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3吨动物细胞培养用培养基的中试项目投资环境评价评估报告_第1页
年产3吨动物细胞培养用培养基的中试项目投资环境评价评估报告_第2页
年产3吨动物细胞培养用培养基的中试项目投资环境评价评估报告_第3页
年产3吨动物细胞培养用培养基的中试项目投资环境评价评估报告_第4页
年产3吨动物细胞培养用培养基的中试项目投资环境评价评估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8《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址——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年产3吨动物细胞培养用培养基的中试项目建设单位兰州百灵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联系人通讯地址兰州市高新区张苏滩575号(大学科技园1号楼3层)联系电话传真邮政编码730010建设地点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2750生物制品业占地面积(平方米)280绿化面积(平方米)/总投资(万元)200其中:环保投资(万元)6环保投资占总投比例3%评价经费(万元)预见期投产日期一、总论1、项目背景培养基作为细胞生长的物质基础,被广泛用于细胞生物学科和医学研究的各个领域。随着现代生物制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有培养基远不能赶上技术革新速度的需求,国际上已从转瓶贴壁培养细胞升级为生物反应器悬浮培养,适合悬浮培养的相应无血清培养基已上市。我国疫苗企业因进口无血清培养基价格昂贵,生产成本高,悬浮培养技术不能广泛推广应用。虽有个别厂家模仿国外配方生产,但规模小,适应的细胞株单一,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项目拟通过对国、内外细胞培养基及动物血清成分的分析研究,自主研发年生产3吨适合悬浮培养的国产无血清培养基,为国内疫苗行业提供适合中国特色和现状的支撑技术平台,以实现促进中国疫苗生产技术升级和创新的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以及省市有关规定要求,本项目需做环境影响报告表,并经过相关环保管理部门审批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作,兰州百灵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委托兰州洁华环境评价咨询有限公司承担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单位在接到委托后,按项目特点与专业要求,进行现场踏勘、收集资料,针对本项目可能涉及的污染问题,从工程角度和环境角度进行了分析,并对项目中的污染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和管理措施,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了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二、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单位项目名称:年产3吨动物细胞培养用培养基的中试项目建设性质:按照有关规定,本项目为新建项目。建设单位:兰州百灵生物技术有限公司2.项目投资本项目总投资200万元,资金全部为企业自筹。3.建设地点本项目位于兰州市高新区张苏滩575号大学科技园内。东面是兰州专利大厦,西面是中国移动公司,北面是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南面是邮政中心局。项目地理位置见图1。4.总平面布置本项目利用大学科技园1号楼3层的房间进行生产,楼梯口布置有一间大厅,楼层的北面布置为原料间,东北角的房间为办公室,东面相邻的两间房间分别为生产间和产品包装、成品间。本项目平面布置图见图2所示。5.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本项目建设一条年产3t无血清培养基的生产线。产品无血清培养基为乳白色奶粉状固体,用塑料袋进行包装,规格为0.72kg每包。6、主要原料消耗情况本项目的生产原料主要为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盐,根据设计规模年需原材料分别为1.8t,0.6t,0.6t。项目产品所用原材料均以国产为主。7.劳动定员与工作制度本项目劳动总定员20人,其中管理人员6人,生产工人5人,技术人员9人,无住宿人员。工作制度为一班8小时工作制,年生产天数为260天。8.主要生产设备本项目设备为:球磨机、混合机等,主要生产设备见表1表1主要设备清单序号设备名称型号及规格数量(台)1电子天平CP224/12球磨机SQ-1/13混合机VHJ-0.18/14真空包装机DZ-400/19.主要能源消耗9.1供水情况本项目无生产用水,用水主要为职工生活用水。职工生活用水按120L/人·d计算,则年用水量为624m9.2消防给水系统(1)本项目的建筑物设消火栓系统,消火栓DN65单出口,箱内设启动泵按钮和警铃,满足两股水柱同时到达火灾点。(2)室内消防用水量:15升/秒,室外消防用水量:30升(3)室内消火栓水源由新建消防水泵和水池供给。9.3排水系统本项目生活污水经室外化粪池处理后再排入城市下水管道,屋面雨水经雨水斗、雨水管收集后排入室外雨水管道。9.4供电情况本项目年耗电量为0.1万KWh,用电由兰州变电所供给。