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氨富氧制气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甲级资质资金申请报告_第1页
合成氨富氧制气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甲级资质资金申请报告_第2页
合成氨富氧制气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甲级资质资金申请报告_第3页
合成氨富氧制气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甲级资质资金申请报告_第4页
合成氨富氧制气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甲级资质资金申请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TOC\o"1-2"\h\z\u第一章项目摘要 41.1项目名称 41.2主管部门 41.3建设单位 41.4建设性质 41.5建设地点 41.6建设期限 41.7建设内容及规模 41.8建设目标 51.9投资估算 51.10资金筹措 51.11项目效益 51.12项目可研报告编制依据 6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82.1项目背景 8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0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4第三章市场前景分析 183.1马铃薯良种缺口较大 183.2市场前景 183.3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分析 19第四章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214.1承担单位基本情况 214.2协作单位 234.3建设单位、协作单位职责 234.4技术依托单位 24第五章项目地点选择分析 255.1自然条件 255.2土地条件 255.3交通条件 265.4基础设施条件 265.5社会经济条件 265.6项目区条件 27第六章工艺技术方案 286.1黑色全膜马铃薯一级种标准化繁育技术 286.2种薯质量标准及监控 326.3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栽培技术 35第七章项目建设目标 38第八章建设内容、规模及方案 398.1建设内容及规模 398.2建设方案 398.3旱作机械设备购置 41第九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429.1投资估算 429.2资金筹措 439.3资金使用计划 44第十章建设期限及实施进度 4510.1建设期限 4510.2进度安排 45第十一章土地、规划和环境保护 4711.1土地、规划 4711.2环境保护 47第十二章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 4912.1加强组织管理 4912.2狠抓示范区建设 4912.3加强宣传培训 5012.4实行标准化生产 50第十三章效益分析与风险评价 5113.1经济效益 5113.2社会效益 5113.3生态效益 5113.4风险评价 52第十四章招投标 5614.1招投标依据 5614.2招投标范围 5614.3组织形式和方式 57第十五章有关证明材料及附表 581总论1.1概述1.1.1项目名称、主办单位、企业性质和法人项目名称:合成氨富氧制气节能技术改造项目主办单位: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性质:股份制企业法定代表人:1.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可研报告编制单位:证书等级:证书编号:1.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和原则1、股份有限公司与设计院签订的合同书。2、《化工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2006年版)3、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项目建设基础资料和数据1.1.3.2编制原则1、充分利用原有生产设施和现有原料资源,精心优化技改方案,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提高企业的市场抗风险能力。2、根据项目的特点,严格执行国家现行标准、规范和规定。3、深入研究,科学论证,实事求是进行多方案的比较,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竞争力为出发点,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深入进行市场调研,选择出技术先进、可靠、经济合理的方案,为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4、采用国内成熟、先进的工艺生产路线,选用低能耗、高效率设备,尽可能节省项目建设投资,最大限度地降低项目的产品成本,提高项目的竞争力。5、项目建设要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安全和工业卫生,三废治理、消防、安全、劳动保护措施必须与主体装置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运。污染物的排放必须达到规定的指标,并保证工厂安全运行和操作人员的健康不受损害。6、认真贯彻国家产业和技术政策要求,落实工厂布置一体化、生产装置露天化、建构筑物轻型化等“五化”原则。1.1.4本合成氨富氧制气节能技术改造项目配套技术改造工程空分、造气富氧连续气化、及辅助设施(总图针对上述内容,本项目可行性研究:(1)确定产品方案及建设规模;(2)确定工艺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工程方案;(3落实原辅材料、燃料及动力供应;(4)对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进行方案设计;(5)节能减排分析及措施;(6)提出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措施;(7)制定项目实施进度计划;(8)对项目投入资金进行估算,并制定筹资计划;(9)对项目进行财务评价,并作出结论。1.1.5承办单位概况股份有限公司是世界最大的联碱生产企业,也是国家重点扶持的520家大型骨干企业之一。公司位于湖北省素有“膏都盐海”美誉的应城市,占地面积167万平方米,注册资本2.28亿元,总资产30亿元,年产值15亿元。主要产品及年生产能力:纯碱和氯化铵各100万吨;盐120万吨;合成氨35万吨;精铵20万吨;芒硝7.0万吨;烧碱3万吨;盐酸3.6万吨;液氯1.5万吨;小苏打3.5万吨;液氧0.4万吨等20余种产品。除在全国各地畅销外,还出口到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资源为纽带、以诚信为根本”的经营理念,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用户满意企业”、“中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特别奖”等奖项,并分别在全国同行业中率先获得ISO9001质量体系与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国内国际UKAS认证。