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一二三四奔健康”为主题的健康教育专题讲座_第1页
医院“一二三四奔健康”为主题的健康教育专题讲座_第2页
医院“一二三四奔健康”为主题的健康教育专题讲座_第3页
医院“一二三四奔健康”为主题的健康教育专题讲座_第4页
医院“一二三四奔健康”为主题的健康教育专题讲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院“一二三四奔健康”为主题的健康教育专题讲座为推进健康医院工作落实,提高全院健康教育宣教主动性和知识水平,定于8月18日在第三会议室举办以“一二三四奔健康”为主题的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时间:202*年8月16日17:00地点:第三会议室主讲:**讲座内容:一二三四奔健康参加人员:所有不值班的医护人员

健康促进办公室

202*年8月15日主要内容:一评二控三减四健——“一二三四奔健康”,一评,健康评估;二控,控烟、控酒;三减,减盐、减油、减糖;四健,健康体重、健康口腔,健康骨骼,健康心理。减盐、减油、减糖,控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三减控三高”。慢病流行,日益严峻:近年来,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慢性病发病、患病和死亡人数不断增多。2016年全省基线调查数据显示,全省18-69岁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达21.05%,糖尿病患病率达9.13%,脑卒中、冠心病的报告发病率分别达到505.37/10万和146.02/10万。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到总死亡的90%!慢性病疾病负担日益沉重!2、防控压力,只增不减:一是居民健康意识不强。居民慢性病健康素养水平仅13.47%,有65.5%的高血压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有34.65%的成年人没有测量过血压,62.51%的成年人没有测量过血糖。二是慢性病高危人群的比例高。我省6-17岁人群超重率为15.4%,肥胖率为13.31%;18-69岁人群超重率为35.38%,肥胖率为21.46%;18岁以上人群各类精神障碍的总患病率达到17.56%;40岁以上人群跌倒导致骨折的报告发病率达到120/10万。三是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水平高。盐:我省居民人均调味品食盐摄入量10.13g(推荐量6g),油:人均食用油摄入量为36.69g(推荐量25g),烟:全省18-69岁男性吸烟率达47.95%,酒:过量饮酒比例达20.43%,运动:城乡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仅为19.02%。一评,即健康评估,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推广和引导居民定期开展健康指标检测,评估自身身心健康状况,早干预,至少每两年测一次血压;至少每三年测量一次空腹血糖;至少每五年测量一次空腹血脂。高危人群3、6月:每3-6个月测量一次血压、血糖、血脂。口腔检查每年做:成年人每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学龄前儿童每半年检查一次。体重、腰围随时测:倡导不吸烟、不送烟烟草烟雾中含有7000余种化学成分,至少69种致癌物。不存在无害的烟草制品。吸烟及二手烟雾均会危害健康。尽早戒烟有益健康。倡导不敬酒、适量饮过量饮酒危害健康:心、肝、肾、神经系统等成年男性每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g,相当于啤酒750ml,葡萄酒250ml,或38度的白酒80ml,52度白酒60ml;成年女性每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15g,相当于啤酒450ml,葡萄酒150ml,或38度的白酒50ml。倡导低盐饮食高盐饮食的危害:使血压升高,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增加胃病、骨质疏松、肥胖等疾病的患病风险。盐,吃多少合适呢?盐摄入量标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1)健康成年人通过饮食摄取的最佳盐量,每人每日不应超过6克。有高血压家族史、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每日用盐量应减少到5克以下。(2)7~13岁儿童每日食盐摄入量不应超过5克。(3)1~6岁儿童每天不应超过2克。(4)小于1岁的儿童每天不应超过1克,建议无盐饮食。减盐技巧(1)使用控盐工具(2)出锅加盐法(3)以鲜代盐法(4)以低钠盐代替普通食盐(5)买新鲜食物自己作菜,少食加工的熟食(6)多吃含钾丰富的食物,如海带、紫菜、木耳、山药等,以抵消过量钠的危害。(7)选购食品时,关注营养标签:每100克或100毫升食品中钠的含量小于或等于120毫克,称为“低盐”或“低钠”食品。(8)警惕“藏起来”的盐(9)儿童吃的食物尽量单独加工制作!倡导低油饮食油与疾病:(1)易患心脏病、脑中风。(2)导致超重、肥胖;一旦超重、肥胖,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冠心病和脑梗死等发病风险就会增加。(3)引发癌症,如结肠癌、乳腺癌等,都与“油大”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油摄入量标准: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健康成年人每人每天的烹调油摄入量不超过25-30克,相当于2茶匙。半两油减油小妙招:1、学会油量计量:1茶匙油大约15克,每人每天不得超过2茶匙(30克)。2、使用控油壶,坚持家庭定量用油,控制总量。3、烹调食物时尽可能不用烹调油或用很少量烹调油的方法,如蒸、煮、炖、焖、水滑熘、拌、急火快炒等。4、改善烹饪工具,如使用不粘锅、微波炉,这样可少用一些润锅油,从而减少用油量。5、尽量不用动物性脂肪炒菜做饭。6、由于一部分炒菜的油会留在菜汤里,所以不要喝菜汤。7、少吃或不吃油炸食品,并且在外就餐时,少点油炸类菜品。8、阅读营养成分表,选择含油脂低,不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低脂肪食品要求每100克食品中的脂肪含量小于或等于3克,或100毫升食品中小于或等于1.5克。倡导低糖饮食,少喝碳酸饮料吃糖过多的危害1、引起肥胖;2、胆固醇紊乱;3、诱发心脏病;4、降低免疫力;5、损害记忆;6、导致龋齿。摄入糖的标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糖摄入量每日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半两糖减糖技巧1.多喝白开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2.选择替代品,用水果代替甜食,用蜂蜜代替糖,烹饪时用橘皮、柠檬汁等代替糖的香味。3.减少在外就餐,多在家吃饭能更好控制用糖量。4.学会看食品营养标签,选择低糖、无糖食品。5.婴幼儿食品无需添加糖!健康体重体重能反映一个人的健康状况,超重可以认为是一种不健康的表现,肥胖实际就是一种慢性病。通常用体重指数(BMI)来判定成人体重是否正常,可直接借助体重指数计算尺来测算。注意:BMI标准不适用于运动员等肌肉含量较高的人及孕妇。健康体重的参考标准为:成年人的健康体重标准指数BMI处于18.5-23.9之间,24-27.9为超重,大于28视为肥胖。并且男性腰围不超过85厘米,女性腰围不超过80厘米。怎样维持健康体重:“管住嘴、迈开腿”健康饮食:10个网球原则,将每天的膳食分成4大类,肉类不超过一个网球大小;主食(米、面、谷类等)相当于两个网球大小;水果保证三个网球大小;蔬菜不少于四个网球大小。适量运动:健康成人每日身体活动量应达6-10个千步运动量。健康口腔

