从部落到国家知识点1三皇五帝1、三皇时代:名称众说不一,神话色彩浓厚(伏羲、燧人、神农)2、五帝时代:父系氏族公社的部落联盟鼎盛以及解体时期的历史内容(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①华夏始祖:黄河中上游部落首领黄帝(五帝之首)与另一部落首领炎帝组成炎黄部落,被后世共尊为华夏始祖②尧舜禹的“禅让”:将部落首领传给贤德之人③“万邦”时代: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史称“万邦”时代(规模大、阶级分化明显,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知识点2夏、商和西周1、夏朝(BC2070~约BC1600)(1)政治①制度:开始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②中央:夏王是最高统治者,中央机构与职官基本具备。③地方:直接统治——夏部族生活的地区(聚族而居)间接统治——王朝的其他地区④法律与教化:夏朝《禹刑》(选一)(2)经济①货币:二里头遗址出土了海贝,还有用骨头、石头做成的仿制贝(选一)②手工业:进入青铜时代(选三)文化①文化遗存: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②科技:天文《夏小正》载有一年中各个月份的物候、天象、气象和农事等内容2、商朝(BC1600~BC1046)(1)政治①制度:王位世袭制;②中央:更加完善,商王是最高统治者,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③地方:内外服制④法律与教化:商朝《汤刑》(选一)⑤民族:设“宾”管理民族事务及对外交往(选一)⑥对外:以中原为核心的华夏文明与域外有广泛的交往交流(2)文化①科技:夏历改为殷历,干支纪日法是最大成就,是世界上延续至今的最长的纪日方法。3、西周(BC1046~BC771)(1)政治①制度:王位世袭制;②中央:周王是最高统治者,中央机构与职官具备,宗法制,礼乐制配合分封制实行。③地方:分封制(对象:同姓贵族、异姓功臣、旧贵族;权利:世袭统治权(政、军、财);义务: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力役)④法律与教化:建立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礼制,并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九刑》(选一)关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②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冲突与矛盾(2)经济①农业:生产工具:木、石、骨、蚌等材质,青铜农具极少土地经营:井田制土地制度: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劳作方式:集体耕作(选二)②手工业: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部门,青铜器种类繁多。(选三)③商业:“工商食官”④城市:商朝城市初具规模,宫殿、宗庙位于城市中心城市初具规模,宫殿、宗庙位于城市中心;周朝营建城市形成制度,城建有相应规定。(3)文化(选三)①中原华夏族率先成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推动着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形成②特点:本土性:在中华大地上产生和发展多样性:各民族共同创造,博大精深,丰富多彩,领域广阔包容性: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积极吸纳外来文化凝聚性: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连续性:绵延不绝,传承至今,体现出顽强的生命力知识点3中国早期国家的特点夏朝: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国家机器基本具备早期国家的特征建立了世袭王朝;确立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基本架构具备了职官、军队、刑法等国家机器商朝:国家机构更加完善,实行内外服制度血缘关系没有彻底地被地缘关系取代,部族组织残留严重;国家管理比较松散,中央集权程度不高;选官采用世卿世禄制度,固化等级结构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统治知识点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选必三)1、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2、中华文化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维系着统一多民族的大家庭,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考向1分封、宗法制度的特点和影响1.西周前期,通过对反叛势力的征服和方国纳贡体系的建立,周朝国家实力迅速发展,影响波及山东、辽河、长江中下游和青藏高原为外缘的广大地区。这客观上促进了(

)A.周朝疆域的扩大 B.中央对地方的垂直控制C.华夏文明的认同 D.宗法分封制的全面推行2.卫国的始封君康叔受封于“河、淇间故商墟”。周公分封康叔时告诫他说:“必求殷之贤人君子长者,…示君子可法则。”后来,“康叔之国,既以此命,能和集其民,民大说”。这反映出当时(

)A.分封促进了族群融合 B.政治伦理关系严密C.墨家尚贤思想的传播 D.社会阶层流动频繁3.周王朝有意识地扩展姬姓与异性诸侯之间的联姻,异性诸侯则通过联姻的方式巩固其在周王朝的权势地位,于是更多的异性诸侯被纳入“封建亲戚”的行列,作为周王朝的“藩屏”。由此可知(

)A.血缘联系有利于扩大周王朝的统治基础B.联姻实现了贵族集团的政治垄断C.分封制的实施进一步加强周天子的权势D.异性诸侯逐渐演变成为分封主体考向2商周农业、土地制度及手工业1.西周时期,天子率领百官扶犁亲耕成为国家大典,所谓“春籍田而祈社稷也”。周人允许殷商遗民经商,但周人子弟绝对不行,只能进行农耕。这表明西周时期(

)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注意笼络殷商遗民 D.神权政治色彩浓厚2.《诗经》中有关于商周时期“千耦其耘”“十千维耦”之类对大规模集体耕作状况的描述。形成这种劳动状况的根源在于(

)A.井田制下的农业生产需要 B.农具简陋生产技术落后C.征收赋税征发徭役的需要 D.铁犁牛耕推动经济发展考向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1.有学者指出:“周人谨慎,谦恭,重集体,富于忧患意识……周公时代变革的最大成果,是神权退场,这让中国的文化过于‘早熟’。”其意在说明当时周人(

)A.具有一定的理性精神 B.率先进入“轴心时代”C.推崇儒家德治的思想 D.致力于摒弃神权观念2.汉字是起源于中国的世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汉字独特的象形、表意等功能,使它可以成为各方言区的人群用来交际的共同工具,也可以成为各民族用来交际的共同工具。据此可知,汉字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是(

)A.本土性与多样性 B.多样性与连续性 C.包容性与凝聚性 D.连续性与凝聚性1.(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2019年7月,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被列人《世界遗产名录》。良渚古城遗址代表了五千多年前中国史前稻作文化的伟大成就,也是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典范,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下列关于良渚古城遗址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属于夏文化的遗存②已有私有制产生的实证③出土了精美的玉器④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2022·浙江·高考真题)谈及个人的政治抱负和所心仪的时代,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下列各项中,与孔子“从周”相关的是()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B.“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3.(2021·全国·高考真题)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这说明A.土地国有制度废除 B.分封体制不断强化C.诸侯国君权力巩固 D.社会生产持续发展4.(2020·天津·高考真题)井田制下,村社内的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私田是分给村社成员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