公司目前已形成原盐、肥、碱一体化的生产格局,双环科技股票也于1997年4月15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公司经近四十年的发展,虽历经风雨,但不断壮大,现已形成七大优势:1、丰富的岩盐资源优势公司所在的云应盆地,岩盐资源极为丰富,现已探明划归公司的岩盐储量9.7亿吨,其中经济基础储量2亿吨以上,按目前生产能力尚可开采数百年。2、有先进的生产工艺公司采用的“盐碱联合,热电联供,碱肥联产”先进生产工艺,是中国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侯氏制碱法,生产成本居全国同行业先进水平。相对与采用氨碱法只能生产纯碱的企业,联合制碱工艺既生产纯碱也生产氯化铵,资源利用率高、污染小,产品有较大的互补性和灵活性。3、有独具的区位优势由于我国大型纯碱企业均集中在北方沿海地区,公司产品在内地销售,且运输便捷,具有销售成本低、渗透和控制力强的区位优势。4、有持久的品牌优势公司主导产品质量长期在全国同行业及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红双环”牌纯碱、“红双圈”牌氯化铵均为“中国名牌”产品,并发挥着持久效应,始终占有有利的主导地位。5、有强大的母公司战略支持双环公司其控股公司宜化集团实力雄厚,是中国石化行业最具影响力10大代表企业之一,是中国最大的化肥制造企业。旗下拥有30多家法人企业遍布全国各地,形成煤化工、磷化工、盐化工和矿山开发四大支柱产业齐头并进的战略格局。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168亿元,总资产高达230亿元。6、有成熟过硬的管理经验双环公司的基础管理经验,曾在全国化工行业享有盛誉,多年来严格坚持并有所发展,具有其特有的管理优势,2007年,公司全面复制了宜化集团多年积累的六大法宝、六大任务等先进管理经验,管理理念与水平再次出现质的飞跃。7、有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与文化优势宜化文化是宜化集团内部员工共享,并影响企业内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非正式的价值观和规范。宜化文化的出发点是统一价值观,核心是“实事求是、从严治厂、艰苦奋斗、争创一流”的企业精神,落脚点是以人为本。现在,宜化文化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成为资金、技术、人才之外的“第四种资源”,受到各级领导和各届人士的高度好评。在宜化文化的洗礼下,双环多年创业磨炼出的员工队伍思想好、作风硬、技术精,形成了再次腾飞最坚实的基础和保证。在十一五期间,公司将通过技术创新、科学发展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目前,公司正投巨资着力于合成氨富氧制气节能技术改造工程,以降低消耗提高公司产品核心竞争力。2009年,公司销售收入预计突破30亿元。在充满希望的未来,双环人将向着“中国最强联碱基地”的文化愿景全力以赴、努力拼搏、再创辉煌。1.1.6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拥有量很少的国家,能源利用率低的问题已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效益的提高。资源与环境问题、人口问题已被国际社会公认是影响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关键问题。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我们在资源和环境方面也付出了巨大代价。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消耗高,浪费较大,污染严重,能源紧缺与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与社会进一步发展及人民生活与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的重大因素。“十一五”以来,国家更加重视节能降耗,要求在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条件下逐年降低单位GDP的能耗指标,已在指导思想上把多年来贯彻的“又快又好”改变为“又好又快”,这就意味着环境保护优于经济发展,环保放在第一位,经济发展放在第二位。在节能降耗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减排”的要求。到2010年,我国节能降耗减排的任务及指标要求是:①百万国内生产总值(即GDP)能耗由2005年的1.22吨标准煤下降到1吨标准煤以下,降低20%左右;②“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③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005年的2549万吨减少到2295万吨;④化学需氧量由1414万吨减少到1273万吨;⑤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⑥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因此,企业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行节能降耗。双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两碱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其中纯碱、氯化铵产量均达到100万吨/年,工业盐产量达120万吨/年,与联碱配套的合成氨能力为35万吨/年。双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大中型化工企业,“十一·五”期间节能量为17万吨标煤,企业面临很大的节能压力。双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为6.16Tce,能源消耗量较高,能源利用率低。双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能耗大户主要是合成氨,其中尤以年产15万吨合成氨的Ⅱ系统造气工段为甚。由于受到当时建设条件及资金的限制,Ⅱ系统造气工段的20台造气炉采用的生产工艺为型煤间歇制气,以空气和蒸汽为气化剂,与炉内灼热的炭进行不完全燃烧,其碳转化率较低,装置有效气(CO+H2)成分较低,废渣含碳量较高,能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同时吹风阶段每年产生的造气吹风气(含硫CO2)排放量为63万多吨/年,给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影响。节能减排带来的压力不仅影响了企业的经济利益还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综合有效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CO2排放量,减小企业节能减排压力,同时为了改变双环公司生产系统对原料煤的需求,拓宽原料地来源渠道,达到加快企业发展步伐,增强企业整体抗风险能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循环经济的目的,经考察论证,拟将年产15万吨合成氨的Ⅱ系统造气工段型煤间歇制气改造为富氧连续气化。1.2研究结论通过市场分析、技术方案论证,厂址及技术经济分析,初步结论如下:1、对现有造气炉进行改造(改进炉篦、加高水夹套、增加一套供氧系统、改造炉底密封系统)。