9.5供暖情况本项目供暖由大学科技园区创业服务中心锅炉房提供。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地理位置本项目所在地位于兰州市高新区张苏滩575号,城关区是甘肃省省会兰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科研、交通、商贸中心,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区内兰州火车站是陇海、兰新、兰青、包兰四大铁路交汇点,西北铁路交通枢纽;西兰、兰新、甘青、兰包、甘川、兰朗等25条公路干线通往全省各地及邻近省区;高速公路直通兰州机场,交通十分便利2、自然环境概况2.1地形、地貌与地质结构兰州市地质构造属祁连山褶皱系的东延部分,上部覆盖着约3m厚的第四纪黄土层,下部为2~5m厚的第三系砾石层,基底为白垩系河口群泥质砂岩,地质构造稳定。建设场地海拔高程约1514.0米,地形规整,建设条件良好。建设场地位高新区张苏滩575号,为黄河南岸一级阶地与高漫滩交汇地带。拟建场地地面绝对高程1513.42~1514.06米,建筑场较平坦,宽阔,属建筑抗震有利地段。建设场地属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较为简单。场地内地层基本可分为四层,主要由杂填土、粉土、细砂、卵石、泥质粗砂岩组成。最大冻土深度:1.03m本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建筑场地抗震类别为Ⅱ类,抗震地段属可进行工程建设的一般场地。2.2水文概况本项目所在地的地表水系主要是黄河。黄河为兰州市区常年过境的唯一河流,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东麓。黄河东流首次进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草原,受西倾山的阻挡,折向西北又进入青海,再由青海东流,于甘肃省积石山自治县的大河家进入甘肃境内,先后穿越刘家峡水库、盐锅峡水库和八盘峡水库,于八盘峡附近进入兰州市区,自西向东纵贯全市,将市区分为南北两部分。河水在市区呈葫芦型,即由峡谷段、河滩段相串组成。黄河兰州段河道比降较大,平均为1.02‰。流速亦较大,枯水期平均流速在0.5m/s以上;峡谷段流速更大,流速一般在3~4m/s,河水紊动作用很强,有利于水体中污染物的稀释扩散和自净降解。黄河兰州段河道河面宽200~500m,水深一般在1.5~3.0m;据水文资料记载,1969年以前河段流量的变化完全处于自然状态下,1935~1968年(共34a)平均流量为1100m3/s,绝对最大流量5900m3/s,绝对最小流量为60.2m3/s。最枯的2月份平均流量331m3/s,最丰的9月份平均流量2180m3/s。1969年刘家峡水库筑坝截流后,河段流量的变化受人工控制调节制约,据1969~1986年(共18a)资料,兰州段年平均流量为1034m3/s,最枯的2月份平均流量506m3/s,最丰的9月份平均流量1752m3/s。1986年以后,龙羊峡水库开始建成蓄水,一年内的流量变化更趋平缓,据1984~2001年资料,兰州段年平均流量为877m3场地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2层粉砂、3层卵石层之中,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影响,水位变化随季节波动。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为6.70~7.50m;稳定水位0.7~1.80m,地下水基本稳定。据水质资料判定地下水对普通混凝土结构具有中等腐蚀性。2.3气候与气象兰州市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总的气候特点是干燥,年降水量少而集中,全年静风日多。冬季时间长、冬春多风沙,夏秋之交多雨、日照长、蒸发量大,昼夜温差大。根据兰州气象站多年气象资料统计,主要气象特征如下:年最低气温:-23.1℃年平均气温:9.3℃年最高气温:39.5℃全年盛行风向:NE全年平均风速:0.8m/s全年静风频率:62%最大风速:17.0m/s年平均气压:848.0hpa年平均相对湿度:58%年平均降雨量327.7mm年平均蒸发量:1410.2mm年平均日照时数:2620.3h2.4土壤与植被项目所在地区土壤类型主要是灰钙土和红砂土。项目区周围被人工建筑占据,无自然植被,主要是人工植物群落。人工植被主要为街道、公路绿化树及一些观赏性植物。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1、行政区划与人口分布本项目所在地行政区划隶属兰州市城关区,其总面积220平方千米,辖24个街道办事处,129个社区居委会、39个村委会,145个村民小组。2008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92.69万人,其中:男性46.13万人,占总人口的49.77%,女性46.56万人,占总人口的50.23%。全年出生人口6814人,出生率5.41‰;死亡人口2981人,死亡率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41‰。2、经济结构2008年末,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296.51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同比增长11.79%。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0.88亿元,同比增长0.