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中“咬文嚼字”的实例_第1页
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中“咬文嚼字”的实例_第2页
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中“咬文嚼字”的实例_第3页
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中“咬文嚼字”的实例_第4页
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中“咬文嚼字”的实例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下载后可编辑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中“咬文嚼字”的实例中学物理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物理概念反映了大量物理事实及复杂物理现象中最本质的、最抽象的东西.而物理规律本身就表达了有关物理概念间的相互联系和数量依存关系,物理概念是建立物理规律的基础.对物理概念的认识、理解是否准确、全面,事关学习者在自己心里建立的物理学大厦是否坚固、清晰.

物理概念的名词很多来源于古希腊语言,兴盛于英语环境,在英汉翻译家的努力工作中,结合汉语言具有会意等特色,最终刊印在高中物理课本中.所以,高中物理课本中的概念、规律都是简洁、精炼的字句,我们认为物理概念的教学、学习中要做到“字字斟酌句句拿捏”的“咬文嚼字”式的认真态度.更有甚者,比如早在2022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曹则贤教授就在“物理学咬文嚼字”专栏文章中,用30多篇文章,对夸克、量子、温度、熵等重要概念的起源进行了“苛求式”的“咬文嚼字”,为我国物理知识的普及提供了支持、参照.

本文仅在高中物理概念的教学中向曹则贤教授学习,试图用“咬文嚼字”的方法丰富高中物理教学的视野和方法,并让学生形成更加清晰、完整的物理世界.下面,介绍高中物理概念学习的几个实例.

1咀嚼第一概念――“物理”,津津有味,兴趣盎然,打开通往物理的大门

什么是物理?很多学生在“物理难学”,又“潜心难题”的时候,很少思考这个问题,甚至很多老师也对这个“第一”概念了解片面、重视不够.

物理概念是物理学理论的根基和精髓,是物理学大厦的砖石.没有精确、严密的物理概念,也就没有定量的物理学.学生没有建立起一系列清晰、准确的物理概念,不能理解特定的词语所代表的物理概念的含义,就失去了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而在高中物理第一课中,如果让学生流失对“物理”这个概念的深入认识,不啻为一大遗憾.

物理,英文physics(physis)来自希腊语Φυσικη,意思是“关于自然存在的事物”.亚里斯多德把科学理论分为physics,数学和神学三部分.他所谓的physics,又被称为自然哲学.Physics为何被翻译成“物理”,显然糅合了中国的文化意境和汉语言文字的特色.物理在汉语中理解为关于一切自然存在之道理;中国古代有存在“格物致知”的朴素哲学原理,格物,即了解事物先从表象的地方开始;致知,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可以总结出的理性知识.基于以上的说明和理解,将Physics翻译成“物理”是有充分理由和中国传统特色的.

在了解了物理这个概念如此丰富的内涵后,我想对于这个概念的理解和重视将得到很大的提高,就让我们来咬两口“物理”这个概念吧.

(1)“物”指宇宙万物,泛指物理学研究的物体、现象、事件等,具体指研究对象.所以,在进行物理研究中,首先必须有的第一个意识就是明确研究的对象.在具体教学中,我们也确实发现:学习物理很久的一些同学,在研究物理问题、列出物理方程的时候,经常表现出对象不明确甚至张冠李戴的错误,有点还陷入一种“雾里”一般的状态.确定研究对象是我们对“物理”这个概念“咀嚼”出的第一点“甜头”.

(2)“理”指物理规律、定理、公式等.由于物理学研究的范围很广泛、现象很多,所以很多同学,生搬硬套、片面理解、胡乱列公式,最后导致一种“无理”的状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注意物理规律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是我们“咬”出的第二个内涵.

由以上的“咬文嚼字”过程,让学生认识到物和理的良性互动,感受物理的辩证统一,感受实践与认知的循序进步,体会“格物致知”的朴素哲学原理的魅力.还可以介绍将“格物致知”提升为“知行合一”的王阳明的传奇人生,更大的密切物理和生活的联系,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克服学习物理的畏难情绪,指引学生走向向他们徐徐打开的神秘物理学大门.

2分析规律概念组成、分类,自然引入新课,形成知识系统

在人教版必修一“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的导入过程中,我们对“运动”这个概念进行“咬文嚼字”,让学生在高中物理开篇第一节就能尝试用“咬文嚼字”去严格理解物理概念,同时感受物理概念的结构之美.

什么是“运动”?即机械运动,课本定义是“物体相对于其他物理位置的变化”.在这个概念中:一是说了两个物体“物体”和“其他物体”,一方面研究运动要注重物质性,另一方面为了突出物体的物质性(质量)这个主要因素,我们将如何处理物体的形状、大小等其他因素?将如何建立研究物体的模型呢?二是如何理解“相对”,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用来作为“相对”标准的“其他物体”是什么呢?三是“位置的变化”,应用数学来处理物理问题是我们高中阶段重要的方法和能力,我们可以具体应用什么数学工具来研究、表示“位置的变化”呢?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思路,我们采用对物理概念、规律拆分的方法,逐词“咬文嚼字”,将课题内容自然的指向了“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三个方面的内容,在课堂探究的开始就将一种结构严密、紧凑的知识系统定性的映射到学生认知的心里.

“咬文嚼字”既让同学感受一种概念学习的方法,同时又能加强物理概念的比较,使概念清晰、知识系统牢固.

3咬住概念疑点不放,降低初、高中梯度,铺就物理学习成功之路

在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时间和位移”的学习中,介绍、探究学习完各个知识点以后,一般我们还会就“位移和路程”进行概念的比较,我们会总结出一句话“在做单方向的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因为很多同学没有重视和认识到初高中的衔接的梯度,没能及时的把初高中的知识联系、对比,所以很多高中物理的初学者,对“在做单方向的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这句话理解简单、困惑.下面,我们就来对这句话“咬一咬”、“咀嚼一番”.

(1)指出了位移和路程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暗示了初高中物理梯度的存在,应该引起每个同学在学习方法、思维习惯的改善和提高.例如,在这句话中,我们比较的是位移的大小和路程,而不能把位移和路程这两个概念混淆,甚至统一.

(2)为什么要强调是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在初中阶段由于我们学习、处理的运动都是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方向均保持不变,属于单方向直线运动,所以事实上路程就等于位移的大小,位移概念的功能完全可以用路程来代替;但是,在高中阶段我们除了要研究双向变速直线运动,还要研究曲线运动,在我们研究物理位置的变化时,不但要考虑位置变化的大小,也要考虑位移的方向,这个时候路程就不能实现位移概念的功能了.所以,只有“在做单方向的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3)由于初中阶段的路程概念已经无法满足高中阶段关于运动的研究,所以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