2、增加一套空分装置,采用富氧连续气化,可提高有效气(CO+H2)成分,有效降低合成氨的综合能耗,减少现造气吹风气对环境的污染,实现节能减排。3、工程改造后,“三废”主要是废气,设计中采取了完善的处理措施,因此工程投产后对于区域环境不会造成影响。9、投资及效益(1)工程投资项目总投资为128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1712万元,流动资金1088万元。(2)效益分析本项目建成后,财务内部收益率为(税后),财务净现值为万元(税后),总投资收益率为,投资回收期为年(税后),从财务评价来看,该项目的投资回收期较短,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均达到国家规定的基准指标,因而具有较强的获利能力和较强的抗风险能力。通过上述研究结论可以看出,本工程生产规模和产品方案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工艺装备先进,技术成熟可靠,经济合理,具备建厂条件,并且项目建成后将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因此,项目是可行的。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备注一生产规模1节原煤万t/a4.622氧气Nm3/h10000二节约能耗1节标煤万t/a3.05已减去新增电耗三年操作时间小时8000连续操作四主要原材料用量1原煤万t/a25五公用动力消耗量1电万(kW·h)/a12000公司总网2蒸汽万t/a6.5系统自产蒸汽六三废排放量1废水m3/h02废气m3/h273废渣万t/a16七项目综合能耗tce/a200083八运输量万t/a251运入量万t/a252运出量万t/a15九项目定员人441生产工人人362管理技术人员人8十项目占地面积㎡600十一总资金万元12800.001建设投资万元11712.002建设期利息万元03流动资金万元1088.00十二销售收入万元37868正常年份十三增值税和销售税金及附加万元4922.84正常年份十四利润总额万元平均值十五所得税万元平均值十六总投资收益率%平均值十七财务净现值万元税前税后十八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前税后十九投资回收期年税前(含建设期)税后(含建设期)二十总成本万元平均值二十一盈亏平衡点%二十二资本金内部收益率%二十三利税总额万元平均值二十四资本金利润率%二十五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年二十六资产负债率%二十七流动比率%二十八速动比率%2生产规模和产品方案2.1产品方案2.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化肥生产和消费国,其中合成氨的生产一直是化工产业的耗能大户,在国内化工行业的五大高耗能产业中,合成氨耗能占总量的40%,单位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31.2%,因此,该产业节能的潜力非常大。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鼓励高能耗、污染重的石油、石化、化工行业节能、环保改造。《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5年修订本)中提出:2010年,全国吨合成氨能耗由2000年的1699kg标准煤降为1570kg标准煤,2020年降为1455kg标准煤。2005年,国家发改委颁布的《国家节能中长期规划》,已将合成氨列为节能降耗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工程。规划指出要在重点耗能行业推行能量系统优化,即通过系统优化设计、技术改造和改善管理,实现能源系统效率达到同行业最高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根据规划要求,未来15年,国家一方面将加快推进以洁净煤或天然气替代石油合成氨的工业改造,以节约宝贵的石油资源,另一方面,将大力推动节能降耗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到2010年,合成氨行业节能目标是:能源利用效率由目前的42%提高到45.5%,实现节能570-585万吨标煤,节电200千瓦时/吨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1377万吨~1413万吨,通过实施循环冷却水和生产过程污水零排放工程,实现吨氨节水10%,废渣基本回收利用。因此,进一步加快合成氨装置的节能改造已成为众多化肥生产企业节能降耗的必经之路。综上所述,股份有限公司拟实施的“合成氨富氧制气技能技术改造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节能政策和节能规划要求。2.本项目为合成氨装置造气工段节能技术的改造项目。1、对现有造气炉进行改造(改进炉篦、加高水夹套、增加一套供氧系统、改造炉底密封系统)。2、增加一套空分装置,采用富氧连续气化,可提高有效气(CO+H2)成分,有效降低合成氨的综合能耗,减少现造气吹风气对环境的污染,实现节能减排。2.2产品规模年工作日:333天(按8000小时计),每天24小时,四班三倒。1、为满足双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Ⅱ系统15万吨/年合成氨的生产规模及今后的发展情况,将造气工段型煤间歇制气改造为富氧连续气化,可直接节约原煤量4.62万吨/年。2、空分:空分能力为10000Nm3/h氧气。3工艺技术方案3.1改造内容综述1、双环公司合成氨Ⅱ系统造气工段原采用型煤间歇制气,改造后采用富氧连续气化工艺,在满足15万吨/年合成氨所需原料气的同时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故对现有造气炉进行改造,改造内容:改进炉篦,增大通风量,增加排渣破渣能力;增加一套供氧系统;加高水夹套,增加气化高度,改造炉底密封和润滑系统。2、拟建10000Nm3/h氧气空分装置一套,供造气用氧;同时装置副产氮气可用于补充型煤间歇制气改富氧连续气化(进炉前气体由空气改为富氧)后引起的氮气减少量,满足合成氨生产需求。3.2技术方案的选择3.2.1富氧连续气化富氧连续气化是近年来对现有间歇式造气炉改造的新技术。相比型煤间歇制气,采用富氧连续气化技术有以下优点:1、煤种和粒度适应性广,发气量大,煤耗低,蒸汽消耗低,有效气(CO+H2)成分高,可降低吨氨成本;2、单炉生产能力可提高2倍以上,系统阻力下降;3、降低能耗:原型煤间歇制气吨氨耗标煤高达1630.5kg,改造为富氧连续气化后,吨氨可节约标煤220kg,三气锅炉副产蒸汽可节约190kg/tNH4、降低运行成本,造气炉约可降低40%运行费用。5、富氧制气清洁环保节能,更适合国家的能源政策。3.本装置利用低温精馏原理,总体设计使用当今国际上最先进的ASPEN设计软件,使本装置得以与世界上最先进的空分公司在设计水平上保持一致。采用以下技术方案:1.预冷系统采用散堆填料塔,传质、传热效率高、阻力小、可靠性高。选用进口冷水机组,连续运转周期长。2.采用分子筛预净化工艺,切换过程完全自动控制,流程简单、启动操作方便、切换损失小、工况稳定、安全可靠。3.采用高效增压透平膨胀机,引进美国北方工业公司(NREC)透平机械设计制造软件系统以及美国波士顿数控公司BD505X五轴连动数控铣床和进口数控车床,联合设计、加工三元流动叶轮,保证了新型透平膨胀机单位制冷量大,从而减少膨胀空气量,改善精馏工况,提高提取率。4.精馏塔采用规整填料塔,在国内率先应用规整填料上塔技术获得成功,大大降低了空压机排压,从而降低了单位制氧电耗。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和单体设备制造技术。