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α、β、δ、θ、κ型脑电波的意义(含对比表格)_第1页
关于α、β、δ、θ、κ型脑电波的意义(含对比表格)_第2页
关于α、β、δ、θ、κ型脑电波的意义(含对比表格)_第3页
关于α、β、δ、θ、κ型脑电波的意义(含对比表格)_第4页
关于α、β、δ、θ、κ型脑电波的意义(含对比表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正常睡眠分为两个时相:快波睡眠和慢波睡眠,两者可以相互转化。由一个慢波睡眠和一个快波睡眠组成睡眠周期,每个睡眠周期历时约90分钟。人们每晚的睡眠通常经历4~6个睡眠周期。慢波睡眠慢波睡眠由浅至深又可分为四期(S1~S4期)。第一、二期称浅睡期,第三、四期称深睡期。深睡期对恢复您的精神和体力具有重要价值。在整个慢波睡眠中,以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可引起心率减慢,血压降低,胃肠活动增加,全身肌肉松弛,但没有张力和活力。快波睡眠在快波睡眠期,以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可出现心率增快,血压增高,呼吸快而不规则。典型睡眠节律按以下程序进行:觉醒→S1→S2→S3→S4→S3→S2→第一次快波睡眠→S2→S3→S4→S3→S2→第二次快波睡眠……1、右脑是感性脑:人脑和动物脑有本质的区别,人类的脑不仅是肢体运动和身体各系统生理活动的控制中枢,更是思维和语言的器官,正是后者使人类脱离了动物界。人脑纵裂分成左、右两个半球,两半球经胼胝体,即连接两半球的横向神经纤维相连,每一半球都有其自己独立的意识思想链和自己的记忆。美国罗杰斯佩里教授通过割裂脑实验,证实了大脑不对称性的"左右脑分工理论",并因此荣获1981年度的诺贝尔医学生理奖。按照这一理论,大脑左右半球具有两个相对独立的意识活动区,左脑是理性脑,又称为言语脑,司掌言语、文字、符号、分析、计算、推理、判断、构成、立体认识、推论的思考等,是我们读书、计算、作文时的动作重心,并且直接指挥身体右部的运动机能,如右眼、右耳、右手、右脚等动作,也就是说,左脑遵从自己一贯的原则,通过语言进行有序的条理化思维,即逻辑思维。与此不同,右脑是感性脑,又称映像脑,司掌音乐、绘画、图形、色彩、映像、感情、非语言的观念、空间认识、立体认识、想象、创造、非理论的感性等,并且直接指挥身体的左部运动机能,如左眼、左耳、左手、左脚等动作,右脑倾向于以感觉形象直接思维,好奇心旺盛并且极富创造力,负责可视的、综合的、几何的、绘画的思考行为,观赏绘画、欣赏音乐、凭直觉观察事物、纵览全局这都是右脑的功能。计算机所取代的人脑的功能全部都是左脑的功能,右脑的独特功能和无限的创造力它一点无法取代,因此右脑能力的强弱成为IT时代竞争制胜的关键。2.α波究竟是怎么回事科学家经过大半个世纪的研究发现,人体的肌肉、神经,尤其是大脑都存在着电波,人的脑电波有4大类(α波、β波、θ波和δ波),其中的一大类即α波。我们到医院里去做脑电图时,医生先在你头部联上电极,然后让你先闭上眼睛“尽量不去思考”。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信息通道,闭上眼睛便可关闭60%~70%的信息来源。医生让你“想个最简单的事物”(例如“意守丹田”之类),此时描记下的脑电波便是α,即阿尔法波(8—14赫兹),在西方则称为“α节律”。以前,大多数医生对脑电图的α波是熟视无睹的,因为它反映的是正常人常见的脑电图,与诊断疾病关系不大。不过近年来,国外的脑电图学者、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对α波已经刮δ脑波0.5~4Hz睡眠状态人在深睡状态下会出现。关于α、β、δ、θ、κ型脑电波的意义α波、清醒,安静,闭眼及正常血糖范围情况下出现β波、在睁眼和大脑皮层处在紧张活动状态时出现(即正常人白天工作时会出现的脑电波)γ波、进入慢波睡眠时出现δ波、成人入睡后,或成年人困倦时出现θ波、少年或成年人困倦时出现●脑电波目前科学所知的脑电波频率主要都包含在30Hz以下:β(贝塔)波:13-30Hz这个状态下大脑处于高度清醒状态α(阿尔法)波:8-13Hz这个状态下大脑处于放松状态,但仍保持意识θ(塞塔)波:4-8Hz这个状态下大脑处于似睡非睡状态δ(德尔塔)波:0.5-4Hz这个状态下大脑处于昏睡状态γ(伽玛)波:30-100Hz这个状态据说砖家们目前还没烟酒明白实际上上述几种脑电波一直都存在,只是当某种波形所占比例占主导地位时我们将处于其对应的状态上。●脑波诱导机理科学实验证实,当外界对大脑进行刺激时,有可能诱使大脑从一个状态转变到另一个状态。比如当前大脑处于β状态(清醒状态),如果我们用10Hz的声波刺激大脑一段时间,则脑电波就会向我们输入的频率转变,诱导大脑进入放松状态。利用这个机理,我们就可以对大脑的活动进行人为的干预,使其进入我们预设的状态。●双声拍技术对于大脑进行外界刺激,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声音,然而,人耳能听到的频率是20Hz-20KHz,能有效刺激大脑的声波频率都很低,无法直接用低频声波进行刺激,这就需要使用一种特殊的技术:双声拍技术(BinauralBeatTechnology)。比如我们对左耳施以一个400Hz频率的声波,同时给右耳一个414Hz频率声波,当我们听到这2种相近但不相同的声音时会在大脑进行整合,我们会感应到第三个声音:一个频率为14Hz大小随时间渐强渐弱的声音,这个声音就是所谓的双声拍,它会被大脑所接收,并有效的刺激大脑对这一频率进行响应,从而达到我们使用指定频率对大脑施加刺激的目的。双声拍现象早在1839年就被发现,然而直到1973年才引起科学界的重视。刚开始时,双声拍被作为研究认知及神经生理的工具,接着被用于医学诊断,后来被用于临床治疗。早期,由于难以对音频的发生进行准确控制,这一技术发展缓慢,甚至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直到电子音频技术的出现,这一技术才得以普及应用。而近代的数字音频技术更是让这一技术得到迅猛发展,通过数字音频技术,我们可以准确的合成复杂的双声拍频率,从而深入研究不同频率对人脑及全身的影响。●使用脑电波诱导器需要注意的事项(部分取自原文部分来自网上文章)1、诱导频率是通过立体声频差产生的,所以要使用立体声耳机才有效果2、使用诱导器一般以每次15-20分钟,每天20-60分钟为宜3、尽管诱导器具有多种保健功效,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