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思政课课件-参考_第1页
大学思政课课件-参考_第2页
大学思政课课件-参考_第3页
大学思政课课件-参考_第4页
大学思政课课件-参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第四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一个现场采访乡村放牛娃的电视节目中的对话记者:“你在这儿放牛做什么?”放牛娃:“让牛长大!”记者:“那牛长大以后呢?”放牛娃:“卖钱,盖房子。”记者:“有了房子又做什么?”放牛娃:“娶媳妇,生娃。”记者:“生了娃呢?”放牛娃:“让他也来放牛呗!”课程导入想法决定活法定位决定地位企图决定版图格局决定结局态度决定高度思路决定出路面对亿万条人生道路的选择——

主要内容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第二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第三节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一、世界观与人生观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一、人的本质1、中国古代的人性理论(1)性善论“人之初,性本善”(2)性恶论“今人之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3)性无善无恶论:性如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

如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4)性善恶相混论:人性有善有恶,举人之善性,养而致之则善长;性恶,养而致之则恶长。(5)性三品论: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6)本体人性论:人性分为理,性,心三部分。要存天理,灭人欲。2、西方近代的人性理论(1)宗教神学的人性观

——“上帝创世说”(2)资产阶级的人性论

——“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基本观点(1)人的本质的社会性;(2)人的本质的现实性、具体性;(3)人的本质的历史性、发展性;(4)人的本质的阶级性;(5)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二、世界观与人生观1.世界观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2.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二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方面,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正确的世界观,是正确的人生观的基础,只有树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才能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另一方面,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人的人生观如果发生变化,往往会导致世界观发生变化。

3.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系:三、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

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值,判别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人生目的对人生实践的意义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人生目的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1.人生态度与人生观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四、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2.端正人生态度(1)人生须认真。以认真的态度对待人生,就是要严肃思考人的生命应有的意义,明确生活目标和肩负的责任,既要清醒地看待生活,又要积极认真地面对生活。

(2)人生当务实。要从人生的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态度看待人生、以务实的精神创造人生,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做好每一件事。(3)人生应乐观。乐观向上、热爱生活,对人生充满自信,体现了对自己、对社会、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这种态度是人们承受困难和挫折的心理基础。(4)人生要进取。人生实践是一个创造的过程。适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以开拓进取的态度迎接人生的各种挑战,就能不断领悟美好人生的真谛,体验生活的快乐和幸福。

五、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1、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从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到列宁提出的“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再到毛泽东精辟概括的“为人民服务”,反映了为人民服务思想和命题的形成及发展的过程,反映了无产阶级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2、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要坚决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的影响反对拜金主义人生观反对享乐主义人生观反对个人主义人生观一、价值与人生价值二、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三、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四、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第二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一、价值观与人生价值1、价值价值的一般本质在于,它是现实的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价值是客体属性和功能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和效用。价值来源于客体,取决于主体,产生于实践。2.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价值观的内容,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是光荣还是可耻的评价标准。3.人生价值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社会历史性★客观现实性★主观能动性4、人生价值的基本特征二、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一)人生价值的基本内容1、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2、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3、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避难所的选择?假设灾难即将降临,人们都在寻找避难所。你是所长,有12个人要求避难,但条件有限,只能收留6个人。他们是:13岁的初中生,智商很高;怀孕的妇女;你以前的好朋友,因为犯罪判过刑;带枪的警察;教师;女医生;著名的历史学家;建筑师;运动员;科学家;科学家有严重疾病的妻子;能歌善舞的女明星。你将留下哪6个人呢?(二)人生价值的标准(1)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2)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三)人生价值的评价(1)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2)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4)坚持动机和效果相统一。

材料:同是大学生办网络为何两人却走上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贺晓华谢某三、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1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1)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2)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具有客观真理性的主导价值目标相一致。2.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1)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2)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3)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作贡献(4)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视频:《水饺皇后—臧健和》四、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1.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2.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一、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三、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第三节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一、协调自我身心关系目前大学生心理发展中呈现出的矛盾特征:

1.抽象思维迅速发展但易带主观片面性。

2.情绪情感日益丰富但波动性较大。

3.自我意识、独立性、闭锁性与依赖性、归属感同时存在。保持心理健康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3.合理的调控情绪。4.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逆反心理:在青少年中常会发现个别人就是“不受教”、“不听话”,常与教育者“顶牛”、“对着干”。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

嫉妒心理:嫉妒是指对某些方面超越自己的人的一种心理排斥,它是对别人的优势以心怀不满为特征的一种不悦、怨恨、恼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感情。空虚心理:是一种自我情绪体验,体现为精神无所寄托,生活中仿佛缺了什么却又说不出到底缺了什么,因而无所事事,学习、工作、生活都缺少劲头。二、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原则1.人际交往的含义:是指人们在社会活动过程中,运用语言、文字、行为等方式,传递信息、交换意见、沟通情感的相互影响的过程。2.人际交往的特点:第一.广泛性;第二.互动性;第三.社会性。3.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1)交往需求迫切;(2)交往目的多样化;(3)交往的自主性加强;(4)交往方式多样化;(5)爱情交往的愿望强烈。怎样使自己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思考:1)、坚持的基本原则;2)、掌握人际吸引的规律;3)、走出人际知觉的误区;4)、掌握人际交往中的技巧和礼节。视频:《老子的交往之道》、《宿舍你我他》4、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三、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1.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人既有其独立性、个体性,又有其社会性、历史性,两方面是辨证统一的。2.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个人需要产生于特定的社会关系、历史条件;社会需要是个人需要的集中体现和反映。3.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

个人利益是社会利益的基础,社会利益是个人利益的保障。

4.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自由与承担社会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

权利:主体依法行使的权能和享有的利益。

自由:主体在一定条件下依据自我意志支配行动的行为状态。

责任:主体依据法律、制度而应该承担的责任。

义务:是指主体依据法律或其他社会规范而应该承担的责任。做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人。四、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1.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赖关系人来源于自然界又依存于自然界,自然界是人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人类实践和科技发展的正负面效应。绿色GDP=GDP-环境成本-资源成本-社会负价值

2004年环境成本达5118亿,占GDP总量的3.05%。虚拟治理成本为2874亿。我国上个世纪以来的四大生态事件长江的洪水黄河几乎年年断流淮河全流域污染沙尘暴愈演愈烈3.深入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

人与自然的关系实质上反映了人与人的关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资源合理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率先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1997年十五大正式将其作为中国社会发展战略。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