使产品纯度及提取率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5.一系列特殊工艺手段组成的安全防护系统,保证了空分设备在最近十年中未发生一起爆炸、微爆事故.3.3工艺流程3.3.1富氧制气工艺流程改造前型煤间歇制气工艺流程:原料腐殖酸煤棒由皮带运输机送到造气炉顶部料仓,由加焦机定时连续加入造气炉。然后向造气炉内交替通入空气和蒸汽,以空气和蒸汽为气化剂,与炉内灼热的炭进行不完全燃烧,主要反应如下:C+O2=CO22C+O2=2CO2CO+O2=2CO2CO2+C=2COC+H2O=CO+2H2C+2H2O=CO2+2H2CO2+C=2COCO+H2O=CO2+H2C+2H2=CH4吹风阶段生成的吹风气直接由烟囱放空,并根据需要回收一小部分进入气柜,用以调节循环氢。从造气炉出来的合成氨原料气经显热回收、洗气塔冷却和除尘后,在气柜中混合,然后经静电除尘去压缩工段。上述制气过程在微机集成油压系统控制下,往复循环进行,每一个循环一般分六个阶段,其流程如下:·吹风阶段空气由鼓风机来→吹风阀→自炉底鼓风箱入炉→旋风除尘器→三气阀(或烟道阀)→三气岗位(或烟囱放空)·回收阶段空气由鼓风机来→吹风阀→自炉底鼓风箱入炉→旋风除尘器→上行原料气阀→原料气总阀入原料气总管→显热回收→洗气塔→气柜→静电除焦→压缩·上吹(加氮)制气阶段蒸汽(加氮空气)由蒸汽总管来→上吹蒸汽阀→自炉底入造气炉→旋风除尘器→上行原料气阀→原料气总阀入原料气总管→显热回收→洗气塔→气柜→静电除焦→压缩·下吹制气阶段蒸汽由蒸汽总管来→下吹蒸汽阀→自炉顶入造气炉→下行原料气阀→原料气总阀入原料气总管→显热回收→洗气塔→气柜→静电除焦→压缩·二次上吹制气阶段蒸汽由蒸汽总管来→上吹蒸汽阀→自炉底入造气炉→旋风除尘器→上行原料气阀→原料气总阀入原料气总管→显热回收→洗气塔→气柜→静电除焦→压缩·空气吹净阶段空气由鼓风机来→吹风阀→自炉底鼓风箱入炉→旋风除尘器→上行原料气阀→原料气总阀入原料气总管→显热回收→洗气塔→气柜→静电除焦→压缩工艺路线简图:改造后富氧连续气化工艺流程:原料腐殖酸煤棒由皮带运输机送到造气炉顶部料仓,由加焦机定时连续加入造气炉。蒸汽和混合好的富氧空气由炉底连续进入炉中,原料煤棒和富氧空气进行完全燃烧产生大量的热量,温度升高,供蒸汽在炙热的碳中分解,制取合成氨原料气。从造气炉出来的合成氨原料气经显热回收、洗气塔冷却和除尘后,在气柜中混合,然后经静电除尘去压缩工段。主要化学反应:C+O2=CO2+409.1kJ2C+O2=2CO+246.6kJ2CO+O2=2CO2+573.2kJC+H2O=CO+H2-122.7kJC+2H2O=CO2+2H2-80.4kJCO2+C=2CO-165.0kJ工艺路线简图:3.3.2原料空气在空气吸入过滤器中去除了灰尘和机械杂质后,进入空气透平压缩机中,借助中间冷却器进行中间冷却,将空气压缩至约0.63MPa,然后进入空气冷却塔中冷却。空气在直接接触式空气冷却塔中与水进行热质交换,然后进入交替使用的分子筛吸附器。用于冷却空气的水有两部分:一部分为循环水,由泵加压后进入空冷塔中部;另一部分称为冷冻水的则是来自循环水网,先进入水冷却塔中,利用分馏塔来的废气(包括污氮和富余氮气)的含水不饱和性降低水温,而后经过水泵加压进入空冷塔的顶部。出空冷塔空气进入分子筛吸附器,分子筛吸附器为卧式双床层,用来清除空气中的水份、二氧化碳和一些碳氢化合物,从而获得干净而又干燥的空气。两台吸附器交替使用,即一台吸附器吸附杂质,另一台吸附器则由污氮气进行再生。空气经净化后,进入分馏塔系统。进入分馏塔系统的空气又分为两路:一路空气直接进入主换热器,在主换热器中与返流气体(氧气、氮气、污氮气)换热达到空气液化温度约-172℃。该部分空气又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进入下塔底部。另一部分进入液氧蒸发器被液氧冷凝为液态(液空),送入下塔中部在下塔中,空气被初步分离成氮和富氧液空,顶部氮气在冷凝蒸发器中被冷凝为液体,同时主冷的低压侧液氧被汽化。部分液氮作为下塔回流液,另一部分液氮从下塔顶部引出,经过冷器被氮气和污氮气过冷后节流送入上塔顶部参加精馏,下塔底部的液空出下塔,在过冷器中过冷。过冷后的液空一部分经节流进入粗氩塔顶的冷凝器作为粗氩塔冷凝器的冷源,汽化后回上塔参加精馏,同时从底部引出部分液体回上塔,以调节冷凝器的温度及防止碳氢化合物的浓缩。另一部分直接经节流进入上塔参加精馏,从下塔下部抽出贫液空经过冷节流,送入上塔参加精馏。液氧从主冷底部引出送入液氧蒸发器中,被空气加热汽化后进入主换热器,复热后出冷箱送往用户。污氮气从上塔上部引出,并在过冷器及主换热器中复热后送出分馏塔外,作为分子筛吸附器的再生气体。氮气从上塔顶部引出,在过冷器及主换热器中复热后出冷箱,一部分作为产品氮气送出,其余氮气进入水冷却塔中作为冷源冷却循环水。粗氩气从粗氩塔顶部抽出,送入污氮总管。工艺路线简图:3.4主要设备选型1、空分①空气过滤器 1台1)设备规格 自洁式空气过滤器2)用途 空压机入口空气过滤3)额定风量 3600Nm3/min②空气压缩机组 1套排气量: 104000m3吸/排气压力: 0.097MPa(A)/0.62MPa(A)吸/排气温度: 32/100℃轴功率: 5000KW电机功率: 5600KW③空气预冷系统·处理气量~104000Nm3/h

·工作压力0.52MPa(G)

·空气进塔温度 <100KDON-10000/10000型空分设备序号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备注1空气过滤器额定风量3600Nm3/min1套自法式2空压机排气量104000Nm3/min1套3空气预冷系统处理气量104000Nm3/min排气压力0.62MPa电机功率5600KW1套3.1空冷塔Φ3000×25001台含平台楼梯3.2水冷塔水流量90m3Φ2800×165001台含平台楼梯3.3冷水机组制冷量60万大卡1台4分子筛纯化系统1套4.1分子筛吸附器2台4.2电加热器1台4.3蒸汽加热器1台6分馏塔系统1套6.1主换热器1组6.2上塔1台6.3下塔(包括主冷)1台6.7液氧蒸发器1台6.8过冷器1组7液体贮存系统7.1液氧贮存系统1套3.5自控技术方案3.5.11、《石油化工自动控制设计手册》第三版2、《自动化仪表选型规定》HG/T20507-20003、《自控安装图册》HG/T21581-954、各专业提出的控制条件及技术参数3.5.2本工程自控专业的设计范围主要包括富氧制气技改项目和新建空分装置的过程检测及自动控制。3.5.3本设计对造气富氧制气技改可利用原装置车间控制室,仅增加就地仪表和远传控制系统,采用集中控制和就地控制相结合的原则。本设计对新增空分装置的生产过程,分别设置车间控制室或就地仪表盘,采用集中控制和就地控制相结合的原则。自控水平与国内正在建设和已投入试生产的同类生产装置大致相同。重要的参数(本项目主要是温度、压力)均集中在仪表盘上指示、记录、自动控制、以及必要的报警、联锁等安全措施。并考虑了经济核算的计量仪表。3.5.41、仪表信号除温度检测元件和特殊测量仪表外,所有进出控制室的标准信号为4~20mADC。2、信号及联锁工艺操作报警、远程设备的状态、ON/OFF阀位指示及系统安全联锁由各工段的控制要求按PLC控制系统来实现。3、仪表材质和防护所有与工艺介质接触的仪表材质,均应能满足工艺介质的要求,并且不低于仪表所在的管道或设备的材质。所有现场安装的仪表是全天候型的,可以满足现场使用环境和气候条件,并符合相应防护等级的要求。安装在火灾和爆炸危险场合的仪表设备符合危险区域等级划分的要求,在爆炸危险区域的现场仪表为隔爆型或本安型就地操作室视其布置情况,必要时采取局部正压通风或正压通风仪表盘。4、控制室控制室一般要求如下:室内采用有温度和湿度调节的空调,无腐蚀性气体;室内设有火灾报警和消防设备;吊顶、墙面、门采用吸音防火材料;地面采用抗静电活动地板;室内照度500~700LX,并设有事故照明。3.5.5仪表选型主要以技术成熟质量可靠的数字智能仪表和单回路调节仪表为主,仪表带有标准的RS-485串行口以便进行数据远传和PLC集散控制系统通讯。执行器除防爆区域和要求动作迅速的采用气动执行机构外,其余均采用电动执行机构,可以进行自动和手动控制。仪表设计立足于国内性能,性价比优于国内同类产品,以确保自动化仪表能够满足化工连续生产的需要。