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音乐上册 第三单元 八音和鸣(一)欢欣的日子 空山鸟语课件2 湘艺版_第1页
七年级音乐上册 第三单元 八音和鸣(一)欢欣的日子 空山鸟语课件2 湘艺版_第2页
七年级音乐上册 第三单元 八音和鸣(一)欢欣的日子 空山鸟语课件2 湘艺版_第3页
七年级音乐上册 第三单元 八音和鸣(一)欢欣的日子 空山鸟语课件2 湘艺版_第4页
七年级音乐上册 第三单元 八音和鸣(一)欢欣的日子 空山鸟语课件2 湘艺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音和鸣

1一、吹奏乐器:如笙、芦笙、排笙、葫芦丝、笛、管子、巴乌、埙、唢呐、箫。二、弹拨乐器:如:琵琶、阮、月琴、三弦、柳琴、冬不拉和扎木聂等。三、拉弦乐器:如二胡、京胡、中胡、高胡、革胡、艾捷克等。大多数琴筒蒙的蛇皮、蟒皮、羊皮等;少数用木板如:椰胡、板胡等。少数是扁形或扁圆形如:马头琴、坠胡、板胡等,其音色有的优雅、柔和,有的清晰、明亮;有的刚劲、欢快、富于歌唱性。2四、打击乐器:

我国民族打击乐器品种多,技巧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根据其发音不同可分为:1、响铜:如:大锣、小锣、云锣、大钹、小钹,碰铃等;2、响木,如:板、梆子、木鱼等;3、皮革,如:大小鼓、板鼓、排鼓、象脚鼓等。3图片介绍中阮古筝笙竹笛唢呐4

朱践耳(1922~)中国作曲家。安徽泾县人。1922年10月18日生于天津。在上海长大,中学时代曾自学钢琴、作曲。少年时学习音乐。1945年加入新四军苏中军区前线剧团。1947年担任华东军区文工团乐队队长兼指挥。建国后在上海、北京等电影制片厂任作曲。1949年起担任过上影、北影、新影、上海歌剧院、上海交响乐团等处专职作曲1955年赴苏联入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学习作曲。1960年毕业回国,在上海实验歌剧院任作曲。1975年调入上海交响乐团从事作曲。1985年被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四届常务理事。欢欣的日子作者介绍:5

欢欣的日子原名《翻身的日子》,作于1952年。原是大型纪录片《伟大的土地改革》的插曲,由中西混合乐队演奏。后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乐曲的结构短小,风趣生动,是一首广泛流传的民乐合奏曲。全曲由三个部分和引子、尾声组成。先由乐队合奏出的热烈欢腾的引子,然后板胡奏出富有陕北风味的主题,明亮活泼。主题在变化反复时加入了二胡,表达了抑制不住的喜悦之情。主题末句由乐队复奏一次,形成一唱众和、一呼百应的生动效果。第二部分主题选用山东吕剧音调,由管子领奏,并与乐队对答,幽默诙谐,富有情趣。第三部分的旋律借鉴了河北吹歌的发展手法,乐队分成两组,对答呼应,句幅递减;之后,由管子和笛子不断吹奏更换着的长音,而乐队演奏围绕这些长音旋转的短小音型衬托呼应,这种民间音乐中常用的“紧拉慢唱”的手法使音乐有层次地展开,抒发了农民欢天喜地庆翻身的热烈情绪。尾声是引子的变化再现,首尾相应,一片欢腾。此曲曾由(储望华)改编为钢琴独奏曲。6二胡始于唐朝,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最早发源于我国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那时叫“奚琴”。宋朝学者陈蜴在《乐书》中记载“奚琴本胡乐也……”唐代诗人岑参所载“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的诗句,说明胡琴在唐代已开始流传,而且是中西方拉弦乐器和弹拔乐器的总称。二胡,过去主要流行于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又称为南胡。集中于中高音域的表现,音色接近人声,情感表现力极高,广为大众接受。1920年代,二胡始作为独奏乐器出现在舞台上。在这之前,二胡多用于民间丝竹音乐演奏或民歌、戏曲的伴奏。7空山鸟语作者介绍:

