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宋明理学_第1页
一轮复习宋明理学_第2页
一轮复习宋明理学_第3页
一轮复习宋明理学_第4页
一轮复习宋明理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末年战国时期西汉时期宋明孔子学说奠定基础孟子、荀子继承发展董仲舒创立新儒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儒学创立成为大宗确立正统思想地位发展到理学新阶段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过程和地位宋明理学课程标准列举宋明儒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1、形成背景(一)程朱理学①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受到挑战;②隋唐三教合一,儒学体系深受佛、道影响;③唐朝三教并行,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问题】:什么是理学?是儒、佛、道三家融合的产物。儒学从佛、道之中汲取了有益内容,既有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又有对现实人生的关怀,形成更加理论化、思辨化的新儒家学说。唐代中期,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2代表人物: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南宋的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3主要思想:①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先理后物;4主要经典:②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伦理道德;《四书章句集注》③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④要存天理,灭人欲(朱熹)。(一)程朱理学5发展历程: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明朝确立为思想统治地位朱熹说:“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朱熹又说:“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朱熹思想主张的理解朱熹认为三纲五常即是天理,把封建道德规范神圣化;认为“天理”和“人欲”是根本对立的,人们应克制自己的私欲,顺乎天理。反映了朱熹提出这一主张的根本目的是维护专制统治秩序。一、政治制度的成熟第二讲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到元二、经济的繁荣三、宋代理学的形成与发展四、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的新成就(一)程朱理学(二)陆王心学(二)陆王心学1、陆九渊(南宋)①“心即理也”,心是世界的本原;①认为良知(天理)是人固有的善性;②要“致良知”和“知行合一”:②内心反省以求理2、王守仁(明朝)(宇宙万物的理都存在于心中,作为人类社会的天理——儒家伦理道德,也就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比较:“理”是本原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心”是本原儒家伦理道德是天理通过“格物致知”以明“理”“存天理,灭人欲”人心固有天理(良知)内心反省以求“理”“致良知”成圣成圣讨论: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共同点:①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②内容:都承认“理”的存在;③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欲求;④影响: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作用。不同点:讨论: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对世界本原的认识认识事物的方法哲学类别外在的“理”内在的“心”“格物致知”以求理内心反省以求“理”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三)宋明理学的影响2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束缚了人们的思想。②理学崇尚气节、修养,讲求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有积极作用。1积极:①从哲学高度论证了专制统治、等级秩序的合理性,更加思辩化、哲理化;1.(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解析】“决定宗教兴亡”表述过于绝对,唐武宗大规模地“灭佛”之后,佛教并没有走向消亡,故A项错误;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不符合“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统治者对佛道思想的态度的变化,再结合汉代以后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可得出唐代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故C项正确;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思想广泛传播,故D项错误。【答案】C2.(2016年深圳一模27)宋儒通过对《易经·家人》的阐发,搭建出一条理想的社会链条:女正——家道正——天下正。该观点A.认为女性可以在政治中发挥作用B.对女性的道德贞操要求更加严苛C.主张女性应该维系家族内外秩序D.肯定女性的自立意识和个性发展【解析】题干主题是宋朝儒家思想中对女性品行重要性的递进关系表述,把女性品行重要性提升到国家层面;问题指向是解读材料观点。A项,与宋儒对女性地位的观点不符;B项,与宋儒要求女性“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严苛要求相符,与题干主题信息相符;C项,与题干信息不符;D项,与宋儒压抑扼杀女性人性不符。【答案】B3.(2016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模拟考试26)北宋时期儒学家对佛道二教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但到南宋时期,这种批判已经没有那么强烈了。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理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儒学统治地位动摇C.南宋的统治者尊道礼佛D.南宋社会相对稳定A4.广东省惠州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14题成书于唐代的道教经典《玉清经》中说元始天尊讲十戒,第一戒不违戾父母师长,第二戒不杀生,第三戒不叛逆君王,谋害国家。这反映了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道教地位上升C.道教深受理学影响 D.佛教开始传入中国A5.(揭阳市2016届高中三年级学业水平考试27题)王阳明说:“虽经日做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在此王阳明A.主张“工商皆本” B.主张商人也要修身养性C.强调的是“致良知” D.关注百姓的生计问题C6.茂名市2016年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26题宋代朱熹认为“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明代王阳明也要求人们“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这反映了A.两者都重视道德在个人修养中的重要性B.两者都认为理欲之辨是理学的核心思想C.两者都充分肯定人的主体性地位D.理学的演变已阻碍了社会的进步A【试题解析】题干中朱熹和王阳明都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天理”的核心内容便是道德伦理观念,说明两者都重视道德,故A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理欲之辩在理学中的地位,故B项错误;充分肯定人的主体性地位属于人文主义思想,故C项错误;宋明时期理学对社会发展的阻碍作用还未明显展现出来,故D项错误。