1、温度仪表根据工艺要求和环境情况分别采用防爆和铠装热电阻、热电偶。2、压力仪表集中检测选用智能压力变送器或差压送器,到控制室通过智能数字显示仪表或PLC控制系统等集中检测和控制。就地测量选用普通压力表,对负压、微压的介质则用膜盒压力表。3、流量仪表一次仪表根据工艺介质和要求采用一体化孔板流量计、电磁流量计、涡街流量计和金属流量计等。4、液位仪表液位计根据工艺条件选用法兰式液位变送器、静压液位计及电容式液位等。5、调节阀各工段均选用气动调节阀进行工艺介质的调节。6、仪表管线信号线全部选用控制电缆。所有信号线在引入(出)汇线桥架前(后)均需穿镀锌钢管保护。3.5.61、仪表过程接口仪表工艺连接尺寸温度双金属温度计M27X2热电阻压力压力表M20X1.5压力、差压变送器法兰连接带远传压力差压变送器法兰连接流量电磁流量计法兰连接涡街流量计液位雷达液位计法兰连接法兰式液位变送器法兰连接2、仪表电缆大部分现场仪表点采用单根电缆直接引入控制室,单根电缆采用PVC护套的多芯屏蔽绞合电缆。3、电缆敷设电缆采用架空敷设,从接线箱到控制室采用槽式电缆桥架。从接线箱到现场仪表采用镀锌钢管,仪表和接线箱均采用挠性连接管。挠性连接管应适用于相应的危险区域等级。4、其它现场仪表一般安装在地面或平台上。3.5.71、为了防止干扰信号对系统的影响,所选电线(缆)的绝缘等级符合有关规定,并注意信号线与动力线的适当间距。2、自动化控制系统接地采用联合接地,接地电阻≤1欧姆。3.5.8设计中所有工段的仪表供电均由电气专业供给仪表专业。3.5.91、设计原则仪控系统能有效地监控成套空分设备生产过程,确保设备长期稳定可靠运行,操作维护方便。采用中央控制室(DCS)为主,结合机旁盘仪表和就地仪表控制,整个仪控系统确保可靠、先进。在中央控制室设置2个工作站,对空分装置的过程参数实现监控,具有显示、操作、调节、趋势、报表,起动联锁和保护等功能。在中央控制室设置打印机2台,分别对生产过程的主要参数进行报表制作的打印和生产过程中工艺参数越限,操作员的各种操作动作及系统故障的打印。设置分析室,分析仪设置在成套供货的分析仪柜内,在线分析的工艺参数进入DCS系统,进行显示、记录、报警等处理。设置手动分析阀盘。仪控电源:220V/50Hz和24VDC。仪控系统的各设备用电由专用供电柜负责供给。供电柜电源由不间断电源供给。DCS系统具有相应的冗余空槽;在包含用户常规配套工程设计所需的点数基础上(约30点),再具有10%的冗余量(控制站、总线、电源冗余配置)。仪表测量系统是可靠和先进的,在考虑先进性的同时,以可靠性为主。各主要单机,如膨胀机、液氩泵等设置机旁仪表柜,在机旁柜上设置相应的仪表对部分工艺参数进行现场显示。2、仪表选型(1)DCS系统选用浙大中控或北京和利时产品。(2)压力、差压变送器采用川仪横河EJA系列智能变送器。(3)分析仪选用5台。由卖方成套供货,电/气路以柜内端子、穿板接头为界,配好标准气和预处理装置,所配阀门,管件应为进口产品。(4)UPS不间断电源采用进口产品。(5)机旁柜显示仪采用百特数显表。(6)就地温度显示采用双金属温度计(7)测温元件采用Pt100的铠装铂热电阻温度计为主,机组及冷箱内的测温点一次元件采用双支铂热电阻,并带电缆(双测量回路)引出到机组或冷箱外,一用一备。(8)就地和机旁柜的压力指示采用弹簧管压力表,。(9)就地液位指示选用翻板式浮子液位计(10)水流量测量选用电磁流量计,其它流量测量一次组件采用标准孔板。(11)调节阀选用无锡工装产品,不能单独设置在隔箱内的阀门选用角式焊接阀门。(12)二位三通、二位五通电磁阀采用日本SMC公司产品。(13)仪表阀门、管件、取压管的一般材质应为304不锈钢或紫铜。(14)除上述已明确的仪表选型外,其它仪表的选择在考虑先进性的同时,应以可靠性为原则。4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及动力供应4.1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的供应双环公司现控股山西裕丰沁裕煤业有限公司51%的股份,该煤业有限公司可为本项目提供充足的原料,可由双环公司的专用铁路线运入厂区。空分装置所需空气直接来源于大气,无需加工处理。因此,原、辅材料都有可靠的供应,为该项目的建设提供了保障。4.2动力供应1、动力来源及规格:(1)蒸汽压力:1.3MPa温度:191.64来源:造气工段显热回收、夹套及三气锅炉的副产蒸汽。(2)电力来源:本项目变配电室电源直接引自双环公司厂区110kV总变电所6kV母线侧,双回路供电。表4-1改造后新增或减少原材料及动力年耗量序号名称单位数量来源运输方式备注一原材料1原煤万吨/年25采购火车减少2空气大气新增二动力1电万Kwh/年12000公司总网增加21.3Mpa蒸汽万吨/年6.5系统自产减少5厂址方案和建厂条件5.1厂址概况应城市位于湖北省中部偏东、孝感市西南,地处东经113°19´—113°45´,北纬30°43´-31°08´。东临漳、涢二水与云梦县为界,东北与安陆市毗连,西与天门市、京山县接壤,南与汉川市为邻。境域南北长约48公里,东西宽为43公里。国土面积1103.38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0.59%。中心城区东南距省会武汉市96公里,东距孝感市49公里。位于武汉、襄樊、荆沙大三角经济区域的中心点,水陆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是全国生产力布局的重点区域。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应城市以东14Km的东马坊镇,距武汉市80Km。工厂占地167万平方米,生活区位于生产区以东。东马坊街道办事处位于应城市东部,府河环绕而行,汉丹铁路、汉宜公路横穿而过,水陆交通十分便利。辖区内有湖北省双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北省七二八盐厂等大型化工企业,是全国最大的联碱生产基地。东马坊国土面积2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5345亩,人口4.6万人。5.2建厂条件5.2.1能源交通运输状况湖北省应城市位于湖北省中东部,水陆空交通便捷。境内三公里即有直通汉水-长江的300吨级船舶水运航道和1000吨级水运码头;长(江埠)-荆(门)铁路应城货站距厂区两公里;武汉天河国际机场距厂区八十公里;衔接316国道、京-珠高速公路距离二十公里;省级汉-宜公路、建设中的汉-十、兰-杭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汉丹铁路从工厂东边2.0Km处通过,公司有3.05.2.2双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目前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分别来自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地表水来自府河,水源距水厂2km,目前水厂供水能力5200m3/h。地下水源来自厂区周围24眼深井,单井供水能力800m3/h,除了满足双环公司生活用水外,还可以为热电厂电站提供部分化水水源。府河为本地主要地表河流,发源于随州大洪山,从厂区北面从西向东流过。河槽宽约150~200m,最大流量4460m3/s,平均75m3/s,最高水位32.765.2.3供热、供电双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现有自备热电厂,为全厂提供热力和部分电力。其中,热力供应有4台130t/h和2台75t/h锅炉,能力670t/h,有9.8MPa、3.9MPa、1.3MPa、0.6MPa几个压力等级。高压等级蒸汽供发电,中压等级仍供发电和工艺生产,低压蒸汽来源于汽机中抽汽和余热锅炉,供全厂热力,能够满足建设要求外供电力为双回路供应,一回路熊家嘴220KV变电站,是主供电,另一回路彭湾110KV变电站,总能力超过120MW。电力供应安全,有保障。