刘天华-中国现代民族音乐一代宗师;二胡鼻祖,(1895年2月4日-1932年6月8日),江苏江阴南沙镇马桥村殷家埭(今属苏州市张家港市)人,中国近代作曲家、演奏家及音乐教育家,清末秀才刘宝珊之子,诗人刘半农之弟,音乐家刘北茂之兄。刘天华擅长中、西乐,并深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因此他在国乐的创造改进上,能够奠基于中国音乐之上有不凡的成绩。他改革二胡制式、创作10首独奏曲以及建立有系统的二胡教学法,丰富二胡音乐的内涵,使之成为独奏乐器,改变中外人士对二胡的观念,也因此进入高等音乐教育之中,从此在中国音乐中的重要性大为提升。1932年6月8日病逝于北京。8空山鸟语著名二胡独奏曲,初稿写于1918年,十年后才定稿,标题采自于唐王维诗:“空山不见人,但闻鸟语响”。本曲子描绘了深山幽谷,百鸟嘤啼的优美意境,是一首极富形象性的作品。在此曲中,刘天华创造性地运用三弦拉戏式的模进手法,描绘了深山幽谷,百鸟嘤啼的优美意境,是一首极富形象性的作品。乐曲通过描写了深山幽谷,百鸟嘤啼的优美意境,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颂及美好生活的向往。9

笛子

笛子,又称竹笛,中国传统乐器。在民间音乐、戏曲、民族乐团、交响乐团和现代音乐中运用,一般分为南方的曲笛和北方的梆笛。笛子多为竹制,也有以木、玉等材料制笛。10

喜相逢

笛子独奏曲。原为内蒙古一首民间乐曲,后来流传到张家口一带,成为河北梆子和二人台等地方戏曲的过场音乐,常用于戏中角色入洞房、拂拭灰尘等动作的伴奏。喜相逢,经冯子存改编为笛子独奏曲,乐曲的结构为民间器乐曲中常见的变奏曲式,表现一对情人惜别和重逢时的心情。11琵琶,是东亚传统弹拨乐器,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最早被称为“琵琶”的乐器大约在中国秦朝出现。“琵琶”二字中的“珏”意为“二玉相碰,发出悦耳碰击声”,表示这是一种以弹碰琴弦的方式发声的乐器。“比”指“琴弦等列”。“巴”指这种乐器总是附着在演奏者身上,和琴瑟不接触人体相异。在唐朝以前,琵琶也是汉语里对所有鲁特琴族(又称琉特属)弹拨乐器的总称。中国琵琶更传到东亚其他地区,发展成现时的日本琵琶、朝鲜琵琶和越南琵琶。琵琶12

它是中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古琴十大名曲之一。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现存琴谱中的《阳春》和《白雪》是两首器乐曲,《神奇秘谱》在解题中说:"《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阳春白雪》表现的是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欣欣向荣的初春美景。旋律清新流畅,节奏轻松明快。13《阳春白雪》:由民间器乐曲牌仪《八板》(或《六板》)的多个变体组成的琵琶套曲。“八板头”变体的循环再现,各个《八板》变体组合在一起形成变奏的关系,后又插入了《百鸟朝凤》的新材料,因此它是一首具有循环因素的变奏体结构。14

音乐小知识

大型民族管弦乐队的编制一般在70人左右,其中吹管乐组包括唢呐8人、笛子4人、笙4人、管子2人和洞箫1人;弹拨乐器组包括有琵琶4人、中阮4人、大阮2人、扬琴2人、古筝2人和三弦1人;拉弦乐器组包括高胡8人、二胡10人、中胡5人、板胡1人、大提琴6人和贝大提琴4人;打击乐器组有6人组成,使用的民族打击乐器包括锣、鼓、钹、磬、木琴、云锣和三角铁等。有时根据作品的需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