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第1课《吃水不忘挖井人》、优质教学课件_第1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第1课《吃水不忘挖井人》、优质教学课件_第2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第1课《吃水不忘挖井人》、优质教学课件_第3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第1课《吃水不忘挖井人》、优质教学课件_第4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第1课《吃水不忘挖井人》、优质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文①吃水不忘挖井人毛泽东:湖南湘潭人。生于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去世。他一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他是中国人民深深热爱的伟大领袖,中国人民将永远怀念他。

走进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

村子

水井

吃水乡亲

战士

毛主席

解放

以后

石碑刻着

不忘想念

读课文,回答问题1.“谁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个“挖井人”是谁?2.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3.毛主席为什么要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井?4.乡亲们是怎样表达对毛主席的感激之情的?毛主席、战士们、乡亲们。

毛主席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井。村子里没有水井,乡亲们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解放以后,乡亲们在井旁边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读课文,回答问题1.“谁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个“挖井人”是谁?2.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3.毛主席为什么要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井?4.乡亲们是怎样表达对毛主席的感激之情的?

课堂练习题1.给下面句子排排序

()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

()瑞金城外有个小村子叫沙洲坝。

()村子里没有井。

()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水井。

()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在那儿住过。

④①③⑤②④①③⑤④①③④①④①③④①⑤③④①②⑤③④①2.为什么不能忘记挖井人?

答:因为挖井人关爱乡亲们,让乡亲们吃水不再困难,为他们做了好事。3.填写量词一()石碑一()井一()树一()山羊一()池塘一()书

块只口个棵本

写字

读一读,记一记。水井井口叫声叫好乡亲亲人主席主人上面面前战士战友课后作业1.朗读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2.掌握本节课所学字、词。(4)交流课外收集的环保宣传标语。趣味语文引入:你知道“竭泽而渔”这个成语故事吗?默读成语故事,借助工具书,读懂故事讲述的内容,思考:故事中哪些话解释了“竭泽而渔”这个成语?再读故事,讨论:“竭泽而渔”的策略对于当时的晋国有什么好处?从故事的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这种策略存在的问题?全班交流。文中“雍季所说的,关系到百年大计;狐偃的策略,只是为了一时之利,我们怎么能认为一时之利要比百年大计重要呢?”你是怎么体会的?从这个成语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发?回顾我们本组单元所学的课文,想一想:还有什么也关系到长久之计,也需要长远规划?第五组 教材分析(闫军华整理打印)本组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四篇文章中只有一篇是鲁迅自己的作品,其余三篇都是不同的人写鲁迅的,这样就使得鲁迅这一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生动。《少年闰土》是一篇经典课文,生动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自己的真情回忆,展现了鲁迅的音容笑貌,读来使人历历在目。阿累的《一面》,文中的对话和外貌描写十分传神,字里行间倾注着对鲁迅先生的爱戴之情。三篇文章之后,教材安排了臧克家的诗歌《有的人》。四篇课文都是引导学生潜心研读、感受人物形象的极好范本。“口语交际·习作”中的口语交际,让学生交流“留在心里的印象”,习作让学生根据两则材料选择一个完成,一是写自己的小伙伴,一是续编发生在自己和小伙伴之间的一个故事。“回顾·拓展五”中的“交流平台”一是交流学生心目中的鲁迅形象;二是交流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日积月累”安排读背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趣味语文”则讲述了鲁迅少年时的一个有趣的故事。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搜集与鲁迅相关的资料,如,鲁迅写的《故乡》、巴金写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周海婴写的《父亲的写作》、萧红写的《回忆鲁迅先生》,都可以在课堂内外引导学生读读,让鲁迅这一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烙印。17少年闰土知识与技能:1、会写7个字。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等词语。2、能快速地默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3、整体感知闰土的形象。过程与方法:1、有速度地默读课文。2、概括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3、根据画面展开联想。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在旧中国深重的黑暗下,闰土身上的健康、机灵、纯朴和勇敢。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闰土的形象。教学难点:揣摩人物的特点,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课前准备:课前了解旧社会封建家庭的生活方式,了解文中提到的动物;多媒体图片;网络教室。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直接导入,激发兴趣1、介绍朋友:今天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个新朋友,他叫闰土。板书:闰土(出示课文插图)2、打招呼:与朋友初次见面,谁能与闰土打个招呼?指名说(过渡:看来同学们都会打招呼,想不想赶快了解我们的这位朋友?)3、鲁迅先生在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时也像你们一样想起了他三十年前儿时的伙伴,当母亲和他提起这位朋友时,他的脑里就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画面。()静静地音乐声中听老师讲述闰土刺查的故事。说说听了故事之后的感受。

他就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主人公──少年闰土。二、整体感知课文(一)你想认识这位少年吗?细细地读读课文。(二)学生反馈交流。(板书学生对闰土和“我”的认识。)三、提出问题,互释疑点,保留问题鲁迅的文章语言精辟,同学们在初读课文中是否有不理解的地方?请大家快速读读课文,找一找,做好记号。先由四人小组长组织,进行组内交流,再把你们解决不了的写在黑板上,看看大家是否能够相互解决一部分。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2、反馈交流,部分问题存疑。教师从学生的问题中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和疑问点。四、学习闰土的外貌方案一:由学生问题进入第一自然段教学。1、请同学们找一找二人初次见面时闰土是怎样的形象。2、指名读,同学们仔细听,听完后说说闰土的形象有什么样的特点。(看出闰土是一个纯朴、活泼的孩子)3、老师给大家捎来一顶绍兴的小毡帽,我们找个小朋友戴一戴。仔细观察,戴上毡帽的小朋友像闰土吗?区分紫色──又白又嫩,体会闰土的健康。4、抓住重点词,亲切地朗读这句话。闰土是一个健康的孩子,形象非常可爱,可惜课文中没有写到“我”是怎样的一种形象。再读读课文,你们能不能根据闰土的形象特点来想象一下“我”会有怎样的形象?注意:要有想象力,但要有根据,合乎逻辑。5、学习作者对闰土外貌的描写,将大家对“我”的设想用几句话写一写。6、

反馈交流,师生评价。7、小结: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这样想的缘由,我们到下节课可以继续研究。五、教学第一段画面:正是这不同于我的外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让我最记忆犹新的则是看瓜刺猹的闰土。(一)轻轻地读读这段话,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二)反馈交流,体味提升。1、第一句教学:指名读第一句。同桌互读,并且把认为读得好的同桌推荐给大家。再请这些同学齐读。学生评价。学习读。教师点播:在闰土奔驰在一望无际的海边时,我在哪里?试想,每每回忆起这幅画面时,我的心中是一种怎样的感受?深情地读读这段话,把这幅画面,把这个小英雄深深刻在脑中。2、第二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