5.2.4厂址地质双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厂区位于江汉平原东北边缘,府河河谷阶地上,地势西高东低,厂区内地貌主要受到府河的控制,厂区内地段主要由第四系中更新亚粘土及粘土组成,地耐力245—343KPa,土壤力学性质良好,能够满足建筑物地基的要求,地震烈度6度。5.3气象水文条件项目所在地应城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无霜期长、光照充足。主要特征是冬干冷、夏湿热,春暖秋爽。气压夏季月平均气压751mmHg最高1044.1mb平均1011.8mb气温年平均气温21.9年极端最高气温44.7年极端最低气温-2.57历年最热月平均最高气温41.4历年最冷月平均最低气温0.7干球温度33.4夏季平均湿球温度28.1风全年主导风向东北偏北夏季主导风向东南风。年平均风速3.2m/s年最大风速:10基本风压值:0.3KN/m2设计风压0.35KN/M2降水量年平均降水总量1147.45mm1小时最大降水量71.9mm雨季4~9月雨季降水天数125天降雪量年最大积雪厚度280mm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79%7月份平均相对湿度81%雨季平均相对湿度80%雷暴年平均雷暴日34.8天年平均降雨量:828毫米最大积雪深度:160mm冰冻深度:1005.4厂址选择意见本项目为合成氨富氧制气节能技术改造工程,根据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近、远期的规划,富氧制气在现有生产装置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无需新增土地。空分系统建于原空分厂房北侧空地。6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6.1总图运输6.1.1厂址概述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应城市以东14Km的东马坊镇,距武汉市80Km。工厂占地167万平方米,生活区位于生产区以东。东马坊街道办事处位于应城市东部,府河环绕而行,汉丹铁路、汉宜公路横穿而过,水陆交通十分便利。6.1.21、总平面布置原则(1)遵循《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执行国家颁布的有关规范、规定和标准要求。(2)充分利用厂区现有土地资源,因地制宜、紧凑布置、节约用地、减少拆迁量。(3)力求工艺流程顺畅,管线短捷,使各规划装置区有机结合,方便生产管理。(4)确保界区外道路及公用工程管线引入顺畅、便捷。(5)总图布置充分考虑规划厂址的内向因素。(6)新建装置尽可能采用联合、露天布置。(7)厂区道路和场地的布置充分考虑装置的施工、设备安装、检修及消防通道。2、布置方案根据各工艺装置流程的需要,综合考虑风向,提出如下平面布置方案:造气工段富氧制气改造是在原有装置上进行改造,根据业主意见不需重新进行全面的总体布置变更。新增空分装置布置在原厂房北侧。6.1.3在竖向布置中,充分利用厂区自然地形、地貌,使所确定的厂区地坪标高能够满足工艺流程和工厂运输的需要,有利于场地排水,并与周围原有建筑物的标高相协调,尽量减少土石方量。本工程竖向布置依据厂区现状,采用平坡式布置方式,新建厂房设计室内地平标高参照附近现有建筑物内地平标高确定。6.1.4本工程的生产运输采用火车和汽车运输,鉴于项目建设主要是在不改变产品产量仅减少部分原料消耗的情况下,通过改造、优化现有工艺装置,故对公司的原有货物运输量和运输方式不产生影响。鉴于上年运输量情况,本次设计不新增货物运输量,不需新增运输车辆和定员。双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原有贮运设施可满足改造后生产要求。6.1.5绿化的目地在于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植被复盖露土,防护遮阳,隔离噪音。原厂区周围已进行了绿化,本次设计只考虑在新建空分装置周围及道路两侧进行绿化,以达到防尘降噪的目的。绿化率为10%。6.2给排水6.2.1本专业的设计范围及内容包括:空分装置的给排水系统、循环冷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6.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工业循环水冷却设计规范》GB/T50102-2003《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9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6.2.(1)力求满足生产、生活、消防用水的条件下,使管线短捷,降低造价。(2)厂区采用生产、消防合用给水管网。(3)本装置生产、消防用水对水质无特殊要求。(4)本设计界区内生产污水、生活污水与雨水采用分流制排水系统,对排出的化工污水,实行就近处理,待其达标后就近排放或重复利用。(5)对装置的生产用水,尽可能采用循环水,以节约水资源,保护环境卫生。6.2.厂区给水系统采用公司生产、消防合用给水管网。本装置界区给水管接厂区现有DN300生产、消防合用给水管网。生活用水接厂区自来水管网,接管管径为DN80。装置界区室外内给水管材采用无缝钢管,室内给生活给水管采用PPR管。6.2.界区内现有生产污水、生活污水与雨水采用分流制排水系统。生产污水经污水池收集后送至双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达标排放;装置界区雨水排至双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雨水系统;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再经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处理达标后排放。生产污水及雨水管排水管采用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砂垫层基础,承插式接口。6.3供电6.3.1可研编制依据国家有关工矿企业电气标准规程、规范。设计采用目前国内较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使生产及生活用电安全可靠。6.3.2生产车间及电力照明设计;生产车间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系统;生产车间通讯6.3.3本工程电力设计所使用的设计标准为所有国家现行标准,主要标准目录如下:《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9-92《建筑防雷设计规范》(2000版)GB50057-94《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062-92《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94《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接地设计规范》GBJ65-83《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1999版GB50160-92《化工企业照明设计技术规定》HG/T20586-96《化工企业静电接地设计规程》HG/T20675-1990《化工企业电缆敷设设计技术规定》CD90A8-85《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92《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4549-83《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GB500277-95相关的其它规范及规定6.3.4所有工艺生产装置及其管线,按工艺及管道要求做防静电接地。