【答案】A7.惠州市2016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27题清初学者颜元对当时某一现象评论道:“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即为上品也。”由此可以推断A.程朱理学不受重视 B.空谈心性的理学受到批判C.妇女教育受到重视 D.儒者忠君报国值得称道B8.(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10分)不同:孔孟思想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5分)发展:更加重视《论语》《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5分)一、政治制度的成熟第二讲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到元二、经济的繁荣三、宋代理学的形成与发展四、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的新成就朝代四大发明数学天文历法与农学医学魏晋南北朝隋唐北宋南宋元四、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的新成就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发明火药指南针航海珠算法圆周率郭守敬简仪《授时历》《齐民要术》王祯《农书》朝代文学汉字与书法绘画戏曲魏晋南北朝隋唐北宋南宋元四、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的新成就唐诗宋词元曲楷书元杂剧关汉卿书法自觉阶段王羲之张旭、怀素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苏黄米蔡赵孟頫“以形写神”顾恺之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画学兴起风俗画出现南戏莫高窟壁画文人画写意突出文人山水画1中国画的特殊工具:2中国画的分类表现技法工笔画写意画题材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中国画的独特形式——文人画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融诗书画印为一体笔、墨、纸、砚精致细腻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图》③运用线条,注重写意传神。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特点:①以人物、山水、花鸟为主要绘画内容;——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盛行,同时出现写意的文人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②形成写实和写意两大风格;任何时代,苦难中的人民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对暴政反抗,一是籍宗教信仰,寻找未来的幸福。自从二世纪黄巾农民大暴动以来,中国境内从没有停止过战争。从事战争的人投入战争,没有从事战争的人,如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大都投入宗教,希望神灵能赐给在战场上作战的孩子们和在家的家人平安。柏杨《中国人史纲》同心出版社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我国后第一座由官府建造的寺院,所以历来被尊为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有“中国第一古刹”之称。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凿于北魏至晚唐的四百余年,南北长约1公里。现存石窟1300多个,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3600余通,佛塔50余座,佛像97000余尊。江南春

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道教圣地——武当山古建筑群(1994年12月15日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现存4座道教宫殿、2座宫殿遗址、2座道观及大量神祠、岩庙。此图绘佛、道、儒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在辩经论道,体现了中国古代“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画面中,释氏趺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三教图》处处留痕——三教合一程颢,河南洛阳人,世称明道先生。程颐,世称伊川先生本朝(宋朝)之治……以理学为之根底也。义理之学独盛本朝,以程先生(二程)为之宗师也。——黄震朱熹(1130-1200),号晦庵,程颐的四传弟子(“程门立雪”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二程思想的集大成者。在中国历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此两人,皆在中国学术思想史及中国文化史上发出莫大声光,留下莫大影响。旷观全史,恐无第三人堪与伦比。孔子集前古学术思想之大成,开创儒学,成为中国文化传统中一主要骨干。北宋理学之兴,乃儒学之重光。朱子崛起南宋,不仅能集北宋以来理学之大成,并亦可谓其乃集孔子以下学术思想之大成。——钱穆“理”是什么?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理条理、道理是世界的本原;是世界万物的法则“三纲五常”等道德规范就是“天理”“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为君尽君道,为臣尽臣道,过此则无理。性即是理。仁、义、礼、智、信五者,性也。——《二程遗书》物皆有理……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一物须有一则。——《二程遗书》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朱子语类》掌握天下之理,达到对普遍真理的认识。从而把知识、道德和天理联系起来“四书”是对儒家经典《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合称朱熹首先提出“四书”之名,对它们加以注释并编著《四书章句集注》等书。元以后的科举考试,都首重“四书”,并以朱熹的注解作为释读的惟一标准。陆九渊(1139—1193),江西金溪人,因曾在江西象山(今江西贵溪西南)讲学,人称象山先生。他与朱熹曾在今江西上饶举行著名的“鹅湖之会”。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心即理也。——《陆九渊集》王守仁(1472—1529),明代哲学家、教育家,浙江余姚人,曾筑室会稽山阳明洞中,世称阳明先生。“阳明格竹”开始促使他反思朱熹理学,并最终确立自己的心学体系。

先生(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王阳明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王阳明言论王守仁的门人,夜间在房内捉得一贼。他对贼讲了一番良知的道理,贼大笑,问他:“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当时是大热天,他叫贼脱光了上身的衣服,又说:“还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子也脱掉?”贼犹豫了,说:“这,好像不太好吧。”他向贼大喝:“这就是你的良知!”宋词繁荣的原因①商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