口腔健康是指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龋病和牙周病是最常见的口腔慢性感染性疾病。口腔疾病预防和控制1、刷牙、洁齿2、饮食3、定期口腔检查4、及时修复健康骨骼什么是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是以全身骨量减少,骨强度下降,骨脆性增加,导致骨折危险性升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多发生于绝经期后女性和中老年人。在所有常见病中占第六位。全世界每3秒发生1次骨质疏松骨折;1/3的女性和1/5的男性会在50岁后遭遇一次骨折;50%的人在遭受1次骨质疏松骨折后会遭受第2次骨折;20%的髋部骨折者在骨折后6个月内死亡。骨质疏松症的最常见的症状是腰背酸痛和腿脚抽筋、身材变矮、骨折。骨折及其引发的多重并发症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已经成为老年人致死致残主要原因。骨质疏松症中国白皮书指出,每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治疗费用高达60亿,给国家和个人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骨质疏松症是可防可治的慢性病。日常生活如何防止骨质疏松症1.人的各个年龄阶段都应当注重预防,婴幼儿和年轻人的生活方式都与成年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密切联系。2.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饮食对预防骨质疏松有益。3.平均每天至少20分钟日照,充足的光照会对维生素D的生成,维生素D对钙质吸收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4.预防跌倒。老年人90%以上的骨折由跌倒引起。5.不嗜烟不酗酒。无论男性或女性,吸烟都会增加骨折的风险。6.高危人群应当尽早到正规医院进行骨质疏松检测,早诊断。7.坚持适当运动---提高骨强度:运动中的肌肉和重力对骨骼的力学刺激会有助于增加骨密度。---提高峰值骨量、减少绝经后妇女的骨丢失、增加老年人平衡能力,并有利于预防摔倒。每周参加运动锻炼的次数3~5次为宜。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1)健步走(2)跑步(3)健骨操健康心理心理健康是什么样状态呢?个体能够恰当地评价自己、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有效率地工作和学习、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的一种良好状态。个人心理健康的特征包括:1、智力正常;2、情绪稳定、心情愉快;3、自我意识良好;4、思维与行为协调统一;5、人际关系融洽;6、适应能力良好。公众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1)采取乐观、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2)制定力所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