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0.58亿元,同比增长10.9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35.05亿元,同比增长12.05%。三次产业的比重为0.3:20.43:79.27。=1\*GB2⑴农业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稳发推进,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0.88亿元,同比增长0.5%,首次扭转了近5年来下降局面,呈现增长态势。种植业中,粮食播种面积为2200亩,同比增长22.22%,粮食总产量660吨,同比增长42.57%;蔬菜播种面积20200亩,同比下降4.27%,蔬菜总产量62236.8吨,同比下降0.15%;瓜类总产量4354.6吨,同比下降8.21%;水果总产量14716.5吨,同比增长2.84%。养殖业中,大牲畜存栏l500头,同比增长15.38%;猪存栏5400头,同比增长10.2%;羊存栏7200只;同比下降0.9%;肉产量416.9吨,同比增长8.42%;牛奶产量l600吨,同比下降40%;鸡蛋产量92.7吨,同比下降10.75%。=2\*GB2⑵工业工业企业克服了能源紧缺、原材料价格上涨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加大创新力度,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全年完成总产值92.77亿元,同比增长14.01%,完成增加值33.4亿元,同比增长13.8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4.44亿元,同比增长15.06%;规模以下工业实现增加值8.96亿元,同比增长10.5%。工业产品销售率有所下滑。全年规模以上产品销售率为9l%,较去年同期下降10个百分点。其中,区属规模以上产品销售率为94%,较去年同期下降5个百分点。区属工业生产增速低于地区工业增速。全年区属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4.36亿元,同比增长12。11%,比地区工业增速低1.72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区属企业实现增加值5.4亿元,同比增长14.80%,较去年同期下降4.01个百分点,增速比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低0.26个百分点。3、教育区内有兰州大学、兰州商学院、兰州医学院、甘肃教育学院、兰州中医学院、甘肃行政干部学院、兰州护士专科学院、省计划学校等一批大中专学校和中小学。4、文化区内有兰州博物馆、省政府礼堂、兰州剧院、黄河剧场、工人文化宫、市少年宫、人民剧院等文化娱乐设施。5、文物保护建设项目附近没有文物保护单位。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由于本项目大气评价级别为一般性分析,因此本次环评项目区现状监测利用兰州市监测站2008年度兰州市常规监测资料。⑴监测项目二氧化硫(S02)、二氧化氮(N02)、可吸入颗粒物(PMl0)、自然降尘、硫酸盐化速率和降水,共六项。⑵监测方法、分析方法二氧化硫(S02)、二氧化氮(N02)、可吸入颗粒物(PMl0)三项污染物均采用自动监测,降尘和硫酸盐化速率采用月固定监测,降水为随机监测。二氧化硫分析仪采用紫外(UV)荧光分析法;二氧化氮分析仪采用气相化学发光检测法;可吸入颗粒物采用振荡微天平传感器称重测量法(兰炼宾馆)和B一射线法(生物制品研究所);降尘采用重量法;硫酸盐化速率采用碱片一重量法。⑶评价标准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全市采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6—1996)中二级标准,生物制品所监测点为环境空气质量二类功能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6—1996)中二级标准,⑷监测结果2008年度自动监测各项污染物监测统计结果见表2。表2自动监测结果统计表月全市SO2NO2PM1010.2100.0550.17920.1340.0600.14030.1590.0730.15240.1760.0570.14750.2270.0710.18660.1190.0420.10070.1020.0340.08180.1030.0380.08590.0910.0380.070100.1240.0510.095110.1390.0530.129120.2220.0830.222最小日均值0.0190.0110.004最大日均值0.6560.1940.656年平均值0.1500.0550.132超标率(%)12.291.6426.50超标天数44697①二氧化硫:日平均值浓度范围为0.005~0.412mg/m3,年平均值为0.071mg/m。,超过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0.18倍。全市超标天数24天,日均值超标率6.56%。②二氧化氮:日平均值浓度范围为0.011~0.194mg/m3,年平均值为0.055mg/m3。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全市超标天数6天,日均值超标率1.64%。③可吸入颗粒物:曰平均值浓度范围为0.004~0.656mg/m3,年平均值为0.132mg/m3,超标0.32倍。全市超标天数97天,日均值超标率26.50%。