接地点一般不少于两点。本项目的生产装置及建构筑物按第二三类防雷建构筑物设计。屋面采用避雷带或避雷针作为防直击雷措施。屋内分级采用电涌保护器作为防感应雷及操作过电压措施。接地系统采用TN-S系统,电气设备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防静电接地以及防雷接地共用接地极,接地电阻≤4欧姆。仪表DCS的接地单独设置,接地电阻≤1欧姆。如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则采用降阻剂降低全厂的接地电阻。低压配电系统采用TN-S或TN-C-S系统接地,所有电气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均应可靠接地。变压器中性点的接地电阻小于4欧姆。全厂变压器工作接地、各生产装置和建筑物的保护接地、防雷接地、静电接地等系统相互连接,形成全厂接地网。6.3.51、电修任务及规模股份有限公司在厂区均设有检修班组,负责对装置运行设备的维护和检修,涉及电气、电仪方面的维护、检修,公司现有维护检修能力完全能够满足本项目的需要。电修主要承担本项目所有电气设备、厂内线路的检修,电气设备的试验,电气仪表、测量表计的校验、调整、检修等任务;负责供电管理工作,以保证电气设备的正常、可靠、安全运行。为了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及检修质量,减少检修人员及电修厂房面积,电修工作中应采用以下措施:能在安装地点检修的电动机及变压器尽量就地检修。比较重要的、体积较大的、电压等级较高的高压电气设备、电力变压器和电动机的修理和试验,以及精度要求较高的仪表的校验依靠集团公司的力量协作解决。电修负责的线路检修工作只限于厂内6kV及以下的电缆线路。比较复杂的铸件和机械加工工作由机修车间承担或外协。2、电修主要设备起重搬运设备:电动吊车;各种常用电气试验设备及工具。6.3.6本装置在电气设计中遵循《节约能源管理暂行条例》(1989.1.20.能源部标准)电力工业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设计时,尽量将变电所布置在负荷中心,以减少线路的损耗;所有电气元器件及材料选择低损耗型;变压器选用低损耗SM-11系列变压器;对负荷变动较大的用电设备如风机、水泵采用变频器节能。变压器也可在环境允许时设在负荷集中、单台电动机容量较大的场所;配电所内设置静电电容器补偿,提高功率因素;照明光源选用节能型,如节能荧光灯、金卤灯等;大电流的高压电缆按经济电流密度校核其缆芯截面。6.3.7照明的照度标准值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选取。照明光源当高度在4米以下时,采用荧光灯、白炽灯。当高度在4米以上时,采用金属卤化物灯。道路照明和室外生产装置选用高压汞灯和高压钠灯。对装置区、装置控制室等主要人行通道采用应急灯照明。6.3.8电信为确保全厂安全、可靠、正常的生产及管理现代化的实现,根据其各套装置及配套公用工程设施的规模,以及生产工艺、公用工程的需要,利用原有的生产用通讯调度电话,在以前的基础上扩容,供生产行政管理。6.4采暖、通风6.4.1设计依据1、由工艺、土建等专业提供的采暖通风条件;2、室外气象条件:冬季采暖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16冬季通风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19夏季通风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29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32.8夏季空调日平均干球温度 28夏季空调室外计湿球温度 226.4.2《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6.4.3采暖1、采暖热负荷及热媒厂区采暖面积约600平方米,采暖热负荷60kW,采暖系统供水温度95℃,回水温度2、采暖形式厂区各建筑物采暖均采用散热器采暖,采暖形式为上供下回水平串联系统。3、采暖设备及材料采暖用散热器选用四柱760铸铁散热器,室内采暖管道用焊接钢管。4、室外供暖管网室外供暖管网采用无缝钢管,聚氨脂保温,外做玻璃钢保护壳,直埋敷设,埋深1.26.4.4通风厂区建筑物通风,采用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相结合的方式。 6.5外管本项目新增设外管所需空间利用厂区原外管网。厂区原外管网管线均采用埋地敷设或采用架空敷设,根据管径大小和管道数量的不同,采用了单柱式或双柱梁式、双柱双层式钢筋混凝土管架。单柱式管架标高为3.5米。双柱式管架标高为4米,跨越道路时净空不小于4.5米。管架支撑平面均留有一定的富裕量以供今后增加管道用。蒸汽管道敷设主要以架空为主,支架采用钢筋砼支架及部分墙架,管架沿厂区马路敷设,采暖热水及蒸汽冷凝水采用保温直埋,管架跨越马路时采用钢绗架,高度大于4.5m6.6土建及工程方案6.6.1设计依据(1)工艺专业提供的工艺条件(2)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当地气象、地质、地震等自然条件资料(3)地质条件(4)国家现行的有关设计标准,设计规范.《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1-2001)《建筑制图标准》(GB/T50104-2001)《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1996)《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1995)《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187-1985)《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J133-199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1987)《厂房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J6-86)《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207-9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6.6.2设计原则装置的土建设计在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前提下,满足工艺生产要求,严格执行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规程(建筑、结构、防火、防爆、防腐蚀等),参照本地的自然经济及各方面的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力求先进合理、经济安全、美观实用。6.6.3建筑设计1、建筑标准生产、辅助生产、公用工程等工业建筑,在符合规范和标准的前提下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同时也要保证工作环境。建筑设计按6度抗震设防,考虑建、构筑物非结构构件的抗震构造措施。本着节约木材的原则,设计中考虑以钢代木,以塑代木,采用钢柱钢梁。框架填充墙体采用25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外墙面粉刷一般为涂料外墙。内墙装修:车间部分为混合砂浆外罩乳胶漆内墙涂料。