由上表看出,兰州市大气首要污染物主要为可吸入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全市日平均值有97天超国家二级标准,占总监测天数的26.50%,二氧化硫全市日平均值有24天超国家二级标准,占总监测天数的6.56%,二氧化氮全市曰平均值有6天超国家二级标准,占总监测天数的1.64%。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本项目引用兰州市环境监测站2008年对黄河兰州段常规监测数据分析评价地表水环境质量。黄河兰州段常规监测断面有扶河桥、湟水桥、新城桥和包兰桥、什川桥五个监测断面。⑴监测因子监测因子为水温、pH、COD、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BOD5、挥发酚、氰化物、六价铬、石油类、电导率、总氮、总磷、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氟化物、硒、砷、铅、镉、铜、锌、汞、粪大肠菌群等25项。⑵监测时间、频率除扶河桥、什川桥外各断面与1、3、5、7、9、11月每个月监测1次,每次一天,全年共监测6次6天。扶河桥、什川桥断面每月一次,全年12次,每次1天。1月份湟水河断面因封冻未采到水样。黄河兰州段全年共采集黄河水样123份,分析项目25个(含水温),获取监测数据3075个。⑶监测结果黄河兰州段2008年水质监测结果统计见表3。全年各项指标中氰化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硒均为检出。粪大肠菌群年平均值为72.61万个/L,超标71.61倍;总氮年平均值为3.34mg/L,超标2.34倍;其余项目年平均值均不超标。在25个项目中共有7项污染物一次浓度值超标,其中总氮年超标率为99.15%,粪大肠菌群年超标率为88.03%,化学需氧量为超标率为5.13%,生化需氧量超标率为3.25%,总磷超标率为2.56%,氨氮超标率为2.44%,石油类超标率为0.81%。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1、保护地表水黄河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域标准。2、保护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二级标准。3、保护项目所在地区域噪声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区标准。4、项目厂区周围无环境敏感点。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域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区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二级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区标准;《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99)标准;总量控制指标本项目无总量控制指标。工程分析工艺流程简述(图示):本项目利用大学科技园1号楼3层房间进行生产,所以本项目无建设期,只对运营期加以分析本项目运营期工作流程较简单,生产规模较小,工作流程及污染流程详见图3。原料称取原料称取噪声球磨噪声球磨噪声混合噪声混合噪声分装噪声分装噪声包装噪声包装入库入库图3本项目运营期工作流程工艺简述:本项目工艺较简单,生产过程中无化学反应产生,仅为简单的物理过程。原料称取:根据产品配料所需,将原料在电子天平上进行称量,将称量好的原料放入球磨机内。球磨:原料放入球磨机后加入石球进行球磨。混合:球磨机内的原料球磨好后放入混合机,再在混合机内加入适量的维生素进行混合。分装、包装:混合好的原料及为成品,先用透明的塑料袋进行包装后再在外层包装一层不透明塑料。入库:产品包装好后,经工作人员检查包装完好无损后即可入库待售。主要污染工序本项目生产过程中不用水,所以整个生产过程无生产废水产生;球磨、混合均在密闭的机器内完成,所用整个生产过程不产生粉尘;生产过程中无副产品产生,所产生产品全部运用,包装用塑料袋按规格定制,只需在装入产品后进行封口,所以整个生产过程不产生固体废弃物;由本项目工艺流程可以看出,本项目整个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噪声。1、废气产生及排放分析本项目运营期生产过程无废气产生,本项目不设置食堂所以无产生的餐饮废气。2、噪声产生及排放分析本项目运营期噪声主要为球磨机和混合机产生的噪声,噪声源强在70~85dB(A)之间。项目噪声源强见表4所示表4噪声源强一览表设备名称声压级dB(A)设备名称声压级dB(A)球磨机75~85混合机70~803、废水产生及排放分析本项目生产过程不用水,故无生产废水排放。项目废水主要是职工生活污水,生活污水按生活用水的70%计算,年排放量为436.8m3,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区污水管网。生活污水产生及处理情况见表表5项目废水产生及处理情况一览表废水量污染物产生量(t/a)产生浓度(mg/l)排放量(t/a)排放浓度(mg/l)措施及排放去向436.8m3/aBOD50.0872000.078180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区污水管网CODcr0.133000.10248SS0.102500.0751724、固体废弃物产生及排放分析本项目生产过程中不产生固废,本项目固废主要是生活垃圾,生活垃圾的产生量按1kg人/d计算,则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为0.02t/d(5.2t/a),本项目在室外设置垃圾集中收集桶,对垃圾进行集中后由环卫部门运至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理。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单位)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单位)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生活污水CODcr300mg/l,0.13t/a248mg/l,0.10t/aBOD5200mg/l,0.087t/a180mg/l,0.078t/aSS250mg/l,0.10t/a172mg/l,0.075t/a固体废物生活垃圾5.2t/a5.2t/a噪声本项目运营期噪声主要为球磨机和混合机产生的噪声,噪声源强在70~85dB(A)之间。其它环境影响分析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1、废气对周围环境影响本项目运营期无废气产生,对周围环境不产生影响。2、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生产过程中生产设备不连续工作,噪声持续时间短,不考虑叠加和降噪措施情况下,根据点声源随距离衰减计算公式△L=10lg1/4∏r2式中:△L一衰减量;r一点声源至受声点的距离。根据点声源随距离衰减计算公式,主要设备的单个声源在不同距离的贡献值详见表6表6单个声源在不同距离的贡献值一览表单位:dB(A)声源源强距源强不同距离噪声值10m50m100m200m300m球磨机75~856248423632.5混合机70~806551453935.5根据表18可知,车间生产过程中,在不考虑叠加和降噪措施的情况下,昼间离声源50米范围外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昼问60dB、夜间50dB)。经过现场踏勘,该周围50米范围内无敏感目标,本项目产生的噪声大多为间歇噪声,且球磨机和混合机单独设置在隔声间内,经过距离衰减、隔声门窗和墙体阻隔后,其噪声可3、废水对周围环境影响本项目生活污水年产生量为436.8m3,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区污水管网。处理后废水水质为CODcr248mg/l、BOD5180mg/l、SS172mg/l,满足《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最后经4、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项目区内设置多个垃圾桶收集生活垃圾,对垃圾进行集中后由环卫部门统一运至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理,对周边环境影响小。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防治措施预期治理效果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生活废水CODcrBOD5SS/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区污水管网可行固体废物生活生活垃圾集中后定期运往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效果良好噪声经门窗阻隔处理后,再通过距离衰减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区标准。其它污染防治措施及预期效果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1、废气防治措施本项目运营期无废气产生。2、噪声防治措施本项目运营期噪声主要为球磨机和混合机产生的噪声,首先在机器的选用上选用低噪音设备,其次球磨机、混合机单独设置隔声间。噪声经上述措施处理后,再通过距离衰减,其厂界噪声可以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区标准限值要求,且厂区周围无居民等环境敏感点,因此,项目噪声防治措施可行。3、废水治理措施本项目产生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区污水管网。处理后废水水质满足《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最后经雁儿湾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黄河。因此,项目废水治理措施可行。4、固体废弃物措施本项目生产中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集中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运至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理。可见,项目固废得到了合理处理处置,治理措施可行。5、环保投资本项目环保投资6.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环保投资明细详见表7。表7环保投资估算一览表用途措施投资额(万元)备注废水化粪池1.0噪声防治隔声间5.0合计6.0结论与建议1、结论1.1项目情况年产3吨动物细胞培养用培养基的中试项目位于兰州市高新区张苏滩575号(大学科技园1号楼3层),项目总投资200万元,占地面积280m2。本项目利用大学科技园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