屋面防水采用高分子防水卷材,保温层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有组织排水。根据建筑物的要求,对于一般车间地面采用水泥砂浆地面。窗采用塑钢窗,门采用钢木大门车间开窗面积与车间体积符合规范要求。钢结构及混凝土表面涂刷防腐涂料,地面采用板材或整体防腐树脂砂浆进行防腐。根据建构筑物特征(面积、层数、高度、跨度)、特殊要求(防火、防爆、防腐蚀、防毒、隔离、隔热等),抗震设防。及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规范、标准、规定确定结构形式和建筑做法。2、车间平面和空间布置车间平面以满足工艺生产为主要目的。同时按相应的规范要求设置出入口、窗口、伸缩缝、人行通道、消防通道、公共卫生辅助设施等。建筑空间以生产加工所需空间的高度确定,同时应考虑车间的通风、采光,高跨比等因素。3、主要建筑做法和立面处理工业建筑立面装修以简单大方为标准,采用水泥砂浆抹面后涂刷外墙涂料。服务性建筑外装修采用水泥砂浆抹面后涂刷外墙涂料与特殊装饰材料相结合的方案,增加建筑物的美观效果以体现出企业特点。建筑做法以《05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5J1~12)为依据,尽量选用构造合理、方便施工的方案。4、建筑材料的选用常规建材均以当地生产为主,但要选择较为正规的生产厂家,以保证质量。5、建筑防火措施在建筑设计中要严格按建筑防火的有关规定设计,其具体措施如下:按生产类别和储存物品的类别选用相适应耐火等级的建筑材料,承重墙体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5小时的非燃烧体,屋面梁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小时的非燃烧体,并按规范规定配制消火栓和其它灭火装置。6、主要建筑做法(1)围护结构:砖混结构采用粘土空心砖;框、排架结构采用轻质砌块或多孔砖;轻钢结构采用彩钢复合板。(2)外装修:外墙涂料或贴外墙砖。(3)(4)门窗:一般工业建筑采用平开彩板大门、平开木门,实腹钢侧窗。服务性建筑采用平开木门,双玻塑钢窗。(5)屋面:防水等级为III级,防水材料采用彩钢板,保温材料采用聚苯板或玻璃丝棉。(6)防腐:按照工艺要求有针对性的对建、构筑物进行局部防腐。6.6.41、结构形式及柱网的确定本工程结构设计的原则是安全适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方便施工,加快建设速度。2、预制构件的选用与要求本工程选用钢屋架与屋面梁屋面板均为国家标准构件,其来源可在当地构件加工厂购买或加工,但其加工厂要选择正规的有资质的企业生产,以保证质量。如采用现场自制预制构件的方案,其选用的材料要符合规范规定,加工场地要满足施工规范的要求。3、抗震设计本工程抗震设防分类为丙类,地震作用和抗震构造措施均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建筑物的平面不采用严重不规则的方案,结构体系采用变形能力和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体系。所有抗震计算和构造措施均严格执行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4、基础方案框架、排架和门式钢架轻钢结构,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或交叉梁基础,基础梁或条形基础。砖混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或毛石基础。设备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交叉梁基础、筏板基础或大体积素混凝土基础。6.6.51、建、构筑物应充分满足工艺的生产、操作和检修的要求,且符合建材生产的特点和要求。注意防尘、防噪音。2、结构设计除满足安全、耐久等要求外,还应充分考虑工艺生产中的特殊要求。3、柱网及承重构件的布置应尽可能符合建筑模数的要求,构件的种类和型号应尽量统一。4、建筑材料应尽量选择已标准化、系列化、定型化的产品。并积极推广新技术、新材料以取得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益,优先采用当地建筑材料。5、根据生产装置特点,本工程的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和公用工程等工业厂房的结构方案采用结构体系受力明确,整体刚度较好的框、排架结构,一般为钢筋砼独立基础,矩形柱、钢筋砼屋面梁或钢屋架、现浇楼盖、预制大型屋面板。7节能减排7.1设计依据国务院发布的《节约能源暂行条例》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综合能耗计算通则》《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版)《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2006版)7.2能耗指标及分析本项目生产消耗的能源为:电12000万(kW·h)/a;原料煤25万t/a;1.3Mpa蒸汽6.5万t/a。项目设计时尽可能采用先进设备和工艺技术,产品能耗指标如下:1、合成氨产品综合能耗指标:序号项目单位消耗量标煤系数折标煤t备注1电万kW·h120000.1229kgce/(kW·h)1474821.3Mpa蒸汽万吨6.50.104t/t67603原料煤万吨250.7143t/t178575产品综合能耗200083该项目生产的综合能耗=200083吨标煤/年。7.3节能措施综述1、工艺节能措施(1)选用Y系列节能型电动机,提高电动机效率。(2)加强操作技能培训,严格工艺消耗指标。2、电器节能措施(1)所有电气元器件及材料选择低损耗型;变压器选用低损耗SM-11系列变压器;对负荷变动较大的用电设备如风机、水泵采用变频器节能。(2)变压器也可在环境允许时设在负荷集中、单台电动机容量较大的场所;(4)配电所内设置静电电容器补偿,提高功率因素;(5)照明光源选用节能型,如节能荧光灯、金卤灯等;(6)大电流的高压电缆按经济电流密度校核其缆芯截面。3、土建节能措施(1)选用新型节能、建筑材料;(2)采光全部利用自然光。4、其他节能措施(1)加强企业能源消耗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及分析报表制度建设,各部门应根据自身耗能过程特点逐步实现记录、统计、报表的规范化与数字化。用能单位应定期进行能源消耗统计分析和能量平衡分析,完善企业能源消耗统计制度。(2)建立能源管理中心,加强节能技术咨询、信息服务,开展多种渠道的技术交流。加强能源管理人员、重点耗能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以及努力开发节能工艺、设备。7.4节标煤计算本项目建成后其富氧连续气化工艺,可使造气炉产气能力提高50%以上,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耗,吨氨可节约标煤220kg,节约1.3Mpa蒸汽约190kg/tNH3,则年可节约标煤(0.19*0.104+0.22)*150000=36000吨;新建空分装置耗电量为5600Kw/h,按年产8000小时计算,则年消耗标煤5600*0.1229*8000*10-3=5506吨。则本项目建成后可节约标煤36000-5506=30494吨。7.5节水采用分质用水,一水多用,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减少取水量和废水排放量;各种冷却水回用,加强一次水的计量工作,建立各项管理指标,加强操作技能培训,严格工艺消耗指标,杜绝“跑、冒、滴、漏”,制定奖罚条例,向管理要节水。7.6减排情况7.5.1减少粉尘排放对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